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5

入園須知: 易春木軟體面試筆記

筆記轉型成部分不對外開放。
閱讀請繳交3,280元,您就會收到授權一年的邀請函Email,以及紙本重點筆記郵寄給您!

匯款帳號請來信詢問, 站長信箱:eeepage@gmail.com
匯款後,請告知您的帳號後三碼與您Gmail作為帳號,易春木會寄出權限開啟之邀請函,三個工作日內可開啟權限。
(或透過蝦皮賣場:易春木《軟韌體工程師面試重點與考題》筆記)
軟體/韌體工程師《面試重點與觀念複習》 
* 使用C, C++, C#, JAVA, Python 透過筆試題目建立資工腦 
* 資料結構, 演算法, 作業系統, 程式語言, 計組硬體, 網路 

目前已陸續遷移移至 http://eepsw.blogspot.com/ 
* 不定期陸續發布新文章, 增加軟體方面的knowledge 
* 近期規劃: 線上閱讀版將陸續新增 AI 內容(deep learning / model training / AI inference ..etc) 


--------- 
謝謝鄉民PTT發文推薦, 小編戰戰兢兢持續維護品質 持續加入更多程式設計的面試重點!
任何問題或考題都歡迎討論研究, 祝大家求職順利!!

2017~陸續更新:

整理得很棒喔,獲益良多! 感謝分享及整理!!!

感謝重點整理, 拿你的東西複習很好用!

感謝版主,獲益良多!! 尤其是bit operation的部分!

恭喜Daniel 錄取Garmin, 也十分感謝您的分享喔!
--------------------------- 
您好,
非常感謝您的網站讓我複習OS跟演算法,並且順利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這裡是我的工作面談一系列的心得文,供您參考! 

------------------------------
恭喜Cinnating好多間公司Offer Get, 也十分感謝您的分享推薦喔!!!
工作面試心得(QNAP、緯穎、正文、 工研院、啟碁、全景、智易、CHTTL) 

------ 
 * 增加更多作業系統:多程序與多執行緒的觀念與實作控制觀念, 這部份真的很常問, 測試對於OS作業系統與多執行緒的熟練程度, 順便知道面試者的程式設計整體思路 
 * 回應學員問題&更新考題內容 *增加撲克牌的基本發牌/出牌排型程式碼, 現場考試或上機考會常問到, 建議應知道演算法邏輯! 

 2017.07 
Q: 在第三題時做strcmp函式那題中,如果兩個參數char a[] 和 b[] 是使用如下宣告: char a[4] = "1234",這樣的話就不一定會有'\0'在array的最後面,請問這樣的話該如何處理? 
 A:本題是要比較字串, 所以基本上字串結尾必須要有一個「\0」字元作為結尾 如果不是字串的話, 則不適用strcmp 若要比較array不是比較字串的話, 也就是說沒有「\0」字元作為結尾 改寫為
len_a = sizeof(a)/sizeof(char);
if(i == len_a){
    printf("a[%d] is out of array length.\n", i);
    break;
}
但其實已經偏離題目的基本設定, 共勉之 


 Q: 第40題中的第二個while loop是否是多餘的呢~? 
A: 不是多餘的喔! 

 Q: 您好 : 下面這題的解答似乎怪怪的 
1.2 32-bit machine用C語言對位址 0x00005000 的第三個bit設成0,第五個bit設成1。 
A: 謝謝提醒!! 已修改 

 Q: 你好,第十題中的資料型別表 unsigned char 數值範圍是 0~255吧?(非0~256) 
A: 謝謝提醒!! 已修改 


 2017.10 
 補充一題: 超微公司題目 
Q: 假設有一計算機有48KB記憶體,若第一個記憶體的位址為0000(16進位),則最後一個記憶體的位址為何? 
A: 48KB → 48*1024 = (2^5+2^4)*2^10 = 110000(2)*10000000000(2) = 1100000000000000(2) = 0xC000(16) 所以最後一個是0xBFFF 0xC000 -1 = 0xBFFF 


 補充一題常問的Python問題: 
Q: 請問 Pthon程式語言的 list 與 tuple 有什麼不同? 
A: 這兩者最主要的不同: tuple 是無法被修改的。 
串列list是一連串順序性的元素組成, 可以被新增,刪除,修改! 補充一題mutex互斥鎖問題: 

Q: Windows driver 怎麼做到基本的mutex 互斥鎖? 
A: 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Event方式, Threads是常見的並行處理, 但多threads之下有時候必須做好同步, 否則會出現異常! 

第一種情況: 兩個threads 共用某一資料, 但同時間只能一個thread存取 
第二種情況: Thread_1 要使用 Thead_2 處理完成的資料, 所以必須要等待Thead_2 

以下舉例兩個thread之間的作法 (from Neeraj Vaidya): 
可以手動修改程式碼安插這些API: 
 CreateEvent: 建立一個Event 
 SetEvent:設定Event使其狀態為set, 用以表示完成 
 ResetEvent:清除Event使其狀態為Reset, 用以表示未完成 
 WaitForSingleObject()函數: 在必須等待的地方, 停在此處等著Event被設為set狀態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iostream.h>

/*************GLOBALS************/
HANDLE hThread1 , hThread2;
HANDLE hEvent1 , hEvent2;
int  g_nShared = 0; /* Global variable which is 
        going to be accessed by both Threads */

DWORD WINAPI Thread1(LPVOID lParam)
{
 while(1)
 {
  WaitForSingleObject(hEvent2,INFINITE);   
  ResetEvent(hEvent2);
  cout << "Thread1()::g_nShared = " << ++g_nShared << endl;
  SetEvent(hEvent1);   
 }
 return 0;
}

DWORD WINAPI Thread2(LPVOID lParam)
{
 while(1)
 {
  WaitForSingleObject(hEvent1,INFINITE);  
  ResetEvent(hEvent1);
  cout << "Thread2()::g_nShared = " << ++g_nShared << endl;
  SetEvent(hEvent2);  
 }
 return 0;
}

void main()
{
 // The Events which synchronize the 2 threads
 hEvent1 = CreateEvent(NULL,TRUE,FALSE,"Event1");
 hEvent2 = CreateEvent(NULL,TRUE,FALSE,"Event2");
 
 // Signal both the Events...so that they're up for grabs before 

 // the threads are born!!
 SetEvent(hEvent1); 
 SetEvent(hEvent2);
 
 // The Threads are Brought to Life !

 hThread1 = CreateThread(NULL,0,(LPTHREAD_START_ROUTINE)&Thread1,NULL,0,0);
 hThread2 = CreateThread(NULL,0,(LPTHREAD_START_ROUTINE)&Thread2,NULL,0,0); 
 
 while(1); // Don't let the Main Thread Die 

}


2018 ~ 
引用心得推廣 by: 
  HC 分享: 整理面試題目:易春木題庫類 軟韌體工程師面試重點與考題 
 mropengate 分享: 易春木 - 軟體/韌體工程師面試重點與考題- C語言,資料結構,演算法,以及OS作業系統..等題目(筆試考題) 
  zmcx16 分享: 專業知識複習:軟韌體工程師面試- C語言與OS作業系統 常見題目(筆試考題) 內容很豐富,因為資工的東西真的很多,裡面的內容可以幫你快速複習OS以及C語言相 關。 RTZU 分享: 這個網頁整理了很多面試時會遇到的不管是筆試/面談常常會被問到的問題 基本上很多考古題和計結資結OS演算法基本概念 這邊都整理得十分清楚了 推薦要去面試之前可以靠這邊的筆記惡補一下 


 2019/05~ 
感謝諸位支持,沒有再逐一列出,邀請函已陸續發送。小編也收到來自海外華人轉職的需求(美國科技業界),出乎小編意料之外,其實軟體科技公司不分台商日商美商歐商,都是同一系統的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先恭喜與祝福順利轉職。 

 2019/08~ 
恭喜 chi****ing, 雖然非本科生 在準備面試的時候覺得需要這樣一個系統的整理XD 謝謝! 謝謝易春木筆記,後來有找到喜歡的職缺了,感謝你! 

 2019/10~ 
如果是windows的 kernel mode driver開發, 務必熟記 windbg的指令與細節!! 

 2019/11 恭喜GJ順利錄取理想職缺, 心得分享如下:
來信試想告知目前已經順利得到這家公司的工作-香港商司亞樂科技亞太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公司 https://www.104.com.tw/job/6kgem?jobsource=pda 之前的講義幫忙許多,也有另外拿到像是 QNAP、中光電、神準口頭offer等。總之感謝您的幫忙! 另外也寫了一篇medium的blog,告訴大家如何準備面試: 我是如何面試軟體工程師 若有人需要的話可以分享,為了也是回饋給大家,謝謝 GJ 2019/11/23
2019/12 ~ 為方便閱讀, 程式碼區改為預設密封, 只要點擊一下就會展開! 2020/02 恭喜Sak***順利拿到offer!!
版主您好 : 去年底已順利面試進入一線IC廠,感謝您詳細的筆記分享 !
2020/05 恭喜順利拿到offer!!
您好!謝謝你整理的考古題,幫助很大!此波面試有拿到以下公司的職缺:威達高科、安邁、致茂、聯陽等
2020/10 恭喜順利拿到offer!!
謝謝你的筆記,我已經順利拿到我想要的offer了,真的很感謝,裡面的資料結構那些講得很詳細,也剛好有被考到!
2021/06 恭喜順利拿到offer!!
我是前些日子有和您購買筆記的同學,很感謝你整理的內容,讓我在準備上有更好的方向! 我目前還剩幾個一兩個面試,但算是告一段落了,目前有錄取 synology、synopsys、MTK,都是我很理想的公司跟職缺。 不知道未來有沒有緣份在工作上遇到,再次感謝您!
2022/02 收到回應:
"謝謝版主,這幾天看了您的網站收穫良多,年後如果面試有上,會再分享心得" 加油加油! 
 
2022/04 
筆記與考題等基本功扎實, 建議可以多刷leetcode練習, 對面試當中的coding測試很有幫助! 

 2022/6 
收到回應:“最近面試告一段落,拿到工作offer,這陣子真的不是很好面試,機會都有但感覺審核的門檻變得很高,感覺錯過去年混亂的時間點,但我運氣不錯,一直都有面試機會。安霸,一面視訊,二面現場+考試,二面一路面到總經理最後offer get。整體考試,除了安霸考的很廣很雜,其他公司的考試內容與易大整理的相似真的受益良多。” 

 2022/6 
收到回應:“您提供的筆記很有幫助,讓我可以很快就把之前所學複習完。從今年4月開始投履歷後,結果拿到了聯發科、聯詠、群聯的SW offer,跟您分享。” 

 2022/7 
收到回應:“非常感謝您的筆記和協助唷,後來運氣很好拿到多家很好的offer,最後選擇聯發科的軟體部門!真的很開心呢!”


2023

新增了Complexity Analysis複雜度分析, 與binary tree內容, 純軟體公司會很重視! 新增C語言基本功, 韌體工程師必備 新增心態準備 新增5題面試考題於直接列出考古題1

新增C++考題關於STL於深度討論考古題2
新增Python教學
新增Leetcode實戰討論

——————–
* IBM, 趨勢科技, 微軟, Google, Amazon, ..等軟體開發公司都要線上考試 * 緊急寄出支援快要面試的學員!
* 小編從收到各位大大的來信, 就會著手整理印刷然後到郵局郵寄, 需要一定的時間, 請大家耐心等候喔, 謝謝大家不催好棒棒!
* 新增英文履歷範例檔, 讓大家快速簡便完成自己的英文履歷!

——————–

有學員提到若本身背景不是資工系所,該如何準備,是否需要找專題實作呢?

我覺得可以雙管齊下,韌體程式設計師的內功實力在於我們的這一整套教材,含演算法/作業系統/程式實作等,是重要的基本功,像是基礎,有了這塊才能幫助日後往上堆積更多技能。

而搭配硬體的專案經驗也是非常加分的部分,透過基本硬體經驗可以幫助在面試時與主管產生一種特別的共鳴,有點像『原來你也是這樣過來的』的感覺。

至於專案的選擇可以到天龍挑書本有附小電路板的,主題有8051單晶片設計or類似arduino的C語言實作,可以現場挑比較知道自己要什麼唷。共勉之~

--- malloc() 回應學員的說明: 不論有沒有加上強制轉換碼, malloc() 都是回傳被安排的記憶體位址 對, 它就是強制轉換型態, 依照底下的定義可以發現, 預設的回傳指標是 void* , 但是根據每次需要的型別不同就必須要轉換型別! 原始定義 : The C library function void *malloc(size_t size) allocates the requested memory and returns a pointer to it. void *malloc(size_t size) 參數: size − This is the size of the memory block, in bytes. 回傳值: This function returns a pointer to the allocated memory, or NULL if the request fails. 

 Q: Link-list範例第32-33行的過程,多建立一個結構指標是否可以省略,直接使用list結構指標來做即可?
       LL_NODE *p = list;  
       while( p->next != NULL){ p = p->next; } // 取得最後一個節點   
       p->next = node;  
A: 這裡會再新建一個p指標, 是因為要保留 list 作為 link-list的Head指標, 所以不希望list移動, 所以也有人把 list 取名為 Head, 就更易閱讀了, 表示這個指標就是這一串列的頭, 不會更改


 Q: 請問第12題設置a 的 bit3 或是清除a 的 bit3 #define BIT3(0x1<<3) /*二進未表示:00001000*/ 這樣是否是會改寫到第4個bit??
 A: 你說的沒錯, bit3即是第4個bit  



 2022/10 更新: 
回答學員來信討論的問題, 收到回應 "非常感謝,看了你解說,讓我茅塞頓開

"  問題(1) 關於link-list章節部分, 為什麼是回傳list而非tmp ? 
A:畫了以下三個時間點的指標狀態圖, 需要先了解各指標的用途: - list 用來回傳整條串列, 所以會固定不動指向第一個node - tmp 用來逐步移動, 將新的節點加入串列 - newNode用來指向最新的節點
所以為什麼要傳list而非tmp, 因為只有加入第二節點時候list與tmp指向一樣位置 之後就不同了 


  問題(2) 為什麼list 指向的位址沒有被更新呢? 
從代碼看起來, 你做空間配置的malloc是在 CreatNode(), 所以要回傳list這個指標才OK, 因為此處非call-by-address, 如果你要做到call-by-address的更新指標方式, 則必須在main就已經配置空間, 可以參考筆記的這張圖(程式碼內的變數與function pointer 在記憶體中的配置情況), 由main()內做malloc()動態分配記憶體, 如此一來 main()才知道變數p, 如果你是在別的函式作malloc得到的變數p, 這樣main()不會知道的, 除非你把別的p回傳assign給main()裡面的p 2023/05 補充: 趨勢科技有線上測驗可以選各種語言線上考, 大家可以多練習寫 leetcode 程式碼, 邊寫邊改, 有error再改! 自己練習時可以計時倒數感受看看! 


 --- 考考大家, 假設今天面試過程, 主管突然請您寫出 Linked list 基本功能: 
1. 資料結構宣告 
2. 空間配置 
3. 建立新node於list後面 
由於是當場考試, 不可能有機會再上網查, 只能憑印象寫出來, 趕快現在練習試試看吧! 

 --- 考考大家, 基本功處理字串的函式夠熟嗎? 
e.g. C語言的 sprintf() 怎麼使用呢 

 2024/12 更新: 
 補充: 怎麼透過一行指令做到字串的搜尋與取代 ? 
 可以使用 linux s//g 
(1).在vi編輯器: 檔頭到檔尾用str2取代str1
:1,$s/str1/str2/g 
(2). 指令輸入:
sed "s/str1/str2/g" -i FILENAME
補充: 
static function 是什麼意思? (常被問到, 請留意喔!) 
 靜態函數僅在同一文件中可見, 在編譯過程中如果編譯器發現function前有加static關鍵字, 經過編譯後會被隱藏在該檔案的 obj file, 所以之後 linker 找尋 symbol 時, 會忽略這個funciton, 所以別的檔案也就看不到!



2024/12/04

美股筆記 - 英特爾 INTL 被圍攻的x86霸主

曾經的半導體製造傳奇公司, 這十幾年來逐漸走下坡, 被很多公司挑戰, 故事還在發展, 股價也偏弱, 但仍有許多人關注這支股票是否能低價建立部位, 觀察留意! (本文來源為公開資訊屬各大新聞所有: 鉅亨網, 經濟日報, 工商時報, Yahoo新聞, 財經新聞雜誌 ..etc)

https://www.tipranks.com/stocks/intc 股價

Annual Reports :: Intel Corporation (INTC) 年報

  • 2025/04/01 股價22.71, 新任CEO上任後股價一度上漲至25元附近, 畢竟空缺CEO讓公司沒有方向感不是好事, 新CEO至少會帶來新的目標, 但因為短期獲利還沒跟上, 股價下滑也是意料中事, 而最近的年報也透漏intel目前狀態。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Intel Vision 2025活動上,新任Intel執行長陳立武重申18A製程技術推進狀況,強調此製程技術將會在今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並且率先用於代號「Panther Lake」的筆電處理器,同時也說明已經著手推進下一個14A製程節點,更強調將透過擁抱軟體優先思維、人工智慧驅動系統設計,以及目的導向矽技術發展擁抱新發展。觀望
  • 2024/12/05 股價21.96, 股價進一步下跌, 表示市場對於英特爾突然更換執行長不買單, Intel新CEO未必會很快上手且處理公司各大部門內部運作, 估計股價進一步走弱, 但可以確定的是在晶圓製造技術跟不上台積電的下一代產品(Xeon與Panther lake)競爭力還是會落後主要x86競爭對手AMD, 而股價的下滑對於長期的投資者可能是好事, 畢竟x86只有Intel與AMD兩者相互競爭的市場, 當Intel切割晶圓製造後不用每季去負擔工廠的虧損, 加上不再被綁架自家製造而使用TSMC製程, 市占率應該會回升。除非ARM CPU取代x86, 觀望
  • 2024/12/03 股價23.93, 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被董事會離職, 近幾個月來,董事會討論了一系列可能性,例如私募股權交易,甚至拆分英特爾工廠和產品設計業務。但基辛格反對分拆公司,而是專注於恢復英特爾技術優勢並成為外部客戶客製化製造商的計畫。觀望
  • 2024/11/20 股價24.2, 英特爾計劃在亞利桑那州的 Fab 52 和 Fab 62 工廠原定於 2024 年完工,但預計推遲到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才開始運作。俄亥俄計畫投資 200 億美元,由於市場低迷,美國政府的補貼遲遲沒有發放,計畫面臨的困難還要更大一些。按照原定計畫,俄亥俄廠將於 2025 年開始投產,現在看要到 2026-2027 年才能完工,2027-2028 年才能進入商業營運。
  • 2024/10/01 股價22.63, 為什麼美國要扶植Intel? 答案是美國需要一家可以製造先進製程晶片的美國本土公司, 因為國防安全機密這種事情太敏感了. 專家警告美國軍用晶片供應面臨嚴重危機提到: 美國國防部被迫依賴FPGA元件,是因為找不到像是台積電或三星(Samsung)那樣的大型晶圓代工廠,為其武器系統生產客製化ASIC, 目前台積電是應用於包括F-35戰鬥機、導彈與指揮控制設備等美國國防部武器系統之FPGA元件──包括來自Altera (EETT編按:已被Intel收購)與Xilinx (EETT編按:已被AMD收購)──與其他晶片的主要生產者。觀望
  • 2024/09/26 股價23.92, 持續小漲但仍在谷底區! 但從下圖可以看到在20元區買盤開始願意承接, 量有放大, 表示多一批人覺得股價合理可買進, 英特爾採 intel 18A 製程生產 Clearwater Forest Xeon 處理器亮相提到: 英特爾已將重點完全轉向 intel 18A 節點製程技術,這使得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服務 (IFS) 在先進製程上也將一切賭注押在 intel 18A 的發展上,這推出首款晶片的時刻,無疑的將成為該公司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而且,不僅是 Clearwater Forest Xeon 伺服器處理器,Intel 也計劃發表採用箱銅製程的 Panther Lake 處理器,使得在消費型產品上也進入 intel 18A 節點製程的時代。
    看起來CEO回歸之後的Intel在製程的確有長足的進步, 有接近台積電, 但下一關的問題-晶圓代工的良率與成本, 這個部份如果追不上台積電, 也不要距離太遠, 能夠成為美國純血統的企業, 美國會加大支持力道, 有點像石油, 美國最終也實現油頁岩美國本土生產(天下雜誌說-從2009年開始,美國的頁岩油革命,對全球的石油生產和地緣政治角力,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它讓美國從原油的進口國,成為出口國。也讓美國在面對OPEC和伊朗、委內瑞拉的石油生產國的時候,有更強力的話語權。), 並致力降低成本, 觀望!
    (圖源: HiStock, Inc. 嗨投資)
  • 2024/09/18 股價21.47, 小漲但仍在谷底區! 執行長基辛格 (Pat Gelsinger) 今 (17) 日宣布,英特爾將進行 40 多年來重大轉型,其中一項改革即是將代工業務設為獨立子公司,不僅擁有自己的董事會,也為引進外部資金鋪路; 並宣布擴大與 AWS 合作,除了已宣布的 Intel 18A 以外,未來技術合作也將延伸至 Intel 18AP 與 Intel 14A。 英特爾接下來將加強和簡化英特爾的產品組合,進一步「降本增效」;將延後德國和波蘭建廠計畫兩年;工廠對外擴張的計劃也會進行調整和暫停;目標今年年底裁員 15000 人,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半以上。觀望! 經濟日報/英特爾確定要讓晶圓製造事業獨立為子公司 盤後大漲8%
  • 2024/09/06股價19.45,
    收入 Revernue 近年逐漸下滑, 資本支出上升許多 Capital Expenditures For Intel Corporation (INTC) (finbox.com)
    而Intel 18A製程真的那麼不堪嗎? 被博通退片, 仔細想一下Intel目標是在2025年才會完整18A的量產水平, 換句話說目前仍在開發燒錢階段, https://www.fool.com/investing/2024/09/05/is-intels-foundry-business-in-trouble/ 的確目前現金流拮据, 但18A若在明年正式達到量產水準, 至少可以相匹配TSMC台積電2~3nm等級的功耗, 但成本應該還是比台積電高, 屆時應該可以逐步往上走, 觀望!
  • 2024/08/18 股價20.87, 持續股價低迷,反壟斷調查Nvidia and Microsoft 在2024/04開始,通常四五年會有結果! 根據周三 (7 日) 公開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文件,英特爾的股票在最近期財報發布後承受巨大壓力,而基辛格在周一以接近每股 20 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大約 25 萬美元 (約新台幣 812 萬元) 的股票。不過,基辛格一向習慣在財報後買進價值約 25 萬美元的股票,包括在獲得華爾街積極反應的財報發布之後。VerityData 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基辛格購買股票並不代表行為的改變或是有意義的事件。他已經連續 12 個季進行了這樣的購買行為,而且這次買入的規模並非不尋常。」
  • 2024/08/19 網友分析第三季暴雷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7004367#90174835
  • 2024/08/14 歷任Intel CEO介紹 https://technews.tw/2024/08/14/intel-ceo-story/

    (Source: TechNews Inc )
  • 2024/05/06 股價30.97, 《Barron’s》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報文件顯示,Intel執行長季辛格於4月29日至5月1日期間,以平均每股30.85美元的價格買進Intel股票8,100股。季辛格持續加碼購入自家股票,目前持有Intel股票總股數已來到591,090股,包括個人直接持有107,290股,透過信託持有444,400股,另39,400股為透過家族信託持有。
    Intel近年積極發展晶圓代工,但因晶圓廠建置成本極高,代工事業部尚未能創造獲利,成為Intel的「拖油瓶」。4月25日,Intel釋出第一季財報,獲利超出華爾街預期,但第二季財測黯淡,引發當天盤後股價重摔近8%
  • 2023/11/03 股價38.14, Intel CEO基辛格11/01以平均每股36.79美元買進3,400股英特爾股票 + 以每股36.82的均價,買入3,375股。透過基辛格家族信託進行,現在持有25,475股的英特爾股票。CEO基辛格自己直接持有37,722股,並透過其他信託持有更多,FactSet列舉他持有的股數超過50萬股。

    英特爾股價已連續5個交易日勁揚,其中10月27日財報公布後股價飆升9.3%,不過比起2021年締造的68.26美元歷史新高相比,股價仍低了45%。觀望

  • 2022/08/26 股價33.36,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的FORM 4文件資料顯示,Gelsinger於2022年8月24日買進14,800股英特爾股票、平均買進價格為33.86美元,直接持有股數升至77,216股、透過信託持有股數為266,530股。

    依據英特爾、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在今年2月公布的備忘錄協議,雙方將攜手就先前宣布的美國亞利桑那州Ocotillo園區擴廠計畫投資300億美元,英特爾、Brookfield分別出資51%、49%。觀望

  • 2021/10/28 股價53.89, Gelsinger 以 50 萬美元買進 1 萬股英特爾股票,每股平均價格為 49.94 美元。這是 Gelsinger 自 2 月份接任英特爾 CEO 以來首次在公開市場購買英特爾股票。根據他在先前向 SEC 提交的一份報告,Gelsinger 目前擁有 219,750 股英特爾股票。不過,最大手筆的買進來自於英特爾董事 James J. Goetz,他以 100 萬美元購買了 2 萬股英特爾股票,每股平均價格為 49.76 美元。這是他自 2019 年 11 月買進 500 萬美元股票以來,首次再度於公開市場買進英特爾股票。長期董事 Frank Yeary 則是以 50 萬美元買進了 1 萬股英特爾股票,每股平均價格為 49.66 美元,是自 2010 年 10 月以來首次在公開市場購買英特爾股票。伊許拉以 100 萬美元購買 2 萬股,每股平均價格為 48.02 美元,目前共擁有 35,199 股英特爾股票。伊許拉於 2017 年 3 月加入董事會,並於 2020 年 1 月獲任命為董事長,這是他加入英特爾董事會以來首次在公開市場買股票,其他持股是任職獲得的限制股。伊許拉曾任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 (Medtronic) 董事長兼執行長。董事威斯勒(Dion Weisler)是本次自家股票購買的新買家之一,他以 50 萬美元購買 10,351 股,每股平均價格為 48.11 美元,目前總共持有 27,450 股。威斯勒曾任惠普 (HP) 執行長。另一位董事 Gregory D. Smith 則以 50 萬美元購買 10,440 股,每股平均價格為 47.96 美元,目前共持有 14,793 股,Gregory D. Smith 曾任波音財務長,這是他 2017 年 3 月加入英特爾董事會以來首次公開購買。最後則是董事劉金智潔(Tsu-Jae King Liu)以 48,000 美元買進 1,000 股,平均每股價格為 48 美元。劉金智潔於 2016 年 7 月加入英特爾董事會,目前持有 18,924 股,這是她作為公司內部人士首次公開購買英特爾股票。劉金智潔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院長。

    然而 BMO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 Ambrish Srivastava 對英特爾前景感到擔憂,認為英特爾對未來展望過於樂觀。Srivastava 表示,英特爾的獲利「在看到更清晰的復甦路徑之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處於低迷狀態」,並擔心英特爾自由現金流部位的影響。
    觀望

  • 2021/02/15 股價61.81, Pat Gelsinger 回鍋擔任英特爾(Intel Corp.)執行長CEO。觀望
  •  

     

     

     

     

    Intel Foundry晶圓代工部門

    英特爾計畫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的重要一步; 美國正在實現到2030年,將20%晶片留在國內製造的目標。

    聯電與英特爾(Intel)將合作在英特爾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開發和製造12奈米製程平台,預計在2027年投入生產。

    英特爾延後價值 200 億美元的俄亥俄州晶圓廠,延後至 2026 年底興建完成

    代工部門2023年的營損多達70億美元,遜於2022年、2021年的營損52億美元、51億美元,部分是受到內部營收下滑、進而壓抑獲利潛能的影響。另外,Intel Foundry部門2023年營收也只有189億美元,低於2022年、2021年的275億美元、228億美元。英特爾預測,晶圓代工部門營損有望於今(2024)年觸頂,從現在起到2030年底期間,營益有望達成損益兩平。

    製程

    2021年宣布「四年五節點」的激進目標,分別是:

    • Intel7(ADL/2022)、
    • Intel4(MTL/EUV/2023)、
    • Intel3(Xeon6/EUV/2024/代工)、
    • Intel 20A(ARL/2024)
      *TSMC N3B(LNL/2024)
    • Intel 18A(PTL/Xeon7/2025/代工)。
    • 14A(NVL/High-na EUV/2026)  //*TSMC N2(NVL)
    • 14A-E(High-na EUV/2027)

    2021 年5 月
    英特爾宣布對其新墨西哥州業務投資35 億美元,專門用於先進的半導體封裝,以提高晶片性能和整合度。一項值得注意的技術是Foveros,它支援在封裝內垂直堆疊。

    2021/10
    英特爾在2021年7月表示,將原本的10 奈米 Enhanced SuperFin正名為Intel 7,原先的7奈米正名為Intel 4,之後分別為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英特爾說明,2022年10奈米製程的Alder Lake、Sapphire Rapids名稱跟進改為7奈米,4奈米製程起將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3 奈米要在 2023 下半年投片量產,2024 年跨入Intel 20A並逐步量產

    2023年7月
    英特爾宣布,作為美國國防部RAMP-C計畫第二階段的一部分,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將新增兩位客戶:波音和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隨著RAMP-C計畫進入第二階段,美國國防部的供應商將可以使用Intel 18A製程技術和產業標準的電氣設計和分析工具,加上相關IP來開發和製造測試晶片,為產品設計投片做準備。

    2023/10
    採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的Intel 4製程在愛爾蘭新廠近日量產,包括代號Meteor Lake的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

    2024/02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22日首度鬆口,英特爾將擴大下單台積電,將2024年全新推出的二大次世代平台Arrow lake、Lunar lake之CPU Tile(晶片塊)+GPU+ npu 交由台積電N3B製程生產製造。

    2024/04
    目前RAMP-C計畫已經進入第三階段,美國國防部相關供應商已經開始利用Intel 18A生產早期的測試晶片。作為與國防工業基地(DIB)客戶合作的一部分,包括Northrop Grumman、波音、微軟、輝達和IBM等企業,都將與英特爾合作開發Intel 18A晶片技術。

    Intel 18A製程技術是英特爾下一代製程技術,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提前量產。英特爾CEO基辛格先前曾經表示,Intel 18A晶片的整體表現將會優於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美國國防部微電子工程主管Dev Shenoy指出,美國國防部預計2025年展示Intel 18A晶片的原型生產

    2024/06
    Intel 3在美國奧勒岡廠及愛爾蘭廠已進入量產階段,採納者包括最近發布的Xeon 6處理器「Sierra Forest」及「Granite Rapids」。

    Intel 18A 將用於 Panther Lake 和 Xeon 7 (Clearwater Forest )晶片,兩款產品預計2025年面世。

    2024/08/07
    英特爾(Intel)於8月7日宣布,基於Intel 18A製程的AI PC客戶端處理器Panther Lake和伺服器處理器Clearwater Forest已完成製造,並成功通電啟動作業系統。

    英特爾指出,這一大里程碑在試生產後僅兩個季度內達成,預計兩款產品將於2025年開始量產。英特爾還透露,明年上半年將有第一家外部客戶預計以Intel 18A製程完成試生產。

    代工歷史

    2010年,首次為Achronix提供22nm製程的產品,就開始慢慢在考慮幫別人代工的業務,但一直未獲得大規模訂單。其中,諾基亞N1曾採用了英特爾的行動晶片,但市場反應並不理想。

    2012年開始,PC市場出現了持續的下滑,導致英特爾在產能上出現過剩,晶圓代工廠自家產品的利用率僅為60%。於是,英特爾才決定加大了晶圓代工廠的對外開放

    2013年之時,當時的英特爾CEO科再奇還在英特爾投資者大會上表示,英特爾的晶片代工廠將向所有晶片企業開放。不過,隨後英特爾的開始大舉進軍行動市場,就延緩了這一計劃。

    2015年,英特爾又推出了整合基帶的SoFIA系列晶片,希望進一步向智慧型手機和通話平板市場前進。,這年平板市場這時需求已經下滑,晶片銷售不佳。另一方面,由於補貼撒錢策略,也讓英特爾行動部門帶來巨額的虧損。於是在2016年,英特爾宣佈退出了手機/平板晶片市場。

    2016年8月,英特爾在其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英特爾已與ARM達成協議,獲得了ARM授權,可以代工生產基於ARM Artisan Physical IP架構的晶圓晶片。

    2017年9月,英特爾在北京召開「英特爾精尖製造日」活動,除了推出自己全新的10nm FinFET製程之外,也正式宣布對外開放其10nm FinFET製程的代工業務,此外英特爾還宣布針對行動領域及物聯網市場開放的22nm FFL製程,而在此之前,英特爾的14nm FinFET代工也已經順利開展。而英特爾此舉,這時也被外界認為是要全面進軍代工市場,與台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爭奪市場。但是,在那個時候,雖然台積電是晶圓代工領域的老大,但在晶片製程上,英特爾依然有其領先優勢。

    2018年,英特爾面臨了10nm良率問題遲遲沒有解決、10nm量產持續跳票的問題,因此14nm和22nm產能嚴重不足,自家產品用了都不夠,也根本無法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

    2018年12月,英特爾在 Semiwiki 舉辦的科技論壇上,表示將關閉旗下的客製化晶圓代工業務。

    2021年3月23日公佈稱,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新建兩個使用最尖端EUV(極紫外光刻)曝光設備的7奈米半導體工廠。其中一棟用於處理器方向,另一棟用於代工(Foundry),目標是在2024年啟動運營。

    晶圓廠產能

    Global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intel.com)

    美國廠良率低、成本高

    Arizona (亞利桑那州) //Ocotillo 園區將總共擁有 6 個晶圓廠
    – Fab 22、Fab 32以及Fab 42 : 先前已有
    – Fab 52與Fab 62: 2021/09動工 生產英特爾最先進的製程技術,18a Intel 第一代3奈米製程。原定於 2024 年完工,推遲到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才開始運作。

    英特爾計劃在亞利桑那州的 Fab 52 和 Fab 62 工廠原定於 2024 年完工,但預計推遲到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才開始運作。俄亥俄計畫投資 200 億美元,由於市場低迷,美國政府的補貼遲遲沒有發放,計畫面臨的困難還要更大一些。按照原定計畫,俄亥俄廠將於 2025 年開始投產,現在看要到 2026-2027 年才能完工,2027-2028 年才能進入商業營運。

    Oregon (俄勒岡州) //戈登摩爾公園園區內總計有 5 座晶圓廠
    – D1X : 最新研發中心與先進製程晶圓廠
    – D1A : 80 年代興建的晶圓廠
    – D1B 和 D1C : 均具備 10 奈米製程技術生產能力的晶圓廠
    – D1D : 進行 7 奈米製程技術生產的晶圓廠。

    Ohio One(俄亥俄州1廠) //超級晶圓廠,投入金額280億美元
    按照原定計畫,俄亥俄廠將於 2025 年開始投產,現在看要到 2026-2027 年才能完工,2027-2028 年才能進入商業營運。

    成本較低的愛爾蘭或以色列廠生產服務客戶
    Israel
    Ireland

    EPS

    英特爾 2022 年營收達 631 億美元,較 2021 年下滑 16%,調整後 EPS 為 1.84 美元,遠低於 2021 年的 5.30 美元。

    2024Q2 財報關鍵數據
    營收:128.3 億美元
    調整後 EPS:2 美分

    • 2016 年度 EPS 2.42
    • 2017 年度 EPS 3.16
    • 2018 年度 EPS 4.40
    • 2019 年度 EPS 5.09
    • 2020 年度 EPS 4.98
    • 2021 年度 EPS 4.89
    • 2022 年度 EPS 1.95
    • 2023 年度 EPS 0.40

     

    2024/11/26

    大地KY (8437) - 受中國雙減政策影響 試著創造新營運模式

    大地幼教股份有限公司
    上櫃公司/ 資本額4.785億
    主要業務為教育諮詢。幼教用品銷售。幼教軟體銷售。

    • 2024/11/27 股價: 28.35, 跌到歷史低點, 公司似乎仍非常倚重中國市場, 觀望 
    • 2024/07/12 股價: 37.15, 急拉上漲3.35元, 感覺是跌深反彈, 觀望
    • 2024/04/10 股價: 32.5, 股價到新低點, 但觀察到董監持股比例仍維持23%以上, 自由現金流與淨現金流2023年有比2022年改善, 預計2024年配發股利1元, 觀望
    • 2023/11/27 股價: 48.45, 跌破50元! 中國近年出生率連續下跌,新生兒減少中, 2022年已經減少5610所幼兒園,已顯現出這種關停趨勢。按減少的幼兒規模測算,中國將有三分之一幼兒園關閉,三分之一幼師需要再就業。對於普惠性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如2019年1月,北京市財政局、市教委聯合發佈《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修訂)》,首次明確對普惠幼兒園不再分一二三級園差別補助,而是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給予生均定額補助。
    • 2023/10/27 股價: 58.8, 法說會大地因應業績下滑的計畫:
      1.新增海外營運據點
      • 2023/09於菲律賓克拉克正式取得營業執照
      • 推廣Dadi-Coach
      • 除中國大陸外,已確定會進入台灣 日本 韓國 越南等鄰近地區
      2. 強化非學科課程
      • 線上英文一對一家教 (Hi-Tutor)、美學 (Otto2)、音樂 (iFunote)
      3. 加強客戶開設三歲以下托育服務
      • 符合中國大陸政策
      • 輔導客戶取得相關證照及培訓
    • 2023/08/28 股價: 80.5, 第2季綜合損益表,每股虧損0.09元, 太慘了..開始季虧損! 算一下EPS應該會持續下跌股價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大地-KY股利:現金1元

    2024/03/07 18:56
    (8437)大地-KY-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
    1. 董事會擬議日期:113/03/07
    2. 股利所屬年(季)度:112年 年度
    3. 股利所屬期間:112/01/01 至 112/12/31
    4. 股東配發內容:
     (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1.00000000
     (2)法定盈餘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3)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4)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47,851,070
     (5)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
     (6)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7)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8)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
    5.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10.0000元

    中國一年消失5610所幼兒園 是壞事也是好事?

    撰文:外部來稿出版:2023-11-22 19:30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比上年減少177.66萬人,下降3.70%。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4144.05萬人,比上年減少74.16萬人,下降1.76%。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風聲》,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微博)2026年不少小學將面臨生源危機

    這一資料已經顯示出幼兒園數量與幼兒園在園幼兒下降。但還不是最嚴重的下滑。

    中國2019年、2020年、2021年出生的幼兒比2016年、2017年、2018年出生的幼兒少1444萬。也就是說,到2024年,所有2019~2021年三年出生的幼兒100%進幼兒園,幼兒園在園幼兒也只有3727萬人。

    相比2022年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會再減少900萬幼兒。而幼兒園孩子的減少,會逐漸波及到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按照適齡學生的人數變化,今年將是中國的入學高峰,但到2026年,不少小學就將面臨生源危機。內地少子化等問題愈趨嚴重之際,「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備受關注。(中新社)有關專家推測,到2035年,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將減少3000萬,這其實還是偏樂觀的估計。2035年中國將迎來大學入學高峰,而到2038年,中國大學的招生數,就會超過出生人口數。

    人口變化必將帶來教育佈局結構的調整。當前社會輿論普遍關注以下問題:幼兒園和學校會不會出現關停潮?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會不會全部退出?

    毫無疑問,如果幼兒園和小學,保持現在的班額與師幼比,必然很快就會出現大批幼兒園、小學關停。2022年已經減少5610所幼兒園,已顯現出這種關停趨勢。按減少的幼兒規模測算,中國將有三分之一幼兒園關閉,三分之一幼師需要再就業。是不是一定要「教師大裁員」?

    中國現階段的師幼比是偏低的。根據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為324.42萬人,幼兒園師幼比為1:14左右。而發達國家的學前教育師幼比為1:10~1:7。按1:10的師幼比計算,就是幼兒數量下降到3000萬,中國需要的專任幼師將是300萬,目前的幼兒專任教師並不會多出來。而且這還是只考慮幼兒園只招收3~6歲幼兒的情形,如果允許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入園,那幼師還依舊短缺。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也是如此。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我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38萬個,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373個。據統計,中國普通小學平均班額38人,初中46人。日前一段內地小學生在課室內高聲合唱《孤勇者》的影片在網上瘋傳,更登上微博熱搜。

    而發達國家小學和初中的班額在20人到25人之間。顯然,如果降低班額,提高師生比,中國的小學、初中也都無需大規模撤並。
    是否讓幼兒園關停、義務教育學校撤並,取決於各地對教育的投入保障水平。到2022年,中國已經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但客觀而言,這並非高水平普及。隨著適齡學生減少,如果保持生均撥款標準不變,對教育的投入就將大幅減少,這可減輕政府的支出壓力。然而,這也錯失了實行小班化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最好時機。

    學生規模減少一半的背景下,如果保持對教育的投入水平不變,就可把生均經費提高一倍,這會有力改善中國學校的辦學條件,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緩解教育焦慮,建構生育友好型社會,也可應對未來人口出生增長產生的新的入學需求。為應對人口老化、生育率低迷,內地開放三孩政策。(視覺中國)提防「讓民辦學校退出」的呼聲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更為多元。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補充的功能會大為退化,但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的功能會進一步強化。

    因為即便所有公辦學校都推進小班化教學,也難以滿足所有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依照我國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都要登記為非營利性學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從性質上講,也完全屬於公益性。甚至民辦不再是舉辦者屬性,而是一種辦學模式。

    如政府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給予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一樣的生均經費撥款,其性質就是「公辦」,但採取「民辦」方式,就是為了探索多元辦學模式。

    可以說,適齡學生數減少,是中國擴大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契機。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國是根據學生在公辦學校(這裡指的學校都是幼兒園,下同)、民辦學校(幼兒園),來給予生均撥款,非營利民辦學校(幼兒園)獲得一定的生均撥款,是近年來才出台的政策。2022年6月22日,揮旗的畢業生在湖北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參加畢業典禮。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076萬人。(Getty Images)

    對於普惠性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如2019年1月,北京市財政局、市教委聯合發佈《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修訂)》,首次明確對普惠幼兒園不再分一二三級園差別補助,而是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給予生均定額補助。

    而從教育公平角度看,不論適齡學生在哪所學校、幼兒園,都應該享有一樣的生均撥款。這是實行教育券制度的理論基礎,即所有受教育者都享有相同的國家教育資源,可拿著教育券,選擇不同的學校(幼兒園),由學校(幼兒園)用教育券去兌換財政撥款。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更為多元。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補充的功能會大為退化,但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的功能會進一步強化。(資料圖片)

    這可充分保障每個受教育者的權利,也促進學校間的平等競爭。在適齡學生減少後,中國不妨推進教育券制度,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提升教育質量。
    尤其在發展普惠托育與學前教育方面,可探索教育券制度。中國存在托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學前資源「過剩」的矛盾

    當前,中國還存在托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學前資源「過剩」的矛盾。解決這一問題,應探索推進托幼一體化,讓所有有條件的幼兒園都招收2~3歲幼兒。

    據統計,中國目前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5.5%。《「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即總托位數630萬個。為應對人口問題,內地推出三孩政策。(新華社)

    近年來,中國各地還在出台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機構。而解決托育學位不足這一問題,合適的辦法是,把幼兒園多出的學位作為托位,為2~3歲的幼兒提供托育服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

    當前,實施這一政策的阻力有二,一是托育與學前教育,分屬不同部門管理,這需要形成合力,二是幼兒園招2~3歲孩子的經費問題,這需要加以明確,納入財政預算。可以探索實施托幼券制度,每個適齡幼兒都可領取相同額度的托幼券,選擇幼兒園或托育機構。這就從根本上減輕家庭的養育、教育成本,也讓處在生源困境中的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走出辦園困境,為適齡幼兒提供優質的托幼服務。

    大地KY 2023年法說會

    日期:2023年10月19日 14時
    法說會地點:台開大樓19樓1901會議室(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2號)
    法說會概述:公司營運概況說明
    法說會講稿文件(中文):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843720231019M001.pdf
    法說會講稿文件(英文):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843720231019M001.pdf

    疫情啟動新模式 大地-KY推廣Dadi-Coach新業務

    MoneyDJ新聞 2023-01-17 09:52:08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中國幼教事業廠商大地-KY(8437)2022年幼兒園業務仍受到疫情的影響,展望今年度,大地-KY啟動新業務Dadi-Coach,大地可以招募、輔導以及培訓伴讀老師,透過大地-KY本來的英文學習APP「ABCmouse」平台,擴充輔導業務以及收入,且透過新的學習方式,即便在疫情之下也可維護學生的學習品質。

    大地-KY主要的營業包括幼教諮詢、幼教用品以及幼教軟件研發與銷售,占比重分別約49.2%、42.8%以及8%

    大地-KY 2022年營收為5.56億元,年衰退2.62%;截至2022年前三季,大地-KY幼兒園客戶約有417家。

    大地-KY今年啟動新的業務操作方式,稱為Dadi-Coach,主要是輔導培訓以及指導伴讀老師,但主要的教學還是透過大地-KY的英文學習APP「ABCmouse」,學生在使用APP上遇到的任何問題,則可以有Coach可以聯絡輔導或伴讀,一個Coach可以伴讀很多學生,大地-KY透過推廣Dadi-Coach業務,創造輔導收入。

    對於Coach來說,加入Dadi-Coach則可以作為自身創業,包括在職、退休或在學人士,對於有一定英文基礎的人,都可以來成為Dadi-Coach,大地則會給予充份輔導。

    目前Dadi-Coach會先在中國以及台灣地區開始推廣,以台灣的部分,大概年後3月就會有一家教育機構加入Dadi-Coach的行列,今年期待擴大Dadi-Coach的陣容。

    大地-KY上半年合併獲利1.08億元,每股稅後2.27元

    (8437)大地-KY公告本公司董事會通過111年第2季合併財務報告
    1.提報董事會或經董事會決議日期:111年08月23日
    2.審計委員會通過日期:111年08月23日
    3.財務報告或年度自結財務資訊報導期間起訖日期(XXX/XX/XX~XXX/XX/XX):111/01/01~111/06/30
    4.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收入(仟元):266,385
    5.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毛利(毛損) (仟元):210,279
    6.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利益(損失) (仟元):170,074
    7.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稅前淨利(淨損) (仟元):137,828
    8.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本期淨利(淨損) (仟元):108,429
    9.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損) (仟元):108,429
    10.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基本每股盈餘(損失) (元):2.27
    11.期末總資產(仟元):3,654,664
    12.期末總負債(仟元):1,079,847
    13.期末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仟元):2,574,817
    14.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切入中國幼教市場 F-大地董座:我是正港台灣人!

    2015/04/15 20:04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國內第一檔幼教股即將於5月上櫃,掛牌價暫定約90元。F-大地(8437)董事長程鈦坤最早在青商會認識象山集團創辦人江道生,繼而進入幼稚園市場,1987年在台北創立「大地幼稚園」後,2000年開始在中國切入幼教管理與諮詢顧問市場,他認為「選對市場、站對位置」是成功的關鍵,目前已與223家幼稚園簽約,今年還將增加30家幼稚園諮詢顧問契約,期待2017年在中國擁有300家幼稚園的合約,有信心今年營收挑戰兩位數成長,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高達7.19元。

    「我是正港台灣人啦!」程鈦坤笑著說,當年認識江道生後,就協助經營幼稚園業務,自己也很有興趣,於是在台北市成立「大地幼稚園」,只不過,1989年當上幼教協會總幹事時去中國考察,發現中國市場經營幼稚園的方式和台灣不同,每個小區都必須成立一所幼稚園,而小區里住著2000-3000位居民的小孩都會在這個幼稚園上課,因此,客源沒問題、師資也沒問題,仗著台灣的教育軟體水準高、也比較有資金,1993年就決定進攻中國市場。

    而大地幼教在中國是以提供幼教管理諮詢服務領域,藉由豐富、領先的幼教資源與顧問經驗,能針對不同校園的需求,提出各式資源配置組合方案建議,就連校舍規劃設計、內外環境裝修裝飾,開辦初期的招生推廣、師資培訓、教材課程、幼教用品、後勤管理,幼兒園的持續營運和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具備一整套專業而精細的指導方案和執行團隊。

    鮮活果汁(1256) 中國新茶飲原料供應鏈上游大廠 銷售大陸連鎖餐飲

    • 2024/11/27: 股價137元, 財報第3季稅後純益1.4億元, 年減30%, 每股純益EPS 4.15元, 累計前三季EPS每股純益8.21元, 如果用本益比20來計算, 目前超跌, 但市場觀望之後中美貿易戰, 對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走弱吧, 觀望
    • 2024/07/29: 股價178.5元, 看每月營收的2024Q2的EPS應該是滿慘的, 全年EPS可能不到10元, 股價可能回到2016~2017年間的120~150元區間, 觀望
    • 2024/07/23: 股價187.0元, 酷暑來臨,中國大陸手搖茶飲需求顯著,然中國新茶飲市場受經濟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民生消費力減弱,同時茶飲行業皆進行成本壓縮,導致銷售金額減少;加上適逢雨季多處暴雨不斷影響消費,以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 另外有打入大型量販通路的預包裝產品, 股價低檔, 可以考慮建立持股, 觀望
    • 2024/03/08: 股價214.23元, 鮮活果汁去年獲利成長EPS達12.41元 擬配發每股6.6元股息, 觀望
    • 2024/01/22: 股價230.0元, 鮮活果汁-KY大陸子公司蘇州鮮活原預定申請深圳A股上市在時機不對情況下確定撤件,觀望
    • 2023/08/28: 股價270.0元, 2023Q2單季每股純益達 6.09 元,2023 年上半年稅後純益 2.52 億元,每股純益 7.44 元,觀望
    • 2023/01/03: 股價271.5元, 大陸疫情連續幾年嚴格封控,造成人流銳減,部分二線品牌撐不住,帶動整併潮加速。鮮活果汁-KY前11月營收37.63億元,年減13.04%;前三季稅後純益3.36億元,較去年同期慘遭腰斬。惟隨大陸疫情封控逐漸鬆綁,法人看好鮮活明年營運成長可期。
    • 2022/12/07: 股價287.5元, 大陸開始解封,將為營運增添活水, 股價走高!
    • 2022/09/05: 股價216.5元, 由eps推算160-170也滿有可能的, 觀望
    • 2022/08/26: 股價241.5元, 今年新式茶飲產業低迷, 觀望

    夏季飲品旺季到 鮮活果汁-KY6月營收月增2成

    鉅亨網 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7-04 19:28
    鮮活果汁 – KY(1256-TW) 今 (4) 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鮮活 2024 年 6 月營收為 4.14 億元,月增 20.73%,但受到天氣因素影響,中國大陸多處暴雨不斷,以致營收年減 25.63%,累計 2024 上半年營收 20.67 億元,年減 11.12%。

    而鮮活果汁 2024 年第二季營收爲 11.97 億元,爲近三季來新高,季增 37.63%,年減 20.33%。

    鮮活果汁主管指出,6 月營收達 4.14 億元,係因酷暑來臨,中國大陸頻繁出現創記錄的季節性高溫,整體手搖茶飲需求顯著,挹注營收較上月增長 20.73%,然中國新茶飲市場受經濟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民生消費力減弱,同時茶飲行業皆進行成本壓縮,導致銷售金額減少;加上適逢雨季多處暴雨不斷影響消費,以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 25.63%。。

    隨著消費趨勢的變化,冷凍產品需求逐年顯現,鮮活果汁積極升級和擴展冷凍產線及倉儲設施,目前 4 個廠區都具備冷凍產品生產能力,並足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同時,鮮活打入大型量販通路的預包裝產品,在市場上獲得迴響,鮮活果汁將審慎觀察市場走向,靈活調整策略,擴大市場占有率。

    展望下半年,鮮活果汁目前有昆山、天津、廣東與廣西 4 座廠合計年產能 15.5 萬噸優勢,並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整體運營效率,站穩中國大陸新茶飲供應商領先群位置,且同時致力於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天然及新鮮產品的需求。

    鮮活果汁 – KY 在 2024 年第一季營收爲 8.7 億元,毛利率 24.35%,季增 3.35 個百分點,年減 2.9 個百分點,單季稅後純益 4534 萬元,較上季由虧轉盈,與 2023 年同期稅後純益 4544 萬元相當,每股純益爲 1.34 元。

    鮮活果汁去年獲利成長EPS達12.41元 擬配發每股6.6元股息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3-08 17:49
    鮮活果汁 – KY(1256-TW) 今 (8) 日公布最新獲利,稅後純益 4.2 億元,每股純益達 12.41 元 ,與德麥 (1264-TW) 同爲去年獲利超越一個股本的食品股,鮮活果汁擬配發每股 6.6 元股息。

    鮮活果汁 2023 年全年合併營收 46.32 億元,毛利率 28.13%,年減 0.39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4.2 億元,年增 4.12%, 每股純益達 12.41 元。而德麥 2023 年全年營收 58.38 億元,毛利率 33.15%,年減 1.38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 6.76 億元,創新高,年增 6.72%,每股純益達 18.24 元。德麥去年 股利擬每股配發 14 元現金,也創新高。

    鮮活果汁 2024 年 2 月營收為 2.01 億元,月減 52.73%,年減 26.7%,累計 2024 年前 2 月鮮活果汁 – KY 營收 6.28 億元 年增率 38.55%,公司指出,因 2 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且客戶提前於 1 月啟動備貨, 鮮活果汁 – KY 為中國大陸新茶飲巿場產品原料供應大廠,且位居產業供應鏈上游,銷售布建全國連鎖餐飲體系,2024 年季節性拉貨動能明顯,主要原因為,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內餐飲消費市場逐步回溫,帶動新茶飲市場規模持續向上攀升,主要連鎖新茶飲品牌透過開設分店,大幅拓展市場版圖。

    鮮活果汁1原因 取消大陸深圳A股上市申請

    2024.01.25 工商時報 李麗滿
    鮮活果汁-KY(1256)大陸子公司蘇州鮮活25日召開股臨會確定取消獨董設立,主要是原預定申請深圳A股上市在時機不對情況下確定撤件,回歸原子公司組織;鮮活果汁2023年全年營收達46.30億元,創歷史次高,展望2024年新零售回復,營收持續穩定成長。

    鮮活指出,中國大陸2023年整體景氣復甦不如預期,惟鮮活鎖定健康茶飲的原料、加強對產品的質化發展並積極擴大與同業的競爭門檻,繳出全年營收年增12.78%的成績,僅次於2021的46.55億元,業績回升至疫前水準。

    隨著疫後大陸消費市場明朗,且積極復甦國內民生產業,內需的經濟活動跟著逐步回歸常態,加上連鎖新茶飲品牌持續擴張市場版圖,帶動整體新茶飲業績增長,鮮活擁有昆山、廣東與天津三座廠合計年產能13萬噸優勢,站穩大陸新茶飲原料供應商領先地位。

    疫後消費復活 食品股后鮮活果汁上半年獲利倍增EPS 7.44元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2023/08/18 18:22
    食品股股后鮮活果汁 – KY(1256-TW) 今 (18) 公布最新財報 2023 年第二季稅後純益達 2.06 億元,季增 3.54 倍,年增 1.97 倍,單季每股純益達 6.09 元,2023 年上半年稅後純益 2.52 億元,每股純益 7.44 元,鮮活果汁目前則積極開拓中國大陸三、四線城市,加強產品滲透力。

    鮮活果汁 2023 年上半年純益次於德麥 (1264-TW) 的每股稅後純益 9.02 元。鮮活果汁 2023 年第二季營收 15.03 億元,毛利率 30.01%,季增 2.76 個百分點,年增 2.35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 2.06 億元,季增 3.54 倍,年增 1.97 倍,單季每股純益達 6.09 元。鮮活果汁 2023 年上半年營收 23.28 億元,毛利率 29.03%,年增 1.88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2.52 億元,年增 1.21 倍,每股純益 7.44 元。

    鮮活果汁業績成長主要原因,為去年中國大陸因疫情嚴峻進行管制,鮮活昆山廠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停工,致基期較低,今年中國大陸全面解除管制後,公司營運在已排除疫情干擾下逐步回穩,挹注第二季營收獲利成長,

    鮮活果汁指出,中國大陸新茶飲市場於疫後需求逐步回溫,鮮活積極擴增產品項目與服務對象,帶動整體營運表現正向,且因應市場復甦後的需求變化,鮮活持續優化產品組合,同時,中國大陸內需消費力波動以及新茶飲發展趨勢變化大,公司透過謹慎觀察及持續研發新品投入市場,以墊高與同業的競爭門檻,加上擁有昆山、廣東與天津三座廠合計年產能 13 萬噸優勢,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並持續往三、四線城市擴張營運版圖。

    鮮活果汁 7 月營收為 5.77 億元,月增 3.64%,較去年同期成長 21.42%,僅次於 2021 年 7 月 5.85 億元,為單月歷史次高;累計 2023 年 1-7 月營收 29.03 億元,年增達 22.36%,由於 7-9 月夏季與暑期飲料產業旺季,估第三季旺季營收將走強。

    茶飲供應鏈企業相繼成功上市,IPO不成的茶飲企業都去自建供應鏈了

    李三刀 筷子玩思維 2023年11月14日 12:40 北京
    古之欲成大事者,首須廣積糧、高築牆,其一是搞定供應商,其二是建立發展壁壘,壁壘是發展中後期的事兒(壁壘是在發展中得到驗證才建立的,不單是靠佈局),供應商(供應鏈)貫穿了企業整個發展的始末、從開端到結束。

    在商業環境,有企業成於供應商優勢,也有企業最後敗於供應商劣勢,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樣是這個道理。商業行為與兵家行為邏輯不同,商業是買賣,一舉一動都是資本的味道。資本有小商和大商之分,種一畝地需要幾十斤種子,一個村幾十、數百畝地起,需要的種子一兩個站點就能解決,這是小商,小商千千萬,之上還有大商,大商靠著小商來獲取生存資本,小商的月流水數千、數萬,到了幾十萬差不多就是經營的天花板,而大商的月流水在千萬起,數千萬到數億、數幾十億徘徊(流水而非利潤)。

    到了大商這個級別,一旦實現多年獲利,加上市場前景良好,那就是上市的好時機。
    大商的利好,也像徵大客戶的發展向好,在餐飲業,新茶飲是餐飲上市的主要業態,而在新茶飲品牌密集申請上市的背後,新茶飲的供應商們也在疫情前後集體提交上市申請,其中不少在2022年成功登陸A股(其區別在於,茶飲企業遞交IPO多數未獲批復,茶飲企業的供應商遞交IPO多數已成功上市)。
    折騰至今,新茶飲品牌的上市之路依然遙遙無期,但供應商們卻大多先人一步,是不是說新茶飲的糧草生意,會更性感一些?

    ✔供貨比賣貨更是好生意?
    從市場行為來看,供應商是廣積糧,作為企業的糧庫,而新茶飲的發展是高築牆,透過產品構築壁壘,從茶到茶液、混入奶液、糖漿、水果、小料等,一杯新茶飲的產品就此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茶飲的壁壘不是對同業而言的,茶飲的壁壘是對於顧客、便利商店產生的,區別於便利商店飲品和餐廳飲品,一家新茶飲門店透過複雜的人工現制,實現了現代現製飲品價值消費的新必要性。

    由於新茶飲的誕生,飲品供應商的產品終於有了新的去處,更高的客單價給了供應商開發高品質新品的動力,透過複雜的障礙以及持續競爭,還有供應商創新與門市創新的連動,此舉進一步增加了新茶飲壁壘的同時,也深度升級了新茶飲價值消費的必要性。

    做個炸雞、炒個魚香肉絲,家裡都可以做,但要調製一杯“芝芝椰椰芒芒”,哪怕網上能找到配方,由於原料的缺乏和手法的不熟練,顧客對於飲品的需求滿足還是得透過茶飲門市完成。由此,新茶飲實現了傳統奶茶店的邏輯重構(傳統奶茶店有茶葉、糖、牛奶就能做,鏈路更短),行業體量也從數千、數萬家進入數幾十萬家的規模,其中蜜雪冰城的門市數在試圖往3萬家門市的超級體量進軍,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等遞交了IPO的品牌也正向萬店規模衝刺。
    新茶飲品牌規模成長、產業體量越來越大,這對供應商當然是好事。
    然而,真的只有好事嗎?

    ✔細數新茶飲產業的主要供應商
    新茶飲供應商分佈最大的四個方向是茶、水果、奶、小料及其它。
    1)、茶葉
    茶葉有原生茶和再製茶(茶粉、茶末、香精加工茶等),(區別於傳統奶茶)新茶飲的茶葉大多採用自然原生茶,有企業從原產地茶葉拿貨,也有從茶葉貿易商、茶葉工廠拿貨(小品牌也有向淘寶、批發市場等直接下單的,大品牌也包括部分自建茶園)。
    喜茶、茶百道、奈雪的茶等有著同一個茶葉供應商(非唯一供應商):新榮陽,新榮陽旗下的駿荼家既向企業供貨,也向茶葉門市銷售,同時也在電商通路賣貨。
    在茶飲圈的知名茶企還有印江青耕、福建幫利、立頓等品牌(包括原產地茶葉品牌),與其它供應商不同,茶葉品牌的供應商略顯低調,它們的官網也沒有透露太多的資訊。

    2)、水果
    水果包含了原生水果和加工水果(果醬、果汁、果味產品等),一杯飲品通常既需要原生水果,也需要加工水果,例如一杯檸檬汁既有鮮檸檬片、鮮檸檬汁,也有濃縮檸檬汁(作為風味調和)。
    其中的品牌有田野股份(「產品+配方+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主要產品有原料果汁、速凍果蔬、鮮果塊等,已於深交所上市)、鮮活飲品(提供飲品解決方案,擬登陸深交所)、徳馨食品(果汁、果醬、糖漿、椰奶、茶葉、茶湯等產品解決方案,已遞交IPO)。
    Image

    3)、奶
    傳統奶茶用的是植脂末(奶精),代表企業是佳禾食品(已在A股上市)。新茶飲對奶源的需求不僅有奶精,還有奶油、全脂牛奶等,代表企業有安佳、雀巢、味全、明治等,起司奶、厚乳、植物奶等的供應商有恆天然、OATLY等。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伊利也在推廣自己的餐飲通路產品。

    4)、小料及其它
    解決了茶葉、水果、牛奶的供應,還有一些小料及其它產品,比如三元生物(A股上市)的代糖、寶立食品(A股上市)的小料(布丁、爆珠、粉圓等產品)。
    至於耗材方面的供應商企業有新巨豐、家聯科技、嘉美包裝、南王科技、恆鑫生活、富嶺股份(幾乎均為A股上市企業,未上市的也已遞交IPO)。
    外購是購買的邏輯,一個供應商向多家企業供貨,門市只做產品的出貨,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然而,在當代企業的思維邏輯下,外購意味著風險,例如成本波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在需要開發市場的時候,供應商會向企業讓利,而在供應緊縮時,供應商會漲價,這使得企業的市場經營充滿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一個供應商會向多個不同層級的企業供貨,例如新榮陽同時向奈雪的茶、茶百道等供貨,田野股份又向奈雪的茶、茶百道、滬上阿姨等供貨,佳禾食品的客戶有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滬上阿姨等,就算茶飲企業在宣傳端對供應商做了隱藏,供應端企業也會拿客戶來做案例,不同價格帶、不同格調的品牌用同一個供應商的產品,難免讓顧客產生偏見。

    此外,我們也看到供應商有著研發、開發、客製化的屬性,例如喜茶此前向恆天然訂製厚起司奶蓋(落地於「芝芝產品」),同類案例還有厚乳(塞尚乳業) 、冰博客等。供應商對於產品的客製化、開發、研發,可以在某些方面代替新茶飲品牌的研發職能(但無法形成閉環,例如水果企業和茶葉企業少有互聯,企業還需要做最終的聯合研發)。
    但另一方面,有遠見、有財力的品牌則傾向自研和自建供應鏈。企業們的共識是風險應該受控製而非隨市場波動。

    ✔供應鏈焦慮成風,下場賣貨或許是供應商的新出路
    蜜雪冰城2012年開始自建獨立研發中心和中央工廠,多年過去,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果園和茶園,早早解決了加盟供應鏈的穩定性問題;喜茶自建茶園,還有自己的物流和倉儲。
    當然,茶飲供應鏈廣闊、原料複雜,全部自建、自有的重資產並不是一個易事兒,大概也不是一件好事兒。除了自建外,茶飲企業們還做了兩個事兒:一是投資供應商,比如奈雪的茶、滬上阿姨投資田野股份,以此獲得穩定、優先供貨權(供應商也樂於如此來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二是去除中間商,例如奈雪的茶、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等都在嘗試跨過中間供應商向原產地或者一級供應商直採。

    我們關注到,茶顏悅色、星巴克等也在投錢優化供應鏈,佈局種植端和開發研發職能,在自建成風的驅使下,供應商如果是物流分發式,沒有自己的加工研發能力,那麼它的未來必然是艱難的。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例如大客戶依賴症,德馨食品的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星巴克、瑞幸咖啡、奈雪的茶等大品牌是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大多企業不會把訂單全部放在一個供應商身上,一旦大客戶的供應流動,可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的震動。
    為此,如何發揮供應價值是新茶飲競爭及生存的主要價值取向,以田野股份為例,企業信賴創新驅動成長,此前研發了黃皮汁、油柑汁、刺梨汁等小眾網紅飲品,也深受茶飲企業看好。
    在當前茶飲創新困境背景下,小眾是短期解決方案,從厚乳到水牛奶再到耗牛奶等,小眾具有網紅的先發優勢,也是同質化的階段性解決方案(後來者總會以更低的成本、更佳的優化跟上)。
    據悉,一些大供應商不再滿足於賣貨和代研發,它們也在試圖進入市場,大概會開出自己的線下茶飲品牌,作為產品樣板店或線下茶飲品牌等。

    ✔內捲已經蔓延到了智慧自動化設備領域
    不只是茶葉、水果,從吸管到包裝袋再到設備等,這些都屬於供應鏈管理的範疇,只是卷原料,這條路似乎到自建種植端、工廠端就差不多到了盡頭,從行業現狀來看,不少茶飲品牌逐步將目光放在了設備智慧自動化方面,以實現供應鏈的智慧自動化升級。
    在疫情之後,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益禾堂、蜜雪冰城等都開始了自研或者引入第三方智能設備,喜茶、奈雪的茶等是屬於自研派,團隊招募了相關工程師,其中涉及的機器有自動、智能的出茶機、去皮機、去核機、切丁機、蒸煮機等,喜茶、奈雪的茶還註冊了不少設備技術專利。

    根據筷子玩思考(www.kwthink.cn)了解,智慧自動機可以實現效率的提升,例如葡萄去皮,一筐葡萄人工需要15分鐘左右,機器僅需1分鐘,自2022年之後,喜茶搞的智慧自動機已進入門市使用,加盟商也可以選擇對應的智慧自動機(要加錢)。
    在人效方面,財報可見,對比2020年和2022年,奈雪的茶的門市數翻了一倍多,但人工並沒有成倍增長,隨著智能自動機的深入,奶茶店的人效還可以再深入優化。
    有茶飲品牌指出,智慧自動機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優化品控且提高效率,這是茶飲門市未來進化的一個大方向。
    不過,從智慧自動化的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會改變新茶飲的固有邏輯,不再現制,而是升級為門市工業化,這也可能導致新茶飲進入更深入的成本戰,新茶飲可能會淪為便利商店飲品的姊妹產品。
    然而這一未來還很遙遠,目前來看,茶飲品牌持續精細化供應鏈已成定局,而茶飲企業的供應商們藉著上市資本化擴大規模、提高研發能力併升級壁壘,兩方攜手,短期內新茶飲的未來還是很理想的。

    鮮活:陸茶飲業洗牌 將迎復甦

    工商時報 曾仁凱 2022.12.20
    大陸茶飲市場近半個月產生不小變化,大陸新式茶飲第二品牌「奈雪的茶」入股市場老三「樂樂茶」,而國內上櫃公司雅茗-KY(2726)16日也通過將旗下手搖飲品牌「快樂檸檬」交給大陸代理商,且不排除處分大陸事業。

    大陸搖茶店重要原料供應商鮮活果汁-KY(1256)主管觀察,大陸茶飲行業正式進入強者恆強的洗牌期,這只是開端,有利引領大陸茶飲產業在後疫情時代迎來加速發展與復甦。

    大陸新式茶飲市占第二品牌奈雪的茶,12月初宣布投資人民幣5.25億元(約合新台幣23億元),入股市場老三樂樂茶背後母公司上海茶田餐飲公司,持股43.64%,成為第一大股東,挑戰「喜茶」的龍頭地位。

    旗下擁有知名手搖飲品牌快樂檸檬、仙蹤林的台灣上櫃公司雅茗-KY,16日董事會也通過大陸市場停損計畫,擬以品牌授權方式,由大陸市場代理進行快樂檸檬品牌的經營及業務拓展。雅茗透露,未來不排除處分大陸事業,已有幾組買家洽談。

    餐飲業者分析,大陸疫情連續幾年嚴格封控,造成人流銳減,對於茶飲及餐飲行業造成重大衝擊,效應逐漸浮上檯面,部分二線品牌撐不住,帶動整併潮加速。

    鮮活果汁-KY財務主管陳怡如觀察,大陸新茶飲行業正邁入長期主義階段,走向強者恆強的洗牌期和整合期。他認為奈雪的茶投資樂樂茶,象徵大陸茶飲頭部集團的重塑與整合,強強聯合將極大改變茶飲行業的格局。他說這只是開端,後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品牌整合。

    陳怡如指出,這對整個行業是一劑強心劑,因為大陸疫情管控開始轉向落實精準防疫,餐飲消費行業將迎來強勢復甦,品牌整合集中,競爭力會增強,有助引領市場走出低谷、迎來春天。

    由於頭部品牌對供應鏈要求更嚴格,採購更透明,鮮活面臨成本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加,但公司完善的產能布局,將展現競爭優勢,有利在變動中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受疫情影響,鮮活果汁-KY今年前11月營收37.63億元,年減13.04%;前三季稅後純益3.36億元,較去年同期慘遭腰斬。惟隨大陸疫情封控逐漸鬆綁,法人看好鮮活明年營運成長可期。

    《食品股》大陸解封添動能 鮮活一度衝漲停

    09:58 2022/12/07 時報資訊 郭鴻慧
    鮮活果汁-KY(1256)11月營收雖然還是衰退,不過,大陸開始解封,將為營運增添活水,今日開平走高,一度衝上漲停板287元,隨後雖遭打開,但漲幅仍在8%以上。

    鮮活果汁11月合併營收新台幣1.84億元,年減7.76%,前11月合併營收37.64億元,年減率13.04%。鮮活表示,中國大陸從10月中下旬開始疫情多點爆發,部分重災區至今仍處於封控中,由於10月份以後屬於傳統淡季,加上疫情催化、經濟低迷,終端消費信心薄弱,降低消費等因素影響,導致銷量出現下降。

    展望後市,鮮活致力研發健康茶飲的原料,並加強對產品的質化發展,擴大與同業的競爭門檻,產品多元組合強化市場通路,憑藉集團共配模式,及每年總產能可達13萬噸優勢,除形成供貨保證,並得以保持銷售市場持續拓展,未來將持續優化產線,以期疫情與防疫管制趨緩,民生經濟逐步復甦,提振餐飲消費力,推升公司營運表現。

    鮮活果汁上半年獲利大幅衰退 每股賺3.37元

    2022/08/26 19:02:33
    經濟日報 記者何秀玲/即時報導

    台資果汁大廠鮮活果汁-KY(1256)26日公布半年報,稅後純益為1.13億元,年減73.8%,每股純益(EPS)為3.37元。鮮活果汁表示,主要原因為4月昆山廠為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政策停工,工作天數明顯減少,加上疫情反覆,民生消費與物流深受影響,以及廣東、福建、廣西逢傳統雨季持續下雨時間較長,致影響公司整體銷量與獲利表現。

    鮮活果汁26日股價以241.5元平盤作收。

    鮮活果汁表示,新式茶飲產業變化快速,公司持續投入研發,針對不同新式茶飲品牌提供差異化產品服務,並完整掌握消費者對新鮮、健康飲品的需求,並持續強化規模經濟,以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展望下半年,鮮活果汁7月合併營收4.75億元,月增率15.94%,符合傳統旺季走勢,惟目前中國大陸整體民生消費復甦仍緩步,公司面對疫情對於民生經濟的衝擊,將藉由快速調整產銷節奏,與保持市場敏銳度,並憑藉高規格工業化製造,生產流程標準化,維持產品的品質與穩定性,期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鮮活果汁並將挾昆山、廣東及天津三座廠年總產能可達13萬噸優勢,持續深化市場,以期消費力逐步復甦後,得以搶先掌握商機。

    《食品股》消費力降低 鮮活7月營收年減18%

    2022/08/05 時報資訊 郭鴻慧
    鮮活果汁-KY(1256)7月合併營收新台幣4.75億元,月增15.94%,但因去年同期處於高檔,而今年新式茶飲產業低迷,因此,年減18.72%,前7月合併營收23.73億元,年減18.08%。

    鮮活指出,7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去年於疫情好轉時,上半年消費市場信心恢復,消費者購買力道強勁,整體新式茶飲產業復甦快速,推升去年7月合併營至高檔水位,不過,隨著中國大陸對教培、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進行引導管控,整體市場逐級降溫,新式茶飲淡季的到來和疫情的反覆,以致低迷的消費市場一直持續,整體新茶飲市場處於低位運行。今年又因疫情與封控,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收入都帶來較大的影響,飲品消費人數減少,購買頻次降低,以致營收動能疲弱。

    展望下半年,鮮活昆山、廣東及天津三座廠,每年總產能可達13萬噸優勢,公司謹慎面對疫情對民生經濟的變化,快速調整產銷節奏,以期營運穩健。

    餐寶典: 2021茶飲供應鏈TOP10名單

    2021-12-01
    上榜品牌分別是:凱愛瑞、雀巢、佳禾食品、鮮活果汁、德馨飲料、安佳、新榮陽、幫利茶葉、塞尚乳業、茶立芳。
    10家中有4家已上市,1家準備上市。

    近日,餐飲大數據研究與評估機構NCBD(餐寶典)正式發表「2021中國茶飲供應鏈TOP10」名單。本榜單由NCBD(餐寶典)依據企業綜合實力、所服務客戶知名度、顧客數量、產品競爭力、創新性、媒體傳播等指標,結合分析師評估選出。

    一、茶飲供應鏈,上市企業多
    在分析「2021年中國餐飲供應鏈TOP100」時,餐寶典指出:「餐飲供應鏈上市潮已經正式來臨,未來餐飲供應鏈上市的企業數量,將遠超過餐飲上市公司的數量。」這點在茶飲供應鏈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在本次上榜的十大品牌中,已上市的就有4家,分別是凱愛瑞雀巢佳禾食品鮮活果汁。其中,凱愛瑞和雀巢皆為外商;佳禾於今年4月30日在A股上市;鮮活果汁則早在2016年3月已在台灣上市,今年11月26日,其董事長表示大陸子公司(崑山鮮活)擬在大陸申請上市。

    除了這4家之外,還要一家德馨飲料準備上市。 2021年7月,浙江德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德馨飲料」)與安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並在浙江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資訊。

    可以預見,隨著茶飲產業的蓬勃發展,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茶飲供應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二、茶飲供應鏈企業的「兩難」
    “得供應鏈者得天下”,是餐飲業的共識,茶飲業也不例外。對於茶飲企業來說,誰擁有穩定的、完整的供應鏈,誰就更有優勢、更有競爭力。一些有能力的企業,像撻檸、悸動燒仙草、蜜雪冰城,都已開始自建供應鏈;其他條件還不成熟的,則在不斷尋覓並鎖定優質供應商。

    這是從需求面來說,從供給面來說,供應鏈企業為了實現進一步成長,也需要鎖定優質的茶飲企業,並給後者持續提供新產品、新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常說的某茶飲企業推新頻率高,恐怕不只是茶飲企業自身的追求,也可能還是背後供應鏈企業的需要。

    如此一來,就難免存在「為創新而創新」的情況。根據餐寶典了解,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些茶飲供應鏈企業所面臨的「困境」。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只能靠供應鏈企業和茶飲企業雙方的共同努力。

    以燒仙草為例,「龜苓膏第一品牌」生和堂與它的客戶悸動燒仙草,就已經形成了很牢固、深遠的合作關係,雙方都認識到了行業亟待優化升級之處,正共同致力於把燒仙草飲品(甜點)做得更營養、更健康。

    三、結語
    和位於“台前”的餐飲企業相比,供應鏈企業是“幕後工作者”,往往鮮為人知。但事實上,這些供應鏈企業只要下游的需求一直存在,那麼它們的營收就比餐飲企業要穩定得多;因此,一方面,供應鏈領域存在很多實力非常雄厚的「隱形大佬」;另一方面,供應鏈企業也更容易收穫資本的青睞,走向資本市場。

    在茶飲產業,隨著整個產業的不斷發展,不斷有新的細分品類冒出來;例如燒仙草、檸檬茶,雖然作為食品早已存在,但能夠像今天這樣成為茶飲的一個細分品類,恐怕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在這種情況下,餐寶典分析師認為,儘管茶飲供應鏈領域實力強勁的巨頭不少,但其他企業也並非就完全沒有機會。

    2024/11/15

    日友 8341 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廠

    • 日友雲林廠:處理醫療廢棄物,目前平均處理約55噸/日(含新冠醫廢) 。
    • 日友彰濱廠:事業廢棄物處理,擁有彰濱㇐廠及二廠,有效整合有害廢棄物上中下游,協助高科技產業處理㇐般及有害事業廢棄物
    • 北京潤泰環保科技:北京潤泰為北京市唯㇐指定處理新冠肺炎醫療廢棄物的環保企業。目前平均處理約140噸/日(含新冠醫廢) 。
    • 運城潤泰環保科技:2022年03月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 宿遷潤泰環保科技:已完工,待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
    • 日照磐岳環保科技:進行內控制度導入及設備優化升級改造

    未來規劃:

    • 2024/11/29: 股價90.5, 中國經濟目前還沒完全復甦,北京2024年做設備調適,未來2~3年有2億多元的資本投入,包括興建鍋爐設備,未來嘗試利用鍋爐方式在產線處理過程中降低成本或提升效能,希望讓北京廠區至少減化污水、最終達零污水;山東日照不斷透過上海技術中心盡量調適或整改設備,目前看來已有些效應,部分成本希望可慢慢減少;江蘇宿遷也希望申請新的處理代碼,增加可進場掩埋的廢棄物,估有機會在2024年底前可取得新代碼。
      中國幾個事廢廠稼動率將近50%、整體偏低,若中國經濟復甦得更快,廢棄物產生量就會愈來愈多,而以日友的技術相對在中國也不會太差,當廢棄物開始增多,將更有能力處理更好或更多廢棄物,讓稼動率可再更高一些,也希望廢棄物量變多後可帶動處理價格同步翻身,目前整個中國事廢處理價格非常低。
      台灣整體可穩定成長: 2025年重點也在把彰濱第五區掩埋場繼續興建、估2026年完成,在集團未來3年約12億左右的資本支出就佔了8.5億,而子公司青新-創(6951)則看有沒有機會在創新板掛牌滿1年後轉上市。
    • 2023/08/28: 股價110.5, 股價持續破低! 日友今(2023)年Q2獲利創掛牌來新低,上半年EPS 1.58元也遠低於2022年同期的4.47元。法說會上日友表示相較2022年同期,日友上半年合併營收減少3.3億元,醫廢營收減少2.9億,主因來自新冠廢棄物處理的部分在兩岸間都忽然減少;事廢部分,台灣彰濱廠2023年第一、第二季都有停爐,稼動率相對下降較多,剛好歲修都集中在上半年,造成收入有一些下滑, 觀望!
    • 2023/07/17: 股價137, 股價相對低點!
      日友Q1各區塊稼動率:
      – 台灣醫廢近9成、北京醫廢近8成
      – 台灣事廢焚化約7成, 固化與物化約3成– 山東日照不到2成
      山東日照去年上半年停工3個多月進行設備整改並辦理驗收重新領證,恢復運營後在Q4又逢各地爆發疫情,各地方政府疫情封控政策影響危廢收運業務,年度危廢處理量大幅縮減,目前大陸防疫政策已全面放寬,日友預計今年整體危廢處置市場會逐步回溫,處理產能可逐步提升回穩。
      – 山西運城近5成:
      山西運城去年3月取得1年期營業許可證,焚化於7月試運轉、物化及固化掩埋於11月試運轉,今年2月取得5年期營業許可證;日友指出,去年因疫情、市場競爭及前期試運轉調適設備等因素,全年共處置約3千噸,預計今年設備正常運行後,處置量可望提升。
      – 今年Q1剛投產的江蘇宿遷5%:
      江蘇宿遷去年10月取得1年期危廢經營許可證,許可處置量2萬噸/年;日友指出,去年因疫情封控影響,工廠減產使危廢量減少導致處置價格偏低,全年處置量65噸,今年新冠病毒採乙類乙管,工廠不受疫情封控影響,預計危廢量將增加,處置價格及處置量可望提升。

    • 2023/05/30: 股價156, 股東會,會中通過去年財報及決議每股現金股利7.5元, 觀望
    • 2023/05/03: 股價158.5, Q1法人推估稼動率處全年低點下,獲利年減恐從4成起跳;不過,隨著大陸非新冠的一般醫廢量逐漸回復正常,台灣事廢彰濱一廠預
    • 2023/01/09: 股價166, 大陸防疫政策: 大陸在2023年1月8日起全面開放國門
      2022Q2-Q3
      當Covid-19演化至Omicron變種病毒時,由於傳染速度更快,但症狀更輕微甚至無症狀,使得防堵病毒擴散更加困難,全球防疫政策因此大幅調整,各國紛紛改採與病毒共存,對外重開國境,對內恢復正常經濟和社會活動。向來防疫政策謹慎保守的東亞各國,也在2022年第三季相繼解封,唯獨大陸仍堅持「清零」防疫政策。中共二十大結束後,大陸內部反對防疫措施的聲浪高漲,在此氛圍下,大陸領導人於2022年11月12日提出「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啟動鬆綁防疫的進程;12月7日再公布「新十條」防疫措施,大幅減少健康碼、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的強制要求;2022年12月27日又解除新冠肺炎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正式邁向與疫情共存。 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重要製造基地,嚴厲的防疫政策動輒導致工廠停工、產業斷鏈,影響全球經濟正常運行,大陸鬆綁防疫政策並與國際接軌,將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關鍵密碼。 大陸在2023年1月8日起全面開放國門,意味著大陸防疫措施與全球接軌,以往防疫優先於經濟的方針將出現反轉,大陸也將啟動「拚經濟」模式。觀望
    • 2022/12/30: 股價173, 推估2022全年EPS恐難超過8元,較去年的8.47元略遜, 營收占比27%的台灣醫廢事業,估2023年減幅度約為1成。營收占比23%的北京醫廢,預期2023年北京醫廢的處理量應只會與今年持平或微增。營收占比45%事廢部分,則因受到通膨影響,也有廢棄物處理成本墊高的隱憂。觀望
    • 2022/12/19: 股價195, 大陸解封股價跳漲, 醫廢需求大增, 日友已規劃北京廠擴產,新產能預計明年初加入營運, 觀望
    • 2022/10/21: 股價134.5, 股價低點, 持續探底, 觀望
    • 2022/10/14: 股價142, 股價下殺, 但日友 2022年9月合併營收3.06億元 年增8.2%, 觀望
    • 2022/09/16: 股價170.5, 波段持續降低股價, 從焚化爐、廢棄物處理都需要取得特許經營執照,也就是說一旦取得政府核准,可能經營權長達數年,並且會有保證垃圾處理量,可說是能讓公司保持獲利穩定的護城河, 觀望
    • 2022/09/06: 股價173, 觀望
    新聞:

    《DJ在線》待陸景氣復甦,日友/基士德強化台灣佈局

    MoneyDJ新聞 2024-08-23 13:03:03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環保產業被視為是穩定的內需產業,但也因以處理事業廢棄物為主,仍然會隨著上游料源產業景氣波動。而在上市櫃業者中,為了開拓更廣大市場,日友(8341)早在2003年就將營運觸角伸往中國,2024年上半年中國營收佔比超過3成;至於從中國業務起家並回台上市的基士德-KY(6641),2023年全年仍有近8成營收來自中國。 基士德上半年EPS 1.15元雖較2023年同期的 -0.05元轉盈,但本業損益仍為負數、惟已較去年同期的虧損1,200萬元明顯改善;基士德指出,公司在中國地區業績仍維持穩定,但因中國市場內捲嚴重,競爭加劇結果影響了獲利表現,導致上半年本業小虧,而稅後損益表現佳主要是加上業外獲利達4,606萬元的挹注,其中包含認列轉投資裕山(7715)投資利益1,457萬元。 由於營收主力仍在中國,基士德表示,在「新質生產力」、「高品質發展」及「雙碳政策」指引下,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正在積極推進,同時中國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中央企業預計安排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總投資超過人民幣3兆元,且隨著Q3地方債、超長期國債發行節奏加快,基礎建設速度將可能提高,公司則將持續推動智能、高效及模組化的减碳產品與方案,穩固環保市場,並加速水資源相關業務開發。 基士德台灣營收佔比在近年已突破1成,公司指出,極端氣候加重缺水危機,基士德也加速在水資源相關業務布局,2024年7月取得澎湖虎井嶼、桶盤嶼海水淡化廠設備統包案、含稅金額1,530萬元,跨入海水淡化之水資源相關領域;而因應淨零及水資源需求,台灣地區業務將持續在設備、智能及公共工程等領域穩步前進。 日友上半年稅後淨利雖年增9%,但相較過去的獲利水準僅能視為逐漸緩步走出2023年的谷底,主要受到中國景氣下行影響。公司表示,日友在台灣本業含雲林/彰濱、甚至大陸北京醫廢的兩個廠獲利都很穩定;損益表現上,主要受這幾年必須擴展中國市場,剛好又遇到疫情的影響,造成中國幾個事廢廠都虧損而稀釋掉集團原本獲利。 日友指出,中國經濟目前還沒完全復甦,對日友相對影響看起來比較大一點,未來希望可以盡快復甦。北京2024年一直做設備調適,未來2~3年有2億多元的資本投入,包括興建鍋爐設備,未來嘗試利用鍋爐方式在產線處理過程中降低成本或提升效能,希望讓北京廠區至少減化污水、最終達零污水;山東日照不斷透過上海技術中心盡量調適或整改設備,目前看來已有些效應,部分成本希望可慢慢減少;江蘇宿遷也希望申請新的處理代碼,增加可進場掩埋的廢棄物,估有機會在2024年底前可取得新代碼。 日友表示,目前中國幾個事廢廠稼動率都將近50%左右、整體偏低,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整個中國經濟環境,若復甦得更快,廢棄物產生量就會愈來愈多,而以日友的技術相對在中國也不會太差,當廢棄物開始增多,將更有能力處理更好或更多廢棄物,讓稼動率可再更高一些,也希望廢棄物量變多後可帶動處理價格同步翻身,目前整個中國事廢處理價格非常低,經營壓力較大一點,若中國事廢虧損能減少,對集團就是很大的獲利提升。 除了希望中國未來經濟復甦讓集團在當地的營運可望更好,在台灣的部分,日友表示,這1~2個月看來包含石棉瓦專案在內,事業廢棄物的量也有稍微多一點,包含處理價格在這幾個月也維持住、沒有再往下,台灣整體至少可穩定成長;2025年重點也在把彰濱第五區掩埋場繼續興建、估2026年完成,在集團未來3年約12億左右的資本支出就佔了8.5億,而子公司青新-創(6951)則看有沒有機會在創新板掛牌滿1年後轉上市。

    日友H2業外因素改善,本業仍需觀察陸景氣

    MoneyDJ新聞 2023-08-24 16:08:59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今(24)日舉行法說會,日友今(2023)年Q2獲利創掛牌來新低,上半年EPS 1.58元也遠低於2022年同期的4.47元。展望下半年,發言人楊希聖表示,由於人民幣兌台幣相較第二季時有回升,匯兌的部分相對會回沖一些,加上現增案所募資金多用來還銀行貸款,第三季財務成本會開始下降、預計下半年利息費用大概會少掉1千萬左右,業外大幅影響Q2的狀況在下半年不會再看到。

    至於本業,楊希聖表示,對於長期發展還是得要觀察,.目前看整個中國景氣在低谷,但何時可回復,目前看不太清楚。

    相較2022年同期,日友上半年合併營收減少3.3億元,楊希聖指出,醫廢營收減少2.9億,主因來自新冠廢棄物處理的部分在兩岸間都忽然減少;事廢部分,台灣彰濱廠2023年第一、第二季都有停爐,稼動率相對下降較多,剛好歲修都集中在上半年,造成收入有一些下滑;中國各新廠雖有0.9億的營收,但比起前兩者的下滑則相對少,尤其運城與宿遷折舊等費用加進來後也產生0.9億元成本,各項因素相加使得2023年上半年合併毛利率比2022年同期再下滑7.33個百分點至41.36%。

    另外在費用部分,楊希聖指出,2023年第二季辦理現增產生員工認股費用4,200萬元;業外收支部分,在中國主要為人民幣投入跟借款,人民幣對台幣貶值造成的匯兌損失年增約8,100萬元,加上財務成本也年增1,900萬元,各項加總起來使稅後淨利僅1.76億元、年減達65%。

    針對2023年第一季與第二季比較,楊希聖指出,台灣彰濱營收因歲修而有少部分下滑,運城在第一季表現還勉強可以、第二季下滑,也使第二季整體毛利率季減1.73個百分點至40.48%。若把大陸危廢(事廢)因素扣掉,楊希聖指出,假設不包含運城及宿遷,則2023年第一季毛利率46.7%、第二季50.6%,即扣除中國危廢後整體毛利率沒有太大波動。

    費用則因4,200萬元的員工認股費用發生在第二季,加上匯兌淨損失也比第一季多出逾6,000萬元,在營業外收支造成的影響下,使得第二季EPS 0.38元遠低於第一季的1.20元。

    日友:中國工業區開工率40%影響業績,盼下半年逐步復甦

    2023/05/26 19:51〔記者黃皓宸/台北報導〕
    醫療廢棄物處理廠日友(8341)今舉行股東會,會中通過去年財報及決議每股現金股利7.5元,並改選董事會,董事長仍由張芳正續任。日友表示,目前台灣與中國北京在醫療廢棄物處理開工率超過9成,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部分則因中國工業區開工率僅約40%,影響業績,展望下半年,日友盼中國經濟逐步復甦後,才會有額外成長,對營運也有正向挹注。

    日友去年營收為38.43億元、年增14.58%,稅後淨利9.37億元、年減8.4%。淨利與前年同期下降,稅後純益率22.34%較前年27.95%減少約5.61個百分點,主要為年度營業成本及營業外支出增加,成本上升為處理費及人事成本增加,營業外支出增加則受升息影響。

    日友表示,去年中國因疫情封控,今年雖解封,但中國工業區開工率僅4成,加上中美貿易對抗,當地中小型製造業外移,中國市場仍未完全復甦,兩座中國廢棄物處理新廠,今年取得執照後,現已經投產,有望對業績有所助益;醫廢處理在台灣開工率九成以上,北京雖因疫情緩解,但開工率還是滿載。

    展望未來,日友主管表示,中國下半年復甦仍緩慢,未來盼中國市場回溫後,公司才有額外成長的動力出現,今年預計業務開發為中國浙江麗水及廣東陽江,以提供環保設施建造技術服務為主;台灣彰濱第3期掩埋區也於今年第2季取得營運許可。

    日友Q1獲利恐年減逾4成,北京醫廢5月近滿載

    MoneyDJ新聞 2023-05-03 09:33:12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 Q1營收年減19%、終止連20季年增,法人推估稼動率處全年低點下,獲利年減恐從4成起跳;不過,隨著大陸非新冠的一般醫廢量逐漸回復正常,台灣事廢彰濱一廠預計6月歲修停爐近兩周、天數遠較Q1少、Q3沒有歲修計劃,彰濱第三期掩埋區預計今(2023)年Q2取得營運許可,有機會帶動固化稼動率往6成邁進,加上北京醫廢5月起有數月要處理大陸過期新冠疫苗將推升稼動率至近滿載,法人估Q2~Q4單季EPS皆可超過2元;全年合併營收則估年增個位數、EPS逾8元優去年。

    日友Q1各區塊稼動率分別為台灣醫廢近9成、北京醫廢近8成、台灣事廢焚化7成出頭/固化與物化均在3成出頭、大陸事業部分山東日照不到2成/山西運城近5成/今年Q1剛投產的江蘇宿遷5%。

    日友表示,今年北京醫廢將深度參與新冠疫情後的城市運行恢復保障工作,運用疫情期間所積累的口碑與經驗,計劃試行“小箱轉大箱”的清運服務,更全面覆蓋北京市醫療院所,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的清運與處置工作。

    江蘇宿遷去年10月取得1年期危廢經營許可證,許可處置量2萬噸/年;日友指出,去年因疫情封控影響,工廠減產使危廢量減少導致處置價格偏低,全年處置量65噸,今年新冠病毒採乙類乙管,工廠不受疫情封控影響,預計危廢量將增加,處置價格及處置量可望提升。

    山西運城去年3月取得1年期營業許可證,焚化於7月試運轉、物化及固化掩埋於11月試運轉,今年2月取得5年期營業許可證;日友指出,去年因疫情、市場競爭及前期試運轉調適設備等因素,全年共處置約3千噸,預計今年設備正常運行後,處置量可望提升。

    山東日照去年上半年停工3個多月進行設備整改並辦理驗收重新領證,恢復運營後在Q4又逢各地爆發疫情,各地方政府疫情封控政策影響危廢收運業務,年度危廢處理量大幅縮減,目前大陸防疫政策已全面放寬,日友預計今年整體危廢處置市場會逐步回溫,處理產能可逐步提升回穩。

    環保工程、環保設備批發及技術諮詢服務方面,日友指出,今年預計業務開發地點為浙江麗水及廣東陽江,以提供環保設施建造的技術服務為主要業務方向。

    陸疫情添變數 日友Q4獲利承壓

    工商時報 鄭淑芳 2022.12.28
    日友北京潤泰廠有不少員工確診,在清運人力吃緊下,產能利用率也跟進下滑,再加上獎金費用增加,拖累日友第四季的獲利表現。中國防疫封控鬆綁,導致北京醫廢處理的需求暴增,不過因為案源一下子暴增,再加上日友(8341)北京潤泰廠亦有不少員工確診,在清運人力吃緊下,產能利用率也跟進下滑,再加上獎金費用增加,拖累日友第四季的獲利表現,法人預估,日友今年的EPS恐難超越去年,惟年減幅度仍可控制在1成以內。

    日友11月份因為山西運城焚化新廠利用率提升、認列低毛利率工程收入,帶動營收成長,來到3.67億元,以月增22%、年增17%呈現雙成長,然因產品組合轉差、認列高額的疫情獎金,再加上匯兌由匯益轉為匯損,致單月出現0.3億元的匯損,也連帶影響毛利率表現,致11月份獲利自結數不盡理想,單月EPS僅0.39元,呈年減47%。法人指出,日友前三季EPS 6.16元,再加計11月的EPS 0.39元,不含10月的前11月累計EPS達6.55元,推估全年EPS恐難超過8元,較去年的8.47元略遜。

    展望明年,法人指出,營收占比23%的北京醫廢方面,受限於日友北京潤泰清運人力吃重,目前四條線只開了三條線,預期12月份的利用率與11月相當。雖然北京醫廢廠已經完成整改,日產能估由130噸提高至150噸,但因今年產能持續滿載無法進行歲修,致處理量基期拉高,在公司希望保留一些產能餘裕的狀況下,預期2023年北京醫廢的處理量應只會與今年持平或微增。

    至於台灣營收占比27%的台灣醫廢事業,因8月份開始,台灣政府政策調整,不再將居家隔離和防疫旅館的廢棄物認定為醫廢,預估2023年台灣醫廢營收也將受到影響,估年減幅度約為1成,另營收占比45%事廢部分,則因受到通膨影響,也有廢棄物處理成本墊高的隱憂。

    熬過疫情陣痛期 大陸2023年經濟復甦值得期待

    社論 2022.12.28
    大陸27日宣布防疫政策解封,自2023年1月8日起確診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同時全面開放國境。大陸逐步邁入後疫情時代,啟動拚經濟模式。

    大陸在2022年歷經疫情起伏、房債危機,以及俄烏戰爭引發的全球通膨和供應鏈動盪,導致本地經濟積弱不振。時至年末之際,大陸防疫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從嚴厲封控轉向與疫情共存,逐漸與國際社會接軌。雖然未來幾個月大陸疫情將快速蔓延,但依照各國防疫經驗,大陸疫情可望在數個月內獲得控制,2023年大陸經濟料將倒吃甘蔗,復甦可期。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即將屆滿三年,這場疫情牽動全球政經格局,2022年又是形勢最嚴峻和複雜的一年。疫情爆發以來,大陸領導人堅持「清零」防疫政策,雖成功抵禦前幾波的病毒肆虐,守住民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但嚴厲的封控防疫措施卻讓經濟發展付出了巨大代價。

    當Covid-19演化至Omicron變種病毒時,由於傳染速度更快,但症狀更輕微甚至無症狀,使得防堵病毒擴散更加困難,全球防疫政策因此大幅調整,各國紛紛改採與病毒共存,對外重開國境,對內恢復正常經濟和社會活動。向來防疫政策謹慎保守的東亞各國,也在2022年第三季相繼解封,唯獨大陸仍堅持「清零」防疫政策。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重申「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防疫方針,使得外界預估大陸放寬防疫政策的時間表不斷延後,甚至認為遲至2023年年末,同時對於大陸經濟明年重回正軌保持悲觀。

    然而,二十大結束後,大陸內部反對防疫措施的聲浪高漲,在此氛圍下,大陸領導人於11月12日提出「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啟動鬆綁防疫的進程;12月7日再公布「新十條」防疫措施,大幅減少健康碼、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的強制要求;12月27日又解除新冠肺炎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正式邁向與疫情共存。

    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重要製造基地,嚴厲的防疫政策動輒導致工廠停工、產業斷鏈,影響全球經濟正常運行,大陸鬆綁防疫政策並與國際接軌,將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關鍵密碼。

    大陸將在2023年1月8日起全面開放國門,意味著大陸防疫措施與全球接軌,以往防疫優先於經濟的方針將出現反轉,大陸也將啟動「拚經濟」模式。

    但在拚經濟的同時,疫情的變化將是最大的變數。由於當前大陸主要的病毒株BF.7傳染力更凶猛、潛伏期更短,加上最新的病毒株BQ.1和XBB已傳入大陸,近期爆發大流行將難以避免,加上大陸疫苗施打率偏低和本土疫苗過時失效等因素,可能造成眾多民眾染疫病故的嚴重疫情。儘管防疫政策解封,但若是疫情爆發大流行,短期仍將阻礙經濟和社會的正常運作。

    可以預見,大陸即將遭遇疫情快速惡化的巨大衝擊波,即從確診數激增的上升期到維持高位的高原期,這段陣痛期可能持續數個月甚至半年之久,才能邁入疫情平穩放緩的階段。這意味著大陸在未來半年內,在拚經濟的同時還必須處理重大公衛危機,兩者之間孰輕孰重,取決於疫情的嚴重程度。

    值得關注的是,伴隨著防疫政策的鬆綁,大陸近期已密集推出一系列穩經濟措施,為疫情穩定之後的「拚經濟」打好基礎。其中對於房債問題,人行等部門於11月15日推出「十六條措施」,透過信貸投放、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三箭齊發」,紓困房地產企業,讓房市出現止穩跡象。

    在提振內需方面,大陸國務院在12月14日公布「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藉由擴大內需全面促進消費,填補2023年外部市場可能衰退對經濟帶來的衝擊。

    克服與疫情共存的陣痛期,是各國從大疫步入常軌的必經之路,大陸如今邁開這一步,接下來數月雖將面臨許多公衛領域的挑戰,包括醫療資源和防疫物資的準備等,若能順利熬過這段陣痛期,以大陸依然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和龐大市場利基,當可扮演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的火車頭角色。

    日友北京業務量暴增

    2022/12/13 23:51:24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大陸鬆綁防疫措施導致染疫人數大幅提升,單是北京發燒就診人數一周來激增16倍,相關醫療廢棄物處理需求隨之暴增數十倍,台灣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大單持續湧進,旗下北京廠產能利用率「破表」,衝上驚人的110%仍無法滿足客戶需求。因應大陸因疫情與防疫封控帶來的龐大醫療廢棄物處理需求,日友已規劃北京廠擴產,新產能預計明年初加入營運,有助後續承接更多訂單。

    廢棄物量價齊跌,日友今年EPS恐續下滑

    MoneyDJ新聞 2022-10-25 09:43:05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受到大陸持續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及台灣將居隔及防疫旅館廢棄物從醫廢定義移除,造成廢棄物處理量價同步下滑,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第三季合併營收從第一季10.17億元高峰連兩季下滑至近1年低點,法人表示,第三季本業雙率估呈季減與年減,但因匯兌收益挹注,EPS可望優於第二季的1.76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97元則略減;中國兩大新事廢雖從第四季開始貢獻但尚不明顯,今年全年營收雖可續創新高,但EPS則恐低於去年的8.47元。

    日友7月因彰濱一廠停爐15天整改、單月合併營收2.92億元較有彰濱二廠停爐20天的6月再降1%低於預期,不過在歲修雙雙結束後,8月營收已回升至3.12億元。

    法人原預期在大陸山西運城與江蘇宿遷開始陸續挹注、加上台灣事廢稼動率回到8成以上,9月營收可望持續較8月回溫,但除兩個新事廢據點因疫情等因素一路從年初延到已接近年底,又因大陸清零政策除造成事業廢棄物數量減少也使處理價格下滑;此外,北京更換部份產能設備,台灣又不再將居家隔離及防疫旅館廢棄物認定為醫廢,第三季兩岸醫廢處理量也較第二季減少。相對日友9月合併營收為3.06億元,月減2%、年增8%;第三季合併營收9.10億元為近1年最低,季減3%、年增11%;前三季合併營收28.71億元、年增18%。

    年處理量7萬噸的江西運城已在7月中正式開爐試運轉並取得臨時許可證,公司表示今年10月就可開始有貢獻,並預期可望在明年3月取得5年期長期許可證;年處理量2萬噸的江蘇宿遷則已於10月取得1年期限的臨時許可證並開始挹注營收;兩大新事廢處理量價同步受到大陸清零政策影響相對不如預期,法人表示,整體上兩大新事廢今年能帶來的貢獻度已不大。

    對於第三季即將公告的財報,法人指出,單季營收較第二季下滑之外,醫廢稼動率降低也不利毛利率表現,加上通膨推升處理成本,單季本業雙率估季減且年減,但因人民幣兌換台幣升值帶來匯兌利益,估EPS優於第二季的1.76元、相較去年同期的1.97元則略減。

    法人表示,第四季營收雖可望因中國新事廢開始貢獻而較為回溫,但貢獻度尚小、季增幅度應不明顯,今年全年合併營收估較去年的33.54億元年增低雙位數續寫新高,但EPS則恐較去年的8.47元再略下滑到持平之間。

    從半導體、3C廢料中淘金

    2022-09-15 13:27 聯合新聞網/先探投資週刊
    【文/周佳蓉】
    全球ESG投資、環保意識高漲,身為半導體重鎮的台灣,該在廢棄物、廢料減量中扮演何種角色?許多業者已經看準商機,為循環經濟的永續目標注入心力。

    永續關鍵字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概念,自二○○四年聯合國提出以來,已逐漸發揚光大,受到大型國際企業、專業投資機構等廣泛重視,將企業永續指標納入投資、甚至成為企業合作供應鏈的遴選標準之一,例如蘋果、Google等大企業就嚴格要求供應商需對廢棄物處理有個清楚交代;戴爾電腦數年前就開始研發技術,將回收的二手電子產品塑料、碳纖維再製成全新的產品、瑞典家具龍頭Ikea則將海洋塑膠垃圾製成桌巾與抱枕,打造了新商業模式,面對全球節能減碳的環保意識抬頭,循環經濟亦成為眾多台廠布局重點,不少傳產公司大手筆投入相關投資,另外從事環保工程、廢棄物處理的業者,也從中大啖相關商機。

    再生循環廢棄處理門檻高
    台股當中要找尋循環經濟的相關商機,可概分為兩大類:以處理廢棄物為主業的環境工程公司,如中鼎集團的崑鼎、可寧衛、日友為代表,其二為將回收廢棄物提煉為貴金屬的,如光洋科、金益鼎、佳龍、綠電)、鋼聯等公司。

    其中,不少環境工程公司在近年持續擴大營業規模、擴建新廠等,下半年更進入工程認列入帳期,成長動能強勁,下半年有望繳出優於上半年的亮眼成績單;而貴金屬精煉廠則多受國際金屬價格連動,相當程度的影響到營運表現,像是上半年有烏俄戰爭等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凸顯了黃金等貴金屬的避險地位,一度帶動黃金走強,從近一八○○美元衝上二○○○美元,漲幅逾十六%,不過隨通膨持續、美元強勢等原因引發黃金又連續下跌,也直接拖累到相關貴金屬回收公司的營運,七月或八月營收呈現年減或月減的衰退表現。

    將一般廢棄物、事業廢棄物處理成再利用的狀態,減少焚化、掩埋,降低環境破壞,是循環經濟的主軸,另外還包括廢棄物清除、固化、焚化及掩埋處理、土壤、水資源整治等業務都是相關領域,算是進入門檻相當高的事業。從焚化爐、廢棄物處理都需要取得特許經營執照,也就是說一旦取得政府核准,可能經營權長達數年,並且會有保證垃圾處理量,可說是能讓公司保持獲利穩定的護城河,不過由於台灣地狹人稠的地理環境,土地取得更困難,資源回收率提升、焚化爐的剛性需求也大幅降低,如可寧衛、崑鼎、醫療廢棄物處理業者日友等已發展海外事業或拓展更多廢棄物處理業務、衝刺循環經濟等投資。

    中國醫廢物處理落後 日友:明年營收2位數成長

    2022/08/11〔記者黃皓宸/台北報導〕
    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廠日友(8341),今舉行法說會,因中國處理醫廢物仍採用「蒸煮」的落後方式處理,日友樂觀看待明年業績,營收可望呈現兩位數成長。

    日友的副總楊希聖表示,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讓中國醫療廢棄物成長約30~40%,但中國在處理醫廢物上,仍以蒸煮處理,相當落後,最好的處理,應是採焚化方式處理,價格也較最便宜,目前日友中國北京廠,處理當地約7成醫廢物,以日友過去在台灣累計多年的廢料處理經驗,具技術優勢。

    目前貢獻日友營運比重約20%是北京廠,另台灣雲林廠營運占比約20%,日友表示,未來只要中國運城和宿遷廠能陸續持久運轉,明年營收有把握成長兩位數,其中運城7月中營運,宿遷則因執照還沒有拿到,9月取照後預計開始運轉,下半年二座廠,是日友今年成長的動能。

    2024/11/14

    存股筆記 6768 志強-KY 全球最大足球鞋供應商

    志強-KY以代工知名國際品牌(如adidas、Nike、PUMA等)之鞋類產品製造為主要業務,銷售市場以歐美為主
    志強股本不大19億多,
    工廠不在大陸也許是個優勢,
    組球鞋龍頭

    心得記錄:

    • 2024/11/29 股價138.5, 飆股的故事/志強迎景氣復甦 營運喊衝 | 集中市場 | 證券 | 經濟日報, 但這隻我還沒建倉就飆起來, 所以有點不想追蹤 XD
    • 2023/08/28 股價 62.9, 上半年EPS 1.51元, 有點低, 觀望
    • 2023/05/29 股價 69.2, 觀察近年的低點約在65-64元, 公司表示第二季是傳統旺季, 估第四季開始回溫, 觀望
    • 2022/11/20 股價 78, 世界盃組球開踢 期間為 11月20日–12月18日, 觀望
    • 2022/09/16 股價 91.6, 近年的高點

    志強上半年EPS 1.51元 客戶調整庫存 訂單仍不明朗 下季可望回溫

    2023/07/21 23:11:44 經濟日報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足球鞋製造龍頭志強-KY(6768)昨(21)日公布上半年自結合併損益,受到客戶調整庫存影響,稅後純益2.95億元、年減63.5%,每股稅後純益1.51元;志強表示,儘管目前訂單仍不明朗,但預期第4季可望逐步回溫。

    志強表示,女子世足賽已於日前在紐西蘭開打,加上世界足球巨星梅西轉戰美國足球大聯盟(MLS)的邁阿密國際,而下一屆世足賽,三年後將在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同步舉行,可望刺激北美足球市場消費力,對於整體消費市場將是一大利多。

    法人則指出,預計明年登場的巴黎奧運,相關效應可望在半年前發酵,換言之,運動鞋及足球鞋明年第1季有機會看到明顯的拉貨效應。

    志強自結第2季合併損益,合併營收38.63億元、年減18.8%,營業毛利6.56億元,毛利率17.0%,較去年同期21.4%減少4.4個百分點,稅後純益2.50億元、年減44.7%,單季每股稅後純益1.28元。

    志強上半年合併營收72.29億元、年減15.2%,若以功能貨幣美元計算,上半年合併營收2.36億美元,更較去年同期減少20.1%;營業毛利11.25億元,毛利率15.6%,較去年同期減少6.5個百分點,稅後純益2.95億元、年減63.5%,每股稅後純益1.51元。

    志強不諱言,目前客戶下單仍不明朗,能見度約3到6個月,與過去營運高峰時期的一年到一年半相距甚遠,整體稼動率則在七成上下,預期隨著客戶持續去化庫存,第4季可望看到回溫。

    志強去年受惠世足賽帶動,營運表現亮眼;今年雖無全球賽事及累積訂單挹注,但法人認為,志強印尼新廠預計第4季完工投產,可望推升跑鞋等新鞋種出貨量,擴展足球鞋、棒球鞋以外鞋種的出貨基礎,也為營運挹注新成長動能。

    志強營收占比中運動鞋占57%,休閒鞋占40%。目前,集團在越南以及柬埔寨設有生產基地。

    客戶包括NIKE、adidas、BROOKS、PUMA、DECATHLON等品牌大廠,產品主要銷往歐洲及美洲,占比約有八成。

    志強今年保守看 估Q4回到正常水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3年5月19日
    製鞋廠志強 – KY (6768-TW) 今年首季受品牌客戶調整庫存影響,波及營收、獲利,展望後市,公司認為,今年仍保守看待,第三季將是傳統淡季,預計第四季回到正常水準。志強 3-4 月營收回溫,公司指出,部分與過往季節性需求有關,第二季是傳統旺季,只是今年 3 月就開始反應,不一定與庫存去化完畢有關,整體來看,今年還是保守看待,第三季預計不如去年同期表現強勁,第四季才會開始回到正常水準。

    志強 4 月營收 15.64 億元,月增 8.7%、年增 4.6%,累計前 4 個月營收 49.31 億元,年減 6.3%。 志強第一季營收 33.66 億元,季減 29.5%、年減 10.7%,毛利率 13.9%,季減ㄉ 9.6 個百分點、年減 9 個百分點,營益率 1.1%,季減 11.3 個百分點、年減 10.2 個百分點,後純益 4300 萬元,季減 87.5%、年減 87.7%,每股純益 0.23 元。

    志強-KY去年EPS翻倍賺9.22元 發5元股息、殖利率近7%

    2023-03-10 17:24 非凡新聞 / 編輯周美娟 / 綜合報導
    ▲志強-KY受惠世足賽商機,去年獲利創下新高。
    全球最大足球鞋供應商志強-KY公布去年營運成績單,在世足賽加持下,足球鞋類產品銷售暢旺,2022年EPS高達9.22元,創下新高水準;董事會通過每股擬配發5元現金股利,若以今(10)日收盤價72元換算,現金殖利率達6.94%。

    志強-KY表示,公司去年擺脫越南疫情干擾,營運回溫,加上世足賽商機挹注,2022年全年營收達185.24億元,較前一年成長50.1%,毛利率達23.13%,較前一年增加3.4個百分點,營益率則為12.16%,較前一年增加5.7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為18.08億元,較上一個年度大幅成長179.3%,每股盈餘(EPS)則達到9.22元,較2021年的3.42元大增1.6倍以上。

    志強-KY以代工知名國際品牌(如adidas、Nike、PUMA等)之鞋類產品製造為主要業務,銷售市場以歐美為主;展望2023年,志強-KY表示,客戶庫存持續調整中,下單相當謹慎,最後出貨仍會有變數,因此公司對上半年營運看法仍偏保守,第1季進入傳統淡季,第2季雖有望好轉,但仍保守看待;下半年則有機會回溫,準備迎接2024年奧運商機。

    志強-KY董事會9日通過去年盈餘分派案,決議擬每股配發現金股利5元,是歷年來最高水準,盈餘配發率54.2%;公司並決議訂於5月30日召開股東常會。觀察志強-KY股價,其已於71元至74元間上下盤整長達2個多月,今日股價相對抗跌,以小跌約0.6%作收。

    2024/07/30

    元翎(4564) 高市佔的高壓氣瓶, 發展中氣體發生器 安全氣囊等

    元翎創立於1988年,以自有品牌MOSA及代工高壓鋼瓶,王德鑫指出,元翎高壓鋼瓶產品主要應用在咖啡、烘焙、冷飲、調味保鮮、及家庭DIY等食品相關行業,客戶包括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店、麥當勞等。

    主要競爭對手是奧地利ISI、KAYSER及匈牙利LISS等廠商。2018年全球高壓鋼瓶需求超過10億支,元翎出貨4.3億支居市場龍頭,高壓鋼瓶今年占元翎營收比重會從去年85%拉高近90%。

    元翎2013年切入氣體發生器市場,應用在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及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大陸是元翎氣體發生器最大市場,打入大陸比亞迪、長安及奇瑞等汽車廠供應鏈體系。去年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陸汽車市場衰退,但大陸新能源車成長,元翎今年氣體發生器相對保守,出貨目標與去年相當。

    心得記錄:

    • 2025/06/19 股價 16.4, 破底中, 我剛看一下Q1財報,收入微成長, 下面兩個圖雖然車用的氣體發生器大幅上升, 我猜應該是出貨訂單增多, 這是好事, 但缺點是成本竟然也很高, 表示售價賺的利益很微薄, 可能是想先搶市佔, 這樣說來也是個高度競爭的領域, 護城河不夠深, 所以高壓起體鋼瓶還有車用氣體發生器不得不削價競爭, 優點是公司滿認真找出路的, 專注本業, 但持續的虧錢這樣股價會一路探底, 但這樣的技術台灣應該只有元翎少數公司有氣體封裝在小鋼瓶的技術, 希望再加把勁爭取更多訂單吧! 觀察



      但成本還是很高 毛利率為負

    • 2024/11/26 股價 22.7, 接近前低檔, 自從Trump當選後, 美國對於烏俄戰爭的態度是希望烏克蘭不要堅持打回失土, 美國想要中止支援烏克蘭, 這樣的話歐洲的經濟應該多少有點幫助吧! 觀望
    • 2024/07/30 股價: 28.65, 盤中快報:4564(元翎)股價急拉至28.65元,拉抬幅度達到12.28%。觀望
    • 2024/07/22 股價: 24.00, 股價盤在23~25之間很久了, 由於虧錢能一直不跌破20也是很神奇, 可能有什麼背後的力量在護盤吧? 元翎法說會表示的幾個重點:
      [高壓鋼瓶]: 元翎出貨量減少, 目前中國茶飲咖啡市佔率第一(超過5成以上),東南亞市佔第一(6成), 歐洲因為法律與仿冒(誰仿冒?不夠詳細說明?)所以衰退很多, 未來會更積極佈局海外埃及()等國家; 過去銷售模式比較偏重經銷B2B,今年計畫會在亞馬遜線上銷售; 蘇打水還有氮氣都有
      [無人機]:朝山難救助,公共工程維修開發機型
      [節能減排]: 在高壓產品上,熱管理,熱泵,節能等領域,目前打樣成功電池膨脹閥跟球閥可用在冷凍空調或是汽車熱管理今年也參加汽機車零配展
      [安全氣囊]: 台灣唯一生產的廠商,預測第三季穩定成長, 打入日本跟韓國國際車廠業務也成功進入泰國市場
      [航太,船舶關鍵零組件]: 第一階段開發產品已過測試,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進行少量供應,希望繼續成長

    法說會講稿文件(2024年07月16日):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456420240712M001.pdf

  • 2023/11/26 股價: 24.45, 貢獻元翎營收的主力是高壓充氣鋼瓶, 但因2023年歐洲、澳洲客戶持續去化庫存,加上美國需求減緩! 以市場別來看,前三季亞洲市場營收近7.88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55.1%提高至77.4%;歐洲市場營收0.38億元,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7%降至3.8%;美洲市場營收1.51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12.1%提升至14.9%;其他市場營收近0.4億元,占比由去年12.1%降至3.9%。

    下圖是2021年與2022年的營收資訊:
  • 查看近幾年的財報, 可以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營收短少非常嚴重!
    比較2018年與2023年的營收幾乎是腰斬

    近十年美國與歐元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2023-2024都算是低點

  • 2023/08/28 股價: 25.5, 股價在23~24有支撐, 上半年虧損EPS 0.99元, 觀望
  • 2023/05/26 股價: 33.1, 突然急拉從24元連三天拉升, 至少反映市場往好的方向前進, 而有人開始低部建倉, 元翎兩大業務: 1)高壓鋼瓶市場仍在去化庫存,持續強化CO2等新產品布局,但中國的二線廠商持續以低價想進入這塊市場, 這可能是未來隱憂; 2)氣體發生器逐年緩步成長, 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客戶銷售暢旺帶動、安全氣囊平均裝配量成長,今年氣體發生器業務已經轉虧為盈,預估明年出貨將翻倍成長,公司也將增加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預計明年底量產。 觀望
  • 2023/05/17 股價: 23.05, 最近似乎23元附近有支撐,
  • 2023/03/07 股價: 25.65, 元翎是消費一次性商品, 依照營收獲利目前股價有點偏高, 畢竟2022獲利很低, 觀察近年本益比15-25, 落差滿大的, 等看看是否有機會更低價, 觀望
  • 2022/11/23 股價: 23.6, 近一年來獲利大幅下滑, 股價由年初約42元一路跌至23元左右, 公司說法是高壓鋼瓶受客戶庫存調整、通膨導致終端消費需求減少,以及中國清零也干擾市場消費力道,加上不景氣導致中國製低價仿冒品再度干擾歐洲市場,目前經銷商下單速度仍較保守,而美國大客戶目前庫存已經去化告一段落,但因高通膨與市場能見度仍不高,出貨還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股價已經腰斬, 所以我想可以開始觀望留意!
  • 2021/06/25 股價: 47, 解封可望星巴克的營收有機會大幅回升,對元翎的營收助益。元翎近年也開始轉型車用零組件供應商,據說已經獲得福斯汽車安全氣囊發射器認證,下半年可望開始供貨,加上安全氣囊成為汽車標準配備且數量自過去兩顆到六顆未來標準配備可望達到八顆,元翎未來營收成長可期。觀望
  • 2020/07/31 股價: 37.6, 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領域,加上以外銷歐美地區為主,上半年業績受疫情衝擊顯著,法人預期全年營收、毛利率估均較去年明顯衰退。公司則看好自身在高壓鋼瓶市佔率達4成,且競爭對手較少,待全球市況回穩,營運可望迅速恢復正常。
    以地區別看營收比重,歐洲佔50%、美洲佔28%、亞洲及大洋洲則各佔約11%;
    以產品別看營收而言,高壓鋼瓶約佔95%,主要應用於車用、穿戴式裝置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約5%。
    (至於營收比重仍低的氣體發生器部分,透過將工業品部門事業以既存分割方式,移轉給100%持股的元翊公司,主要出貨給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客戶,如比亞迪。近年因中國車市較疲軟,出貨表現轉弱,因此公司近年來轉向開發穿戴式防護型產品,並已打入義大利品牌重機防護衣及老人防摔產品供應鏈,去年開始小量出貨,因防護型產品利潤優於車用氣體發生器!)
    原料成本方面: 鋼材部分過去100%由中鋼(2002)供應冷軋鋼捲,現已調整至2成,雖近期中鋼盤價走升,對元翎成本影響有限;氣體方面,因主要都與供應商簽長約,價格相對穩定。
  • 2019/03/07: 元翎3/7以每股 25 元掛牌上市,掛牌首日大展蜜月行情,早盤隨即站上 50 元大關! 元翎斥資14億元,在中科虎尾園區擴建新廠,第一條月產1千萬支高壓鋼瓶生產線,去年第四季投產,年產增加二成,在新產線加入下,月產能由原先的3,400萬~3,500萬支,提高至4,400萬~4,500萬支。
  • 元翎虧損 明年營運有望好轉

    2023/11/25 工商時報 沈美幸
    元翎(4564)生產高壓充氣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為主,前三季營收下滑,每股虧1.28元,氣體發生器打入韓系車廠供應鏈體系,預計明年出貨,明年營運有機會比今年好轉。元翎董事長王德鑫表示,元翎跨足軍工產業取得2個發射系統專案,未來營收貢獻10%~15%。

    元翎前三季合併營收10.17億元,本業虧損達2.63億元,業外損失0.20億元、本期淨損2.50億元,每股虧損1.28元。其中前三季高壓充氣鋼瓶5.06億元、營收占比49.7%;氣體發生器4.43億元、營收占比43.6%,其他營收0.68億元,比重6.7%。

    以市場別來看,前三季亞洲市場營收近7.88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55.1%提高至77.4%;歐洲市場營收0.38億元,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7%降至3.8%;美洲市場營收1.51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12.1%提升至14.9%;其他市場營收近0.4億元,占比由去年12.1%降至3.9%。

    王德鑫指出,元翎高壓充氣鋼瓶因歐洲、澳洲客戶持續去化庫存,美國需求減緩、中國大陸低價品及仿冒品猖獗,客戶下單保守,前三季銷售減少、價格下滑,前三季營收大幅衰退。歐洲、美洲及亞洲是高壓鋼瓶三大市場,亞洲市場相對強勁,未來加大力道開發CO2應用產品。

    元翎指出,景氣不是很好,元翎前三季氣體發生器銷售200萬套,小幅成長,低於元翎原先預期,穿戴式產品需求低迷。汽車安全氣囊從燃油車進化到油電混合車、電動車,未來歐美市場將全面改用電動車,有利於混合式氣體發生器銷售,元翎打入韓系車廠供應鏈,計畫明年出貨,與Takada安全氣囊合作,開發安全氣囊氣體引爆器正進行測試,預計2026年出貨。

    王德鑫指出,氣體引爆器朝向大氣量、長持壓產品,元翎新應用產品著重穿戴式防護、兒童座椅應用。全球氫能車市場主要在大陸,元翎也與數家廠商洽談合作。

    王德鑫表示,元翎在軍工產業屬發射系統,有兩個專案項目,惟簽保密協議不能對外說明,未來營收貢獻10%~15%,數量還會陸續的增加。

    元翎高壓鋼瓶漸回溫,氣體發生器出貨續穩

    MoneyDJ新聞 2023-06-30 09:29:27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Q2出貨逐漸回溫,公司表示,歐洲仍較為低迷,美國則有所改善,不過整體高壓鋼瓶訂單還未回到先前需求,至於主要用於車用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則表現穩健。有鑑於營收規模還有待進一步回升,元翎Q2獲利還須觀察。對於媒體揭露的中科院潛艦專案、無人機相關應用等訊息,公司則未評論。

    元翎受高壓鋼瓶業績還在低檔影響,Q1每股虧損0.46元,先前因有價證券於集中交易市場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公布4月自結每股虧損0.17元;元翎Q2高壓鋼瓶營出貨可望較Q1回溫,不過還未回到較為健康水準,Q2整體獲利表現還待觀察。

    在氣體發生器方面,則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安全氣囊顆數增加趨勢,出貨表現穩定,至於新產品長持壓氣體發生器則等待客戶下半年拉貨規劃。

    焦點股:元翎氣體發生器維持成長態勢,股價底部出量上漲

    2023年5月25日 週四 上午10:52【財訊快報/研究員吳旻蓁】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Q1氣體發生器持續獲利,不過受高壓鋼瓶未達經濟規模影響,Q1每股虧損0.46元;元翎指出,Q1可望為谷底,不過受通膨影響消費信心,目前高壓鋼瓶需求還是不太明朗,公司也積極拓展多元產品應用,推出CO2鋼瓶攻自行車補胎、蘇打水機等新應用,目前也已經與美國經銷商接洽。元翎受惠中國新能源車成長加速,去年氣體發生器事業已經轉盈,而在高壓鋼瓶營收下滑、氣體發生器持續成長下,Q1氣體發生器營收占比達47%,較去年的19%大幅彈升。此外,因應新能源車客戶需求增長,今年Q1底也增加了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目前已投入量產,今年氣體發生器出貨可望維持成長態勢。

    股價近日底部出量起漲,相繼突破年線反壓及前高,下檔看缺口及短期均線支撐力道,若有守,則有利多方力道延續。

    中科院持續增產飛彈,供應鏈營運步步高!

    2023/6/26 高適
    面對中國武力犯台風險提高,美國國會議員近期提出美台合作生產武器、優先供貨給台灣等草案。事實上,美台合作軍工生產「已是現在進行式」,目的除了使相關零組件能在台灣生產製造,即時滿足台灣的防衛需求,並依照台灣「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等規定,同時積極爭取獲得原廠認證,透過國際合作及投資等方式,落實轉移研發或產製等關鍵技術,以改善台灣國防產業、擴大市場規模及與國際供應鏈接軌。

    由於負責台灣國防飛彈研發生產的中科院,在技術上具有一定能力,加上亞太飛彈軍備需求孔急,或許有機會讓飛彈也成為美台合作軍工生產的項目,讓台灣飛彈供應鏈有機會吃到更多的商機。

    為因應中國軍事威脅,中科院已加速量產各型國產飛彈量產,預估今年飛彈總產量將從去年的逾800枚,提升至逾1000枚,成為中科院飛彈供應鏈的營運成長動能來源。軍功PA廠全訊(5222)為台股中最純正的中科院飛彈供應商,有高達8成營收均來自中科院,市場預期去年底立法院通過2400億元國防特別預算,約有一半與全訊相關,營運與中科院飛彈量產規模與時程息息相關。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子公司的元翊,2021年與中科院合作潛艇專案,成為台灣唯一有能力提供魚雷及飛彈的氣體推動系統廠商。另中科院自行開發的台版彈簧刀無人機,其用於拋射的氣體推動系統也是由元翎所供應,待未來量產後將對營收產生一定貢獻,等於擁有飛彈、無人機雙軍工成長引擎,有助增添營運成長的想像空間。

    元翎鋼瓶業務仍觀望;氣體發生器明年看倍增

    MoneyDJ新聞 2022-11-22 10:50:31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受高壓鋼瓶稼動率不佳、提列存貨跌價損失影響,Q3毛利率降至5.47%,來到掛牌以來低點,導致Q3單季轉為營業淨損,Q3每股小虧0.02元;元翎表示,高壓鋼瓶市場仍在去化庫存,公司也將強化CO2等新產品布局,而氣體發生器業務則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客戶銷售暢旺帶動、安全氣囊平均裝配量成長,今年氣體發生器業務已經轉虧為盈,預估明年出貨將翻倍成長,公司也將增加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預計明年底量產。

    元翎為全球高壓鋼瓶大廠,提供咖啡、烘焙所需之奶油瓶及蘇打水瓶等消費使用,主力產品為N2O(一氧化二氮)小鋼瓶,由於N2O鋼瓶較集中用於奶油發泡,公司近年也積極拓展CO2鋼瓶應用,包括啤酒發泡、蘇打水機與自行車補胎等。

    在氣體發生器業務方面,應用則分為車用安全氣囊與個人穿戴防護裝置,今年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車用,元翎主要車用客戶為中國第一大新能源車商,受惠於新能源車銷售暢旺,且安全氣囊平均裝配量提升到6顆以上,元翎今年前3季氣體發生器營收年增近120%,也帶動氣體發生器業務轉虧為盈。

    元翎前3季高壓鋼瓶約佔營收68.2%,較去年同期的85.1%下滑,氣體發生器則佔29.5%,較去年同期的11.2%大幅提升,其他2.3%。

    元翎今年氣體發生器營收雖大幅成長,但受營收主力的高壓鋼瓶下滑影響,今年營運較為承壓,公司指出,高壓鋼瓶受客戶庫存調整、通膨導致終端消費需求減少,以及中國清零也干擾市場消費力道,加上不景氣導致中國製低價仿冒品再度干擾歐洲市場,目前經銷商下單速度仍較保守,而美國大客戶目前庫存已經去化告一段落,但因高通膨與市場能見度仍不高,出貨還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元翎在高壓鋼瓶業務將拓展CO2應用,持續分散產業與應用範圍,而氣體發生器今年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大幅成長,隨著中國客戶開始佈局海外市場,預期明年銷售也將大幅成長,公司也將因應客戶需求發展長持壓氣體發生器,此產品適用於連續式安全氣囊,在汽車翻滾時,可提供較佳的緩衝,目前已開發完成,並通過客戶測試,預計明年下半年供貨。

    元翎去年氣體發生器約出貨136萬套,今年到9月已超過180萬套,預估明年將有翻倍成長,為因應客戶需求,將優化生產製程、提高產量,今年公司也增購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預計明年Q1底量產,屆時管式產量將較目前增加40%以上。

    除了安全氣囊之外,元翎也積極發展氣體發生器在個人穿戴防護裝置的應用,包括老人防護、游泳戲水、滑雪,以及重型機器安全防護,由於此塊屬於利基市場,公司也相當看好未來布局機會。

    元翎近期董事會通過辦理現增2000萬股,主要係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元翎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16.29億元,年減20.58%;累計前3季EPS為0.45元,較去年同期的1.43元衰退。

    獨家/車電概念股夯!專家找出「3檔」低位階、低本益比股

    2021/06/25 08:30:00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台股昨(24)日高檔震盪,盤中一度漲逾百點,指數來到17439.63點,終盤上漲71.25點,漲幅0.41%,收在17407.96點,重返17400點關卡。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許豐祿表示,下週將延續本週的車用電子題材,可以留意「股價低、位階低、本益比低」

    兼具解封概念與車用題材的元翎(4564),它本身是在做高壓小鋼瓶,就連星巴克都是元翎的客戶,更拿下全球高壓小鋼瓶超過40%的市占率,為何說他是解封概念股呢?因為一旦解封,星巴克的營收有機會大幅回升,對元翎的營收大有助益。元翎近年也開始轉型車用零組件供應商,據說已經獲得福斯汽車安全氣囊發射器認證,下半年可望開始供貨,加上安全氣囊成為汽車標準配備且數量自過去兩顆到六顆未來標準配備可望達到八顆,元翎未來營收成長可期。

    元翎5月營收月增32%,年增32.4%,創近14個月新高。股價也自年線附近慢慢上揚,昨日更是站上所有均線,且外資從5/21就開始布局,到現在約買進3700張左右,投資人可以留意。

    疫情衝擊,元翎看營運短空長多

    MoneyDJ新聞 2020-07-27 11:01:37 記者 周瑩慈 報導
    高壓鋼瓶廠元翎(4564),因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領域,加上以外銷歐美地區為主,上半年業績受疫情衝擊顯著,今年前6月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34.56%。展望今年,法人預期,隨各地經濟活動重啟,5月以來業績逐漸向正常水準靠攏,惟下半年恐無法抵銷上半年的衰退,全年營收、毛利率估均較去年明顯衰退。公司則看好自身在高壓鋼瓶市佔率達4成,且競爭對手較少,待全球市況回穩,營運可望迅速恢復正常。

    元翎今年首季營收5.14億元,季減4.13%、年減30.68%;毛利率25.42%,季減0.98個百分點、年減10.49個百分點;營益率20.94%,季減5.01個百分點、年減5.74個百分點;稅後淨利0.73億元,季增49%、年減53%,EPS 0.4元。累計上半年營收9.82億元,年減34.56%。

    以地區別看營收比重,歐洲佔50%、美洲佔28%、亞洲及大洋洲則各佔約11%;以產品別而言,高壓鋼瓶約佔95%,主要應用於車用、穿戴式裝置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約5%。

    公司表示,因高壓鋼瓶主要作為奶油發泡器、氣泡水瓶等容器的動力來源,因客戶主要為速食、咖啡廳等業者,加上外銷歐美比重高,今年受疫情衝擊顯著。展望全年,公司表示保持審慎態度,5月之後月出貨量恢復至約3400萬支,約為去年月均產量86%,下半年回溫幅度則有待觀察疫情走勢。

    法人預期,元翎今年在歐美地區疫情仍不穩,加上未見明顯成長動能下,全年營收、毛利率可能較去年明顯衰退。不過,看好公司在全球市佔率達4成,且競爭對手較少,待消費市場回穩,業績可望迅速恢復過往水準。

    毛利率方面,據了解,鋼材部分過去100%由中鋼(2002)供應冷軋鋼捲,現已調整至2成,雖近期中鋼盤價走升,對元翎成本影響有限;氣體方面,因主要都與供應商簽長約,價格相對穩定。整體而言,法人預估,受營收規模下滑、稼動率較低等影響,全年毛利率恐自去年的32.8%下滑至不到30%。

    至於營收比重仍低的氣體發生器部分,透過將工業品部門事業以既存分割方式,移轉給100%持股的元翊公司,主要出貨給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客戶,如比亞迪。近年因中國車市較疲軟,出貨表現轉弱,因此公司近年來轉向開發穿戴式防護型產品,並已打入義大利品牌重機防護衣及老人防摔產品供應鏈,去年開始小量出貨,因防護型產品利潤優於車用氣體發生器,公司看好若未來防護型產品出貨量放大,有助子公司轉虧為盈。

    元翎精密今掛牌上市 蜜月行情甜股價翻倍大漲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19/03/07 12:28
    高壓鋼瓶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製造商元翎精密 (4564-TW) 今 (7) 日以每股 25 元掛牌上市,掛牌首日大展蜜月行情,早盤隨即站上 50 元大關,盤中維持超過 1 倍的漲幅,漲勢驚人。

    元翎精密成立於 1988 年,目前資本額為新台幣 15.78 億元,掛牌上市後股本將達到 17.78 億元,公司致力於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市場上少數同時具備開發多種氣體發生器能力的廠商,目前高壓鋼瓶產品營收比重約 85%, 是全球消費性高壓鋼瓶領導廠商之一。

    元翎精密高壓鋼瓶知名客戶包括麥當勞、星巴克,氣體發生器客戶包括比亞迪、通用汽車等。其所生產的高壓鋼瓶為一次性拋棄式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業,以自有品牌「mosa」和 ODM 服務銷售全球,據經銷商內部統計,目前於全球市佔率達 4 成。

    元翎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及產能擴充,去年高壓鋼瓶出貨量超過 4.3 億支,由於新產能於去年第 4 季加入,今年 1 月新產能已滿載,出貨量可望突破 5.4 億顆,客戶以歐美地區餐飲設備品牌廠或通路商為主,去年美洲地區營收占比約占 37%、歐洲 29%、亞澳及其他地區 34%。

    展望今年,元翎董事長王德鑫表示,去年第 4 季加入 20% 高壓鋼瓶產能,目前其營收比重約 85%,今年可望提升至 9 成,且去年 9 月已取得今年所有產能訂單,從 1 月起產能便滿載,受惠高壓鋼瓶新產能帶來的成長動能,預期今年營收可望年增 2 成。法人預估,元翎今年每股純益上看 3.5 元,可望續改寫歷史新猷。

    元翎訂3/7上市 每股25~28元

    工商時報 沈美幸 2019.01.23
    全球最大高壓鋼瓶製造廠、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廠元翎(4564),暫訂3月7日以每股25~28元上市。元翎去年擴建高壓鋼瓶生產線已投產,將今年產能5.4~5.5億支已全數賣掉,董事長王德鑫指出,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是今年營運成長動能,整體業績看增20%。

    元翎斥資14億元,在中科虎尾園區擴建新廠,第一條月產1千萬支高壓鋼瓶生產線,去年第四季投產,年產增加二成,在新產線加入下,月產能由原先的3,400萬~3,500萬支,提高至4,400萬~4,500萬支。

    法人依據元翎去年前三季EPS達2.15元,全年營收26.43億元,年成長29.71%推估,去年EPS逾3元,預估今年營收年成長20%,上看32億元,EPS有機會挑戰3.5元,雙雙續創史上新高。
    元翎創立於1988年,以自有品牌MOSA及代工高壓鋼瓶,王德鑫指出,元翎高壓鋼瓶產品主要應用在咖啡、烘焙、冷飲、調味保鮮、及家庭DIY等食品相關行業,客戶包括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店、麥當勞等。

    主要競爭對手是奧地利ISI、KAYSER及匈牙利LISS等廠商。2018年全球高壓鋼瓶需求超過10億支,元翎去年出貨4.3億支居市場龍頭,高壓鋼瓶今年占元翎營收比重會從去年85%拉高近90%。

    元翎2013年切入氣體發生器市場,應用在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及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大陸是元翎氣體發生器最大市場,打入大陸比亞迪、長安及奇瑞等汽車廠供應鏈體系。去年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陸汽車市場衰退,但大陸新能源車成長,元翎今年氣體發生器相對保守,出貨目標與去年相當。

    元翎精密3月上旬掛牌 今年EPS續戰新高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19/01/22 18:52
    高壓鋼瓶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製造商元翎精密 (4564-TW),預計 3 月上旬掛牌,公司致力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全球市占率約 4 成,去年新產能挹注下,全年每股純益可望改寫新猷、法人估達 3 元,今年預期營收可年增 2 成,全年每股純益上看 3.5 元,續戰新高。

    元翎精密成立於 1988 年,目前資本額為新台幣 15.78 億元,掛牌上市後股本將達到 17.78 億元,公司致力於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市場上少數同時具備開發多種氣體發生器能力的廠商,目前高壓鋼瓶產品營收比重約 85%, 是全球消費性高壓鋼瓶領導廠商之一。高壓鋼瓶知名客戶包括麥當勞、星巴克,氣體發生器客戶包括比亞迪、通用汽車等。

    元翎生產的高壓鋼瓶為一次性拋棄式產品,廣泛應用於食品產業、休閒運動產業、醫療保健產業、救生設備產業汽機車產業、國防安全產業等。目前元翎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業,如咖啡、烘焙、冷飲、調味保鮮、及家庭 DIY 市場等。以自有品牌「mosa」和 ODM 服務銷售全球,據經銷商內部統計,目前其於全球市佔率達 4 成。

    氣體發生器方面,元翎主要應用產品包括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產品包括駕駛座、乘客座、側囊、簾式囊、膝蓋囊等全系列產品;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則包括重型機車、滑雪、銀髮族跌倒防護等利基型產品。

    元翎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及產能擴充,去年高壓鋼瓶出貨量超過 4.3 億支,由於新產能於去年第 4 季加入,今年 1 月新產能已滿載,出貨量可望突破 5.4 億顆,客戶以歐美地區餐飲設備品牌廠或通路商為主,去年美洲地區營收占比約占 37%、歐洲 29%、亞澳及其他地區 34%。

    元翎過去每年營收均維持 3 成的年成長,但 2017 年受到半導體產業景氣佳,氣體供給短少影響,加上匯率因素與原料鋼材上漲等,使 2017 年營收與獲利表現不如預期。不過,去年在新產能開出挹注下,全年營收年增 3 成達 26.4 億元。法人預估,元翎全年每股純益可望上看 3 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展望今年,元翎董事長王德鑫表示,去年第 4 季加入 20%高壓鋼瓶產能,目前其營收比重約 85%,今年可望提升至 9 成,且去年 9 月已取得今年所有產能訂單,從 1 月起產能便滿載,受惠高壓鋼瓶新產能帶來的成長動能,預期今年營收可望年增 2 成。法人預估,元翎今年每股純益上看 3.5 元。

    展望後市,元翎未來將發展智慧型安全氣囊、銀髮族跌倒防護、新一代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等 3 項新品,將於 2020 年後開始出貨。

    2024/03/04

    Python與 C C++比較

    C與python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61198

    C++與python
    https://medium.com/appworks-school/most-popular-programming-language-for-first-time-learners-54b7da125e3c

    各程式語言排行

    【比較】2024 程式語言排名與分析,該學習哪一種程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