2023/12/17

投資筆記《巧新1563》全球第二大鍛造輪框廠

全球唯四家車廠認證的鍛造輪框廠,有一定程度的產業門檻,巧新已躋身全球第二大乘用車的鍛造鋁圈廠,僅次於全球第一大的德國奧托·福克斯(Otto Fuchs),並與全球商用車鍛造鋁圈業界一哥美國鋁業(Alcoa),成為全球知名鍛造鋁圈廠, 巧新深耕超豪華車,鍛造輪圈產品主要用在選配

-供應車廠-
義大利: 法拉利(FERRARI)
德國: 寶馬(BMW)賓士(BENZ)奧迪(AUDI)保持捷(PORSCHE)福斯(VW)歐寶(Opel)富豪(Volvo)
英國: 賓利(BENTLEY)捷豹(JAGUAR)荒原路華(LAND ROVER)勞斯萊斯(Rolls Royce)麥拉倫(McLaren)蓮花跑車(Lotus)
美國: 通用(GM)福特(Ford)克萊斯勒(Chrysler)卡瑪(Karma)法拉第(Faraday Future)
日本: 豐田(TOYOTA)本田(Honda)
澳大利亞: 霍頓(HSV)

-大事記-
1994 成立, 生產高爾夫球桿頭及自行車零件,
2000 遷廠至雲林科技工業區,取得通用汽車鍛造輪圈訂單
2002 通過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測試認證
2006 興櫃, 且成為美國克萊斯勒汽車鍛造輪圈供應商,打進美國三大車廠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供應鏈。
2009 打入歐系及日系車廠
2014 出貨汽車底盤鍛造零件,轉向架和懸臂
2016 深化歐洲市場,在德國投資興建塗裝廠,在屏東縣大慶工業區購地擴建新廠,並投資建立熔煉廠,將鋁屑回收再利用
2017 石呈澤閃辭
2020 屏東廠取得 IATF16949 證書,也陸續取得車廠認證投入生產,

心得

  • 2024/11/25 股價62.5 , 巧新再生鋁產品正推廣至不同產業,目標切入領域涵蓋半導體、重電和航太等; 受中國新車銷售低迷影響,整體豪華車市場放緩,歐系、日系休旅車和商務車型需求增加,以營收邁向 10 億美元規模為中長期目標,並期許每年皆保持 60% 以上的現金股息配發。觀望
  • 2023/12/18: 股價78.2元, 國際知名車廠碳中和目標年限出爐,保時捷、賓利訂出2030年,豐田為2035年,戴姆勒克萊斯勒、JLR是2039年,通用與富豪是2040年,福特、奧迪及日產等是到2050年前要完成。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分析,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鋼與鋁的成本相差二到三倍,高階電動車款採用鋁料的機率較高,但一般平價車款還是會選擇鋼材。觀望
  • 2023/12/08: 股價77.3元, 連續漲六天股價從63元一路上到80元左右, 第4季汽車產業旺季效應持續發酵,品牌車廠也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拉貨需求續強,尤其豐通、Jaguar、Porsche等的單月出貨業績相較上期及同期大幅度提升,推升雲林廠產能近滿載水準、屏東廠稼動率持續提升,助力巧新11月營收繳出月增13.54%、大幅年增38.49%,單月營收一舉突破8億元水準,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挹注,中和升息對財務成本增加之影響,2023年前三季2.15元, 觀望
  • 2023/11/27: 股價63.2元, 巧新前10月合併營收62.87億元,年增 18.11%。2023上半年(Q2合併營收) 在營業收入成長, 在推銷費用應該是航運運費下降, 所以本業對比2022Q2開始回升! 但業外收入, 因為台幣兌美元匯率漲, 所以業外收入短少一些 !
  • 觀望

  • 2023/08/28: 股價58.8元, 巧新上半年受惠於全球汽車大廠之客製化輪圈提貨量正成長,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上半年每股純益(EPS)達1.45元。巧新表示,上半年本業利益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十倍,不過,稅後純益卻較去年同期減少,關鍵在於去年有匯稅利益,致獲利基期較高,加上今年鋁價差異相當大,影響業外損益。觀望
  • 2023/05/09: 股價64元, 維持高檔, 自從股價升上55-67元之間, 突然眾多媒體與粉絲團討論度上升, 再次印證股市是最領先指標, 新聞通常都是因為股價漲跌做出報導, 共勉之, 觀
  • 2023/02/21: 股價55元, 再漲一小波段+9元, 從客戶反饋訊息,Q1車用晶片問題大部分會解決,加上供應鏈、船期逐步恢復正常,今(2023)年業績目標達成率可望高於2022年,營運有望改寫新高,而隨著疫情解封,國際客戶也可望來台認證屏東廠產線,屏東廠2023年有機會追求損平。, 觀望
  • 2023/01/31: 股價46元, 小拉漲+2.3元, 觀望
  • 2023/01/13: 股價43.25元, 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64.02億元,年減14.5%, 由於2022下半年運費有緩降, 估計本業獲利應該比上半年好, 但下半年10月台幣升值匯差減少, 匯兌少賺一點, 整年應該3元左右吧, 逐漸回升到2019的獲利水準, 觀望
  • 2022/12/30: 股價43.35元,巧新股價為何一直跌, 最近還跌破45元關卡, 應該因為未來景氣不明, 雖然公司一直放話業績未來會好, 但營收獲利是下滑的! 巧新自結11月合併營收5.85億元,月增15.15%、年減22.94%,主要受惠於客製化輪圈的出貨量,較明顯月增17%,但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達59.09億元,年減14.9%。另外庫藏股, 本次買回庫藏股296.9萬股,總金額1億3665萬7626元,平均每股買回價格46.03元,累積持有自己公司股份986.9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4.52%, 未執行完畢。股價持續打底, 長線投資者可以留意, 觀望
    • ==關於2022年上半年H1對比2021上半年H1, 營業利益為2582萬元,年減90.33%, 可以由下圖巧新的財報看出: ==
      在營業收入短少4億, 巧新認為是受到疫情蔓延、俄烏戰爭、車用晶片短缺等影響品牌車廠生產排程與拉貨力道.
      在推銷費用, 因為高額航運運費而上升, 所以本業對比2021Q2相當慘,下降很多.
      在業外大進帳, 受惠2022Q2美元對台幣匯率大漲, 有補回來一些獲利.

    • 2022/11/08: 股價47元, 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高原期,接下來最重大的轉變將是從燃油車轉換到電動車,而這正是巧新的強項。電動車瞬間啟動加速的高扭力特性,使得鍛造懸吊系統零件需求持續看漲。基本款電動車受限於造車預算,無法提升輪圈等級,但在電動車持續擴大市佔且充電設施普及後,預期客戶為提升營銷利潤,將會推出中高階車款,並搭配加值輪圈吸引車主。 巧新雖然為鍛造鋁圈全球第二大廠,但黃聰榮謙虛地表示,全球每年車市約達8,000萬輛,其中,鍛造輪圈的市場雖難估計,但大約落在250萬輛左右,而巧新眼下全球產能加總約為15萬輛,相比之下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現階段以2023年將年產能拉高至20萬輛為目標。此外,疫情期間全球許多區域遭到封城控管,物流頻率降低,導致近2~3年的訂單出現遞延跡象。
    • 2022/10/31: 股價45.60元, 巧新擬買回4000張庫藏股, 波段低低點, 巧新的底盤系統零件業務拓展報佳音,近日成為日系豐田通商的底盤件等合格供應商, 觀望
    • 2022/09/12: 股價52.20元, 巧新旗下雲科工一、二及三廠,目前產能都滿載,但屏東新廠一期產能利用率還不到一半, 目前的巧新,已躋身全球第二大乘用車的鍛造鋁圈廠,僅次於全球第一大的德國奧托·福克斯(Otto Fuchs),並與全球商用車鍛造鋁圈業界一哥美國鋁業(Alcoa),成為全球知名鍛造鋁圈廠。 觀望
    • 2022/08/26: 股價53.20元, 波段低點, 業內營業利益僅0.26億元,年減90.33%,但由於匯兌收益,稅後淨利3.38億元,年增197.32%,每股盈餘1.73元,接近去年全年1.75元, 觀望
    • 2022/01/03: 股價69.60元, 波段高點, 電動車目前佔巧新10%營收, 未來追求輕量化可能增加營收, 觀望
    • 2021/10/04: 股價52.60元, 波段低點, 觀望
    • 2021/05/14: 股價61.50元, 新聞說兩倍沒錯, 但也是因為去年四月太低了! 觀望

  • 2021/05/04: 股價66.50元, 公布 3 月合併營收達 7.35 億元,創 2017 年 4 月以來單月新高,第一季合併營收 18.76 億元,年增 34.65%,也創下 2017 年第二季以來新高,顯示疫情趨緩,歐美車廠對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動能熱絡,激勵本周股價漲逾 10%,最高來到 75.4 元,創 2018 年 8 月中旬以來新高價。 觀望

新聞:

〈熱門股〉巧新拚切入重電、航太領域 谷底反彈漲近1成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24-11-23 11: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巧新再生鋁產品正推廣至不同產業,圖為董事長黃聰榮。(圖:巧新提供)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 (1563-TW) 今年滿 30 周年,積極搭 ESG 浪潮,除了車用,再生鋁產品正推廣至不同產業,目標切入領域涵蓋半導體、重電和航太等,投資人樂觀看未來的應用廣泛,成長具想像空間,本周漲幅近 10%,有谷底反彈之勢。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 預計在 2026 年正式實施,尋找減碳節能之道成各產業供應鏈需共同面對課題,巧新旗下 100% 回收再利用的再生鋁,因較原生鋁降低多達 95% 的碳排放,日前已獲 Porsche、JLR、BMW、Toyota、Lexus、Stellantis、Rolls-Royce 等豪華品牌車廠認證採納。 在已獲多家國際豪華車廠肯定的優勢下,巧新正積極搭政策順風車,目標再生鋁產品推廣至更多不同產業,預計切入半導體、重電、航太和電輔車等應用領域。 巧新說明,儘管受中國新車銷售低迷影響,整體豪華車市場的需求和出貨時程較預期放緩,但隨著歐系、日系休旅車和商務車型需求增加,預期明年營運有望達成雙位數成長。 而今年也是巧新營運滿 30 周年,巧新表示,以「輪巧新紀,輝煌永續」作為願景主軸,推動經營管理、產品開發、研發技術和延攬人才等各方面轉型升級,並訂定三大策略,包括多元產業領域布局、低碳解決方案、穩健永續經營,為未來整體營運添成長動能。 目前巧新在台灣雲林、台灣屏東、歐洲德國設有三個生產基地,總產能可達 10 萬噸的一、二期再生熔煉廠,巧新董事長黃聰榮強調,業務將拓至非車用,以營收邁向 10 億美元規模為中長期目標,並期許每年皆保持 60% 以上的現金股息配發。

車廠減碳壓力增 供應鏈卡位鋁材料

2023/12/17 05:30〔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
全球淨零減碳成趨勢,車廠減碳壓力也明顯增加,不僅開發新能源車、純電動車,車廠也要求材料得能減碳,「鋁」成為炙手可熱材料;國內鍛造輪圈大廠巧新花超過五年時間布局再生鋁,英利–KY也因為電動車訂單積極掌握鋁擠型材料。

國際知名車廠碳中和目標年限出爐,保時捷、賓利訂出二○三○年,豐田為二○三五年,戴姆勒克萊斯勒、JLR是二○三九年,通用與富豪是二○四○年,福特、奧迪及日產等是到二○五○年前要完成。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分析,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鋼與鋁的成本相差二到三倍,高階電動車款採用鋁料的機率較高,但一般平價車款還是會選擇鋼材。

巧新導入再生鋁
巧新是全球鍛造輪圈大廠,前五大客戶包括豐田、JLR、保時捷、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等。巧新董事長黃聰榮透露,部分車廠原先只是觀望,但現在已感受到減碳壓力很大。巧新二○二○年在屏東廠導入熔煉製程,可把鍛造、機械加工產生的下腳料回收後熔煉,進而變成再生鋁。

再生鋁的碳排量與原生鋁相比減少九十五%,對車廠而言,可以大幅減少碳足跡,巧新則能減少原生鋁採購,進而提升毛利率;巧新客戶包括寶馬、JLR等都已要求提高使用再生鋁的比重。

汽車零件大廠英利–KY則以中國市場為主,主要基地在長春,隨著中國政策以新能源車為主,英利手上有比亞迪、小鵬、蔚來等中國電動車品牌外,美系電動車也是客戶之一,電動車占其營收比重達二到三成。

英利投資鋁擠型材料
英利因與奧迪電動車PPE平台合作,在長春建立零件製造和模具製造新廠,總投資額度八億人民幣,其中三億用在鋁擠型材料投資。
英利表示,鋁合金占公司原材料十%,目前主要用料還是鋼材,料源來自中國寶鋼,投資鋁擠型材料目的是為更進一步掌握料源。

新10月營收創近2年單月高點 全年有望寫新猷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2023/11/10 10:32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 (1563-TW) 公布 10 月合併營收衝上 7.14 億元,月增 0.95%,年增 40.45%,不僅創同期新高紀錄,更創 2021 年 12 月以來單月新高。展望第四季,巧新表示,主要客戶拉貨力道不變,樂觀看全年營收有望挑戰新高紀錄。

巧新指出,受惠傳統汽車產業旺季到來,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強勁,包括 JLR、Porsche、Toyota 和 Mercedes Benz 等歐、日豪華品牌車廠客戶,在暑休後,需求穩定且持續成長。進入第四季後,巧新觀察,品牌車廠目前皆火力全開衝刺銷售,並提前準備明年新車款的上市計畫,對整體營運向上成長深具信心。巧新預估,全年出貨量朝兩位數年成長的目標前進,全年營收有望挑戰歷史新高,同時,將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改善製程效率、拉升再生鋁圈出貨量,同步提升獲利能力。

巧新是國際知名超跑與豪華品牌車廠的一階供應商,除積極響應品牌車廠提倡的綠色製程,從本業核心業務出發推出的再生鋁 RESAICAL®,已成為客戶的 ESG 減碳最佳夥伴,再生鋁 RESAICAL® 的使用量截至 10 月底達總用量 30%,新增客戶核可也持續進行產品驗證與導入,預計 RESAICAL® 明年使用量將有較大成長。另外,巧新自身落實節能減碳行動,第一季底完成太陽光電能源 1.49M 建置導入巧新屏東新廠,為碳權超前布局,目前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平均每年有 180 萬度電供自用。

巧新營收/11月8.11億元、年增38.49% 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

2023-12-08 19:07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巧新(1563)今(8)日公布2023年11月合併營收達8.11億元,隨著第4季汽車產業旺季效應持續發酵,品牌車廠也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拉貨需求續強,尤其豐通、Jaguar、Porsche等的單月出貨業績相較上期及同期大幅度提升,推升雲林廠產能近滿載水準、屏東廠稼動率持續提升,助力巧新11月營收繳出月增13.54%、大幅年增38.49%,單月營收一舉突破8億元水準,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紀錄;累計2023年前11月合併營收達70.98億元,年增率達20.13%。

巧新亦同步公告2023年前三季經會計師核閱提報董事會通過之財報,其合併營收達55.73億元,受惠於豪華新車市場銷售穩健,加上各品牌車廠加速去化積累的新車款訂單及新車款上線,帶動巧新今年前三季客製化輪圈的提貨量表現明顯增加,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挹注,中和升息對財務成本增加之影響,2023年前三季仍繳出營業淨利4.82億元,稅後淨利4.53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達2.15元。

巧新表示,今年前三季來自包括JLR、Porsche、豐通等歐、日系品牌車廠提貨力道明顯提振,前三季輪圈總出貨數明顯較去年同期成長16.31%,在出貨量能放大的同時,公司也持續強化自動化生產、製程效率優化、並透過屏東熔煉廠有效節約原物料成本,在整體產能稼動率穩步提升下,堆疊2023年前三季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7.75%增加至21.44%,營業利益由去年為淨損轉為利益,營業利益率達8.65%,雙雙繳出較去年同期皆呈正成長的優異成績,可見產能效益與管理成效彰顯。

巧新明年營運雙位數成長,年底IPO送件

MoneyDJ新聞 2023-11-29 17:34:01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汽車輪圈領導廠巧新(1563)今(29)日舉行法說會,巧新董事長黃聰榮表示,公司已經興櫃17年,過程遇到種種困難都一一克服,目前屏東廠已達損平階段,明年對獲利提升是正向的,而明年再生鋁使用率也將朝總產量50%前進,公司也設定2025年前營收破百億元目標、中期挑戰年營收10億美元。巧新預計年底IPO送件,明年將從興櫃轉上市。

巧新在屏東新廠出貨雙位數成長帶動下,明年營收、獲利都看雙位數增長,毛利率可望朝25~30%方向努力。長期營運則設定營益率15~20%,ROE雙位數的目標。

巧新主要車廠客戶包括豐田(LEXUS)、保時捷、JLR、雙B等,深耕超豪華車,鍛造輪圈產品主要用在選配。

董事長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供應鏈擁有高進入門檻、高訂單能見度產業特性,取得客戶認證、接單、量產到出貨需耗時4~7年,不過一旦進去除非自己犯錯也很難出來。

巧新將藉由三步驟提升營運,先擴大全球市場營運規模,成為鍛造產品領導,其次則透過優化生產技術製程效率,提升營利率,最後則是持續推動綠色轉型。

巧新前10月合併營收62.87億元、年增18.11%,改寫近5年同期新高。法人推估,巧新今年營收可望突破70億元,在屏東新廠出貨規模提升下,11、12月營收則都可望創單月同期高。

巧新11及12月營收續拚同期新高,明年營收獲利兩位數成長並轉上市

財訊快報 2023年11月29日【記者戴海茜報導】
巧新(1563)下午舉行法說會,董事長黃聰榮指出,預計11、12月營收續創同期新高,主要為屏東廠一期在客戶認證後開始積極拉貨,展望2024年,屏東廠產能估計有兩位數提升,整體營收及獲利兩位數成長。巧新預計年底前送件、2024年由興櫃轉上市。巧新為全球頂級品牌車廠的一階供應商,前五大客戶包括Lexus(Toyota)、JLR、Porsche、BMW及Mercedes-Benz,至今已交付32款電動車。今年電動車佔比約10%,目標明年拉升至20%。

巧新累計前10月營收為62.87億元,年增18.11%,上半年每股盈餘為1.45元;展望第四季,預計11、12月營收續創歷年同期新高,主要為屏東廠一期,客戶認證後開始積極拉貨;法人估,巧新今年營收逾70億元,本業會比去年好,但因台幣升值,全年獲利力拼持平去年。

巧新目前有三座生產基地,包括雲林廠、屏東一期及德國廠,年產能分別為60萬件、30萬件及50萬件。

黃聰榮指出,目前雲林廠稼動率滿載,屏東廠稼動率60-70%,持續提升中,預估鍛造明年月產2.5萬件,產能可望較今年兩位數提升。

展望2024年,黃聰榮指出,客戶中以日系及歐系成長性較大,估計會有兩位數增幅,美系因地緣政治關係不排除呈現下滑,整體全年營收及獲利兩位數成長。

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供應鏈擁有高進入門檻、高訂單能見度的產業特性,取得客戶認證、接單、量產到出貨需耗時4至7年,因此,巧新今年營運表現能於大環境負面因子干擾,巧新也訂出3年營運目標,包括每年營收兩位數成長,2025年營收達到100億元。

有鑒於BMW要求供應商2025年使用超過50%的再生鋁;JLR提高使用再生鋁的比重,計畫數年內減少生產流程碳排放量26%。Audi、Toyota、VW都展開再生鋁使用計畫。

黃聰榮指出,巧新再生鋁碳排量遠低於杜拜原生鋁,以透過採用RESAICAL回收鋁提升獲利率,目前已取得克萊斯勒、豐田、保時捷、BMW等六家認證,加上再生鋁有利於穩定材料成本,估可提高毛利率2-4%。

巧新指出,每年三個廠房折舊約10億元,資本支出會控制在10億元以內。

巧新打世界盃 再下一城 屏東廠與再生鋁料通過保時捷認證 台廠首例 前六月EPS 1.45元

2023/08/08 22:53:32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昨(8)日宣布,旗下屏東廠與再生鋁料RESAICAL®,同步通過德國豪華汽車大廠保時捷(Porsche)認證,再生鋁料獲保時捷認證為台廠首例,為汽車零組件廠打世界盃再下一城。 巧新宣示,未來旗下豪華跑車全面輪圈品項,將導入巧新再生鋁料進行設計開發,並啟動量產規劃。

巧新上半年合併營收為37.15億元,受惠於Jaguar、Land Rover、Porsche等全球汽車大廠之客製化輪圈提貨量表現,明顯較去年下半年及去年同期皆呈正成長,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2023年上半年稅後純益3.02億元,年減10.7%,每股純益(EPS)達1.45元。

巧新表示,上半年本業利益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十倍,不過,稅後純益卻較去年同期減少,關鍵在於去年有匯稅利益,致獲利基期較高,加上今年鋁價差異相當大,影響業外損益。巧新7月合併營收為5.6億元,年增18.4%;累計2023年前七月合併營收42.8億元,年增12.1%。

巧新進一步表示,今年上半年來自包括JLR、Porsche、豐通等歐、日系品牌車廠提貨力道明顯提振,在出貨量能放大的同時,公司也持續強化自動化生產、製程效率優化、與客戶協調分擔運費成本,並透過屏東熔煉廠有效節約原物料成本,在整體產能稼動率站穩一定的水準下,堆疊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達21%、營業利益率達8%、稅後淨利率8%。

巧新並將在11月13日召開第一次股東臨時會,以進行董監事改選,助於增強公司治理結構,共同推進公司長期持續穩健的發展。

巧新公司指出,儘管7、8月為汽車產業傳統暑休淡季,短期影響營運成長表現,然從目前公司下半年預視單與接單動能來看,明顯感受到來自主要客戶對於客製化輪圈、再生鋁輪圈等訂單與開發設計之需求高漲。

巧新4月營收年增9.34% 再生鋁獲歐品牌車廠核准 助減碳、降成本

民眾日報 2023年5月9日【記者劉家瑜/綜合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563)於今日公布2023年4月合併營收達5.6億元,雖因主要國際車廠客戶於4月歷經產能重分配,短期影響拉貨動能,加上客戶因應新車銷售旺季而提前於上月拉貨,使得本月營收月減17.39%,然受惠主要豪華汽車品牌客戶客製化輪圈訂單需求明顯較去年同期增加,創造巧新4月整體營收仍年增9.34%,累計2023年1到4月合併營收達23.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2%。

巧新表示,4月營收主要是受惠於JLR、豐通、Bentley等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訂單需求較去年同期增加,創造公司保持良好的產能稼動率表現,顯現巧新於汽車輪圈市場的布局具備前瞻競爭力,是出貨業績能夠繳出優於整體新車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巧新在再生鋁導入的發展近日亦捎來佳音,在黃聰榮董事長於疫情後帶領業務團隊積極走訪各國品牌車廠下,巧新的再生鋁獲得各品牌車廠高階主管同意加速認證,日前已接收到一家歐洲高階品牌車廠正式通知,同意全部輪圈產品可轉換使用公司旗下屏東再生鋁料,並可採用再生鋁進行新產品設計開發與製造,除了凸顯巧新已成為品牌車廠減碳之重要夥伴外,亦有助公司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和去化鋁料庫存。巧新期盼隨著各車廠針對公司旗下再生鋁料的認證家數及品項增加,不僅對公司整體營運帶來正面挹注,亦推進朝2025年使用再生鋁料達50%目標更進一步。

從保時捷、賓士等豪華品牌車廠首季開出亮眼的獲利表現來看,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性受通膨、能源價格戰影響營運成長受限,豪華車的終端市場需求熱度依然只增不減,將有利於高端豪華汽車展現穩健的銷售態勢,有助巧新旗下多款客製化的輪圈接單與出貨表現。展望2023年上半年,巧新將積極趕工出貨,滿足包括日系、歐美系等主要品牌車廠客戶追加訂單的需求,同時隨著歐洲某國際車廠產能重分配完工後,帶動強勁的回補庫存力道,助力巧新上半年客製化輪圈事業營運更上一層樓。

巧新:今年營運有望創高;屏東廠追求損平

MoneyDJ新聞 2023-02-24 16:23:57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巧新(1563)董事長黃聰榮表示,從客戶反饋訊息,Q1車用晶片問題大部分會解決,加上供應鏈、船期逐步恢復正常,今(2023)年業績目標達成率可望高於2022年,營運有望改寫新高,而隨著疫情解封,國際客戶也可望來台認證屏東廠產線,屏東廠2023年有機會追求損平。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表示,2022年持續受到車用晶片影響導致出貨遞延,不過2023年Q1看起來大部分問題會解決,目前客戶給的訂單跟最終的出貨都有按照規畫走,2、3月出貨可望較1月持續成長,2023年營運將有機會挑戰新高。

除了車用晶片不利因素逐漸排除,黃聰榮指出,運輸時間也幾乎快回到疫情前水準,先前受全球運輸大亂,交期最長一度達到120天,現在則約40幾到50幾天,已經接近過去正常7周的時間。

巧新嘉義廠處於滿載狀況,年產能約落在50~60萬件,屏東廠一期的年產能則約30萬件,過去三年受疫情干擾,國際客戶較難到廠認證,2023年可望加速認證,屏東廠2023年有望追求損平。

屏東廠具備熔煉製程,可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下腳料回收熔煉再利用,黃聰榮指出,全球具備熔煉製程的輪圈廠並不多,而再生鋁產製過程的碳排也較原生鋁低許多,加上未來有碳稅考量,目前已經有客戶要求2025年有50%以上的產品使用再生鋁。

疫情、缺料緩解客製化輪圈需求增 巧新估今年營運創高

鉅亨網記者張博翔 台北2023/02/09 11:29
 
汽車輪圈廠巧新 (1563-TW) 受惠客製化輪圈出貨增溫,雲林廠產能稼動率持續滿載,帶動 1 月營收走強,展望今年,公司表示,隨著疫情、缺料狀況緩解,主要客戶訂單需求正持續加溫,可望帶動今年營運創高。

巧新 1 月營收 5.5 億元,月增 11.64%、年減 10.3%,公司指出,客製化輪圈的需求增溫,1 月拉貨力道強勁。展望今年,巧新表示,隨著全球疫情緩解,晶片、長短料缺料狀況恢復正常,加上各國政府陸續祭出刺激終端買氣,進一步帶動品牌車廠加速新車生產與銷售規畫,確信今年營運將創新高。

巧新指出,目前主要品牌車廠已加速來台驗證屏東新廠,同時也陸續收到品牌車廠客戶追加新訂單,隨著主要客戶訂單需求持續加溫,有助提高產能稼動率,帶動營運表現。巧新表示,目前全球汽車供應鏈逐漸趨穩,超跑、豪車品牌車廠新車銷售市場表現穩健, Jaguar Land Rover、賓士、保時捷等都是公司客製化輪圈客戶,同時品牌車廠也積極向新能源車、電動車發展,車廠車體輕量化需求提升、有助公司業務拓展。巧新去年營收 64.01 億元,年減 10.8%,法人認為,巧新今年營運創高營收可望超越 2016 年 77.03 億元水準,預計今年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 20%。

巧新去年營收64億元 客戶拉貨力道增溫 帶動今年業績向上

2023年1月9日 週一 下午3:35【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563)於今日公布2022年12月合併營收4.93億元,年減9.41%,累計2022年下半年合併營收30.62億元,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64.02億元,年減14.5%。雖2022年整體汽車產業受到新冠疫情、車用晶片短缺、國際政治局勢等因素干擾,整體供應鏈的生產排程、交貨速度受限,連帶影響巧新旗下部分新車款客製化輪圈、懸吊件等受到遞延出貨的情形。

巧新表示,雖然整體豪華車市場稍微降溫,但仍受惠於主要客戶包括Mercedes、Jaguar Land Rover、Porsche、BMW、Bentley等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保持穩定銷售表現,進而帶動對巧新客製化輪圈的穩定需求,且在公司積極與客戶協商共同分擔增額運費,並致力彈性調整生產配置、優化訂單結構、擴增瓶頸製程產能設備與提升產能製程效率,加上匯率業外效益加持,創造巧新2022年全年營運有機會繳出良好的成績單。

展望2023年,儘管目前仍持續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緊縮貨幣環境、地緣政治等外在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營運挑戰,然隨著運費逐步恢復正常、供應鏈也逐漸順暢,有助帶動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尤其是豪華車市場不論在經濟起飛或者低迷期間,始終保持一定的需求量,這也為巧新帶來有利的接單環境。就巧新目前整體的客戶預視提貨量創新高來看,包括Jaguar Land Rover、Porsche及Lexus等豪華車款的客製化輪圈訂單需求有明顯較去年增加,凸顯豪華汽車市場整體購車需求的強勢,以及鍛造鋁圈具有輕量化的特性優勢,創造巧新保持良好的訂單能見度。隨著客戶拉貨力道增溫,有機會挹注巧新2023年營收向上攀高。

不僅如此,由於台灣放寬入境管制措施,Mercedes、Porsche及Jaguar Land Rover等品牌車廠亦陸續來台,進行巧新屏東廠驗證或新產品開發認證,有助於巧新未來新訂單於新廠量產的可能性,以期助力產能持續提升、以期達規模經濟,進而精進公司未來整體毛利率與獲利表現。

巧新回神 出貨升溫

2022-12-27 00:30 經濟日報/ 記者 邱馨儀/台北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科技(1563)表示,隨著供應鏈逐漸整合恢復及運輸費用漸趨回穩,客戶提供2023年度需求已有明顯增溫。台灣國境解封後,Toyota、BMW、Mercedes-Benz已先後來台,緊接著其他車廠也陸續安排到廠,可望帶動明年的業績表現。

今年下半年汽車產業鏈受地緣政治衝擊、中國持續清零政策而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品牌車廠對於巧新旗下客製化輪圈與底盤系統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明顯比年初預期減緩許多,不過愈到年底,情況明顯好轉,客戶端的需求明顯增溫,台灣汽車零組件的訂單狀況也較之前明朗。

巧新:明年訂單揚升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2.12.20
巧新科技(1563)明年鍛造鋁圈業績可望增溫。巧新19日表示,品牌車廠面對晶片荒考驗時,優先生產較高階(高毛利)或暢銷(主流)車款的趨勢明顯,這對巧新提供高階或暢銷車款的鍛造鋁圈銷售有利。

展望明年,巧新持審慎樂觀看法。巧新指出,雖然今年下半年汽車產業鏈受到地緣政治衝擊、大陸清零政策而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品牌車廠對於巧新的客製化輪圈與底盤系統關鍵零組件拉貨力道,明顯比今年初預期減緩許多。不過隨著供應鏈逐漸整合恢復及運輸費用漸趨回穩,客戶提供的明年度訂單需求,已有明顯增溫。

巧新表示,台灣國境解封後,包括豐田、雙B等國際汽車大廠,已先後派員來巧新訪廠稽核。巧新以目前收到客製化輪圈組裝需求量來看,預估明年可保持良好的生產節奏與出貨動能,且隨著屏東新廠認證車廠家數增加,推進未來新訂單在新廠量產的可能性,以期助力產能達成。

根據諮詢公司安永(Ernst&Young)最新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汽車產業報告指出,儘管全球經濟放緩,國際地緣政治局勢、大陸疫情封城等因素,導致新車銷售市場需求、車用晶片供應狀況等因素,仍處於波動情況,但國際主流車廠在第三季營業利潤,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8%。

以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集團為例,能領先其他品牌車廠的關鍵在於其高端、超跑與豪華品牌,包括保時捷、奧迪、賓利等,在良好定價與成本策略下,創造高端品牌第三季利潤率達14.1%,超跑與豪華品牌利潤率更高達19.4%,凸顯第三季半導體供應逐步改善等因素,可帶動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

而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巧新布局超跑、豪華車鍛造鋁圈市場多時,因此看好明年應有良好的接單動能。

宇隆、巧新11月合併營收兩樣情

劉朱松/台中報導 2022年12月8日
兩大車用零組件廠巧新(1563)及宇隆(2233) 8日同步公布自結11月合併營收表現,出現兩樣情。其中,宇隆自結11月合併營收達2.74億元,月增15.38%、年增12.48%,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達31.22億元,年增4.23%。另外,巧新自結11月合併營收5.85億元,月增15.15%、年減22.94%,主要受惠於客製化輪圈的出貨量,較明顯月增17%,但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達59.09億元,年減14.9%。

尤其,今年第三季半導體供應逐步改善等因素,帶動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特別是豪華車市場始終保持一定的購買需求,故車廠故集中資源生產這類型高毛利車款,這也提供多年來布局在超跑、豪華汽車品牌的高階車款市場的「巧新」,有良好的接單動能。

展望2023年,巧新持審慎樂觀看法。巧新指出,雖今年下半年汽車產業鏈受地緣政治衝擊、大陸持續清零政策而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品牌車廠,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與底盤系統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明顯比年初預期減緩許多,但隨著供應鏈逐漸整合恢復及運輸費用漸趨回穩,客戶提供2023年度需求,已有明顯增溫。巧新說,台灣國境解封後,Toyota、BMW、Mercedes-Benz已先後來台,緊接著,其他車廠也陸續安排到廠。一方面至巧新雲林廠、屏東廠進行訪廠稽核,亦投入更多時間,在熔煉廠了解再生鋁等相關技術與品質。

巧新以目前收到的客製化輪圈組裝需求量來看,有助於公司明年保持良好的生產節奏與出貨動能,且隨著屏東新廠認證車廠家數增加,推進未來新訂單在新廠量產的可能性,以期助力產能達規模經濟,貢獻巧新未來營運更上一層樓。 巧新表示,從11月輪圈出貨表現來看,受惠於Range Rover、992及LC 500等車款,在市場良好的銷售成績,可見品牌車廠在面對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下,明顯優先生產較高階(毛利高)或暢銷(主流)車款,以維持運營動能。

同樣地,宇隆認為,受惠於第四季汽車傳統產業旺季,品牌車廠隨著大陸政府自6月起,推出購置稅減半、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逐步刺激新車銷售市場表現。宇隆強調,隨著工作的出貨與生產天數恢復正常,帶動包括DENSO、BorgWarner、Bosch等主要汽車客戶,對於旗下包括鍊條系統、傳動系統的VCT、可變氣門正時(VVT),及缸內直噴等相關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穩定增溫,抵銷部分汽車、自行車客戶調整庫存與出貨淡季的情形,是11月整體營收仍可繳出月增、年增態勢的主因。

宇隆也持續進行產品結構優化、成本費用嚴控、生產效率提升等重要策略,以期在整體營運規模穩健下,第四季整體毛利率及獲利表現,仍有望保持一定的健康水準。宇隆指出,由於VVT是一種控制進氣凸輪軸氣門正時的裝置,氣門可在怠速或輕微加速期間打開的時間更短,從而提高發動機在所有轉速範圍內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有助排放量降低,目前可見多數日系車廠,積極運用此技術,在新車款的滲透率提升,宇隆旗下VVT的關鍵零組件將有機會隨著主要客戶的需求持續增溫而保持良好的出貨動能,並為汽車營運發展注入新一波成長活水。

展望2023年,宇隆對於整體營運成長深具信心。今年第四季營運在中國清零政策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及自行車產業進入出貨淡季期間,而有單季營運落底的情形。然在宇隆與主要客戶固定每年開發新技術升級產品的部分,及歷經兩至三年所布局的新客戶新訂單拓展,包括電動車及電動自行車等,皆有陸續開花結果的展現,可望逐步於明年下半年起,加入生產排程計畫,加上台中新廠有望於明年第三季正式啟動,將助力公司明年整體營運,呈正向成長的態勢。

再者,宇隆仍謹慎面對大陸清零政策、全球通貨膨脹、升息、車用晶片短缺及政治局勢變化等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持續落實重要策略的執行,創造公司保持高度企業韌性與抵禦力。

通膨、能源價格夾擊 台灣鍛造鋁圈一哥應戰心法

舒能翊 2022-11-08
公司總部位在台灣中部的巧新科技,不僅是台灣鍛造鋁圈的領頭羊,更在該產業的全球市場排名位居第二。但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疫情爆發以來,巧新難逃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飆漲等影響,就在眾人認為其必受重傷時,卻有兩大基礎牢牢地支撐住巧新的營運動能,訂單不減反增之外,甚至2021年更創下公司成立以來年營收第二高的紀錄。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表示,國際運費自2020年第4季開始出現微幅上漲,到了2021年已經翻到10倍以上,禍不單行的是,船期也拉長至1倍以上,打亂交貨節奏。對此,黃聰榮表示,「不可能讓客戶因為巧新的輪圈無法組車」,因此,巧新先以空運代替海運緩解燃眉之急後,再與客戶攤提運費。而這也是巧新與客戶確立夥伴關係的關鍵,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的運價指數已較2022年初減少約30%,對於2022年下半的獲利表現將有正面助益。

其次,即便台灣的電價有所上漲,但比起歐洲能源價格因烏俄戰爭而節節攀升,影響已經輕微許多。巧新於2017年在德國設立塗裝廠,就近服務客戶結構中3分之2的歐洲車廠,據了解,該廠產能利用率在2021年達到37%,服務對象除了巧新本身的客戶之外,也包含來自他廠的塗裝需求,年產能達到40萬顆輪圈。黃聰榮笑說,別看德國廠規模不大,能源價格帶來的衝擊倒是不小。

即便巧新深受大環境影響,但巧新2021全年營收達到新台幣74.88億元,登上歷史第二高,關鍵是哪些靈丹妙藥呢?對此,黃聰榮點名兩大利處。

首先,2022年第1季,鋁價從2021年的每噸2,000美元左右漲到4,000美元以上,但在2022年6月又回到3,000美元以下,黃聰榮表示,巧新與客戶之間採取變動鋁價,也就是說產品銷售價格會隨著鋁價起伏而修改,故得以成功避開鋁價高漲時所帶來的壓力。

其次,美元隨升息逐步走強,對巧新來說頗具正面影響,2021年避險交易在2022年產生效益,甚至有望助公司2022全年獲利超越2021年水準,但也不能否認其他國家貨幣相對貶值也抵消掉一些利益 。

針對未來營運發展,2022年10月起台灣入境管制放寬,客戶陸續安排訪台行程。除稽核新產品之外,也將針對屏東廠稽核,加速客戶認證,有利屏東廠2023年的稼動率提升,以及提高再生鋁料的使用量。預期多款新產品將在2023年上線,且客戶提供之2023年預估需求也尚屬樂觀,已經看到2023年營收超越2021年的曙光。

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高原期,接下來最重大的轉變將是從燃油車轉換到電動車,而這正是巧新的強項。電動車瞬間啟動加速的高扭力特性,使得鍛造懸吊系統零件需求持續看漲。基本款電動車受限於造車預算,無法提升輪圈等級,但在電動車持續擴大市佔且充電設施普及後,預期客戶為提升營銷利潤,將會推出中高階車款,並搭配加值輪圈吸引車主。

巧新雖然為鍛造鋁圈全球第二大廠,但黃聰榮謙虛地表示,全球每年車市約達8,000萬輛,其中,鍛造輪圈的市場雖難估計,但大約落在250萬輛左右,而巧新眼下全球產能加總約為15萬輛,相比之下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現階段以2023年將年產能拉高至20萬輛為目標。此外,疫情期間全球許多區域遭到封城控管,物流頻率降低,導致近2~3年的訂單出現遞延跡象。客戶端組車供應鏈時至今日仍有缺口或銷售策略調整的情況。黃聰榮表示,在汽車產業,年營收沒有10億美元,就無法與車廠客戶平起平坐,因此期望3年內巧新年營收可以達到新台幣100億元,在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巧新擬買回4000張庫藏股 區間價33至79元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2年10月24日 週一 下午5:43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24日電)汽車鍛造輪圈廠巧新科技今天公告董事會決議第6次買回庫藏股,預定買回4000張,每股買回區間價格新台幣33元至79元。巧新今天股價走勢震盪,終場收在46.65元,小漲0.11%。巧新表示,預定買回期間從10月25日至12月24日止,預定買回股份占發行股數比重約1.83%,透過興櫃市場交易買入,轉讓股份給員工。

根據資料,巧新分別在2018年執行2次、2020年執行2次、以及今年8月起執行1次買回庫藏股,巧新指出,由於視股價變化及成交量狀況分批買回,因此均未全數執行完畢。近期櫃買市場行情波動較大,櫃買中心推出4項強化宣導措施,其中包括持續鼓勵上櫃公司在資金調度有餘裕情況下,適時實施庫藏股制度,以保障股東權益及強化投資人信心。

根據資料,巧新前5大客戶包括賓士(Mercedes-Benz)、保時捷(Porsche)、BMW、JLR及豐田(Toyota),乘用車鍛造鋁輪圈占巧新整體業績比重約80%,懸吊系統零組件占比約15%,巧新鍛造鋁輪圈產品也已切入26款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型。(編輯:蘇志宗)1111024

巧新、宇隆 9月營收兩樣情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2.10.11
巧新2009年成功打入豐田集團以來,共同合作打造包含IS、GS、NX、ES、LC、LS、LX等七大系列車款的客製化輪圈,累計生產近25萬顆。中部兩家車用零組件廠巧新(1563)、宇隆(2233)9月合併營收表現不同調!巧新受惠於歐美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客戶在傳統暑休淡季後的拉貨力道回溫,帶動9月營收5.29億元,月增13.82%、年減13.85%;宇隆9月合併營收2.76億元,年增1.74%。

巧新9月合併營收5.29億元,主因歐美系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包括AMG、BMW、保時捷及賓利在暑休後,對於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逐步提高,帶動雲林廠的產能稼動率回升,推進9月營收呈月增表現,但累計今年前九月合併營收為48.15億元,年減13.02%。

巧新表示,雖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的不利因素仍在,拖累部分美系品牌車廠的新車款推出腳步有遞延出貨情形,但觀察主要品牌車廠客戶,仍積極推出新車款,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助力公司接單與出貨成長無虞。

巧新的底盤系統零件業務拓展報佳音,近日成為日系豐田通商的底盤件等合格供應商,雙方亦積極針對新車款的底盤系統關鍵零件,共同開發設計中,未來可進一步挹注公司營運成長動能。

巧新2009年成功打入豐田集團以來,共同合作打造包含IS、GS、NX、ES、LC、LS、LX等七大系列車款的客製化輪圈,累計生產近25萬顆。展望今年第四季,巧新仍謹慎面對包括升息、通膨,及車用晶片短缺等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但目前觀察在手客製化輪圈訂單明確無虞。

黃聰榮:巧新十年大計 站穩全球二哥地位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2.09.12
乘用車鍛造鋁圈廠巧新科技,長期深耕鍛造鋁圈與底盤件,在歐美知名車廠業界闖出名號,也發展成全球業界規模第二大的公司。巧新董事長黃聰榮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從整體汽車產業的高度來看,巧新的營收還不夠大,如果以能在業界立足為方向,他設定未來十年內,達成年營收10億美元的目標,並成為汽車底盤系統的整合領導廠商。

目前的巧新,已躋身全球第二大乘用車的鍛造鋁圈廠,僅次於全球第一大的德國奧托·福克斯(Otto Fuchs),並與全球商用車鍛造鋁圈業界一哥美國鋁業(Alcoa),成為全球知名鍛造鋁圈廠。

最快明年送件申請上市
在本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已登錄興櫃的巧新,對於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頗有企圖心。黃聰榮說,屏東新廠明年營運有機會損益兩平,公司因此最快明年送件,希望爭取在2023~2024年間轉上市。

業務轉型後的巧新,最大的突破,是從毛利率較低的汽車客戶,切入高毛利的超跑與豪華房車客戶,所生產的鍛造鋁圈產品,供應車廠範圍遍及歐洲、北美及亞洲各地,包括保時捷(Porsche)、寶馬(BMW)、賓士(Mercedes-Benz)、捷豹路虎(Jaguar&Land Rover)、凌志(Lexus)、勞斯萊斯(Rolls-Royce)、賓利(Bentley)、奧迪(Audi)、麥拉倫(McLaren)及法拉利(Ferrari)等近30家知名車廠的一階供應商,堪稱台灣之光。

黃聰榮說,巧新旗下雲科工一、二及三廠,目前產能都滿載,但屏東新廠一期產能利用率還不到一半,主因是,整個設廠計畫需要二年完成,因此目前產能,還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稼動生產。此外,巧新雖已是一線車商的合格供應商,但依規定,客戶產品若要移地生產,都必須重新取得客戶工廠認證,才准在新廠生產。另外,疫情期間客戶也無法來台,進行工廠認證,多少影響公司新廠的訂單排程。

巧新目前員工總人數達1,500人,採取三班24小時生產制,主力設備的鍛造機,斗六廠四台,屏東廠三台;塗裝線部分,則有台灣廠二條生產線、德國一條生產線,專門做輪圈塗裝。因新廠的客戶認證問題,巧新去年實際出貨鍛造鋁圈總量在60萬~70萬顆,產線稼動率偏低。

黃聰榮強調,巧新要承接客戶訂單,第一要認證通過,且從接單至生產,需要時間長達一年半至二年。目前接單能見度最長可看到五年後的訂單,以今年來說,產能利用率至年底沒有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產能,從去年至今,巧新投資金額達10億元,購置近300台的電腦數值控制(CNC)機器設備,安裝在斗六廠及屏東廠,10月機器全部交完,新產能貢獻可望明年顯現。

巧新去年合併營收74.88億元,僅次於2016年合併營收77.04億元,創歷史次高。黃聰榮表示,公司在汽車產業營收還小,要能夠在業界立足,應設定年營收10億美元,作為公司中期營運的目標,希望未來十年達到。目前的第一步是,先要達到年營收100億元,公司將從各領域拓展業務,達成初期目標。

屏東廠建構完成效益可觀
至於要如何實現10億美元的年營收規模,黃聰榮說,策略聯盟是必要的方式,而以併購擴大營運規模的作法,巧新也不排除。具體而言,以目前營運規模來看,要提升到10億美元,須成長4倍,很大一部分,有賴屏東廠區建構完成後的貢獻挹注,屆時,公司最大年營收可提升到新台幣150億元,約5億美元。

至於另外的5億美元,根據巧新的規劃,將由未來新設的工廠貢獻。考量到運輸、時效及成本等問題,新廠將不會繼續在台灣擴充生產基地,巧新評估未來新廠的設置地點,將以接近車廠裝配廠,且具有經濟規模者為優先考慮。

巧新上半年EPS1.73元 近達去年全年水準

2022年8月9日
【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563)於公布2022年上半年之營運成果暨7月營收。7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4.8億元,年減20%。累計2022年1至7月合併營收38.21億元。巧新2022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3.4億元,儘管因疫情蔓延、俄烏戰爭、車用晶片短缺等影響品牌車廠生產排程與拉貨力道,再加上運費居高、屏東熔煉廠歲修及鋁價下跌等墊高營運成本的衝擊,然而美金兌新台幣升值利益加持,挹注稅後淨利3.38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1.73元,繳出上半年獲利表現近達去年全年(2021年EPS1.75元)水準。

巧新除權息基準日訂為8月15日,除權息交易日為8月9日,2021年決議配發每股股利2元(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1元),將於9月8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時發放普通股現金股利共新台幣1.95億元。依照公司法第一六五條規定,公司決定分派股息之基準日前五日內,亦即自8月11日起至8月15日止,停止普通股股票過戶。

展望2022年下半年,雖7、8月為汽車產業傳統暑休淡季,然9月有機會隨著品牌車廠火力全開衝刺下半年銷售表現,將有望創造巧新客製化輪圈出貨量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的亮麗表現,且全年出貨量仍朝年增率正成長的目標前進。而在其他業務面上,儘管接下來部分品牌車廠之新車款的底盤懸吊件訂單,因新車款延遲推出,而有部分訂單遞延之情形,另近期原物料價格波動也影響客戶需求,但主要客戶Mercedes-Benz、JLR及Porsche等日前都已針對明年新車款進行討論,良好的訂單能見度將帶動巧新三大生產基地產能稼動率提升,當然巧新仍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改善製程效率、拉升再生鋁圈出貨量等重要策略實施,以期朝今年全年營運逆勢遞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

巧新屏東廠擴產搶攻電動車輪框市場 預計最快2023年送件申請上市

2021-12-10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汽車鍛造輪圈廠巧新科技(1563)受惠於超跑與豪華汽車新車銷售市場成長速度優於一般輕型汽車市場,帶動品牌車廠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產品的出貨暢旺,恰逢第四季汽車產業傳統旺季、品牌車廠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挹注巧新雲林斗六廠稼動率持續維持近滿載水準,推進11月營收衝高,達7.6億元、年增36.61%,遞出四年半來單月營收新高的優異佳績。

法人也預估,巧新今年業績可突破76億元,衝歷年次高,並預期巧新明年業績目標成長雙位數百分點,有望挑戰歷史新高。巧新董事長黃聰榮也表示,目前雲林斗六廠已經產能滿載,屏東新廠產能持續擴充,目前已投資逾50億元,首期設計產能已就緒,年產能達30萬顆。另外,黃聰榮也透露,屏東新廠明年有望損益兩平,預計巧新最快2023年申請送件上市。

根據汽車產業諮詢顧問機構LMC Automotive十一月份的報告指出,由於全球車市缺芯,車企犧牲低利潤車型,確保高利潤車型持續產出。加上高端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收入影響較小,財富來源(如股市和房地產)也呈積極走勢,推進2019至2021年豪華汽車市場份額將增長2%,占全球乘用車銷量比重將達16%,2021年豪車銷量將達到2019年疫前的歷史最高位,創造相關汽車供應鏈良好的業務拓展環境。

黃聰榮指出,COVID-19為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了空前的影響與挑戰,公司全體經營團隊與員工,加快調整步伐及因應策略,除了員工們健康管理為首先必要重點執行任務外,更加專注在強化開發設計的技術能力、優化產能製程效率、調整訂單接單結構等,並積極正面面對運費高漲、新台幣匯率波動等負面因子的干擾,加上再生料去化得宜,使得在客戶拉貨力道提升下,貢獻巧新累計今年前11月營收達新台幣69.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3.28%,可見公司近兩年來重振旗鼓,已創造整體財務、業務等全方位穩定健康發展。

不僅如此,巧新全力執行深化豪華品牌車廠經營之策略,除了在歐美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新案開發滲透率持續提升外,多年耕耘的日系豪華車廠也加大下單力道,近期已通過巧新屏東新廠之認證並開始量產出貨,推升來自日系品牌車廠營收自2019年以20%以上年複合成長率的速度提高,有助巧新實現分散客戶、降低市場集中風險,擴大整體業務規模。

此外,根據BloombergNEF預估2021年全年,全球電動車(含PHEV)銷售份額將從4%成長到6%,並在2022年進一步上升到8%,如今電動車的電池重量就佔了車重的一半,而巧新的鍛造輪圈符合電動車輕量化的需求,目前來自電動車輪圈營收占輪圈營收的比重達10%,將有機會隨著電動車的銷售成長,提升公司於電動車市場的份額。

展望2021年第四季,巧新維持審慎樂觀看法。看好隨著疫苗施打進度穩定,全球消費能量將持續成長,消費者對於超跑、豪華車保持一定需求量,包括賓士、保時捷、豐通、Jaguar、BMW、賓利、及Volvo等超跑、豪華品牌車廠客戶也積極推出新車款搶攻年底及2022年新車市場占比,將帶動超跑與豪華汽車市場銷售、展現良好成長的態勢,巧新將憑藉著品牌車廠高度信賴肯定的工藝技術與品質,積極提升於單一品牌車廠新車款輪圈開發的滲透率,以及開拓與更多品牌車廠合作的機會,同時為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

巧新也指出,公司也已於今年第三季起陸續於雲林及屏東廠擴增CNC機台,期待新訂單與新產能加入,以及解封後加速客戶驗證屏東新廠的腳步,將創造巧新未來中長期營運良好之成長動能。

巧新4月營收6.45億元 年增2倍

2021-05-10 17:59 經濟日報 /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巧新科技(1563)4月合併營收6.45億元,受惠於主要客戶對於旗下客製化輪圈備貨力道穩定,挹注巧新4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大幅年增2倍,創近五年來單月營收同期新高的記錄,累計2021年1至4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68%。

巧新表示,去年同期歐美地區因疫情封城影響整體單月營收基期表現外,今年受惠於歐美地區主要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客戶的拉貨力道增溫,主要車廠客戶追量積極回補庫存水位,貢獻巧新雲林斗六廠之產能利用率連續八個月維持在近滿載的高水位,是巧新今年4月營收大幅年增且改寫近五年來單月營收同期新高記錄的主要原因。

巧新進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已手握10家品牌車廠共14款電動車的客製化輪圈量產實績,其中,全球熱銷電動車款Porsche Taycan也是巧新主要客戶之一,Taycan第一季全球交車數量達9,072部,占Porsche全球交車數比重達12.6%,不僅可見豪華汽車品牌的消費族群傾向購入電動車的意願較高,亦凸顯車廠運用鍛造輪圈提升輕量化及多元設計的需求也較為強烈。目前客製化輪圈來自電動車的營收比重已超過10%,巧新將隨著主要客戶電動車款熱銷進而催動對於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將創造來自電動車的營收比重攀升,並對整體營運帶來正面的挹注。

下半年新車款積極推出、各項刺激消費者購車優惠政策與車廠促銷活動等,皆創造汽車供應鏈良好的銷售動能,尤其在電動車方面,更是品牌車廠積極布局的重心,巧新除了持續與主要客戶密切運用複合多元材料、結合空氣動力學等發展輕量化客製輪圈,藉以伴隨主要客戶的需求增溫,拉升電動新車款搭載公司鍛造鋁圈的覆蓋率。

《興櫃股》巧新去年EPS1.14元 擬配息2元

2021/04/22 時報資訊 莊丙農
巧新(1563)公布2020年營收54.41億元,營業利益3.8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2.22億元,每股盈餘1.14元,擬配每股2元現金股利。

巧新去年上半年受疫情拖累,海外客戶封城停工影響,上半年每股虧損0.97元。下半年陸續解封後,客製化輪圈出貨逐步回升,尤其在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需求上,已較去年上半年增加許多,雲林斗六廠產能利用率從去年9月以來維持近滿載。

業外部分,鋁價回沖的利益,抵銷雖然台幣升值不利因素,下半年轉虧為盈,第3、4季合計稅後淨利4.12億元,每股盈餘2.11元。

電動車方面,目前已交貨的電動車款包括Porsche Taycan、Jaguar I-pace、Ferrari Stradale、Volvo XC60、Lexus LC500及Bentley Bentayga陸續接到客戶持續增量需求。MIH聯盟於3月首次舉辦會員大會,宣佈電動大巴(E-Bus)將在2022年量產上市、C級距電動車(Model C)將在2023年量產上市,巧新為鴻海MIH聯盟的鍛造鋁圈合作廠商,已開始積極討論新款電動車的客製化輪圈的相關細節。

巧新董事改選 公司派全拿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0.11.15
全球第三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巧新科技14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9席董事。由於和大董事長沈國榮無意爭取巧新董事席次,加上巧新創辦人家族之一的魏家大股東支持,讓巧新公司派拿下6席董事及3席獨董,現任董事長黃聰榮續任董事,兩位重量級的獨立董事-前政大校長鄭丁旺、前法務部長施茂林也雙雙續任。

巧新股東臨時會無異議通過各項討論事項之外,重頭戲是完成董事及獨董改選。新任董事計有黃聰榮、永名投資、正億企管顧問、光立汽車、豪旺投資及輝創投資等6席;鄭丁旺、施茂林及曾任職華銀的劉克昌出任獨董。巧新創辦人家族之一的魏家大股東魏隆誠、魏隆評兄弟支持公司派,成為巧新公司派全部拿下9席董事的關鍵因素。

巧新是特斯拉(Tesla)輪圈供應鏈廠商,曾供貨Model S電動轎車及Model X電動休旅車的鍛造鋁圈。2019年首度成為保時捷首輛電動跑車的鍛造鋁圈供應商,未來還會積極布局電動車鍛造鋁圈市場。

黃聰榮表示,Tesla的鋁合金輪圈多數採用鑄造製程,巧新採用鍛造製程,鍛造鋁圈價格是鑄造鋁圈的兩到三倍,巧新希望鍛造鋁圈價格可壓低至鑄造鋁圈的1.5倍,屆時,巧新鍛造鋁圈報價就非常有市場競爭力,巧新將規劃爭取Tesla新款電動車所需鍛造鋁圈。

黃聰榮透露,今年正式營運的屏東新廠設置「淨成形專用生產線」,可縮短生產製程時間,大幅降低成本,已獲得三家主要豪華汽車品牌車廠的認證;另有多家豪華汽車品牌車廠,正進行後續認證作業。

此外,屏東新廠也是公司唯一擁有熔煉製程的工廠,近期旗下再生鋁料,成功獲得戴姆勒(Daimler)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兩汽車集團認證,將加快爭取其他客戶使用率,以期減緩下腳料庫存的增加幅度。

黃聰榮強調,屏東新廠未來二年內營運若達損益兩平,巧新要從興櫃積極推動申請股票上市。

巧新2020年下半年營運逆轉勝 全年度營運轉盈

2021/04/22 工商 劉朱松 、雲林
巧新科技(1563)21日董事會通過2020年度合併營收54.42億元,營業淨利3.81億元,稅後淨利2.22億元,EPS為1.14元。尤其,巧新2020年下半年營運逆轉勝,特別搶眼。巧新22日表示,公司2020年下半年合併營收30.87億元、年增8.97%,稅後淨利4.12億元、年增3.48倍,EPS為2.11元,優於2019年同期的0.48元,一掃去年上半年營運虧損的陰霾,成為去年度營運,由虧轉盈的最大關鍵。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22日表示,考量公司財務體質健全,將營運成果回饋全體股東,除了去年度盈餘配息外,也提撥部分累計未分配盈餘,作為股利分配之用,因此,21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2020年度股利,擬配發每股2元的現金股利,股利配發率高達175%,連續7年每股現金股利,皆保持在2元以上的水準,以21日成交均價71.2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2.81%。

展望2021年上半年營運,巧新對於整體營運保持成長態勢深具信心,受惠於全球疫情逐漸趨緩,各國經濟振興政策陸續出籠,加上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包括戴姆勒集團、捷豹(JAGUAR)、豐田、福斯集團,及寶馬(BMW)等積極推出休旅車車型、新能源車,及電動車等積極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創造主要客戶在新車銷售市場的表現持續回溫,驅動巧新客製化輪圈出貨暢旺。

尤其是歐美品牌車廠,更是明顯積極回補庫存水位的情形,加上新客製化輪圈的訂單加入量產排程,不僅貢獻巧新今年第一季營收達18.76億元、年增34.65%,亦推進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開拓市場範疇的接單動能,挹注巧新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營運向上成長的態勢明確。

巧新2020年度合併營收54.42億元,營業淨利3.81億元,稅後淨利2.22億元,EPS為1.14元。巧新說,2020年下半年合併營收30.87億元、年增8.97%,受惠於歐美及日系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主要客戶在暑休後拉貨力道強勁,帶動整體訂單及出貨狀況有良好的表現,營業淨利6.53億元、年增91.28%。

巧新2020年下半年營運,雖面臨新台幣升值的不利因素,而產生業外匯兌損失,但去年下半年稅後淨利4.12億元、年增3.48倍,EPS為2.11元,一掃上半年營運虧損的陰霾,繳出去年度營運由虧轉盈的成績。

巧新分析,公司2020年下半年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分別為31%、21%、13%,上述三率勁揚的主因,主要是受到客製化輪圈的出貨暢旺,尤其來自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需求,更是明顯增加,挹注巧新雲林斗六廠產能利用率,去年9月以來始終維持在近滿載的水位,加上鋁價回沖的利益,因而增加營運的獲利空間。

《今周刊》熬過內鬥風暴 「鍛造輪圈王」董座首談心路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手中展示的鋁合金鍛造輪圈,正是近期對外亮相的保時捷(Porsche)首款電動跑車的標準配備。

萬年生 傳產 攝影/唐紹航
1190期 2019-10-08 14:14

台灣鍛造輪圈王巧新前總經理石呈澤,因經營權之爭閃辭兩年來,巧新營收持續衰退。
本刊獨家專訪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黃聰榮,他如何力挽狂瀾,率公司再起?

「巧新是團隊,絕對不是一個『個人』。技術在團隊,不是在某一個人!」說這話的是巧新科技工業董事長黃聰榮,他接受《今周刊》專訪解釋,「這兩年來我們沒對外說什麼話,把本身工作做好,時間就會證明一切,口水戰沒有太大意義。」

之所以強調「不是個人公司」、「兩年低調苦熬」,回應的問題,自是二○一七年八月一場經營權惡鬥之後,這家曾在興櫃市場甚受追捧的明星企業,過去兩年的風風雨雨。

各界熟知的巧新,是一家藏身雲林,卻把鍛造輪圈生意做到保時捷、雙B、賓利、特斯拉等全球逾三十個知名汽車品牌的工廠,台灣之光當之無愧,最高峰股價逾二二○元。然而曾在○八年公司差點倒閉時臨危授命接下總經理,讓巧新起死回生且寫下營收、獲利新高的「明星CEO」石呈澤,卻在兩年前因經營權之爭閃辭,讓公司瞬間蒙上陰霾,市值曾三個月蒸發一七○億元,至今股價離高峰腰斬約七六%,僅剩五十元出頭。

一場內鬥之後,原任副總經理的黃聰榮接任董事長,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年前接續石呈澤擔任總經理的林昌麟,去年底又因健康因素請辭,黃聰榮因此在今年二月又兼任總經理。高階主管更換頻繁,確實讓外界對巧新失去信心。

「以前從南到北,巧新是許多菜籃族熱中討論的對象;現在,從南到北每個人都吐它口水!」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不諱言,市場現在看好他(指黃聰榮)的「基本上是沒有」,但股票是看本質,「做這件事情(鍛造輪圈)的能力不會突然消失,全世界就這兩到三家在做;市場也沒消失,還在擴大。」

沒退路 他親上第一線跑業務

但財務數字會說話,石呈澤閃辭兩年來,2017、2018年的營收,分別較前一年下滑4.1%和10.9%,過去兩年5.77元與6.09元的每股稅後純益,雖然不俗,但終究也比不上2016年時的8.06元水準。

「2018年,我們兩大客戶J LR(捷豹路虎)、FCA(飛雅特克萊斯勒)的營收貢獻就少十億元,今年業績也沒太大改善,短期看不到像以前的好光景。」黃聰榮不諱言,捷豹路虎去年中國市場表現不理想,飛雅特克萊斯勒有些案子則由鍛造改為鑄造,儘管保時捷、BMW等歐洲客戶有成長,但還無法補上前兩大客戶的衰退。

黃聰榮如何力挽狂瀾?

先看對外的接單。今年初,原負責業務的總經理林昌麟離職,身兼總經理的黃聰榮沒了退路。為求突破業績衰退困境,過去不負責業務的他,決心親上第一線和客戶對話,「我以前都沒有碰業務,但這半年和客人接觸,清楚了解客人的需求。我們哪些沒做好的就補強,客人互信基礎比以前好,很多案子順利拿到。」

舉例來說,保時捷今年九月的電動車發布會,就要求黃聰榮親自到場,「對方在當場一直念我們哪裡有問題,我回來後,這些問題馬上全部改善;其實就是互相溝通……,它有什麼需求,如果我沒接觸業務工作,就不會知道。」

對於一線主管離職帶來的困擾,黃聰榮轉念正面思考,「很多事情若沒有了解透徹,領導可能就會有一點偏差。」既然有機會走進第一線,「我就趁機更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知道問題在哪、我要怎麼帶領。」

他說,客戶不會因為高階主管離職就不合作、轉訂單,「大品牌通常不會一次找好幾家供應商開發同一款輪圈,今天不給巧新做,拿給誰做?但我們的挑戰在於技術層次要更精進,沒提升,只是一直沉浸過去做多好,最後會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他透露,自己還要求業務主動出擊,拜訪歐洲還沒交易的客戶,今年英國因此多了蓮花跑車和奧斯汀兩個新客戶。

新製程 打造「淨成形」工藝

半年來,他親自出馬跑業務的決心和巧新的鍛造輪圈核心技術發揮了功效。黃聰榮透露,今年是巧新成立來接單創新高的一年,現在團隊手上有超過兩百個開發案。「我們產業要看接單,不是只看實際營收。現在接的單都是要等2021、2022年交貨,少部分2020年交貨,成長趨勢要開始往上走。」

再看對內的製程和產能突破。黃聰榮觀察,今年上半年全球車市衰退五%,加上品牌大廠有研發電動車的轉型投資需求,對供應商的降價壓力愈來愈大,巧新難免也得盡量配合。他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製程突破等研發方面下功夫,「完全到位不敢講,但今年已經看到成效,成本約降低五到一○%。」黃聰榮說。

另外,巧新屏東新廠也有新進展。除近期取得工廠登記證,BMW、豐田等客戶十月開始也到屏東廠認證製程,預期明年開始投產後,一期鍛造輪圈產能達三十萬顆、塗裝產能達六十萬顆。新廠不只解決既有雲林廠設備老舊影響良率等問題,更因為建置了全新設備,讓製程有機會出現新的突破,大舉提升產能。

據了解,巧新屏東廠的新製程,正是鍛造輪圈最新的「淨成形」(Net shape)技術。該技術的原理是前端鍛造時,就把輪圈大部分成形,後端機器設備的鍛造加工時間便可大量減少,適合鍛造輪圈設計相對單純的產品,是一種「量大」的工藝技術。

「淨成形比原來市場大超過十倍!」李鴻基觀察,鋁製鍛造輪圈是汽車輕量化趨勢和電動車減重都不可或缺、影響性能的關鍵零組件,巧新既有的鍛造輪圈主攻市價上千萬元頂級超跑,每顆精雕細琢,「淨成形」產能出來後,不只做頂級,也可開始轉進下一層,一輛五、六百萬元起跳的車。

「後石博(石呈澤為材料博士)時代,巧新還值得長期投資嗎?」面對這個問題,李鴻基認為,鍛造輪圈產品無論引擎車、電動車都適用,沒有被潮流趨勢取代的問題,巧新產線又都在台灣,是中美貿易戰贏家,「這行業不會消失,只是誰來管理、誰把它有效率地做出來的問題。」

談目標 要拚十億美元營收

回顧石呈澤閃辭兩年來,巧新確實負面消息居多,外界更不斷唱衰,許多批評都直指黃聰榮。「我承認那時很不爽、很生氣,但又怎麼樣?這家公司遇到過好幾次困難,假設是第一次,我可能會瘋掉。」他憶起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慘況,員工放四個月無薪假、公司減資16%,雖然當時並未擔任董事長,但作為高階主管,「那時候我才懂得什麼叫失眠……。」個性十分低調的他難得有些情緒波動。

「我們是三十個一線品牌的tier1(一階供應商),有太多可能……。」談到未來目標,黃聰榮語帶自信,「(營收)做到十億美元才是世界級。一顆輪圈兩百美元算,十億美元大概要四、五百萬顆:屏東新廠初期三十萬顆,後期一百萬顆以上沒問題;雲林廠現在八十萬顆,導入新製程後可以超過百萬顆……。」

「不過,第一步還是先把業績做出來,以後才有很多事情可以講。」黃聰榮畢竟知道必須面對現實,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三十.六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七.八%,每股稅後純益二.七二元,更較去年同期掉了兩成以上。

即使新產能、新客戶、新製程陸續到位,看似熬過「後石博」時代最低谷的階段,但若要贏回市場信心,或許還得繳出更多實績。

涉內線賺1800萬 汽車頂級輪圈商總座跳槽還挖走40人

2020-04-26 15:14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高雄即時報導
知名鍛造輪圈的供應商巧新公司3年前驚爆高層內鬥,總經理石呈澤憤而請辭並跳槽健信公司,更涉趁相關重大消息未曝光之際,大量脫手巧新的股票,並與郭姓女友多次買進、賣出健信股票大賺1800多萬,全案一審依內線交易罪判石2年、郭女1年半,都宣告緩刑。檢方上訴批石挖走巧新40多人,素行難認良好,二審仍維持原判,可上訴。

判決指出,石呈澤(57歲)原任職雲林縣的巧新科技公司,2006年升任巧新總經理,在金融海嘯期間帶領巧新轉虧為盈,躍升為全球第二大、亞洲規模最大的汽車頂級鍛造輪圈供應商,主要客戶是勞斯萊斯、保時捷、法拉利、賓士、BMW 等頂級跑車廠,在輪圈產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

不料2017年間,與石呈澤理念相近的張姓董事被逼退後,他已萌生退意,又不滿公司將上半年度績效衰退及擴廠進度延遲等問題都歸咎他,架空他的職權,當年7月6日確定辭職,但石卻於8月9日公司發布重大訊息前,賣出198仟股讀巧新公司股票,不法獲利674萬3074元。

石呈澤同年8月10日,正式受邀加入也是輪圈製造業的健信公司,擔任總經理,他又於消息曝光前,大舉買進291仟股健信的股票、公開後賣出而大賺803萬6000元;石的郭姓女友也以此方式,獲利366萬元。

石呈澤後來主動向橋頭地檢署自首認罪,郭女到案後也認罪,並在一審期間,2人跟同案另2名被告與巧新、健信談妥連帶賠償5767萬4000元,並實際付了3772萬6581元,依2個內線交易罪判石2年徒刑,1個內線交易罪判郭女1年半,另考量已知警惕,宣告石4年須付國庫180萬、郭女緩刑3年付50萬。

檢方依巧新公司的具狀上訴指出,石呈澤轉戰健信公司,疑有洩漏巧新公司工商秘密之嫌,且還挖走巧新40位優秀員工,其中至少有5 、6 位關鍵人物,已造成巧新莫大損失及困擾,加上石、郭女另遭雲林檢方指揮偵辦違反證券交易法、背信等罪嫌,都難認有悔意或素行良好;二審合議庭認為,此案僅針對內線交易部分,公司間有無惡性競爭、互相挖角的情形不是論斷範圍,也無另遭偵辦的事證,駁回檢方上訴。

《今周刊》巧新前總座獨家告白 爆內鬥、閃辭隱情

過去,石呈澤在巧新主攻高價鍛造輪圈,現在,他將用業務和技術力協助健信的主力產品鑄造輪圈升級。

萬年生 金融風雲 攝影/蔡世豪
1080期 2017-08-31 16:45

石呈澤遭董事會質疑業績不佳等原因而請辭,最近跳槽到同業健信接任總經理。曾為飆股的巧新在高層異動後,股價一路下跌,究竟有什麼內幕?《今周刊》獨家揭露。

八月二十四日,全球第二大鍛造輪圈廠、台灣之光巧新科技工業前總經理石呈澤閃辭兩周後,確定「跳槽」到同為輪圈廠的健信科技工業接下總經理,引發市場注目。

隔日,健信股價上漲到每股一二九・五元,創下不到兩周四三%的漲幅,在近期台股上市櫃公司中表現亮眼;反觀一年前股價還大漲到近二三○元的巧新,今年六月以來股價卻從近一八○元,一路下跌至八月二十九日幾乎腰斬的九十七・五九元,短短三個月內,市值蒸發超過一七○億元!

事實上,巧新從六月二十日董事張明峯辭職後,就掀起一連串骨牌效應。七月六日,董事會以業績不佳、屏東建廠進度不如預期和「圖利健信」等原因,要石呈澤負起全責,八月七日他提辭呈,隔日董事會十五分鐘內就通過。


圖片為《今周刊》所有

離職骨牌效應 高層相繼下台

十四天後,石呈澤再辭董事,獨立董事吳春森和監察人林重榮也相繼辭職,造成巧新三分之一以上董事變動,六十日內須開臨時股東會改選。總經理、董事和監察人等公司治理重要團隊接連辭職,不僅股價一瀉千里,上市之路更顯顛簸。

巧新在興櫃的股價表現不凡,股市大戶林滄海更看好巧新潛力,大力買進成為大股東。這次石呈澤辭職與巧新股價大跌,似乎與巧新的大股東、副總經理黃聰榮等「非石呈澤陣營」與石呈澤兩派,對公司經營看法不同有關。

頂著英國材料博士光環的石呈澤,在巧新待了十九年,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臨危受命接下總經理,他令巧新起死回生,把法拉利、雙B、賓利、捷豹和特斯拉等國際頂級車廠全變成客戶。

如此有戰功也是巧新靈魂人物的他為何非走不可?又為何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種種疑問,石呈澤閃辭十六天後,首度對外公開告白一次說分明,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口述整理。

黃聰榮持股大增 有備而來

我今年五十四歲,人生最精華的一段都在巧新。有人說我是預謀要離開。你說沒有是假的啦,實在是真的受不了了。今年股東名冊出來,我發現,黃副總(指副總黃聰榮)去年可掌控的股權跟我差不多是七%,今年變成我的一倍,感覺他是有野心。

五月台中餐會,董事們討論公司上市,說好董事們要一起鎖股。七個董事每個人(可掌控持股)要鎖四千五百張、鎖一年。

問題來了。董事長吳宗仁沒股票。我就徵詢,由黃副總當董事長,他不願意呀,另一股東山河森實業(編按:巧新原始股東之一,被視為黃派人馬)也不願意,我就說服董事張明峯來當下任董事長。但還是少一席。……你們都不多鎖股來換一席,我就要請大股東林滄海來當一席,他也願意。

大家推張明峯擔任下一任董事長後,他說要進來公司了解,一個月後,六月二十日,他要求我把所有公司團隊找來,他要開檢討會,檢討的十點裡面,我被檢討兩點,八點全部檢討黃副總。

兩個人在這場會議上起衝突。比如說他質疑黃副總,兒子在公司上班,擔任管理處協理。而公司採購跟財務都是黃副總掌理,這不對,要做調整,但黃副總未接受。張明峯那一天就丟辭呈,把董事辭掉。

黃副總也算準,股權比起來,我們動不了他,他沒有在怕呀。

七月六日董事會氣氛就不好,因張明峯一席不見恐影響上市,大家開始檢討業績衰退和建廠進度落後問題。

去年巧新上半年EPS大概四・七三元,今年剩三・○二元。最大差異就是特斯拉。特斯拉是好客人,付錢很準時,價碼非常好,但是巧新爆單、超賣,產能不夠應付,做不出來。

斗六廠為了控制成本,薪資卡在那,找不到人呀,這幾年都是這個問題。加上巧新的屏東新廠廠房沒辦法如期完工,進度上比原規畫進度慢了四個月。

這個會議上,我做了一個計畫,規畫到二○二四年的業績。但董事不滿意,說賺太少,質疑業績沒爆發力,怎麼上市?他們說要增加,重新要修改,EPS要拉高,……說要在一九年之前就把新廠的產能賣光,讓獲利大幅上升,有利上市。

再來又跟我講健信的事情。那時候巧新塗裝廠產能不足,必須找車廠認證的輪圈廠。台灣只有兩家,一家六和機械,一家是以前源恆(後由香港投行入主,改名健信),健信在彰化離我們比較近,當然第一個找健信。

適逢健信減資再增資,對方問我有沒有興趣認。當時一五年十月,健信上櫃股價在十一還十二元,我溢價十六・九元買了一千張。

遭疑圖利 成最後一根稻草

後來巧新董事質疑我(圖利),我跟他們講,我沒有把巧新訂單拿去給健信做。它是鑄造,它只是幫忙解套,那時健信也幫巧新賺不少錢,它的營收每月多四百萬元,巧新卻可增加四六八○萬元。至於股票,我是不能賣的,私募要綁三年,明年十月才到。

巧新上不了市,關鍵一個是業績,一個是環保。環保問題,是黃副總的事,工廠他在管,他要處理呀。

我真正決定要離開巧新是七月六日董事會的時候。

當天開完會,山河森臨時動議說,要讓吳董(吳宗仁)進來,變董事長制,我覺得不被尊重。第二個臨時動議,要聘林昌麟(現為巧新業務副總)當董事會顧問,協助董事長。我就加個但書,顧問是幕僚,只有建議權,沒有指揮權。但七月六日董事會後,他就在調兵遣將,打著黃副總跟董事長名義做事。

Anyway,公司就開始亂了。到八月七日早上我就丟辭呈。結果,臨時動議表決,我就出去。十五分鐘叫我進來,結果七席表決是六比一,通過我辭職。

我是下午五點走,當天晚上六點左右就把我e-mail停掉。我被掃地出門!

七月六日後我才開始賣股票。我賣不多,個人名下持股從一八八九張賣到一六六四張,太太那邊還有八百多張。我是內部人,我一天只能九張、九張賣,說我大賣,是瞎扯。

我辭職前股價一二○元,今天(指八月二十四日)算八十五元,從一二五到八十五元,我的資產一億不見。

我離開巧新以後很多offer,包括一家名氣很大做金屬件外殼的電子業……,我都回絕。我希望自由自在地做,只要把公司做好,做賺錢,我相信健信未來不只這樣。

我想開了,人生走一遭啦,還有下一個舞台再發揮。當然也有壓力,因為要做得比以前更好。我的企圖心,不光做輪圈啦。金屬方面輕量化的東西我要開始做,車體、底盤,包括連煞車都有機會。

我太太問我現在想幹嘛?我說,把巧新救起來後,現在去救其他公司,這是一個使命。太太說你的「使」是「屎」。其實救起來的成就感,不光金錢而已。

黃聰榮澄清:「董事會也不是我一個人開的」

巧新前總經理石呈澤跳槽到健信當總經理,巧新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黃聰榮(上圖左)不諱言,健信公告後,「外界對公司的批評就結束。很多訊息說我們對他怎麼樣、我逼他走,現在這些問題就明白了,我怎麼逼?董事會也不是我一個人開的。」

外傳石呈澤因「圖利健信」等原因和公司內部經營團隊理念不合,黃聰榮澄清說,「沒有這樣的事」,而巧新下單請健信塗裝是內部同意,沒有所謂圖利問題,但確實應由公司入股健信,而非個人,「他(石呈澤)沒有提到董事會,董事會不知道這件事(指石呈澤參與健信私募)。」當記者再追問細節,他只簡單回應說:「過去的事情不評論。」

關於屏東新廠和上市櫃進度,他指出,屏東新廠和上市櫃進度都照常,沒有調整過進度,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完成、第三季試營運,而上市櫃進度董事會會討論,「一直有做準備,沒對外講過明確的時間點,」會看屏東廠進度、大環境一起評估。他也澄清,八月二十九日還有人打來問巧新是不是要撤興櫃,完全無中生有。

而近日,聯電也代旗下弘鼎和宏誠創投公告,從去年十月到今年八月間,分別以每股約170、164和94元,分批出清巧新持股,處分利益逾九億元。時間點的巧合,也不免讓人聯想。

黃聰榮認為,聯電是純投資,「有進有出是正常。」問及另一大股東林滄海,他則解釋,林滄海團隊研究員好幾年前就開始關心巧新,「沒有特定哪一個董事找他來,他跟我們都有互動,現在保持良好關係。」不過,據傳林滄海手中巧新持股逾27000張,成本落在每股140-170元間,此番巧新大跌損失不小,是否續抱,後續值得觀察。

巧新曾在八月十日發重訊澄清媒體報導:「巧新是專業鍛造產品,而健信公司是鑄造產品,完全不同生產方式,沒有搶單的疑慮。」但在石呈澤動向確定後,投資人不免關心這對巧新營運是否有影響?「現在沒有,以後不知道有沒有影響。」他坦言,目前團隊、訂單、客戶、技術都沒問題,就是努力做好該做的事。

九月一日巧新將召開董事會,決議全面改選或補選董事,預定十月中下旬開臨時股東會。董事會會不會對石呈澤主張競業禁止?黃聰榮表明:「要看董事會想法,不是我個人要怎麼做就怎麼做,這部分我不方便回答。」他透露目前沒放入主要議程,不清楚是否有臨時動議。

隨著石呈澤閃辭巧新,改當健信總經理而牽動的風波,未完待續。
(萬年生)

石呈澤
出生:1963 年
現職:健信總經理
經歷:巧新總經理、巧新董事
學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材料學博士

聯電賣巧新股 共賺9億

2017-08-26 00:48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2303)昨(25)日第三度公告處分巧新持股,目前旗下宏誠、弘鼎持股數均為零,並為聯電第3季帶來業外收益超過9億元。

據巧新今年年報顯示,聯電旗下創投只有弘鼎擠進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張數約3,716張,持股比例1.87%。

聯電昨日公告,旗下弘鼎創投在7月28日至8月25日間,累計處分巧新股票約3,406張,平均單價是94.06元,總交易金額3.2億元,處分利益逼近3.04億元。

聯電最早於7月27日代弘鼎創投公告處分巧新持股1,780張,處分均價為169.87元,交易金額3.02億元,處分利益2.94億元。

8月24日,聯電又公告旗下宏誠創投處分巧新股份近1,930張,處分均價164.36元,處分利益3.07億元;完成處分後,宏誠不再持有巧新股分。

聯電昨日再度公告由弘鼎創投處分巧新持股3,406張,等於是第三波賣股。據聯電公告,在完成這一波處分後,弘鼎創投對巧新持股降至為0,代表已經全數出清。

據聯電公告,這三次出售巧新持股,將為本季業外帶來超過9億元收益,對每股獲利貢獻約0.07元,算是不無小補。

聯電旗下的宏誠與弘鼎分別持有巧新股票長達十年之久,過去就曾陸續處分。聯電強調,投資巧新是策略性投資,處分持股也是基於獲利目標已到,無法評論手上是否仍有巧新持股。

巧新是鍛造輪圈大廠,前總經理石呈澤在本月初閃電辭職,近日確定轉戰同業健信,加上後續有兩席董事請辭,衝擊公司股價,8月股價失守百元價位,一度重挫逾三成,也造成聯電手上持股越賣越低價。

巧新(1563)前總座石呈澤 轉戰健信(鍛造鋁合金輪圈)

工商時報/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7年08月25日 04:11
國內知名輪圈廠,掀起挖角戰!鑄造鋁圈大廠健信科技(4502)昨(24)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聘任鍛造鋁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前總經理石呈澤,出任健信總經理,25日正式生效。原兼任健信總經理的吳政哲,仍續任公司董事長。

相較巧新的鍛造鋁圈價格,屬中高價位,健信的鑄造鋁圈價格則屬中價位,健信希望由鑄造鋁圈跨足鍛造鋁圈市場,103年在友人介紹下,石首次與健信董事長吳政哲見面。

隔年,石也參與健信私募方式發行普通股案。目前石持有健信股票1,055張,持股比率2.49%,若加上親朋好友的持股,股權比重還更高。

吳政哲今年6月27日又出任鋁合金件上市公司瑞利工業(1512)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藉以擴大鋁合金事業布局,石呈澤則於25日正式出任健信總經理,將成為吳的左右手。

52年次的石呈澤,在巧新任職長達19年,以業務及技術見長。2008年,巧新營運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在石呈澤的主導整頓再出發後,終於巧新浴火重生,且去年8月股價更攻上229元,創歷史股價新高。

石呈澤離開巧新後,已減少個人的巧新持股,目前持有巧新股票約1,700張,持股比率0.85%,若加上親朋好友的持股,合計約占5%。

健信的前身是源恆工業,是以鑄造輪圈為主,主要合作廠商,包括日本鈴木汽車、北美GM、澳洲福特、澳洲HOLDEN(GM)等;國內合作廠商包括中華汽車、裕隆汽車、太子汽車等,一般轎車或商用貨車的輪圈大廠。為開拓更多客戶,是吳政哲禮聘石呈澤的主因。

石呈澤本月9日以家庭因素及個人生涯規畫為由辭職。其實石離開巧新,事前已有蛛絲馬跡可循,石的好友張明峯以本身業務繁忙為由,今年6月20日率先辭去巧新董事。與石友好的包括曾任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醫療器材與光電設備處長吳春森及林重榮,也分別辭去巧新獨立董事及監察人。

巧新(1563)二席董事請辭 股價重挫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即時報導 2017-08-23 12:57
巧新日前總經理石呈澤請辭後,昨天公告原有八席董事,有二席提出請辭,董事變動已達三分之一必須公告,公司近日就會公告要召開臨時股東會,選出新任的董事。今天巧新的股價再度重挫,盤中最低來到77.39元,跌幅達12%。

興櫃汽車零組件巧新,為全球市占率第二名的輕量化鍛照鋁圈製造商,在全球超跑品牌車的市占率更是全球第一,今年3月17日股價最高來到195元,隨著市場傳出內部股東傳出歧見,股價也一路走低,隨著董事正式請辭達三分之一後,股價來到低點。

巧新原來有8席董事,7月3日有一名董事張明峯基於本身業務繁忙,已經提前辭去董事一職,九席董事剩下八席,昨天又有二名董事辭職,包括石呈澤及吳春森,所以人數減少達到三分之一必須公告。

巧新(1563)德國新廠 下半年投產

工商時報/劉朱松/雲林報導 2017年07月05日 04:10
全球鋁合金鍛造輪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最近加快海內外設廠動作,以利塗裝產能去瓶頸及增產輪圈。巧新昨(4)日表示,新設的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廠,共投資1,200萬歐元,從事鋁合金鍛造輪圈的塗裝製程,下半年可投產,就近供應包括賓士等歐洲客戶鋁合金鍛造輪圈訂單。

另外,巧新計畫投資60億元,分期在屏東加工出口區,籌設鋁合金鍛造輪圈廠,因其設廠細部規畫已出爐,公司最近加快設廠動作。

至於巧新去年交給美國特斯拉電動車(Tesla Motors)的鋁合金鍛造輪圈,每月約幾千顆,但因Tesla認為輪圈售價太高,加上巧新的輪圈產能吃緊,因此,公司今年已不再供貨。

巧新去年度鋁合金鍛造輪圈銷售量約77萬顆,今年度預估銷售量逾80萬顆,另底盤零件50萬件以上。因有上述兩座新廠的加持,法人預估巧新2020年後的鋁合金鍛造輪圈年產能,可倍增至150萬顆以上。

巧新表示,德國Stuttgart股本425萬歐元,巧新占74%股權,新廠地點位於大客戶賓士廠附近,未來以從事塗裝產線為主。  新設的屏東加工出口區新廠規畫案,占地面積近3萬坪,共興建A、B、C及D區廠房。為讓屏東新廠可如期投產,巧新明年初將先爭取新廠通過TS16949認證,以利明年下半年量產。

特斯拉的頂級輪圈廠巧新(1563)

萬寶週刊【撰文/張志誠】2016-04-08 14:43

世界級超跑品牌車廠一致認可的輕量化鍛造輪圈大廠,同時也是台灣之光的巧新科技(1563)相信投資人一定都不陌生,不僅在興櫃市場是百元俱樂部的高價股,前幾期周刊中也才剛提到過,竟然在春節期間的2月份仍創下營收新高,非常驚人。此次適逢4月6日將在世貿一館展出的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覽會,相關汽車零組件股勢必再掀起一陣話題,便趁這機會分享巧新的最新資訊給投資人。

頂級超跑的御用輪圈廠

巧新營收有8成來自鍛造輪圈,另外2成來自底盤,輪圈業務巧新首屈一指的地位無庸置疑,在頂級車的輕量化鍛造鋁圈已是市占率第1名,包括北美3大車廠、歐系Jaguar、雙B等等,跑車部分像是Ferrari、Porsche許多車款都由巧新獨家供應輪圈,最近當紅的Tesla也是巧新的客戶,去年獲得ModelX訂單並開始出貨,量能都不斷再追加當中。以高階車種或是當前趨勢的電動車來說,輕量化都是越來越重要的考量,巧新也憑著在輕量化工藝製程上的優勢不斷獲得大廠青睞。另外為拉大輕量化輪圈的領先技術,巧新更積極開發出比鍛造鋁圈更輕30%的鍛造鎂合金輪圈,有機會今年開始量產。

供給仍有10%以上的缺口 積極擴廠

相比起技術和市場地位的進一步突破,巧新的當務之急是在產能擴充上,畢竟大部分的車廠訂單都是獨家供應,各家車廠單來的又急又快,目前公司預估仍有10%~15%的供給缺口,因此巧新也將砸下80億的重本,於台灣在覓新地建廠,預估新廠的產能將是原有產能的1倍,公司也希望可以在2017年底前增建完成開始投產,公司經營團隊表示有信心在新廠產能陸續開出後有望在3~5年的時間讓營業規模翻倍,值得期待。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171期】

巧新(1563)今年營收 拚增20%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16-04-01 02:52
巧新科技(1563)總經理石呈澤昨(31)日表示,巧新在500萬元以上頂級汽車級距的鋁圈已是世界第一,繼北美三大車廠、歐洲雙B、法拉利與Porsche之後,再成為Lexus一階(Tiel 1)OEM供應商,今年營收年增將在兩成以上。

因為訂單快速成長,產能缺口約在10到15%之間,巧新科技已獲得董事會同意,將動用相當於資本額四倍,80億元的預算將產能擴增一倍,第一階段最遲將在明年年底前量產。

巧新科技為興櫃公司,前年營收50億元、去年增至68億元,但相對於前年EPS 5.17元,去年因鋁價下跌,提列評價損失、歐元匯損與北美碼頭頭罷工、以空運交貨等不利因素,EPS與前年持平。

預期相關因素今年將不再發生,巧新今年營收可望達到85億元,而獲利成長則上看三成。預計明年將由興櫃轉上市。

巧新公司指出,受惠全球交通產業因應節能減碳之輕量化趨勢,2015年已成功躍升全球市占率第二的輕量化鍛造鋁圈供應商,其中包含全球頂級超跑、房車品牌如Porsche、Ferrari、McLaren、BMW與Tesla電動車,都是巧新科技長期合作的客戶。

今年巧新將持續提升製造能力,同步強化輪圈、底盤與航太座椅等產品線,確保於全球交通產業輕量化組件市場的競爭優勢。

除了頂級輪圈之外,在輕量化趨勢下,底盤也成為巧新的重要營業項目。

目前供應Jaguar Land Rover的底盤,以及後續BMW也開始採用,都是一階供應商,去年底盤營收約占巧新的20%,今年可望增至22%。

由於底盤的挑戰更高,與車廠共同開發的關係也更密切。

鎖定汽車輕量化 巧新(1563)攻汽車精品配件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2016-03-31 14:33
興櫃的高價股巧新(1563)瞄準汽車產業輕量化商機,巧新鍛造鋁圈銷售量,已經持續全球市占坐二望一,現在推出「SuperAlloy motorsport」精品配件品牌搶攻亞洲超跑玩家市場,今天盤中股價為127元。

受惠全球交通產業因應節能減碳之輕量化趨勢,巧新透過其首創「鍛+鏇」技術工法、優秀的材料研發水平以及高品質生產能力等三大優勢,2015年已成功躍升全球市占率第二的輕量化鍛造鋁圈供應商,其中包含全球頂級超跑、房車品牌如Porsche、Ferrari、McLaren、BMW等。

2016年巧新將持續提升製造能力,同步強化輪圈、底盤與航太座椅等產品線,確保於全球交通產業輕量化組件市場的競爭優勢;具備厚實鍛造技術與材料研發能量的巧新科技,今天也宣布因應新興市場超跑玩家大幅成長客製化精品汽車配件需求,正式推出從研發、設計到製造的自有精品配件品牌「SuperAlloy motorsport」,瞄準金字塔頂端的超跑車主。

根據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銷售量將會突破1億輛,1億輛中頂級車款若以1%計就有100萬輛,每台標準配備四個輪圈,將創造至少400萬顆輕量輪圈的需求,巧新為全球前兩大具備鍛造輪圈技術的供應商,相關鍛造產品在國際間早已供不應求;除主力產品鍛造輪圈將持續成長外,亦已展開多元輕量化產品的長線策略規畫。

巧新(1563)今年營收看增2成,拚明年轉上市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2016年03月31日 14:06
受惠於歐美車廠拉貨強勁,巧新(1563)2月營收衝上7.35億元新高,3月可望維持7億元高檔,法人估計,今年營收成長可望挑戰2成,在新廠確定後,3~5年內營收力拚倍增。巧新目前興櫃價格約127元,希望明年能轉上市。

巧新透過首創「鍛+鏇」技術工法、材料研發水平及高品質生產能力,2015年成功躍居全球市占率第2的輕量化鍛造鋁圈供應商。該公司3大客戶主要是JAGUAR及LAND ROVER、北美克萊斯勒及BMW,同時也是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第1代供應商,第2代因成本因素缺席,今年第3代休旅車將重新供貨,預估今年特斯拉占比將超過5%。

2015年歐洲市場占巧新營收6成,北美市場約3成多,全年營收68億元,年成長35%,但受產能因素、空運費增加以及鋁價下跌影響,獲利約與2014年持平。巧新今年2月營收創新高,3月估計維持7億元以上水準,單季可望突破20億元,營收、獲利有望同創新高,全年持續再締新猷,若匯率影響因素不大,全年每股盈餘上看8元。

巧新切入全球超跑品牌車廠輕量化輪圈領域,市占率已居全球第1,而為滿足頂級車廠品牌輕、強、環保的輪圈需求,巧新積極與品牌車廠合作開發「鍛造鎂合金輪圈」,拉大輕量化輪圈領先優勢,該產品比鍛造鋁圈減輕30%,送客戶認證通過後,今年將會正式量產。

巧新目前在雲林有3廠,但已接近滿載,在客戶訂單需求持續增加,因此計畫擴產,希望在雲林、嘉義及路科找到合適的土地,進行建廠。新廠最快下半年可以確定,1年內完工後投產,總投資金額將達80億元,新廠總產能相當現有3個廠房總產能,也是為3~5年營收倍增計畫作準備。

——————————————————

雲科工業區臭氣沖天 居民抱怨(1563)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雲林報導 2016-01-22 08:02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科技工業區竹圍仔廠區長期受工廠排放廢氣汙染,當地居民指巧新科技、正新輪胎公司是禍首,曾抗議但未獲改善,縣府環保局前天召開協調會,居民要求兩家公司加速完成防汙設備,並請環保局嚴加稽查,還給市民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

縣議員林聖爵表示,巧新公司去年3月排放惡臭氣體,他與市長謝淑亞及長安里居民到廠區抗議,公司答應會改善;去年10月15日晚上棒球10街居民又陳情巧新汙染,環保局當天對巧新開出10萬元罰單;前晚巧新又排放臭氣,環保局稽查再度開罰,許多居民得戴上口罩才能睡覺,怨聲四起。

「臭死了,向環保局反映都沒效!」居民張健容說,居住在萬年庄內居民聞到的臭味,應是來自正新輪胎公司的臭氣;長安里民受巧新公司排放的廢氣所苦,他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要緊閉門窗。

縣府環保局長林長造表示,稽查人員前天抵巧新公司時,確實有惡臭飄散,採樣初步檢驗推測是金屬加工降溫時用的切削液潤滑油散發的氣味,依違反空汙法開出罰單,並且要求巧新限期改善。

林長造說,正新輪胎製程排出橡膠臭味,環保局也曾開單告發並要求限期改善,正新允諾要斥資2千萬以光觸媒改善製程降低異味,預計今年6月才能改善完成;巧新也表示,公司已完成第一套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目前還有6套施做中,預計今年3月底前才能完成改善。

協調會上,居民代表要求30日前要再度召開協調會,巧新與正新公司須指派有決策權的主管參加,同待要求縮短防制設備改善時間,應在2月底前完成。

在防制設備未完成前,環保局每周至少要去檢測空汙2次,如不合格應連續裁罰,每次10萬元以上。

巧新(1563) 明年申請上市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雲林報導】2014.11.25 03:40 am
全球第二大鍛造鋁合金輪圈製造廠巧新科技(1563),新產品汽車底盤鍛造件自第4季起大量出貨,帶動營運逐月增溫,公司可望在明年第3季送件申請上市,最快2016年第1季掛牌。

巧新總經理石呈澤也宣布,繼輪圈、底盤之後,巧新最近新成立航太事業部,將積極搶進航太產業領域,新研發的整組飛機座椅將於明年認證,正式切入商務客機座椅市場。

據了解,巧新的汽車底盤鍛造件,已陸續接獲包括積架、賓利、AMG等大廠長期訂單。去年巧新底盤鍛造件僅挹注約0.5億元營收,今年上看2億元,明年可望突破10億元,成為帶動營運成長的第二顆引擎。

巧新10月合併營收5.25億元,月增16.4%、年增52.2%,連續兩個月創歷史單月新高;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40.42億元,亦較去年同期成長21.2%。

法人估,隨著鋁輪圈、汽車底盤鍛造件接單與出貨暢旺,巧新今年營收可望超越50億元,增幅逾25%,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4.5 元至5元,續創歷史新高。巧新去年每股稅後純益3.43元。

總部位於雲林科技工業區的巧新,產品包括鍛造鋁輪圈、懸吊系統等,客戶包括Ferrari、McLaren等頂級超跑車廠,以及Jaguar 、Porsche、BMW等車廠,為台灣少數頂級車廠一級供應商。石呈澤說,巧新明年資本支出約10億至15億元,主要增加輪圈瓶頸工程設備,及擴充底盤生產線。

巧新(1563) 供貨世界級車廠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2014.10.20 05:14 am
藏身在雲林縣斗六市,資本額19億元的巧新科技(1563)是全球前兩大車用鍛造鋁圈大廠,主要產品為鍛造鋁圈、懸吊系統等,主要客戶包含了Ferrari、McLaren等頂級超跑車廠,及Porsche、BMW 等車廠,成為台灣少數頂級車廠一級供應商。

成立於1994年、原為生產高爾夫球頭的巧新,1997年開始投入鍛造輪圈研發,隨著歐美對汽車安全性與節能環保訴求,汽車用鋁合金鍛造輪圈需求日益上升。

尤其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力主環保政策,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新平均燃油效能標準,帶動所有車廠加速研發汽車科技低油耗挑戰。
不僅油耗,汽車碳排放標準,也從目前183 g/KM,到2025年需降到101 g/KM,碳排放降低45%。

為了達成整體平均低油耗與碳排放標準,目前電動車與車重輕量化,已是所有車廠主要趨勢,在電動車目前占比仍低下,汽車輕量化成為直接影響油耗關鍵,而「鋁」是汽車輕量化首選材料,相較目前使用較多的鋼。

尤其鍛造鋁的重量不僅可減少40%,且強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因此各大車廠從Land Rover的Range Rover、Tesla Model S車款開始導入全鋁合金車,到BMW、BENZ、Jaguar等開始逐步增加鋁合金使用量,汽車輕量化趨勢明確。

對照巧新2011~2013年合併營收分別為27億元、37億元、40億元,以及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67元、2.71元、3.43元,呈年年年成長,可見巧新正在產業向上發展的浪頭上,尤其逐步切入高級車廠後,產品單價與毛利明顯提升。

,2014年前二季合併營收23億元,EPS為2.41元;毛利率由2011年的17.2%逐步提升至目前的33.65%;負債比、流動比與速動比為45%、152%、70%。

法人指出,巧新從汽車鍛造鋁圈開始,逐步擴大至目前懸吊系統,未來將切入占車重比重最大的底盤系統,在汽車輕量化大趨勢下,值得關注。

高級車款輪圈首選 巧新(1563)驚艷

萬寶週刊【撰文/吳昱聰】 2014/07/18
隨著全球景氣脫離歐債牽累而溫和復甦,重新點燃金字塔頂端族群消費力,帶動整體高階消費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一向為高階消費產品主流的頂級車款市場因此受惠,相關供應鏈亦雨露均霑。

本期為投資人專訪的巧新科技(1563),主力產品的鋁合金鍛造輪圈,品質獲眾多國際高級車廠認可,同時提供其成本產能規模經濟上的優勢,以未來市況樂觀向上,訂單能見度似乎不見一片烏雲的狀況下,營運前景持續看好。

走出全球金融海嘯陰霾 柳暗花明切入高階車市

巧新原本主要業務為高爾夫球桿頭代工,2008年左右開始嘗試進入利潤更高的車用輪圈市場,然公司本身雖具有多年球合金桿頭鍛造技術經驗,但在切入鍛造製輪圈業務時仍吃了不少苦頭,畢竟車用等級對產品品質之要求與運動休閒用品截然不同。

巧新在努力多時後,終於取得第1個客戶美國通用汽車的下單,但由於技術產能未臻,尚無法成為通用的1級供應商,每年供貨量不到10萬件。

後來雖陸續接獲福特、克萊斯勒等北美車廠的訂單,業務看似漸上軌道,卻剛好碰上重創全球經濟的金融海嘯,美國車市慘澹,拖累各大車廠營運甚至進入破產重整,連帶使供應鏈的巧新受創甚深,提列庫存損失不說,連帶使資金籌措更加不易,公司營運頓時陷入泥淖。

由虧轉盈 並開始獲利成長

在自美歸國的材料博士石呈澤總經理帶領下,公司化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放棄枯等原有客戶重新起步,轉而另尋出路,積極布局歐洲、日本等新市場,打入北美豐田(Toyota)LEXUS跑車及歐洲積架(Jaguar)頂級限量跑車所需之鍛造鋁合金鋼圈;而由於歐洲市場本身高級車款數量就多,對相關零配件需求量較大,因此巧新於此業務發展較為快速,並從一般平價車款切入高端車用品牌供應鏈。反映在營運上,2008年巧新EPS -2.98元,2009年虧轉盈,EPS 0.46元。

鍛造輪圈品質受大廠青睞 產能供不應求

但高階車款零配件豈是說切入就切入?一台高級跑車疾駛速度超過200公里稀鬆平常,若再加上急速過彎所需考慮的強大離心力,輪圈強度將是整體跑車品質非常關鍵的一環;再者,以跑車對加速度與絕對速度的追求、外觀美感的講究,輪圈本身重量與質感亦是高端車款決戰之兵家必爭處,此時鋁合金鍛造輪圈就成唯一選項。

所謂鋁合金鍛造輪圈,是將鋁錠些微加溫後,以超高壓方式將鋁材擠壓注入模具中成形,不同於傳統鑄造,是將鋁材融熔後以重力方式加工成形,鍛造避免了因材料加熱至極高之溫過程中,產品雜質、結構缺陷的增加,故鍛造輪圈不論在強度及重量,皆遠優於傳統鑄造輪圈。

唯製程中鍛打、鍛旋、射出成形所需考慮的各項製程參數如溫度、力度、時間,皆需具備一定的技術經驗累積,才能使產品滿足客戶規格,並提升整體良率。

以一般高級車款對輪圈品質的要求,除了每一個相同產品重量誤差需在1%以內,就連後續輪圈塗裝的厚度誤差也需精準控制,甚至還需經過嚴苛的飛石測試,模擬行車時確保小飛石不致使塗料褪落。

巧新的產品通過眾多車廠的認證,逐漸建立起聲譽,目前已打入全球Benz AMG、BMW、Porsche等29個品牌車廠供應鏈。同時,鍛造製程所需的設備、模具亦所費不貲,以一條鍛造產線來說,動輒需幾億的造價,當廠商尚未接單獲利前,就需承擔巨大的成本風險,後續更需負擔鉅額折舊對獲利的影響。

基於這些技術與成本的考量,鍛造輪圈產業便具有一定程度的產業門檻,目前具備鍛造技術並通過一定數量車廠認證合格的鋁合金鍛造輪圈供應商,全球屈指可數,前3大除了德國Otto Fuch、美國鋁業,還有就是台灣的巧新。

相較巧新的歐美廠商,因人力成本甚高,擴產不易,交貨時間或是急單需求亦因歐美人民對自身生活品質的要求,不若巧新來的快速及彈性,因同時具備產品品質、客製化服務供給的優勢,使巧新在許多高級車廠因終端需求增加,而向外尋找第2供應商時,成為心中之首選,一試成主顧。

因此在各家車廠依賴度逐漸提高下,巧新產能持續維持滿檔,傳統產業中罕見地需要輪3班制趕工出貨。公司豪氣干雲地表示,目前200萬以下的車款,受限其對零配件產品單價成本的考量,將不是巧新優先鎖定的客群,即便當紅如特斯拉(Tesla),其1代車款的輪圈亦是由巧新供應,但2代車款後合作也因輪圈報價談不攏而告吹,足見巧新對自家產品的信心。

在北美車市偏向價位導向,但歐洲市況因高階車款較多,對零配件之要求以品質為取向,因而能給予供應商相對高的利潤,巧新計畫逐漸增加對歐洲市場供貨的比重,由今年營收占比的30%大幅提升至明年的60%。

順勢切入車用底盤領域 未來營收主要成長動能

目前公司營收雖仍以來自輪圈產品為主(超過9成以上)且穩定成長,但或許是經歷過市場環境劇烈變遷的淬鍊,巧新仍積極開發新產品與市場,希望讓公司未來根基愈見扎實。

因車廠客戶對鋁合金輪圈產品的滿意,同時考量環保節能降低整體油耗,巧新因而順勢切入鋁合金車用底盤市場,車用底盤不同於輪圈,對安全性的要求更為嚴峻,巧新憑藉多年來累積的合金緞造技術,搭配平均超過10年年資以上技術人員的經驗,大幅縮短切入底盤產品領域之學習曲線,目前底盤產品已有Benz AMG、Bentley及Jaguar採用。

由於底盤的單價比輪圈高出甚多,公司目前已停產高爾夫球桿頭的產線,並改為未來生產鍛造底盤之用,預計產量將由今年約10萬件大幅提升至明年的40萬件左右,成為明年主要的成長動能。

持續開發新市場 追求長期經營穩定成長

除了車用輪圈及底盤,巧新亦持續拓展其他新市場,自行開發的航太引擎合金葉片已取得美國航太引擎大廠Honeywell認證,飛機座椅亦預期於明年通過客戶驗證並開始出貨,為未來公司營運憑添另一股生力軍。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081期】

輪圈訂單大增,巧新砸14億擴產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2.09.05
全球第二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廠、聯電集團旗下兩家創投公司轉投資的巧新科技(1563),將兵分多路,展開新的營運布局。

巧新總經理石呈澤昨(4)日透露,下半年起的2年內,將投資至少14億元,購置新廠與設備,將鍛造輪圈年產能,由原規畫100萬個,再提高至140萬個,以滿足原廠車廠客戶的訂單需求。

另因剛接收國內複材大廠山河森實業的複材技術團隊,巧新將成立航太事業部,未來新廠也會發展航空座椅等產品,首批產品鎖定開發「16G航空座椅」,介入長程與區間客機的座椅市場。

此外,巧新也剛通過美國航太引擎大廠Honeywell的鍛造技術認證,近期將授證,使巧新成為日本神戶製鋼之後,亞洲第二家通過該認證的廠商,明年可間接供應給Honeywell的鈦合金引擎葉片。

我零組件,德國車越用越愛

工商時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2011.03.28
台灣車廠靠日本,德國雙B及保時捷靠台灣!全球景氣復甦,雙B(Benz、BMW)、保時捷(Porsche)等豪華車全球各地賣得強強滾,但這些集奢華、高科技於一身的新車,若沒了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高勁爭力產品,可是無法上路的。

仔細拆開雙B豪華車,上面有來自包括巧新(1563)、和大(1536)、同致(3552)、朋程(8255)、皇田(9951)等台灣知名上市櫃公司的MIT的零配件,台灣的電動馬達廠金富田、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更是擔負起Tesla電動跑車、寶馬(BMW)重機的動力心臟代工角色。

業者表示,汽車製造是追求經濟規模的產業,但對於像雙B這種全球豪華車品牌,或是保時捷這類的夢幻跑車品牌,銷售量難以與豐田、福特、福斯這類大眾車品牌匹敵,加上追求最新科技與高品質的要求,因此在零件發包採購上,有著成本難以壓低的困擾。

然而近年來,汽車業進入「微利時代」,加上這些高級車所在的歐洲國家,有著工資成本高漲、歐元升值的壓力,讓這些豪華車廠也必須轉到亞洲採購。

台灣零組件業憑藉者高品質、高創新力、快速對應,且成本相對較低等多重競爭優勢,紛紛雀屏中選。

台灣汽車工業發展超過半個世紀,業者在品質與生產能力上,早已臻國際級水準;不過台灣內需有限、且市場高度競爭下,1款國產車頂多年銷4萬輛,少的1年只生產百餘輛,改款頻率更縮短至1年1次,對零配件業者來說,經營環境嚴峻。

但也正因為這嚴苛的經營環境,讓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練就外人難以匹敵的快速應變能力,這樣的競爭優勢,正好切中高級豪華車品牌「少量多樣」的特性與需求。

目前像皇田,已經是雙B等豪華車的車用窗簾供應商;寶馬近幾年都透過貿協牽線,來台找尋合適的零配件供應商。
巧新科技近日更宣布接獲雙B、保時捷等豪華車廠的鋁合金鍛造輪圈訂單,年訂單量高達10萬個。
不僅是豪華車,就連講就性能跑車、重型機車,都有台灣高品質零組件的貢獻。

例如保時捷最經典超跑911 Turbo,搭載的扭力轉換器中,就有不少使用來自台中的和大工業齒輪組產品;寶馬的G450X重型機車,動力核心更是由國內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代工製造。

話題性最夯的電動車,台灣零配件業者更是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像是寶馬集團的純電動車Mini E,馬達就是採購自台中神岡的金富田科技;知名電動跑車廠美國Tesla,更是金富田電動車馬達的主要客戶。

此外,台灣在電子業的成就舉世聞名,也讓這幾年新興的汽車電子配件,成為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的新藍海。

例如同致已是全球前三大倒車雷達系統供應商,朋程更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車用二極體整流器製造商,許多雙B、凌志(Lexus)等豪華車上,都可見到台灣製產品的身影。

5大車廠齊下單,巧新樂開懷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1.03.24
由聯電旗下弘鼎及宏誠創投所轉投資的巧新科技(1563),昨(23)日宣布,剛接到賓士Mercedes AMG、澳洲Holden、BMW、保時捷(Porsche)及日本豐田(Toyota)等5家國際知名車廠的鋁合金鍛造輪圈訂單,總年訂單量約10萬個。

為增加產能,巧新總經理石呈澤表示,計畫下半年再投資4億元,增設1條鋁合金鍛造輪圈生產線,讓總生產線再增至4條,明年總年產能可增至100萬個。

躍居全球第三大鋁合金鍛造輪圈的巧新,目前既有的客戶,包括美國克萊斯勒、福特、通用、日本Honda Access、Jaguar、Opel、Tesla及美國Toyota TRD等8家公司。在上述5家新客戶訂單,加上既有客戶加碼訂單挹注下,巧新今年鋁合金鍛造輪圈年產能,可由去年實際銷售量52萬個,再上看70萬個。

石呈澤認為,歐美汽車業景氣已明顯復甦,加上歐洲三大高級車廠,去年每家新車總銷售量,均突破1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成長的動能,除了歐美市場外,也來自外銷至中國、印度及中東等地汽車銷售量的顯著成長。

為擴大爭取既有客戶其他車款訂單量,巧新已分別在2011年的東京車展及日內瓦車展,提供鋁合金鍛造鋼圈,安裝在Toyota的Prius油電混合車與Yaris車款,及Land Rover柴油複合動力車等多個車款,公開亮相。此外,巧新科技也將鋁合金鍛造的技術,延伸至汽車底盤零件,以擴大營運規模,石呈澤透露,已接獲歐州積架(Jaguar)首批轉向節鋁合金鍛造訂單,數量為3,900套,今年內可陸續出貨。

巧新去年營收25.8億元,折合8,600萬美元,自結去年稅後盈餘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約1元。
法人預估巧新在新增客戶與既有客戶加碼訂單之下,今年營收目標可達30億元以上。

巧新(1563)董事會 聯電退出

【經濟日報╱記者王瑞堂/雲林報導】 2010.06.25 04:47 am
國內最大型閉合模鍛造廠巧新科技(1563)昨(24)日改選董監事,聯電集團退出董事會,原董事長兼總經理石呈澤配合未來股票轉上市需要,專任總經理兼董事。經營團隊不變,董監事改選不影響營運發展,今年可望較去年成長。

巧新的鍛造鋁合金輪圈產能已躍居亞洲第一,並打入許多國際車廠供應鏈。

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好轉,加上巧新採取分散市場、開發新客戶及新產品等策略發酵,今年前五月自結營收12億元,年增率62%,獲利更已超越去年全年水準,全年營收、獲利大躍進可期。

昨天巧新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監事。巧新創始股東之一、屬於聯電集團的宏誠創投公司雖仍是大股東,卻主動表示不再擔任與本業無關行業的董監事,未參選本屆巧新董事,退出巧新董事會。巧新另一創始股東佑華營造公司,昨天也表明不再尋求連任董事。

巧新昨天選出的董事是吳宗仁、石呈澤、張明峯、魏隆評、山河森實業(代表人為張智翔)、永名投資(代表人為徐正一)、正億企管顧問(代表人為黃聰榮)、獨立董事長吳春森及林問一;監察人三席分別是簡勝輝、陳建甫、陳德星。

在股東會後的董事會上,吳宗仁被推選為新任董事長,他目前兼任富康獨立資產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副總裁;原巧新董事長兼總經理石呈澤則專任總經理,為實際帶領經營團隊的執行長。巧新營運體制採總經理制,由於石呈澤所率領的經營團隊不變。石呈澤說,巧新打入日本主要車廠供應鏈,今年第四季起開始交貨,最快明年下半年就會進入大量化階段。加上歐美車市回溫,巧新在歐洲新客戶也開始提貨,今年輪圈銷售量預計將增至50萬個,比去年成長5%。

巧新擬辦理減資3.55億元,減資比16.34%

【時報-王可鑫-台北電】2010.04.26
巧新科技(1563)為改善財務結構,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以彌補累積虧損,本次預計減資金額3億5510萬元,消除股份3551萬900股,減資比率暫定16.341057903%,減資後實收資本額暫定為18億1800萬元。

巧新預定6月24日召開股東會。

恐受GM重整案拖累,巧新:存貨最大損失近8000萬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98.06.03
面對美國通用(GM)汽車聲請破產重整案,身為GM供應商巧新科技(1563)昨(2)日表示,預計可能損失包括公司的存貨─屬於GM預計結束品牌(釷星、龐帝克及紳寶)鋁合金鋼圈,總計新台幣約7,811萬元。

其中,新台幣3,352萬元的產品,未來有可能繼續出售,如未順利出售,最大可能損失為新台幣約7,811萬元。

巧新說,帳上所屬GM的應收帳款,合計115萬美元,不過,GM已發表聲明破產重整期間,主要供應商的貨款,將依正常程序付款,有利於巧新確保此帳款的收回。

為因應GM聲請破產重整案,巧新昨也提出短期因應措施,包括97年第四季,即開始調節產能,包括降低GM的存貨,藉以減少公司損失。

其次,巧新將密切注意GM聲請重整案的後續發展,以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的權益。

通用破產,巧新估損失最高達7811萬元

【時報-張嘉倚-台北電】98.06.02
受到主客戶通用汽車宣佈破產重整,巧新科技(1563)估計存貨最大損失達7811萬元,其中3352萬元的產品將有可能繼續出售,若未順利出售,則最大可能損失7811萬元。

未來巧新將調整營運策略,包括研發不同類型之產品、提高亞洲市場比重、開發新客戶分散客源,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巧新擬申請調降現增認股價格、延長募集期間

【時報-李慧蘭-台北電】98.03.23
巧新科技(1563)擬向金管會申請調整現金增資認股價格及延長現金增資募集期間。

巧新表示,因整體經濟環境低迷,影響投資意願,使得資金籌措不易,原於98年2月10日董事會決議現金增資繳款期間為98年3月16日~98年4月16日,價格為每股8元折價發行,擬向主管機關申請調降現金增資認股價格為每股5元及延長現金增資募集期間至9個月,待主管機關同意後,再另行公告繳款期間。

巧新接獲豐田、積架輪圈訂單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97.03.19
全球第三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巧新科技,最近開發新客戶與新市場有成。甫於日前由美國返台的巧新科技總經理石呈澤透露,過去過度集中在美系的福特、通用,及克萊斯勒等三大車廠身上,但最近改調整營運策略,為分散公司的產品與客戶,積極開發非美系車廠的訂單,包括北美豐田汽車的LEXUS跑車,及歐洲積架汽車限量頂級跑車所需的鍛造鋁合金輪圈,剛確定下單給巧新,其中,豐田首批輪圈訂單量約四千個。

石呈澤強調,積架頂級限量跑車「XKF」車款,只推出兩百輛,每輛售價新台幣五百萬元,且積架過去的跑車輪圈,都採用鑄造或沖壓的輪圈,但基於外觀、重量及環保等特殊要求考量,積架決定前述車款改採用鍛造鋁合金輪圈,巧新預定四月開始交貨,這是巧新首度接獲積架的輪圈訂單,對公司而言,具有營運的指標意義。石呈澤說,積架今年七月新設計車款,巧新正與對方洽商持續合作的可能性。

巧新高球頭訂單明年倍增

【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96.12.04
國內高爾夫球桿與球頭代工大廠,明年接單可望比今年好。國內高爾夫球頭大廠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昨(三)日指出,明年已接獲的高爾夫球頭訂單量高達一百六十萬個,比今年大幅成長一倍,為應付訂單需求,巧新砸下二千萬元擴產,旗下生產線將由原本三條,增加至五條,年產能可再增加四○%。

李明和說,該公司生產的高爾夫球頭,包括鍛造鈦合金球頭,與鍛造不鏽鋼、軟鐵球頭。其中,該公司鍛造的鈦合金球頭,是交由木製球桿大廠復盛,進行後段的加工與整支組裝;鍛造的不鏽鋼、軟鐵球頭,則交給楠盛公司進行後段加工與整支組裝,而前列兩家高爾夫球桿組裝廠,再將代工的球桿,交給美、日等地的高爾夫知名品牌廠商。

巧新科技 打鐵打成世界第三的輪圈廠

文 / 高宜凡
2007-04-19 「 本文出自 2007 / 04 月號 」
傳統的打鐵業,如何創造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特殊競爭力產品,甚至躋身世界領導大廠?巧新科技過去幾年的變身,再造了一個台灣小鎮奇蹟。

帶領這家傳統打鐵業翻身的,是上任才五年的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

五年前,李明和還只是個從營建業跳進來救火的門外漢。他下了哪些猛藥,讓一度瀕臨破產的巧新,在最近三年營收飇漲四倍,甚至吸引「晶圓雙雄」之一的「聯電」入股,成為公司的第二大法人股東?

一個轉型決定,接單到手軟

位於雲林科技工業區的巧新舊廠房裡,兩層樓高的大型鍛造機,不斷發出刺耳的機器運轉聲,以高達6000噸的力量,將放在底下的鋁碇壓成另一種形狀。

「這種機器,一台新的要價1.5億元,但我們從美國買舊的,再重新設計、組裝,兩台才花3200萬元,」李明和站在機器旁得意地說。對於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刺耳聲音,他似乎習以為常。

說話時始終帶著微笑、語調和緩的李明和一走進工廠,眼神就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專注力。看到他前來巡視,生產線的現場幹部趕緊隨侍在側,不敢怠慢。

成立12年的巧新,過去只是一家年營業額不到3億元的傳統鍛造廠,生產高爾夫球頭。直到投入汽車輪圈市場,才讓公司的經營出現轉機。

如今,巧新不但是全台最大、全球排名第三的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去年更拿下10%的全球市占率。預估2008年銷量可進一步倍增到240萬件,有望拿下另一項世界第一的頭銜。

目前,來自全球各大車廠的訂單,讓巧新的生產排程排到2013年,必須分三班日夜趕工,才有辦法應付,趕上交貨期限。包括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北美三大車廠,都是巧新的客戶群。來自日系車廠的訂單,也在積極洽談中。

一階供應商,由門外漢跳級

「北美客戶都說我們是外星人,」李明和笑著說,國內很多供應商也不相信,巧新可以從門外漢,一下子跳過二階、三階,變成車廠的一階供應商,承接來自原廠的大規模訂單。

來到剛啟用的巧新二廠,可看到整齊排列的400多台輪圈沖洗機,不少機台上還貼著大家熟悉的汽車品牌標誌,表示那排是某間車廠客戶的專屬生產線。

透過這些國際車廠的訂單,2004年營收只有5億多的巧新才有一點點盈餘,2006年已衝上22億元。預估未來三年,還能維持每年50%的成長幅度。

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劉文海肯定地說,當傳統鑄造輪圈業苦於原料漲價,毛利不斷被侵蝕時,「大家都經營得很辛苦,」但巧新卻能利用鍛造輪圈維持高毛利,表現非常難得。

一位救火員,救回垂死奇蹟

如今這番榮景,很難讓人想像,五年多前,這家公司曾一度瀕臨破產。

相較於傳統的鑄造輪圈,鍛造輪圈具有重量較輕、強度更高的優點,可讓汽車發揮省油環保、安全性高等優點,現階段多應用在休旅車、豪華車等高階車種,售價是一般產品的兩到三倍,未來如果商用卡車也跟進採用,整體市場還會繼續成長。

而過去,全球只有美國的ACOA跟德國的Otto Fuch兩家廠商,能供應車廠這種特殊產品,整個市場形同寡占,毛利率也高達50%以上。

看準這道市場空隙,原本專做高爾夫球頭的巧新,從1997年便開始投入鍛造輪圈的研發。

不過,原有的經營團隊卻低估了進入汽車市場的難度,一直燒錢卻無法回收,公司陷入長期虧損。熬到2001年時,已經瀕臨破產,董事會也不願繼續出資,過去幾年的心血將付之一炬。

「這個產業的門檻實在太高,」李明和分析,鍛造輪圈不但技術障礙高,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購買設備。加上汽車市場的封閉特性,要通過車廠認證起碼得花三年,之後還要經過試量產、測試等程序。他掐指一算,「等真正拿到訂單,大概是六年後的事了。」

原本在高雄經營「固裕營造公司」的李明和,在廠房工程界已小有名氣。在一次例行性的客戶拜訪中,李明和才發覺巧新的經營瓶頸。不久,創辦巧新的魏氏家族請他充當調停人,設法擬出一份重建計畫,出面向董事會協調,爭取讓公司繼續經營下去。

礙於人情壓力,李明和只好答應,沒想到,之後董事會反要求他暫代總經理一職。而這一做,就一直做到現在。被趕鴨子上架的第一天,李明和向全體員工表示,「只要我沒喊解散之前,大家就要全力以赴,如果薪水發不出來,固裕會負責!」而他自己也掏出上千萬元,成為股東。

一套重組流程,效率增六倍

事在人為,李明和的入主,的確強化了巧新的體質及效率。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摸透整個生產運作流程,剛開始,李明和幾乎整天都在工廠現場學習、監督,甚至自己下去操作機器,「那時候,常常一天在工廠裡站18個小時,」他回想。

再來,李明和開始要求提升生產效率。「不能因為我們還沒什麼訂單,所以大家就一直慢慢做!」他強調,如果生產效率提高,就能縮短大家的工作時間,降低不必要的工資成本,等於幫公司減少虧損。而且產能提升後,才有能力應付大訂單。

過去的生產線多是各自分工設計,大家習慣負責份內事,過程中常會發生等待的空窗期,員工彼此也沒有互補支援、加快速度的觀念,最後每個班次的輪圈產量頂多只有500件。

不久,李明和仔細研究每個工作環節的動作,並加以重新拆解、安排,讓流程銜接更加順暢、減少閒置狀態。在他的嚴格督促下,每班產量在短短半年內,就提高將近六倍,最高曾有一班產出3200件的紀錄,讓許多老員工大感不可思議。

在「不斷改善、務求提升效率」的大前提下,2003年擴建的巧新二廠,更全面打造自動化生產線。過去需要100人負責搬運、加料、過磅、校正的鋁錠壓製流程,現在只要八個人掌控。

如今,每個輪圈的生產所需時間,也由過去的兩個鐘頭,縮短為一分半。速度加快80倍。

面對未來,巧新這幾年鍛鍊出來的持續改善能力,就是他們最大的競爭本錢。

一股改善堅持,是最大競爭力

接手五年來,李明和只有放過一次農曆年假,其餘時間幾乎都在工廠度過。他也從當初的門外漢,變成十足的生產線專家,「現在要有我不懂的東西,很難啦!」謙虛的他難得露出自信表情。

雖然目前訂單滿載,但李明和也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國際級的對手,所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金屬中心分析師劉文海也提醒,像是大陸最大的鋁合金輪圈廠——秦皇島「中信戴卡輪轂公司」,就是巧新必須注意的對手,因為這家公司同樣被福特汽車選為大中華區的一階供應商。

所以,持續提升製程效率、員工素質,成為巧新刻不容緩的任務。這兩年,巧新開始安排為期八週的幹部訓練班課程,讓每個人都具備發掘問題、擬定改善方案的能力,一有特殊貢獻,當月就會立即獎勵。目前,已有30%的員工受過這套訓練。

李明和認為,「如果說巧新有什麼地方能做為別人的標竿,就是我們要求持續改善的精神!」或許是嚐過虧損滋味,所以在還沒登上世界第一之前,巧新這種持續改善精神,都不會改變。

瀕臨破產?總經理的籌資祕訣

一家還在虧損的公司,該怎麼向法人募資、向銀行開口借錢?面對這種窘境,李明和有一套。

2001年底,巧新好不容易通過車廠認證,可開始進行試量產,卻苦無資金建廠、買設備。

李明和苦笑,當時年營業額還不到5億元的巧新,建廠所需資金高達30幾億,而且公司還在虧損,實在很難向銀行借到錢,「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李明和很清楚,當時手上沒有訂單,無法提升生產的經濟規模、降低外部採購成本,因此只能以提升內部效率的方式,來減少營運成本,「本來是大虧,我們可以先變成小虧。」

這招果然奏效,內部生產效率提升之後,果然讓公司的虧損幅度縮小,逐步止血。2004年時,甚至還有少量盈餘出現,讓公司脫離虧損狀態。

李明和解釋,「你要先有個proposal(提案)在手上,讓人家知道現況與未來的規劃,讓人看到你的進步。」

幾年下來,終於讓巧新募得足夠的建廠資金。公司資本額也一路從3億多,快速增加到14億元以上。2006年9月,聯電旗下的「弘鼎創投」投資近4億元,成為公司的第二大法人股東。

李明和估計,「這幾年招募到的法人股東,都是平均觀察兩年以上,才決定提供資金的。」唯有加強股東信心,看到改善成績,外界才會認同巧新的經營價值。(高宜凡)

巧新科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1994年

董事長:楊潮鈺,總經理:李明和

員工人數:900人

產品:鍛造鋁合金輪圈(占營收95%)、高爾夫球頭、重電零件

2006年營收:新台幣22.24億元

巧新最快年底前上市

經濟日報 2007/7/11
巧新科技工業今年營收可望首度突破30億元,較去年成長約五成。巧新董事長楊潮鈺說,由於營收成長、獲利好轉,預訂今年8月申請上市,今年底前可望從興櫃轉到集中市場掛牌交易。

巧新昨(10)日與華南等多家銀行完成30億元聯貸案,將償還部分舊債及積極擴建鍛造鋁輪圈生產線、切入3C鍛造產業。台灣廠和大陸廠擴建產能後,兩岸生產線最高年產能240萬個,在全球鍛造鋁輪圈產業坐二望一。

巧新總部設於雲林科技工業區內,產品以鍛造輪圈及鍛造高爾夫球頭為主,去年營業額22.23億元,比前年成長 47.2%;去年毛利率30.39%,每股稅後純益1.58元,較前年成長27.4%。

楊潮鈺說,去年每股稅後純益成長幅度不如營收增幅,主要是原材料上漲及增加研究開發經費。不過,隨著鍛造輪圈成為潮流,兩、三年後的訂單能見度很高,營收、獲利成長性都頗樂觀。

巧新去年利息費用7,000多萬元,為前年的2.73倍,利息負擔明顯上升,昨天取得30億元聯貸後,可還償原先利率較高的17億元負債,節省利息支出,剩餘13億元資金則將用於擴建鍛造輪圈、高爾夫球頭等生產線,及跨入3C鍛造產業。

楊潮鈺表示,巧新擁有良好的鍛造設備及技術能力,有利跨足3C鍛造產業領域。加上董事陣容中有聯電家族成員(宏誠創技)、精業公司等著名電子科技企業,是巧新發展新事業的利基。

巧新副總經理黃聰榮說,目前全球從事鍛造鋁輪圈大廠商只有個位數,巧新年產能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鋁業及匈牙利公司,全球年需求量約1,000萬個,巧新去年市占率約5%,預估今年可上升至8%。

巧新台灣廠擴建完成後,年產能可由目前的90萬個提升至160萬到180萬個;轉投資的大陸常熟廠,初期的鍛造鋁輪圈年產能為60萬個,若兩廠全能生產,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可望上升至兩成以上,若能衝破三成,就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廠。
福特38萬個卡車鋁圈 下單巧新 巧新 2007/5/31
由聯電旗下宏誠創投等公司轉投資的巧新科技,最近剛接獲福特汽車的輕卡車鍛造鋁圈大單,年數量可達三十八萬個,總金額高達十多億元,使巧新今年出貨的福特鍛造鋁圈的產能占比,由去年的三成,大幅提升到近五成,順利擠下通用汽車,成為巧新最大的買主客戶。為擴大布局,巧新計畫將核心鍛造技術與合金產品,再延伸到3C的消費電子產品,目前計畫投資二百九十八萬美元,在大陸常熟市設廠。

巧新副總經理黃聰榮表示,該公司營運主力是以鍛造鋁圈與高爾夫球頭為主,去年接獲通用汽車的輕卡車及大型房車所需鍛造鋁圈的數量為三十一萬個,今年接獲通用的鍛造鋁圈數量僅微幅成長至三十二萬個。

相較於通用今年接單量僅微幅成長,巧新今年接獲福特汽車的鍛造鋁圈數量,則呈現大幅成長。黃聰榮說,巧新剛接獲福特今年度輕卡車的鍛造鋁圈訂單,將由去年的十五萬個,暴增至三十八萬個,且巧新是福特該款式的鍛造鋁圈唯一供應商,讓巧新今年出貨的福特鍛造鋁圈的產能占比,可由去年的三成,提高至近五成;相對地,巧新今年出貨的通用鍛造鋁圈的產能占比,則由去年的六成,降為四成。

此外,巧新今年也小量出貨給克萊斯勒的一款跑車鍛造鋁圈,每年訂單量僅六千個,而克萊斯勒後續的二至三款鍛造鋁圈,該公司還在設計、測試中。巧新預估後年的克萊斯勒的接單,可望有爆發力。至於包括豐田、三菱等日系汽車,巧新目前均正在爭取產品訂單中。

精業、聯電入股 巧新營運加分

巧新 2006/11/10
國內鍛造鋁輪圈大廠巧新科技,剛完成額度二億元的現金增資案及董 、監事改選。包括精業董事長黃宗仁掌管的「英屬蓋曼群島商台灣特 別機會基金有限公司」,及聯電旗下宏誠創業等兩家公司,各取得一 席巧新的董事席次,進入巧新的經營決策圈。在新的董事會成立之後 ,巧新表示,目前是公司第三大往來客戶的福特汽車,明年採購巧新 的輪圈數量,將從今年約占巧新的二成,再提高至五成,使福特將成 為巧新的最大往來客戶。
巧新目前已完成現金增資案,並完成董、監事改選,而增資後的巧新 股本,將由目前的十四億二千五百萬元,增至十六億二千五百萬元。 聯電旗下弘鼎創業與宏誠創投等多家公司,均分別入股巧新科技。其 中,弘鼎創投及宏誠創投持有巧新的股權比率,分別為六.五五%及 三.○八%。
聯電以宏誠創投法人代表賴欣儀名義,取得巧新一席董事席次,讓聯 電旗下子公司入股巧新案,正式拍板定案。此外,精業董事長黃宗仁 掌管的「英屬蓋曼群島商台灣特別機會基金有限公司」,持有巧新股 權約為一九.二四%,成為巧新最大的單一法人股東,取得巧新一席 董事,實際參與巧新董事會的決策。
巧新副總經理黃聰榮說,巧新今年每月鍛造鋁輪圈最大產能為八萬個 ,但實際銷售量近六萬個,今年預估總銷售量在五十萬至六十萬個。 目前與巧新往來的汽車廠客戶,包括通用、鈴木及福特等業者。其中 ,通用每月採購量為二萬至三萬個,已躍居巧新往來客戶之首。黃聰 榮透露,巧新明年鍛造鋁輪圈的出貨量,將有大幅的成長,預估明年 至少可挑戰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三十萬個以上,目前巧新剛敲定新增的 客戶,包括克萊斯勒汽車,及接獲福特汽車的加碼訂單。其中,克萊 斯勒明年向巧新下單的鍛造鋁輪圈數量約有數萬個,巧新預定明年可 正式出貨。
值得一提是,福特明年加碼採購巧新三款的鍛造鋁輪圈,讓福特明年 採購量,約占巧新的產品比重,可由今年約二成,再提高至五成。為 此,巧新目前正持續進行第二廠擴產工程,預定今年底完成之後,巧 新明年鍛造輪圈產量,可由今年的八十萬至九十萬個,再提升至一百 二十萬至一百三十萬個以上;後年的產能,將再提高至二百萬個以上。 【摘錄工商A15版

巧新26日興櫃掛牌 聯電入股 市場矚目

巧新 2006/10/24
全球第三大鍛造輪圈廠巧新科技二十六日將正式掛牌興櫃交易,推薦 券商包括了兆豐、大華、建華、富邦、元大京華。雖然該公司今年上 半年每股稅後盈餘僅○.六元,但先前聯電集團卻以每股四十五元的 價格盈得巧新三八○萬股股權,使得巧新備受矚目。
巧新去年營收一五.一二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一.一四元,今年上半 年營收則為九.四八億元,每股稅後盈餘○.六元,今年前九月營收 一五.九四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九.○八億元成長了七五.四七%。
就上半年的獲利情況,巧新在國內汽車零組件廠商中,表現並不特別 突出,不過,先前聯電集團旗下的弘鼎創投卻以每股四十五元的價格 ,向巧新原始股東英屬蓋曼群島商台灣特別基金購買三八○萬股後再 參與五百萬股現金增資,總投資金額三.九六億元。
聯電集團這兩年來積極切入汽車市場,去年二月分先入主公信電子, 跨入汽車電腦市場,之後又透過ECB參與億聲電子的募資,投入車 用液晶螢幕領域,而先前聯電入股巧新科技,為聯電團積極投資「非 本業」的投資案中,最令外界訝異的個案。 【摘錄財訊7版

聯電子公司可望進入巧新董事會

巧新 2006/9/21
將由聯華電子旗下弘鼎創投公司取得六.一八%股權的巧新科技,預 計十月間送件申請興櫃掛牌,並將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 預料聯電可望以另一家宏誠創投公司名義,取得巧新一席的法人董事。
為讓聯電旗下創投公司,能順利進入巧新董事會,巧新內部董事近日 內已協調董監事的布局。據了解,現任的巧新董事鄭文鋒傳出有意讓 位,未來聯電將以宏誠創投名義,可望被安排進入巧新的董事會。 【摘錄工商A15版

聯電高價買下巧新 每股四五元

巧新 2006/9/20
聯電以每股四十五元高價買巧新,在這一輪電子業轉向汽車零組件業 佈局機會當中,國內的汽車零組件業誰還有機會勝出?以目前聯電跟 鴻海選擇的標的來看,未來以外銷國外成車廠為主的零組件廠,及在 中國佈局已深的零組件廠較有勝出機會。
隨著中國車市的興起,讓汽車零組件成為許多創投眼中的可以中、長 線佈局的標的,其中,跟巧新同時以生產輪圈為主源恒,之前就受到 昆仲投資青睞,而以AM市場為主的耿鼎也受到昆仲投資以每股二十 元的價格來認購,在在都顯示,市場的資金已經開始移往汽車零組件 業。
尤其,聯電集團十八日公告以每股四十五元的價格,參與巧新的募資 案,由於該公司去年每股獲利為一.二四元,今年上半年的每股獲利 為○.六元,聯電願意用四十五元的價格認購,顯現對巧新佈局及未 來營運的看好;也足見汽車零組件業,不僅只是創投眼中的明日之星 ,也已經成為許多電子業進入汽車電子的敲門磚,繼創投基金加持買 進東陽、和大、帝寶、耿鼎和源恒外,未來電子龍頭是否加碼進軍汽 車零組件業,成為未來重要觀察指標。
由於汽車和相關的零組件產業,要進入OEM的體系 是要求絕對的 安全性,進入障礙門檻高,需要累積大量的模具和設備,配合技術、 品質原,不是有錢就可以介入的產業,所以汽車電子要進軍這個領域 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郛,不排除電子廠轉向與已經打進國際競技零組件 廠合作,用延伸戰線方式,來進軍汽車電子領域。
就目前情況來看,皇田、至興、和大及大億都以供應國外的汽車廠為 主,全球競爭實力相當好,和國際車廠都有長遠的合作關係,而東陽 則是國內在大陸零組件廠佈局最深的業者,與當地的業者合作關係密 切,繼巧新被聯電集團選為投資標的後,國內這些實力不錯的上市、 櫃公司正待價而沽。 【摘錄財訊10版

聯電入股巧新 擴大進軍汽車業

巧新 2006/9/19
聯電集團擴大布局汽車市場領域,繼憶聲電子與公信電子後,昨 (18)日宣布由持股99.99%的弘鼎創投,入股台灣最大鍛造輪圈廠 巧新科技,持股比率6.28%。
巧新科技成立於1994年6月,目前是台灣第一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大廠 ,也是美國通用汽車(GM)的三大鍛造輪圈供應商;在福特汽車全 球百大技術研發的合作夥伴中,巧新是第一批入選的13家企業之一。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轉投資巧新是看好汽車產業發展,透過巧 新在產業的優勢,為聯電帶來轉投資效益。
近一年來,聯電布局汽車市場的動作不斷加大,2005年2月先入主公 信電子,跨入汽車電腦市場,之後又透過ECB參與億聲電子的募資, 投入車用液晶螢幕領域;昨天再由弘鼎創投入股巧新。
此次透過弘鼎創投入股巧新,雖然持股只有6.28%,但巧新擁有福特 、通用等大廠客戶,未來能否為聯電其他汽車相關轉投資帶來潛在 訂單,以利切入歐美客戶,值得觀察。
巧新科技目前資本額14.25億元,總員工人數900人,根據公司網站資 訊顯示,去年營收15.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14元;今年上半年營收 9.48億元,每股純益0.6元。 【摘錄聯合理財網

每股45元 聯電天價買鋁圈王

巧新 2006/9/19
在轉投資事業一向相當靈活的聯華電子(2303)昨(十八)日代 旗下子公司弘鼎創投公告取得巧新科技(1563)六.一八%股權 。雖然巧新科技僅是公開發行、且股本僅一四.二五億元的公司,不 過聯電表示,相當看好巧新的前景。法人表示,巧新的主要業務是當 紅炸子雞「汽車」、「鋁合金」產業,這一點應該是吸引弘鼎創投這 一次用高價認購巧新現金增資的最關鍵因素。
巧新成立於一九九四年,主要營業項目為鋁合金汽車車輪鋼圈以及高 爾夫球球頭等,主要客戶為美國通用汽車(占營收七到八成)以及福 特汽車,法人表示,由於要進入歐美汽車大廠的供應鏈相當不容易, 安檢的過程也相當繁複,而巧新可以獲得美國兩大汽車廠的青睞,顯 示巧新科技在鋁合金的應用技術相當不錯。
為了充實營運資金,巧新在今年股東會中通過辦理二億元的現金增資 ,每股四十五元、預計募集九億元的資金。而聯電旗下弘鼎創投就是 透過巧新這一次的現增,取得巧新科技八千八百張、每股取得成本四 十五元、總金額為三.九六億元、透過這一次認股弘鼎創投共持有巧 新科技六.一八%的股權,成為巧新的第二大股東。
巧新目前最大股東為英屬開曼群島商台灣特別機會基金持股二五.四 五%、佑華營造二.六五%、台灣工銀一.七八%、上櫃公司金洲海 洋科技一.四一%,董事長為楊潮鈺(佑華營造法人代表)、總經理 為李明和,雖然從上半年財報來看每股稅後盈餘才0.六元,不過未 上市盤價卻高達四二元,而這一次的現增高達四十五元更是高於目前 的未上市盤價。
對於獲利與高價現增不成比例,法人表示,「汽車」、「鋁合金」是 當紅產業,看好巧新在這個兩個領域已經具有領先技術,應該是聯電 投資的重要原因。
從巧新去年財報來看,去年上半年營收三.九一億元、稅前盈餘九百 萬元,每股稅後盈餘才0.一五元,在未上市股價屬於雞蛋水餃股;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巧新的業績突飛猛進,去年全年營收衝高到 一五.一二億元、稅前盈餘一.五四億元、九四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 達一.二四元,下半年業績衝得很快,巧新在未上市盤的價格也就衝 到目前的四十多元。 【摘錄工商A3版

四年後巧新要當輪圈一哥

巧新 2006/9/19
全球第三大鍛造輪圈廠的巧新科技,目前正辦理二億元的現金增資案 ,將由國內半導體大廠聯華電子認購多數的增資股。對此,巧新副總 經理黃聰榮昨晚表示,巧新今年六月已正式成為福特汽車重新遴選長 期供應商之一,且公司在持續進行二廠擴產,及覓地規劃三廠之後, 巧新於西元二○一○年可望擠下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的美國ACO A及德國Otto Fuch ,成為全球鍛造輪圈廠的一哥。
聯電除了認購巧新此次的現金增資案外,也開始收購巧新已發行的既 有股份,因此,聯電未來持有巧新的股權,預估可達一成以上。
對此,巧新科技副總經理黃聰榮表示,巧新的主要產品,是以鍛造輪 圈與高爾夫球頭等產品為主。其中,鍛造輪圈比重約占九五%,巧新 上半年營收為九億七千萬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四八倍,若依 下半年接單來看,今年營收可望遠高於去年營收十五億元的水準。
為求躋身於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巧新目前正持續進行占地面積一 萬八千坪的第二廠擴產工程,預定今年底完成之後,巧新明年鍛造輪 圈產量,可由今年的八十萬至九十萬個,再提升至一百三十萬至一百 四十萬個以上;後年的產能,將再提高至二百萬個以上。
直至二○一○年,巧新第三廠的產能加入之後,其鍛造輪圈年產能可 達三百五十萬個以上,屆時,巧新可望擠下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的 美國ACOA及德國Otto Fuch的市場排 【摘錄工商A3版

巧新擠進福特前13供應商

巧新 2005/12/29
全球第三大鍛造輪圈廠的巧新科技,昨(二十八)日與銀行團簽訂五 年期、金額十七億元的聯合授信案,將作為興建新廠與購置設備之用 。與會的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表示,福特汽車最近公布重新遴選的 全球前十三家供應商之中,巧新是台灣唯一上榜的福特供應商。巧新 預計明年六月會與福特先簽訂獨家長期供應合約,未來可望取代福特 現有供應商,位居全球鋁輪圈業一哥地位的美國鋁業(ACOA)的 地位。
李明和透露,福特汽車的全球供應商共有五萬家,但為執行「精實」 方案,福特預計淘汰一半的供應商,並於最近公布首波重新遴選的前 十三家供應商,巧新是台灣唯一列入供應商名單者。

李明和說,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分別為美國ACOA及德國Ot to Fuch。其中,ACOA的鋁輪圈年產量為四百五十萬個; 另Otto Fuch 約為三百萬個。不過,巧新位於雲林科技工 業區得新廠於明年五月投產,以及另行覓地興建新廠之後,巧新於二 ○○八年的鍛造輪圈產量,將由明年預估的一百三十萬個,逐年提高 至三百五十萬至三百七十萬個之間。尤其,巧新明年六月與福特先簽 訂獨家長期供應合約,加上全球前三大輪圈廠的市場版圖互有消長之 下,巧新有信心在二○○八年能一舉拿下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的寶 座。
對於此一聯貸案,李明和指出,可讓巧新的發展之路走得更穩健,該 公司今年營收目標約十五億元,是去年營收的二倍,預估明、後年的 產值,每年均可再成長一倍。 【摘錄工商A15版

巧新 搶當全球輪圈一哥 靠價格優勢及貼近市場

巧新 2005/12/29
搶當全球鋁輪圈一哥的撇步,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昨(二十八)日 接受專訪時強調,該公司靠著是以價格優勢,擴增日系、韓系及歐系 車廠的客戶群,以及前進大陸與泰國設廠,以爭取東南亞及中國大陸 的市場商機。
記者問:巧新如何在二○○八年前,躋身成為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
李明和答:目前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分別為美國鋁業(ACOA )及德國Otto Fuch,與這兩家公司相較,巧新在品質與價 格上,都有其競爭優勢,尤其產品價格,比前述兩家業者便宜一成以 上,這是巧新爭取市場的最大利基。
問:巧新要爭取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在全球的投資布局為何? 答:全球主要的汽車市場,包括美國、墨西哥、巴西、中國、泰國、 澳洲與德國等地,巧新未來會以就近供應組車廠為主,因此,在台灣 預計將砸下近五十億元,設立兩家新廠後,還準備在大陸華東地區以 及泰國等地設廠,以就近供應當地的往來客戶。
問:巧新原有高爾夫球桿頭與鍛造輪圈,為了爭取全球鍛造輪圈廠龍 頭,未來產品比重是否會調整?
答:巧新目前主力市場,以美國為主,但未來將逐步跨足歐洲市場。 為擴大鍛造輪圈的供應量,巧新明年會將鍛造輪圈的產品比重,由去 年的七成,提高至九五%;反之,高爾夫球桿頭,明年產品比重,則 由去年的三成,逐步降低至五%,以全力搶進全球鍛造輪圈商機。 【摘錄工商A15版

美三大車廠搶購鍛造鋁圈

巧新 2005/10/31
休旅車日益吞食轎車市場版圖,所需配備的高級鍛造鋁圈需求量節節 攀升,在市場供應吃緊下,美國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等三大汽車廠 為取得有限貨源,其採購代表密集近期抵台緊迫盯人,要求台灣唯一 OEM供應商─巧新科技加強供應,甚至赴現場督導生產進度,形成 汽車母廠壓低姿態請求零組件廠高抬貴手配合的罕見現象,巧新已積 極趕在明年第二季前,完成年產能規模達二百萬個鋁圈的第二期新廠 興建工程,藉以紓解龐大訂單壓力。
無獨有偶,國內另一家擁有鍛造鋁圈生產技術但專攻售後服務(AF )市場的富辰科技,現正積極申請TS 16949汽車體系品保認 證,預計在明年第三季通過,也已引起美國三大汽車廠的「覬覦」, 為多方取得供應源,其中一家業者已率先要求富辰為其打樣設計新款 休旅車用的鍛造鋁圈,如果測試無虞,訂單一下就是兩年二十五萬個 ,非富辰現有竹山廠區產能能負荷,公司已積極評估在現地或北部尋 找適當土地擴廠,新廠年產能規模至少在三十萬個以上。 【摘錄工商A11版

2023/08/28

存股筆記 9802 鈺齊-KY 台股製鞋2022的EPS獲利王

鈺齊表示,2022年各國生產基地產值比重,分別為大陸28.02%、越南50.69%、柬埔寨21.29%。為因應將來量產訂單需求,各區將持續執行擴增產能計畫,並將啟動印尼新廠建廠計畫。鈺齊透露,集團銷售地區(品牌客戶指定目的地)營收占比,歐美地區仍是重點,合計占比高達9成,其中大歐洲營占比48.24%、大美洲41%。

鈺齊目前量產代工家數已逾50家,前三大營占比逾3成,前十大占比已近8成,前20大則逾9成,凸顯集團已實質展現廠區多元分布、銷售地區分散,且涵蓋全球、產品組合優化等多項經管綜效。

心得記錄:

  • 2023/08/28 股價: 122.5, 股價不太動, 上半年eps 5.77元, 去年各國生產基地產值占比分別為中國大陸28.02%、越南50.69%、柬埔寨21.29%。為因應將來量產訂單需求,各區將持續執行產能擴增計畫,也正式啟動印尼新廠建廠計畫。觀望
  • 2023/05/29 股價: 124, 股價持續向下, 觀望
  • 2022/12/30 股價: 152, 鈺齊2022年全年EPS達18.1元(含業外匯兌評價利益2.17元),優於2021年度EPS6.39元(含業外匯兌評價損失0.45元)。鈺齊2022年毛利率23.1%、營業利益率15.92%及淨利率14.04%,均創歷年新高紀錄。

《其他股》鈺齊 啟動印尼新廠計畫

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劉朱松/台中報導 2023年5月31日
【時報-台北電】鈺齊-KY(9802)董事長林文智30日宣布,正式啟動印尼新廠建廠計畫,加速執行生產基地多元分散策略,並持續投資擴充產能。

鈺齊30日舉行股東會,通過去年度財報,去年合併營收241.81億元、年增55.56%,稅後純益33.96億元、年增186.51%,EPS達18.1元,獲利創新高。鈺齊去年上半年已經配息1.2元,這次股東會通過下半配息6元,全年合計配息7.2元。

鈺齊表示,去年各國生產基地產值占比分別為中國大陸28.02%、越南50.69%、柬埔寨21.29%。為因應將來量產訂單需求,各區將持續執行產能擴增計畫,也正式啟動印尼新廠建廠計畫。

鈺齊指出,公司實質展現廠區多元分布、銷售地區分散策略,且透過產品組合優化等多項經營管理綜效,降低成本與風險,提升獲利能力。

至於未來營運展望與策略發展方向,鈺齊表示,回顧過去幾年國際情勢,雖歷經中美貿易戰、全球新冠疫情衝擊、地緣政經情勢波動,及通膨急升疑慮等諸多外部挑戰,然鈺齊經營團隊持續樂觀看待戶外休閒產業的中長期發展趨勢,並始終深信「危機就是轉機」,故產能擴增腳步未曾停歇。

鈺齊自2018年至今五年間,資本性投資金額累計已將近四個股本,高達72億元,經營團隊將專注深耕本業經營,持續執行產能擴增計畫、生產基地多元分散,及量產品牌差異化等重要經營策略主軸,在持續優化多品牌開發策略,及少量多樣的彈性機動接單模式下,加上近幾年的集團產能擴增有成,集團整體開發能力及產銷規模,已顯著提升。

製鞋廠4月營收出爐 豐泰年減逾16%、鈺齊-KY創同期新高

曾麗芳/台中報導 2023年5月8日
多家製鞋大廠今(8)日公布4月營收。其中,豐泰(9910)4月合併營收67.79億元,年減16.34%,單月稅前盈餘4.98億元;前四月累計合併營收261.42億元,年減14.28%,稅前盈餘13.9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純益11.83億元,EPS 1.34元。豐泰8日收盤價199元、上漲了1.5元。

此外,戶外鞋大廠鈺齊-KY(9802)4月合併營收16.43億元,年增8.14%,單月營收已連續26個月呈現年增正成長;前四月累計合併營收達66.97億元,年增10.75%,4月與前四月營收,同創歷年同期新高!

鈺齊-KY第一季業外收益因美元貶值造成匯兌評價損失影響,稅後純益4.74億元,EPS 2.5元,年減12.68%,但仍為歷年同期次佳。鈺齊-KY今日收盤價122元、上漲了3元,漲幅2.52%。

足球鞋大廠志強-KY(6768)4月合併營收15.65億元,年增4.67%;前四月累計合併營收49.31億元,年減6.32%。
志強-KY第一季受到國際品牌客戶調整庫存影響,稅後純益0.43億元,EPS 0.23元,獲利大幅衰退87%。志強-KY今日以平盤價69.90元作收。

鈺齊超車 躍居製鞋業EPS王- 鈺齊-KY(9802)去年合併營收241.81億元創新高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3.01.30
製鞋業EPS王換人做!鈺齊-KY(9802)去年合併營收241.81億元創新高,年增55.56%,稅後純益33.96億元、年增186.51%,EPS達18.1元創新高,高於2021年的6.39億元,也優於豐泰(9910)的10.31元,躍居2022年製鞋業「EPS王」。

豐泰自結去年合併營收959.02億元創新高,年增36.32%,稅後純益90.88億元、年增1倍,獲利與EPS均創歷史新高,主因是規模經濟助威,使得營收及毛利率同步提高,加上新台幣貶值認列匯兌收益,推升獲利表現。

鈺齊自結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62.16億元,季減14.12%、年增38.19%,創單季歷史次高;營業毛利14.54億元、年增68.79%;營業利益9.97億元、年增92.75%;稅後純益6.02億元、年增55.03%,EPS達3.18元。

鈺齊去年全年EPS達18.1元(含業外匯兌評價利益2.17元),優於2021年度EPS6.39元(含業外匯兌評價損失0.45元)。

鈺齊去年毛利率23.1%、營業利益率15.92%及淨利率14.04%,均創歷年新高紀錄。

鈺齊表示,去年各國生產基地產值比重,分別為大陸28.02%、越南50.69%、柬埔寨21.29%。為因應將來量產訂單需求,各區將持續執行擴增產能計畫,並將啟動印尼新廠建廠計畫。

鈺齊透露,集團銷售地區(品牌客戶指定目的地)營收占比,歐美地區仍是重點,合計占比高達9成,其中大歐洲營占比48.24%、大美洲41%。

鈺齊目前量產代工家數已逾50家,前三大營占比逾3成,前十大占比已近8成,前20大則逾9成,凸顯集團已實質展現廠區多元分布、銷售地區分散,且涵蓋全球、產品組合優化等多項經管綜效。

2023/01/31

2022-2023 後疫情時代 各公司裁員紀錄

2023/01/18 19:32:01 整理包/2023年才過二周 全球科技業竟裁員2.5萬人 哪些公司最慘烈
經濟日報 編譯林奇賢

  • 惠普(HP):去年宣布未來三年將裁員6,000人, 惠普去年10月宣布,因應個人電腦(PC)需求下滑的環境。
  • 蘋果:暫停招聘研發部門以外職位, 這家iPhone製造商已暫停招聘研發部門以外的許多職位,是今年進一步削減支出計畫的一環。雖然人事凍結令不影響蘋果開發未來產品和長期計畫工作的團隊,但將衝擊部分營運、也牽連到標準軟硬體工程師的工作角色。
  • 思科(Cisco):正在啟動5%員工整頓計畫
  • 外送業者DoorDash:準備裁掉約1,250人
  • 英特爾(Intel):正在縮減人力並減緩新廠支出,希望省下30億美元,並且在2025年前省下多達100億美元。彭博資訊指出,該公司的裁員可能影響上千人。
  • 臉書母公司Meta:去年宣布裁員1.1萬人
  • 高通(Qualcomm):凍結招聘,以因應需求下滑速度比預期快的市況。高通預期智慧手機今年出貨量將下滑二位數百分比,比原先預期還差。
  • 硬碟大廠希捷(Seagate):去年宣布裁員約3,000人
  • 推特:馬斯克曾宣布裁減半數員工

2023/01/19, 科技 微軟裁員1萬人規模為2014年來最大,分析師指科技業環境可能持續惡化
出處: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9994

  • 微軟前一次如此大規模的裁員發生在2014年,當時約有1萬8000名員工失去工作,原因是該公司退出手機及其他非核心業務。依據微軟2022年6月底截止的會計季度財報,當時該公司的員工總數為22萬1000人。此數字與2021年相比,增加了22%。

2023/01/31, 矽谷60天已裁6萬人!SAP、IBM、Google⋯盤點科技業「瘦身風」,誰裁最兇?
出處: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3845/2023-jan-tech-layoffs

Alphabet:裁員1.2萬人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將在全球裁員約1.2萬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6%。

Coinbase:裁員950名
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試圖透過裁員削減成本,受到影響的員工約為950名,占公司員工總數約20%,該公司於2022年6月份已經裁了1,100名員工。

亞馬遜:裁員1.8萬人
亞馬遜於1月4日表示當月將裁員逾1.8萬名員工,對整個公司團隊造成影響,其中大多數集中於亞馬遜商店和PXT(人員體驗和科技)組織,這也證實了去(2022)年12月傳出亞馬遜將裁員20000人的消息。

SAP:裁員2,800人
歐洲最大軟體公司SAP於1月26日宣布,將針對全球11.2萬名員工中的2.5%、約為2,800名員工裁員。

Spotify:裁員600人
全球知名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面臨低迷的經濟環境,於1月23日宣布將裁員6%、估計約有600名員工受影響。

Salesforce:裁員8,000名
客戶關係軟體公司Salesforce宣布將裁員約8,000名,約為該公司10%員工,並計畫關閉一些辦公室作為組織重組的一部分。該公司將需要14億至21億美元的支出費用,其中高達10億美元將列入2023年第四季的費用。

IBM:裁員3,900人
IBM於1月26日宣布裁員,預計將裁員約3,900名員工,占該公司全球員工總數的1.5%。IBM發言人表示,裁員與先前宣布的兩個業務部門的重組有關,並非基於2022年業績表現或預期2023年前景而做出的決定,不過這項舉措將使IBM於本季度損失約3億美元。

2023/01/14

景氣循環股的投資方法! 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在景氣不斷循環的規則下,知道買 進與賣出訊號

2023/01/21:
之前已透過慧洋海運了解這理論是可行的,從2016約40元一路緩跌至2020上半年股價$25左右到了2020下半年開始翻轉一路漲到股價$120!心得分享檢討,好的公司在面對逆風時也會出現很多質疑的聲浪,體質好的不會倒的公司,必須相信它且持續勇敢買進,才能創造更多張數,因為我們不是神,無法賣在最高點,透過張數的累積才能讓你慢慢賣接近高點賣出,所以重點是累積張數。

2016/11/14:
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此書為歐洲證券之父科斯托蘭尼的遺作,是一部投資教戰的史冊,本篇只介紹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

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


根據我的經驗,在證券市場裡,每一次的行情大漲和大跌(無論是股票、債券、原料還是貴重金屬,總之,在任何投機市場)都由三個階段構成:

  • 修正階段
  • 調整或相隨階段
  • 過熱階段

因為漲跌的不同發展階段可以互相轉換,所以用橢圓表示,並稱之為科斯托蘭尼雞蛋如上圖。

  • A1=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數量很少):表示當成交量小,如果指數看漲,這種情形就非常有利。
  • A2=相隨階段(成交量和股票持有人數量增加)
  • A3=過熱階段(成交量異常活躍,股票持有人數量大,在X點達到最高):表示當成交量愈來愈大,股市不斷看漲時,但也是前景堪慮。
  • B1=修正階段(成交量小,股票持有人數量逐漸減少):表示當成交量小,且指數還繼續下跌時,就表示市場前景堪慮。
  • B2=相隨階段(成交量增加,股票持有人數量繼續減少)
  • B3=過熱階段(成交量很大,股票持有人數量小,在Y點達到最低):表示成交量增加,行情仍繼續下跌時,有大量股票從猶豫的投資者手裡,轉移到固執的投資者手裡,也就是已經接近下一次上漲起點的信號。

買進與賣出時機

  • 在A1和B3階段時,購買股票。
  • 在A2階段等待和保留股票。
  • 在A3和B1階段時,售出股票。
  • 在B2階段等待和保留現金。

2023/01/03

投資存股筆記《廣達2382科技代工龍頭股》股利穩定發放, 股價穩健循環!

廣達在台灣建置新的廠區一定是兼顧製造與研發,尤其以研發為主,因此近期除了考量美中貿易戰,將輸美高階產品移回台灣製造,配合AI實驗室的研發需求,也要在台灣找適當地點設置,廣徵人才。

林百里強調,AI一定選最有商機的項目研發,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家庭用消費品是現階段的重點。2019年雲端市場不會變化太大,仍是高成長的項目;現階段鎖定高階市場,將生產程序優化,鼓勵智慧製造。他強調,要力推人工智慧,做好機器手臂與人工比例的適當配置,也要有工程師寫出好的程式,做出好的管理。看好AI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個股筆記:
仁寶, 緯創, 廣達

前10大股東, 取自公司年報的公開資料:

心得:

  • 2022/01/03 股價 72.1, 梁次震表示:”2023年不是很好的一年,我所聽到的訊息,利息需要平穩一段時間,讓通膨被壓下來,美國FED利率才會降下來,降息才有機會讓經濟慢慢復甦。我預估利率穩定後1年多,才會恢復之前的狀況,也許是2024年某個時間點才會出現。”, 等看看之後有沒有好價格可以建倉, 觀望
  • 2022/10/16 股價 72.5, 美元升息且通膨, 需求放緩, 股價開始下跌, 但觀察月K線圖, K值低於10的時候適合長線布局, 跟國泰金這兩檔股票目前算是台股內很規律的個股, 一個金融龍頭一個是科技代工頭, 觀望

    讚! 拿下美國通用集團自駕車載電腦(ADAS Domain Controller)訂單,並且是與通用集團聯合開發,也就是所謂的JDM/ODM的模式,訂單時間4年、共計約1400萬套,預計將自2025年開始出貨,廣達平均每年訂單量都有350萬台左右。

  • 2022/01/07 股價 95.8, 高點, 觀望
  • 2021/04/01 股價 104, 波段最高點, 觀望
  • 2020/10/30 股價 72.1, 觀望
  • 2020/07/31 股價 81.8, 波段高點, 除權息前一交易日, 觀望
  • 2020/05/04 股價 64.1, 股災跌的都漲回來了, 觀望
  • 2020/03/30 股價 59.6, 廣達去年每股純益4.14元, 預計配發3.7元現金股利, 殖利率約6.2%, 觀望
  • 2020/03/19 股價 50.7, 股災大跌, 觀望
  • 2020/02/07 股價 63.2元, 廣達穩守兆元大關,2019 全年營收近 1.03 兆, 年增 0.2%表示跟去年差不多, 所以就要看營業利益率之類的, 才能知道獲利如何, 基本上廣達就是代工廠裡面相對技術與經營都不錯的穩健公司, 股價會大波段循環, 觀望!
  • 2019/08/29 股價 55.5元, 股價回來一點, 但仍貼息, 7/29的除息參考價58元, 觀望!
  • 2019/07/16 股價 61.9元, 股價波段高點, 觀望!
  • 2019/05/27 股價 55.6元, 股價波段低點, 觀望!
  • 2019/04/01 股價 58.4元, 之前買一點點, 就一直漲到現在, 廣達EPS 3.92元, 較2017年的3.73元略增, 擬配3.55元現金, 殖利率約6%, 觀望!
  • 2018/10/23 股價 48.00元, 股價處於低點! 可考慮布局, 歷年EPS與股利如下圖:

專訪/廣達謹慎總舵手 梁次震談ODM大勢:成長要等2024

李立達/專訪 2023-01-03
2022下半年急凍,2023年是否回暖?全球最大NB ODM廠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接受DIGITIMES電子時報專訪時表示,2023年下半「理論上」會好一點,真正回溫要看美國聯準會(FED)何時降息,也許在2024年的某個時間點,加上有眾多變數,他提出預警,對2023年需保守因應。

廣達是全球NB ODM龍頭,也是最大白牌伺服器廠,近年跨足智慧醫療、汽車電子等領域有成,其中車用市場,在歐、美、日都有客戶。廣達在法說會指出,汽車電子將是廣達繼NB及伺服器後的第三隻腳。廣達匯集客戶資訊,而總舵手梁次震對產業的看法,更是重量級的參考資訊。

梁次震與董事長林百里創立廣達,迄今34年合作無間,打造出兆元集團。林百里負責研發與公司營運方向,梁次震負責業務營運。歷經多年波動變化,梁次震對產業脈動敏銳度極高,他發言向來謹慎,然在專訪時多次表達對2023年態度保守,也透露2023年產業前景恐難樂觀。

梁次震指出,若以NB來看,2023年第1季會再衰退,第2季期待能持平,第3季不確定能否維持,若與2022年下半相較,不再往下掉已經很好了,即使像2022年下半也沒有很好。至於伺服器會成長,然要成長更快,雲服務商要能獲利,才會再擴大投資,還是要回到經濟因素。

另一個傷腦筋的議題,是中美之間的角力日趨白熱化。伺服器與汽車都已分散生產,然過去聞風不動的NB供應鏈,也面臨分散壓力。梁次震指出,NB組裝需要人力,關鍵在薪資,現在眾人看好的越南似乎最適合,然這樣的薪資水準能維持幾年?ODM還有幾年好過?

梁次震指出,因應中美之間,客戶為了分散風險,想了很多「怪招」,但能否有用還不知道,現在市況不好,工廠分散設立後,客戶也不會保證給單,屆時還是要各憑本事,只能說ODM廠的壓力都變大,加上景氣不佳,需審慎經營。以下是DIGITIMES電子時報的專訪摘要。

問:2022年下半NB慘澹,大家寄望2023年下半會恢復,您認為呢?
答:2022年算是無妄之災,之前已有通膨,大家原本還可以承受,美國財政部長Janet Yellen、FED主席Jerome Powell也都認為在可控範圍內,沒想到俄烏戰爭引爆,這就慘了。事實上,從2月以來,有很多不想看到的狀況出現,而且即使預測得到,也無力改變。

至於2023年下半,理論上會好一點,但不會恢復到2021年的水準。2021年的聖誕節還不錯,即使當時已經有通膨,2023年下半可能會比2022年下半好一點。恢復到如此,也沒有很好,只不過,不衰退已經很高興了。

2023年第1季可能還會掉,第2季能夠持平,或許第3季維持,不會再往下掉,這樣就很好了。這些都跟大家口袋裡有沒有錢相關,如果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降不下來,就會是問題。最近美國、日本等地還有大雪,民眾想的是要如何先填飽肚子,生存下去。

此外,現在戰爭還在延續,影響仍在,即使沒有其他新添的狀況,也只能維持現在這樣子,但只是維持現狀就很累了。當時歐洲國家很直覺地抵制俄羅斯,沒想到俄羅斯說不賣石油,除非用盧布買,倒打歐洲一耙。其實這就像打架,幫著去打別人,別人一定也會反抗。

2023年不是很好的一年,我所聽到的訊息,利息需要平穩一段時間,讓通膨被壓下來,美國FED利率才會降下來,降息才有機會讓經濟慢慢復甦。我預估利率穩定後1年多,才會恢復之前的狀況,也許是2024年某個時間點才會出現。

問:伺服器比較穩定,2023年成長可期?
答:目前看來還不錯,比起其他產業應該會成長,然伺服器要成長更快,要看經濟好轉的時間點,雲服務商必須要獲利,才有辦法繼續大量投資,不論如何,人對資料的需求會愈來愈大,且速度會愈來愈快。

不過,資料中心伺服器發展的另一個隱憂是能源。因為資料中心吃很多電,產生很多熱,還需要用冷氣把它排掉,即便用浸沒式散熱,也有熱需要散掉。

一切還是要等利息穩了,就會復甦,不然大家想說,不要做那麼多生意,有錢存起來就好,人是這麼想,企業也可能會這麼想。除非你的生意獲利能夠比利率高,現在企業借款利率達4.75%,有些企業會覺得不要動腦筋,錢先放著,整個經濟活動也就降下來了。

問:消費電子不行,汽車電子需求仍然強勁,廣達看法是?
答:過去消費電子,每個人買一個單一device(裝置),但是一部車子,就有很多device,不論是雷達、顯示器或自駕系統,汽車每年銷售量大概1億輛,會有很大量device,直覺來想,電子控制元件(ECU)都需要運算效能,尤其是自駕車,效能要更強。

除非是多年以後,設計愈來愈簡化,隨著晶片功能愈來愈強大,或把已知的經驗放在晶片內,比如,AI初期要有功能完整的AI架構,然一旦透過很多資料,先做好分析,放在車內用推論功能去做,就可簡化,否則每輛車都用複雜的運算架構,成本太高,負擔也過重。在汽車電子領域,我們希望能多方面進行,不只ECU,也花很多精神做相關的產品。

問:廣達目前進展如何,預估何時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布局投資會回收?
答:我們還在努力中,回收期不曉得。汽車ECU會耗很多研發與工程資源,且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方法,除了硬體,還有軟體,且客戶都有好幾款車,另外,目前也不知道汽車銷售的量,與生命週期有多長,我知道比PC久,但實際有多久?此外,汽車相關設計要很小心,一個控制不好,就會出大問題。

現在通常是我們去接觸車廠或Teir 1供應商,但有時候不知道要怎麼跑才對,因為中國的優勢也建立起來,從電池開始,現在美國打半導體,中國拚命做14奈米以上的晶片,汽車大部分要的都是這樣的晶片,可以耐高電壓與電流。

此外,ECU與電動車息息相關,有時候在想,電動車的命運是否能順遂?因為全球缺電,在碳排放限制下,會有用電問題,還有石油價格上漲,能源變貴,前陣子瑞士就傳出不准電動車上路,因為電不夠,要確保民生用電,畢竟不開電動車,還有燃油車可用。

問:您提到中美情況,所以對車來說,也要分中國與非中國市場嗎?
答:基本上是如此,若在中國市場與當地廠商競爭,相對辛苦,因為中國企業會很努力把價格壓低,有很多檯面上或檯面下的做法,歐美就相對合理,我們就正規去做,中國廠商有很多種方法,不然他們怎麼能夠這麼快就超車Tesla?

問:您看中美之間會如何發展?
答:現在不純然是貿易戰了。好多種戰。我想爭端很難解決,但還是衷心盼望能夠解決。過去大家講全球化,現在也束之高閣。

問:因應中美之間對立,供應鏈被迫分散,據說,您們客戶要您們去越南設廠?
答:我們還在思考。蓋一座廠,可以很快,但是景氣好轉,不知道要多久。

現在大家都講去越南,尤其是北越,越南北部距離南部很遠,若以中國大陸來比喻,如同廣東省與浙江省的距離,南越人口能否全部支援北越人口呢?如果北越只是有限人口,如果大家的工廠都移過去,業務再增加,越南能否維持長期的人力優勢?

以薪資來說,中國14億人口,薪資都還持續往上,越南只有9,000萬人口,難道不會上去嗎?很多年前,台商很多人去馬來西亞的檳城設廠,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大家去的時候都很高興,以為會過幾年好日子,沒想到,不到3年,大部分都轉去中國設廠。

現在中國薪資上漲的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預估。廣達當時去中國設廠是2000年,想說薪資相對便宜,可以好好過幾年,沒想到20年就變調了,這與政府政策也有關。當時每月人民幣700多元薪資,社會福利不高,現在是人民幣2,000多元,將近4倍。還有五險一金,是每年上漲。

當時匯率1美元兌人民幣8元,現在是6.8~6.9元,薪資即使每年漲,唯一的好處是人多,容易補,現在也很辛苦。廠商在中國找人要透過仲介公司,要找多少人,需要看給仲介公司多少仲介費,以前還算便宜,現在很恐怖,中間的利潤不是幾%,而是幾百%,這是近10年的事情。

問:您們若不去越南設廠,客戶訂單會轉移?
答:要做好溝通。客戶考量的是供應鏈群聚性。如果越南工資沒有升高,到北越確實會便宜,連零組件供應都便宜,然只要工資一抬上去,就不一樣了。客戶也不會跟你簽約說,未來5年的生意都給你做,要各憑本事,客戶把這些(分散生產)都當作沒有成本,所以我們還在思考。客戶其實是要找人多的地方。

問:若找人多的地方,印度會是選項嗎?
答:印度有好處也有壞處,當地沒有足夠的供應鏈建立,此外,文字、語言很多種,階級也有4種,必須要有大投資,才能讓當地政府安心、提供支持,然客戶也沒有給任何承諾。若單純以美國市場來衡量,印度去美國的路程,其實是最遠的。人工省下來,卻比不上運輸成本。

問:若考慮距離,墨西哥是選項嗎?
答:墨西哥跟美國接壤,然兩國也沒有水乳交融,我知道大家都去墨西哥設廠,然美墨之間很難說,曾經也有過奇怪的事情,比如川普要蓋萬里長城,而且規定要在墨西哥製造整車回美國,工資要拉高到跟美國一樣,做零組件還可以,做整車就不行。

至於NB,墨西哥的人工薪資成本跟重慶接近,然沒有供應鏈,NB零組件從外地運來組裝,又怕碰撞,裝箱要算體積,可能走空運,除非是電子零件,雖然也有同業要設廠,也是因應客戶要求。客戶們都有很多怪招,但是能否管用,不知道。

這幾個國家,看起來只有越南適合,討厭的是,能維持多久。重慶現在每小時人工成本約4美元,越南是2美元,但是若以越南薪資上漲速度,增加到跟重慶一樣,沒有很難,(勞工)吵一吵就上去了。

問:分散生產對台商會不會反而是機會?因為不用面對中系供應鏈的價格戰?
答:中國工廠的競爭力確實會降低,因為若工廠設在中國以外國家,能否獲得政府的支援呢?可能會比較少,中國政府為何要拿錢出來去支援另一國家的工業?

問:若分散生產無法改變,如何解決成本與管理問題?智慧製造是解方?
答:就是比較辛苦,非常非常辛苦。智慧製造要看各種情況,比如把製造移到美國,智慧製造就有幫助,但如果把製造移到人工便宜的地方,為何要導入?自動化是很好,但是要看遷移的地點,才能看到它的價值。現在的問題是,要搬到哪裡生產,才可以比較長遠?我還沒有答案。

《電腦設備》廣達擁5G利器 外資喊價100元

2022/10/11 時報資訊 任珮云
廣達(2382)9月營收1207.47億元,月減8.4%、年增47%,連續第4個月營收在千億元之上;廣達今年第3季營收3820.76億元,季增41.3%、年增46.1%;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9543.24億元,年增20.7%。外資出具報告給予廣達「表現優於大盤」評等,12個月目標價為100元。

外資法人看好廣達雲端資料中心業務,受惠於5G產業起飛,該項業務也可望突顯長期表現及專業設計know-how。另外,廣達分散客戶策略亦為穩定的獲利表現加分。

在NB方面,廣達今年9月筆電出貨530萬,月增30萬台。9月營收月月減主要是因產品組合不同,其次則是9月筆電平均單價低於上個月所致。廣達今年第3季筆電出貨1560萬台,季增26%。

此外,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廣達拿下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通用的自駕車載電腦JDM(共同開發)/ODM訂單,供應鏈指稱,廣達已經拿下美國通用集團自駕車載電腦(ADAS Domain Controller)訂單,並且是與通用集團聯合開發,也就是所謂的JDM/ODM的模式,訂單時間4年、共計約1400萬套,預計將自2025年開始出貨,廣達平均每年訂單量都有350萬台左右。以疫情前通用集團汽車年出貨量約770萬台,最近兩年因為疫情封城與半導體零組件缺料影響,年出貨量滑落至600萬~620萬台來看,相當於廣達在通用集團車載電腦的滲透率將達5成上下。

廣達Q4 NB出貨看保守,伺服器續看正向

MoneyDJ新聞 2022-10-12 11:27:13 記者 張以忠 報導
廣達(2382)基於第3季基期較高,且景氣不明朗,預期第4季NB出貨季減雙位數幅度,伺服器方面,目前出貨仍屬穩健,客戶需求持續,預期全年出貨雙位數成長目標不變。

廣達9月營收1207.46億元,月減8.43%、年增47.05%,NB出貨550萬台、月增50萬台,營收呈現月減,主因NB單價下滑,以及消費性電子出貨走弱所致,不過第3季NB出貨仍季增約26%。

展望後市,由於第3季基期較高,且景氣不明朗,目前能見度較低,預期第4季NB出貨季減雙位數幅度。

伺服器方面,儘管近期伺服器市場傳出雜音,包括企業資本支出趨於保守,使得品牌伺服器需求下修,以及資料中心方面,也傳出中國資料中心業者拉貨力道放緩訊息,不過廣達以北美資料中心客戶為主,且客戶分散,目前出貨較無受到影響,預期廣達下半年伺服器出貨將優於上半年,全年仍能達到目標的雙位數成長幅度。

2020年8月5日 《科技》大單加持 廣達穩坐全球筆電代工一哥

工商時報─記者翁毓嵐/台北報導
在各品牌廠拉貨力道強勁下,台系主要筆電代工廠在今年第二季出貨表現皆有較第一季大幅的彈升,提前衝上今年出貨高峰期。DIGITIMES Research並預期,台廠中,廣達將在受惠來自台、美、日客戶在Chromebook機款及中高階消費機款新品訂單大增下,進一步拉抬其出貨占比、穩居全球筆電代工一哥寶座。

在客戶急單挹注下,廣達今年第二季筆電出貨展現翻倍季增的強升力道、達1,450萬台高點,公司並看好第三季有來自Chromebook市場需求強勁,樂估第三季筆電出貨還將再較第二季增長。DIGITIMES Research認為,蘋果MacBook新品預計將自第三季底開始出貨,加上北美通路對MacBook舊機款的拉貨力道亦未減弱,預估其單季出貨量將較第二季有逾20萬台以上增長。另一方面,宏碁在第三季可望受惠日本教育標案大增,帶動其Chromebook機款出貨季增達2倍以上,加上其它美系品牌廠的Chromebook出貨也將在下半年增溫,皆將為廣達下半年的筆電出貨挹注相當動能。

至於在其它美系品牌廠部分,DIGITIMES Research預期包括惠普、戴爾繼在第二季受惠市場急性需求,提前進入拉貨高峰後,第三季都將出現季減走勢。相關台系代工廠包括英業達、仁寶及緯創,也皆在第二季筆電出貨量站高後,對第三季出貨量轉趨保守。其中,第二季出貨量高達1,250萬台的仁寶,預期第三季將出現至少1成以上的季減幅度。英業達第二季出貨則來到570萬台高點,預估第三季將回到過往正常旺季水平,但單季出貨量將降至500萬台以下。而第二季出貨量達520萬台的緯創,也估第三季將有5~10%的季減幅度。

2019-08-23 經濟日報 華碩、台灣大、廣達 再奪AI標案

記者謝艾莉、黃晶琳/台北報導
華碩、台灣大、廣達昨(22)日宣布再度攜手合作,取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AI大數據計算主機建置案」,預計第4季完成,將擴增AI大數據計算能量,提升國家AI競爭力,未來要進軍全球市場。

華碩、台灣大、廣達去年組成台灣人工智慧A Team,完成建置「台灣杉二號」,打造台灣第一座國家級的AI雲端服務平台,2018年11月取得全球超級電腦Top500第20名、全球節能超級電腦Green500第10名佳績,是台灣史上最佳排名紀錄。

台灣大表示,全球AI雲端服務平台商機龐大,三方藉由台灣杉二號成功建置經驗,未來以AI國家隊陣容扮演建置AI雲端服務的重要推手,將國家自有的AI雲端軟體技術、伺服器與網路建置服務帶到全世界。

三方此次合作除了擴增台灣杉二號AI與大數據計算處理能量,並強化大數據運算分析、AI訓練與推論計算共通的資料管理平台服務,以滿足產業對AI技術應用需求。

台灣大指出,建置案預計第4季完成,可提供台灣自有的AI機器學習服務,加速各界運用AI相關工具、資源與應用開發。A Team將強化原有系統,並提供資料分析暨AI平台、高效能數據處理暨服務平台、高效能機器學習平台。

華碩、台灣大、廣達長期耕耘AI、雲端服務及資料中心領域,各展所長。此案華碩主要負責機器學習AI工具軟體平台開發,台灣大負責網路資安與資料中心機房規劃,廣達負責CPU/GPU計算主機及儲存設備平台建置。

台灣大積極從電信產業轉型為科技公司,富邦集團暨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期許,台灣大迎接5G商轉,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並與AI結合,融入更多AI、物聯網等新科技。

2019/08/22 廣達再出手 投資日自駕車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廣達自駕車布局鴨子划水,繼與特斯拉合作之後,日本自駕車新創業者Tier IV宣布,廣達對其已投資約900萬美元,雙方將共同開發新款自駕車的心臟ECU(電子控制單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積極推動AI,並制定智慧醫療、智慧移動與智慧製造,為廣達優先投入的三大AI領域,而自駕車正是屬於智慧移動的一環,不過,廣達甚少公開提及在自駕車領域的投入,市場上僅有先前曾傳出,廣達是蘋果曾經的自駕車開發專案的合作夥伴之一。

日本自駕車新創業者Tier IV日前宣布,廣達對其投資10億日圓、也就是約900萬美元,成為其延伸性A輪投資者,雙方將在負責管理自駕車駕駛功能(如轉向、發動機等)的ECU(電子控制單元)加強合作,並為Tier IV新款自駕車打造新的ECU參考模型。

事實上,在廣達掏錢投資Tier IV前,廣達已與Tier IV合作開發的ECU,已經實車上路測試過,這也是促成廣達投資Tier IV的契機。而在Tier IV之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也是廣達ECU的客戶之一。

Tier IV為日本新創業者,成立於2015年底,由日本東大教授加藤慎平所創立,成立目的之一便是將自駕車系統「解放」至所有人手中,讓大家都有機會參與研發,並因此與合作夥伴成立Autoware基金會,Tier IV也銷售預載自駕車系統Autoware的桌機與筆電,供各界購買。

Tier IV種子輪即已完成2,800萬美元融資,今年7月完成A輪融資,由保險公司損害保險日本興亞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山葉機車母公司山葉發動機、日本電信業者大廠KDDI、大型土木測量軟體業者Aisan Technology等,共募集1.3億美元。

今年3月Tier IV與Aisan Technology共同打造的自駕車原型機,已經在日本郵便的新東京郵便局,內完成Level 4的自駕車實驗,行駛約1.5公里,日本郵便希望藉由此實驗,早日完成以無人車載送郵件的計畫。

2019-08-14 聯合報 廣達產能回台 「準備好了」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新一輪加徵百分之十關稅將要來臨,四大筆電代工廠已經準備好短期因應措施,將全面改從台灣出貨,若關稅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五,長期措施將遷移部分產能至東南亞,至於上升成本問題,短期將由客戶負擔。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天表示,「我一向謹慎,都準備好了」,之前輸美產品在台灣生產已經半年了,他比喻廣達就像是開飯店的,客人要點什麼菜都可以,客戶想要在台灣生產,客人的決定就是我們的決定。林百里說,美國占廣達全部產品的三分之一,筆電從大陸輸美若增加百分之十關稅,對消費品來說是很大的成本,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他指出,長期來說,東南亞設廠已經評估了,但要等客人決定,一聲令下就可以運作。廣達之前已經向中環購買新的林口廠擴產,來生產伺服器等高單價產品;另外,廣達總部旁仍有一塊三千坪大的停車場,一旦有需要也可以建廠因應。因應下半年旺季,廣達第三季筆電出貨將季增百分之○至五,伺服器出貨全年仍是兩位數成長。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昨天表示,因應百分之十關稅,客戶要求將筆電產能移回台灣桃園平鎮廠,八月開始小量出貨到美國,至年底會一直往上增加,由於台灣的研發與工程師資源都還在,短期從台灣出貨至美國比較有優勢。長期來說,翁宗斌說,美國約占仁寶PC三到四成比重,「仁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都看客戶」。今年底仁寶越南廠就會開始量產個人電腦(PC)產品,因為越南在工資比較有優勢,但仁寶在台灣與越南都可以生產,至於增加的生產成本?他強調,毛利率都已經是「保一總隊了,還要怎麼樣。」由於品牌廠商第二季提前拉貨,仁寶第三季PC產品出貨將個位數季減,非PC產品仍將季增兩位數,至於第四季PC產品進入旺季,出貨量則會雙位數成長。

英業達表示,該公司桃園廠之前就有產能,並占整體筆電產能的百分之十,因應貿易戰可以提升到百分之三十,預期未來幾個月都會移轉產能;至於智慧裝置產品部分產能,則移到馬來西亞生產。

緯創則表示,之前已經把部分筆電產能移到新竹,且陸續擴增產線,若因為百分之十關稅而遷移生產線,成本反而比較高;由於已提前調整產線,足以因應所需,對第三季景氣審慎樂觀。

2019-03-28 經濟日報 廣達擬配3.55元 殖利率6%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廣達(2382)昨(28)日公布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達151.18億元,年增5.22%,每股純益3.92元,較2017年的3.73元略增。廣達擬配發3.55元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約6.22%。廣達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09.78億元,以此計算,去年第4季稅後純益為41.4億元,季減12.06%,年增14.96%,單季每股純益1.07元,較去年第3季的1.22元衰退,但較2017年同期0.93元增長。

廣達宣布,將配發3.55元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90.56%,以昨天收盤價5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6.22%。廣達2月營收達628.62億元,月減26%,年減2.2%,廣達表示,2月筆電出貨190萬台,較1月的260萬台衰退,但與去年同期差不多,預期3月業績將恢復正常,因為是季底鋪貨效應。廣達預估,第1季筆電出貨量季減20%至25%,進入淡季。

廣達去年全年營收1.02兆元,年增0.5%,毛利率4.27%,年減0.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1.39%,年減0.33個百分點。去年第4季營收3,166.05億元,季增12.23%,年增12.38%,毛利率4.1%,季減0.29個百分點,年減0.1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1.42%,季減0.15個百分點,年減0.9個百分點。展望今年,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先前表示,廣達成立逾30年、是壯年的公司,去年業績超過1兆元,順利達陣。

2018-10-23 經濟日報 廣達今年EPS 挑戰4元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廣達(2382)受惠蘋果高階筆電邁入大量出貨期,加上蘋果Apple Watch熱賣,又有伺服器業務護體,法人看好該公司第3季每股純益可望超過1元,攀上四季來高點,全年每股純益有望挑戰4元,創近三年新高。 廣達向來不評論法人預估的財務數字。法人指出,以廣達第3季NB出貨990萬台、伺服器出貨58萬台估算,廣達第3季毛利率將來到4.5%,優於第2季,為近五季來最佳;單季營益率估達1.6%,明顯優於第2季的1.16%,為近四季高點。

法人樂觀預期,廣達第3季每股純益可望超過1元,全年每股純益挑戰4元,為近三年新高。廣達9月營收為931.8億元,月減6.1%、年減5.8%,為今年次高;第3季營收為2,821.52 億元,季增35.5%、年增 2.1%,為歷史同期次高;前九月營收為7,113億元,年減3.8%。廣達9月NB出貨量為350萬台,月增2.9%、年減16.6%;第3季NB出貨量為990萬台,季增7.6%、年減13.9%。市場預估,受惠於近期新台幣貶值,廣達可望有可觀的業外匯兌收益;第4季進入電子業傳統旺季,營運持續看俏。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看好AI在智慧製造、醫療、城市、企業端和交通等五大領域應用。面對AI應用迅速成長,林百里指出,過去研發是為18個月後準備,現在已拉長30多個月,提前布局三年後的AI市場,對於AI布局志在必得。 林百里認為,繼工業革命、數位革命後,AI將會是最後一波革命,「革命會造福人,但也會讓部分的人失去競爭力」。

研究報告顯示,十年後有三成工作將被AI取代,雖然會產生社會問題,但這些問題還是得交給政府解決,目前廣達部分產線已有八成由機器取代,就連機器手臂廣達都是自己做。林百里強調,AI的商業模式與過去完全不同,而且AI是全面性的整體解決方案,發展模式與過去NB代工模式不同。廣達昨日收47.75元,下跌0.15元。

2018-10-23 科技網-廣達打算將更多產品生產線轉移回台 / 廣達傳將大舉購置廠房 生產線回流連鎖效應引爆

李立達
美中貿易戰延燒,製造業加快分散風險的腳步,業界傳出NB與伺服器重量級廠商廣達將在台灣擴大生產線,不僅將部分伺服器產能移回林口總部對面的廠房,近期更傳出廣達計劃外購廠區,目標面積達2萬坪,相當於8座足球場大小。廣達獵地動作引起業界側目,預估台灣工業用地價格將進一步上揚。

廣達位於華亞科學園區的研發總部對面原本已有林口廠,面積約1萬坪,目前僅提供少部分產品試產及關係企業使用,在美中貿易戰後,已開始架設伺服器生產線。讓業界感到驚訝的是,廣達除手中已有1萬坪的廠房外,還積極尋覓更多廠房,外傳將再找2萬坪面積廠房,目前廣達僅有出貨至美國的伺服器會受到加徵關稅影響,NB與其他消費性電子尚未被波及,如今廣達提前獵地,可能代表廣達會將更多產品生產線轉移回台,不僅將帶動工業地價,更將引爆搶工大戰。

對於將另購廠房土地消息,廣達表示,仍屬規劃階段,由於客戶對於美中貿易戰發展有疑慮,必須先行規劃,然土地大小與實際購入狀況尚未確定。近期台廠持續在台擴大生產線,除了看好台灣勞工品質與效率的優勢,大陸製造環境轉變更是主要推手,由於大陸工資持續上漲,加上沿海土地取得不易,製造業不斷被迫西進,然加計運費,製造成本卻更高。

以重慶為例,NB代工廠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已全數到齊,歷經10年迄今,當地建立的NB供應鏈仍不完整,零組件設廠重慶的比重仍偏低,即使是西進,多數也以租廠為主,而非購地設廠,主因當地政府補貼運費是交由品牌或ODM廠,零組件廠必須分擔遷廠成本與風險,以NB產品的低毛利結構並不划算。 大陸製造環境轉變,擴大台廠危機意識,金屬機殼大廠可成在台灣已增至3座廠,除了原本台南永康的仁愛廠及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廠房之外,永康科技工業園區廠房也於2017年完工量產,台灣規劃產能倍增。至於NB軸承龍頭廠新日興在新北市樹林也已設置3座廠,最新的樹林三廠於2017年11月開始啟用。

美中貿易戰開打,讓台商回流速度如同開啟閘門般波濤洶湧,業者指出,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客戶要求供應商提出遷移廠區的評估報告,在7月美國開出2,000億美元的加徵關稅清單後,被列入的產品供應商,遷移廠區成為既定推動計畫,且持續加快,遷移幅度也擴大。由於美國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伺服器與網通產業首當其衝,廣達、英業達、緯創、智邦、中磊等廠商都開始遷移大陸產能,除了緯創尚未表態外,其餘各廠都表示將回台擴大產線,其中,英業達已購置宏達電原本在桃園的廠區,廣達有林口廠房,智邦則表示,正洽談購置廠房事宜。

2018-10-20 經濟日報 蘋果推新品 廣達、大立光營運吃補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蘋果將在10月30日舉行今年第二場秋季新產品發表會,預料蘋果將推出低價版的MacBook或更新版的MacBook Air,以及兩款新的平板電腦iPad Pro。台廠供應鏈將受惠,鴻海除了是iPhone最大代工,還身兼iPad Pro和筆電組裝供應廠。iPad Pro上市有利和碩與仁寶,由於新款iPad首次採用Face ID,可望帶動大立光營收;另一家筆電代工廠廣達也是新機主要受益業者。

外電傳出,蘋果可能在發表會推出新款低價版MacBook,螢幕尺寸升級為13吋,支援指紋辨識(Touch ID),定價落在999美元,主打教育市場低價筆電。iPad Pro將有11吋和12.9吋兩款,採用四邊的窄邊框,首度搭載Face ID,改用USB Type-C介面。 法人指出,廣達與鴻海一直是蘋果筆電主力代工廠,比重通常為7比3,鴻海營收主力以新款iPhone為主,蘋果筆電新產品的受益程度以廣達較大。從iPad Pro產品來看,鴻海應該仍為高階12.9吋的主力代工廠,至於非高階產品則和碩與仁寶有機會分食。法人預估,新款iPad Pro對仁寶的營收貢獻度較大。

廣達9月營收為931.85億元,月減6.1%,年減5.8%。9月營收降低,主要是產品組合不同,廣達9月筆電出貨350萬台,較8月的340萬台成長。第3季筆電出貨990萬台,季增70萬台,符合預期。展望第4季,廣達說,第4季有客戶高單價的筆電新產品要鋪貨,因此還不錯,但是歐美耶誕節銷售從11月下旬起跑,12月出貨會下滑,第4季筆電出貨量會較第3季小幅衰退。除筆電外,法人表示,蘋果第四代Apple Watch熱賣,主力供應商廣達產能供不應求,仁寶更將在11月加入供貨行列。

投資筆記《可寧衛 8422 CleanWay》有毒廢棄物處理龍頭, 固化與掩埋, 焚化事 業!

可寧衛為國內最大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商,業務包括清運、固化、掩埋等; 提供一般廢棄物、一般事業廢棄物以及有害事業廢棄物一站式清除處理服務業務。為國內目前最大處理許可量之有害重金屬中間固化處理廠及最終處置民營掩埋場。 (相關個股: 崑鼎)

到目前為止, 已陸續完成8座掩埋場的開發營運:
第9座馬頭山掩埋場: 申請中
第8座大寧掩埋場: 2017年Q4啟用 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接續大倉)
第7座吉衛掩埋場:獨立分區固化物專屬掩埋場
第6座大倉掩埋場: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 (將封場復育)
其餘5座掩埋場因屆滿掩埋高程,刻正辦理封場復育中。

轉投資大發焚化爐二期:
雖預計在2023年6月完工、但預估要2024年才能有較顯著貢獻

太陽能電廠:
第一期在高雄彌陀鄉有一座漁電共生案場 70MW(百萬瓦)左右,規劃明年9月完工、明年第4季併聯發電,有機會開始貢獻。估計該廠全年發電量約8,000多萬度,並帶來營收金額約1億元
而同樣該太陽能廠的二、三期案,目前也已送件共約60MW,目標2023年動工,若順利拿到許可執照,建置期規劃在一年內可以完成。

桃園觀音建置固體再生燃料(SRF)發電廠案:
該廠預計在2023年第1季開始投入建廠,預計2025年開始貢獻營運,可將高熱質廢棄物,轉換成能源與資源產品,藉此增加售電收入。

心得:

  • 2022/12/30: 股價180, 高雄煉油廠標案是今年最大營收挹注來源,預期此第4區A案31.2億元合約金額約有7成5、23.4億元認列在今年,剩餘2成5約7.8億元認在明年上半年。法人推估此標案毛利率僅約20~25%之間、淨利率則大約介於5~6%,可望在今年貢獻稅後淨利近1.30億元、EPS約1.16元,以過去掩埋/固化本業基本盤加上淨利率更低的紙業合計全年EPS約接近11元,加計標案部分,今年全年EPS從12元起跳。觀望
  • 2022/08/29: 股價172.5, 觀望
  • 2022/05/26: 股價191.5, 造紙是非常成熟型的產業,可寧衛指出,當初投資不是看上造紙,而是希望做生質能處理。造紙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做環保產業的可寧衛希望雙方結合後,將改善目前燃煤的鍋爐,希望興建燒生質能燃料的鍋爐,產生的蒸汽將供給造紙事業使用;而造紙產生的廢棄物原本都需外運處理,希望簡單處理後也可成為鍋爐燃料;造紙產生的大量廢水與汙泥,則利用鍋爐產生熱能簡易烘乾後,再將汙泥投進鍋爐當原料使用,希望完全取代煤炭並大幅減少廢棄物外運狀況, 觀望
  • 2022/03/08: 股價201.5, 法說會,去(2021)年EPS 10.59元、連五年下滑,不過公司先前已連六年配至少10元股息, 觀望
  • 2020/05/04: 股價154, 新聞報導:高雄大發工業區可寧衛蘇伊士環境資源公司5月2日驚傳火警,火勢雖在10分鐘內撲滅,高市環保局認為,廠內儲存焚化爐底渣汙泥,未有效管理存放,底渣汙泥才蓄熱起火,產生大量濃煙,造成空氣汙染;環保局依空氣汙染防制法,對可寧衛蘇伊士公司裁罰10萬元罰鍰, 觀望
  • 2020/03/20: 股價135, 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利10元, 殖利率7.4% 算滿不錯的, 觀望
  • 2020/03/19: 股價129, 股災, 才剛提到最低點, 這麼快就到了, 觀望
  • 2020/03/16: 股價139.5, 取自goodinfo的截圖, 可寧衛上市至今最低點為2014-2015有兩次接近128元左右, 主要是大陸的法令不明對中國投資放緩! 目前2020股災2020股災正接近此價位
  • 2020/03/10: 股價149.5, 可寧衛2月營收年減4.4%;前二月營收3.97億元,年減14.7%, 觀望
  • 2020/02/07: 股價156.5, 公司持續表示要多角化經營, 因為原本業務馬頭山掩埋場還沒有通過, 現在要開始跨足焚化爐與綠電, 並引進全台第一座氮封破碎系統(SMP),來自德國技術可防止低閃燃點的固體廢棄物減少工安事件的風險,使大發廠能收受更多種類及難處理的固體廢棄物,預計未來每月可增加約處理800噸產能。觀望
  • 2019/10/25: 股價161, 連漲兩天爬上160關卡, 最近有搭配新聞拉一波, 觀望
  • 2019/09/02: 股價152.5, 持續疲弱, 等看看有沒有跌破150, 觀望
  • 2019/09/02: 股價153, 可寧衛上半年營收占比為掩埋76%、固化12%、污染場址整治8%及清運佔3%,而今年在少了大型專案認列下,上半年毛利率雖較去年同期回溫,達71.11%,然獲利6億元,則年減近兩成,EPS 5.51元。
  • 2019/08/13: 股價155.5, 公佈上半年財報,累計營收13億3467萬8000元,營業毛利9億4913萬5000元,毛利率71.11%,營業淨利7億5384萬3000元,營益率56.48%,稅前盈餘7億7016萬7000元,本期淨利5億9912萬9000元,合併稅後盈餘5億9980萬7000元,年增率-19.01%,EPS 5.51元。 側面了解, 公司目前對於掩埋場態度轉為市場機制決定, 由於珍惜有限的掩埋空間, 所有進廠的垃圾都必須先固化減少容積, 也提高掩埋費用, 這方面仍有信心是台灣前幾名專業的掩埋場公司, 週邊的沼氣發電與太陽能發電仍會持續, 垃圾經過掩埋部分可能被分解; 另外公司也積極多角化環保事業, 焚化爐事業目前還沒完備, 但目前積極希望盡快開始, 低檔觀望!
  • 主要股東:
  • 2019/07/18: 股價160.0, 配息之後不漲不跌, 現在是被邊緣化是吧? 明年EPS如果也有10元, 若持續弱勢, 長線可以找尋進場點, 觀望!
  • 2019/04/29: 股價171.5, 可寧衛108年第一季稅後盈餘2億9859萬元,EPS 2.74元, 查了一下歷年獲利EPS, 今年第一季衰退不少, 看2014年因為獲利衰退, 股價還跌到150元, 觀望!
  • 2019/04/29: 股價170.5, 董事會決議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10元, 殖利率5.8%, 難怪最近股價相對於崑鼎弱勢, 但基本上體質沒有改變太多, 觀望
  • 2019/04/12: 股價168.5, 可寧衛去年每股純益12.13元,略低於前年的12.52元,尚未公布股利政策。可寧衛為台灣最大的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也是土壤汙染整治大廠,去年決定進軍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市場,以及調高掩埋價格,效益預計今年顯現。在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廠部分,主要持有大發焚化廠29%股權,隨大發焚化廠處理量提升,將帶動可寧衛獲利;另外,因掩埋場用地取得不易,可寧衛也已陸續調高價格。 可考慮建立部位, 觀望
  • 2019/03/18: 股價172.0, 穩定且新的掩埋地點尋求通過環評, 觀望

[2018]

  • 2018/12/26: 股價166.5, 持續低點, 可寧衛11月營收年減17.6%,累計前11月營收31.1億元,年增25.6%。可寧衛有鑑於掩埋場用地取得不易,近來陸續調高價格,部分客戶不接受調漲後的價格,影響11月營收表現,也較去年同期為低。 觀望
  • 2018/12/19: 股價167.5, 持續低點, 今年兩大主軸進軍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市場,以及調高掩埋價格, 觀望
  • 2018/10/09: 股價173.5, 回到低點, 觀望
  • 2018/08/15: 股價182, 上半年EPS為6.8元, 滿穩定的, 不錯
  • 2018/07/10: 股價180.5, 除息! 今年上半年營收創歷史新高,達17.80 億元,年增 36.05%
  • 2018/07/02: 股價191, 台灣持續上下游整合, 大陸仍須努力
  • 2018/05/07: 股價189.5, 董事會決議配息11元, 現金殖利率5.8%
  • 2018/04/02: 股價197.5, 今年業績在手專案達10億元以上, 獲得榮工大發廠焚化爐的營運案, 股價開始往上爬!
  • 2018/03/13: 股價182.0, 股價漲起來囉! 滿穩定的從 168~185之間走。去年eps 12.52, 這樣應該會至少配10元吧。

[2017]

  • 2017/10/26: 股價173.5
  • 2017/08/09: 股價168元左右, 除息完成
  • 2017/06/02: 股價181.5元, 股價走升
  • 2017/04/11: 股價174元, 配息11.5元, 則現金殖利率 6.6%, 適合長期投資囉, ROE也高
  • 2017/02/13: 線圖之2011-2017歷年本益比:  越低表示股價被低估, 越高表示股價被高估

標案挹注貢獻剩1/4,可寧衛明年營收估減3成

MoneyDJ新聞 2022-12-29 12:45:46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事業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今(2022)年最大營收挹注來源為高雄煉油廠標案,預期此第4區A案31.2億元合約金額約有7成5、23.4億元認列在今年,剩餘2成5約7.8億元認在明(2023)年上半年,約以3:1分布在兩個年度。法人指出,若明年沒有新標案進帳,在本業及紙業營收跟獲利都不變下,即使太陽能可望貢獻1億元營收,預估明年合併營收將從今年逾50億元歷史高峰下滑近3成、但仍將優於過去其他年度居次高,EPS則從今年超過12元降至11元以上。

可寧衛主要客戶分為兩大類,製程客戶包括鋼鐵廠、各縣市焚化爐、電子業者及汙水處理廠因生產或焚化所排放的廢棄物,交由可寧衛集團旗下各公司進行清運/固化/掩埋等一條龍處理服務;另一類則是汙染清理客戶,針對非法棄置或已經關廠歇業的場址進行土壤整治。

高雄煉油廠標案是可寧衛今年最大營收挹注來源,預期此第4區A案31.2億元合約金額約有7成5、23.4億元認列在今年,剩餘2成5約7.8億元認在明年上半年。法人推估此標案毛利率僅約20~25%之間、淨利率則大約介於5~6%,可望在今年貢獻稅後淨利近1.30億元、EPS約1.16元,以過去掩埋/固化本業基本盤加上淨利率更低的紙業合計全年EPS約接近11元,加計標案部分,今年全年EPS從12元起跳。

法人指出,若明年沒有新標案進帳,在其他本業及紙業帶來的營收跟獲利都不變下,光以標案比較兩年度,明年營收會較今年掉15.6億元,稅後淨利則減少近8,500萬元、EPS影響數近0.8元。

轉投資大發焚化爐二期雖預計在明年6月完工、但預估要2024年才能有較顯著貢獻,太陽能電廠第一期有機會在明年第四季開始售電並帶來營收金額約1億元,法人表示,綜合上述各項因素所帶來的增減變化,預估可寧衛明年合併營收將從今年50億元以上的歷史高峰下滑近3成、但仍將優於過去其他年度居次高,EPS則從今年超過12元降至11元以上。

轉投資待發酵,可寧衛靠2動能衝營收拉獲利

MoneyDJ新聞 2022-05-26 09:08:53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事業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除了繼續深耕本業,也積極擴大服務範圍,包含轉投資太陽光電/廢紙再生產業/再生能源事業等進行轉型並注入成長動能。法人指出,本業穩定變化不大,轉投資挹注獲利數字仍不顯著需待時間發酵,預計明(2023)年第一季左右完工的高雄煉油廠第四區A案共31.2億元有8成大約25億元將認列於今年,加上造紙事業部每月約6、7千萬挹注,但毛利率與淨利率則遠低於原廢棄物處理本業,今年營收與EPS估將以逾60億及14.5元雙創新高。

可寧衛去(2021)年EPS 10.59元雖為連續第五年下滑,但仍連續第四年維持配發10元現金股利。可寧衛表示,去年獲利較2020年下降主因為併入造紙事業部,雖每月貢獻營收約6、7千萬,但淨利率在5%以下,認列後造成合併毛利率與淨利率大幅往下;去年是從9月併進來、影響只有4個月,但今年是全年完全認列,影響數看來非常大,今年第一季毛利率40.50%/營益率29.64%/稅後淨率23.13%均遠低於去年同期的70.73%/57.23%/45.54%。

造紙是非常成熟型的產業,可寧衛指出,當初投資不是看上造紙,而是希望做生質能處理。造紙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做環保產業的可寧衛希望雙方結合後,將改善目前燃煤的鍋爐,希望興建燒生質能燃料的鍋爐,產生的蒸汽將供給造紙事業使用;而造紙產生的廢棄物原本都需外運處理,希望簡單處理後也可成為鍋爐燃料;造紙產生的大量廢水與汙泥,則利用鍋爐產生熱能簡易烘乾後,再將汙泥投進鍋爐當原料使用,希望完全取代煤炭並大幅減少廢棄物外運狀況。

轉投資事業方面,可寧衛指出,大發事業廢棄物處理廠正在蓋第二期焚化爐,預計今年就可蓋好,試運轉後可馬上投入營運;大發一期焚化爐目前許可量為每月2,800噸,但因老舊已20年歷史,整改之後稼動率仍不佳,希望新廠全新設備投入後,透過下調一期處理量並拉高二期許可量,將整體稼動率往上拉達最好的狀況。

中台資源主要從事廢光源及廢PCB板回收,在桃園觀音興建1座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爐,除已建置完畢並通過試運轉,目前陸續準備開始營運中,也是可寧衛在北部很重要的基地。

而另一子公司可寧衛能源在桃園規畫的SRF發電廠近期已經拿到入園許可、正在規畫建廠中,大約需要2~3年建設期,若今年開始動工,則預估要到2024~2025年才有可能投產,主要是將一般高熱值廢棄物做成固體再生燃料後產生電與熱能,並預計將電力出售給台電。

可寧衛表示,藉由垂直布局環保產業,增加集團廢棄物處理方式,將不適合直接進行最終掩埋的廢棄物轉介到較適宜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逐漸減少最終掩埋數量將掩埋儲量產值最大化,預估現役兩座掩埋場壽命仍超過10年以上。除此之外,也降低對專案收入的依賴性,提高製程客戶收入比例,減少因專案承攬特性而產生營收波動。

為了響應環保署在2019年7月1日起推動的「廢棄物處理價格透明化」政策,可寧衛於當年度推出大云環保平台(原名為中衛環保平台),替企業用戶媒合可靠的清除與處理機構,避免廢棄物清理價格哄抬或削價競爭而使廢棄物未能妥善清除處理甚至非法棄置。

可寧衛指出,大云環保平台營運2年多,至今已推出廢棄物管理即服務(WaaS)與企業永續管理解決方案(ESMS)兩大服務,累積2千多家用戶、超過200家清運處理聯盟廠商,為傳統廢棄物清運事業開展出全新格局。也因與微軟深度合作,大云環保平台快速取得ISO27001認證,去年並推動協助客戶進行ESG導入計劃,推廣循環經濟。

展望今年,可寧衛觀察台灣廢棄物處理市場中,一般事業廢棄物逐年穩定成長,有害廢棄物則持平增長,今年在本業方面仍將透過旗下高品質實驗室確定事業廢棄物皆已妥善處理才進行掩埋,維持客戶對公司的信賴。

轉投資事業方面,可寧衛指出,各廠區都以提升廢棄物處理能力為目標,並挹注投資收益。中台資源科技在去年建置的大型新產能已經試運轉結束,預估在今年開始提升轉投資收益貢獻;大發事業廢棄物處理廠二期焚化設施興建工程則陸續進行中,預計將在今年完工並進行試運轉後投產,新焚化線也將氨納入煙道連續監測,每小時空氣汙染最大排放濃度都較一期與現行法規標準更加嚴格。

法人指出,轉投資布局仍需時間發酵才有較顯著獲利貢獻,今年主要動能仍來自高雄煉油廠第四區A案,並已從今年1月開始認列營收,由於主要為處理油汙染,毛利不如固體有害金屬或掩埋等業務來得高、毛利率比一般廢棄物處理低,但在營收規模衝高下,整體獲利仍將有顯著提升。

可寧衛4月決定股利;高廠營收今年認列8成

MoneyDJ新聞 2022-03-08 16:37:20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事業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今(8)日舉行法說會,去(2021)年EPS 10.59元、連五年下滑,不過公司先前已連六年配至少10元股息。可寧衛表示,若未來有較多投資計劃,有可能影響股利配發,但因公司較多重視股利配發的長期投資者,管理層仍會參考股東意見,尚待4月中董事會後決定。而高廠整治案已於1~2月認列約3億元營收,若以31.4億標案金額平均攤於420工作天,今/明年約各認列8成與2成,後續標案需待高市府公告,但只要符合資格皆會爭取。

可寧衛去年合併營收30.23億元、年增13%;營業毛利19.19億元、年增2%,毛利率63.47%、年減6.74個百分點;營業利益14.46億元、約持平前年的14.47億元,營益率47.84%、年減6.15個百分點;稅前淨利14.69億元、年減1%,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11.53億元、年減2%,EPS 10.59元低於前年的10.81元。

去年毛利率往下,可寧衛表示,主要因為併購的紙業從9月開始認列每月至少6~7,000萬營收,但紙業毛利遠不及原廢棄物處理本業,大幅拉低合併毛利率表現。目前此紙廠在一般紙業無論製造或銷售,稅後淨利率約在5%以下甚至更低,但可寧衛看重的部分非在紙業部分。

可寧衛原本在桃園觀音要做生質能SRF發電廠但遇到很多問題,因為現在要買1塊地蓋1個廠,主管機關很難通過、挑戰大,然紙廠新蓋1個鍋爐後,可進行產業升級,改變原本高污染、高耗能現象;在仍保有紙廠製造下,不僅燃煤降低、汙水也降低,而新鍋爐已進行發包作業並預計今年完成,明年應會有些效果提升,屆時毛利率、淨利率應會往上升,但會提升到甚麼程度需視其運轉狀況而定,若以焚化相關的鍋爐毛利率來看,大致都能夠維持5成以上。

至於高雄煉油廠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標案,可寧衛指出,畢竟是標案,毛利率應在50%以下,但淨利率則不方便透露。由於今年1月起已開始認列此部分營收,目前1、2月皆各認約1.5億共認列3億元左右,工程進度接近10%,
也因開始挹注營運表現,繼1月合併營收創單月新高,2月合併營收雖因過年使工作天數減少但仍以3.45億元寫歷史第三高,月減12.11%、年增24.46%。

2019-10-28 經濟日報 楊永發專訪(一)/可寧衛打數據戰 拚循環經濟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台灣廢棄物清理領導廠可寧衛掛牌以來,幾乎每年都繳出賺一個股本、毛利率逾60%的佳績,產業能見度佳。但公司十年來未有大型的投資或改變,讓董事長楊慶祥有很高的危機感,加上新設掩埋場馬頭山廠申請多年仍被卡關,去年11月可寧衛宣布由楊永發出任總經理,正式啟動二代接班。

七年級的楊永發帶給這家有20年歷史的傳統產業廠商新氣象的作法,是善用科技與同業的力量,運用中衛網路數位平台作為單一窗口,透過大數據及人工智慧(AI),進行智慧排程與智慧媒合;整合清除及處理業者,提供客戶多樣化的廢棄物清除處理方式。

楊永發說,廢棄物清理是打數據戰,「誰掌握數據誰就是贏家」,可寧衛已累積許多數據,透過人工智慧(AI)分析,預知客戶的需求。因為整合顧問、清運、處理等供應鏈業者,可以像美食外送平台Uber Eats一樣,讓客戶透過應用程式(App)點選所需服務,而且價格透明,顛覆傳統環保產業作法。

有鑑於掩埋場的申設更為不易,為珍惜土地資源,可寧衛協助客戶進行廢棄物焚化或再利用,真的無法處理才進行掩埋,為以價制量,調高掩埋價格勢在必行。但漲價也讓可寧衛承擔相當大的壓力,除了來自客戶的反彈,今年前九月營收19.78億元,年減23.8%。不過,上半年可寧衛的毛利率達71.1%,年增5.07個百分點,每股純益5.51元,表現不俗。

啟動併購 拚海外拓市

除了建立大平台,為營收注入新成長動能,楊永發也啟動可寧衛的併購、投資,海外市場拓展及多角化經營。可寧衛目前是國內最大專業化學固化中間處理廠,去年營收33.95億元,每股純益12.13元,居上市櫃環工業者之冠。以下是楊永發專訪記要:

問:可寧衛如何面對事業廢棄物處理產業的危機感?
答:對大多數企業主來說,眼前的廢棄物只要趕快清走,無論是採焚化、固化或掩埋,能用最經濟的處理方式合法處理就可以。

可寧衛多年來從事廢棄物固化後掩埋,因應掩埋場的使用年限,必須提前選址、購地,申請設立新掩埋場,但馬頭山廠址申請了六年,仍無法開發。由於申請的難度提高,現有的掩埋空間異常珍貴,必須珍惜使用,可寧衛也重新檢討價格策略,發現過去的掩埋價格太低,因為與焚化處理相較,焚化處理一噸的價格是4萬元,但掩埋才4,000元,並不合理。

由於掩埋是安全且經濟的處理方法,過去很多客戶都採用掩埋的處理方式,但有鑑於未來的用地取得日益困難,可寧衛也與客戶溝通,對於可以產生熱值或是可以再利用的廢棄物,應該要再利用,真的都不能再利用的才進行掩埋,同時也調高掩埋的價格。

化廢為寶 年賺一股本

過去幾年,可寧衛都有賺逾一個股本的獲利,但即使是以焚化處理為主的同業日友,因為焚化到最後,還是有要掩埋的廢棄物,因此,日友現在也很珍惜使用自己的掩埋場。過往申設掩埋場,在環境影響評估時只要進行第一階段環評,現在不管是掩埋或焚化都要進入第二階段環評。好處是進入門檻拉高了,但即使像可寧衛已有營運多個掩埋場的實績,也已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在環評時還是受到環保團體的質疑。更不用說如果選錯地點,萬一不慎在不知情的狀況,選到環境敏感地區,就算環評過關,甚至興建完成還是無法展開營運。

對可寧衛來說,空間就是可寧衛的產品,可以一年就用完,也可以十年用完。因應用地取得的困難,現在希望拉到15年以上,如果以前一年收30萬噸,現在收三分之一的量,但可多用十年,希望能永續經營。尤其可寧衛有三分之一的訂單來自政府機關,有許多客戶是處理業者,如果可寧衛真的無法處理,相信大家不會樂見這些廢棄物無處可去。

多角化經營 攻東南亞

問:可寧衛如何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的力量改變現狀?
答:市場就是供給與需求,環保產業也要打數據戰,「誰掌握數據,誰就有優勢」。以前的做法都是土法煉鋼,例如客戶的垃圾子車滿了,打電話要可寧衛把子車拉走,可寧衛就人工排程派車載回。

但有了大數據分析以後,可寧衛可以預知那些客戶在哪一天的廢棄物會滿,先打電話詢問,也不用手工鍵入資料,因為連合約都套好了。

這就是中衛環保科技現在正在做的大平台整合,中衛是個媒合平台,將供應鏈整合,從顧問、清運到處理廠,建立一個B2B的大平台,在這個大平台,不僅是可寧衛,也把夥伴拉進來,目前中衛這個大平台已有40多家合作夥伴。

當客戶有廢棄物要處理,可寧衛有顧問協助先進行診斷,看那些廢棄物可以焚化、那些可以再利用,真的都不行再進行掩埋。大平台上的價格也是透明的,就像Uber Eats,消費者如果想要吃麵,App上會列出所有的麵館,價格都在上面,可以直接點選。

在大平台上,客戶透過App就可以點選要處理的廢棄物。在廢棄物的700多個代碼中,原來可寧衛可以處理的有100多個代碼,但加上其他合作的處理業者,現在可以處理的廢棄物有600多個代碼。

今年可寧衛還策略投資中台資源科技,中台以回收再利用為主,過去要花錢買廢棄物,加入大平台後,企業用戶可以再利用的廢棄物有地方去化,中台也可以獲得料源,這就是大平台的好處。

問:除了掩埋業務,可寧衛跨足多角化經營的規劃?
答:目前在大平台中較缺的是再利用業者,其實將廢棄物回收產品花的成本更高,目前中台資源即以再利用為主,不過量能還不夠,市場空間也還很大。

可寧衛除了掩埋以外,也投資大發焚化廠,透過與蘇伊士公司的技術合作,跨入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領域。另外在能源部分,也將用廢棄物轉換成燃料發電,已在桃園廠買地,未來將做汽電共生,挑選熱值較高的廢棄物做為燃料發電,目前仍在申請規劃階段。

問:除了台灣之外,可寧衛拓展新市場計畫?
答:併購及拓展海外市場是我接任總經理以來的新作法,除了台灣市場,也開始規劃進軍柬埔寨、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海外市場的做法,就是從零到有,採一條龍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處理廠。至於中國大陸市場則希望找策略夥伴,由於相關公司的估值還太高,目前仍在評估。

2019/08/28 可寧衛(8422)今年少大型專案加持營運表現,多元布局有助長期動能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
可寧衛(8422)去年因認列榮工大發土壤整治及兵工廠工程專案,墊高營運基期,展望全年,法人表示,可寧衛今年少了大型專案挹注,再加上調整計費模式影響下,營收及獲利表現預期將較去年下滑,然在環保產業積極進行多角化布局下,有助提升長期營運動能。

  可寧衛上半年營收占比為掩埋76%、固化12%、污染場址整治8%及清運佔3%,而今年在少了大型專案認列下,上半年毛利率雖較去年同期回溫,達71.11%,然獲利6億元,則年減近兩成,EPS 5.51元。而近年可寧衛積極進行多角化布局,除了去年與昇達取得大發焚化廠經營權外,並投資中台資源約20%股權,跨足廢照明光源、廢電子回收利用業務,此外,也成立中衛環保,提供環保平台以媒合事業單位與處理單位。法人認為,可寧衛多元布局環保產業,雖初期對於獲利難有明顯挹注,但長期而言則有助推升營運動能。

2019/04/19 《其他股》可寧衛首季弱,今年EPS約12元

時報記者 郭鴻慧
可寧衛 (8422) 今年首季在專案工程貢獻逐季減少,高毛利製程客戶比重提升,法人預期首季營收約落在6.8億元附近,季減約14%,稅後盈餘約在2.3億元附近,季減約17%,年減約4成,但若以全年角度來看,公司在去年Q3調整掩埋處理費,今年起將漸漸顯現效益,法人預期,全年度營收年減約8%,稅後盈餘年減約1%左右。

可寧衛生要客戶分兩大類,第一類為製程客戶,如鋼鐵廠、焚化爐、電子公司、汙水處理廠等,在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廢棄物,如汞、鋅、銅或其他金屬,首先交由岡聯事業清運,分出一般廢棄物與有害廢棄,如果是一般廢棄物則交由大倉事業負責掩埋,若是有害廢棄物則先做固化處理,再交由可寧衛企業/吉衛來負責掩埋。

第二類客戶為污染清理客戶,主要處理非法棄置場址與關廠及土水法列場址,可寧衛歷年來在關廠廠址業務有新竹飛利浦竹北廠、桃園日商太平洋玻璃廠等。

可寧衛今年在專案工程貢獻減少,不過,公司已在2018年Q3調整掩埋處理費,預期將會在2019年逐季發酵,有助整體獲利表現,法人預期,可寧衛今年營收金額將在31億元左右,年減約8.7%,營業利益落在16.7附近,年減1%,稅後盈餘約13億元,年減1%,EPS可望達12元左右。

2019-01-04 可寧衛7年級生接班 轉型計畫啟動

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次子楊永發,日前接任可寧衛總經理。
作者: 游筱燕
2018年11,全台最大廢棄物處理及掩埋場可寧衛發布公告,任職20多年的總經理陶正倫卸任,轉任副董事長,由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的次子楊永發接替,隨著2代的接班,正式宣告可寧衛的轉型計畫啟動。可寧衛是全台最大廢棄物處理及掩埋場,是危險廢棄物(以下簡稱危廢)最終去處的處理廠,主要業務包括清運、固化、掩埋、棄置廠專案整治等一站式清除處理服務,有害事業廢棄物固化處理量是第2名—中聯資源的5倍,連續5年平均EPS(每股純益)超過11元,1年可以賺超過1個股本。

殯葬起家 昔日僅3人公司

楊慶祥談到2代接班時說:「過去從3人公司的殯葬業起家,就只有我和總經理,老婆兼當會計,辦公室設在棺材店,店內放3個棺材,廚房旁邊的兩張桌子就是辦公桌,在棺材店裡談下與澳洲6大工業集團之一的布萊堡集團合作案,做危廢處理事業到現在,常常校長兼撞鐘,過去太保守,但現在年輕人不一樣,想法很多。」目前楊慶祥長子楊修翰負責納骨塔部分,楊永發接手環保事業,女婿陳煜賢則任董事長特助。

曾任高雄市國稅局局長、現任可寧衛獨立董事的楊文哉表示,今年30歲的楊永發在美國長大,瑞士讀大學,英國倫敦商學院碩士畢業,回到台灣勤業眾信擔任過兩年分析師,學經歷豐富,日後可寧衛會擴大投資部門,談合作、併購與私募,就是由楊永發操刀。

用地取得不易 營運遇逆風

楊慶祥之所以要加快第2代接棒的腳步,在於經營上的危機意識。儘管去年底可寧衛風光啟用了大寧掩埋場,是集團第8座大型掩埋場,但第9座的馬頭山掩埋場已經申請3年,至今仍過不了環評,「政府可以制定法規,可寧衛已經照法規走,但政府不能不拍板、不作為,讓環保『集團』無限上綱。」楊慶祥說,相較過去申請掩埋場平均前後須花兩年時間,預估日後的掩埋場申請流程,須耗費6、7年。

再者是使用空間遭到限縮。起初馬頭山請結構技師嚴密計算,可承載的規畫容量是500到600萬立方,但抗爭的人說承載量過高,最終減下來變成450萬立方,「少掉一個現在用的掩埋場量。」過去,可寧衛建5公頃的場,能創造150萬噸的容量,如今10公頃要達到都難,由於現在掩埋場規定須有30%的隔離綠帶、15%做基礎設施,「一塊掩埋場用地取得困難,應發揮到最大功能,不要縮減,再讓掩埋公司做好後續管理。」楊慶祥感嘆地說。

什麼是後續管理?楊慶祥表示,2015年,可寧衛於吉衛掩埋場的擋土牆邊上,以百合竹、羅漢松、波士頓蕨等植栽建造一座高13.8公尺、長180公尺的綠化植生牆,拿下世界最大的垂直植生牆金氏世界紀錄。這是以前許多一案公司做不到的,他們興建個小掩埋場,容量只有20萬到30萬噸,填完場就荒廢,「這樣不對,可寧衛近期也準備要推動維護基金,例如:收1噸廢棄物後的營收,將提撥當中一定比率,專款專用。」

楊慶祥私下透露,許多坊間主打「再利用」的公司低價搶標,處理費用是可寧衛的三分之一,「我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做的?」

2018年7月,爆發上市公司、不鏽鋼冷軋板材供應大廠千興公司,為了省錢,將事業產生的有害廢棄物回填到公司廠區土地下方,已被聲押。種種惡性循環,讓非法偷倒危廢時有所聞。連楊慶祥都忍不住調侃,自己身為全台最大最終廢棄物處理公司,但對於台灣每年固定產生龐大的危廢量,市占率也僅4%,其他的危廢去哪裡了?楊慶祥建議,「為了不讓危廢持續汙染環境,政府核准掩埋場的速度,要快!」

為了即時因應市場變化,可寧衛已經開始大幅調高賣價,減量經營,同時也往多角化經營。

首先,布局其他環保事業領域。上半年,可寧衛與全球第2大專門從事廢棄物處理廠商、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子公司台灣昇達、榮工處,三方攜手合組民營化公司,正式切入焚化爐經營領域。

其次,跨出國際。

可寧衛6年前前進中國,但成效不彰,現在將重心移至有許多獎勵措施的蘇北、連雲港、淮安一帶,近期可寧衛也赴東南亞評估,包括馬國、印度等。

第三,組織大變革,朝大型企業邁進。

過去可寧衛在台北、桃園只設簡單的事務處,今年都有了正式辦公室,最近才在桃園買下萬坪土地,還找來許多高學歷的高階管理,據了解,全都由楊永發主導,要為傳統行業帶來新氣象。

2018-11-05 經濟日報 可寧衛轉型 獲利進補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可寧衛(8422)財務長陳聰田昨(5)日表示,今年進行轉型的兩大主軸包括進軍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市場,以及調高掩埋價格,將有助明年獲利表現。儘管毛利率表現低於去年同期,但因價格調高,法人預估,可寧衛今年前三季每股獲利約與去年相當,也就是接近一個股本。

可寧衛為台灣最大的事業廢棄物掩埋場,也是土壤汙染整治大廠,包括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場每月許可處理量為3萬噸、固化物掩埋場2.4萬噸、有害事業廢棄物固化處理廠1.5萬噸,都較同業高出數倍。由於掩埋用地取得不易,加上甲級固化處理廠設置門檻高,可寧衛維持60%至70%的高毛利率水平。

可寧衛昨天法說會,陳聰田指出,固化物掩埋廠還有十年的使用年限,但可寧衛已準備申請新的掩埋場址,另外是進軍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處理市場,也就是持有大發焚化廠29%股權。大發焚化廠已在1日正式交接,目前每日處理量約40噸,預計明年處理量先拉高到70噸,並將花三年時間增建,希望達到每天110噸處理量。

陳聰田指出,掩埋場用地取得不易,近來已陸續調高價格,調漲幅度不一,主因掩埋場以容積為主,過去以重量的計價方式,會讓重量很輕但體積大如塑膠類的廢棄物占掉許多容積,新價格策略將廢棄物的密度計算進來。部分客戶不接受調漲後的價格,但可寧衛希望藉由漲價動作,鼓勵企業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真的無法再利用才進入掩埋場。

由於大發焚化廠先前的土壤汙染整治專案由可寧衛得標,使今年專案比重拉高,影響毛利率;預料隨專案比重降低,明年毛利率將有所提升。至於大陸市場布局,將透過併購方式進行,不少在香港上市的陸股價格已降低,有助可寧衛以較低成本持股,但目前尚未定案。

2018-08-14 經濟日報 可寧衛、崑鼎 半年報耀眼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6.8元及5.84元。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環工三雄公布第2季財報,日友(8341)、可寧衛第2季毛利率都在63%以上;可寧衛、崑鼎上半年賺逾半個股本,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6.8元及5.84元。

日友第2季毛利率維持63%的水準,因業外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單季稅後純益達1.97億元,每股純益1.77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3.17元,略低於去年同期的3.64元。日友為醫療廢棄物及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大廠,在新產能加入下,7月營收突破2億元、達2.34億元,創今年新高。彰濱二廠預計在第4季試運轉,可望持續推升營收。

可寧衛上半年因土染整治專案入帳,帶動營收表現亮眼,第2季營收8.78億元,年增35%。不過因專案毛利率較低,第2季毛利率63.03%,低於去年同期的75.94%。下半年起回歸掩埋業務,由於掩埋業務的毛利率較高,有利帶動下半年的毛利率表現。

根據統計,可寧衛第2季稅後純益3.36億元,每股純益3.09元,約與去年同期相當。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6.8元,優於去年同期的6.28元。由於掩埋業務毛利率較高,加上掩埋場取得不易,掩埋場可使用的期限與空間將成為可寧衛最大營運資產。另外,可寧衛也跨入廢棄物焚化處理業務,除延伸服務範圍,並可望從明年認列投資收益。

崑鼎第2季稅後純益2.1億元,每股純益3.16元,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5.84元,優於去年同期的5.76元。崑鼎為焚化廠代操作營運大廠,也跨足太陽能發電市場。配合政府綠能政策及提升獲利能力,崑鼎持續拓展國內各縣市及美國、東南亞地區太陽能發電市場,擴大太陽能售電收入。

2018-07-24 MoneyDJ新聞 可寧衛Q2營收、獲利居高;擴大佈局環保新領域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6月營收從高檔回落,反映上半年的專案工程入帳高峰期過,但整體第2季營收仍高達8.79億元,僅小幅季減2.44%,並大幅年增35.02%,仍處相對高檔水位。可寧衛表示,雖專案工程入帳下降,但製程客戶的訂單仍穩增,第2季的製程客戶訂單佔比提升下,單季毛利率將走升,單季獲利表現將不會較首季明顯回落,全年展望仍優去年。

可寧衛今年上半年由於施作的專案工程金額大,挹注單月營收最佳達到3.48億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6月則出現回落,降至2.5億元,顯示專案高峰期暫告一段落。可寧衛表示,由於國內的污染土壤整治工程需求大,專案工程仍持續承接中,目前也有專案施作中,惟僅因上半年大型專案處施作高峰,因此推升營收衝高,下半年估專案仍可持續挹注營收表現。據了解,可寧衛去年專案工程一度降至5成以下,今年上半年則回到5成左右,全年估相當。

至於一般的製程客戶業務,可寧衛表示,台灣景氣溫和復甦,包括:鋼鐵、傳產、電子產業的稼動率穩定,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量也持穩成長,尤其,環保政策趨嚴,也讓大型客戶委由有品牌大廠進行廢棄物處理,因此公司處理量一直居高,市場仍是賣方市場,今年仍持續針對售價較低的客戶進行調漲,整體今年的平均單價(ASP)仍是小幅走升。不過,由於珍惜掩埋資源,可寧衛在接單上相對謹慎,並不衝量,因此製桯客戶的營收增幅相對穩定。

而為擴大營收成長動能,可寧衛也積極擴大其他環保事業領域佈局,今年除與與台灣昇達共同取得榮工大發焚化廠民營化案最優投資人團資格,最快第4季完成合約,並接手營運,並進行整改,可寧衛藉此正式切入焚化爐經營領域,而該案在整改後也將為經營者帶來更大的效益。法人估算,該案可寧衛將以業外方式列認此投資的損益,以大發焚化廠的年營收在10億元左右,同業經營焚化爐的淨利4、50%來看,可寧衛來自此案的業外貢獻應有1億元可期,對EPS貢獻度將在0.9~1元;未來該廠整改後的處理量有望再增4、5成,對可寧衛的業績貢獻可望再攀升。 日前可寧衛也公告以7.22億元取得桃園工業區近萬坪土地,據悉,該筆土地也將是可寧衛擴大環保業務觸角的重要據點,公司正規劃往環保能源相關領域發展,最快今年底有確切的發展方向,希望明年下半年可以展開營運。

業績部份,可寧衛去年營收27.85億元,年減1成,EPS 12.52元,低於前年的13.23元。而公司今年第1季在專案挹注下,營收9.01億元,已回升37%,並改寫新高紀錄,EPS也達到3.71元,優於去年同期的3.1元;第2季營收8.79億元仍居高,法人估,在製程營收佔比回升下,單季毛利率將有機會回到70%上下,EPS仍可維持逾3元的好成績,整體上半年EPS即超過7元。法人並估,可寧衛下半年專案動能較緩下,營收將不如上半年,但獲利仍將維持佳績,今年全年營收估增1~2成,EPS有望重回13元以上。

2018/07/06 財訊快報 廢棄物處理需求成長 可寧衛、日友H1營收同創歷史新高

可寧衛 (8422)6 月營收在少了專案挹注下,較 5 月營收下滑逾兩成,為 2.50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 6.47%;而今年上半年在廢棄物價量俱增及專案入帳下,營收則創歷史新高,達 17.80 億元,年增 36.05%。 可寧衛今年首都進軍焚化事業,取得大發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及物化處理廠,提升在廢棄物處理服務的完整性。法人預期,大發廠最快將於今年年底挹注營收,待明年放大業績貢獻,推升營運持續成長。

而另一家環保大廠日友 (8341) 營收也呈穩定成長,6 月營收 1.73 億元,月增 13.27%,年增 1.36%;上半年營收也在稼動率提升下,創歷史新高,營收達 9.87 億元,年增 8.13%。日友認為,目前台灣事業廢棄物的處理產能仍舊不足,尤以固態廢棄物處理產能最為缺乏,而今年在彰濱二廠的加入下,將為今年新興成長動能。

2018-05-02 中央社 台灣之光,高雄環保大廠可寧衛正式跨入焚化處理領域 攜手160年歷史蘇伊士集團

位於高雄岡山的環保大廠可寧衛(股)公司,日前與全球第二大蘇伊士集團正式簽約,將與全台唯一公營的「榮工大發事業廢棄物處理廠」一同成立民營化公司,為台灣的環保產業注入一股新活力。可寧衛表示:『擁有160年經營歷史的蘇伊士集團,此次會選擇與可寧衛合作,主要也是認同可寧衛在廢棄物處理的領域已到達世界級的水準,此次的合作,雙方將會共同分享在廢棄物處理的專業經驗,將台灣廢棄物處理技術及水準提昇至更高的境界。』

導入全球頂尖處理技術設備與榮工大發共同經營,提昇台灣廢棄物處理水平
簽約後,位於高雄的榮工大發廢棄物處理場,將導入可寧衛及蘇伊士的專業管理與技術,勢必能提昇處理量能及效率,台灣近年來頻頻傳出廢棄物違法傾倒盜埋問題,尤其在南部偏遠地區更是嚴重,主要的原因便是合法的掩埋處理設施不足,蘇伊士集團表示,在歐美先進國家,掩埋場焚化爐這類的設施,是在解決廢棄物的問題,才是保護環境的重要環保設施,而且由於處理技術已非常成熟,營運過程不會造成公害,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環保設施。

此次的合作,可寧衛也將正式跨入焚化處理領域,蘇伊士集團在亞洲有許多業務。光在香港就管理兩座全世界最大容量之掩埋場,並同時在上海也營運一座亞洲最大的廢棄物焚化爐,此次與可寧衛合作,將會導入國際最新技術並協助提升整體效能。台灣由於經濟發展快速,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方式,不論是技術或是設備,都格外顯得重要,藉由蘇伊士集團在全世界各地的豐富經驗,結合可寧衛本身的先進技術及對台灣本土產業面的瞭解,此次雙方的合作將能協助台灣更有效率的處理廢棄物問題,將技術與產業成熟度再提昇,保護台灣原本就得來不易的每一吋土地。

2018-04-09 MoneyDJ新聞 可寧衛攜手全球環保大廠,正式跨入焚化領域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日前公告與台灣昇達國際廢料公司共同取得榮工大發廠民營化案最優投資人團資格,三方將共同設立新項目公司,可寧衛、台灣昇達將持股各29%、而榮工持股42%,此案對可寧衛而言意義重大,將是公司正式進入焚化處理領域的開始,在有相關實績及經驗後,有利後續至中國大陸或東協等地參與焚化廠興建、營運,尤其,昇達為全球第二大環保廠商,未來是否在海外合作更引起法人圈注目。

可寧衛為國內最大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商,業務從清運、固化到掩埋一條龍,為擴大營運觸角,並降低有限的掩埋空間影響營運動能,公司近幾年積極參與爭取其他廢棄處理領域業務,如今,終於獲得榮工大發廠焚化爐的營運案,此為可寧衛首次跨入焚化業務,盼藉此經驗拓展更多元的營運模式。

據可寧衛公告,公司與台灣昇達共同取得此民營化案最優投資人團資格,未來可寧衛、台灣昇達和榮工等三方將合組新項目公司,公司取得29%,總投資金額為6.5億元。法人以此判斷,未來可寧衛將以業外方式列認此投資的損益。法人並估,榮工大發焚化廠的年營收估在10億元左右,以同業經營焚化爐的淨利率4、50%來看,未來可寧衛來自此案的業外貢獻應有1億元可期。

對此,可寧衛表示,相關細節需等正式營運後才明朗,暫不對外評論。而由於可寧衛本次的合作對象台灣昇達,隸屬於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是全球第二大專門從事廢棄物處理廠商,集團業務遍佈五大洲。法人期待,可寧衛登陸遲遲沒有進一步的斬獲,未來在擁有焚化爐營運經驗後,是否有機會在中國拓展營運觸角,尤其,與台灣昇達合作模式,是否有機會複製至海外,也值得觀察。

可寧衛本業部份,公司去年第4季起受惠於土壤整治專案工程進入施作期,營收開始走升,今年延續動能,前2月營收達到5.54億元,年增率高達31.66%,由於在手專案仍達10億元以上,回到2016年的高檔水準,公司有信心今年營收可以重回成長軌道,並挑戰2016年的新高水位。

法人則估,可寧衛2016年的台肥大案毛利率不高,但目前的專案均屬小型個案,毛利率較佳,因此今年不只營收有機會重回高檔,甚至獲利有機會優於2016年;並優於去年的12.52元。法人估,可寧衛今年在專案進補下,全年營收將重回30億元大關以上,甚至有望改寫新高,上看32億元,在今年專案毛利率比前年佳,且製程客戶的平均售價又走高下,全年毛利率應有65~70%,EPS亦有機會突破2016年的13.23元,再度挑戰新高。可寧衛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股利政策,過去幾年公司的配發率均高達8、9成,並連續兩年配息10元以上,法人預期,去年該公司EPS 12.52元,若以配發率85%估算,股息仍有10元可期。

2018-03-31 營運恢復成長 可寧衛股價飆

聯合晚報 記者張家瑋/台北報導
廢棄物處理廠可寧衛(8422)工廠整治專案挹注,今年營運恢復成長,目前在手專案達10億元以上,法人預期今年營收挑戰雙位數成長,全年營收重回30億元大關,可望挑戰歷史新高。今日股價勁揚,盤中高點來到193.5元,漲幅達5.73%。可寧衛主要從事有害廢棄物的清除處理相關業務,業務包括:有害廢棄物固化與開挖、廢棄物掩埋和清運,目前固化營收比重約15%,掩埋76%、清運佔5%,污染及廢棄場址整治收入佔4%。

法人指出,可寧衛掩埋場使用空間逐漸縮小,新廠吉衛在2014年取得廢棄物處理許可,目前每月進場量2萬噸,最高核准量為2.4萬噸,營運為有毒廢棄物固化處理掩埋,大倉二期主要是從事一般廢棄物掩埋,每月可處理量為3萬噸,約可使用至今年2月,可寧衛在大倉旗下設立子公司大寧已於去年12月啟用,可接續舊廠營運,該廠面積有11公頃,總容量150萬噸,預計每月可處理量約3萬噸,使用期限八年,目前兩廠同時運作。由於第1季因工廠整治專案集中在2月前入帳,法人預估第1季營收年增呈現雙位數成長。

2018-03-22 可寧衛專案挹注Q1營收看增逾2成,全年有望創新高

MoneyDJ新聞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受惠於土壤整治專案工程進入施作期,營收從去年底走升,今年延續動能,前2月營收達到5.54億元,年增率高達31.66%,由於在手專案仍達10億元以上,回到2016年的高檔水準,公司有信心今年營收可以重回成長軌道,並挑戰2016年的新高水位。法人則估,可寧衛2016年的台肥大案毛利率不高,但目前的專案均屬小型個案,毛利率較佳,因此獲利有機會優於2016年,並優於去年的12.52元。

可寧衛去年12月在專案工程展開下,12月營收改寫歷史新高,而1、2月雖回落,但與去年同期基期較低相比,仍呈大幅成長態勢,可寧衛表示,3月在工作天期恢復正常下,營收可較2月回升,與去年同期相比也可以維持動能,今年預期每季應有機會可以維持年增。可寧衛2016年時專案佔營收比重達到6成,去年則降至5成以下,目前專案佔比達到5成,今年將維持相當比例。

可寧衛去年拿下多筆專案,其中一筆5億元左右的工業區土壤整治案:
在去年底開挖,由於開挖的營收認列金額高,致營收衝出新高,惟開挖的毛利率則較低,致全年EPS 12.52元,小幅低預期。可寧衛則表示,專案工程的施作與製程客戶的事業廢棄物處理程序不同,毛利率也不同,不過,目前在手的專案毛利率與2016年的大案相比,仍是較佳,預料今年全年毛利率雖因專案佔比提升可能略減,但對整體獲利來說,仍會優於去年。

可寧衛去年也拿下另一筆政府相關單位釋出的專案,金額同樣為5億元
預料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施作,有利整體上半年營收將優於去年同期水準;而公司也持續爭取專案機會,也積極擴大營運觸角至廢棄物處理的其他領域,像是焚化,希望能為未來營運添新動能。

至於一般的製程客戶業務
可寧衛表示,台灣景氣溫和復甦,包括:鋼鐵、傳產、電子產業的稼動率穩定,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量也持穩成長,尤其,環保政策趨嚴,也讓大型客戶委由有品牌大廠進行廢棄物處理,因此公司處理量一直居高,市場仍是賣方市場,今年會持續針對售價較低的客戶進行調漲,整體今年的平均單價(ASP)仍是看小幅走升。

業績部份,可寧衛去年營收27.85億元,年減10.8%,受惠於專案佔比減少,毛利率回升,全年稅前盈餘16.01億元,則僅年減4.87%,EPS 12.52元,低於前年的13.23元。可寧衛前2月營收達到5.54億元,年增31.66%,法人估,3月營收應可回到2.8、2.9億元,單季營收上看8.3億元,年增逾2成,將回到歷史高檔水位,單季估毛利率可維持65%以上,EPS則將站穩3元以上,上看3.5元。

法人估,可寧衛今年在專案進補下,全年營收將重回30億元大關以上,甚至有望改寫新高,上看32億元,在今年專案毛利率比前年佳,且製程客戶的平均售價又走高下,全年毛利率應有65~70%,EPS亦有機會突破新高。可寧衛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股利政策,過去幾年公司的配發率均高達8、9成,並連續兩年配息10元以上,法人預期,去年公司EPS 12.52元,若以配發率85%估算,股息仍有10元可期,殖利率有5%以上。

2018-03-12 可寧衛、崑鼎去年續賺一股本 日友去年獲利創新高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
環境工程業者陸續公布去年財報,包括可寧衛(8422)、崑鼎(6803)都持續保持賺一個股本的佳績,可寧衛自結去年每股稅後純益12.52元、崑鼎為11.41元;日友每股稅後純益7.03元,則創下新高。

可寧衛公布,自結去年稅前盈餘1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2.52元,較105年的13.23元略為衰退。可寧衛主要以廢棄物掩埋業務為主,另外也有汙染整治專案業務,由於專案帶來營收,但毛利率較低,因此每年視專案量多寡,影響每股獲利表現。由於訂單管理得宜,可寧衛已連續三年都賺進一個股本以上。

崑鼎結算去年稅後純益7.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1.41元,較105年的12.8元略減,主要是因105年首季有一次性收入及獲利入帳,不過去年仍維持賺一個股本的佳績,崑鼎自101年以來,已連續六年每年都賺一股本。崑鼎以焚化廠代操作為主,由於台灣的焚化廠已逐步到達使用年限,在新建焚化廠難度高,政府已陸續編列預算進行焚化廠延役與整改工程,崑鼎去年獲得台糖崗山及崁頂焚化廠的整改與代操作營運訂單。另外崑鼎也發展軌道機電服務、再生水廠投資營運及開發太陽能光電市場。

日友在雲林三廠加入營運帶動,去年稅後純益7.8億元,每股稅後純益7.03元,雙雙創下新高。今年日友持續在兩岸擴建新廠,彰濱二廠希望第3季完工,第4季試運轉,即可開始貢獻營收。

2018年02月08日 可寧衛Q1不淡,營收及獲利年增估逾1成

時報記者 郭鴻慧
可寧衛(8442)Q1雖為傳統淡季,但今年度受惠專案工程挹注,法人樂觀預期營收及獲利都將聯袂揚升,年增率都將超過1成以上。至於全年度,受惠大型專案工程及持續淘汰低毛利客戶,本業獲利將持續成長,但受稅率由原本15%增加至20%的影響,法人預期,整體獲利年增率僅將在4%左右。

可寧衛2018年在污染及棄置場址整治專案工程已接獲2~3個大型專案,累計工程案量約12~13億間,預期將帶動專安工程與其他營運成長。另外,在製程客戶方面,可寧衛將以高毛利客戶為主。受惠大型專案工程及持續淘汰低毛利客戶,本業獲利將持續成長,但受稅率由原本15%增加至20%的影響,法人預期今年度稅後盈餘年增率約在4%左右,EPS可望再賺進一個股本。至於2017年度,可寧衛因專案工程銜接不順,影響營收衰退,不過,在製程客戶毛利率提升的情形下,法人預期,2017年度稅後盈餘將微幅衰退0.6%左右。

2017-12-06 可寧衛11、12月營收回升,明年重回成長軌道

MoneyDJ新聞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原估9月營收回升,但在專案貢獻度仍小下,至10月單月營收仍呈年減,可寧衛表示,今年以來公司新接專案訂單已達十多億元,前期仍處探勘期,營收貢獻仍低,但11、12月即將展開污染場址的整治施作,預料營收可回升;而在專案貢獻即將成長下,明年的營收將可重回成長軌道,獲利展望亦正向。

可寧衛去年台肥大型專案結案,營收從去年的10月回落,至今仍處年減態勢,原本市場預期,可寧衛9月營收可重回成長,但在專案貢獻度仍不高下,營收尚缺動能,不過,公司正向看待11、12月表現。可寧衛指出,今年以來公司已接到多筆污染場址整治專案訂單,其中,有2筆的整治金額分別達到5億元,再加上其他較小專案,今年累計新接專案量達到十多億元,有助後續的營收動能。據了解,可寧衛的專案整治前需要約3個月左右的探勘期,之後施作期則在1年至1年半左右,法人以此估算,今年新接案在明年度的貢獻度會明顯增加,尤其,若整治工程的種類無須大量開挖,則毛利較佳,將有助明年度的毛利率表現。

可寧衛目前來自製程客戶的訂單穩定,由於台灣景氣溫和復甦,包括鋼鐵、傳產、電子產業的稼動率均較佳,有害事業廢棄物的需求增加,再加上環保政策趨嚴,致市場仍是賣方市場,價格緩步走高,對可寧衛毛利率攀高有助益。可寧衛今年製程客戶訂單營收佔比回到5成,較去年的4成提升,而專案訂單另佔5成,去年則因有大型專案致營收比重達6成。明年度會持續與客戶研議新一年度的價格,目前看法仍是持穩緩升,再加上專案訂單毛利率亦不差,明年毛利率有機會優於前年大專案在手時較低水準。

法人則估,可寧衛11、12月營收可回升至2.2億元,甚至若專案貢獻增加,營收有望更佳,整體第4季營收與前幾季相當,單季EPS可維持3元上下,全年EPS 12~12.5元,僅略低去年的13.23元。法人並估,明年可寧衛營收有望回升5~10%,毛利率可穩居7成以上,全年EPS應可重回13元大關以上。

2017-09-25 MoneyDJ新聞 可寧衛9月專案入施作期,營收重回年增軌道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8月在新專案展開貢獻下,單月營收小幅月增,惟因去年同期仍有專案在手,致今年以來營收均呈年減;不過,公司表示,9月起專案進度將逐步增溫,營收衰退也有望收斂。法人則估,可寧衛9月營收有機會重返年增成長軌道,第4季再持續增溫,單季營運將達全年高峰,全年營收雖小減,但在今年毛利率居高下,獲利反而有機會逆勢優於去年。

可寧衛去年底大專案結束,營收從去年10月開始回落,反映在今年則為營收一路呈衰退,不過,由於之前專案金額雖然高但毛利率低,使今年上半年雖營收大減2成,惟毛利率衝高,整體獲利表現並不俗,上半年EPS 6.28元,與去年同期的6.95元差異不算太大。而可寧衛8月營收小幅回升,除原有的製程客戶廢棄物處理訂單穩定外,另有專案訂單小幅加入,據了解,可寧衛今年到手兩筆新專案,合計金額逾10億元,目前已進入開挖階段,營收貢獻有機會慢慢走揚。

可寧衛表示,今年接到的新案上半年處污染情形調整檢測前置期,下半年則逐漸進入施作期,而營收貢獻放量會在第4季。法人以可寧衛之前專案訂單的工程期約1年至1年半估算,預料9月營收即有機會達2.7億元,後續仍有機會持穩向上,以此來看,今年營收仍有機會力守30億元大關,而在專案毛利率也不差下,全年EPS有機會站穩13.5元,挑戰14元關卡。

展望明年,可寧衛今年一路與製程客戶重議合約價格,致平均單價(ASP)逐步走升,預料明年度ASP仍可居高;再加上,公司大倉廠雖已滿廠,但大寧廠已正式開出並入試營運階段,將使接案量明年度持穩。可寧衛指出,公司並不會積極擴大製程客戶接單,以利價格穩定,明年相關業務毛利率仍可居高;同時,持續爭取污染場址的整治專案外,也將跨入其他環保廢棄物處理領域,做為未來的營運成長動能。法人則估,明年可寧衛將進入新專案施作高峰期,全年營收將重啟成長,在新專案毛利率不差下,全年EPS應可從14元起跳,營收、獲利將挑戰新高紀錄。

2017-08-09 經濟日報 7月營收 日友+2% 可寧衛-7%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台灣最大醫療廢棄物處理廠日友(8341)昨(8)日公布7月營收達1.74億元,月增2.3%、年增二成,創今年新高。日友因雲林三廠逐步加入廢棄物處理行列,第2季營收逐月提升。根據統計,日友主要營收來源包括事業廢棄物處理占逾五成、醫療廢棄物約四成,以及專案工程等。雲林廠因應產能滿載,近年持續擴建,雲林三廠首季試運轉,第2季開始將自家廢棄物進廠處理,第3季逐步接受外來訂單,為營收帶來貢獻。日友累計今年前七月營收10.87億元,年增6.8%。日友8月以來股價逐步走揚,昨天上漲0.5元、收161.5元。

另一家環境工程服務業者可寧衛7月營收達2.17億元,月減7.7%、年減14.7%。可寧衛是台灣最大一站式開挖、清運、固化、掩埋垂直整合的廠商,累計今年前七月營收15.3億元,年減19.7%。可寧衛昨天股價下跌1元、收171.5元。可寧衛第2季每股純益3.18元,較去年同期略減,累計上半年每股純益6.28元。

2017年07月31日 暫緩太陽能投資計畫 可寧衛 全心衝刺本業

鄭淑芳/台北報導
環保先鋒可寧衛(8422)要變更現金增資用途,擬將原計畫用於太陽能發電系統的投資金額移作充實營運資金之用。可寧衛指出,主要係因為太陽能產業前景不明,而來自政府補貼政策減少等多重因素,才決定暫緩投入太陽能市場的計畫。廢棄物清理業者可寧衛日前董事會,除了通過半年報外,同時也通過現金增資用途變更案。可寧衛今年第二季因營收走跌僅6.51億元,遠不及去年同期的8.34億元,再加上營業費用拉高,單季稅後盈餘僅3.47億元,EPS3.18元,小輸去年同期的3.4元,而且今年上半年獲利也因營收規模縮小,年減逾2成,EPS僅僅來到6.28元,同樣跑輸給去年同期的6.95元。

雖然可寧衛今年獲利表現仍不及去年,但可以明顯看出,獲利減幅明顯較營收為小,原因就出在可寧衛透過訂單的汰弱留強,成功推升第二季毛利率來到75.94%,不僅較去年同期的59.56%,激增16.38個百分點,也較首季的73.71%,上揚2.23個百分點,不單一舉創下單季毛利率新高,同時也創下連續兩季毛利率站穩7字頭的新紀錄。另外,今年上半年平均毛利率仍達到74.82%,也較去年的61.26%,多出逾10個百分點。展望下半年,法人指出,可寧衛下半年陸續接獲多筆專案訂單,累計新接案量逾10億元,如工期控制得宜,下半年營收和獲利仍有增溫空間。

可寧衛董事會同時也通過子公司的現金增資變更案,可寧衛於一百年時申辦現增,現增資金除用以投資轉投資公司吉衛公司以及大倉實業6.5億元及9.3億元外,也決定斥資逾2.98億元,用來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惟經多年考察,基於太陽能產業前景不明,來自政府補貼政策減少等因素考量下,決定將原計畫用於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資金移作充實營運資金之用。可寧衛指出,新變更的計畫將於今年第三季執行完畢,初估新增的營運資金,將可用以降低資金成本、強化公司財務結構、以及提昇公司資金調度能力及維持競爭力,若以借款利率2%試算,每年可節省的利息支出達596萬元。

2017-07-19 MoneyDJ新聞 可寧衛Q2獲利穩,專案到手下半年營運走揚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第2季在無專案挹注下,單季營收6.51億元,為連續第5季下滑,不過,可寧衛表示,目前營收主要來自製程客戶廢棄物處理訂單,毛利率佳,因此營收雖降,獲利卻可以持穩;而展望下半年,由於公司近期已陸續接獲多筆專案,累計到手新案量已逾10億元,並進入污染場址的調查前置作業期,預料第4季可進入施入期,營收、獲利將攀高。法人則估,可寧衛第2季EPS可維持前季的3元水準,上半年EPS已逾6元。

可寧衛為國內最大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商,業務包括清運、固化、掩埋等,去年底因客戶大型場址的專案整治結束,致今年以來的營收持續下滑。據了解,可寧衛目前的業務為製程客戶訂單,營收佔比達到增至6、7成,其餘則為零星小型專案。不過,可寧衛雖然大型專案訂單金額大,毛利率較製程訂單低,約在3成左右,大幅低於平均,因此在專案結束後,可寧衛營收雖降,但毛利率卻明顯跳升,獲利表現仍然平穩。

以今年第1季來看,可寧衛單季營收6.57億元,年減19.09%,但毛利率達73.7%,較去年同期大增10.71個百分點,EPS 3.1元,僅略低於去年同期的3.55元。法人以此估算,可寧衛第2季營收持平在6.51億元,單季毛利率應可以站穩7成以上,尤其,本季台幣匯率相對平穩,將使第2季獲利表現未必低於第1季,單季EPS仍站穩3元以上,上半年EPS已逾6元

而展望下半年,可寧衛表示,由於環保意識抬頭,國內環保政策趨嚴,在台灣事業廢棄物處理仍強勁下,公司對第3、4季相關業務的平穩增長有信心,尤其,今年以來鋼鐵、電子、光電、石化、紡織、電鍍、皮革加工、金屬加工等產業的景氣平穩復甦,產線稼動率提升,也使相關的事業廢棄處理量成長。

此外,可寧衛今年以來在專案市場也漸有斬獲,陸續拿下2筆大型、多筆小型專案,新到手污染整治訂單量突破10億元,為後續營收增添動能。可寧衛表示,目前新案還在污染情形調整檢測前置期,預估下半年會逐漸進入施作期,而營收貢獻放量會在第4季。法人則估,可寧衛今年第3季營收可持穩前兩季,EPS也可繼續站穩3元;若第4季新專案加入,則營收有機會重回7、8億元,單季EPS也將略佳,全年EPS也可望向13元扣關,維持去年度的高檔水位。

2017年6月20日 專訪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

【MoneyDJ財經新聞】台灣事業廢棄物無處去 成環保隱憂

2017-06-12 經濟日報 台境,可寧衛,日友 同步成長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在進廠處理廢棄物增加及新產能加入帶動,環境服務業者台境(8476)5月營收創同期歷史新高,可寧衛月增12.3%,日友也有8%的月增率,營收呈逐步增溫。

  • 日友5月營收1.6億元,年增24.7%、月增8%。日友雲林三廠在完成試運轉後,第2季啟陸續讓現有廢棄物進廠,預估7月取得正式運轉許可,即可接受外來訂單,挹注第3季營收。
  • 可寧衛5月營收2.2億元,月增12.3%,年減兩成。可寧衛去年同期有專案訂單挹注,此專案已在去年第4季結案,因此營收呈現年減。
  • 以整治土壤汙染為主的台境,5月合併營收0.77億元,月增13%,年增三成,累計前五月營收4.17億元,年增逾七成。台境表示,5月起新增焚化爐底渣處理廠D類廢棄物代碼的處理營收,此係5月營收持續創同期新高的重要關鍵。展望第2季,因已正式量產執行離場汙染土方的復育作業,目前首批個案再利用場址土方,已陸續透過新化與關廟兩廠製程以自有產能相互支援與再利用管道銜接整合。

 

2017-05-22 可寧衛營收降毛利率卻飆升,今年拼獲利持穩

MoneyDJ新聞 林詩茵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大型專案在去(2016)年第4季結束後,今年以來營收大幅回落,不過,受惠於國內環保意識抬頭、政策趨嚴下,需求強勁帶動平均價格往上,致公司今年第1季雖然營收大減近2成,獲利表現卻還算平穩,單季EPS 3.11元,僅略低於去年同期的3.55元。可寧衛表示,目前製程客戶訂單的營收佔比達到6成,雖專案結束令營收下滑,但毛利率卻大增,第2季預估毛利率展望仍佳;而近期陸續有新的專案訂單加入,將有助單月營收緩步提升。

可寧衛為國內最大事業廢棄物處理廠商,業務包括清運、固化、掩埋等,亦提升客戶大型場址的專案整治,客戶來源有製程客戶訂單,以及專案工程訂單,兩年前公司積極爭取專案訂單,一次拿下高達16億元的大型整治廠址訂單,也拉高單月營收走升,兩大業務的營收佔比約為5比5,而去年第4季該專案訂單結案,也使今年以來的製程客戶訂單增至6、7成。

不過,由於雖然大型專案訂單金額大,但毛利率普遍僅在3成左右,大幅低於平均,因此在專案結束後,可寧衛的毛利率即明顯跳升,帶動獲利表現相對持穩。可寧衛第1季營收6.57億元,年減19.09%,毛利率達73.71%,則較去年同期大增10.71個百分點,營業淨利4億元,年減9.09%,稅前盈餘3.95億元,年減11.63%,稅後淨利3.37億元,年減5.6%,EPS 3.1元,低於去年同期的3.55元。

可寧衛表示,近年來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國內政策亦趨嚴,由於公司的客戶多以企業為主,全台共有上千家客戶,產業別遍及鋼鐵、電子、光電、石化、紡織、電鍍、皮革加工、金屬加工等,在政策要求下,相關需求逐年轉強;此外,由於景氣的穩定復甦,客戶產業稼動率提升,也有助需求量的放大。

在需求強勁下,近年來也有助可寧衛製程客戶接單的平均單價成長,也因此毛利率表現相當亮麗。可寧衛表示,公司對今年的市場展望、營運展望仍是正向,由於廢棄物處理仍是賣方市場,全台場址整治訂單的商機亦龐大,雖然過去兩年挹注龐大營收的大型專案結束,但今年仍有不少小型專案,金額數千萬至1、2億元的訂單洽談中,最快下半年有機會對營運展開貢獻,屆時將有助單月營收走升。

至於公司過去持續耕耘的中國大陸市場,可寧衛表示,公司一直持續關注大陸投資機會,去年開始在佈局步伐上轉為積極,盼能儘快為營運帶來貢獻。據了解,可寧衛早在山東鄒城取得證照,可以在當地佈局相關事業,但公司也看好華中一帶經濟發展、產業發展成熟,政策對環保要求更重視,因此擬更積極在相關地區佈局,未來不排除以合作、併購方式進入市場。

而法人圈關注的產能問題,可寧衛在製程訂單和專案訂單需求強勁下,現有大倉廠掩埋廠區將在2年後滿場,公司已展開大寧廠的興建,預料今年有機會完工後銜接大倉廠的業務,使公司在台灣的業務穩定表現。法人則認為,可寧衛今年第1季營收雖降,但毛利率亮眼下,單季EPS3.11元仍屬佳績;預估今年在專案工程減少下,營收衰退1成左右,但因製程客戶ASP走升、毛利率高達7成以上,將有助單月EPS均站穩3元以上,今年EPS仍可挑戰13元高水位。

兩岸擴廠 搶廢棄物商機

2017-04-05 00:01 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隨著工業快速發展,事業廢棄物持續產出,尤以有害事業廢棄物的處理更在法令規範下,妥善處理率逐漸攀高,帶動市場商機,包括可寧衛(8422)、日友除擴建台灣廠,也積極搶進大陸有害事業廢棄物處理市場

儘管製造業已持續改善製程,或是透過回收再利用,減少廢棄物產出,但仍有無法處理的廢棄物要經過處理後進廠掩埋。根據環保署公布的資料,目前台灣土壤及地下水列管場址約2,341處,在175家關廠的廠商中,有102家有汙染情形。另外根據統計,大陸一般事業廢棄物及有害廢棄物一年約有3,000多萬噸。

可寧衛已在上海設有多家轉投資事業,去年在鄒城成立可寧衛(鄒城)環保公司,已拿到環評審批。可寧衛指出,大陸各省法令不盡相同,其中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市場較為成熟,可寧衛希望透過合作或併購當地廠商的方式,加速進入大陸市場的腳步。

擬配發現金股利 可寧衛11.5元 崑鼎11.37元

2017-03-25 04:56經濟日報 記者何佩儒/台北報導
可寧衛(8422)昨(24)日公布,擬配發現金股利11.5元,超過去年的10元。環境工程業者近年獲利表現佳,除了可寧衛配息超過10元,崑鼎(6803)也擬配發現金股利11.37元,兩家業者去年都賺進超過一個股本,日友(8341)也配息4.5元。

台灣環境工程服務業者呈現大者恆大,可寧衛、崑鼎、日友分別在事業廢棄物處理、焚化廠經營、醫療廢棄物處理等領域居領導地位。由於環境意識提高,除了現有廢棄物勢必進廠處理,過去不少受汙染的土地或未處理的廢棄物,一旦被查緝出來,都必須進行處理,處理費因此易漲難跌,帶動三大環境工程服務業者的獲利亮眼。

可寧衛昨天公布去年每股稅後純益13.23元,已連續兩年獲利超過一個股本,毛利率達63.83%。可寧衛昨天收平盤價173.5元。崑鼎自2012年以來,已連續五年每年都賺進一個股本以上,今年每股稅後純益更攀高到12.8元。

可寧衛新廠明年投產 營運添動能

2016年11月22日 04:10 林憲祥/高雄報導
高雄事業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孫公司大寧公司,將加碼投資新台幣6,000萬元,設立大倉第三掩埋場,預計明年投產,增添營運動能。可寧衛今年業績依然亮眼,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11.29億元,EPS10.38元。可寧衛昨日股價走揚,每股上漲0.5元,收盤價為164.5元,單日漲幅0.30%。可寧衛第三季合併營收7.74億元,較去年同期7.51億元,成長約3.06%,略優於預期,10月合併營收2.39億元、年減8.53%,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26.92億元、年增21.4%。

可寧衛21日參加交易所的業績發表會,公司表示,104年度事業廢棄物申報產生量,達到1,913萬公噸的水準,其中有毒廢棄物高達111萬公噸,在廢棄物持續成長下,該公司轉投資的子公司大倉,擬加碼投資孫公司大寧,在高雄設立新的處理場,估計投資額為新台幣6,000萬元,預計年底動工,明年投產,佔地12公頃,可望成為大倉第三掩埋場。

法人指出,可寧衛現有的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業務以大倉場區為主,該場區容積150萬噸,處理量能每月30,000噸,稼動率50~60%,預計將於2年後滿場,因此可寧衛已經在2014年取得新掩埋場「大寧」用地,將在今年底動工興建新場,銜接大倉的業務,該場區佔地11公頃,規劃容積亦為150萬噸,使用時間為8~10年,預估資本支出將拉高至6億元的水準,明年完工,明年底至後年投產。

法人表示,由於有害事業廢棄物焚化過後之飛灰尚須固化處理,可寧衛現已與全台各地共7家焚化爐合作處理飛灰。法人強調,全台現有共26座焚化爐,其中24座營運中,廢棄物焚化後每噸約產生15~20%底渣,5%飛灰,飛灰需再做固化處理才可掩埋,可寧衛的固化業務歸屬於吉衛負責,處理量能達到單月15,250噸,是全台處理量能最大的廠商,但市佔率也僅10%,因此未來仍有成長空間。目前可寧衛總計合作焚化爐共7座,包括宜蘭利澤、桃園、台中兩座(南屯及烏日)、彰化、嘉義、苗栗(竹南),今年新簽約的苗栗焚化爐之灰渣也已開始進場處理。

“2017年缺少大型標案 & 大陸市場尚未開始營運”

法人表示,可寧衛因低毛利的專案訂單結束,毛利率將回升,全年來看,預估今年可寧衛獲利年增率達22.2%。展望2017年,因缺少大型標案挹注,可寧衛孫公司的新標案將成為重心,因廢棄物處理需求量大,且國內掩埋廠供給不足,營運仍可望持續成長。可寧衛除台灣市場外,目前大陸市場發展還不成熟,尚未開始營運,現在除在浙江布局,包括廢棄物處理等均有著墨外,先前已通過山東省的環評,可寧衛在中國的布局將轉趨積極。

可寧衛砸2.5億 揮軍大陸

2016-06-18 03:00經濟日報 記者彭慧明/台北報導
可寧衛(8422)昨(17)日股東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0元。可寧衛今年下半年啟動擴產、進軍大陸兩大策略,積極開發業務;下半年計劃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約新台幣2.5億元)進軍中國市場。昨天股價收170.5元,現金殖利率5.86%。可寧衛去年營收27.5億元,年成長29%,稅後純益約14.2億元,年成長19%,每股稅後純益11.32元,也較去年的9.43元成長。可寧衛表示,營收與淨利增加,主因是事業廢棄物處理單價提高,雙雙帶動營收與獲利。

法人指出,近年來環保意識提升,加上技術門檻拉高,廢棄物回收業近年表現都不差,包括日友、可寧衛去年業績亮眼,隨廢棄物處理量增加,日友與可寧衛在今年都啟動擴廠計畫,可寧衛的新掩埋場明年即可啟用。

可寧衛表示,目前已針對大陸幾個重要經濟圈及其產生的廢棄物,研究適合的處理方式。為拓展中國地區環境監控及廢棄物處理市場,可寧衛將透過第三地轉投資大陸設立公司,總投資金額人民幣5,000萬元,採分期投資方式進行,第一期投資人民幣200萬元。可寧衛表示,新公司暫訂為可寧衛物聯網環保公司,主要營業項目是與合作的物聯網團隊目前專長的物聯網建置技術,與可寧衛集團目前的廢棄物處理技術搭配,為各地方政府及民間企業提出一套完善的環保監測及廢棄物處理解決方案。

2016/03/25 可寧衛去年每股賺11.32元 配息10元

高佳菁/台北報導
可寧衛(8422)昨公布年報,去年合併營收27.5億元,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11.32元,昨董事會通過股利分派案,擬每股配發10元現金股息,可寧衛財務長陳聰田表示,今年持續有新的專案在執行,營運會比去年好。可寧衛去年合併營收為27.5億元,營業毛利為16.95億元,毛利率61.66%,較103年度減少7.25個百分點,稅前盈餘14.41億元,稅後純益12.3億元,年增19.88%,每股稅後純益11.32元。

在營收創新高下,昨董事長通過股利分派案,擬每股配發10元現金股息,計將發放約新台幣10.88億元,盈餘分配率88.33,分配率僅次於2012年90%,至於現金殖利率以昨收盤價175.5元來看,殖利率為5.69%。展望今年,陳聰田指出,今年整體營運看起來還不錯,尤其是國內,由於可寧衛是國內最大有害廢棄物處理業者,除了高雄的大型專案持續進行中,今年也拿到多個幾千萬的小專案,3月看起來不錯,可能優於1月,以此推估,第1季營收至少7.68億元,年增34%。他強調,今年營運一定會比去年好,至於好到什麼程度,就要看團隊努力。

2015/07/01 盛貽可寧衛 打造全球最大植生牆

工商時報 黃全興
植生牆領導大廠盛貽綠能科技攜手國內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公司,於可寧衛高雄岡山廠區外牆所施作的綠化植生牆,6月29日獲得金氏世界記錄認證,總面積實測2,593.77平方公尺,超越原紀錄保持者新加坡的CDL樹屋大樓,正式為全球最大面積的植生牆,體現可寧衛綠色企業(Green Enterprise)目標的實際績效,並展現了盛貽綠能於植生牆領域的獨特核心能力。

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指出,可寧衛高雄岡山廠除了廠區外部的植生牆之外,整個廠區投入綠化的面積高達30%以上,整體的綠化程度高過一般企業相當多。可寧衛公司表示,之所以選擇和盛貽綠能配合,主要是盛貽綠能擁有豐富實績,承接高雄市政府的租賃維護合約,建置真愛碼頭及英國領事館邊坡等大型植生牆工程,而且是當時全國唯一採用環保鋼材做為植生牆結構及採租賃方式計價的公司,同時該公司並保證100%存活率,且盛貽植生牆結構是獨立的滑軌式基礎,所以不會影響主體結構,安全上由盛貽公司處理及保固保險。

盛貽綠能科技總經理歐建宗表示,公司專注植生牆及植物工廠(發展有機農業)的領域發展,目前於分別於高雄及新竹設立了3座農場,建構了一條龍(從設計、植栽及蔬果的育苗、種植、回收整理、組合式鋼架、自動滴灌系統)的完整且有效的解決方案,使用的結構材料無毒,96%可回收再用,並率先同業提出每月100%存活率、安裝後一個月覆蓋率90%的保證,並發展出一次性採購或租賃兩項營運模式,目前已於全國施作11,566平方公尺面積的植生牆(包括政府部門及民間企業),業績呈現倍數成長。歐建宗強調,公司發展植生牆及植物工廠業務,4年來不斷投入研發精進技術,目前計已取得11項專利權(包括台灣及中國大陸)。

2014/11/06 工商 可寧衛大舉擴充新掩埋場

曾萃芝
國內最大有害廢棄物處理廠可寧衛(8422)在布局多年後,中國事業可望在明年開花結果,而在國內的事業布局也全力搶進!可寧衛發言人陶正倫總經理說,昨董事會通過斥資6千萬元在高雄設立新的約12公頃大倉三掩埋場,預期後續將大舉貢獻業績!

陶正倫說,可寧衛昨董事會通過,以每股新台幣30元,總數2,000,000股,斥資6千萬元由子公司大倉實業設立孫公司大寧公司,大倉實業為可寧衛100%投資子公司,大寧公司為可寧衛透過大倉實業100%投資之孫公司,預計將在高雄設立新的約12公頃大倉三掩埋場,目前正在準備環評送件中!

陶正倫說,該舉新投資案是期待投資孫公司大寧新建掩埋場,藉以強化市場競爭力。陶正倫說,目前可寧衛在國內有7個廢棄物掩埋場,掩埋場面積由1到10公頃左右,其中吉衛衛面積逾9公頃,大倉掩埋場面積達7.9公頃,而將進行的大倉三掩埋場若設立完後,將是現階段可寧衛在國內面積最大的廢棄物掩埋場。

而法人估計,因有害廢棄物處理廠在國內屬於寡占事業,可寧衛在不斷大舉擴充新的廢棄物掩埋場後,預期後續將對可寧衛業績有大舉貢獻,可寧衛後市看好!陶正倫說,可寧衛上半年合併稅前盈餘6,200萬1千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85%,累計稅後盈餘5,114萬2千元,每股合併稅前盈餘5.69元,每股稅後盈餘4.7元。法人估,今年每股純益有機會超過9元,但能否賺進1個資本額還有待觀察。可寧衛沉寂已久的國內事業也有重大進展,旗下吉衛公司日前獲得高雄市核發乙級廢棄物處理許可證明,每月許可處理量2.4萬公噸,使用期限為2019年9月。

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說,以市場狀況來看,3到5年後中國營收有機會超過台灣,但仍取決於中國態度及業務審核速度。可寧衛認為,台灣及中國廢棄物處理需求,都遠超過目前廢棄物處理業的處理能力,加上兩岸環保法規均日趨嚴格,都可望使公司營運穩步成長。

2013-07-19 精實新聞: 動能趨緩,美林降可寧衛2013~2015年EPS估值

記者 王彤勻 報導
廢棄物處理大廠可寧衛(8422)Q2營收雖季增7%來到5.51億元,不過相較於去年同期仍衰退20%。而關於可寧衛Q2營收平緩的原因,外資美林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這主要是因廢棄物處理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客戶推遲訂單所致。因此為反映Q2營運結果,美林也再次調降對可寧衛2013~2015年的EPS預估,而雖維持其買進(Buy)評等,但再將其目標價從3個月前的267元降至250元。

關於可寧衛今年營運,美林分析,可寧衛在一般廢棄物處理的訂單,進展慢於預期,此外,某些客戶也有推遲訂單、在市場上尋求更優惠價格的跡象。因此,美林對可寧衛下半年的訂單也看保守。美林一舉調降可寧衛自2013~2015年的EPS預估各16%、13%、14%,至11.09元、12.93元、14.37元,意謂今、明兩年,可寧衛的獲利狀況恐都較去年差。

不過,可寧衛近期成長動能雖趨緩,但美林仍點出,可寧衛在未來仍有不少機會。首先,台灣政府近期才針對廢棄物種類重新分類,將石灰(lime)從可重複使用的產品歸為工業用廢棄物(industrial waste),可望為可寧衛創造更多的商機。

可寧衛已於日前宣布將於蘇州設置廢棄物固化和掩埋場,並剛通過第一階段的環評,蘇州新廠可望於2014年底正式開始營運。不過事實上,可寧衛於台灣的擴產工作也正在進行。美林引述可寧衛管理階層的說法表示,可寧衛在取得土地使用變更許可後,將在1-2個月內新建一座固態廢棄物掩埋廠,估計需要9-12個月時間完成興建、並取得營運執照。不過,因仍在等待土地變更使用目的的許可通過,因此公司管理階層預估,最快要8月才能動工建廠。美林則估,可寧衛於台灣的新廠要等到2014年7~8月才能加入營運行列。

可寧衛產品組合以一般事業廢棄物(含掩埋)佔營收比重44%、有害事業廢棄物佔43%為主力,清運收入佔8%、開挖收入則佔5%。而可寧衛集團結構則包括負責固化物(即有害事業廢棄物)專屬掩埋的可寧衛企業和吉衛、負責廢棄物清運的岡聯事業、一般事業廢棄物掩埋的大倉實業,以及於中國大陸轉投資的可寧衛投資公司。

 

可寧衛:毒垃圾裡淘黃金 / 可寧衛大賺環保意識財

作者:熊毅晰 2011-11-01 天下雜誌484期

收垃圾,也能收出一年超過一個資本額的獲利。
這不是作夢,而是在高雄岡山真實上演的企業傳奇。十月五日,從事廢棄物處理的可寧衛掛牌上市,掛牌價格一七○元,不但打破今年最高的掛牌價格紀錄,也讓這家在岡山「收垃圾」的公司一炮而紅。聲名大噪的原因,除了高股價,更因為高獲利。根據可寧衛剛剛公布的第三季財報,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EPS)高達一○.二四元、稅後淨利一○.○八億元。

驚人的賺錢能力,改寫一般人對廢棄物處理行業的印象。
小平頭、身材壯碩的可寧衛董事長楊慶祥,第一眼給人的印象,或許像廢棄物處理業的「黑手」。高中畢業後,楊慶祥就跟在父親身邊做事,退伍就自行出外闖蕩。一路做過不少事業,開過餐廳、蓋過房子。因為做房地產,讓他大賺數千萬。二十八歲,楊慶祥就買了一台一六○○萬的全新勞斯萊斯。「太年輕就賺到錢不好,沖昏頭,會讓你失去思考能力,」回顧自己年輕那段「張揚」歲月,楊慶祥不禁搖搖頭。賺得容易、賠得快。一九九三年,楊慶祥決定回鄉,找個務實的事業經營。

但了解他的專業地位後,不得不對年僅四十八歲的楊慶祥,有了全新評價。十八年前,在父親的殯葬事業外,創辦岡聯企業,楊慶祥一腳踏入廢棄物處理。這時的他,其實和岡山當地,幾十家廢棄物處理業者,沒什麼不同。在當地有活絡的政商關係後,找一塊土地,取得掩埋場執照,就可開張營運。

經營岡聯六年後,楊慶祥決定跳脫本土廢棄物處理業的格局,首要之務,就是找一位巨人的肩膀。
他找上了澳洲六大工業集團之一的布萊堡集團。因為布萊堡在台灣的子公司可寧衛,是國內當時,唯一有能力處理有害廢棄物的厲害角色。楊慶祥舉例,一九七九年,彰化發生多氯聯苯外洩中毒事件,政府後來就是委由可寧衛處理。同時,它也是當時國內,唯一一家擁有甲級清運執照車隊的公司,

但像岡聯這樣,規模不起眼、又沒核心技術的本土企業,如何說服一家年營收達八千億台幣的跨國集團,一起合資成立新公司?「怎麼談?我們根本沒有條件跟人家談,只能接受他所有的要求,但光是這樣也談了半年,」楊慶祥苦笑著回憶。當時每次和布萊堡集團「談判」,都是對方丟出幾道問題,讓他們回去解決,之後再去接新的問題。

用在地關係 打造跨國合作
「過程雖然很艱辛,但結局是很美好,」當時和楊慶祥兩人結伴去談合作的可寧衛現任總經理陶正倫,事後回想。對廢棄物處理業來說,在地的關係往往最關鍵。布萊堡集團也是看中楊慶祥在這方面的資源。一九九九年,雙方各出資五○%,成立岡聯可寧衛,就是現在可寧衛的前身。

四年前,布萊堡集團策略性地出售全球的環保事業,楊慶祥順勢買下它們所有股權,並改名,沿用可寧衛至今。「用科技的手,將污染轉為無害」,可寧衛的企業願景,正打上台灣開始高度重視環境安全的民眾意識。讓可寧衛從原本再傳統不過的產業,搖身成為最不受景氣影響的企業。

可寧衛目前擁有六座掩埋場,範圍涵蓋一般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到有害廢棄物的固化專屬掩埋。工廠有能力將有毒廢棄物還原為無害。可寧衛甚至可以整治污染土壤及河川。過去,二仁溪因焚燒廢電纜,而讓河道及沿岸土壤,備受戴奧辛污染,現在政府就斥資十億元,委由可寧衛處理。

楊慶祥表示,台灣每年產生的廢棄物中,有害重金屬約一百萬噸、一般廢棄物約一六○○萬噸。但現階段,可寧衛一年的處理量,也不過幾十噸,加上台灣有八百多處列管的污染土地,「我們公司沒有景不景氣的問題,而且隨著政府對環境的態度愈來愈堅決,我們就只會愈來愈忙。」

可寧衛 小檔案

  • 董事長:楊慶祥
  • 總經理:陶正倫
  • 成立日期:1999年
  • 資本額:9.84億元
  • 2010年全年合併營收:12.84億元
  • 2010年全年EPS:6.48元
  • 2011年前三季合併營收:17.32億元(法人預估2011年全年營收將可達25億元)
  • 2011年前三季EPS:10.24元(法人預估2011年全年EPS上看12~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