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美股筆記 - 英特爾 INTL 被圍攻的x86霸主

曾經的半導體製造傳奇公司, 這十幾年來逐漸走下坡, 被很多公司挑戰, 故事還在發展, 股價也偏弱, 但仍有許多人關注這支股票是否能低價建立部位, 觀察留意! (本文來源為公開資訊屬各大新聞所有: 鉅亨網, 經濟日報, 工商時報, Yahoo新聞, 財經新聞雜誌 ..etc)

https://www.tipranks.com/stocks/intc

  • 2024/11/20 股價24.2, 英特爾計劃在亞利桑那州的 Fab 52 和 Fab 62 工廠原定於 2024 年完工,但預計推遲到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才開始運作。俄亥俄計畫投資 200 億美元,由於市場低迷,美國政府的補貼遲遲沒有發放,計畫面臨的困難還要更大一些。按照原定計畫,俄亥俄廠將於 2025 年開始投產,現在看要到 2026-2027 年才能完工,2027-2028 年才能進入商業營運。
  • 2024/10/01 股價22.63, 為什麼美國要扶植Intel? 答案是美國需要一家可以製造先進製程晶片的美國本土公司, 因為國防安全機密這種事情太敏感了. 專家警告美國軍用晶片供應面臨嚴重危機提到: 美國國防部被迫依賴FPGA元件,是因為找不到像是台積電或三星(Samsung)那樣的大型晶圓代工廠,為其武器系統生產客製化ASIC, 目前台積電是應用於包括F-35戰鬥機、導彈與指揮控制設備等美國國防部武器系統之FPGA元件──包括來自Altera (EETT編按:已被Intel收購)與Xilinx (EETT編按:已被AMD收購)──與其他晶片的主要生產者。觀望
  • 2024/09/26 股價23.92, 持續小漲但仍在谷底區! 但從下圖可以看到在20元區買盤開始願意承接, 量有放大, 表示多一批人覺得股價合理可買進, 英特爾採 intel 18A 製程生產 Clearwater Forest Xeon 處理器亮相提到: 英特爾已將重點完全轉向 intel 18A 節點製程技術,這使得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服務 (IFS) 在先進製程上也將一切賭注押在 intel 18A 的發展上,這推出首款晶片的時刻,無疑的將成為該公司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而且,不僅是 Clearwater Forest Xeon 伺服器處理器,Intel 也計劃發表採用箱銅製程的 Panther Lake 處理器,使得在消費型產品上也進入 intel 18A 節點製程的時代。
    看起來CEO回歸之後的Intel在製程的確有長足的進步, 有接近台積電, 但下一關的問題-晶圓代工的良率與成本, 這個部份如果追不上台積電, 也不要距離太遠, 能夠成為美國純血統的企業, 美國會加大支持力道, 有點像石油, 美國最終也實現油頁岩美國本土生產(天下雜誌說-從2009年開始,美國的頁岩油革命,對全球的石油生產和地緣政治角力,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它讓美國從原油的進口國,成為出口國。也讓美國在面對OPEC和伊朗、委內瑞拉的石油生產國的時候,有更強力的話語權。), 並致力降低成本, 觀望!
    (圖源: HiStock, Inc. 嗨投資)
  • 2024/09/18 股價21.47, 小漲但仍在谷底區! 執行長基辛格 (Pat Gelsinger) 今 (17) 日宣布,英特爾將進行 40 多年來重大轉型,其中一項改革即是將代工業務設為獨立子公司,不僅擁有自己的董事會,也為引進外部資金鋪路; 並宣布擴大與 AWS 合作,除了已宣布的 Intel 18A 以外,未來技術合作也將延伸至 Intel 18AP 與 Intel 14A。 英特爾接下來將加強和簡化英特爾的產品組合,進一步「降本增效」;將延後德國和波蘭建廠計畫兩年;工廠對外擴張的計劃也會進行調整和暫停;目標今年年底裁員 15000 人,目前已經完成了一半以上。觀望! 經濟日報/英特爾確定要讓晶圓製造事業獨立為子公司 盤後大漲8%
  • 2024/09/06股價19.45,
    收入 Revernue 近年逐漸下滑, 資本支出上升許多 Capital Expenditures For Intel Corporation (INTC) (finbox.com)
    而Intel 18A製程真的那麼不堪嗎? 被博通退片, 仔細想一下Intel目標是在2025年才會完整18A的量產水平, 換句話說目前仍在開發燒錢階段, https://www.fool.com/investing/2024/09/05/is-intels-foundry-business-in-trouble/ 的確目前現金流拮据, 但18A若在明年正式達到量產水準, 至少可以相匹配TSMC台積電2~3nm等級的功耗, 但成本應該還是比台積電高, 屆時應該可以逐步往上走, 觀望!
  • 2024/08/18 股價20.87, 持續股價低迷,反壟斷調查Nvidia and Microsoft 在2024/04開始,通常四五年會有結果! 根據周三 (7 日) 公開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文件,英特爾的股票在最近期財報發布後承受巨大壓力,而基辛格在周一以接近每股 20 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大約 25 萬美元 (約新台幣 812 萬元) 的股票。不過,基辛格一向習慣在財報後買進價值約 25 萬美元的股票,包括在獲得華爾街積極反應的財報發布之後。VerityData 分析師在給客戶的報告中表示,「基辛格購買股票並不代表行為的改變或是有意義的事件。他已經連續 12 個季進行了這樣的購買行為,而且這次買入的規模並非不尋常。」
  • 2024/08/19 網友分析第三季暴雷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7004367#90174835
  • 2024/08/14 歷任Intel CEO介紹 https://technews.tw/2024/08/14/intel-ceo-story/

    (Source: TechNews Inc )
  • 2024/05/06 股價30.97, 《Barron’s》報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報文件顯示,Intel執行長季辛格於4月29日至5月1日期間,以平均每股30.85美元的價格買進Intel股票8,100股。季辛格持續加碼購入自家股票,目前持有Intel股票總股數已來到591,090股,包括個人直接持有107,290股,透過信託持有444,400股,另39,400股為透過家族信託持有。
    Intel近年積極發展晶圓代工,但因晶圓廠建置成本極高,代工事業部尚未能創造獲利,成為Intel的「拖油瓶」。4月25日,Intel釋出第一季財報,獲利超出華爾街預期,但第二季財測黯淡,引發當天盤後股價重摔近8%
  • 2023/11/03 股價38.14, Intel CEO基辛格11/01以平均每股36.79美元買進3,400股英特爾股票 + 以每股36.82的均價,買入3,375股。透過基辛格家族信託進行,現在持有25,475股的英特爾股票。CEO基辛格自己直接持有37,722股,並透過其他信託持有更多,FactSet列舉他持有的股數超過50萬股。

    英特爾股價已連續5個交易日勁揚,其中10月27日財報公布後股價飆升9.3%,不過比起2021年締造的68.26美元歷史新高相比,股價仍低了45%。觀望

  • 2022/08/26 股價33.36,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的FORM 4文件資料顯示,Gelsinger於2022年8月24日買進14,800股英特爾股票、平均買進價格為33.86美元,直接持有股數升至77,216股、透過信託持有股數為266,530股。

    依據英特爾、Brookfield資產管理公司在今年2月公布的備忘錄協議,雙方將攜手就先前宣布的美國亞利桑那州Ocotillo園區擴廠計畫投資300億美元,英特爾、Brookfield分別出資51%、49%。觀望

  • 2021/10/28 股價53.89, Gelsinger 以 50 萬美元買進 1 萬股英特爾股票,每股平均價格為 49.94 美元。這是 Gelsinger 自 2 月份接任英特爾 CEO 以來首次在公開市場購買英特爾股票。根據他在先前向 SEC 提交的一份報告,Gelsinger 目前擁有 219,750 股英特爾股票。不過,最大手筆的買進來自於英特爾董事 James J. Goetz,他以 100 萬美元購買了 2 萬股英特爾股票,每股平均價格為 49.76 美元。這是他自 2019 年 11 月買進 500 萬美元股票以來,首次再度於公開市場買進英特爾股票。長期董事 Frank Yeary 則是以 50 萬美元買進了 1 萬股英特爾股票,每股平均價格為 49.66 美元,是自 2010 年 10 月以來首次在公開市場購買英特爾股票。伊許拉以 100 萬美元購買 2 萬股,每股平均價格為 48.02 美元,目前共擁有 35,199 股英特爾股票。伊許拉於 2017 年 3 月加入董事會,並於 2020 年 1 月獲任命為董事長,這是他加入英特爾董事會以來首次在公開市場買股票,其他持股是任職獲得的限制股。伊許拉曾任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 (Medtronic) 董事長兼執行長。董事威斯勒(Dion Weisler)是本次自家股票購買的新買家之一,他以 50 萬美元購買 10,351 股,每股平均價格為 48.11 美元,目前總共持有 27,450 股。威斯勒曾任惠普 (HP) 執行長。另一位董事 Gregory D. Smith 則以 50 萬美元購買 10,440 股,每股平均價格為 47.96 美元,目前共持有 14,793 股,Gregory D. Smith 曾任波音財務長,這是他 2017 年 3 月加入英特爾董事會以來首次公開購買。最後則是董事劉金智潔(Tsu-Jae King Liu)以 48,000 美元買進 1,000 股,平均每股價格為 48 美元。劉金智潔於 2016 年 7 月加入英特爾董事會,目前持有 18,924 股,這是她作為公司內部人士首次公開購買英特爾股票。劉金智潔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工程學院院長。

    然而 BMO Capital Markets 分析師 Ambrish Srivastava 對英特爾前景感到擔憂,認為英特爾對未來展望過於樂觀。Srivastava 表示,英特爾的獲利「在看到更清晰的復甦路徑之前,可能會有一段時間處於低迷狀態」,並擔心英特爾自由現金流部位的影響。
    觀望

  • 2021/02/15 股價61.81, Pat Gelsinger 回鍋擔任英特爾(Intel Corp.)執行長CEO。觀望
  •  

     

     

     

     

    Intel Foundry晶圓代工部門

    英特爾計畫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2大晶圓代工廠的重要一步; 美國正在實現到2030年,將20%晶片留在國內製造的目標。

    聯電與英特爾(Intel)將合作在英特爾美國亞利桑那州廠開發和製造12奈米製程平台,預計在2027年投入生產。

    英特爾延後價值 200 億美元的俄亥俄州晶圓廠,延後至 2026 年底興建完成

    代工部門2023年的營損多達70億美元,遜於2022年、2021年的營損52億美元、51億美元,部分是受到內部營收下滑、進而壓抑獲利潛能的影響。另外,Intel Foundry部門2023年營收也只有189億美元,低於2022年、2021年的275億美元、228億美元。英特爾預測,晶圓代工部門營損有望於今(2024)年觸頂,從現在起到2030年底期間,營益有望達成損益兩平。

    製程

    2021年宣布「四年五節點」的激進目標,分別是:

    • Intel7(ADL/2022)、
    • Intel4(MTL/EUV/2023)、
    • Intel3(Xeon6/EUV/2024/代工)、
    • Intel 20A(ARL/2024)
      *TSMC N3B(LNL/2024)
    • Intel 18A(PTL/Xeon7/2025/代工)。
    • 14A(NVL/High-na EUV/2026)  //*TSMC N2(NVL)
    • 14A-E(High-na EUV/2027)

    2021 年5 月
    英特爾宣布對其新墨西哥州業務投資35 億美元,專門用於先進的半導體封裝,以提高晶片性能和整合度。一項值得注意的技術是Foveros,它支援在封裝內垂直堆疊。

    2021/10
    英特爾在2021年7月表示,將原本的10 奈米 Enhanced SuperFin正名為Intel 7,原先的7奈米正名為Intel 4,之後分別為Intel 3、Intel 20A、Intel 18A。英特爾說明,2022年10奈米製程的Alder Lake、Sapphire Rapids名稱跟進改為7奈米,4奈米製程起將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3 奈米要在 2023 下半年投片量產,2024 年跨入Intel 20A並逐步量產

    2023年7月
    英特爾宣布,作為美國國防部RAMP-C計畫第二階段的一部分,英特爾代工服務事業部將新增兩位客戶:波音和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隨著RAMP-C計畫進入第二階段,美國國防部的供應商將可以使用Intel 18A製程技術和產業標準的電氣設計和分析工具,加上相關IP來開發和製造測試晶片,為產品設計投片做準備。

    2023/10
    採用極紫外光(EUV)技術的Intel 4製程在愛爾蘭新廠近日量產,包括代號Meteor Lake的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

    2024/02
    英特爾(INTEL)執行長基辛格22日首度鬆口,英特爾將擴大下單台積電,將2024年全新推出的二大次世代平台Arrow lake、Lunar lake之CPU Tile(晶片塊)+GPU+ npu 交由台積電N3B製程生產製造。

    2024/04
    目前RAMP-C計畫已經進入第三階段,美國國防部相關供應商已經開始利用Intel 18A生產早期的測試晶片。作為與國防工業基地(DIB)客戶合作的一部分,包括Northrop Grumman、波音、微軟、輝達和IBM等企業,都將與英特爾合作開發Intel 18A晶片技術。

    Intel 18A製程技術是英特爾下一代製程技術,預計將在2024年下半年提前量產。英特爾CEO基辛格先前曾經表示,Intel 18A晶片的整體表現將會優於台積電的2奈米製程。美國國防部微電子工程主管Dev Shenoy指出,美國國防部預計2025年展示Intel 18A晶片的原型生產

    2024/06
    Intel 3在美國奧勒岡廠及愛爾蘭廠已進入量產階段,採納者包括最近發布的Xeon 6處理器「Sierra Forest」及「Granite Rapids」。

    Intel 18A 將用於 Panther Lake 和 Xeon 7 (Clearwater Forest )晶片,兩款產品預計2025年面世。

    2024/08/07
    英特爾(Intel)於8月7日宣布,基於Intel 18A製程的AI PC客戶端處理器Panther Lake和伺服器處理器Clearwater Forest已完成製造,並成功通電啟動作業系統。

    英特爾指出,這一大里程碑在試生產後僅兩個季度內達成,預計兩款產品將於2025年開始量產。英特爾還透露,明年上半年將有第一家外部客戶預計以Intel 18A製程完成試生產。

    代工歷史

    2010年,首次為Achronix提供22nm製程的產品,就開始慢慢在考慮幫別人代工的業務,但一直未獲得大規模訂單。其中,諾基亞N1曾採用了英特爾的行動晶片,但市場反應並不理想。

    2012年開始,PC市場出現了持續的下滑,導致英特爾在產能上出現過剩,晶圓代工廠自家產品的利用率僅為60%。於是,英特爾才決定加大了晶圓代工廠的對外開放

    2013年之時,當時的英特爾CEO科再奇還在英特爾投資者大會上表示,英特爾的晶片代工廠將向所有晶片企業開放。不過,隨後英特爾的開始大舉進軍行動市場,就延緩了這一計劃。

    2015年,英特爾又推出了整合基帶的SoFIA系列晶片,希望進一步向智慧型手機和通話平板市場前進。,這年平板市場這時需求已經下滑,晶片銷售不佳。另一方面,由於補貼撒錢策略,也讓英特爾行動部門帶來巨額的虧損。於是在2016年,英特爾宣佈退出了手機/平板晶片市場。

    2016年8月,英特爾在其開發者大會上宣布,英特爾已與ARM達成協議,獲得了ARM授權,可以代工生產基於ARM Artisan Physical IP架構的晶圓晶片。

    2017年9月,英特爾在北京召開「英特爾精尖製造日」活動,除了推出自己全新的10nm FinFET製程之外,也正式宣布對外開放其10nm FinFET製程的代工業務,此外英特爾還宣布針對行動領域及物聯網市場開放的22nm FFL製程,而在此之前,英特爾的14nm FinFET代工也已經順利開展。而英特爾此舉,這時也被外界認為是要全面進軍代工市場,與台積電、三星、GlobalFoundries爭奪市場。但是,在那個時候,雖然台積電是晶圓代工領域的老大,但在晶片製程上,英特爾依然有其領先優勢。

    2018年,英特爾面臨了10nm良率問題遲遲沒有解決、10nm量產持續跳票的問題,因此14nm和22nm產能嚴重不足,自家產品用了都不夠,也根本無法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

    2018年12月,英特爾在 Semiwiki 舉辦的科技論壇上,表示將關閉旗下的客製化晶圓代工業務。

    2021年3月23日公佈稱,將投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新建兩個使用最尖端EUV(極紫外光刻)曝光設備的7奈米半導體工廠。其中一棟用於處理器方向,另一棟用於代工(Foundry),目標是在2024年啟動運營。

    晶圓廠產能

    Global Semiconductor Fabrication (intel.com)

    美國廠良率低、成本高

    Arizona (亞利桑那州) //Ocotillo 園區將總共擁有 6 個晶圓廠
    – Fab 22、Fab 32以及Fab 42 : 先前已有
    – Fab 52與Fab 62: 2021/09動工 生產英特爾最先進的製程技術,18a Intel 第一代3奈米製程。原定於 2024 年完工,推遲到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才開始運作。

    英特爾計劃在亞利桑那州的 Fab 52 和 Fab 62 工廠原定於 2024 年完工,但預計推遲到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才開始運作。俄亥俄計畫投資 200 億美元,由於市場低迷,美國政府的補貼遲遲沒有發放,計畫面臨的困難還要更大一些。按照原定計畫,俄亥俄廠將於 2025 年開始投產,現在看要到 2026-2027 年才能完工,2027-2028 年才能進入商業營運。

    Oregon (俄勒岡州) //戈登摩爾公園園區內總計有 5 座晶圓廠
    – D1X : 最新研發中心與先進製程晶圓廠
    – D1A : 80 年代興建的晶圓廠
    – D1B 和 D1C : 均具備 10 奈米製程技術生產能力的晶圓廠
    – D1D : 進行 7 奈米製程技術生產的晶圓廠。

    Ohio One(俄亥俄州1廠) //超級晶圓廠,投入金額280億美元
    按照原定計畫,俄亥俄廠將於 2025 年開始投產,現在看要到 2026-2027 年才能完工,2027-2028 年才能進入商業營運。

    成本較低的愛爾蘭或以色列廠生產服務客戶
    Israel
    Ireland

    EPS

    英特爾 2022 年營收達 631 億美元,較 2021 年下滑 16%,調整後 EPS 為 1.84 美元,遠低於 2021 年的 5.30 美元。

    2024Q2 財報關鍵數據
    營收:128.3 億美元
    調整後 EPS:2 美分

    • 2016 年度 EPS 2.42
    • 2017 年度 EPS 3.16
    • 2018 年度 EPS 4.40
    • 2019 年度 EPS 5.09
    • 2020 年度 EPS 4.98
    • 2021 年度 EPS 4.89
    • 2022 年度 EPS 1.95
    • 2023 年度 EPS 0.40

     

    2024/07/30

    元翎(4564) 高市佔的高壓氣瓶, 發展中氣體發生器 安全氣囊等

    元翎創立於1988年,以自有品牌MOSA及代工高壓鋼瓶,王德鑫指出,元翎高壓鋼瓶產品主要應用在咖啡、烘焙、冷飲、調味保鮮、及家庭DIY等食品相關行業,客戶包括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店、麥當勞等。

    主要競爭對手是奧地利ISI、KAYSER及匈牙利LISS等廠商。2018年全球高壓鋼瓶需求超過10億支,元翎出貨4.3億支居市場龍頭,高壓鋼瓶今年占元翎營收比重會從去年85%拉高近90%。

    元翎2013年切入氣體發生器市場,應用在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及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大陸是元翎氣體發生器最大市場,打入大陸比亞迪、長安及奇瑞等汽車廠供應鏈體系。去年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陸汽車市場衰退,但大陸新能源車成長,元翎今年氣體發生器相對保守,出貨目標與去年相當。

    心得記錄:

    • 2024/11/26 股價 22.7, 接近前低檔, 自從Trump當選後, 美國對於烏俄戰爭的態度是希望烏克蘭不要堅持打回失土, 美國想要中止支援烏克蘭, 這樣的話歐洲的經濟應該多少有點幫助吧! 觀望
    • 2024/07/30 股價: 28.65, 盤中快報:4564(元翎)股價急拉至28.65元,拉抬幅度達到12.28%。觀望
    • 2024/07/22 股價: 24.00, 股價盤在23~25之間很久了, 由於虧錢能一直不跌破20也是很神奇, 可能有什麼背後的力量在護盤吧? 元翎法說會表示的幾個重點:
      [高壓鋼瓶]: 元翎出貨量減少, 目前中國茶飲咖啡市佔率第一(超過5成以上),東南亞市佔第一(6成), 歐洲因為法律與仿冒(誰仿冒?不夠詳細說明?)所以衰退很多, 未來會更積極佈局海外埃及()等國家; 過去銷售模式比較偏重經銷B2B,今年計畫會在亞馬遜線上銷售; 蘇打水還有氮氣都有
      [無人機]:朝山難救助,公共工程維修開發機型
      [節能減排]: 在高壓產品上,熱管理,熱泵,節能等領域,目前打樣成功電池膨脹閥跟球閥可用在冷凍空調或是汽車熱管理今年也參加汽機車零配展
      [安全氣囊]: 台灣唯一生產的廠商,預測第三季穩定成長, 打入日本跟韓國國際車廠業務也成功進入泰國市場
      [航太,船舶關鍵零組件]: 第一階段開發產品已過測試,開始進入第二階段進行少量供應,希望繼續成長

    法說會講稿文件(2024年07月16日):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456420240712M001.pdf

  • 2023/11/26 股價: 24.45, 貢獻元翎營收的主力是高壓充氣鋼瓶, 但因2023年歐洲、澳洲客戶持續去化庫存,加上美國需求減緩! 以市場別來看,前三季亞洲市場營收近7.88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55.1%提高至77.4%;歐洲市場營收0.38億元,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7%降至3.8%;美洲市場營收1.51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12.1%提升至14.9%;其他市場營收近0.4億元,占比由去年12.1%降至3.9%。

    下圖是2021年與2022年的營收資訊:
  • 查看近幾年的財報, 可以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營收短少非常嚴重!
    比較2018年與2023年的營收幾乎是腰斬

    近十年美國與歐元區的消費者信心指數, 2023-2024都算是低點

  • 2023/08/28 股價: 25.5, 股價在23~24有支撐, 上半年虧損EPS 0.99元, 觀望
  • 2023/05/26 股價: 33.1, 突然急拉從24元連三天拉升, 至少反映市場往好的方向前進, 而有人開始低部建倉, 元翎兩大業務: 1)高壓鋼瓶市場仍在去化庫存,持續強化CO2等新產品布局,但中國的二線廠商持續以低價想進入這塊市場, 這可能是未來隱憂; 2)氣體發生器逐年緩步成長, 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客戶銷售暢旺帶動、安全氣囊平均裝配量成長,今年氣體發生器業務已經轉虧為盈,預估明年出貨將翻倍成長,公司也將增加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預計明年底量產。 觀望
  • 2023/05/17 股價: 23.05, 最近似乎23元附近有支撐,
  • 2023/03/07 股價: 25.65, 元翎是消費一次性商品, 依照營收獲利目前股價有點偏高, 畢竟2022獲利很低, 觀察近年本益比15-25, 落差滿大的, 等看看是否有機會更低價, 觀望
  • 2022/11/23 股價: 23.6, 近一年來獲利大幅下滑, 股價由年初約42元一路跌至23元左右, 公司說法是高壓鋼瓶受客戶庫存調整、通膨導致終端消費需求減少,以及中國清零也干擾市場消費力道,加上不景氣導致中國製低價仿冒品再度干擾歐洲市場,目前經銷商下單速度仍較保守,而美國大客戶目前庫存已經去化告一段落,但因高通膨與市場能見度仍不高,出貨還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股價已經腰斬, 所以我想可以開始觀望留意!
  • 2021/06/25 股價: 47, 解封可望星巴克的營收有機會大幅回升,對元翎的營收助益。元翎近年也開始轉型車用零組件供應商,據說已經獲得福斯汽車安全氣囊發射器認證,下半年可望開始供貨,加上安全氣囊成為汽車標準配備且數量自過去兩顆到六顆未來標準配備可望達到八顆,元翎未來營收成長可期。觀望
  • 2020/07/31 股價: 37.6, 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領域,加上以外銷歐美地區為主,上半年業績受疫情衝擊顯著,法人預期全年營收、毛利率估均較去年明顯衰退。公司則看好自身在高壓鋼瓶市佔率達4成,且競爭對手較少,待全球市況回穩,營運可望迅速恢復正常。
    以地區別看營收比重,歐洲佔50%、美洲佔28%、亞洲及大洋洲則各佔約11%;
    以產品別看營收而言,高壓鋼瓶約佔95%,主要應用於車用、穿戴式裝置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約5%。
    (至於營收比重仍低的氣體發生器部分,透過將工業品部門事業以既存分割方式,移轉給100%持股的元翊公司,主要出貨給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客戶,如比亞迪。近年因中國車市較疲軟,出貨表現轉弱,因此公司近年來轉向開發穿戴式防護型產品,並已打入義大利品牌重機防護衣及老人防摔產品供應鏈,去年開始小量出貨,因防護型產品利潤優於車用氣體發生器!)
    原料成本方面: 鋼材部分過去100%由中鋼(2002)供應冷軋鋼捲,現已調整至2成,雖近期中鋼盤價走升,對元翎成本影響有限;氣體方面,因主要都與供應商簽長約,價格相對穩定。
  • 2019/03/07: 元翎3/7以每股 25 元掛牌上市,掛牌首日大展蜜月行情,早盤隨即站上 50 元大關! 元翎斥資14億元,在中科虎尾園區擴建新廠,第一條月產1千萬支高壓鋼瓶生產線,去年第四季投產,年產增加二成,在新產線加入下,月產能由原先的3,400萬~3,500萬支,提高至4,400萬~4,500萬支。
  • 元翎虧損 明年營運有望好轉

    2023/11/25 工商時報 沈美幸
    元翎(4564)生產高壓充氣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為主,前三季營收下滑,每股虧1.28元,氣體發生器打入韓系車廠供應鏈體系,預計明年出貨,明年營運有機會比今年好轉。元翎董事長王德鑫表示,元翎跨足軍工產業取得2個發射系統專案,未來營收貢獻10%~15%。

    元翎前三季合併營收10.17億元,本業虧損達2.63億元,業外損失0.20億元、本期淨損2.50億元,每股虧損1.28元。其中前三季高壓充氣鋼瓶5.06億元、營收占比49.7%;氣體發生器4.43億元、營收占比43.6%,其他營收0.68億元,比重6.7%。

    以市場別來看,前三季亞洲市場營收近7.88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55.1%提高至77.4%;歐洲市場營收0.38億元,營收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0.7%降至3.8%;美洲市場營收1.51億元,營收占比從去年同期12.1%提升至14.9%;其他市場營收近0.4億元,占比由去年12.1%降至3.9%。

    王德鑫指出,元翎高壓充氣鋼瓶因歐洲、澳洲客戶持續去化庫存,美國需求減緩、中國大陸低價品及仿冒品猖獗,客戶下單保守,前三季銷售減少、價格下滑,前三季營收大幅衰退。歐洲、美洲及亞洲是高壓鋼瓶三大市場,亞洲市場相對強勁,未來加大力道開發CO2應用產品。

    元翎指出,景氣不是很好,元翎前三季氣體發生器銷售200萬套,小幅成長,低於元翎原先預期,穿戴式產品需求低迷。汽車安全氣囊從燃油車進化到油電混合車、電動車,未來歐美市場將全面改用電動車,有利於混合式氣體發生器銷售,元翎打入韓系車廠供應鏈,計畫明年出貨,與Takada安全氣囊合作,開發安全氣囊氣體引爆器正進行測試,預計2026年出貨。

    王德鑫指出,氣體引爆器朝向大氣量、長持壓產品,元翎新應用產品著重穿戴式防護、兒童座椅應用。全球氫能車市場主要在大陸,元翎也與數家廠商洽談合作。

    王德鑫表示,元翎在軍工產業屬發射系統,有兩個專案項目,惟簽保密協議不能對外說明,未來營收貢獻10%~15%,數量還會陸續的增加。

    元翎高壓鋼瓶漸回溫,氣體發生器出貨續穩

    MoneyDJ新聞 2023-06-30 09:29:27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Q2出貨逐漸回溫,公司表示,歐洲仍較為低迷,美國則有所改善,不過整體高壓鋼瓶訂單還未回到先前需求,至於主要用於車用安全氣囊的氣體發生器則表現穩健。有鑑於營收規模還有待進一步回升,元翎Q2獲利還須觀察。對於媒體揭露的中科院潛艦專案、無人機相關應用等訊息,公司則未評論。

    元翎受高壓鋼瓶業績還在低檔影響,Q1每股虧損0.46元,先前因有價證券於集中交易市場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公布4月自結每股虧損0.17元;元翎Q2高壓鋼瓶營出貨可望較Q1回溫,不過還未回到較為健康水準,Q2整體獲利表現還待觀察。

    在氣體發生器方面,則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市場成長、安全氣囊顆數增加趨勢,出貨表現穩定,至於新產品長持壓氣體發生器則等待客戶下半年拉貨規劃。

    焦點股:元翎氣體發生器維持成長態勢,股價底部出量上漲

    2023年5月25日 週四 上午10:52【財訊快報/研究員吳旻蓁】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Q1氣體發生器持續獲利,不過受高壓鋼瓶未達經濟規模影響,Q1每股虧損0.46元;元翎指出,Q1可望為谷底,不過受通膨影響消費信心,目前高壓鋼瓶需求還是不太明朗,公司也積極拓展多元產品應用,推出CO2鋼瓶攻自行車補胎、蘇打水機等新應用,目前也已經與美國經銷商接洽。元翎受惠中國新能源車成長加速,去年氣體發生器事業已經轉盈,而在高壓鋼瓶營收下滑、氣體發生器持續成長下,Q1氣體發生器營收占比達47%,較去年的19%大幅彈升。此外,因應新能源車客戶需求增長,今年Q1底也增加了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目前已投入量產,今年氣體發生器出貨可望維持成長態勢。

    股價近日底部出量起漲,相繼突破年線反壓及前高,下檔看缺口及短期均線支撐力道,若有守,則有利多方力道延續。

    中科院持續增產飛彈,供應鏈營運步步高!

    2023/6/26 高適
    面對中國武力犯台風險提高,美國國會議員近期提出美台合作生產武器、優先供貨給台灣等草案。事實上,美台合作軍工生產「已是現在進行式」,目的除了使相關零組件能在台灣生產製造,即時滿足台灣的防衛需求,並依照台灣「國防產業發展條例」等規定,同時積極爭取獲得原廠認證,透過國際合作及投資等方式,落實轉移研發或產製等關鍵技術,以改善台灣國防產業、擴大市場規模及與國際供應鏈接軌。

    由於負責台灣國防飛彈研發生產的中科院,在技術上具有一定能力,加上亞太飛彈軍備需求孔急,或許有機會讓飛彈也成為美台合作軍工生產的項目,讓台灣飛彈供應鏈有機會吃到更多的商機。

    為因應中國軍事威脅,中科院已加速量產各型國產飛彈量產,預估今年飛彈總產量將從去年的逾800枚,提升至逾1000枚,成為中科院飛彈供應鏈的營運成長動能來源。軍功PA廠全訊(5222)為台股中最純正的中科院飛彈供應商,有高達8成營收均來自中科院,市場預期去年底立法院通過2400億元國防特別預算,約有一半與全訊相關,營運與中科院飛彈量產規模與時程息息相關。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子公司的元翊,2021年與中科院合作潛艇專案,成為台灣唯一有能力提供魚雷及飛彈的氣體推動系統廠商。另中科院自行開發的台版彈簧刀無人機,其用於拋射的氣體推動系統也是由元翎所供應,待未來量產後將對營收產生一定貢獻,等於擁有飛彈、無人機雙軍工成長引擎,有助增添營運成長的想像空間。

    元翎鋼瓶業務仍觀望;氣體發生器明年看倍增

    MoneyDJ新聞 2022-11-22 10:50:31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高壓鋼瓶大廠元翎(4564)受高壓鋼瓶稼動率不佳、提列存貨跌價損失影響,Q3毛利率降至5.47%,來到掛牌以來低點,導致Q3單季轉為營業淨損,Q3每股小虧0.02元;元翎表示,高壓鋼瓶市場仍在去化庫存,公司也將強化CO2等新產品布局,而氣體發生器業務則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客戶銷售暢旺帶動、安全氣囊平均裝配量成長,今年氣體發生器業務已經轉虧為盈,預估明年出貨將翻倍成長,公司也將增加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預計明年底量產。

    元翎為全球高壓鋼瓶大廠,提供咖啡、烘焙所需之奶油瓶及蘇打水瓶等消費使用,主力產品為N2O(一氧化二氮)小鋼瓶,由於N2O鋼瓶較集中用於奶油發泡,公司近年也積極拓展CO2鋼瓶應用,包括啤酒發泡、蘇打水機與自行車補胎等。

    在氣體發生器業務方面,應用則分為車用安全氣囊與個人穿戴防護裝置,今年主要成長動能來自車用,元翎主要車用客戶為中國第一大新能源車商,受惠於新能源車銷售暢旺,且安全氣囊平均裝配量提升到6顆以上,元翎今年前3季氣體發生器營收年增近120%,也帶動氣體發生器業務轉虧為盈。

    元翎前3季高壓鋼瓶約佔營收68.2%,較去年同期的85.1%下滑,氣體發生器則佔29.5%,較去年同期的11.2%大幅提升,其他2.3%。

    元翎今年氣體發生器營收雖大幅成長,但受營收主力的高壓鋼瓶下滑影響,今年營運較為承壓,公司指出,高壓鋼瓶受客戶庫存調整、通膨導致終端消費需求減少,以及中國清零也干擾市場消費力道,加上不景氣導致中國製低價仿冒品再度干擾歐洲市場,目前經銷商下單速度仍較保守,而美國大客戶目前庫存已經去化告一段落,但因高通膨與市場能見度仍不高,出貨還未回到疫情前水準。

    元翎在高壓鋼瓶業務將拓展CO2應用,持續分散產業與應用範圍,而氣體發生器今年受惠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大幅成長,隨著中國客戶開始佈局海外市場,預期明年銷售也將大幅成長,公司也將因應客戶需求發展長持壓氣體發生器,此產品適用於連續式安全氣囊,在汽車翻滾時,可提供較佳的緩衝,目前已開發完成,並通過客戶測試,預計明年下半年供貨。

    元翎去年氣體發生器約出貨136萬套,今年到9月已超過180萬套,預估明年將有翻倍成長,為因應客戶需求,將優化生產製程、提高產量,今年公司也增購一條管式自動化產線,預計明年Q1底量產,屆時管式產量將較目前增加40%以上。

    除了安全氣囊之外,元翎也積極發展氣體發生器在個人穿戴防護裝置的應用,包括老人防護、游泳戲水、滑雪,以及重型機器安全防護,由於此塊屬於利基市場,公司也相當看好未來布局機會。

    元翎近期董事會通過辦理現增2000萬股,主要係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元翎累計前10月合併營收為16.29億元,年減20.58%;累計前3季EPS為0.45元,較去年同期的1.43元衰退。

    獨家/車電概念股夯!專家找出「3檔」低位階、低本益比股

    2021/06/25 08:30:00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台股昨(24)日高檔震盪,盤中一度漲逾百點,指數來到17439.63點,終盤上漲71.25點,漲幅0.41%,收在17407.96點,重返17400點關卡。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許豐祿表示,下週將延續本週的車用電子題材,可以留意「股價低、位階低、本益比低」

    兼具解封概念與車用題材的元翎(4564),它本身是在做高壓小鋼瓶,就連星巴克都是元翎的客戶,更拿下全球高壓小鋼瓶超過40%的市占率,為何說他是解封概念股呢?因為一旦解封,星巴克的營收有機會大幅回升,對元翎的營收大有助益。元翎近年也開始轉型車用零組件供應商,據說已經獲得福斯汽車安全氣囊發射器認證,下半年可望開始供貨,加上安全氣囊成為汽車標準配備且數量自過去兩顆到六顆未來標準配備可望達到八顆,元翎未來營收成長可期。

    元翎5月營收月增32%,年增32.4%,創近14個月新高。股價也自年線附近慢慢上揚,昨日更是站上所有均線,且外資從5/21就開始布局,到現在約買進3700張左右,投資人可以留意。

    疫情衝擊,元翎看營運短空長多

    MoneyDJ新聞 2020-07-27 11:01:37 記者 周瑩慈 報導
    高壓鋼瓶廠元翎(4564),因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領域,加上以外銷歐美地區為主,上半年業績受疫情衝擊顯著,今年前6月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34.56%。展望今年,法人預期,隨各地經濟活動重啟,5月以來業績逐漸向正常水準靠攏,惟下半年恐無法抵銷上半年的衰退,全年營收、毛利率估均較去年明顯衰退。公司則看好自身在高壓鋼瓶市佔率達4成,且競爭對手較少,待全球市況回穩,營運可望迅速恢復正常。

    元翎今年首季營收5.14億元,季減4.13%、年減30.68%;毛利率25.42%,季減0.98個百分點、年減10.49個百分點;營益率20.94%,季減5.01個百分點、年減5.74個百分點;稅後淨利0.73億元,季增49%、年減53%,EPS 0.4元。累計上半年營收9.82億元,年減34.56%。

    以地區別看營收比重,歐洲佔50%、美洲佔28%、亞洲及大洋洲則各佔約11%;以產品別而言,高壓鋼瓶約佔95%,主要應用於車用、穿戴式裝置的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約5%。

    公司表示,因高壓鋼瓶主要作為奶油發泡器、氣泡水瓶等容器的動力來源,因客戶主要為速食、咖啡廳等業者,加上外銷歐美比重高,今年受疫情衝擊顯著。展望全年,公司表示保持審慎態度,5月之後月出貨量恢復至約3400萬支,約為去年月均產量86%,下半年回溫幅度則有待觀察疫情走勢。

    法人預期,元翎今年在歐美地區疫情仍不穩,加上未見明顯成長動能下,全年營收、毛利率可能較去年明顯衰退。不過,看好公司在全球市佔率達4成,且競爭對手較少,待消費市場回穩,業績可望迅速恢復過往水準。

    毛利率方面,據了解,鋼材部分過去100%由中鋼(2002)供應冷軋鋼捲,現已調整至2成,雖近期中鋼盤價走升,對元翎成本影響有限;氣體方面,因主要都與供應商簽長約,價格相對穩定。整體而言,法人預估,受營收規模下滑、稼動率較低等影響,全年毛利率恐自去年的32.8%下滑至不到30%。

    至於營收比重仍低的氣體發生器部分,透過將工業品部門事業以既存分割方式,移轉給100%持股的元翊公司,主要出貨給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客戶,如比亞迪。近年因中國車市較疲軟,出貨表現轉弱,因此公司近年來轉向開發穿戴式防護型產品,並已打入義大利品牌重機防護衣及老人防摔產品供應鏈,去年開始小量出貨,因防護型產品利潤優於車用氣體發生器,公司看好若未來防護型產品出貨量放大,有助子公司轉虧為盈。

    元翎精密今掛牌上市 蜜月行情甜股價翻倍大漲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19/03/07 12:28
    高壓鋼瓶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製造商元翎精密 (4564-TW) 今 (7) 日以每股 25 元掛牌上市,掛牌首日大展蜜月行情,早盤隨即站上 50 元大關,盤中維持超過 1 倍的漲幅,漲勢驚人。

    元翎精密成立於 1988 年,目前資本額為新台幣 15.78 億元,掛牌上市後股本將達到 17.78 億元,公司致力於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市場上少數同時具備開發多種氣體發生器能力的廠商,目前高壓鋼瓶產品營收比重約 85%, 是全球消費性高壓鋼瓶領導廠商之一。

    元翎精密高壓鋼瓶知名客戶包括麥當勞、星巴克,氣體發生器客戶包括比亞迪、通用汽車等。其所生產的高壓鋼瓶為一次性拋棄式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業,以自有品牌「mosa」和 ODM 服務銷售全球,據經銷商內部統計,目前於全球市佔率達 4 成。

    元翎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及產能擴充,去年高壓鋼瓶出貨量超過 4.3 億支,由於新產能於去年第 4 季加入,今年 1 月新產能已滿載,出貨量可望突破 5.4 億顆,客戶以歐美地區餐飲設備品牌廠或通路商為主,去年美洲地區營收占比約占 37%、歐洲 29%、亞澳及其他地區 34%。

    展望今年,元翎董事長王德鑫表示,去年第 4 季加入 20% 高壓鋼瓶產能,目前其營收比重約 85%,今年可望提升至 9 成,且去年 9 月已取得今年所有產能訂單,從 1 月起產能便滿載,受惠高壓鋼瓶新產能帶來的成長動能,預期今年營收可望年增 2 成。法人預估,元翎今年每股純益上看 3.5 元,可望續改寫歷史新猷。

    元翎訂3/7上市 每股25~28元

    工商時報 沈美幸 2019.01.23
    全球最大高壓鋼瓶製造廠、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廠元翎(4564),暫訂3月7日以每股25~28元上市。元翎去年擴建高壓鋼瓶生產線已投產,將今年產能5.4~5.5億支已全數賣掉,董事長王德鑫指出,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是今年營運成長動能,整體業績看增20%。

    元翎斥資14億元,在中科虎尾園區擴建新廠,第一條月產1千萬支高壓鋼瓶生產線,去年第四季投產,年產增加二成,在新產線加入下,月產能由原先的3,400萬~3,500萬支,提高至4,400萬~4,500萬支。

    法人依據元翎去年前三季EPS達2.15元,全年營收26.43億元,年成長29.71%推估,去年EPS逾3元,預估今年營收年成長20%,上看32億元,EPS有機會挑戰3.5元,雙雙續創史上新高。
    元翎創立於1988年,以自有品牌MOSA及代工高壓鋼瓶,王德鑫指出,元翎高壓鋼瓶產品主要應用在咖啡、烘焙、冷飲、調味保鮮、及家庭DIY等食品相關行業,客戶包括星巴克等咖啡連鎖店、麥當勞等。

    主要競爭對手是奧地利ISI、KAYSER及匈牙利LISS等廠商。2018年全球高壓鋼瓶需求超過10億支,元翎去年出貨4.3億支居市場龍頭,高壓鋼瓶今年占元翎營收比重會從去年85%拉高近90%。

    元翎2013年切入氣體發生器市場,應用在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及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大陸是元翎氣體發生器最大市場,打入大陸比亞迪、長安及奇瑞等汽車廠供應鏈體系。去年中美貿易戰導致大陸汽車市場衰退,但大陸新能源車成長,元翎今年氣體發生器相對保守,出貨目標與去年相當。

    元翎精密3月上旬掛牌 今年EPS續戰新高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2019/01/22 18:52
    高壓鋼瓶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製造商元翎精密 (4564-TW),預計 3 月上旬掛牌,公司致力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目前全球市占率約 4 成,去年新產能挹注下,全年每股純益可望改寫新猷、法人估達 3 元,今年預期營收可年增 2 成,全年每股純益上看 3.5 元,續戰新高。

    元翎精密成立於 1988 年,目前資本額為新台幣 15.78 億元,掛牌上市後股本將達到 17.78 億元,公司致力於高壓鋼瓶及氣體發生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市場上少數同時具備開發多種氣體發生器能力的廠商,目前高壓鋼瓶產品營收比重約 85%, 是全球消費性高壓鋼瓶領導廠商之一。高壓鋼瓶知名客戶包括麥當勞、星巴克,氣體發生器客戶包括比亞迪、通用汽車等。

    元翎生產的高壓鋼瓶為一次性拋棄式產品,廣泛應用於食品產業、休閒運動產業、醫療保健產業、救生設備產業汽機車產業、國防安全產業等。目前元翎產品主要應用於食品業,如咖啡、烘焙、冷飲、調味保鮮、及家庭 DIY 市場等。以自有品牌「mosa」和 ODM 服務銷售全球,據經銷商內部統計,目前其於全球市佔率達 4 成。

    氣體發生器方面,元翎主要應用產品包括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汽車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產品包括駕駛座、乘客座、側囊、簾式囊、膝蓋囊等全系列產品;穿戴式個人防護用氣體發生器則包括重型機車、滑雪、銀髮族跌倒防護等利基型產品。

    元翎經過多年的市場開發及產能擴充,去年高壓鋼瓶出貨量超過 4.3 億支,由於新產能於去年第 4 季加入,今年 1 月新產能已滿載,出貨量可望突破 5.4 億顆,客戶以歐美地區餐飲設備品牌廠或通路商為主,去年美洲地區營收占比約占 37%、歐洲 29%、亞澳及其他地區 34%。

    元翎過去每年營收均維持 3 成的年成長,但 2017 年受到半導體產業景氣佳,氣體供給短少影響,加上匯率因素與原料鋼材上漲等,使 2017 年營收與獲利表現不如預期。不過,去年在新產能開出挹注下,全年營收年增 3 成達 26.4 億元。法人預估,元翎全年每股純益可望上看 3 元,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展望今年,元翎董事長王德鑫表示,去年第 4 季加入 20%高壓鋼瓶產能,目前其營收比重約 85%,今年可望提升至 9 成,且去年 9 月已取得今年所有產能訂單,從 1 月起產能便滿載,受惠高壓鋼瓶新產能帶來的成長動能,預期今年營收可望年增 2 成。法人預估,元翎今年每股純益上看 3.5 元。

    展望後市,元翎未來將發展智慧型安全氣囊、銀髮族跌倒防護、新一代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等 3 項新品,將於 2020 年後開始出貨。

    2024/07/22

    鮮活果汁(1256) 中國新茶飲原料供應鏈上游大廠 銷售大陸連鎖餐飲

    • 2024/07/29: 股價178.5元, 看每月營收的2024Q2的EPS應該是滿慘的, 全年EPS可能不到10元, 股價可能回到2016~2017年間的120~150元區間, 觀望
    • 2024/07/23: 股價187.0元, 酷暑來臨,中國大陸手搖茶飲需求顯著,然中國新茶飲市場受經濟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民生消費力減弱,同時茶飲行業皆進行成本壓縮,導致銷售金額減少;加上適逢雨季多處暴雨不斷影響消費,以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 另外有打入大型量販通路的預包裝產品, 股價低檔, 可以考慮建立持股, 觀望
    • 2024/03/08: 股價214.23元, 鮮活果汁去年獲利成長EPS達12.41元 擬配發每股6.6元股息, 觀望
    • 2024/01/22: 股價230.0元, 鮮活果汁-KY大陸子公司蘇州鮮活原預定申請深圳A股上市在時機不對情況下確定撤件,觀望
    • 2023/08/28: 股價270.0元, 2023Q2單季每股純益達 6.09 元,2023 年上半年稅後純益 2.52 億元,每股純益 7.44 元,觀望
    • 2023/01/03: 股價271.5元, 大陸疫情連續幾年嚴格封控,造成人流銳減,部分二線品牌撐不住,帶動整併潮加速。鮮活果汁-KY前11月營收37.63億元,年減13.04%;前三季稅後純益3.36億元,較去年同期慘遭腰斬。惟隨大陸疫情封控逐漸鬆綁,法人看好鮮活明年營運成長可期。
    • 2022/12/07: 股價287.5元, 大陸開始解封,將為營運增添活水, 股價走高!
    • 2022/09/05: 股價216.5元, 由eps推算160-170也滿有可能的, 觀望
    • 2022/08/26: 股價241.5元, 今年新式茶飲產業低迷, 觀望

    夏季飲品旺季到 鮮活果汁-KY6月營收月增2成

    鉅亨網 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7-04 19:28
    鮮活果汁 – KY(1256-TW) 今 (4) 日公布最新營收資訊,鮮活 2024 年 6 月營收為 4.14 億元,月增 20.73%,但受到天氣因素影響,中國大陸多處暴雨不斷,以致營收年減 25.63%,累計 2024 上半年營收 20.67 億元,年減 11.12%。

    而鮮活果汁 2024 年第二季營收爲 11.97 億元,爲近三季來新高,季增 37.63%,年減 20.33%。

    鮮活果汁主管指出,6 月營收達 4.14 億元,係因酷暑來臨,中國大陸頻繁出現創記錄的季節性高溫,整體手搖茶飲需求顯著,挹注營收較上月增長 20.73%,然中國新茶飲市場受經濟環境因素影響,導致民生消費力減弱,同時茶飲行業皆進行成本壓縮,導致銷售金額減少;加上適逢雨季多處暴雨不斷影響消費,以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 25.63%。。

    隨著消費趨勢的變化,冷凍產品需求逐年顯現,鮮活果汁積極升級和擴展冷凍產線及倉儲設施,目前 4 個廠區都具備冷凍產品生產能力,並足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同時,鮮活打入大型量販通路的預包裝產品,在市場上獲得迴響,鮮活果汁將審慎觀察市場走向,靈活調整策略,擴大市場占有率。

    展望下半年,鮮活果汁目前有昆山、天津、廣東與廣西 4 座廠合計年產能 15.5 萬噸優勢,並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管理,提高整體運營效率,站穩中國大陸新茶飲供應商領先群位置,且同時致力於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天然及新鮮產品的需求。

    鮮活果汁 – KY 在 2024 年第一季營收爲 8.7 億元,毛利率 24.35%,季增 3.35 個百分點,年減 2.9 個百分點,單季稅後純益 4534 萬元,較上季由虧轉盈,與 2023 年同期稅後純益 4544 萬元相當,每股純益爲 1.34 元。

    鮮活果汁去年獲利成長EPS達12.41元 擬配發每股6.6元股息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3-08 17:49
    鮮活果汁 – KY(1256-TW) 今 (8) 日公布最新獲利,稅後純益 4.2 億元,每股純益達 12.41 元 ,與德麥 (1264-TW) 同爲去年獲利超越一個股本的食品股,鮮活果汁擬配發每股 6.6 元股息。

    鮮活果汁 2023 年全年合併營收 46.32 億元,毛利率 28.13%,年減 0.39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4.2 億元,年增 4.12%, 每股純益達 12.41 元。而德麥 2023 年全年營收 58.38 億元,毛利率 33.15%,年減 1.38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 6.76 億元,創新高,年增 6.72%,每股純益達 18.24 元。德麥去年 股利擬每股配發 14 元現金,也創新高。

    鮮活果汁 2024 年 2 月營收為 2.01 億元,月減 52.73%,年減 26.7%,累計 2024 年前 2 月鮮活果汁 – KY 營收 6.28 億元 年增率 38.55%,公司指出,因 2 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且客戶提前於 1 月啟動備貨, 鮮活果汁 – KY 為中國大陸新茶飲巿場產品原料供應大廠,且位居產業供應鏈上游,銷售布建全國連鎖餐飲體系,2024 年季節性拉貨動能明顯,主要原因為,新冠疫情解封後,國內餐飲消費市場逐步回溫,帶動新茶飲市場規模持續向上攀升,主要連鎖新茶飲品牌透過開設分店,大幅拓展市場版圖。

    鮮活果汁1原因 取消大陸深圳A股上市申請

    2024.01.25 工商時報 李麗滿
    鮮活果汁-KY(1256)大陸子公司蘇州鮮活25日召開股臨會確定取消獨董設立,主要是原預定申請深圳A股上市在時機不對情況下確定撤件,回歸原子公司組織;鮮活果汁2023年全年營收達46.30億元,創歷史次高,展望2024年新零售回復,營收持續穩定成長。

    鮮活指出,中國大陸2023年整體景氣復甦不如預期,惟鮮活鎖定健康茶飲的原料、加強對產品的質化發展並積極擴大與同業的競爭門檻,繳出全年營收年增12.78%的成績,僅次於2021的46.55億元,業績回升至疫前水準。

    隨著疫後大陸消費市場明朗,且積極復甦國內民生產業,內需的經濟活動跟著逐步回歸常態,加上連鎖新茶飲品牌持續擴張市場版圖,帶動整體新茶飲業績增長,鮮活擁有昆山、廣東與天津三座廠合計年產能13萬噸優勢,站穩大陸新茶飲原料供應商領先地位。

    疫後消費復活 食品股后鮮活果汁上半年獲利倍增EPS 7.44元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2023/08/18 18:22
    食品股股后鮮活果汁 – KY(1256-TW) 今 (18) 公布最新財報 2023 年第二季稅後純益達 2.06 億元,季增 3.54 倍,年增 1.97 倍,單季每股純益達 6.09 元,2023 年上半年稅後純益 2.52 億元,每股純益 7.44 元,鮮活果汁目前則積極開拓中國大陸三、四線城市,加強產品滲透力。

    鮮活果汁 2023 年上半年純益次於德麥 (1264-TW) 的每股稅後純益 9.02 元。鮮活果汁 2023 年第二季營收 15.03 億元,毛利率 30.01%,季增 2.76 個百分點,年增 2.35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 2.06 億元,季增 3.54 倍,年增 1.97 倍,單季每股純益達 6.09 元。鮮活果汁 2023 年上半年營收 23.28 億元,毛利率 29.03%,年增 1.88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2.52 億元,年增 1.21 倍,每股純益 7.44 元。

    鮮活果汁業績成長主要原因,為去年中國大陸因疫情嚴峻進行管制,鮮活昆山廠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停工,致基期較低,今年中國大陸全面解除管制後,公司營運在已排除疫情干擾下逐步回穩,挹注第二季營收獲利成長,

    鮮活果汁指出,中國大陸新茶飲市場於疫後需求逐步回溫,鮮活積極擴增產品項目與服務對象,帶動整體營運表現正向,且因應市場復甦後的需求變化,鮮活持續優化產品組合,同時,中國大陸內需消費力波動以及新茶飲發展趨勢變化大,公司透過謹慎觀察及持續研發新品投入市場,以墊高與同業的競爭門檻,加上擁有昆山、廣東與天津三座廠合計年產能 13 萬噸優勢,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並持續往三、四線城市擴張營運版圖。

    鮮活果汁 7 月營收為 5.77 億元,月增 3.64%,較去年同期成長 21.42%,僅次於 2021 年 7 月 5.85 億元,為單月歷史次高;累計 2023 年 1-7 月營收 29.03 億元,年增達 22.36%,由於 7-9 月夏季與暑期飲料產業旺季,估第三季旺季營收將走強。

    茶飲供應鏈企業相繼成功上市,IPO不成的茶飲企業都去自建供應鏈了

    李三刀 筷子玩思維 2023年11月14日 12:40 北京
    古之欲成大事者,首須廣積糧、高築牆,其一是搞定供應商,其二是建立發展壁壘,壁壘是發展中後期的事兒(壁壘是在發展中得到驗證才建立的,不單是靠佈局),供應商(供應鏈)貫穿了企業整個發展的始末、從開端到結束。

    在商業環境,有企業成於供應商優勢,也有企業最後敗於供應商劣勢,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同樣是這個道理。商業行為與兵家行為邏輯不同,商業是買賣,一舉一動都是資本的味道。資本有小商和大商之分,種一畝地需要幾十斤種子,一個村幾十、數百畝地起,需要的種子一兩個站點就能解決,這是小商,小商千千萬,之上還有大商,大商靠著小商來獲取生存資本,小商的月流水數千、數萬,到了幾十萬差不多就是經營的天花板,而大商的月流水在千萬起,數千萬到數億、數幾十億徘徊(流水而非利潤)。

    到了大商這個級別,一旦實現多年獲利,加上市場前景良好,那就是上市的好時機。
    大商的利好,也像徵大客戶的發展向好,在餐飲業,新茶飲是餐飲上市的主要業態,而在新茶飲品牌密集申請上市的背後,新茶飲的供應商們也在疫情前後集體提交上市申請,其中不少在2022年成功登陸A股(其區別在於,茶飲企業遞交IPO多數未獲批復,茶飲企業的供應商遞交IPO多數已成功上市)。
    折騰至今,新茶飲品牌的上市之路依然遙遙無期,但供應商們卻大多先人一步,是不是說新茶飲的糧草生意,會更性感一些?

    ✔供貨比賣貨更是好生意?
    從市場行為來看,供應商是廣積糧,作為企業的糧庫,而新茶飲的發展是高築牆,透過產品構築壁壘,從茶到茶液、混入奶液、糖漿、水果、小料等,一杯新茶飲的產品就此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茶飲的壁壘不是對同業而言的,茶飲的壁壘是對於顧客、便利商店產生的,區別於便利商店飲品和餐廳飲品,一家新茶飲門店透過複雜的人工現制,實現了現代現製飲品價值消費的新必要性。

    由於新茶飲的誕生,飲品供應商的產品終於有了新的去處,更高的客單價給了供應商開發高品質新品的動力,透過複雜的障礙以及持續競爭,還有供應商創新與門市創新的連動,此舉進一步增加了新茶飲壁壘的同時,也深度升級了新茶飲價值消費的必要性。

    做個炸雞、炒個魚香肉絲,家裡都可以做,但要調製一杯“芝芝椰椰芒芒”,哪怕網上能找到配方,由於原料的缺乏和手法的不熟練,顧客對於飲品的需求滿足還是得透過茶飲門市完成。由此,新茶飲實現了傳統奶茶店的邏輯重構(傳統奶茶店有茶葉、糖、牛奶就能做,鏈路更短),行業體量也從數千、數萬家進入數幾十萬家的規模,其中蜜雪冰城的門市數在試圖往3萬家門市的超級體量進軍,古茗、滬上阿姨、茶百道等遞交了IPO的品牌也正向萬店規模衝刺。
    新茶飲品牌規模成長、產業體量越來越大,這對供應商當然是好事。
    然而,真的只有好事嗎?

    ✔細數新茶飲產業的主要供應商
    新茶飲供應商分佈最大的四個方向是茶、水果、奶、小料及其它。
    1)、茶葉
    茶葉有原生茶和再製茶(茶粉、茶末、香精加工茶等),(區別於傳統奶茶)新茶飲的茶葉大多採用自然原生茶,有企業從原產地茶葉拿貨,也有從茶葉貿易商、茶葉工廠拿貨(小品牌也有向淘寶、批發市場等直接下單的,大品牌也包括部分自建茶園)。
    喜茶、茶百道、奈雪的茶等有著同一個茶葉供應商(非唯一供應商):新榮陽,新榮陽旗下的駿荼家既向企業供貨,也向茶葉門市銷售,同時也在電商通路賣貨。
    在茶飲圈的知名茶企還有印江青耕、福建幫利、立頓等品牌(包括原產地茶葉品牌),與其它供應商不同,茶葉品牌的供應商略顯低調,它們的官網也沒有透露太多的資訊。

    2)、水果
    水果包含了原生水果和加工水果(果醬、果汁、果味產品等),一杯飲品通常既需要原生水果,也需要加工水果,例如一杯檸檬汁既有鮮檸檬片、鮮檸檬汁,也有濃縮檸檬汁(作為風味調和)。
    其中的品牌有田野股份(「產品+配方+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主要產品有原料果汁、速凍果蔬、鮮果塊等,已於深交所上市)、鮮活飲品(提供飲品解決方案,擬登陸深交所)、徳馨食品(果汁、果醬、糖漿、椰奶、茶葉、茶湯等產品解決方案,已遞交IPO)。
    Image

    3)、奶
    傳統奶茶用的是植脂末(奶精),代表企業是佳禾食品(已在A股上市)。新茶飲對奶源的需求不僅有奶精,還有奶油、全脂牛奶等,代表企業有安佳、雀巢、味全、明治等,起司奶、厚乳、植物奶等的供應商有恆天然、OATLY等。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伊利也在推廣自己的餐飲通路產品。

    4)、小料及其它
    解決了茶葉、水果、牛奶的供應,還有一些小料及其它產品,比如三元生物(A股上市)的代糖、寶立食品(A股上市)的小料(布丁、爆珠、粉圓等產品)。
    至於耗材方面的供應商企業有新巨豐、家聯科技、嘉美包裝、南王科技、恆鑫生活、富嶺股份(幾乎均為A股上市企業,未上市的也已遞交IPO)。
    外購是購買的邏輯,一個供應商向多家企業供貨,門市只做產品的出貨,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然而,在當代企業的思維邏輯下,外購意味著風險,例如成本波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在需要開發市場的時候,供應商會向企業讓利,而在供應緊縮時,供應商會漲價,這使得企業的市場經營充滿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一個供應商會向多個不同層級的企業供貨,例如新榮陽同時向奈雪的茶、茶百道等供貨,田野股份又向奈雪的茶、茶百道、滬上阿姨等供貨,佳禾食品的客戶有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滬上阿姨等,就算茶飲企業在宣傳端對供應商做了隱藏,供應端企業也會拿客戶來做案例,不同價格帶、不同格調的品牌用同一個供應商的產品,難免讓顧客產生偏見。

    此外,我們也看到供應商有著研發、開發、客製化的屬性,例如喜茶此前向恆天然訂製厚起司奶蓋(落地於「芝芝產品」),同類案例還有厚乳(塞尚乳業) 、冰博客等。供應商對於產品的客製化、開發、研發,可以在某些方面代替新茶飲品牌的研發職能(但無法形成閉環,例如水果企業和茶葉企業少有互聯,企業還需要做最終的聯合研發)。
    但另一方面,有遠見、有財力的品牌則傾向自研和自建供應鏈。企業們的共識是風險應該受控製而非隨市場波動。

    ✔供應鏈焦慮成風,下場賣貨或許是供應商的新出路
    蜜雪冰城2012年開始自建獨立研發中心和中央工廠,多年過去,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果園和茶園,早早解決了加盟供應鏈的穩定性問題;喜茶自建茶園,還有自己的物流和倉儲。
    當然,茶飲供應鏈廣闊、原料複雜,全部自建、自有的重資產並不是一個易事兒,大概也不是一件好事兒。除了自建外,茶飲企業們還做了兩個事兒:一是投資供應商,比如奈雪的茶、滬上阿姨投資田野股份,以此獲得穩定、優先供貨權(供應商也樂於如此來形成穩定的合作關係);二是去除中間商,例如奈雪的茶、古茗、蜜雪冰城、茶百道等都在嘗試跨過中間供應商向原產地或者一級供應商直採。

    我們關注到,茶顏悅色、星巴克等也在投錢優化供應鏈,佈局種植端和開發研發職能,在自建成風的驅使下,供應商如果是物流分發式,沒有自己的加工研發能力,那麼它的未來必然是艱難的。
    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提,例如大客戶依賴症,德馨食品的招股書顯示,蜜雪冰城、星巴克、瑞幸咖啡、奈雪的茶等大品牌是利潤的主要來源,而大多企業不會把訂單全部放在一個供應商身上,一旦大客戶的供應流動,可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的震動。
    為此,如何發揮供應價值是新茶飲競爭及生存的主要價值取向,以田野股份為例,企業信賴創新驅動成長,此前研發了黃皮汁、油柑汁、刺梨汁等小眾網紅飲品,也深受茶飲企業看好。
    在當前茶飲創新困境背景下,小眾是短期解決方案,從厚乳到水牛奶再到耗牛奶等,小眾具有網紅的先發優勢,也是同質化的階段性解決方案(後來者總會以更低的成本、更佳的優化跟上)。
    據悉,一些大供應商不再滿足於賣貨和代研發,它們也在試圖進入市場,大概會開出自己的線下茶飲品牌,作為產品樣板店或線下茶飲品牌等。

    ✔內捲已經蔓延到了智慧自動化設備領域
    不只是茶葉、水果,從吸管到包裝袋再到設備等,這些都屬於供應鏈管理的範疇,只是卷原料,這條路似乎到自建種植端、工廠端就差不多到了盡頭,從行業現狀來看,不少茶飲品牌逐步將目光放在了設備智慧自動化方面,以實現供應鏈的智慧自動化升級。
    在疫情之後,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益禾堂、蜜雪冰城等都開始了自研或者引入第三方智能設備,喜茶、奈雪的茶等是屬於自研派,團隊招募了相關工程師,其中涉及的機器有自動、智能的出茶機、去皮機、去核機、切丁機、蒸煮機等,喜茶、奈雪的茶還註冊了不少設備技術專利。

    根據筷子玩思考(www.kwthink.cn)了解,智慧自動機可以實現效率的提升,例如葡萄去皮,一筐葡萄人工需要15分鐘左右,機器僅需1分鐘,自2022年之後,喜茶搞的智慧自動機已進入門市使用,加盟商也可以選擇對應的智慧自動機(要加錢)。
    在人效方面,財報可見,對比2020年和2022年,奈雪的茶的門市數翻了一倍多,但人工並沒有成倍增長,隨著智能自動機的深入,奶茶店的人效還可以再深入優化。
    有茶飲品牌指出,智慧自動機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還能優化品控且提高效率,這是茶飲門市未來進化的一個大方向。
    不過,從智慧自動化的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會改變新茶飲的固有邏輯,不再現制,而是升級為門市工業化,這也可能導致新茶飲進入更深入的成本戰,新茶飲可能會淪為便利商店飲品的姊妹產品。
    然而這一未來還很遙遠,目前來看,茶飲品牌持續精細化供應鏈已成定局,而茶飲企業的供應商們藉著上市資本化擴大規模、提高研發能力併升級壁壘,兩方攜手,短期內新茶飲的未來還是很理想的。

    鮮活:陸茶飲業洗牌 將迎復甦

    工商時報 曾仁凱 2022.12.20
    大陸茶飲市場近半個月產生不小變化,大陸新式茶飲第二品牌「奈雪的茶」入股市場老三「樂樂茶」,而國內上櫃公司雅茗-KY(2726)16日也通過將旗下手搖飲品牌「快樂檸檬」交給大陸代理商,且不排除處分大陸事業。

    大陸搖茶店重要原料供應商鮮活果汁-KY(1256)主管觀察,大陸茶飲行業正式進入強者恆強的洗牌期,這只是開端,有利引領大陸茶飲產業在後疫情時代迎來加速發展與復甦。

    大陸新式茶飲市占第二品牌奈雪的茶,12月初宣布投資人民幣5.25億元(約合新台幣23億元),入股市場老三樂樂茶背後母公司上海茶田餐飲公司,持股43.64%,成為第一大股東,挑戰「喜茶」的龍頭地位。

    旗下擁有知名手搖飲品牌快樂檸檬、仙蹤林的台灣上櫃公司雅茗-KY,16日董事會也通過大陸市場停損計畫,擬以品牌授權方式,由大陸市場代理進行快樂檸檬品牌的經營及業務拓展。雅茗透露,未來不排除處分大陸事業,已有幾組買家洽談。

    餐飲業者分析,大陸疫情連續幾年嚴格封控,造成人流銳減,對於茶飲及餐飲行業造成重大衝擊,效應逐漸浮上檯面,部分二線品牌撐不住,帶動整併潮加速。

    鮮活果汁-KY財務主管陳怡如觀察,大陸新茶飲行業正邁入長期主義階段,走向強者恆強的洗牌期和整合期。他認為奈雪的茶投資樂樂茶,象徵大陸茶飲頭部集團的重塑與整合,強強聯合將極大改變茶飲行業的格局。他說這只是開端,後續還會有更多類似的品牌整合。

    陳怡如指出,這對整個行業是一劑強心劑,因為大陸疫情管控開始轉向落實精準防疫,餐飲消費行業將迎來強勢復甦,品牌整合集中,競爭力會增強,有助引領市場走出低谷、迎來春天。

    由於頭部品牌對供應鏈要求更嚴格,採購更透明,鮮活面臨成本壓力可能進一步增加,但公司完善的產能布局,將展現競爭優勢,有利在變動中贏得更多市場份額。

    受疫情影響,鮮活果汁-KY今年前11月營收37.63億元,年減13.04%;前三季稅後純益3.36億元,較去年同期慘遭腰斬。惟隨大陸疫情封控逐漸鬆綁,法人看好鮮活明年營運成長可期。

    《食品股》大陸解封添動能 鮮活一度衝漲停

    09:58 2022/12/07 時報資訊 郭鴻慧
    鮮活果汁-KY(1256)11月營收雖然還是衰退,不過,大陸開始解封,將為營運增添活水,今日開平走高,一度衝上漲停板287元,隨後雖遭打開,但漲幅仍在8%以上。

    鮮活果汁11月合併營收新台幣1.84億元,年減7.76%,前11月合併營收37.64億元,年減率13.04%。鮮活表示,中國大陸從10月中下旬開始疫情多點爆發,部分重災區至今仍處於封控中,由於10月份以後屬於傳統淡季,加上疫情催化、經濟低迷,終端消費信心薄弱,降低消費等因素影響,導致銷量出現下降。

    展望後市,鮮活致力研發健康茶飲的原料,並加強對產品的質化發展,擴大與同業的競爭門檻,產品多元組合強化市場通路,憑藉集團共配模式,及每年總產能可達13萬噸優勢,除形成供貨保證,並得以保持銷售市場持續拓展,未來將持續優化產線,以期疫情與防疫管制趨緩,民生經濟逐步復甦,提振餐飲消費力,推升公司營運表現。

    鮮活果汁上半年獲利大幅衰退 每股賺3.37元

    2022/08/26 19:02:33
    經濟日報 記者何秀玲/即時報導

    台資果汁大廠鮮活果汁-KY(1256)26日公布半年報,稅後純益為1.13億元,年減73.8%,每股純益(EPS)為3.37元。鮮活果汁表示,主要原因為4月昆山廠為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政策停工,工作天數明顯減少,加上疫情反覆,民生消費與物流深受影響,以及廣東、福建、廣西逢傳統雨季持續下雨時間較長,致影響公司整體銷量與獲利表現。

    鮮活果汁26日股價以241.5元平盤作收。

    鮮活果汁表示,新式茶飲產業變化快速,公司持續投入研發,針對不同新式茶飲品牌提供差異化產品服務,並完整掌握消費者對新鮮、健康飲品的需求,並持續強化規模經濟,以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展望下半年,鮮活果汁7月合併營收4.75億元,月增率15.94%,符合傳統旺季走勢,惟目前中國大陸整體民生消費復甦仍緩步,公司面對疫情對於民生經濟的衝擊,將藉由快速調整產銷節奏,與保持市場敏銳度,並憑藉高規格工業化製造,生產流程標準化,維持產品的品質與穩定性,期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鮮活果汁並將挾昆山、廣東及天津三座廠年總產能可達13萬噸優勢,持續深化市場,以期消費力逐步復甦後,得以搶先掌握商機。

    《食品股》消費力降低 鮮活7月營收年減18%

    2022/08/05 時報資訊 郭鴻慧
    鮮活果汁-KY(1256)7月合併營收新台幣4.75億元,月增15.94%,但因去年同期處於高檔,而今年新式茶飲產業低迷,因此,年減18.72%,前7月合併營收23.73億元,年減18.08%。

    鮮活指出,7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主要是因為中國大陸去年於疫情好轉時,上半年消費市場信心恢復,消費者購買力道強勁,整體新式茶飲產業復甦快速,推升去年7月合併營至高檔水位,不過,隨著中國大陸對教培、互聯網、房地產等行業進行引導管控,整體市場逐級降溫,新式茶飲淡季的到來和疫情的反覆,以致低迷的消費市場一直持續,整體新茶飲市場處於低位運行。今年又因疫情與封控,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收入都帶來較大的影響,飲品消費人數減少,購買頻次降低,以致營收動能疲弱。

    展望下半年,鮮活昆山、廣東及天津三座廠,每年總產能可達13萬噸優勢,公司謹慎面對疫情對民生經濟的變化,快速調整產銷節奏,以期營運穩健。

    餐寶典: 2021茶飲供應鏈TOP10名單

    2021-12-01
    上榜品牌分別是:凱愛瑞、雀巢、佳禾食品、鮮活果汁、德馨飲料、安佳、新榮陽、幫利茶葉、塞尚乳業、茶立芳。
    10家中有4家已上市,1家準備上市。

    近日,餐飲大數據研究與評估機構NCBD(餐寶典)正式發表「2021中國茶飲供應鏈TOP10」名單。本榜單由NCBD(餐寶典)依據企業綜合實力、所服務客戶知名度、顧客數量、產品競爭力、創新性、媒體傳播等指標,結合分析師評估選出。

    一、茶飲供應鏈,上市企業多
    在分析「2021年中國餐飲供應鏈TOP100」時,餐寶典指出:「餐飲供應鏈上市潮已經正式來臨,未來餐飲供應鏈上市的企業數量,將遠超過餐飲上市公司的數量。」這點在茶飲供應鏈上體現得特別明顯。

    在本次上榜的十大品牌中,已上市的就有4家,分別是凱愛瑞雀巢佳禾食品鮮活果汁。其中,凱愛瑞和雀巢皆為外商;佳禾於今年4月30日在A股上市;鮮活果汁則早在2016年3月已在台灣上市,今年11月26日,其董事長表示大陸子公司(崑山鮮活)擬在大陸申請上市。

    除了這4家之外,還要一家德馨飲料準備上市。 2021年7月,浙江德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德馨飲料」)與安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並在浙江證監局報送了輔導備案資訊。

    可以預見,隨著茶飲產業的蓬勃發展,未來幾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茶飲供應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二、茶飲供應鏈企業的「兩難」
    “得供應鏈者得天下”,是餐飲業的共識,茶飲業也不例外。對於茶飲企業來說,誰擁有穩定的、完整的供應鏈,誰就更有優勢、更有競爭力。一些有能力的企業,像撻檸、悸動燒仙草、蜜雪冰城,都已開始自建供應鏈;其他條件還不成熟的,則在不斷尋覓並鎖定優質供應商。

    這是從需求面來說,從供給面來說,供應鏈企業為了實現進一步成長,也需要鎖定優質的茶飲企業,並給後者持續提供新產品、新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常說的某茶飲企業推新頻率高,恐怕不只是茶飲企業自身的追求,也可能還是背後供應鏈企業的需要。

    如此一來,就難免存在「為創新而創新」的情況。根據餐寶典了解,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些茶飲供應鏈企業所面臨的「困境」。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只能靠供應鏈企業和茶飲企業雙方的共同努力。

    以燒仙草為例,「龜苓膏第一品牌」生和堂與它的客戶悸動燒仙草,就已經形成了很牢固、深遠的合作關係,雙方都認識到了行業亟待優化升級之處,正共同致力於把燒仙草飲品(甜點)做得更營養、更健康。

    三、結語
    和位於“台前”的餐飲企業相比,供應鏈企業是“幕後工作者”,往往鮮為人知。但事實上,這些供應鏈企業只要下游的需求一直存在,那麼它們的營收就比餐飲企業要穩定得多;因此,一方面,供應鏈領域存在很多實力非常雄厚的「隱形大佬」;另一方面,供應鏈企業也更容易收穫資本的青睞,走向資本市場。

    在茶飲產業,隨著整個產業的不斷發展,不斷有新的細分品類冒出來;例如燒仙草、檸檬茶,雖然作為食品早已存在,但能夠像今天這樣成為茶飲的一個細分品類,恐怕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在這種情況下,餐寶典分析師認為,儘管茶飲供應鏈領域實力強勁的巨頭不少,但其他企業也並非就完全沒有機會。

    2024/07/21

    大地KY (8437) - 受中國雙減政策影響 試著創造新營運模式

    大地幼教股份有限公司
    上櫃公司/ 資本額4.785億
    主要業務為教育諮詢。幼教用品銷售。幼教軟體銷售。

    • 2024/07/12 股價: 37.15, 急拉上漲3.35元, 感覺是跌深反彈, 觀望
    • 2024/04/10 股價: 32.5, 股價到新低點, 但觀察到董監持股比例仍維持23%以上, 自由現金流與淨現金流2023年有比2022年改善, 預計2024年配發股利1元, 觀望
    • 2023/11/27 股價: 48.45, 跌破50元! 中國近年出生率連續下跌,新生兒減少中, 2022年已經減少5610所幼兒園,已顯現出這種關停趨勢。按減少的幼兒規模測算,中國將有三分之一幼兒園關閉,三分之一幼師需要再就業。對於普惠性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如2019年1月,北京市財政局、市教委聯合發佈《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修訂)》,首次明確對普惠幼兒園不再分一二三級園差別補助,而是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給予生均定額補助。
    • 2023/10/27 股價: 58.8, 法說會大地因應業績下滑的計畫:
      1.新增海外營運據點
      • 2023/09於菲律賓克拉克正式取得營業執照
      • 推廣Dadi-Coach
      • 除中國大陸外,已確定會進入台灣 日本 韓國 越南等鄰近地區
      2. 強化非學科課程
      • 線上英文一對一家教 (Hi-Tutor)、美學 (Otto2)、音樂 (iFunote)
      3. 加強客戶開設三歲以下托育服務
      • 符合中國大陸政策
      • 輔導客戶取得相關證照及培訓
    • 2023/08/28 股價: 80.5, 第2季綜合損益表,每股虧損0.09元, 太慘了..開始季虧損! 算一下EPS應該會持續下跌股價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大地-KY股利:現金1元

    2024/03/07 18:56
    (8437)大地-KY-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
    1. 董事會擬議日期:113/03/07
    2. 股利所屬年(季)度:112年 年度
    3. 股利所屬期間:112/01/01 至 112/12/31
    4. 股東配發內容:
     (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1.00000000
     (2)法定盈餘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3)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4)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47,851,070
     (5)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
     (6)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7)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8)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
    5.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10.0000元

    中國一年消失5610所幼兒園 是壞事也是好事?

    撰文:外部來稿出版:2023-11-22 19:30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比上年減少177.66萬人,下降3.70%。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4144.05萬人,比上年減少74.16萬人,下降1.76%。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風聲》,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微博)2026年不少小學將面臨生源危機

    這一資料已經顯示出幼兒園數量與幼兒園在園幼兒下降。但還不是最嚴重的下滑。

    中國2019年、2020年、2021年出生的幼兒比2016年、2017年、2018年出生的幼兒少1444萬。也就是說,到2024年,所有2019~2021年三年出生的幼兒100%進幼兒園,幼兒園在園幼兒也只有3727萬人。

    相比2022年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會再減少900萬幼兒。而幼兒園孩子的減少,會逐漸波及到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按照適齡學生的人數變化,今年將是中國的入學高峰,但到2026年,不少小學就將面臨生源危機。內地少子化等問題愈趨嚴重之際,「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備受關注。(中新社)有關專家推測,到2035年,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將減少3000萬,這其實還是偏樂觀的估計。2035年中國將迎來大學入學高峰,而到2038年,中國大學的招生數,就會超過出生人口數。

    人口變化必將帶來教育佈局結構的調整。當前社會輿論普遍關注以下問題:幼兒園和學校會不會出現關停潮?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會不會全部退出?

    毫無疑問,如果幼兒園和小學,保持現在的班額與師幼比,必然很快就會出現大批幼兒園、小學關停。2022年已經減少5610所幼兒園,已顯現出這種關停趨勢。按減少的幼兒規模測算,中國將有三分之一幼兒園關閉,三分之一幼師需要再就業。是不是一定要「教師大裁員」?

    中國現階段的師幼比是偏低的。根據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為324.42萬人,幼兒園師幼比為1:14左右。而發達國家的學前教育師幼比為1:10~1:7。按1:10的師幼比計算,就是幼兒數量下降到3000萬,中國需要的專任幼師將是300萬,目前的幼兒專任教師並不會多出來。而且這還是只考慮幼兒園只招收3~6歲幼兒的情形,如果允許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入園,那幼師還依舊短缺。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也是如此。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我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38萬個,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373個。據統計,中國普通小學平均班額38人,初中46人。日前一段內地小學生在課室內高聲合唱《孤勇者》的影片在網上瘋傳,更登上微博熱搜。

    而發達國家小學和初中的班額在20人到25人之間。顯然,如果降低班額,提高師生比,中國的小學、初中也都無需大規模撤並。
    是否讓幼兒園關停、義務教育學校撤並,取決於各地對教育的投入保障水平。到2022年,中國已經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但客觀而言,這並非高水平普及。隨著適齡學生減少,如果保持生均撥款標準不變,對教育的投入就將大幅減少,這可減輕政府的支出壓力。然而,這也錯失了實行小班化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最好時機。

    學生規模減少一半的背景下,如果保持對教育的投入水平不變,就可把生均經費提高一倍,這會有力改善中國學校的辦學條件,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緩解教育焦慮,建構生育友好型社會,也可應對未來人口出生增長產生的新的入學需求。為應對人口老化、生育率低迷,內地開放三孩政策。(視覺中國)提防「讓民辦學校退出」的呼聲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更為多元。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補充的功能會大為退化,但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的功能會進一步強化。

    因為即便所有公辦學校都推進小班化教學,也難以滿足所有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依照我國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都要登記為非營利性學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從性質上講,也完全屬於公益性。甚至民辦不再是舉辦者屬性,而是一種辦學模式。

    如政府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給予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一樣的生均經費撥款,其性質就是「公辦」,但採取「民辦」方式,就是為了探索多元辦學模式。

    可以說,適齡學生數減少,是中國擴大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契機。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國是根據學生在公辦學校(這裡指的學校都是幼兒園,下同)、民辦學校(幼兒園),來給予生均撥款,非營利民辦學校(幼兒園)獲得一定的生均撥款,是近年來才出台的政策。2022年6月22日,揮旗的畢業生在湖北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參加畢業典禮。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076萬人。(Getty Images)

    對於普惠性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如2019年1月,北京市財政局、市教委聯合發佈《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修訂)》,首次明確對普惠幼兒園不再分一二三級園差別補助,而是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給予生均定額補助。

    而從教育公平角度看,不論適齡學生在哪所學校、幼兒園,都應該享有一樣的生均撥款。這是實行教育券制度的理論基礎,即所有受教育者都享有相同的國家教育資源,可拿著教育券,選擇不同的學校(幼兒園),由學校(幼兒園)用教育券去兌換財政撥款。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更為多元。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補充的功能會大為退化,但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的功能會進一步強化。(資料圖片)

    這可充分保障每個受教育者的權利,也促進學校間的平等競爭。在適齡學生減少後,中國不妨推進教育券制度,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提升教育質量。
    尤其在發展普惠托育與學前教育方面,可探索教育券制度。中國存在托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學前資源「過剩」的矛盾

    當前,中國還存在托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學前資源「過剩」的矛盾。解決這一問題,應探索推進托幼一體化,讓所有有條件的幼兒園都招收2~3歲幼兒。

    據統計,中國目前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5.5%。《「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即總托位數630萬個。為應對人口問題,內地推出三孩政策。(新華社)

    近年來,中國各地還在出台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機構。而解決托育學位不足這一問題,合適的辦法是,把幼兒園多出的學位作為托位,為2~3歲的幼兒提供托育服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

    當前,實施這一政策的阻力有二,一是托育與學前教育,分屬不同部門管理,這需要形成合力,二是幼兒園招2~3歲孩子的經費問題,這需要加以明確,納入財政預算。可以探索實施托幼券制度,每個適齡幼兒都可領取相同額度的托幼券,選擇幼兒園或托育機構。這就從根本上減輕家庭的養育、教育成本,也讓處在生源困境中的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走出辦園困境,為適齡幼兒提供優質的托幼服務。

    大地KY 2023年法說會

    日期:2023年10月19日 14時
    法說會地點:台開大樓19樓1901會議室(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2號)
    法說會概述:公司營運概況說明
    法說會講稿文件(中文):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843720231019M001.pdf
    法說會講稿文件(英文):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843720231019M001.pdf

    疫情啟動新模式 大地-KY推廣Dadi-Coach新業務

    MoneyDJ新聞 2023-01-17 09:52:08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中國幼教事業廠商大地-KY(8437)2022年幼兒園業務仍受到疫情的影響,展望今年度,大地-KY啟動新業務Dadi-Coach,大地可以招募、輔導以及培訓伴讀老師,透過大地-KY本來的英文學習APP「ABCmouse」平台,擴充輔導業務以及收入,且透過新的學習方式,即便在疫情之下也可維護學生的學習品質。

    大地-KY主要的營業包括幼教諮詢、幼教用品以及幼教軟件研發與銷售,占比重分別約49.2%、42.8%以及8%

    大地-KY 2022年營收為5.56億元,年衰退2.62%;截至2022年前三季,大地-KY幼兒園客戶約有417家。

    大地-KY今年啟動新的業務操作方式,稱為Dadi-Coach,主要是輔導培訓以及指導伴讀老師,但主要的教學還是透過大地-KY的英文學習APP「ABCmouse」,學生在使用APP上遇到的任何問題,則可以有Coach可以聯絡輔導或伴讀,一個Coach可以伴讀很多學生,大地-KY透過推廣Dadi-Coach業務,創造輔導收入。

    對於Coach來說,加入Dadi-Coach則可以作為自身創業,包括在職、退休或在學人士,對於有一定英文基礎的人,都可以來成為Dadi-Coach,大地則會給予充份輔導。

    目前Dadi-Coach會先在中國以及台灣地區開始推廣,以台灣的部分,大概年後3月就會有一家教育機構加入Dadi-Coach的行列,今年期待擴大Dadi-Coach的陣容。

    大地-KY上半年合併獲利1.08億元,每股稅後2.27元

    (8437)大地-KY公告本公司董事會通過111年第2季合併財務報告
    1.提報董事會或經董事會決議日期:111年08月23日
    2.審計委員會通過日期:111年08月23日
    3.財務報告或年度自結財務資訊報導期間起訖日期(XXX/XX/XX~XXX/XX/XX):111/01/01~111/06/30
    4.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收入(仟元):266,385
    5.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毛利(毛損) (仟元):210,279
    6.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利益(損失) (仟元):170,074
    7.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稅前淨利(淨損) (仟元):137,828
    8.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本期淨利(淨損) (仟元):108,429
    9.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損) (仟元):108,429
    10.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基本每股盈餘(損失) (元):2.27
    11.期末總資產(仟元):3,654,664
    12.期末總負債(仟元):1,079,847
    13.期末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仟元):2,574,817
    14.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切入中國幼教市場 F-大地董座:我是正港台灣人!

    2015/04/15 20:04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國內第一檔幼教股即將於5月上櫃,掛牌價暫定約90元。F-大地(8437)董事長程鈦坤最早在青商會認識象山集團創辦人江道生,繼而進入幼稚園市場,1987年在台北創立「大地幼稚園」後,2000年開始在中國切入幼教管理與諮詢顧問市場,他認為「選對市場、站對位置」是成功的關鍵,目前已與223家幼稚園簽約,今年還將增加30家幼稚園諮詢顧問契約,期待2017年在中國擁有300家幼稚園的合約,有信心今年營收挑戰兩位數成長,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高達7.19元。

    「我是正港台灣人啦!」程鈦坤笑著說,當年認識江道生後,就協助經營幼稚園業務,自己也很有興趣,於是在台北市成立「大地幼稚園」,只不過,1989年當上幼教協會總幹事時去中國考察,發現中國市場經營幼稚園的方式和台灣不同,每個小區都必須成立一所幼稚園,而小區里住著2000-3000位居民的小孩都會在這個幼稚園上課,因此,客源沒問題、師資也沒問題,仗著台灣的教育軟體水準高、也比較有資金,1993年就決定進攻中國市場。

    而大地幼教在中國是以提供幼教管理諮詢服務領域,藉由豐富、領先的幼教資源與顧問經驗,能針對不同校園的需求,提出各式資源配置組合方案建議,就連校舍規劃設計、內外環境裝修裝飾,開辦初期的招生推廣、師資培訓、教材課程、幼教用品、後勤管理,幼兒園的持續營運和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具備一整套專業而精細的指導方案和執行團隊。

    2024/07/20

    理財筆記- 大成鋼 2027 美國鋁捲板及不銹鋼通路商

    大成鋼(2027)雖然是台灣老闆, 但2017年收購了美國第二大的通路商Empire Resources與Galex,享有鋁產品關稅的豁免權,2018年又收購美國本土的製造商TCI Texarkana,可以視為美國製造之企業。

    不鏽鋼: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不鏽鋼食品容器具 Q&A」提到,不鏽鋼是由碳、鐵、鉻、鎳、錳、鉬等元素組成的合金鋼,鉻含量至少要佔10-12%以上。不鏽鋼之所以不易生鏽,正是因為鉻能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在不鏽鋼表面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鉻保護膜,氧化鉻阻隔外界的氧氣,防止不鏽鋼內部鏽蝕。相較於一般鋼材,不鏽鋼的抗腐蝕、耐熱能力也更優秀。(from:親子天下/吳方稜)

    鋁業: 冷軋鋁板(鑄軋鋁板)和熱軋鋁板的差別:
    1.價格:冷軋鋁板製程簡單,價格要比熱軋鋁板便宜。
    2.坯料供給不同:兩者區別在坯料供給不一樣。 熱軋料:鋁錠–熔煉並鑄造成扁錠–銑面–均勻化退火–熱軋成板帶鑄軋料:鋁錠–熔煉–經由鑄軋機軋成板帶 。 相比,鑄軋料生產效率高,但例如像成分偏析、夾雜等缺陷不容易解決,品質不如熱軋料。
    3.生產過程不同:冷軋是有鑄紮機加工成鑄紮卷(8mm厚度)經過冷軋機加工而成,而熱軋是有鋁板錠(400-500mm厚度)加溫,在高溫下由 熱軋機軋製而成;
    4.性能不同:熱軋鋁板表面品質好,同時力學性能以及延展性能較強,氧化效果好,同時加工鋁圓片一般都是鋁板加工而來的,自然也收到鋁板性能的影響;
    5.用途不同:冷軋鋁板多用於模具類,熱軋鋁板適合沖壓拉伸方面。
    6.成品區別: 通常冷軋最終產品的延伸率比熱軋最終產品的延伸率低。 如果是鑄軋態或熱軋態的產品,通常熱軋態的產品表面較光亮。

    心得

    • 2024/07/29: 股價39.5. 川普發言若當選可能美國將提高關稅,包括對國外進口產品課徵10%關稅、對中國更將課徵超過50%關稅;加上要求台灣付保護費,並指台灣拿走了他們全部的半導體工作…等等, 而在美的通路商大成鋼則可透過買賣美國當地鋼鐵產品因應,且在美企業享有可能降稅利多! 美國政府針對中國製造的鋼鐵産品,懲罰性關稅的稅率此前為15%。在前政權執政的2020年,在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協定後降至7.5%。直到 2024/05/14拜登宣布, 301條款下的某些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從7.5%提高到25%, 觀望
    • 2024/02/21: 股價36.5. 之前法說會上指出,大成鋼以通路銷售(不銹鋼、鋁捲板及螺絲帽扣件)為主,受影響的程度不像製造商那麼大。子公司大國鋼在美的不鏽鋼市占率達6成以上,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5%以上,營運表現佳。 在產能擴充布局上,2018年以3.5億美元向美國鋁業併購德州工廠,2021年再投資2.6億美元提高德州廠產能及擴建第二條冷軋產線,2023年12月德州冷軋擴建工程完工,冷軋每個月產能可增加1.3萬噸。另一條熱軋生產線則正在擴建中,預計三年後2025年底完工每月可增加1.8萬噸的產能。
    • 2023/12/20: 股價 39.7, 受到美國升息影響,大成鋼(2027)客戶今年備庫存意願降低,全球經濟不景氣也拖類鋁、鎳等原物料行情。價、量齊跌下,大成鋼今年前三季營收、獲利皆不如去年同期。大成鋼德州鋁捲板廠新拓產能於2023今年底正式投入生產,冷軋產能從1.8億噸提升至最高3.1萬噸
    • 2023/08/28: 股價 35.9 ,上半年EPS 1.55元, 七月股東會表示,根據今年景氣狀況,營運無法與去年相提並論,現階段能做的是按進度執行產能擴充計畫,靜待景氣反轉。公司位於德州的鋁工廠,第二條冷軋產線即將於7月底開工,後續每月產能增加2000噸,總產能將達3.1萬噸。而熱軋線則還在準備中,預計2025年才會出現顯著貢獻。
    • 2022/12/27: 股價42.4元, 大成鋼法說,毛利率短期受原料價格較高、售價卻下滑影響,但原料價格已回落,有利降低生產成本,加上需求逐步回穩、售價回升,都將對毛利率帶來正面挹注。以大成鋼前三季營收比重來看,鋁捲板佔 40%、不銹鋼佔 39%、大國鋼 (8415-TW) 為主的扣件佔 21%;以市場來看,目前大成鋼仍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營收比重約 80-85%。而轉投資隆美家居今年雖因處於體質調整階段,預計營運仍處於虧損,但明年佈局效益可望顯現,預計將達損平、甚至小幅獲利。觀望
    • 2022/11/11: 股價37.75元, 大成鋼入主呈現虧損的隆美公司, 當年是為了旗下的百葉窗品牌「百麗樂」物色合作夥伴,參與隆美的實際經營後發現,決定擴大經營模式,希望提供一條龍的服務,讓消費者不用四處奔波就可以完成成家的「全室裝修」。
    • 2022/08/29: 股價39.45元, 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5.76元,而上半年財報每股純益5.04元, 觀望
    • 大國鋼併購vertex
      https://amp-news.cnyes.com/news/id/4746774

    • 2021/06/29: 股價57.9元, 漲停, 美國基建部分已達成協議, 加上俄羅斯預計自8月1日起到年底對鋼鐵、鎳、鋁、銅等出口課徵至少15%臨時稅率,刺激金屬價格走升, 觀望
    • 2021/06/21: 股價43.8元, 2021年大成鋼將迎來大爆發?從產業背景剖析利多結構-投資家日報/孫靜龍不錯的分析! 觀望
    • 2021/04/03: 股價31.5元, 受訪老謝看世界 – 工業版亞馬遜 大成鋼搶到美國大基建商機? 美國總統拜登拚大基建,狂撒2兆美元,又對十八國「鋁捲板」祭反傾銷稅,台廠當中誰受惠?台南鄉下起家,轉身成為鋼鐵通路巨擘。一手打造大成鋼和大國鋼成為工業版亞馬遜,謝榮坤如何辦到?
    • 2018/10/02: 股價42.7元, 大成鋼宣布併購美國鋁業旗下ARCONIC INC.之子公司ALUMAX MILL PRODUCTS, INC.的全部有形資產。觀望

    大成鋼組織架構(大成鋼法說會簡報2020/11/18)

    大成鋼轉型為通路商, 下圖是供貨上下游

    依賴美洲市場

    籌碼面, 家族持股與大股東總持股約40%左右, 相對穩定

    說明為什麼2019年獲利下降

    川式震撼教育 受惠受害股全面解析 台塑集團、大成鋼、千附、雷虎、龍德…

    2024/07/27 03:55:04 經濟日報 先探投資週刊
    川普高喊競選政見,包括對國外進口產品課徵10%關稅、對中國更將課徵超過50%關稅;加上要求台灣付保護費,並指台灣拿走了他們全部的半導體工作,台股近周連續大跌,川普若當選,台灣哪些產業將受惠或受害呢?

    文/方亞申
    近一周來美國總統選戰高潮迭起,先是川普演講時遭槍擊,所幸無事,但競選聲勢大漲;並逼得民主黨的拜登宣布退選,改由副總統賀錦麗擔任候選人與川普相拚。在川普正式被共和黨提名選總統後,過去主張政見一一被拿出來檢視,真的是鷹派中的鷹派。不僅認為選後俄烏戰爭很快結束,焦點將放在亞洲的中國。計畫對中國提高六○%懲罰性關稅。

    川普更主張要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十%關稅,藉此平衡貿易逆差,並保護美國產業與就業機會。由於加徵關稅會拉高物價而等同對人民加稅,川普因此提出將過去臨時性減稅措施「永久化」作為補償。

    對於能源政策,若執政將積極開發美國的石化能源,重啟石油、天然氣開採,降低國內生產及生活成本,沖銷關稅對物價帶來的衝擊。國際能源價格可能長期走軟,而將有助於原物料價格的平穩。

    台塑有望加入美基建行列
    再者,這次競選口號還多了一句「讓美國再次富有」,明顯是針對拜登陣營,大打經濟牌,看準民眾對通膨高漲的民怨不滿,川普主張降息、減稅並對進口貨品增加關稅,也表態支持加密貨幣。此外,前次川普競選總統,就主張將企業稅從三五%降至十五%,最後實際是降至二一%。這次競選,川普表示支持調降公司稅稅率,而且評論二○%是個不錯的整數。企業稅降低與否很重要,因為透過降稅,可使企業自國外進口多課徵的十%稅率有所彌補,目前美國公司稅稅率為二一%,即使只小幅減至二○%,對獲利的美國企業來說,可能代表每年減稅數十億美元。

    對於台灣,川普在共和黨提名大會上兩度提到台灣,他說,當前危險指數高的區域包含歐洲、中東、台灣、南韓和菲律賓,已逼近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邊緣;川普也談到中國大陸環伺台灣問題。對照先前接受媒體訪問,認為要去防禦幾千公里外島嶼相當困難與花錢;並且提到「多年來我們(美國)保護台灣,他們卻偷走我們的晶片事業,我們有多愚蠢?我不確定美國繼續捍衛台灣有什麼意義?」要求台灣繳交保護費將是主要訴求!

    原本今年以來費半指數已上漲超過三六%、那指上漲超過二七%,指標股輝達大漲超過一六○%,台股也大漲超過三成,在鷹派的川普當選總統機率大為提高下,全部都快速回檔,(見附表)。整個科技股今年以來的多頭氣勢都被改變了。

    若以川普前次任期內較受惠股作參考,以能源、軍工、汽車、金融為主,科技股是順勢而為;另弱勢美元也是主軸,川普先前已放出聯準會最好等他當選後再開始降息,或許未來一旦啟動降息,速度將加快。而川普要盡快解決俄烏戰爭,集中焦點對付中國,就是要把武裝重心放在亞洲。當初川普也都要求有駐軍的韓國及日本提高國防軍費比重,這次當選一定要求軍費占GDP更高比重。

    對於要求付保護費的台灣,預期將加大武器銷售,不管是收費技術移轉或是與台廠合作生產武器都是方法之一,有利台灣軍工股業績,包括千附精密、全訊、雷虎、龍德造船等
    至於能源方面,川普鼓勵開採本身油源,對於綠能倒不是太重視,所以近期美國能源股如雪佛龍、西方石油及艾克森美孚股價表現都不錯。再者,加快美國基礎建設,對於塑化原料都有幫助,台塑集團的台塑、南亞、台塑化在美國都有龐大轉投資,當初台塑集團也曾配合川普要求大公司回流美國建工廠,台塑集團可是花了超過十億美元投入美國擴廠,以便吃到美國基建市場。台塑集團受中國近兩年來石化產能大量開出,本業展現虧損。若川普重登總統,那麼台塑集團將有機會加入美國建設行列。

    大成鋼
    另外,大成鋼也可注意,該公司作為通路商,目前販售的產品只有四%是自己生產,剩下九六%都是通路買賣,供應商及客戶包括全球各大知名廠商;括歐洲的Thyssen、Mittal、美國的ATI、AK Steel、亞洲的華新麗華等;客戶包含Reliance、Ryerson等。雖說美國將提高關稅,但是大成鋼可透過買賣美國當地鋼鐵產品因應,且在美企業享有可能降稅利多,該公司首季EPS僅0.47元,上半年也不會太高,但是若執政者換黨派,明年大成鋼未來獲利將看好提升。

    美国宣布对中国钢铁和铝提高关税

    2024年05月15日 17:24 生意社
    5月14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宣布对中国钢铁和铝、半导体、电动汽车、电池、关键矿物、太阳能电池、船舶、起重机、医疗用品等提高关税。其中,301条款下的某些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7.5%提高到25%。钢铁是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但美国认为,美国工人正继续面临中国钢铁和铝产能过剩的不公平竞争,提高钢铁和铝的关税税率将保护美国的钢铁和铝工业。

    美國宣佈將對華鋼材關稅提高至3倍的20%

    2024/04/18
    中美關係/美國總統拜登向工會表示對中國製造的鋼鐵採取措施(4月17日,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美國政府4月17日宣佈,將對中國造鋼鐵和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提高至3倍的20%以上。美國認為接受中國政府補貼而過度生産的産品廉價出口,有必要加強對抗措施。美國總統拜登于17日(北京時間18日淩晨)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發表演講,表達上述措施。匹茲堡是美國大型鋼鐵企業美國鋼鐵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美國政府根據《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造鋼鐵和鋁製品徵收平均7.5%的懲罰性關稅。這一措施始於川普前政府時期的2018年,在美國拜登政府執政期間到期的2022年之後仍在持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正在推進全面修改懲罰性關稅的工作。拜登指示研究將稅率提高至3倍的方案。此舉被認為是著眼於11月的總統選舉,意在鞏固工會的支持。

    美國政府高官針對中國製造的鋼鐵産品指出,價格比美國産品低40%,稱「由於人為壓低價格的中國産品,高品質美國産品的價格被拉低」。懲罰性關稅的稅率此前為15%。在前政權執政的2020年,在美中貿易談判達成協定後降至7.5%。如果稅率提高至3倍,將接近25%這一懲罰性關稅的最高水平。

    在拜登政府,為應對通貨膨脹而取消部分懲罰性關稅的方案也一度浮出水面,但最終被擱置。美國白宮高官針對提高稅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表示,「從中國進口的鋼鐵只佔美國國內需求的0.6%,沒有影響」。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提高關稅的同時,還將對中國造船業和海運業展開調查。今年3月,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等鋼鐵和海事相關工會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提交了基於《貿易法》的請願書,要求採取對策。

    工會方面在請願書中控訴稱,中國政府從2000年代初開始大力扶持造船業,採取了不公正的措施。指出通過強制國有海運企業和石油企業使用中國製造的船隻等手段扭曲了市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此前表示,將接受請願書,並對是否啟動調查進行審查。

    美國有望降息,法人看大成鋼明年獲利轉佳

    MoneyDJ新聞 2023-12-20 10:54:42 記者 吳冠伶 報導

    受到美國升息影響,大成鋼(2027)客戶今年備庫存意願降低,全球經濟不景氣也拖類鋁、鎳等原物料行情。價、量齊跌下,大成鋼今年前三季營收、獲利皆不如去年同期。不過,近日聯準會(Fed)鬆口明年可能轉為降息3碼,市場預期,大成鋼下游客戶拉貨意願將大幅增加,金屬價格也有望回升反彈。

    另一方面,大成鋼德州鋁捲板廠新拓產能於今年底正式投入生產,冷軋產能從1.8億噸提升至最高3.1萬噸。法人評估,目前下游庫存水位偏低檔,明年隨著聯準會降息,公司出貨可望成長,加上產能擴大可降低外購成本,預期對整體獲利有所助益。

    大成鋼前三季營收795.46億元,年減11.86%;歸屬母公司業主淨利48.76億元,年減57.74%;EPS為2.1元。

    樂看明年 大成鋼:一定發股利

    2023/12/15 工商時報 陳建宇、高雄
    大成鋼(2027)與大國鋼(8415)14日舉行聯合線上法說會,大成鋼透露,美國德州廠冷軋擴建工程年底前可如期完工,月產能將增加1.3萬噸,熱軋線擴建預計三年後完工,每月將增加1.8萬噸產能,厚植營運成長動能。大成鋼表態對明年景氣有信心,認為當前原物料價格就算不是底部也離底部不遠,且未來還有碳稅開徵,不銹鋼、鋁捲板、螺絲帽扣件等產品價格可望提升,樂觀明年上半年營運將優於今年下半年,並強調明年一定會發股利。

    x大成鋼在法說會上指出,不銹鋼近一年因變化與市場預期落差大,導致客戶降低庫存備置,進而影響售價,不過大成鋼以通路銷售為主,受影響的程度不像製造商那麼大。子公司大國鋼在美市占率達6成以上,毛利率一直維持在35%以上,營運表現佳。

    大成鋼主力產品為不銹鋼、鋁捲板及螺絲帽扣件,今年前三季營收795.45億元、年減11.69%,EPS為2.1元,不若去年同期的4.93元。大成鋼發言人林炳文表示,客戶原本看好今年市場需求,提前大量備貨,然大陸經濟未如預期在今年第一季復甦,加上美國大舉升息,下游資金堆積壓力大增,只好降低庫存備置,導致整體市場步調被打亂。

    不過大成鋼強調,公司業務以通路銷售為主,相比其他製造商,受景氣衝擊較小,即便不銹鋼市場疲弱,大成鋼表現相對同業較佳。

    在產能擴充布局上,大成鋼表示,美國德州鋁廠熱軋線擴建工程預計2025年底完工,該公司2018年以3.5億美元向美國鋁業併購德州工廠,2021年再投資2.6億美元提高德州廠產能及擴建第二條冷軋產線,今年12月德州冷軋擴建工程則將可如期完工,完工後冷軋每個月產能可增加1.3萬噸。另一條熱軋生產線則正在擴建中,預計三年後完工可增加1.8萬噸的產能。

    大成鋼德州廠新產線照計畫7月底開工

    MoneyDJ新聞 2023-07-13 11:48:18 記者 吳冠伶 報導
    大成鋼(2027)日前於股東會表示,根據今年景氣狀況,營運無法與去年相提並論,現階段能做的是按進度執行產能擴充計畫,靜待景氣反轉。公司位於德州的鋁工廠,第二條冷軋產線即將於7月底開工,後續每月產能增加2000噸,總產能將達3.1萬噸。而熱軋線則還在準備中,預計2025年才會出現顯著貢獻。

    大成鋼6月營收88.83億元,月減2.02%、年減12.81%;上半年累積營收554.46億元,年減11.26%。法人指出,受到升息、通膨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儘管下游客戶庫存水位偏低,但因為對價格下跌仍有疑慮,補貨意願未明顯回升,大成鋼短期營運趨向平淡。

    〈大成鋼法說〉明年金屬需求回歸正常 鋁捲板出貨估回升4成

    鉅亨網 記者彭昱文 台北2022/12/27 18:27
    鋁捲板及不銹鋼通路商大成鋼 (2027-TW) 今 (27) 日召開法說會,公司認為,目前金屬需求跟價格已落底,預估再 3-4 個月的陣痛期,需求就會回到正常水準,鋁捲板出貨可望回升 4 成,不銹鋼價格隨著鎳價反彈,也將同步回穩,明年展望不悲觀。

    根據與會法人轉述,大成鋼分析,目前美國需求雖然較弱,但還是有基本盤,至於中國解封將帶來 3-4 個月的陣痛期,造成金屬價格及需求波動,但屬於短期因素;歐盟則受俄烏戰爭影響,但預計明年也可望看到好轉。

    大成鋼認為,現階段美國回復狀況較佳,加上中國解封、俄烏戰爭等不確定因素逐漸消退後,金屬需求及價格可望回穩。另一方面,晶片短缺狀況改善,汽車供應回穩,也會帶動鎳、鋁的基本金屬用量向上。

    以大成鋼主力產品鋁捲板為例,今年受到通膨、升息以及鋁價回落影響,全年鋁捲板出貨較去年下滑,10-11 月的日均出貨更降至 1000 公噸,但預計到明年可望回到 1400 公噸水準,隨著價格同步回升,對明年業績展望不悲觀。

    不銹鋼部分,大成鋼從原料鎳價角度分析,12 月鎳價從每公噸 2.5 萬美元漲至約 2.9 萬美元,上漲 4000 美元,下個月不銹鋼價漲勢確立,但以鎳在不銹鋼重量比重 8% 來看,目前不銹鋼售價並未全數反應鎳價漲幅,主要是需求未見起色,不過隨著市場氛圍改善,不銹鋼一定會跟上鎳價漲幅。

    毛利率方面,大成鋼認為,短期受原料價格較高、售價卻下滑影響,但原料價格已回落,有利降低生產成本,加上需求逐步回穩、售價回升,都將對毛利率帶來正面挹注。以大成鋼前三季營收比重來看,鋁捲板佔 40%、不銹鋼佔 39%、大國鋼 (8415-TW) 為主的扣件佔 21%;以市場來看,目前大成鋼仍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營收比重約 80-85%。

    〈大成鋼法說〉轉投資隆美家居調體質 明年效益顯現拚損平

    鉅亨網 2022年12月27日
    大成鋼 (2027-TW) 表示,轉投資隆美家居今年雖因處於體質調整階段,預計營運仍處於虧損,但明年佈局效益可望顯現,預計將達損平、甚至小幅獲利。大成鋼表示,台灣一年新成屋裝修市場約有 600 億元,而隆美過去只做窗簾,窗簾在整體新屋裝修比重僅約 3%,因此入股後,也規劃將隆美商業模式轉往系統、全室裝修發展。

    大成鋼進一步指出,隆美今年前三季營收約 4 億元,全年估與去年持平,不過,今年投入較多前置費用,包括全台 72 家店全面翻新裝修,以及增加設計師跟工班人力,進行全面性資源整合,因此預估全年還是會虧損。不過,大成鋼看好,預計明年新的商業模式上線、營收規模放大,隆美業績可望成長,獲利方面則可望損平、甚至小幅獲利。

    至於另一家轉投資公司、車用扣件廠正道 (1506-TW) 方面,大成鋼表示,正道本業車用鋁件本來就有賺錢,但受限合約無法反映匯率等,不過合約已重談,有助改善後續營運表現,同時也規劃切入系統家具生產,並向上切入板材原料,打造營運新動能。

    大成鋼砸6億增資隆美窗簾 要搶居家裝修市場生意

    2022/11/11 17:44:37 經濟日報 記者吳秉鍇/即時報導
    大成鋼(2027) 今(11)日宣布,繼入主大成鋼隆美家居室內裝修設計公司後,經辦理減資再增資作業,目前持股該公司股權達92.29%,將全力衝刺一年逾1,500億元的台灣家居裝修市場。

    大成鋼當年是為了旗下的百葉窗品牌「百麗樂」物色合作夥伴,參與隆美的實際經營後發現,決定擴大經營模式,希望提供一條龍的服務,讓消費者不用四處奔波就可以完成成家的「全室裝修」。因此,入主呈現虧損的隆美公司,今年並進行兩次減資再增資作業,最新資本額為4.1億元,目前大成鋼擁有92.29% 持股。

    展望營運,該公司指出,大成鋼隆美的「全室裝修」服務不僅在新屋或老屋換新都可以做,包辦系統傢具、隔間、家電配置、窗簾、百頁窗等室內裝修必要的項目。而為了達到客戶需求並達到工期要求,大成鋼積極招募室內設計室逾百人,同時也擬培訓6,000名工班人員,讓客戶安心把買下來的房子交給大成鋼隆美來裝潢。同時,大成鋼也積極與系統傢俱廠商洽談合作模式,同時也將在善用近期投資的東盟及正道機械閒置土地,做為未來大成鋼隆美、系統傢俱及工班培訓基地之用。

    鋼鐵人醒了?這檔上半年財報猛 今日強漲

    2022-08-12 11:01 經濟日報/ 記者
    馬琬淳/台北即時報導
    大成鋼(2027)昨(11)日公布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625.1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97.54億元,每股純益5.04元,財報亮眼今(12)日股價跳空強漲,盤中漲幅逾8%,也帶動鋼鐵股的上漲氣勢,鋼鐵指數盤中大漲2.51%。

    大成鋼昨(11)日公布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625.12億元,營業毛利207.82億元,營業利益141.62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97.54億元,每股純益5.04元。

    大成鋼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5.76元,而今年上半年獲利就已來到5元。美國市場占大成鋼營運市場的8成,大成鋼主管在六月法說會表示,雖然美國聯準會(Fed)升息、原物料行情波動會帶來短期影響,但不鏽鋼主要用於工程、基礎建設,為工業用必需品,仍正向看待長期發展。

    另外,大成鋼的鋁廠產品在美國市場市占率已達六成,成功成為美國鋁與不銹鋼相關業務的最大通路。為因應鋁板需求緊俏,大成鋼規劃今年擴產增加5,000噸,明年每月產能將再增加1.3萬噸,總產能將達3.1萬噸,較目前德州鋁廠月產能約1.3萬噸增加一倍有餘。

    【研究報告】大成鋼(2027)填補反傾銷稅導致的供給缺口! 2021 營收成長近四成! 轉虧為盈EPS上看3.4元!
    出處: CMoney 編輯部 https://www.money.com.tw/invest/article/260647
    大成鋼(2027)成立於1986年,總部位於台南仁德,主要的產品有不鏽鋼相關產品、鋁捲板(主要為DC鋁捲板)和螺絲帽扣件等等,旗下有大成冀台、大成博野、大成常熟、美國大成、大成國際鋼鐵(8415,持股比例39.08%)等子公司,不鏽鋼主要以母公司大成鋼為營運主體;鋁捲板主要以孫公司大成帝國鋁業、Empire Resources Inc.、TCI Texarkana Inc. 為主;螺絲帽扣件以子公司大國鋼為營運主體。

    營運模式為:台灣和大陸地區為生產基地,多數自製品及買賣產品均銷往子公司美國大成,在美國不鏽鋼通路市場中,市占率約10%,為美國最大不鏽鋼通路商。鋁材通路方面,大成鋼於2018/10取得ARCONIC INC.100%持有子公司的製鋁廠,其鋁材銷售占通用鋁材需求量超過五成。鋁捲板通路的競爭對手有AA Metals和Metal exchange;不鏽鋼的主要競爭對手為Allegheny technologies。

    大成鋼的競爭優勢有二:議價權以及物流統籌能力。大成鋼總部位於台灣,接近中國和東南亞等生產中心,而這些國家以外銷出口為導向,呈現買方主導市場,因此銷售至美國需通過美國最大不鏽鋼及工業扣件通路商的大成鋼,擁有龐大採購需求量所創造的規模經濟,因此有利於大成鋼的議價能力,價格上具有競爭優勢。而大成鋼首創電商平台的線上銷售模式,由於大成鋼是美國最大不鏽鋼及工業扣件通路商,因此多數下游業者需透過大成鋼取貨,配合全球39處實體倉庫,可將商務流程管理、物流管理和產品資料整合為一,因此有約八成的客戶均為網路下單,不但提升作業效率更降低營運成本。而電商平台和倉儲物流具有較高的產業進入障礙,因此具有先進者優勢。

    就產品與營收比重來看,2020年營收比重:不鏽鋼及鋁製品部門77.32%、螺絲螺帽部門22.68%。就市場別來看,2020年銷售區域比重:美國88.89%、中國2.1%、台灣5.77%、其他3.24%。

    《鋼鐵股》美國基建+金屬價格走升 大成鋼有利

    2021年6月28日 週一 下午1:13·2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美國基建計畫部分已達成協議,另一方面,俄羅斯預計自8月1日起到年底對鋼鐵、鎳、鋁、銅等出口課徵至少15%臨時稅率,刺激國際鎳、鋁等金屬價格走升,有利大成鋼(2027)兩大事業不鏽鋼、鋁捲板價格向上,公司今年營運可望持續受惠。

    美國總統拜登與跨黨派聯邦參議員就1.2兆美元基建計畫達成協議,主要項目為先前提出的2.25兆美元基建計畫中的一部分。其中,預計投入1090億美元於道路、橋樑相關建設,730億美元電力基礎建設、660億美元於客貨運鐵路、490億美元於大眾運輸、250億美元於機場建設。

    大成鋼今年受惠美國市場持續回溫,加上鋁捲板價格續向上揚升,不鏽鋼市況也穩定增溫,營運持續暢旺;隨著美國基建計畫部分已達成協議,後市需求可望穩定增長,有利公司兩大業務展望。

    此外,俄羅斯預計自8月1日起到年底對鋼鐵、鎳、鋁、銅等出口課徵至少15%臨時稅率,刺激國際鎳、鋁等金屬價格走升;由於俄羅斯鋁、鎳產量在全球比重均占至少1成,也是全球第三大鋼材出口國,此消息一出,帶動各項國際金屬價格上漲。其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現貨價達1,8611美元,上漲2.3%,鋁現貨價上漲2.23%,達2451美元。

    俄羅斯加徵出口稅,帶動鎳、鋁價格,預料後續將帶動不鏽鋼及鋁捲板等產品報價再向上攀升,有望推升大成鋼營收、獲利進一步成長。法人推估,大成鋼今年受惠不鏽鋼、鋁捲板市況均熱絡,產品價、量齊揚,營收有望挑戰900億元,營運估比去年的虧損大幅轉好,全年EPS上看4.5元之上,改寫近三年新高。

    美國推動基建,大成鋼優先大啖北美不鏽鋼、鋁品商機

    2021年5月31日 週一 上午9:58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美國總統拜登上周提出6兆美元預算案,用於基礎建設和教育、醫療保健等社會福利領域,預期美國景氣復甦將帶動大成鋼(2027)不鏽鋼及鋁捲板需求大增,尤其過去收購美國不鏽鋼及鋁製品廠效益立即顯現,法人預期第二季營收動能轉強,單季營收一舉突破250億元以上,改寫歷史新猷。 拜登計畫2022財年的6兆美元預算資金,除了投入教育、醫療之外,將大舉投入基礎建設增加國內就業機會,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將帶動國內鋼品需求上揚,且美國不鏽鋼大廠ATI退出不鏽鋼標準品市場,短中期美國本土不鏽鋼供給短缺,有利於大成鋼銷量提升。

    法人指出,美國對不鏽鋼需求大增,報價也將維持漲勢,交貨期已經排至下半年,大成鋼4月不銹鋼產品出貨量達15,966噸,相較3月略減;鋁捲板銷量達34,000餘噸,相較於3月增加4,000噸,不鏽鋼毛利已提升至28%,鋁捲板則提升至21%以上,預料下半年不鏽鋼產品單季出貨將達4.5至5萬噸。

    另外,大成鋼重要轉投資大國鋼(8415)的營運動能也逐漸恢復,大國鋼過去透過併購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扣件經銷商,使得大成鋼產品銷售區域,美國超過九成,法人預料隨美國經濟復甦,扣件以及工業防護用具的需求上升將帶動扣件部分獲利回升,成為大成鋼另一獲利成長重要動能。

    《鋼鐵股》美市復甦 大成鋼今年營收望攀峰

    14:00 2021/05/31 時報資訊 沈培華
    美國總統拜登將提6兆美元預算案,預期帶動美國基礎建設需求。大成鋼(2027)今年以來已受惠美國工業用鋼復甦,產品價格續揚,第二季營收可望再攀高,法人估公司全年營收挑戰新高,獲利也將來到高水準。

    隨著美國疫情趨緩,工業用鋼復甦,加上美國祭出鋁板反傾銷稅加持,大成鋼第一季業績持續成長,第二季持續看增;全年來看,法人預估,大成鋼今年營收挑戰新高,EPS預估達3~4元,比去年的虧損明顯改善,並創下次高紀錄。僅次於2018年的5.83元。

    大成鋼4月營收達85.04億元新高,年增127.45%;前4月營收295.26億元,年增47.96%。

    大成鋼主要營收來源為不鏽鋼製品、鋁捲板,以及由子公司大國鋼負責的螺絲螺帽扣件三大事業。營收比重方面,不鏽鋼製品約佔4成、鋁捲板約佔3成、螺絲螺帽扣件佔約2成。另外,不鏽鋼及鋁價上揚,將助漲公司產品報價。

    在不鏽鋼事業方面,大成鋼指出,今年隨美國疫情趨緩,且美國工業、營建復甦,預料需求較去年明顯回升。大成鋼為美國市場通路商,不鏽鋼品報價主要參考LME鎳價;5月以來,LME鎳價約在1.7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約44%。

    鋁捲板事業方面,美國今年起對18個國家課徵鋁捲板2.7%~352.71%的反傾銷稅,使得美國鋁捲板進口量大幅衰退,市場持續供不應求。LME鋁價是大成鋼報價參考指標之一;今年LME鋁價站上每噸2000美元,5月以來現貨價攀高至2430美元,較去年同期增約66%。

    螺絲螺帽扣件事業部分,大國鋼看好螺絲螺帽、扣件及手套等銷量增溫,且產品報價也陸續調漲。

    法人推估,大成鋼今年三大產品線,均呈現價、量齊揚,且受惠供不應求,毛利率明顯優於去年,估全年營收超過850億元,改寫新高紀錄,估全年EPS將超過3元,較去年由虧轉盈,並改寫歷史第二高紀錄。

    受惠美國市場需求暢旺及價格上漲,大成鋼第一季獲利進一步增長,單季EPS為0.88元。

    美國鋁捲板、不鏽鋼通路商大成鋼去年第四季成功轉盈,今年首季獲利進一步跳升;首季營收209.82億元;營業毛利率23.45%,稅後淨利14.32億元、季增逾1倍,比去年同期轉盈,EPS為0.88元。

    大成鋼去年第四季轉盈,單季每股淨利約0.39元,使得全年虧損收斂,2020年每股淨損0.44元。

    去年美國市場受疫情影響,大成鋼營收下滑,2020年營收592.34億元;去年下半年產品量價回穩上揚,全年本業仍有賺,營業淨利18.22億元;因業外虧損。全年淨損5.73億元,每股淨損0.44元。

    2.3兆美元大基建 台股3大概念22檔蠢動

    今周刊 2021.05.08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祭出為期8年、規模約2.3兆美元的「美國就業計畫」(AJP),台股市場中究竟有哪些產業族群因此受惠?

    綜觀市場專家與投資機構的分類模式,普遍將美國就業計畫分為「傳統基礎建設」、「新型基礎建設」、「乾淨能源」3大概念。

    首先,傳統基礎建設規畫超過3000億美元翻修全美交通設施所引爆的原物料需求,幾乎已是國內外法人優先點名的「拜登基建效應」。

    舉例來說,瑞士銀行在4月中旬發布的拜登基建投資策略報告中,首先點名的即是鋼鐵產業。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在美國設廠的大成鋼,為市場點名度最高的受惠股。

    傳產價值型投資達人陳飛龍分析,大成鋼今年3月營收創歷史新高,主要是持續受惠美國反傾銷政策,加上美國推動基建,3月鋁板捲供料月增15%到近3萬公噸,單月不鏽鋼供料也增至約1.77萬公噸。

    大成鋼是最直接受惠股 全年EPS可望挑戰逾6元
    市場樂觀看待,大成鋼今年首季毛利率可望跳升至21%、EPS上看1.06元,全年毛利率挑戰23.5%,全年EPS可望挑戰5~6.26元。

    如果延伸思考,把拜登新政連結到他日前喊出的「2030美國碳排減半」目標,也將帶動綠能產業如太陽能、風電等相關產業,有獲利想像空間。此外,在乾淨能源概念下,本次編列1740億美元的電動車推廣計畫,亦受到法人及投資名家高度關注。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包括電池、零組件、充電站等電動車供應鏈方面,未來都有可能在既定的趨勢熱度再添基建話題。

    至於法人歸納的「新基建概念」,分別錯落在拜登計畫中關於「本土供應鏈」、「網路、電力、水」等項目內,其中包括半導體製造研發的補貼,以及高速網路建設等。在半導體族群中,國內法人普遍聚焦在網通族群。

    另須留意的是,就像本文開宗明義提到的,拜登推出的這趟大規模基建計畫,執行期間長達8年,因此,儘管商機可觀,話題效應十足,但終究屬於相關個股的長線題材,從籌碼面來看,宜提防現階段資金由電子股轉進傳產族群的風險。

    不少台股贏家也提出警告,「股價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就連一向擅長掌握趨勢股波段機會的飆股達人陳榮華,也忍不住提醒投資人須留意題材過熱風險,他建議,如果無法時時關注個股基本面與股價之間是否亦步亦趨,不妨考慮以技術面作為相關個股進出的參考依據。

    美鋁板對台反傾銷調查終判出爐 大成鋼有望受惠

    2021-03-03 17:00中央社 記者蔡芃敏台北3日電

    美國針對鋁板反傾銷調查終判出爐,在受調查18國中,台灣產品反傾銷稅率為17.5%、尚屬居中,業者認為台灣仍有相對優勢。大成鋼(2027)則因美國市場供不應求,美國廠有望受惠。

    美國商務部對自18國進口的普通鋁合金板展開反傾銷調查,最終判定結果出爐,台灣產品反傾銷稅率為17.5%,低於去年10月初步裁定18.02%。

    中鋁主管說,自從美國展開反傾銷調查後,中鋁相關產品就未輸出美國。由於終判台灣稅率為17.5%,在18個國家中介於中間水準,相較主要競爭國印度、印尼稅率逾30%,台灣仍具有相對優勢。

    中鋁主管指出,未來美國進口需求、價格變化仍須密切觀察,另外,除了鋁板外,其他產品銷美未受到影響,對市場後續發展,中鋁保持審慎樂觀。

    大成鋼已併購美國鋁捲廠,大成鋼主管指出,去年第3季起逐步復工,且受到反傾銷調查案件影響,鋁捲板產品量價齊揚,美國目前鋁板供需失衡,當開始課徵反傾銷稅後,預計整體供給將更加吃緊。

    大成鋼美國廠鋁捲板每月產能約1.3萬噸,占美國供給約4成,大成鋼庫存水位仍有約20萬噸。市場認為,由於終端需求強勁,大成鋼美國廠可望受惠於此。

    大成鋼1月營收新台幣62.92億元,創15個月以來新高,年增8.6%,月增5.2%,受惠於美反傾銷以及鎳價、不銹鋼價格大漲,法人看好大成鋼第1季可望延續營運佳績。

    受惠川普政策!大成鋼併購美國鋁廠 進攻市占最大商用鋁

    大成鋼(2027)今日召開記者會,宣布併購美國鋁業旗下ARCONIC INC.之子公司ALUMAX MILL PRODUCTS, INC.的全部有形資產。

    記者劉姵呈/台北報導 2018/10/02
    大成鋼(2027)今(2)日停牌交易,對於停牌原因,大成鋼於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現金併購美國鋁業旗下ARCONIC INC.之子公司ALUMAX MILL PRODUCTS, INC.的全部有形資產(包含土地、廠房、設備)及無形資產。總經理謝榮坤表示,此次併購包含所有有形資產,包含土地、廠房,鑑價約1.45億美元與無形資產鑑價約2.05億美元,預計在2019年第2季完成,未來每個月約可提供1.1萬噸的鋁捲板產品供應量。

    謝榮坤表示,大成鋼在美國已經布局20年通路,川普宣布對進口鋼鋁課稅的政策對於此併購是一個蠻強的催化劑,此次加上布局美國製造,將構成完整的鋁業的產業鏈整合。

    看好美國鋁市場約2000億的市值,普通鋁就佔了將近九成,又受惠於川普政策,不管是美國232、301條款或是貿易障礙、反傾銷等,對大成鋼反而是優勢,謝榮坤表示,大成鋼未來還會持續投資繼續尋找有戰略、有利基的發展,產能不足還會繼續再擴充。

    他也強調,在產業中要達到絕對的主導權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競爭對手不懂如何運用一般鋁製品,如做礦泉水、腳踏車賺錢,但是大成鋼懂得如何運用資源整合獲利,比他們強。因此大成鋼不生產航太鋁等高價、少量的產品,反而專注在商用鋁的大市場,作出市場區隔,還擁有價格主導權。

    大成鋼是美國不銹鋼、板及鋁捲等通路商,旗下還擁有不銹鋼扣件通路商大國鋼;大成鋼第2季受惠美國鋁板需求熱熱,營運更上一層樓。第2季稅後純益17.6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86元,上半年稅後純益30.66億元,較去年大增4倍,EPS為3.24元。

    2024/07/09

    桂盟 Kmc 5306 鏈條龍頭全球市佔第一

    這支可以觀察
    鏈條龍頭全球市佔第一
    資本額不大
    目前股價相對合理

    心得記錄:

    • 2024/07/29 股價: 140.5, 營運漸恢復常態,惟中國市場維持強勁動能, 近一年多來股價其實滿穩定的, 也不跌破100元就漲起來, 觀望
    • 2024/03/04 股價: 151.5, 公布2023年財報,受到自行車產業庫存水位過高,供需失衡影響,去年稅後純益7.42億元,整體獲利較前年衰退69.4%,每股純益(EPS)5.89元, 觀望
    • 2023/05/29 股價: 145.5, 由於桂盟在全球鍊條式站及高所以具有一定程度的護城河, 觀望
      2023/07/30 股價: 240.5, 看月線近年的最高點是2021/07/30附近的240.5元, 疫情期間因為腳踏車成為代步工具需求大增,觀望
      2023/03/31 股價: 70.0, 近年股價最低點是疫情初期, 觀望

    桂盟:營運漸恢復常態,惟中國市場維持強勁動能

    MoneyDJ新聞 2024-06-03 10:50:09 記者 周佩宇 報導
    鍊條大廠桂盟(5306)表示,根據研調結果,自行車市場已準備迎來復甦向上,期待今年下半年開始,營運會逐漸恢復常態,預期最慢到2025年初,歐美新車市場也會陸續歸隊,迎來產業正向成長循環。

    桂盟提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內銷市場維持強勁動能,自行車已成為該區域熱門的休閒運動與社交活動之一,短期間的需求仍在高峰。

    非自行車方面,桂盟在摩托車鏈條事業部的發展,將增加印尼公司的生產佈置,來爭取與當地摩托車製造商的合作機會;汽車正時系統結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的發展契機,增加市占與產品項目;車庫門系統部門,也會擴大與客戶合作,繼續保有市場領先地位。

    關於產能規畫,桂盟在25年前就到越南建廠,過去主要製造機車鏈條,也有少量自行車鏈條,營收則佔個位數百分比,不過,因面對客戶多地出貨供應需求,桂盟將會規劃增加越南廠區的生產品項來因應客戶的需求。

    此外,桂盟董事會也通過蘇州子公司的搬遷補償協議,為配合當地政府整體開發佈局規劃,桂盟與當地政府將會簽訂搬遷補償協議,補償金額共計人民幣3.38億元。桂盟也將會在鄰近地點設置更高效生產線,以服務當地的市場需求。

    桂盟在中國第二處生產基地太倉廠搬遷獲15.45億元補償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5-31 18:39
    全球最大金屬條廠桂盟 (5306-TW) 在中國第二處設立的廠區蘇州太倉廠,配合當地政府整體開發布局規劃,桂盟與當地政府將會簽訂搬遷補償協議,補償金額共計人民幣 3.38 億元 (約 15.45 億元新台幣),將在今年起陸續動遷,桂盟表示,將在在鄰近地點覓地設置更高效生產線,供應原有客戶的需求。

    桂盟中國大陸的蘇州太倉廠,爲桂盟前進中國大陸後,繼深圳廠的第二處生產基地,設立迄今已逾 20 年,爲進行搬遷,獲人民幣 3.38 億元補償,預計在今年陸續入帳。同時,桂盟在今 (31) 日順利完成股東常會也通過包含盈餘分配在內的所有議案。桂盟董事長吳盈進長特別感謝股東長期以來的支持,面對 2023 年自行車行業庫存修正的逆風以及多變的國際情勢,企業風險控管與產銷調節成為首要之務。桂盟去年營收 47.3 億元、稅後純益 7.4 億元,每股純益達 5.9 元。

    桂盟總經理吳瑞章表示,自行車行業自 2022 年開始的歐美市場庫存修正逐漸進入尾聲,慢慢由谷底翻升恢復正常;而中國大陸內銷市場也接棒前進,自行車已成為熱門的休閒運動與社交活動之一,短期間的需求仍在高峰。展望未來,大陸內銷市場依舊強勁,最慢 2025 年初歐美新車市場也將陸續歸隊,未來幾年的自行車產業是值得期待的。

    桂盟面對客戶多地出貨供應需求,桂盟在 25 年前已在越南建廠,也將會運用集團資源,增加在越南廠區的生產品項來因應客戶的需求。此外在摩托車鏈條事業部的發展,將增加印尼公司的生產佈置,來爭取與當地摩托車製造商的合作機會;汽車正時系統結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的發展契機,增加市占與產品項目;車庫門系統部門,也會擴大與客戶合作,繼續保有市場領先地位。

    吳盈進表示,桂盟在面對永續議題,有二個重要工作,一是致力於產品的減碳生產,二是鼓勵與促進自行車活動,藉此在永續發展的浪潮之下,可以維持高度競爭優勢。根據我們對的自行車行業的調查研究,市場已逐漸恢復正常,最困難的時刻已過,行業就要迎來復甦向上的趨勢;桂盟將以自行車鏈條為核心推出一系列一站式產品線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對於未來幾年的公司營運,應該是值得期待。

    桂盟認為,2024 年下半的業績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桂盟:上半年是鏈條廠谷底 觀察自行車廠庫存消化

    2023/4/12 18:20(4/12 22:11 更新)
    桂盟國際發言人陳泳仁(左)12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舉辦的「疫後復甦展望」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表示,因自行車廠消化庫存,大減新車製造量,今年上半年將是鏈條廠產業谷底。中央社記者潘智義攝 112年4月12日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2日電)全球最大自行車鏈條廠桂盟國際發言人陳泳仁今天表示,因自行車廠消化庫存,大減新車製造量,今年上半年將是鏈條廠產業的谷底,關鍵是下半年自行車廠庫存能否有效消化。

    陳泳仁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舉辦的「疫後復甦展望」主題式業績發表會指出,觀察自行車大廠的財報,可知庫存大約在60天,自行車大廠巨大、美利達最新公布3月營收大幅成長,主要仍是賣出庫存產品的營收,因缺乏新自行車銷量,無法有效支持鏈條廠的營運,所以上半年會比較辛苦。

    他坦言,今年首季的表現恐怕將是全年的寫照,但今年鏈條廠業績不好,明年卻可在自行車廠庫存消化後,新製造自行車數量料將大增,帶動鏈條廠營運可望明顯拉升。

    展望自行車市況,陳泳仁樂觀表示,即便自行車廠現在賣的是庫存,但代表終端市場有需求,因此只要庫存消化之後,新車製造銷售仍會為鏈條廠帶來大量商機。

    他強調,目前仍可依賴毛利好的高階自行車種,如電動輔助自行車帶動業績。

    對於投資人提問,自行車大廠因庫存嚴重,影響現金流,桂盟股利採每季配做法是否影響手中現金運用,陳泳仁直言,採季季配發放股利,並不影響手中現金,近期現金存量高達新台幣36億元,比2019年的現金存量26億元還高。(編輯:楊凱翔)

    2024/03/04

    Python與 C C++比較

    C與python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61198

    C++與python
    https://medium.com/appworks-school/most-popular-programming-language-for-first-time-learners-54b7da125e3c

    各程式語言排行

    【比較】2024 程式語言排名與分析,該學習哪一種程式語言?

    2023/12/17

    投資筆記《巧新1563》全球第二大鍛造輪框廠

    全球唯四家車廠認證的鍛造輪框廠,有一定程度的產業門檻,巧新已躋身全球第二大乘用車的鍛造鋁圈廠,僅次於全球第一大的德國奧托·福克斯(Otto Fuchs),並與全球商用車鍛造鋁圈業界一哥美國鋁業(Alcoa),成為全球知名鍛造鋁圈廠, 巧新深耕超豪華車,鍛造輪圈產品主要用在選配

    -供應車廠-
    義大利: 法拉利(FERRARI)
    德國: 寶馬(BMW)賓士(BENZ)奧迪(AUDI)保持捷(PORSCHE)福斯(VW)歐寶(Opel)富豪(Volvo)
    英國: 賓利(BENTLEY)捷豹(JAGUAR)荒原路華(LAND ROVER)勞斯萊斯(Rolls Royce)麥拉倫(McLaren)蓮花跑車(Lotus)
    美國: 通用(GM)福特(Ford)克萊斯勒(Chrysler)卡瑪(Karma)法拉第(Faraday Future)
    日本: 豐田(TOYOTA)本田(Honda)
    澳大利亞: 霍頓(HSV)

    -大事記-
    1994 成立, 生產高爾夫球桿頭及自行車零件,
    2000 遷廠至雲林科技工業區,取得通用汽車鍛造輪圈訂單
    2002 通過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測試認證
    2006 興櫃, 且成為美國克萊斯勒汽車鍛造輪圈供應商,打進美國三大車廠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供應鏈。
    2009 打入歐系及日系車廠
    2014 出貨汽車底盤鍛造零件,轉向架和懸臂
    2016 深化歐洲市場,在德國投資興建塗裝廠,在屏東縣大慶工業區購地擴建新廠,並投資建立熔煉廠,將鋁屑回收再利用
    2017 石呈澤閃辭
    2020 屏東廠取得 IATF16949 證書,也陸續取得車廠認證投入生產,

    心得

    • 2024/11/25 股價62.5 , 巧新再生鋁產品正推廣至不同產業,目標切入領域涵蓋半導體、重電和航太等; 受中國新車銷售低迷影響,整體豪華車市場放緩,歐系、日系休旅車和商務車型需求增加,以營收邁向 10 億美元規模為中長期目標,並期許每年皆保持 60% 以上的現金股息配發。觀望
    • 2023/12/18: 股價78.2元, 國際知名車廠碳中和目標年限出爐,保時捷、賓利訂出2030年,豐田為2035年,戴姆勒克萊斯勒、JLR是2039年,通用與富豪是2040年,福特、奧迪及日產等是到2050年前要完成。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分析,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鋼與鋁的成本相差二到三倍,高階電動車款採用鋁料的機率較高,但一般平價車款還是會選擇鋼材。觀望
    • 2023/12/08: 股價77.3元, 連續漲六天股價從63元一路上到80元左右, 第4季汽車產業旺季效應持續發酵,品牌車廠也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拉貨需求續強,尤其豐通、Jaguar、Porsche等的單月出貨業績相較上期及同期大幅度提升,推升雲林廠產能近滿載水準、屏東廠稼動率持續提升,助力巧新11月營收繳出月增13.54%、大幅年增38.49%,單月營收一舉突破8億元水準,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紀錄,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挹注,中和升息對財務成本增加之影響,2023年前三季2.15元, 觀望
    • 2023/11/27: 股價63.2元, 巧新前10月合併營收62.87億元,年增 18.11%。2023上半年(Q2合併營收) 在營業收入成長, 在推銷費用應該是航運運費下降, 所以本業對比2022Q2開始回升! 但業外收入, 因為台幣兌美元匯率漲, 所以業外收入短少一些 !
    • 觀望

    • 2023/08/28: 股價58.8元, 巧新上半年受惠於全球汽車大廠之客製化輪圈提貨量正成長,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上半年每股純益(EPS)達1.45元。巧新表示,上半年本業利益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十倍,不過,稅後純益卻較去年同期減少,關鍵在於去年有匯稅利益,致獲利基期較高,加上今年鋁價差異相當大,影響業外損益。觀望
    • 2023/05/09: 股價64元, 維持高檔, 自從股價升上55-67元之間, 突然眾多媒體與粉絲團討論度上升, 再次印證股市是最領先指標, 新聞通常都是因為股價漲跌做出報導, 共勉之, 觀
    • 2023/02/21: 股價55元, 再漲一小波段+9元, 從客戶反饋訊息,Q1車用晶片問題大部分會解決,加上供應鏈、船期逐步恢復正常,今(2023)年業績目標達成率可望高於2022年,營運有望改寫新高,而隨著疫情解封,國際客戶也可望來台認證屏東廠產線,屏東廠2023年有機會追求損平。, 觀望
    • 2023/01/31: 股價46元, 小拉漲+2.3元, 觀望
    • 2023/01/13: 股價43.25元, 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64.02億元,年減14.5%, 由於2022下半年運費有緩降, 估計本業獲利應該比上半年好, 但下半年10月台幣升值匯差減少, 匯兌少賺一點, 整年應該3元左右吧, 逐漸回升到2019的獲利水準, 觀望
    • 2022/12/30: 股價43.35元,巧新股價為何一直跌, 最近還跌破45元關卡, 應該因為未來景氣不明, 雖然公司一直放話業績未來會好, 但營收獲利是下滑的! 巧新自結11月合併營收5.85億元,月增15.15%、年減22.94%,主要受惠於客製化輪圈的出貨量,較明顯月增17%,但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達59.09億元,年減14.9%。另外庫藏股, 本次買回庫藏股296.9萬股,總金額1億3665萬7626元,平均每股買回價格46.03元,累積持有自己公司股份986.9萬股,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4.52%, 未執行完畢。股價持續打底, 長線投資者可以留意, 觀望
      • ==關於2022年上半年H1對比2021上半年H1, 營業利益為2582萬元,年減90.33%, 可以由下圖巧新的財報看出: ==
        在營業收入短少4億, 巧新認為是受到疫情蔓延、俄烏戰爭、車用晶片短缺等影響品牌車廠生產排程與拉貨力道.
        在推銷費用, 因為高額航運運費而上升, 所以本業對比2021Q2相當慘,下降很多.
        在業外大進帳, 受惠2022Q2美元對台幣匯率大漲, 有補回來一些獲利.

      • 2022/11/08: 股價47元, 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高原期,接下來最重大的轉變將是從燃油車轉換到電動車,而這正是巧新的強項。電動車瞬間啟動加速的高扭力特性,使得鍛造懸吊系統零件需求持續看漲。基本款電動車受限於造車預算,無法提升輪圈等級,但在電動車持續擴大市佔且充電設施普及後,預期客戶為提升營銷利潤,將會推出中高階車款,並搭配加值輪圈吸引車主。 巧新雖然為鍛造鋁圈全球第二大廠,但黃聰榮謙虛地表示,全球每年車市約達8,000萬輛,其中,鍛造輪圈的市場雖難估計,但大約落在250萬輛左右,而巧新眼下全球產能加總約為15萬輛,相比之下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現階段以2023年將年產能拉高至20萬輛為目標。此外,疫情期間全球許多區域遭到封城控管,物流頻率降低,導致近2~3年的訂單出現遞延跡象。
      • 2022/10/31: 股價45.60元, 巧新擬買回4000張庫藏股, 波段低低點, 巧新的底盤系統零件業務拓展報佳音,近日成為日系豐田通商的底盤件等合格供應商, 觀望
      • 2022/09/12: 股價52.20元, 巧新旗下雲科工一、二及三廠,目前產能都滿載,但屏東新廠一期產能利用率還不到一半, 目前的巧新,已躋身全球第二大乘用車的鍛造鋁圈廠,僅次於全球第一大的德國奧托·福克斯(Otto Fuchs),並與全球商用車鍛造鋁圈業界一哥美國鋁業(Alcoa),成為全球知名鍛造鋁圈廠。 觀望
      • 2022/08/26: 股價53.20元, 波段低點, 業內營業利益僅0.26億元,年減90.33%,但由於匯兌收益,稅後淨利3.38億元,年增197.32%,每股盈餘1.73元,接近去年全年1.75元, 觀望
      • 2022/01/03: 股價69.60元, 波段高點, 電動車目前佔巧新10%營收, 未來追求輕量化可能增加營收, 觀望
      • 2021/10/04: 股價52.60元, 波段低點, 觀望
      • 2021/05/14: 股價61.50元, 新聞說兩倍沒錯, 但也是因為去年四月太低了! 觀望

    • 2021/05/04: 股價66.50元, 公布 3 月合併營收達 7.35 億元,創 2017 年 4 月以來單月新高,第一季合併營收 18.76 億元,年增 34.65%,也創下 2017 年第二季以來新高,顯示疫情趨緩,歐美車廠對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動能熱絡,激勵本周股價漲逾 10%,最高來到 75.4 元,創 2018 年 8 月中旬以來新高價。 觀望

    新聞:

    〈熱門股〉巧新拚切入重電、航太領域 谷底反彈漲近1成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24-11-23 11: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巧新再生鋁產品正推廣至不同產業,圖為董事長黃聰榮。(圖:巧新提供)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 (1563-TW) 今年滿 30 周年,積極搭 ESG 浪潮,除了車用,再生鋁產品正推廣至不同產業,目標切入領域涵蓋半導體、重電和航太等,投資人樂觀看未來的應用廣泛,成長具想像空間,本周漲幅近 10%,有谷底反彈之勢。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 CBAM) 預計在 2026 年正式實施,尋找減碳節能之道成各產業供應鏈需共同面對課題,巧新旗下 100% 回收再利用的再生鋁,因較原生鋁降低多達 95% 的碳排放,日前已獲 Porsche、JLR、BMW、Toyota、Lexus、Stellantis、Rolls-Royce 等豪華品牌車廠認證採納。 在已獲多家國際豪華車廠肯定的優勢下,巧新正積極搭政策順風車,目標再生鋁產品推廣至更多不同產業,預計切入半導體、重電、航太和電輔車等應用領域。 巧新說明,儘管受中國新車銷售低迷影響,整體豪華車市場的需求和出貨時程較預期放緩,但隨著歐系、日系休旅車和商務車型需求增加,預期明年營運有望達成雙位數成長。 而今年也是巧新營運滿 30 周年,巧新表示,以「輪巧新紀,輝煌永續」作為願景主軸,推動經營管理、產品開發、研發技術和延攬人才等各方面轉型升級,並訂定三大策略,包括多元產業領域布局、低碳解決方案、穩健永續經營,為未來整體營運添成長動能。 目前巧新在台灣雲林、台灣屏東、歐洲德國設有三個生產基地,總產能可達 10 萬噸的一、二期再生熔煉廠,巧新董事長黃聰榮強調,業務將拓至非車用,以營收邁向 10 億美元規模為中長期目標,並期許每年皆保持 60% 以上的現金股息配發。

    車廠減碳壓力增 供應鏈卡位鋁材料

    2023/12/17 05:30〔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
    全球淨零減碳成趨勢,車廠減碳壓力也明顯增加,不僅開發新能源車、純電動車,車廠也要求材料得能減碳,「鋁」成為炙手可熱材料;國內鍛造輪圈大廠巧新花超過五年時間布局再生鋁,英利–KY也因為電動車訂單積極掌握鋁擠型材料。

    國際知名車廠碳中和目標年限出爐,保時捷、賓利訂出二○三○年,豐田為二○三五年,戴姆勒克萊斯勒、JLR是二○三九年,通用與富豪是二○四○年,福特、奧迪及日產等是到二○五○年前要完成。中鋼執行副總黃建智分析,電動車追求輕量化,但鋼與鋁的成本相差二到三倍,高階電動車款採用鋁料的機率較高,但一般平價車款還是會選擇鋼材。

    巧新導入再生鋁
    巧新是全球鍛造輪圈大廠,前五大客戶包括豐田、JLR、保時捷、寶馬、戴姆勒克萊斯勒等。巧新董事長黃聰榮透露,部分車廠原先只是觀望,但現在已感受到減碳壓力很大。巧新二○二○年在屏東廠導入熔煉製程,可把鍛造、機械加工產生的下腳料回收後熔煉,進而變成再生鋁。

    再生鋁的碳排量與原生鋁相比減少九十五%,對車廠而言,可以大幅減少碳足跡,巧新則能減少原生鋁採購,進而提升毛利率;巧新客戶包括寶馬、JLR等都已要求提高使用再生鋁的比重。

    汽車零件大廠英利–KY則以中國市場為主,主要基地在長春,隨著中國政策以新能源車為主,英利手上有比亞迪、小鵬、蔚來等中國電動車品牌外,美系電動車也是客戶之一,電動車占其營收比重達二到三成。

    英利投資鋁擠型材料
    英利因與奧迪電動車PPE平台合作,在長春建立零件製造和模具製造新廠,總投資額度八億人民幣,其中三億用在鋁擠型材料投資。
    英利表示,鋁合金占公司原材料十%,目前主要用料還是鋼材,料源來自中國寶鋼,投資鋁擠型材料目的是為更進一步掌握料源。

    新10月營收創近2年單月高點 全年有望寫新猷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2023/11/10 10:32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 (1563-TW) 公布 10 月合併營收衝上 7.14 億元,月增 0.95%,年增 40.45%,不僅創同期新高紀錄,更創 2021 年 12 月以來單月新高。展望第四季,巧新表示,主要客戶拉貨力道不變,樂觀看全年營收有望挑戰新高紀錄。

    巧新指出,受惠傳統汽車產業旺季到來,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強勁,包括 JLR、Porsche、Toyota 和 Mercedes Benz 等歐、日豪華品牌車廠客戶,在暑休後,需求穩定且持續成長。進入第四季後,巧新觀察,品牌車廠目前皆火力全開衝刺銷售,並提前準備明年新車款的上市計畫,對整體營運向上成長深具信心。巧新預估,全年出貨量朝兩位數年成長的目標前進,全年營收有望挑戰歷史新高,同時,將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改善製程效率、拉升再生鋁圈出貨量,同步提升獲利能力。

    巧新是國際知名超跑與豪華品牌車廠的一階供應商,除積極響應品牌車廠提倡的綠色製程,從本業核心業務出發推出的再生鋁 RESAICAL®,已成為客戶的 ESG 減碳最佳夥伴,再生鋁 RESAICAL® 的使用量截至 10 月底達總用量 30%,新增客戶核可也持續進行產品驗證與導入,預計 RESAICAL® 明年使用量將有較大成長。另外,巧新自身落實節能減碳行動,第一季底完成太陽光電能源 1.49M 建置導入巧新屏東新廠,為碳權超前布局,目前太陽能板的發電量平均每年有 180 萬度電供自用。

    巧新營收/11月8.11億元、年增38.49% 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

    2023-12-08 19:07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巧新(1563)今(8)日公布2023年11月合併營收達8.11億元,隨著第4季汽車產業旺季效應持續發酵,品牌車廠也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帶動主要歐、日等品牌車廠客戶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拉貨需求續強,尤其豐通、Jaguar、Porsche等的單月出貨業績相較上期及同期大幅度提升,推升雲林廠產能近滿載水準、屏東廠稼動率持續提升,助力巧新11月營收繳出月增13.54%、大幅年增38.49%,單月營收一舉突破8億元水準,創歷史單月營收新高紀錄;累計2023年前11月合併營收達70.98億元,年增率達20.13%。

    巧新亦同步公告2023年前三季經會計師核閱提報董事會通過之財報,其合併營收達55.73億元,受惠於豪華新車市場銷售穩健,加上各品牌車廠加速去化積累的新車款訂單及新車款上線,帶動巧新今年前三季客製化輪圈的提貨量表現明顯增加,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挹注,中和升息對財務成本增加之影響,2023年前三季仍繳出營業淨利4.82億元,稅後淨利4.53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達2.15元。

    巧新表示,今年前三季來自包括JLR、Porsche、豐通等歐、日系品牌車廠提貨力道明顯提振,前三季輪圈總出貨數明顯較去年同期成長16.31%,在出貨量能放大的同時,公司也持續強化自動化生產、製程效率優化、並透過屏東熔煉廠有效節約原物料成本,在整體產能稼動率穩步提升下,堆疊2023年前三季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7.75%增加至21.44%,營業利益由去年為淨損轉為利益,營業利益率達8.65%,雙雙繳出較去年同期皆呈正成長的優異成績,可見產能效益與管理成效彰顯。

    巧新明年營運雙位數成長,年底IPO送件

    MoneyDJ新聞 2023-11-29 17:34:01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汽車輪圈領導廠巧新(1563)今(29)日舉行法說會,巧新董事長黃聰榮表示,公司已經興櫃17年,過程遇到種種困難都一一克服,目前屏東廠已達損平階段,明年對獲利提升是正向的,而明年再生鋁使用率也將朝總產量50%前進,公司也設定2025年前營收破百億元目標、中期挑戰年營收10億美元。巧新預計年底IPO送件,明年將從興櫃轉上市。

    巧新在屏東新廠出貨雙位數成長帶動下,明年營收、獲利都看雙位數增長,毛利率可望朝25~30%方向努力。長期營運則設定營益率15~20%,ROE雙位數的目標。

    巧新主要車廠客戶包括豐田(LEXUS)、保時捷、JLR、雙B等,深耕超豪華車,鍛造輪圈產品主要用在選配。

    董事長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供應鏈擁有高進入門檻、高訂單能見度產業特性,取得客戶認證、接單、量產到出貨需耗時4~7年,不過一旦進去除非自己犯錯也很難出來。

    巧新將藉由三步驟提升營運,先擴大全球市場營運規模,成為鍛造產品領導,其次則透過優化生產技術製程效率,提升營利率,最後則是持續推動綠色轉型。

    巧新前10月合併營收62.87億元、年增18.11%,改寫近5年同期新高。法人推估,巧新今年營收可望突破70億元,在屏東新廠出貨規模提升下,11、12月營收則都可望創單月同期高。

    巧新11及12月營收續拚同期新高,明年營收獲利兩位數成長並轉上市

    財訊快報 2023年11月29日【記者戴海茜報導】
    巧新(1563)下午舉行法說會,董事長黃聰榮指出,預計11、12月營收續創同期新高,主要為屏東廠一期在客戶認證後開始積極拉貨,展望2024年,屏東廠產能估計有兩位數提升,整體營收及獲利兩位數成長。巧新預計年底前送件、2024年由興櫃轉上市。巧新為全球頂級品牌車廠的一階供應商,前五大客戶包括Lexus(Toyota)、JLR、Porsche、BMW及Mercedes-Benz,至今已交付32款電動車。今年電動車佔比約10%,目標明年拉升至20%。

    巧新累計前10月營收為62.87億元,年增18.11%,上半年每股盈餘為1.45元;展望第四季,預計11、12月營收續創歷年同期新高,主要為屏東廠一期,客戶認證後開始積極拉貨;法人估,巧新今年營收逾70億元,本業會比去年好,但因台幣升值,全年獲利力拼持平去年。

    巧新目前有三座生產基地,包括雲林廠、屏東一期及德國廠,年產能分別為60萬件、30萬件及50萬件。

    黃聰榮指出,目前雲林廠稼動率滿載,屏東廠稼動率60-70%,持續提升中,預估鍛造明年月產2.5萬件,產能可望較今年兩位數提升。

    展望2024年,黃聰榮指出,客戶中以日系及歐系成長性較大,估計會有兩位數增幅,美系因地緣政治關係不排除呈現下滑,整體全年營收及獲利兩位數成長。

    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供應鏈擁有高進入門檻、高訂單能見度的產業特性,取得客戶認證、接單、量產到出貨需耗時4至7年,因此,巧新今年營運表現能於大環境負面因子干擾,巧新也訂出3年營運目標,包括每年營收兩位數成長,2025年營收達到100億元。

    有鑒於BMW要求供應商2025年使用超過50%的再生鋁;JLR提高使用再生鋁的比重,計畫數年內減少生產流程碳排放量26%。Audi、Toyota、VW都展開再生鋁使用計畫。

    黃聰榮指出,巧新再生鋁碳排量遠低於杜拜原生鋁,以透過採用RESAICAL回收鋁提升獲利率,目前已取得克萊斯勒、豐田、保時捷、BMW等六家認證,加上再生鋁有利於穩定材料成本,估可提高毛利率2-4%。

    巧新指出,每年三個廠房折舊約10億元,資本支出會控制在10億元以內。

    巧新打世界盃 再下一城 屏東廠與再生鋁料通過保時捷認證 台廠首例 前六月EPS 1.45元

    2023/08/08 22:53:32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昨(8)日宣布,旗下屏東廠與再生鋁料RESAICAL®,同步通過德國豪華汽車大廠保時捷(Porsche)認證,再生鋁料獲保時捷認證為台廠首例,為汽車零組件廠打世界盃再下一城。 巧新宣示,未來旗下豪華跑車全面輪圈品項,將導入巧新再生鋁料進行設計開發,並啟動量產規劃。

    巧新上半年合併營收為37.15億元,受惠於Jaguar、Land Rover、Porsche等全球汽車大廠之客製化輪圈提貨量表現,明顯較去年下半年及去年同期皆呈正成長,加上運費價格回穩、美元升值效應,2023年上半年稅後純益3.02億元,年減10.7%,每股純益(EPS)達1.45元。

    巧新表示,上半年本業利益較去年同期成長逾十倍,不過,稅後純益卻較去年同期減少,關鍵在於去年有匯稅利益,致獲利基期較高,加上今年鋁價差異相當大,影響業外損益。巧新7月合併營收為5.6億元,年增18.4%;累計2023年前七月合併營收42.8億元,年增12.1%。

    巧新進一步表示,今年上半年來自包括JLR、Porsche、豐通等歐、日系品牌車廠提貨力道明顯提振,在出貨量能放大的同時,公司也持續強化自動化生產、製程效率優化、與客戶協調分擔運費成本,並透過屏東熔煉廠有效節約原物料成本,在整體產能稼動率站穩一定的水準下,堆疊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達21%、營業利益率達8%、稅後淨利率8%。

    巧新並將在11月13日召開第一次股東臨時會,以進行董監事改選,助於增強公司治理結構,共同推進公司長期持續穩健的發展。

    巧新公司指出,儘管7、8月為汽車產業傳統暑休淡季,短期影響營運成長表現,然從目前公司下半年預視單與接單動能來看,明顯感受到來自主要客戶對於客製化輪圈、再生鋁輪圈等訂單與開發設計之需求高漲。

    巧新4月營收年增9.34% 再生鋁獲歐品牌車廠核准 助減碳、降成本

    民眾日報 2023年5月9日【記者劉家瑜/綜合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563)於今日公布2023年4月合併營收達5.6億元,雖因主要國際車廠客戶於4月歷經產能重分配,短期影響拉貨動能,加上客戶因應新車銷售旺季而提前於上月拉貨,使得本月營收月減17.39%,然受惠主要豪華汽車品牌客戶客製化輪圈訂單需求明顯較去年同期增加,創造巧新4月整體營收仍年增9.34%,累計2023年1到4月合併營收達23.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2%。

    巧新表示,4月營收主要是受惠於JLR、豐通、Bentley等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的訂單需求較去年同期增加,創造公司保持良好的產能稼動率表現,顯現巧新於汽車輪圈市場的布局具備前瞻競爭力,是出貨業績能夠繳出優於整體新車銷量表現的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巧新在再生鋁導入的發展近日亦捎來佳音,在黃聰榮董事長於疫情後帶領業務團隊積極走訪各國品牌車廠下,巧新的再生鋁獲得各品牌車廠高階主管同意加速認證,日前已接收到一家歐洲高階品牌車廠正式通知,同意全部輪圈產品可轉換使用公司旗下屏東再生鋁料,並可採用再生鋁進行新產品設計開發與製造,除了凸顯巧新已成為品牌車廠減碳之重要夥伴外,亦有助公司大幅降低原料成本和去化鋁料庫存。巧新期盼隨著各車廠針對公司旗下再生鋁料的認證家數及品項增加,不僅對公司整體營運帶來正面挹注,亦推進朝2025年使用再生鋁料達50%目標更進一步。

    從保時捷、賓士等豪華品牌車廠首季開出亮眼的獲利表現來看,儘管全球經濟成長性受通膨、能源價格戰影響營運成長受限,豪華車的終端市場需求熱度依然只增不減,將有利於高端豪華汽車展現穩健的銷售態勢,有助巧新旗下多款客製化的輪圈接單與出貨表現。展望2023年上半年,巧新將積極趕工出貨,滿足包括日系、歐美系等主要品牌車廠客戶追加訂單的需求,同時隨著歐洲某國際車廠產能重分配完工後,帶動強勁的回補庫存力道,助力巧新上半年客製化輪圈事業營運更上一層樓。

    巧新:今年營運有望創高;屏東廠追求損平

    MoneyDJ新聞 2023-02-24 16:23:57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巧新(1563)董事長黃聰榮表示,從客戶反饋訊息,Q1車用晶片問題大部分會解決,加上供應鏈、船期逐步恢復正常,今(2023)年業績目標達成率可望高於2022年,營運有望改寫新高,而隨著疫情解封,國際客戶也可望來台認證屏東廠產線,屏東廠2023年有機會追求損平。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表示,2022年持續受到車用晶片影響導致出貨遞延,不過2023年Q1看起來大部分問題會解決,目前客戶給的訂單跟最終的出貨都有按照規畫走,2、3月出貨可望較1月持續成長,2023年營運將有機會挑戰新高。

    除了車用晶片不利因素逐漸排除,黃聰榮指出,運輸時間也幾乎快回到疫情前水準,先前受全球運輸大亂,交期最長一度達到120天,現在則約40幾到50幾天,已經接近過去正常7周的時間。

    巧新嘉義廠處於滿載狀況,年產能約落在50~60萬件,屏東廠一期的年產能則約30萬件,過去三年受疫情干擾,國際客戶較難到廠認證,2023年可望加速認證,屏東廠2023年有望追求損平。

    屏東廠具備熔煉製程,可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鋁下腳料回收熔煉再利用,黃聰榮指出,全球具備熔煉製程的輪圈廠並不多,而再生鋁產製過程的碳排也較原生鋁低許多,加上未來有碳稅考量,目前已經有客戶要求2025年有50%以上的產品使用再生鋁。

    疫情、缺料緩解客製化輪圈需求增 巧新估今年營運創高

    鉅亨網記者張博翔 台北2023/02/09 11:29
     
    汽車輪圈廠巧新 (1563-TW) 受惠客製化輪圈出貨增溫,雲林廠產能稼動率持續滿載,帶動 1 月營收走強,展望今年,公司表示,隨著疫情、缺料狀況緩解,主要客戶訂單需求正持續加溫,可望帶動今年營運創高。

    巧新 1 月營收 5.5 億元,月增 11.64%、年減 10.3%,公司指出,客製化輪圈的需求增溫,1 月拉貨力道強勁。展望今年,巧新表示,隨著全球疫情緩解,晶片、長短料缺料狀況恢復正常,加上各國政府陸續祭出刺激終端買氣,進一步帶動品牌車廠加速新車生產與銷售規畫,確信今年營運將創新高。

    巧新指出,目前主要品牌車廠已加速來台驗證屏東新廠,同時也陸續收到品牌車廠客戶追加新訂單,隨著主要客戶訂單需求持續加溫,有助提高產能稼動率,帶動營運表現。巧新表示,目前全球汽車供應鏈逐漸趨穩,超跑、豪車品牌車廠新車銷售市場表現穩健, Jaguar Land Rover、賓士、保時捷等都是公司客製化輪圈客戶,同時品牌車廠也積極向新能源車、電動車發展,車廠車體輕量化需求提升、有助公司業務拓展。巧新去年營收 64.01 億元,年減 10.8%,法人認為,巧新今年營運創高營收可望超越 2016 年 77.03 億元水準,預計今年營收可望較去年成長 20%。

    巧新去年營收64億元 客戶拉貨力道增溫 帶動今年業績向上

    2023年1月9日 週一 下午3:35【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563)於今日公布2022年12月合併營收4.93億元,年減9.41%,累計2022年下半年合併營收30.62億元,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64.02億元,年減14.5%。雖2022年整體汽車產業受到新冠疫情、車用晶片短缺、國際政治局勢等因素干擾,整體供應鏈的生產排程、交貨速度受限,連帶影響巧新旗下部分新車款客製化輪圈、懸吊件等受到遞延出貨的情形。

    巧新表示,雖然整體豪華車市場稍微降溫,但仍受惠於主要客戶包括Mercedes、Jaguar Land Rover、Porsche、BMW、Bentley等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保持穩定銷售表現,進而帶動對巧新客製化輪圈的穩定需求,且在公司積極與客戶協商共同分擔增額運費,並致力彈性調整生產配置、優化訂單結構、擴增瓶頸製程產能設備與提升產能製程效率,加上匯率業外效益加持,創造巧新2022年全年營運有機會繳出良好的成績單。

    展望2023年,儘管目前仍持續面對全球經濟不景氣、緊縮貨幣環境、地緣政治等外在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營運挑戰,然隨著運費逐步恢復正常、供應鏈也逐漸順暢,有助帶動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尤其是豪華車市場不論在經濟起飛或者低迷期間,始終保持一定的需求量,這也為巧新帶來有利的接單環境。就巧新目前整體的客戶預視提貨量創新高來看,包括Jaguar Land Rover、Porsche及Lexus等豪華車款的客製化輪圈訂單需求有明顯較去年增加,凸顯豪華汽車市場整體購車需求的強勢,以及鍛造鋁圈具有輕量化的特性優勢,創造巧新保持良好的訂單能見度。隨著客戶拉貨力道增溫,有機會挹注巧新2023年營收向上攀高。

    不僅如此,由於台灣放寬入境管制措施,Mercedes、Porsche及Jaguar Land Rover等品牌車廠亦陸續來台,進行巧新屏東廠驗證或新產品開發認證,有助於巧新未來新訂單於新廠量產的可能性,以期助力產能持續提升、以期達規模經濟,進而精進公司未來整體毛利率與獲利表現。

    巧新回神 出貨升溫

    2022-12-27 00:30 經濟日報/ 記者 邱馨儀/台北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科技(1563)表示,隨著供應鏈逐漸整合恢復及運輸費用漸趨回穩,客戶提供2023年度需求已有明顯增溫。台灣國境解封後,Toyota、BMW、Mercedes-Benz已先後來台,緊接著其他車廠也陸續安排到廠,可望帶動明年的業績表現。

    今年下半年汽車產業鏈受地緣政治衝擊、中國持續清零政策而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品牌車廠對於巧新旗下客製化輪圈與底盤系統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明顯比年初預期減緩許多,不過愈到年底,情況明顯好轉,客戶端的需求明顯增溫,台灣汽車零組件的訂單狀況也較之前明朗。

    巧新:明年訂單揚升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2.12.20
    巧新科技(1563)明年鍛造鋁圈業績可望增溫。巧新19日表示,品牌車廠面對晶片荒考驗時,優先生產較高階(高毛利)或暢銷(主流)車款的趨勢明顯,這對巧新提供高階或暢銷車款的鍛造鋁圈銷售有利。

    展望明年,巧新持審慎樂觀看法。巧新指出,雖然今年下半年汽車產業鏈受到地緣政治衝擊、大陸清零政策而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品牌車廠對於巧新的客製化輪圈與底盤系統關鍵零組件拉貨力道,明顯比今年初預期減緩許多。不過隨著供應鏈逐漸整合恢復及運輸費用漸趨回穩,客戶提供的明年度訂單需求,已有明顯增溫。

    巧新表示,台灣國境解封後,包括豐田、雙B等國際汽車大廠,已先後派員來巧新訪廠稽核。巧新以目前收到客製化輪圈組裝需求量來看,預估明年可保持良好的生產節奏與出貨動能,且隨著屏東新廠認證車廠家數增加,推進未來新訂單在新廠量產的可能性,以期助力產能達成。

    根據諮詢公司安永(Ernst&Young)最新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汽車產業報告指出,儘管全球經濟放緩,國際地緣政治局勢、大陸疫情封城等因素,導致新車銷售市場需求、車用晶片供應狀況等因素,仍處於波動情況,但國際主流車廠在第三季營業利潤,仍較去年同期成長28%。

    以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福斯汽車集團為例,能領先其他品牌車廠的關鍵在於其高端、超跑與豪華品牌,包括保時捷、奧迪、賓利等,在良好定價與成本策略下,創造高端品牌第三季利潤率達14.1%,超跑與豪華品牌利潤率更高達19.4%,凸顯第三季半導體供應逐步改善等因素,可帶動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

    而在這樣的趨勢之下,巧新布局超跑、豪華車鍛造鋁圈市場多時,因此看好明年應有良好的接單動能。

    宇隆、巧新11月合併營收兩樣情

    劉朱松/台中報導 2022年12月8日
    兩大車用零組件廠巧新(1563)及宇隆(2233) 8日同步公布自結11月合併營收表現,出現兩樣情。其中,宇隆自結11月合併營收達2.74億元,月增15.38%、年增12.48%,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達31.22億元,年增4.23%。另外,巧新自結11月合併營收5.85億元,月增15.15%、年減22.94%,主要受惠於客製化輪圈的出貨量,較明顯月增17%,但累計今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達59.09億元,年減14.9%。

    尤其,今年第三季半導體供應逐步改善等因素,帶動全球乘用車銷量再次回升,特別是豪華車市場始終保持一定的購買需求,故車廠故集中資源生產這類型高毛利車款,這也提供多年來布局在超跑、豪華汽車品牌的高階車款市場的「巧新」,有良好的接單動能。

    展望2023年,巧新持審慎樂觀看法。巧新指出,雖今年下半年汽車產業鏈受地緣政治衝擊、大陸持續清零政策而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品牌車廠,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與底盤系統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明顯比年初預期減緩許多,但隨著供應鏈逐漸整合恢復及運輸費用漸趨回穩,客戶提供2023年度需求,已有明顯增溫。巧新說,台灣國境解封後,Toyota、BMW、Mercedes-Benz已先後來台,緊接著,其他車廠也陸續安排到廠。一方面至巧新雲林廠、屏東廠進行訪廠稽核,亦投入更多時間,在熔煉廠了解再生鋁等相關技術與品質。

    巧新以目前收到的客製化輪圈組裝需求量來看,有助於公司明年保持良好的生產節奏與出貨動能,且隨著屏東新廠認證車廠家數增加,推進未來新訂單在新廠量產的可能性,以期助力產能達規模經濟,貢獻巧新未來營運更上一層樓。 巧新表示,從11月輪圈出貨表現來看,受惠於Range Rover、992及LC 500等車款,在市場良好的銷售成績,可見品牌車廠在面對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下,明顯優先生產較高階(毛利高)或暢銷(主流)車款,以維持運營動能。

    同樣地,宇隆認為,受惠於第四季汽車傳統產業旺季,品牌車廠隨著大陸政府自6月起,推出購置稅減半、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政策,逐步刺激新車銷售市場表現。宇隆強調,隨著工作的出貨與生產天數恢復正常,帶動包括DENSO、BorgWarner、Bosch等主要汽車客戶,對於旗下包括鍊條系統、傳動系統的VCT、可變氣門正時(VVT),及缸內直噴等相關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穩定增溫,抵銷部分汽車、自行車客戶調整庫存與出貨淡季的情形,是11月整體營收仍可繳出月增、年增態勢的主因。

    宇隆也持續進行產品結構優化、成本費用嚴控、生產效率提升等重要策略,以期在整體營運規模穩健下,第四季整體毛利率及獲利表現,仍有望保持一定的健康水準。宇隆指出,由於VVT是一種控制進氣凸輪軸氣門正時的裝置,氣門可在怠速或輕微加速期間打開的時間更短,從而提高發動機在所有轉速範圍內的動力性、燃油經濟性,有助排放量降低,目前可見多數日系車廠,積極運用此技術,在新車款的滲透率提升,宇隆旗下VVT的關鍵零組件將有機會隨著主要客戶的需求持續增溫而保持良好的出貨動能,並為汽車營運發展注入新一波成長活水。

    展望2023年,宇隆對於整體營運成長深具信心。今年第四季營運在中國清零政策影響汽車生產出貨計畫,及自行車產業進入出貨淡季期間,而有單季營運落底的情形。然在宇隆與主要客戶固定每年開發新技術升級產品的部分,及歷經兩至三年所布局的新客戶新訂單拓展,包括電動車及電動自行車等,皆有陸續開花結果的展現,可望逐步於明年下半年起,加入生產排程計畫,加上台中新廠有望於明年第三季正式啟動,將助力公司明年整體營運,呈正向成長的態勢。

    再者,宇隆仍謹慎面對大陸清零政策、全球通貨膨脹、升息、車用晶片短缺及政治局勢變化等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持續落實重要策略的執行,創造公司保持高度企業韌性與抵禦力。

    通膨、能源價格夾擊 台灣鍛造鋁圈一哥應戰心法

    舒能翊 2022-11-08
    公司總部位在台灣中部的巧新科技,不僅是台灣鍛造鋁圈的領頭羊,更在該產業的全球市場排名位居第二。但所謂「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疫情爆發以來,巧新難逃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飆漲等影響,就在眾人認為其必受重傷時,卻有兩大基礎牢牢地支撐住巧新的營運動能,訂單不減反增之外,甚至2021年更創下公司成立以來年營收第二高的紀錄。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表示,國際運費自2020年第4季開始出現微幅上漲,到了2021年已經翻到10倍以上,禍不單行的是,船期也拉長至1倍以上,打亂交貨節奏。對此,黃聰榮表示,「不可能讓客戶因為巧新的輪圈無法組車」,因此,巧新先以空運代替海運緩解燃眉之急後,再與客戶攤提運費。而這也是巧新與客戶確立夥伴關係的關鍵,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的運價指數已較2022年初減少約30%,對於2022年下半的獲利表現將有正面助益。

    其次,即便台灣的電價有所上漲,但比起歐洲能源價格因烏俄戰爭而節節攀升,影響已經輕微許多。巧新於2017年在德國設立塗裝廠,就近服務客戶結構中3分之2的歐洲車廠,據了解,該廠產能利用率在2021年達到37%,服務對象除了巧新本身的客戶之外,也包含來自他廠的塗裝需求,年產能達到40萬顆輪圈。黃聰榮笑說,別看德國廠規模不大,能源價格帶來的衝擊倒是不小。

    即便巧新深受大環境影響,但巧新2021全年營收達到新台幣74.88億元,登上歷史第二高,關鍵是哪些靈丹妙藥呢?對此,黃聰榮點名兩大利處。

    首先,2022年第1季,鋁價從2021年的每噸2,000美元左右漲到4,000美元以上,但在2022年6月又回到3,000美元以下,黃聰榮表示,巧新與客戶之間採取變動鋁價,也就是說產品銷售價格會隨著鋁價起伏而修改,故得以成功避開鋁價高漲時所帶來的壓力。

    其次,美元隨升息逐步走強,對巧新來說頗具正面影響,2021年避險交易在2022年產生效益,甚至有望助公司2022全年獲利超越2021年水準,但也不能否認其他國家貨幣相對貶值也抵消掉一些利益 。

    針對未來營運發展,2022年10月起台灣入境管制放寬,客戶陸續安排訪台行程。除稽核新產品之外,也將針對屏東廠稽核,加速客戶認證,有利屏東廠2023年的稼動率提升,以及提高再生鋁料的使用量。預期多款新產品將在2023年上線,且客戶提供之2023年預估需求也尚屬樂觀,已經看到2023年營收超越2021年的曙光。

    黃聰榮表示,汽車產業發展已經進入高原期,接下來最重大的轉變將是從燃油車轉換到電動車,而這正是巧新的強項。電動車瞬間啟動加速的高扭力特性,使得鍛造懸吊系統零件需求持續看漲。基本款電動車受限於造車預算,無法提升輪圈等級,但在電動車持續擴大市佔且充電設施普及後,預期客戶為提升營銷利潤,將會推出中高階車款,並搭配加值輪圈吸引車主。

    巧新雖然為鍛造鋁圈全球第二大廠,但黃聰榮謙虛地表示,全球每年車市約達8,000萬輛,其中,鍛造輪圈的市場雖難估計,但大約落在250萬輛左右,而巧新眼下全球產能加總約為15萬輛,相比之下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現階段以2023年將年產能拉高至20萬輛為目標。此外,疫情期間全球許多區域遭到封城控管,物流頻率降低,導致近2~3年的訂單出現遞延跡象。客戶端組車供應鏈時至今日仍有缺口或銷售策略調整的情況。黃聰榮表示,在汽車產業,年營收沒有10億美元,就無法與車廠客戶平起平坐,因此期望3年內巧新年營收可以達到新台幣100億元,在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巧新擬買回4000張庫藏股 區間價33至79元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2年10月24日 週一 下午5:43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24日電)汽車鍛造輪圈廠巧新科技今天公告董事會決議第6次買回庫藏股,預定買回4000張,每股買回區間價格新台幣33元至79元。巧新今天股價走勢震盪,終場收在46.65元,小漲0.11%。巧新表示,預定買回期間從10月25日至12月24日止,預定買回股份占發行股數比重約1.83%,透過興櫃市場交易買入,轉讓股份給員工。

    根據資料,巧新分別在2018年執行2次、2020年執行2次、以及今年8月起執行1次買回庫藏股,巧新指出,由於視股價變化及成交量狀況分批買回,因此均未全數執行完畢。近期櫃買市場行情波動較大,櫃買中心推出4項強化宣導措施,其中包括持續鼓勵上櫃公司在資金調度有餘裕情況下,適時實施庫藏股制度,以保障股東權益及強化投資人信心。

    根據資料,巧新前5大客戶包括賓士(Mercedes-Benz)、保時捷(Porsche)、BMW、JLR及豐田(Toyota),乘用車鍛造鋁輪圈占巧新整體業績比重約80%,懸吊系統零組件占比約15%,巧新鍛造鋁輪圈產品也已切入26款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型。(編輯:蘇志宗)1111024

    巧新、宇隆 9月營收兩樣情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2.10.11
    巧新2009年成功打入豐田集團以來,共同合作打造包含IS、GS、NX、ES、LC、LS、LX等七大系列車款的客製化輪圈,累計生產近25萬顆。中部兩家車用零組件廠巧新(1563)、宇隆(2233)9月合併營收表現不同調!巧新受惠於歐美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客戶在傳統暑休淡季後的拉貨力道回溫,帶動9月營收5.29億元,月增13.82%、年減13.85%;宇隆9月合併營收2.76億元,年增1.74%。

    巧新9月合併營收5.29億元,主因歐美系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包括AMG、BMW、保時捷及賓利在暑休後,對於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逐步提高,帶動雲林廠的產能稼動率回升,推進9月營收呈月增表現,但累計今年前九月合併營收為48.15億元,年減13.02%。

    巧新表示,雖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的不利因素仍在,拖累部分美系品牌車廠的新車款推出腳步有遞延出貨情形,但觀察主要品牌車廠客戶,仍積極推出新車款,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助力公司接單與出貨成長無虞。

    巧新的底盤系統零件業務拓展報佳音,近日成為日系豐田通商的底盤件等合格供應商,雙方亦積極針對新車款的底盤系統關鍵零件,共同開發設計中,未來可進一步挹注公司營運成長動能。

    巧新2009年成功打入豐田集團以來,共同合作打造包含IS、GS、NX、ES、LC、LS、LX等七大系列車款的客製化輪圈,累計生產近25萬顆。展望今年第四季,巧新仍謹慎面對包括升息、通膨,及車用晶片短缺等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但目前觀察在手客製化輪圈訂單明確無虞。

    黃聰榮:巧新十年大計 站穩全球二哥地位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2.09.12
    乘用車鍛造鋁圈廠巧新科技,長期深耕鍛造鋁圈與底盤件,在歐美知名車廠業界闖出名號,也發展成全球業界規模第二大的公司。巧新董事長黃聰榮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從整體汽車產業的高度來看,巧新的營收還不夠大,如果以能在業界立足為方向,他設定未來十年內,達成年營收10億美元的目標,並成為汽車底盤系統的整合領導廠商。

    目前的巧新,已躋身全球第二大乘用車的鍛造鋁圈廠,僅次於全球第一大的德國奧托·福克斯(Otto Fuchs),並與全球商用車鍛造鋁圈業界一哥美國鋁業(Alcoa),成為全球知名鍛造鋁圈廠。

    最快明年送件申請上市
    在本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已登錄興櫃的巧新,對於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頗有企圖心。黃聰榮說,屏東新廠明年營運有機會損益兩平,公司因此最快明年送件,希望爭取在2023~2024年間轉上市。

    業務轉型後的巧新,最大的突破,是從毛利率較低的汽車客戶,切入高毛利的超跑與豪華房車客戶,所生產的鍛造鋁圈產品,供應車廠範圍遍及歐洲、北美及亞洲各地,包括保時捷(Porsche)、寶馬(BMW)、賓士(Mercedes-Benz)、捷豹路虎(Jaguar&Land Rover)、凌志(Lexus)、勞斯萊斯(Rolls-Royce)、賓利(Bentley)、奧迪(Audi)、麥拉倫(McLaren)及法拉利(Ferrari)等近30家知名車廠的一階供應商,堪稱台灣之光。

    黃聰榮說,巧新旗下雲科工一、二及三廠,目前產能都滿載,但屏東新廠一期產能利用率還不到一半,主因是,整個設廠計畫需要二年完成,因此目前產能,還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稼動生產。此外,巧新雖已是一線車商的合格供應商,但依規定,客戶產品若要移地生產,都必須重新取得客戶工廠認證,才准在新廠生產。另外,疫情期間客戶也無法來台,進行工廠認證,多少影響公司新廠的訂單排程。

    巧新目前員工總人數達1,500人,採取三班24小時生產制,主力設備的鍛造機,斗六廠四台,屏東廠三台;塗裝線部分,則有台灣廠二條生產線、德國一條生產線,專門做輪圈塗裝。因新廠的客戶認證問題,巧新去年實際出貨鍛造鋁圈總量在60萬~70萬顆,產線稼動率偏低。

    黃聰榮強調,巧新要承接客戶訂單,第一要認證通過,且從接單至生產,需要時間長達一年半至二年。目前接單能見度最長可看到五年後的訂單,以今年來說,產能利用率至年底沒有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產能,從去年至今,巧新投資金額達10億元,購置近300台的電腦數值控制(CNC)機器設備,安裝在斗六廠及屏東廠,10月機器全部交完,新產能貢獻可望明年顯現。

    巧新去年合併營收74.88億元,僅次於2016年合併營收77.04億元,創歷史次高。黃聰榮表示,公司在汽車產業營收還小,要能夠在業界立足,應設定年營收10億美元,作為公司中期營運的目標,希望未來十年達到。目前的第一步是,先要達到年營收100億元,公司將從各領域拓展業務,達成初期目標。

    屏東廠建構完成效益可觀
    至於要如何實現10億美元的年營收規模,黃聰榮說,策略聯盟是必要的方式,而以併購擴大營運規模的作法,巧新也不排除。具體而言,以目前營運規模來看,要提升到10億美元,須成長4倍,很大一部分,有賴屏東廠區建構完成後的貢獻挹注,屆時,公司最大年營收可提升到新台幣150億元,約5億美元。

    至於另外的5億美元,根據巧新的規劃,將由未來新設的工廠貢獻。考量到運輸、時效及成本等問題,新廠將不會繼續在台灣擴充生產基地,巧新評估未來新廠的設置地點,將以接近車廠裝配廠,且具有經濟規模者為優先考慮。

    巧新上半年EPS1.73元 近達去年全年水準

    2022年8月9日
    【民眾網編輯劉家瑜/綜合報導】
    全球汽車輪圈領導廠商巧新(1563)於公布2022年上半年之營運成果暨7月營收。7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4.8億元,年減20%。累計2022年1至7月合併營收38.21億元。巧新2022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33.4億元,儘管因疫情蔓延、俄烏戰爭、車用晶片短缺等影響品牌車廠生產排程與拉貨力道,再加上運費居高、屏東熔煉廠歲修及鋁價下跌等墊高營運成本的衝擊,然而美金兌新台幣升值利益加持,挹注稅後淨利3.38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1.73元,繳出上半年獲利表現近達去年全年(2021年EPS1.75元)水準。

    巧新除權息基準日訂為8月15日,除權息交易日為8月9日,2021年決議配發每股股利2元(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1元),將於9月8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時發放普通股現金股利共新台幣1.95億元。依照公司法第一六五條規定,公司決定分派股息之基準日前五日內,亦即自8月11日起至8月15日止,停止普通股股票過戶。

    展望2022年下半年,雖7、8月為汽車產業傳統暑休淡季,然9月有機會隨著品牌車廠火力全開衝刺下半年銷售表現,將有望創造巧新客製化輪圈出貨量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的亮麗表現,且全年出貨量仍朝年增率正成長的目標前進。而在其他業務面上,儘管接下來部分品牌車廠之新車款的底盤懸吊件訂單,因新車款延遲推出,而有部分訂單遞延之情形,另近期原物料價格波動也影響客戶需求,但主要客戶Mercedes-Benz、JLR及Porsche等日前都已針對明年新車款進行討論,良好的訂單能見度將帶動巧新三大生產基地產能稼動率提升,當然巧新仍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改善製程效率、拉升再生鋁圈出貨量等重要策略實施,以期朝今年全年營運逆勢遞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

    巧新屏東廠擴產搶攻電動車輪框市場 預計最快2023年送件申請上市

    2021-12-10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汽車鍛造輪圈廠巧新科技(1563)受惠於超跑與豪華汽車新車銷售市場成長速度優於一般輕型汽車市場,帶動品牌車廠對於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產品的出貨暢旺,恰逢第四季汽車產業傳統旺季、品牌車廠因應耶誕假期提前拉貨,挹注巧新雲林斗六廠稼動率持續維持近滿載水準,推進11月營收衝高,達7.6億元、年增36.61%,遞出四年半來單月營收新高的優異佳績。

    法人也預估,巧新今年業績可突破76億元,衝歷年次高,並預期巧新明年業績目標成長雙位數百分點,有望挑戰歷史新高。巧新董事長黃聰榮也表示,目前雲林斗六廠已經產能滿載,屏東新廠產能持續擴充,目前已投資逾50億元,首期設計產能已就緒,年產能達30萬顆。另外,黃聰榮也透露,屏東新廠明年有望損益兩平,預計巧新最快2023年申請送件上市。

    根據汽車產業諮詢顧問機構LMC Automotive十一月份的報告指出,由於全球車市缺芯,車企犧牲低利潤車型,確保高利潤車型持續產出。加上高端消費者在疫情期間收入影響較小,財富來源(如股市和房地產)也呈積極走勢,推進2019至2021年豪華汽車市場份額將增長2%,占全球乘用車銷量比重將達16%,2021年豪車銷量將達到2019年疫前的歷史最高位,創造相關汽車供應鏈良好的業務拓展環境。

    黃聰榮指出,COVID-19為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了空前的影響與挑戰,公司全體經營團隊與員工,加快調整步伐及因應策略,除了員工們健康管理為首先必要重點執行任務外,更加專注在強化開發設計的技術能力、優化產能製程效率、調整訂單接單結構等,並積極正面面對運費高漲、新台幣匯率波動等負面因子的干擾,加上再生料去化得宜,使得在客戶拉貨力道提升下,貢獻巧新累計今年前11月營收達新台幣69.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3.28%,可見公司近兩年來重振旗鼓,已創造整體財務、業務等全方位穩定健康發展。

    不僅如此,巧新全力執行深化豪華品牌車廠經營之策略,除了在歐美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新案開發滲透率持續提升外,多年耕耘的日系豪華車廠也加大下單力道,近期已通過巧新屏東新廠之認證並開始量產出貨,推升來自日系品牌車廠營收自2019年以20%以上年複合成長率的速度提高,有助巧新實現分散客戶、降低市場集中風險,擴大整體業務規模。

    此外,根據BloombergNEF預估2021年全年,全球電動車(含PHEV)銷售份額將從4%成長到6%,並在2022年進一步上升到8%,如今電動車的電池重量就佔了車重的一半,而巧新的鍛造輪圈符合電動車輕量化的需求,目前來自電動車輪圈營收占輪圈營收的比重達10%,將有機會隨著電動車的銷售成長,提升公司於電動車市場的份額。

    展望2021年第四季,巧新維持審慎樂觀看法。看好隨著疫苗施打進度穩定,全球消費能量將持續成長,消費者對於超跑、豪華車保持一定需求量,包括賓士、保時捷、豐通、Jaguar、BMW、賓利、及Volvo等超跑、豪華品牌車廠客戶也積極推出新車款搶攻年底及2022年新車市場占比,將帶動超跑與豪華汽車市場銷售、展現良好成長的態勢,巧新將憑藉著品牌車廠高度信賴肯定的工藝技術與品質,積極提升於單一品牌車廠新車款輪圈開發的滲透率,以及開拓與更多品牌車廠合作的機會,同時為滿足客戶的訂單需求。

    巧新也指出,公司也已於今年第三季起陸續於雲林及屏東廠擴增CNC機台,期待新訂單與新產能加入,以及解封後加速客戶驗證屏東新廠的腳步,將創造巧新未來中長期營運良好之成長動能。

    巧新4月營收6.45億元 年增2倍

    2021-05-10 17:59 經濟日報 /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巧新科技(1563)4月合併營收6.45億元,受惠於主要客戶對於旗下客製化輪圈備貨力道穩定,挹注巧新4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大幅年增2倍,創近五年來單月營收同期新高的記錄,累計2021年1至4月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56.68%。

    巧新表示,去年同期歐美地區因疫情封城影響整體單月營收基期表現外,今年受惠於歐美地區主要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客戶的拉貨力道增溫,主要車廠客戶追量積極回補庫存水位,貢獻巧新雲林斗六廠之產能利用率連續八個月維持在近滿載的高水位,是巧新今年4月營收大幅年增且改寫近五年來單月營收同期新高記錄的主要原因。

    巧新進一步表示,目前公司已手握10家品牌車廠共14款電動車的客製化輪圈量產實績,其中,全球熱銷電動車款Porsche Taycan也是巧新主要客戶之一,Taycan第一季全球交車數量達9,072部,占Porsche全球交車數比重達12.6%,不僅可見豪華汽車品牌的消費族群傾向購入電動車的意願較高,亦凸顯車廠運用鍛造輪圈提升輕量化及多元設計的需求也較為強烈。目前客製化輪圈來自電動車的營收比重已超過10%,巧新將隨著主要客戶電動車款熱銷進而催動對於客製化輪圈的拉貨力道,將創造來自電動車的營收比重攀升,並對整體營運帶來正面的挹注。

    下半年新車款積極推出、各項刺激消費者購車優惠政策與車廠促銷活動等,皆創造汽車供應鏈良好的銷售動能,尤其在電動車方面,更是品牌車廠積極布局的重心,巧新除了持續與主要客戶密切運用複合多元材料、結合空氣動力學等發展輕量化客製輪圈,藉以伴隨主要客戶的需求增溫,拉升電動新車款搭載公司鍛造鋁圈的覆蓋率。

    《興櫃股》巧新去年EPS1.14元 擬配息2元

    2021/04/22 時報資訊 莊丙農
    巧新(1563)公布2020年營收54.41億元,營業利益3.81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2.22億元,每股盈餘1.14元,擬配每股2元現金股利。

    巧新去年上半年受疫情拖累,海外客戶封城停工影響,上半年每股虧損0.97元。下半年陸續解封後,客製化輪圈出貨逐步回升,尤其在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需求上,已較去年上半年增加許多,雲林斗六廠產能利用率從去年9月以來維持近滿載。

    業外部分,鋁價回沖的利益,抵銷雖然台幣升值不利因素,下半年轉虧為盈,第3、4季合計稅後淨利4.12億元,每股盈餘2.11元。

    電動車方面,目前已交貨的電動車款包括Porsche Taycan、Jaguar I-pace、Ferrari Stradale、Volvo XC60、Lexus LC500及Bentley Bentayga陸續接到客戶持續增量需求。MIH聯盟於3月首次舉辦會員大會,宣佈電動大巴(E-Bus)將在2022年量產上市、C級距電動車(Model C)將在2023年量產上市,巧新為鴻海MIH聯盟的鍛造鋁圈合作廠商,已開始積極討論新款電動車的客製化輪圈的相關細節。

    巧新董事改選 公司派全拿

    工商時報 劉朱松 2020.11.15
    全球第三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巧新科技14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9席董事。由於和大董事長沈國榮無意爭取巧新董事席次,加上巧新創辦人家族之一的魏家大股東支持,讓巧新公司派拿下6席董事及3席獨董,現任董事長黃聰榮續任董事,兩位重量級的獨立董事-前政大校長鄭丁旺、前法務部長施茂林也雙雙續任。

    巧新股東臨時會無異議通過各項討論事項之外,重頭戲是完成董事及獨董改選。新任董事計有黃聰榮、永名投資、正億企管顧問、光立汽車、豪旺投資及輝創投資等6席;鄭丁旺、施茂林及曾任職華銀的劉克昌出任獨董。巧新創辦人家族之一的魏家大股東魏隆誠、魏隆評兄弟支持公司派,成為巧新公司派全部拿下9席董事的關鍵因素。

    巧新是特斯拉(Tesla)輪圈供應鏈廠商,曾供貨Model S電動轎車及Model X電動休旅車的鍛造鋁圈。2019年首度成為保時捷首輛電動跑車的鍛造鋁圈供應商,未來還會積極布局電動車鍛造鋁圈市場。

    黃聰榮表示,Tesla的鋁合金輪圈多數採用鑄造製程,巧新採用鍛造製程,鍛造鋁圈價格是鑄造鋁圈的兩到三倍,巧新希望鍛造鋁圈價格可壓低至鑄造鋁圈的1.5倍,屆時,巧新鍛造鋁圈報價就非常有市場競爭力,巧新將規劃爭取Tesla新款電動車所需鍛造鋁圈。

    黃聰榮透露,今年正式營運的屏東新廠設置「淨成形專用生產線」,可縮短生產製程時間,大幅降低成本,已獲得三家主要豪華汽車品牌車廠的認證;另有多家豪華汽車品牌車廠,正進行後續認證作業。

    此外,屏東新廠也是公司唯一擁有熔煉製程的工廠,近期旗下再生鋁料,成功獲得戴姆勒(Daimler)與飛雅特克萊斯勒(FCA)兩汽車集團認證,將加快爭取其他客戶使用率,以期減緩下腳料庫存的增加幅度。

    黃聰榮強調,屏東新廠未來二年內營運若達損益兩平,巧新要從興櫃積極推動申請股票上市。

    巧新2020年下半年營運逆轉勝 全年度營運轉盈

    2021/04/22 工商 劉朱松 、雲林
    巧新科技(1563)21日董事會通過2020年度合併營收54.42億元,營業淨利3.81億元,稅後淨利2.22億元,EPS為1.14元。尤其,巧新2020年下半年營運逆轉勝,特別搶眼。巧新22日表示,公司2020年下半年合併營收30.87億元、年增8.97%,稅後淨利4.12億元、年增3.48倍,EPS為2.11元,優於2019年同期的0.48元,一掃去年上半年營運虧損的陰霾,成為去年度營運,由虧轉盈的最大關鍵。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22日表示,考量公司財務體質健全,將營運成果回饋全體股東,除了去年度盈餘配息外,也提撥部分累計未分配盈餘,作為股利分配之用,因此,21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2020年度股利,擬配發每股2元的現金股利,股利配發率高達175%,連續7年每股現金股利,皆保持在2元以上的水準,以21日成交均價71.2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2.81%。

    展望2021年上半年營運,巧新對於整體營運保持成長態勢深具信心,受惠於全球疫情逐漸趨緩,各國經濟振興政策陸續出籠,加上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包括戴姆勒集團、捷豹(JAGUAR)、豐田、福斯集團,及寶馬(BMW)等積極推出休旅車車型、新能源車,及電動車等積極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創造主要客戶在新車銷售市場的表現持續回溫,驅動巧新客製化輪圈出貨暢旺。

    尤其是歐美品牌車廠,更是明顯積極回補庫存水位的情形,加上新客製化輪圈的訂單加入量產排程,不僅貢獻巧新今年第一季營收達18.76億元、年增34.65%,亦推進公司旗下客製化輪圈開拓市場範疇的接單動能,挹注巧新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營運向上成長的態勢明確。

    巧新2020年度合併營收54.42億元,營業淨利3.81億元,稅後淨利2.22億元,EPS為1.14元。巧新說,2020年下半年合併營收30.87億元、年增8.97%,受惠於歐美及日系超跑與豪華汽車品牌車廠主要客戶在暑休後拉貨力道強勁,帶動整體訂單及出貨狀況有良好的表現,營業淨利6.53億元、年增91.28%。

    巧新2020年下半年營運,雖面臨新台幣升值的不利因素,而產生業外匯兌損失,但去年下半年稅後淨利4.12億元、年增3.48倍,EPS為2.11元,一掃上半年營運虧損的陰霾,繳出去年度營運由虧轉盈的成績。

    巧新分析,公司2020年下半年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後淨利率,分別為31%、21%、13%,上述三率勁揚的主因,主要是受到客製化輪圈的出貨暢旺,尤其來自超跑、豪華汽車品牌車廠需求,更是明顯增加,挹注巧新雲林斗六廠產能利用率,去年9月以來始終維持在近滿載的水位,加上鋁價回沖的利益,因而增加營運的獲利空間。

    《今周刊》熬過內鬥風暴 「鍛造輪圈王」董座首談心路

    巧新董事長黃聰榮手中展示的鋁合金鍛造輪圈,正是近期對外亮相的保時捷(Porsche)首款電動跑車的標準配備。

    萬年生 傳產 攝影/唐紹航
    1190期 2019-10-08 14:14

    台灣鍛造輪圈王巧新前總經理石呈澤,因經營權之爭閃辭兩年來,巧新營收持續衰退。
    本刊獨家專訪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黃聰榮,他如何力挽狂瀾,率公司再起?

    「巧新是團隊,絕對不是一個『個人』。技術在團隊,不是在某一個人!」說這話的是巧新科技工業董事長黃聰榮,他接受《今周刊》專訪解釋,「這兩年來我們沒對外說什麼話,把本身工作做好,時間就會證明一切,口水戰沒有太大意義。」

    之所以強調「不是個人公司」、「兩年低調苦熬」,回應的問題,自是二○一七年八月一場經營權惡鬥之後,這家曾在興櫃市場甚受追捧的明星企業,過去兩年的風風雨雨。

    各界熟知的巧新,是一家藏身雲林,卻把鍛造輪圈生意做到保時捷、雙B、賓利、特斯拉等全球逾三十個知名汽車品牌的工廠,台灣之光當之無愧,最高峰股價逾二二○元。然而曾在○八年公司差點倒閉時臨危授命接下總經理,讓巧新起死回生且寫下營收、獲利新高的「明星CEO」石呈澤,卻在兩年前因經營權之爭閃辭,讓公司瞬間蒙上陰霾,市值曾三個月蒸發一七○億元,至今股價離高峰腰斬約七六%,僅剩五十元出頭。

    一場內鬥之後,原任副總經理的黃聰榮接任董事長,但屋漏偏逢連夜雨,兩年前接續石呈澤擔任總經理的林昌麟,去年底又因健康因素請辭,黃聰榮因此在今年二月又兼任總經理。高階主管更換頻繁,確實讓外界對巧新失去信心。

    「以前從南到北,巧新是許多菜籃族熱中討論的對象;現在,從南到北每個人都吐它口水!」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不諱言,市場現在看好他(指黃聰榮)的「基本上是沒有」,但股票是看本質,「做這件事情(鍛造輪圈)的能力不會突然消失,全世界就這兩到三家在做;市場也沒消失,還在擴大。」

    沒退路 他親上第一線跑業務

    但財務數字會說話,石呈澤閃辭兩年來,2017、2018年的營收,分別較前一年下滑4.1%和10.9%,過去兩年5.77元與6.09元的每股稅後純益,雖然不俗,但終究也比不上2016年時的8.06元水準。

    「2018年,我們兩大客戶J LR(捷豹路虎)、FCA(飛雅特克萊斯勒)的營收貢獻就少十億元,今年業績也沒太大改善,短期看不到像以前的好光景。」黃聰榮不諱言,捷豹路虎去年中國市場表現不理想,飛雅特克萊斯勒有些案子則由鍛造改為鑄造,儘管保時捷、BMW等歐洲客戶有成長,但還無法補上前兩大客戶的衰退。

    黃聰榮如何力挽狂瀾?

    先看對外的接單。今年初,原負責業務的總經理林昌麟離職,身兼總經理的黃聰榮沒了退路。為求突破業績衰退困境,過去不負責業務的他,決心親上第一線和客戶對話,「我以前都沒有碰業務,但這半年和客人接觸,清楚了解客人的需求。我們哪些沒做好的就補強,客人互信基礎比以前好,很多案子順利拿到。」

    舉例來說,保時捷今年九月的電動車發布會,就要求黃聰榮親自到場,「對方在當場一直念我們哪裡有問題,我回來後,這些問題馬上全部改善;其實就是互相溝通……,它有什麼需求,如果我沒接觸業務工作,就不會知道。」

    對於一線主管離職帶來的困擾,黃聰榮轉念正面思考,「很多事情若沒有了解透徹,領導可能就會有一點偏差。」既然有機會走進第一線,「我就趁機更深入了解,才能真正知道問題在哪、我要怎麼帶領。」

    他說,客戶不會因為高階主管離職就不合作、轉訂單,「大品牌通常不會一次找好幾家供應商開發同一款輪圈,今天不給巧新做,拿給誰做?但我們的挑戰在於技術層次要更精進,沒提升,只是一直沉浸過去做多好,最後會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他透露,自己還要求業務主動出擊,拜訪歐洲還沒交易的客戶,今年英國因此多了蓮花跑車和奧斯汀兩個新客戶。

    新製程 打造「淨成形」工藝

    半年來,他親自出馬跑業務的決心和巧新的鍛造輪圈核心技術發揮了功效。黃聰榮透露,今年是巧新成立來接單創新高的一年,現在團隊手上有超過兩百個開發案。「我們產業要看接單,不是只看實際營收。現在接的單都是要等2021、2022年交貨,少部分2020年交貨,成長趨勢要開始往上走。」

    再看對內的製程和產能突破。黃聰榮觀察,今年上半年全球車市衰退五%,加上品牌大廠有研發電動車的轉型投資需求,對供應商的降價壓力愈來愈大,巧新難免也得盡量配合。他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製程突破等研發方面下功夫,「完全到位不敢講,但今年已經看到成效,成本約降低五到一○%。」黃聰榮說。

    另外,巧新屏東新廠也有新進展。除近期取得工廠登記證,BMW、豐田等客戶十月開始也到屏東廠認證製程,預期明年開始投產後,一期鍛造輪圈產能達三十萬顆、塗裝產能達六十萬顆。新廠不只解決既有雲林廠設備老舊影響良率等問題,更因為建置了全新設備,讓製程有機會出現新的突破,大舉提升產能。

    據了解,巧新屏東廠的新製程,正是鍛造輪圈最新的「淨成形」(Net shape)技術。該技術的原理是前端鍛造時,就把輪圈大部分成形,後端機器設備的鍛造加工時間便可大量減少,適合鍛造輪圈設計相對單純的產品,是一種「量大」的工藝技術。

    「淨成形比原來市場大超過十倍!」李鴻基觀察,鋁製鍛造輪圈是汽車輕量化趨勢和電動車減重都不可或缺、影響性能的關鍵零組件,巧新既有的鍛造輪圈主攻市價上千萬元頂級超跑,每顆精雕細琢,「淨成形」產能出來後,不只做頂級,也可開始轉進下一層,一輛五、六百萬元起跳的車。

    「後石博(石呈澤為材料博士)時代,巧新還值得長期投資嗎?」面對這個問題,李鴻基認為,鍛造輪圈產品無論引擎車、電動車都適用,沒有被潮流趨勢取代的問題,巧新產線又都在台灣,是中美貿易戰贏家,「這行業不會消失,只是誰來管理、誰把它有效率地做出來的問題。」

    談目標 要拚十億美元營收

    回顧石呈澤閃辭兩年來,巧新確實負面消息居多,外界更不斷唱衰,許多批評都直指黃聰榮。「我承認那時很不爽、很生氣,但又怎麼樣?這家公司遇到過好幾次困難,假設是第一次,我可能會瘋掉。」他憶起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慘況,員工放四個月無薪假、公司減資16%,雖然當時並未擔任董事長,但作為高階主管,「那時候我才懂得什麼叫失眠……。」個性十分低調的他難得有些情緒波動。

    「我們是三十個一線品牌的tier1(一階供應商),有太多可能……。」談到未來目標,黃聰榮語帶自信,「(營收)做到十億美元才是世界級。一顆輪圈兩百美元算,十億美元大概要四、五百萬顆:屏東新廠初期三十萬顆,後期一百萬顆以上沒問題;雲林廠現在八十萬顆,導入新製程後可以超過百萬顆……。」

    「不過,第一步還是先把業績做出來,以後才有很多事情可以講。」黃聰榮畢竟知道必須面對現實,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三十.六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七.八%,每股稅後純益二.七二元,更較去年同期掉了兩成以上。

    即使新產能、新客戶、新製程陸續到位,看似熬過「後石博」時代最低谷的階段,但若要贏回市場信心,或許還得繳出更多實績。

    涉內線賺1800萬 汽車頂級輪圈商總座跳槽還挖走40人

    2020-04-26 15:14聯合報 記者林伯驊/高雄即時報導
    知名鍛造輪圈的供應商巧新公司3年前驚爆高層內鬥,總經理石呈澤憤而請辭並跳槽健信公司,更涉趁相關重大消息未曝光之際,大量脫手巧新的股票,並與郭姓女友多次買進、賣出健信股票大賺1800多萬,全案一審依內線交易罪判石2年、郭女1年半,都宣告緩刑。檢方上訴批石挖走巧新40多人,素行難認良好,二審仍維持原判,可上訴。

    判決指出,石呈澤(57歲)原任職雲林縣的巧新科技公司,2006年升任巧新總經理,在金融海嘯期間帶領巧新轉虧為盈,躍升為全球第二大、亞洲規模最大的汽車頂級鍛造輪圈供應商,主要客戶是勞斯萊斯、保時捷、法拉利、賓士、BMW 等頂級跑車廠,在輪圈產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

    不料2017年間,與石呈澤理念相近的張姓董事被逼退後,他已萌生退意,又不滿公司將上半年度績效衰退及擴廠進度延遲等問題都歸咎他,架空他的職權,當年7月6日確定辭職,但石卻於8月9日公司發布重大訊息前,賣出198仟股讀巧新公司股票,不法獲利674萬3074元。

    石呈澤同年8月10日,正式受邀加入也是輪圈製造業的健信公司,擔任總經理,他又於消息曝光前,大舉買進291仟股健信的股票、公開後賣出而大賺803萬6000元;石的郭姓女友也以此方式,獲利366萬元。

    石呈澤後來主動向橋頭地檢署自首認罪,郭女到案後也認罪,並在一審期間,2人跟同案另2名被告與巧新、健信談妥連帶賠償5767萬4000元,並實際付了3772萬6581元,依2個內線交易罪判石2年徒刑,1個內線交易罪判郭女1年半,另考量已知警惕,宣告石4年須付國庫180萬、郭女緩刑3年付50萬。

    檢方依巧新公司的具狀上訴指出,石呈澤轉戰健信公司,疑有洩漏巧新公司工商秘密之嫌,且還挖走巧新40位優秀員工,其中至少有5 、6 位關鍵人物,已造成巧新莫大損失及困擾,加上石、郭女另遭雲林檢方指揮偵辦違反證券交易法、背信等罪嫌,都難認有悔意或素行良好;二審合議庭認為,此案僅針對內線交易部分,公司間有無惡性競爭、互相挖角的情形不是論斷範圍,也無另遭偵辦的事證,駁回檢方上訴。

    《今周刊》巧新前總座獨家告白 爆內鬥、閃辭隱情

    過去,石呈澤在巧新主攻高價鍛造輪圈,現在,他將用業務和技術力協助健信的主力產品鑄造輪圈升級。

    萬年生 金融風雲 攝影/蔡世豪
    1080期 2017-08-31 16:45

    石呈澤遭董事會質疑業績不佳等原因而請辭,最近跳槽到同業健信接任總經理。曾為飆股的巧新在高層異動後,股價一路下跌,究竟有什麼內幕?《今周刊》獨家揭露。

    八月二十四日,全球第二大鍛造輪圈廠、台灣之光巧新科技工業前總經理石呈澤閃辭兩周後,確定「跳槽」到同為輪圈廠的健信科技工業接下總經理,引發市場注目。

    隔日,健信股價上漲到每股一二九・五元,創下不到兩周四三%的漲幅,在近期台股上市櫃公司中表現亮眼;反觀一年前股價還大漲到近二三○元的巧新,今年六月以來股價卻從近一八○元,一路下跌至八月二十九日幾乎腰斬的九十七・五九元,短短三個月內,市值蒸發超過一七○億元!

    事實上,巧新從六月二十日董事張明峯辭職後,就掀起一連串骨牌效應。七月六日,董事會以業績不佳、屏東建廠進度不如預期和「圖利健信」等原因,要石呈澤負起全責,八月七日他提辭呈,隔日董事會十五分鐘內就通過。


    圖片為《今周刊》所有

    離職骨牌效應 高層相繼下台

    十四天後,石呈澤再辭董事,獨立董事吳春森和監察人林重榮也相繼辭職,造成巧新三分之一以上董事變動,六十日內須開臨時股東會改選。總經理、董事和監察人等公司治理重要團隊接連辭職,不僅股價一瀉千里,上市之路更顯顛簸。

    巧新在興櫃的股價表現不凡,股市大戶林滄海更看好巧新潛力,大力買進成為大股東。這次石呈澤辭職與巧新股價大跌,似乎與巧新的大股東、副總經理黃聰榮等「非石呈澤陣營」與石呈澤兩派,對公司經營看法不同有關。

    頂著英國材料博士光環的石呈澤,在巧新待了十九年,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臨危受命接下總經理,他令巧新起死回生,把法拉利、雙B、賓利、捷豹和特斯拉等國際頂級車廠全變成客戶。

    如此有戰功也是巧新靈魂人物的他為何非走不可?又為何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種種疑問,石呈澤閃辭十六天後,首度對外公開告白一次說分明,以下是他的第一人稱口述整理。

    黃聰榮持股大增 有備而來

    我今年五十四歲,人生最精華的一段都在巧新。有人說我是預謀要離開。你說沒有是假的啦,實在是真的受不了了。今年股東名冊出來,我發現,黃副總(指副總黃聰榮)去年可掌控的股權跟我差不多是七%,今年變成我的一倍,感覺他是有野心。

    五月台中餐會,董事們討論公司上市,說好董事們要一起鎖股。七個董事每個人(可掌控持股)要鎖四千五百張、鎖一年。

    問題來了。董事長吳宗仁沒股票。我就徵詢,由黃副總當董事長,他不願意呀,另一股東山河森實業(編按:巧新原始股東之一,被視為黃派人馬)也不願意,我就說服董事張明峯來當下任董事長。但還是少一席。……你們都不多鎖股來換一席,我就要請大股東林滄海來當一席,他也願意。

    大家推張明峯擔任下一任董事長後,他說要進來公司了解,一個月後,六月二十日,他要求我把所有公司團隊找來,他要開檢討會,檢討的十點裡面,我被檢討兩點,八點全部檢討黃副總。

    兩個人在這場會議上起衝突。比如說他質疑黃副總,兒子在公司上班,擔任管理處協理。而公司採購跟財務都是黃副總掌理,這不對,要做調整,但黃副總未接受。張明峯那一天就丟辭呈,把董事辭掉。

    黃副總也算準,股權比起來,我們動不了他,他沒有在怕呀。

    七月六日董事會氣氛就不好,因張明峯一席不見恐影響上市,大家開始檢討業績衰退和建廠進度落後問題。

    去年巧新上半年EPS大概四・七三元,今年剩三・○二元。最大差異就是特斯拉。特斯拉是好客人,付錢很準時,價碼非常好,但是巧新爆單、超賣,產能不夠應付,做不出來。

    斗六廠為了控制成本,薪資卡在那,找不到人呀,這幾年都是這個問題。加上巧新的屏東新廠廠房沒辦法如期完工,進度上比原規畫進度慢了四個月。

    這個會議上,我做了一個計畫,規畫到二○二四年的業績。但董事不滿意,說賺太少,質疑業績沒爆發力,怎麼上市?他們說要增加,重新要修改,EPS要拉高,……說要在一九年之前就把新廠的產能賣光,讓獲利大幅上升,有利上市。

    再來又跟我講健信的事情。那時候巧新塗裝廠產能不足,必須找車廠認證的輪圈廠。台灣只有兩家,一家六和機械,一家是以前源恆(後由香港投行入主,改名健信),健信在彰化離我們比較近,當然第一個找健信。

    適逢健信減資再增資,對方問我有沒有興趣認。當時一五年十月,健信上櫃股價在十一還十二元,我溢價十六・九元買了一千張。

    遭疑圖利 成最後一根稻草

    後來巧新董事質疑我(圖利),我跟他們講,我沒有把巧新訂單拿去給健信做。它是鑄造,它只是幫忙解套,那時健信也幫巧新賺不少錢,它的營收每月多四百萬元,巧新卻可增加四六八○萬元。至於股票,我是不能賣的,私募要綁三年,明年十月才到。

    巧新上不了市,關鍵一個是業績,一個是環保。環保問題,是黃副總的事,工廠他在管,他要處理呀。

    我真正決定要離開巧新是七月六日董事會的時候。

    當天開完會,山河森臨時動議說,要讓吳董(吳宗仁)進來,變董事長制,我覺得不被尊重。第二個臨時動議,要聘林昌麟(現為巧新業務副總)當董事會顧問,協助董事長。我就加個但書,顧問是幕僚,只有建議權,沒有指揮權。但七月六日董事會後,他就在調兵遣將,打著黃副總跟董事長名義做事。

    Anyway,公司就開始亂了。到八月七日早上我就丟辭呈。結果,臨時動議表決,我就出去。十五分鐘叫我進來,結果七席表決是六比一,通過我辭職。

    我是下午五點走,當天晚上六點左右就把我e-mail停掉。我被掃地出門!

    七月六日後我才開始賣股票。我賣不多,個人名下持股從一八八九張賣到一六六四張,太太那邊還有八百多張。我是內部人,我一天只能九張、九張賣,說我大賣,是瞎扯。

    我辭職前股價一二○元,今天(指八月二十四日)算八十五元,從一二五到八十五元,我的資產一億不見。

    我離開巧新以後很多offer,包括一家名氣很大做金屬件外殼的電子業……,我都回絕。我希望自由自在地做,只要把公司做好,做賺錢,我相信健信未來不只這樣。

    我想開了,人生走一遭啦,還有下一個舞台再發揮。當然也有壓力,因為要做得比以前更好。我的企圖心,不光做輪圈啦。金屬方面輕量化的東西我要開始做,車體、底盤,包括連煞車都有機會。

    我太太問我現在想幹嘛?我說,把巧新救起來後,現在去救其他公司,這是一個使命。太太說你的「使」是「屎」。其實救起來的成就感,不光金錢而已。

    黃聰榮澄清:「董事會也不是我一個人開的」

    巧新前總經理石呈澤跳槽到健信當總經理,巧新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黃聰榮(上圖左)不諱言,健信公告後,「外界對公司的批評就結束。很多訊息說我們對他怎麼樣、我逼他走,現在這些問題就明白了,我怎麼逼?董事會也不是我一個人開的。」

    外傳石呈澤因「圖利健信」等原因和公司內部經營團隊理念不合,黃聰榮澄清說,「沒有這樣的事」,而巧新下單請健信塗裝是內部同意,沒有所謂圖利問題,但確實應由公司入股健信,而非個人,「他(石呈澤)沒有提到董事會,董事會不知道這件事(指石呈澤參與健信私募)。」當記者再追問細節,他只簡單回應說:「過去的事情不評論。」

    關於屏東新廠和上市櫃進度,他指出,屏東新廠和上市櫃進度都照常,沒有調整過進度,新廠預計明年第二季完成、第三季試營運,而上市櫃進度董事會會討論,「一直有做準備,沒對外講過明確的時間點,」會看屏東廠進度、大環境一起評估。他也澄清,八月二十九日還有人打來問巧新是不是要撤興櫃,完全無中生有。

    而近日,聯電也代旗下弘鼎和宏誠創投公告,從去年十月到今年八月間,分別以每股約170、164和94元,分批出清巧新持股,處分利益逾九億元。時間點的巧合,也不免讓人聯想。

    黃聰榮認為,聯電是純投資,「有進有出是正常。」問及另一大股東林滄海,他則解釋,林滄海團隊研究員好幾年前就開始關心巧新,「沒有特定哪一個董事找他來,他跟我們都有互動,現在保持良好關係。」不過,據傳林滄海手中巧新持股逾27000張,成本落在每股140-170元間,此番巧新大跌損失不小,是否續抱,後續值得觀察。

    巧新曾在八月十日發重訊澄清媒體報導:「巧新是專業鍛造產品,而健信公司是鑄造產品,完全不同生產方式,沒有搶單的疑慮。」但在石呈澤動向確定後,投資人不免關心這對巧新營運是否有影響?「現在沒有,以後不知道有沒有影響。」他坦言,目前團隊、訂單、客戶、技術都沒問題,就是努力做好該做的事。

    九月一日巧新將召開董事會,決議全面改選或補選董事,預定十月中下旬開臨時股東會。董事會會不會對石呈澤主張競業禁止?黃聰榮表明:「要看董事會想法,不是我個人要怎麼做就怎麼做,這部分我不方便回答。」他透露目前沒放入主要議程,不清楚是否有臨時動議。

    隨著石呈澤閃辭巧新,改當健信總經理而牽動的風波,未完待續。
    (萬年生)

    石呈澤
    出生:1963 年
    現職:健信總經理
    經歷:巧新總經理、巧新董事
    學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材料學博士

    聯電賣巧新股 共賺9億

    2017-08-26 00:48 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2303)昨(25)日第三度公告處分巧新持股,目前旗下宏誠、弘鼎持股數均為零,並為聯電第3季帶來業外收益超過9億元。

    據巧新今年年報顯示,聯電旗下創投只有弘鼎擠進前十大股東名單,持股張數約3,716張,持股比例1.87%。

    聯電昨日公告,旗下弘鼎創投在7月28日至8月25日間,累計處分巧新股票約3,406張,平均單價是94.06元,總交易金額3.2億元,處分利益逼近3.04億元。

    聯電最早於7月27日代弘鼎創投公告處分巧新持股1,780張,處分均價為169.87元,交易金額3.02億元,處分利益2.94億元。

    8月24日,聯電又公告旗下宏誠創投處分巧新股份近1,930張,處分均價164.36元,處分利益3.07億元;完成處分後,宏誠不再持有巧新股分。

    聯電昨日再度公告由弘鼎創投處分巧新持股3,406張,等於是第三波賣股。據聯電公告,在完成這一波處分後,弘鼎創投對巧新持股降至為0,代表已經全數出清。

    據聯電公告,這三次出售巧新持股,將為本季業外帶來超過9億元收益,對每股獲利貢獻約0.07元,算是不無小補。

    聯電旗下的宏誠與弘鼎分別持有巧新股票長達十年之久,過去就曾陸續處分。聯電強調,投資巧新是策略性投資,處分持股也是基於獲利目標已到,無法評論手上是否仍有巧新持股。

    巧新是鍛造輪圈大廠,前總經理石呈澤在本月初閃電辭職,近日確定轉戰同業健信,加上後續有兩席董事請辭,衝擊公司股價,8月股價失守百元價位,一度重挫逾三成,也造成聯電手上持股越賣越低價。

    巧新(1563)前總座石呈澤 轉戰健信(鍛造鋁合金輪圈)

    工商時報/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7年08月25日 04:11
    國內知名輪圈廠,掀起挖角戰!鑄造鋁圈大廠健信科技(4502)昨(24)日經董事會決議通過,聘任鍛造鋁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前總經理石呈澤,出任健信總經理,25日正式生效。原兼任健信總經理的吳政哲,仍續任公司董事長。

    相較巧新的鍛造鋁圈價格,屬中高價位,健信的鑄造鋁圈價格則屬中價位,健信希望由鑄造鋁圈跨足鍛造鋁圈市場,103年在友人介紹下,石首次與健信董事長吳政哲見面。

    隔年,石也參與健信私募方式發行普通股案。目前石持有健信股票1,055張,持股比率2.49%,若加上親朋好友的持股,股權比重還更高。

    吳政哲今年6月27日又出任鋁合金件上市公司瑞利工業(1512)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藉以擴大鋁合金事業布局,石呈澤則於25日正式出任健信總經理,將成為吳的左右手。

    52年次的石呈澤,在巧新任職長達19年,以業務及技術見長。2008年,巧新營運受到金融風暴的衝擊,在石呈澤的主導整頓再出發後,終於巧新浴火重生,且去年8月股價更攻上229元,創歷史股價新高。

    石呈澤離開巧新後,已減少個人的巧新持股,目前持有巧新股票約1,700張,持股比率0.85%,若加上親朋好友的持股,合計約占5%。

    健信的前身是源恆工業,是以鑄造輪圈為主,主要合作廠商,包括日本鈴木汽車、北美GM、澳洲福特、澳洲HOLDEN(GM)等;國內合作廠商包括中華汽車、裕隆汽車、太子汽車等,一般轎車或商用貨車的輪圈大廠。為開拓更多客戶,是吳政哲禮聘石呈澤的主因。

    石呈澤本月9日以家庭因素及個人生涯規畫為由辭職。其實石離開巧新,事前已有蛛絲馬跡可循,石的好友張明峯以本身業務繁忙為由,今年6月20日率先辭去巧新董事。與石友好的包括曾任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醫療器材與光電設備處長吳春森及林重榮,也分別辭去巧新獨立董事及監察人。

    巧新(1563)二席董事請辭 股價重挫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即時報導 2017-08-23 12:57
    巧新日前總經理石呈澤請辭後,昨天公告原有八席董事,有二席提出請辭,董事變動已達三分之一必須公告,公司近日就會公告要召開臨時股東會,選出新任的董事。今天巧新的股價再度重挫,盤中最低來到77.39元,跌幅達12%。

    興櫃汽車零組件巧新,為全球市占率第二名的輕量化鍛照鋁圈製造商,在全球超跑品牌車的市占率更是全球第一,今年3月17日股價最高來到195元,隨著市場傳出內部股東傳出歧見,股價也一路走低,隨著董事正式請辭達三分之一後,股價來到低點。

    巧新原來有8席董事,7月3日有一名董事張明峯基於本身業務繁忙,已經提前辭去董事一職,九席董事剩下八席,昨天又有二名董事辭職,包括石呈澤及吳春森,所以人數減少達到三分之一必須公告。

    巧新(1563)德國新廠 下半年投產

    工商時報/劉朱松/雲林報導 2017年07月05日 04:10
    全球鋁合金鍛造輪圈大廠巧新科技(1563),最近加快海內外設廠動作,以利塗裝產能去瓶頸及增產輪圈。巧新昨(4)日表示,新設的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廠,共投資1,200萬歐元,從事鋁合金鍛造輪圈的塗裝製程,下半年可投產,就近供應包括賓士等歐洲客戶鋁合金鍛造輪圈訂單。

    另外,巧新計畫投資60億元,分期在屏東加工出口區,籌設鋁合金鍛造輪圈廠,因其設廠細部規畫已出爐,公司最近加快設廠動作。

    至於巧新去年交給美國特斯拉電動車(Tesla Motors)的鋁合金鍛造輪圈,每月約幾千顆,但因Tesla認為輪圈售價太高,加上巧新的輪圈產能吃緊,因此,公司今年已不再供貨。

    巧新去年度鋁合金鍛造輪圈銷售量約77萬顆,今年度預估銷售量逾80萬顆,另底盤零件50萬件以上。因有上述兩座新廠的加持,法人預估巧新2020年後的鋁合金鍛造輪圈年產能,可倍增至150萬顆以上。

    巧新表示,德國Stuttgart股本425萬歐元,巧新占74%股權,新廠地點位於大客戶賓士廠附近,未來以從事塗裝產線為主。  新設的屏東加工出口區新廠規畫案,占地面積近3萬坪,共興建A、B、C及D區廠房。為讓屏東新廠可如期投產,巧新明年初將先爭取新廠通過TS16949認證,以利明年下半年量產。

    特斯拉的頂級輪圈廠巧新(1563)

    萬寶週刊【撰文/張志誠】2016-04-08 14:43

    世界級超跑品牌車廠一致認可的輕量化鍛造輪圈大廠,同時也是台灣之光的巧新科技(1563)相信投資人一定都不陌生,不僅在興櫃市場是百元俱樂部的高價股,前幾期周刊中也才剛提到過,竟然在春節期間的2月份仍創下營收新高,非常驚人。此次適逢4月6日將在世貿一館展出的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覽會,相關汽車零組件股勢必再掀起一陣話題,便趁這機會分享巧新的最新資訊給投資人。

    頂級超跑的御用輪圈廠

    巧新營收有8成來自鍛造輪圈,另外2成來自底盤,輪圈業務巧新首屈一指的地位無庸置疑,在頂級車的輕量化鍛造鋁圈已是市占率第1名,包括北美3大車廠、歐系Jaguar、雙B等等,跑車部分像是Ferrari、Porsche許多車款都由巧新獨家供應輪圈,最近當紅的Tesla也是巧新的客戶,去年獲得ModelX訂單並開始出貨,量能都不斷再追加當中。以高階車種或是當前趨勢的電動車來說,輕量化都是越來越重要的考量,巧新也憑著在輕量化工藝製程上的優勢不斷獲得大廠青睞。另外為拉大輕量化輪圈的領先技術,巧新更積極開發出比鍛造鋁圈更輕30%的鍛造鎂合金輪圈,有機會今年開始量產。

    供給仍有10%以上的缺口 積極擴廠

    相比起技術和市場地位的進一步突破,巧新的當務之急是在產能擴充上,畢竟大部分的車廠訂單都是獨家供應,各家車廠單來的又急又快,目前公司預估仍有10%~15%的供給缺口,因此巧新也將砸下80億的重本,於台灣在覓新地建廠,預估新廠的產能將是原有產能的1倍,公司也希望可以在2017年底前增建完成開始投產,公司經營團隊表示有信心在新廠產能陸續開出後有望在3~5年的時間讓營業規模翻倍,值得期待。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171期】

    巧新(1563)今年營收 拚增20%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 2016-04-01 02:52
    巧新科技(1563)總經理石呈澤昨(31)日表示,巧新在500萬元以上頂級汽車級距的鋁圈已是世界第一,繼北美三大車廠、歐洲雙B、法拉利與Porsche之後,再成為Lexus一階(Tiel 1)OEM供應商,今年營收年增將在兩成以上。

    因為訂單快速成長,產能缺口約在10到15%之間,巧新科技已獲得董事會同意,將動用相當於資本額四倍,80億元的預算將產能擴增一倍,第一階段最遲將在明年年底前量產。

    巧新科技為興櫃公司,前年營收50億元、去年增至68億元,但相對於前年EPS 5.17元,去年因鋁價下跌,提列評價損失、歐元匯損與北美碼頭頭罷工、以空運交貨等不利因素,EPS與前年持平。

    預期相關因素今年將不再發生,巧新今年營收可望達到85億元,而獲利成長則上看三成。預計明年將由興櫃轉上市。

    巧新公司指出,受惠全球交通產業因應節能減碳之輕量化趨勢,2015年已成功躍升全球市占率第二的輕量化鍛造鋁圈供應商,其中包含全球頂級超跑、房車品牌如Porsche、Ferrari、McLaren、BMW與Tesla電動車,都是巧新科技長期合作的客戶。

    今年巧新將持續提升製造能力,同步強化輪圈、底盤與航太座椅等產品線,確保於全球交通產業輕量化組件市場的競爭優勢。

    除了頂級輪圈之外,在輕量化趨勢下,底盤也成為巧新的重要營業項目。

    目前供應Jaguar Land Rover的底盤,以及後續BMW也開始採用,都是一階供應商,去年底盤營收約占巧新的20%,今年可望增至22%。

    由於底盤的挑戰更高,與車廠共同開發的關係也更密切。

    鎖定汽車輕量化 巧新(1563)攻汽車精品配件

    聯合晚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2016-03-31 14:33
    興櫃的高價股巧新(1563)瞄準汽車產業輕量化商機,巧新鍛造鋁圈銷售量,已經持續全球市占坐二望一,現在推出「SuperAlloy motorsport」精品配件品牌搶攻亞洲超跑玩家市場,今天盤中股價為127元。

    受惠全球交通產業因應節能減碳之輕量化趨勢,巧新透過其首創「鍛+鏇」技術工法、優秀的材料研發水平以及高品質生產能力等三大優勢,2015年已成功躍升全球市占率第二的輕量化鍛造鋁圈供應商,其中包含全球頂級超跑、房車品牌如Porsche、Ferrari、McLaren、BMW等。

    2016年巧新將持續提升製造能力,同步強化輪圈、底盤與航太座椅等產品線,確保於全球交通產業輕量化組件市場的競爭優勢;具備厚實鍛造技術與材料研發能量的巧新科技,今天也宣布因應新興市場超跑玩家大幅成長客製化精品汽車配件需求,正式推出從研發、設計到製造的自有精品配件品牌「SuperAlloy motorsport」,瞄準金字塔頂端的超跑車主。

    根據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銷售量將會突破1億輛,1億輛中頂級車款若以1%計就有100萬輛,每台標準配備四個輪圈,將創造至少400萬顆輕量輪圈的需求,巧新為全球前兩大具備鍛造輪圈技術的供應商,相關鍛造產品在國際間早已供不應求;除主力產品鍛造輪圈將持續成長外,亦已展開多元輕量化產品的長線策略規畫。

    巧新(1563)今年營收看增2成,拚明年轉上市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2016年03月31日 14:06
    受惠於歐美車廠拉貨強勁,巧新(1563)2月營收衝上7.35億元新高,3月可望維持7億元高檔,法人估計,今年營收成長可望挑戰2成,在新廠確定後,3~5年內營收力拚倍增。巧新目前興櫃價格約127元,希望明年能轉上市。

    巧新透過首創「鍛+鏇」技術工法、材料研發水平及高品質生產能力,2015年成功躍居全球市占率第2的輕量化鍛造鋁圈供應商。該公司3大客戶主要是JAGUAR及LAND ROVER、北美克萊斯勒及BMW,同時也是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第1代供應商,第2代因成本因素缺席,今年第3代休旅車將重新供貨,預估今年特斯拉占比將超過5%。

    2015年歐洲市場占巧新營收6成,北美市場約3成多,全年營收68億元,年成長35%,但受產能因素、空運費增加以及鋁價下跌影響,獲利約與2014年持平。巧新今年2月營收創新高,3月估計維持7億元以上水準,單季可望突破20億元,營收、獲利有望同創新高,全年持續再締新猷,若匯率影響因素不大,全年每股盈餘上看8元。

    巧新切入全球超跑品牌車廠輕量化輪圈領域,市占率已居全球第1,而為滿足頂級車廠品牌輕、強、環保的輪圈需求,巧新積極與品牌車廠合作開發「鍛造鎂合金輪圈」,拉大輕量化輪圈領先優勢,該產品比鍛造鋁圈減輕30%,送客戶認證通過後,今年將會正式量產。

    巧新目前在雲林有3廠,但已接近滿載,在客戶訂單需求持續增加,因此計畫擴產,希望在雲林、嘉義及路科找到合適的土地,進行建廠。新廠最快下半年可以確定,1年內完工後投產,總投資金額將達80億元,新廠總產能相當現有3個廠房總產能,也是為3~5年營收倍增計畫作準備。

    ——————————————————

    雲科工業區臭氣沖天 居民抱怨(1563)

    聯合報 記者胡瑋芳/雲林報導 2016-01-22 08:02
    雲林縣斗六市雲林科技工業區竹圍仔廠區長期受工廠排放廢氣汙染,當地居民指巧新科技、正新輪胎公司是禍首,曾抗議但未獲改善,縣府環保局前天召開協調會,居民要求兩家公司加速完成防汙設備,並請環保局嚴加稽查,還給市民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

    縣議員林聖爵表示,巧新公司去年3月排放惡臭氣體,他與市長謝淑亞及長安里居民到廠區抗議,公司答應會改善;去年10月15日晚上棒球10街居民又陳情巧新汙染,環保局當天對巧新開出10萬元罰單;前晚巧新又排放臭氣,環保局稽查再度開罰,許多居民得戴上口罩才能睡覺,怨聲四起。

    「臭死了,向環保局反映都沒效!」居民張健容說,居住在萬年庄內居民聞到的臭味,應是來自正新輪胎公司的臭氣;長安里民受巧新公司排放的廢氣所苦,他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要緊閉門窗。

    縣府環保局長林長造表示,稽查人員前天抵巧新公司時,確實有惡臭飄散,採樣初步檢驗推測是金屬加工降溫時用的切削液潤滑油散發的氣味,依違反空汙法開出罰單,並且要求巧新限期改善。

    林長造說,正新輪胎製程排出橡膠臭味,環保局也曾開單告發並要求限期改善,正新允諾要斥資2千萬以光觸媒改善製程降低異味,預計今年6月才能改善完成;巧新也表示,公司已完成第一套空氣汙染防制設備,目前還有6套施做中,預計今年3月底前才能完成改善。

    協調會上,居民代表要求30日前要再度召開協調會,巧新與正新公司須指派有決策權的主管參加,同待要求縮短防制設備改善時間,應在2月底前完成。

    在防制設備未完成前,環保局每周至少要去檢測空汙2次,如不合格應連續裁罰,每次10萬元以上。

    巧新(1563) 明年申請上市

    【經濟日報╱記者宋健生/雲林報導】2014.11.25 03:40 am
    全球第二大鍛造鋁合金輪圈製造廠巧新科技(1563),新產品汽車底盤鍛造件自第4季起大量出貨,帶動營運逐月增溫,公司可望在明年第3季送件申請上市,最快2016年第1季掛牌。

    巧新總經理石呈澤也宣布,繼輪圈、底盤之後,巧新最近新成立航太事業部,將積極搶進航太產業領域,新研發的整組飛機座椅將於明年認證,正式切入商務客機座椅市場。

    據了解,巧新的汽車底盤鍛造件,已陸續接獲包括積架、賓利、AMG等大廠長期訂單。去年巧新底盤鍛造件僅挹注約0.5億元營收,今年上看2億元,明年可望突破10億元,成為帶動營運成長的第二顆引擎。

    巧新10月合併營收5.25億元,月增16.4%、年增52.2%,連續兩個月創歷史單月新高;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40.42億元,亦較去年同期成長21.2%。

    法人估,隨著鋁輪圈、汽車底盤鍛造件接單與出貨暢旺,巧新今年營收可望超越50億元,增幅逾25%,全年每股稅後純益上看4.5 元至5元,續創歷史新高。巧新去年每股稅後純益3.43元。

    總部位於雲林科技工業區的巧新,產品包括鍛造鋁輪圈、懸吊系統等,客戶包括Ferrari、McLaren等頂級超跑車廠,以及Jaguar 、Porsche、BMW等車廠,為台灣少數頂級車廠一級供應商。石呈澤說,巧新明年資本支出約10億至15億元,主要增加輪圈瓶頸工程設備,及擴充底盤生產線。

    巧新(1563) 供貨世界級車廠

    【經濟日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2014.10.20 05:14 am
    藏身在雲林縣斗六市,資本額19億元的巧新科技(1563)是全球前兩大車用鍛造鋁圈大廠,主要產品為鍛造鋁圈、懸吊系統等,主要客戶包含了Ferrari、McLaren等頂級超跑車廠,及Porsche、BMW 等車廠,成為台灣少數頂級車廠一級供應商。

    成立於1994年、原為生產高爾夫球頭的巧新,1997年開始投入鍛造輪圈研發,隨著歐美對汽車安全性與節能環保訴求,汽車用鋁合金鍛造輪圈需求日益上升。

    尤其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力主環保政策,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新平均燃油效能標準,帶動所有車廠加速研發汽車科技低油耗挑戰。
    不僅油耗,汽車碳排放標準,也從目前183 g/KM,到2025年需降到101 g/KM,碳排放降低45%。

    為了達成整體平均低油耗與碳排放標準,目前電動車與車重輕量化,已是所有車廠主要趨勢,在電動車目前占比仍低下,汽車輕量化成為直接影響油耗關鍵,而「鋁」是汽車輕量化首選材料,相較目前使用較多的鋼。

    尤其鍛造鋁的重量不僅可減少40%,且強度更高,安全性更佳,因此各大車廠從Land Rover的Range Rover、Tesla Model S車款開始導入全鋁合金車,到BMW、BENZ、Jaguar等開始逐步增加鋁合金使用量,汽車輕量化趨勢明確。

    對照巧新2011~2013年合併營收分別為27億元、37億元、40億元,以及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67元、2.71元、3.43元,呈年年年成長,可見巧新正在產業向上發展的浪頭上,尤其逐步切入高級車廠後,產品單價與毛利明顯提升。

    ,2014年前二季合併營收23億元,EPS為2.41元;毛利率由2011年的17.2%逐步提升至目前的33.65%;負債比、流動比與速動比為45%、152%、70%。

    法人指出,巧新從汽車鍛造鋁圈開始,逐步擴大至目前懸吊系統,未來將切入占車重比重最大的底盤系統,在汽車輕量化大趨勢下,值得關注。

    高級車款輪圈首選 巧新(1563)驚艷

    萬寶週刊【撰文/吳昱聰】 2014/07/18
    隨著全球景氣脫離歐債牽累而溫和復甦,重新點燃金字塔頂端族群消費力,帶動整體高階消費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一向為高階消費產品主流的頂級車款市場因此受惠,相關供應鏈亦雨露均霑。

    本期為投資人專訪的巧新科技(1563),主力產品的鋁合金鍛造輪圈,品質獲眾多國際高級車廠認可,同時提供其成本產能規模經濟上的優勢,以未來市況樂觀向上,訂單能見度似乎不見一片烏雲的狀況下,營運前景持續看好。

    走出全球金融海嘯陰霾 柳暗花明切入高階車市

    巧新原本主要業務為高爾夫球桿頭代工,2008年左右開始嘗試進入利潤更高的車用輪圈市場,然公司本身雖具有多年球合金桿頭鍛造技術經驗,但在切入鍛造製輪圈業務時仍吃了不少苦頭,畢竟車用等級對產品品質之要求與運動休閒用品截然不同。

    巧新在努力多時後,終於取得第1個客戶美國通用汽車的下單,但由於技術產能未臻,尚無法成為通用的1級供應商,每年供貨量不到10萬件。

    後來雖陸續接獲福特、克萊斯勒等北美車廠的訂單,業務看似漸上軌道,卻剛好碰上重創全球經濟的金融海嘯,美國車市慘澹,拖累各大車廠營運甚至進入破產重整,連帶使供應鏈的巧新受創甚深,提列庫存損失不說,連帶使資金籌措更加不易,公司營運頓時陷入泥淖。

    由虧轉盈 並開始獲利成長

    在自美歸國的材料博士石呈澤總經理帶領下,公司化被動等待為主動出擊,放棄枯等原有客戶重新起步,轉而另尋出路,積極布局歐洲、日本等新市場,打入北美豐田(Toyota)LEXUS跑車及歐洲積架(Jaguar)頂級限量跑車所需之鍛造鋁合金鋼圈;而由於歐洲市場本身高級車款數量就多,對相關零配件需求量較大,因此巧新於此業務發展較為快速,並從一般平價車款切入高端車用品牌供應鏈。反映在營運上,2008年巧新EPS -2.98元,2009年虧轉盈,EPS 0.46元。

    鍛造輪圈品質受大廠青睞 產能供不應求

    但高階車款零配件豈是說切入就切入?一台高級跑車疾駛速度超過200公里稀鬆平常,若再加上急速過彎所需考慮的強大離心力,輪圈強度將是整體跑車品質非常關鍵的一環;再者,以跑車對加速度與絕對速度的追求、外觀美感的講究,輪圈本身重量與質感亦是高端車款決戰之兵家必爭處,此時鋁合金鍛造輪圈就成唯一選項。

    所謂鋁合金鍛造輪圈,是將鋁錠些微加溫後,以超高壓方式將鋁材擠壓注入模具中成形,不同於傳統鑄造,是將鋁材融熔後以重力方式加工成形,鍛造避免了因材料加熱至極高之溫過程中,產品雜質、結構缺陷的增加,故鍛造輪圈不論在強度及重量,皆遠優於傳統鑄造輪圈。

    唯製程中鍛打、鍛旋、射出成形所需考慮的各項製程參數如溫度、力度、時間,皆需具備一定的技術經驗累積,才能使產品滿足客戶規格,並提升整體良率。

    以一般高級車款對輪圈品質的要求,除了每一個相同產品重量誤差需在1%以內,就連後續輪圈塗裝的厚度誤差也需精準控制,甚至還需經過嚴苛的飛石測試,模擬行車時確保小飛石不致使塗料褪落。

    巧新的產品通過眾多車廠的認證,逐漸建立起聲譽,目前已打入全球Benz AMG、BMW、Porsche等29個品牌車廠供應鏈。同時,鍛造製程所需的設備、模具亦所費不貲,以一條鍛造產線來說,動輒需幾億的造價,當廠商尚未接單獲利前,就需承擔巨大的成本風險,後續更需負擔鉅額折舊對獲利的影響。

    基於這些技術與成本的考量,鍛造輪圈產業便具有一定程度的產業門檻,目前具備鍛造技術並通過一定數量車廠認證合格的鋁合金鍛造輪圈供應商,全球屈指可數,前3大除了德國Otto Fuch、美國鋁業,還有就是台灣的巧新。

    相較巧新的歐美廠商,因人力成本甚高,擴產不易,交貨時間或是急單需求亦因歐美人民對自身生活品質的要求,不若巧新來的快速及彈性,因同時具備產品品質、客製化服務供給的優勢,使巧新在許多高級車廠因終端需求增加,而向外尋找第2供應商時,成為心中之首選,一試成主顧。

    因此在各家車廠依賴度逐漸提高下,巧新產能持續維持滿檔,傳統產業中罕見地需要輪3班制趕工出貨。公司豪氣干雲地表示,目前200萬以下的車款,受限其對零配件產品單價成本的考量,將不是巧新優先鎖定的客群,即便當紅如特斯拉(Tesla),其1代車款的輪圈亦是由巧新供應,但2代車款後合作也因輪圈報價談不攏而告吹,足見巧新對自家產品的信心。

    在北美車市偏向價位導向,但歐洲市況因高階車款較多,對零配件之要求以品質為取向,因而能給予供應商相對高的利潤,巧新計畫逐漸增加對歐洲市場供貨的比重,由今年營收占比的30%大幅提升至明年的60%。

    順勢切入車用底盤領域 未來營收主要成長動能

    目前公司營收雖仍以來自輪圈產品為主(超過9成以上)且穩定成長,但或許是經歷過市場環境劇烈變遷的淬鍊,巧新仍積極開發新產品與市場,希望讓公司未來根基愈見扎實。

    因車廠客戶對鋁合金輪圈產品的滿意,同時考量環保節能降低整體油耗,巧新因而順勢切入鋁合金車用底盤市場,車用底盤不同於輪圈,對安全性的要求更為嚴峻,巧新憑藉多年來累積的合金緞造技術,搭配平均超過10年年資以上技術人員的經驗,大幅縮短切入底盤產品領域之學習曲線,目前底盤產品已有Benz AMG、Bentley及Jaguar採用。

    由於底盤的單價比輪圈高出甚多,公司目前已停產高爾夫球桿頭的產線,並改為未來生產鍛造底盤之用,預計產量將由今年約10萬件大幅提升至明年的40萬件左右,成為明年主要的成長動能。

    持續開發新市場 追求長期經營穩定成長

    除了車用輪圈及底盤,巧新亦持續拓展其他新市場,自行開發的航太引擎合金葉片已取得美國航太引擎大廠Honeywell認證,飛機座椅亦預期於明年通過客戶驗證並開始出貨,為未來公司營運憑添另一股生力軍。

    【完整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081期】

    輪圈訂單大增,巧新砸14億擴產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2.09.05
    全球第二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廠、聯電集團旗下兩家創投公司轉投資的巧新科技(1563),將兵分多路,展開新的營運布局。

    巧新總經理石呈澤昨(4)日透露,下半年起的2年內,將投資至少14億元,購置新廠與設備,將鍛造輪圈年產能,由原規畫100萬個,再提高至140萬個,以滿足原廠車廠客戶的訂單需求。

    另因剛接收國內複材大廠山河森實業的複材技術團隊,巧新將成立航太事業部,未來新廠也會發展航空座椅等產品,首批產品鎖定開發「16G航空座椅」,介入長程與區間客機的座椅市場。

    此外,巧新也剛通過美國航太引擎大廠Honeywell的鍛造技術認證,近期將授證,使巧新成為日本神戶製鋼之後,亞洲第二家通過該認證的廠商,明年可間接供應給Honeywell的鈦合金引擎葉片。

    我零組件,德國車越用越愛

    工商時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2011.03.28
    台灣車廠靠日本,德國雙B及保時捷靠台灣!全球景氣復甦,雙B(Benz、BMW)、保時捷(Porsche)等豪華車全球各地賣得強強滾,但這些集奢華、高科技於一身的新車,若沒了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高勁爭力產品,可是無法上路的。

    仔細拆開雙B豪華車,上面有來自包括巧新(1563)、和大(1536)、同致(3552)、朋程(8255)、皇田(9951)等台灣知名上市櫃公司的MIT的零配件,台灣的電動馬達廠金富田、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更是擔負起Tesla電動跑車、寶馬(BMW)重機的動力心臟代工角色。

    業者表示,汽車製造是追求經濟規模的產業,但對於像雙B這種全球豪華車品牌,或是保時捷這類的夢幻跑車品牌,銷售量難以與豐田、福特、福斯這類大眾車品牌匹敵,加上追求最新科技與高品質的要求,因此在零件發包採購上,有著成本難以壓低的困擾。

    然而近年來,汽車業進入「微利時代」,加上這些高級車所在的歐洲國家,有著工資成本高漲、歐元升值的壓力,讓這些豪華車廠也必須轉到亞洲採購。

    台灣零組件業憑藉者高品質、高創新力、快速對應,且成本相對較低等多重競爭優勢,紛紛雀屏中選。

    台灣汽車工業發展超過半個世紀,業者在品質與生產能力上,早已臻國際級水準;不過台灣內需有限、且市場高度競爭下,1款國產車頂多年銷4萬輛,少的1年只生產百餘輛,改款頻率更縮短至1年1次,對零配件業者來說,經營環境嚴峻。

    但也正因為這嚴苛的經營環境,讓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練就外人難以匹敵的快速應變能力,這樣的競爭優勢,正好切中高級豪華車品牌「少量多樣」的特性與需求。

    目前像皇田,已經是雙B等豪華車的車用窗簾供應商;寶馬近幾年都透過貿協牽線,來台找尋合適的零配件供應商。
    巧新科技近日更宣布接獲雙B、保時捷等豪華車廠的鋁合金鍛造輪圈訂單,年訂單量高達10萬個。
    不僅是豪華車,就連講就性能跑車、重型機車,都有台灣高品質零組件的貢獻。

    例如保時捷最經典超跑911 Turbo,搭載的扭力轉換器中,就有不少使用來自台中的和大工業齒輪組產品;寶馬的G450X重型機車,動力核心更是由國內機車業龍頭光陽工業代工製造。

    話題性最夯的電動車,台灣零配件業者更是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像是寶馬集團的純電動車Mini E,馬達就是採購自台中神岡的金富田科技;知名電動跑車廠美國Tesla,更是金富田電動車馬達的主要客戶。

    此外,台灣在電子業的成就舉世聞名,也讓這幾年新興的汽車電子配件,成為台灣汽車零組件業的新藍海。

    例如同致已是全球前三大倒車雷達系統供應商,朋程更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車用二極體整流器製造商,許多雙B、凌志(Lexus)等豪華車上,都可見到台灣製產品的身影。

    5大車廠齊下單,巧新樂開懷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2011.03.24
    由聯電旗下弘鼎及宏誠創投所轉投資的巧新科技(1563),昨(23)日宣布,剛接到賓士Mercedes AMG、澳洲Holden、BMW、保時捷(Porsche)及日本豐田(Toyota)等5家國際知名車廠的鋁合金鍛造輪圈訂單,總年訂單量約10萬個。

    為增加產能,巧新總經理石呈澤表示,計畫下半年再投資4億元,增設1條鋁合金鍛造輪圈生產線,讓總生產線再增至4條,明年總年產能可增至100萬個。

    躍居全球第三大鋁合金鍛造輪圈的巧新,目前既有的客戶,包括美國克萊斯勒、福特、通用、日本Honda Access、Jaguar、Opel、Tesla及美國Toyota TRD等8家公司。在上述5家新客戶訂單,加上既有客戶加碼訂單挹注下,巧新今年鋁合金鍛造輪圈年產能,可由去年實際銷售量52萬個,再上看70萬個。

    石呈澤認為,歐美汽車業景氣已明顯復甦,加上歐洲三大高級車廠,去年每家新車總銷售量,均突破10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主要成長的動能,除了歐美市場外,也來自外銷至中國、印度及中東等地汽車銷售量的顯著成長。

    為擴大爭取既有客戶其他車款訂單量,巧新已分別在2011年的東京車展及日內瓦車展,提供鋁合金鍛造鋼圈,安裝在Toyota的Prius油電混合車與Yaris車款,及Land Rover柴油複合動力車等多個車款,公開亮相。此外,巧新科技也將鋁合金鍛造的技術,延伸至汽車底盤零件,以擴大營運規模,石呈澤透露,已接獲歐州積架(Jaguar)首批轉向節鋁合金鍛造訂單,數量為3,900套,今年內可陸續出貨。

    巧新去年營收25.8億元,折合8,600萬美元,自結去年稅後盈餘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約1元。
    法人預估巧新在新增客戶與既有客戶加碼訂單之下,今年營收目標可達30億元以上。

    巧新(1563)董事會 聯電退出

    【經濟日報╱記者王瑞堂/雲林報導】 2010.06.25 04:47 am
    國內最大型閉合模鍛造廠巧新科技(1563)昨(24)日改選董監事,聯電集團退出董事會,原董事長兼總經理石呈澤配合未來股票轉上市需要,專任總經理兼董事。經營團隊不變,董監事改選不影響營運發展,今年可望較去年成長。

    巧新的鍛造鋁合金輪圈產能已躍居亞洲第一,並打入許多國際車廠供應鏈。

    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好轉,加上巧新採取分散市場、開發新客戶及新產品等策略發酵,今年前五月自結營收12億元,年增率62%,獲利更已超越去年全年水準,全年營收、獲利大躍進可期。

    昨天巧新舉行股東會全面改選董監事。巧新創始股東之一、屬於聯電集團的宏誠創投公司雖仍是大股東,卻主動表示不再擔任與本業無關行業的董監事,未參選本屆巧新董事,退出巧新董事會。巧新另一創始股東佑華營造公司,昨天也表明不再尋求連任董事。

    巧新昨天選出的董事是吳宗仁、石呈澤、張明峯、魏隆評、山河森實業(代表人為張智翔)、永名投資(代表人為徐正一)、正億企管顧問(代表人為黃聰榮)、獨立董事長吳春森及林問一;監察人三席分別是簡勝輝、陳建甫、陳德星。

    在股東會後的董事會上,吳宗仁被推選為新任董事長,他目前兼任富康獨立資產管理顧問公司資深副總裁;原巧新董事長兼總經理石呈澤則專任總經理,為實際帶領經營團隊的執行長。巧新營運體制採總經理制,由於石呈澤所率領的經營團隊不變。石呈澤說,巧新打入日本主要車廠供應鏈,今年第四季起開始交貨,最快明年下半年就會進入大量化階段。加上歐美車市回溫,巧新在歐洲新客戶也開始提貨,今年輪圈銷售量預計將增至50萬個,比去年成長5%。

    巧新擬辦理減資3.55億元,減資比16.34%

    【時報-王可鑫-台北電】2010.04.26
    巧新科技(1563)為改善財務結構,董事會決議辦理減資,以彌補累積虧損,本次預計減資金額3億5510萬元,消除股份3551萬900股,減資比率暫定16.341057903%,減資後實收資本額暫定為18億1800萬元。

    巧新預定6月24日召開股東會。

    恐受GM重整案拖累,巧新:存貨最大損失近8000萬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98.06.03
    面對美國通用(GM)汽車聲請破產重整案,身為GM供應商巧新科技(1563)昨(2)日表示,預計可能損失包括公司的存貨─屬於GM預計結束品牌(釷星、龐帝克及紳寶)鋁合金鋼圈,總計新台幣約7,811萬元。

    其中,新台幣3,352萬元的產品,未來有可能繼續出售,如未順利出售,最大可能損失為新台幣約7,811萬元。

    巧新說,帳上所屬GM的應收帳款,合計115萬美元,不過,GM已發表聲明破產重整期間,主要供應商的貨款,將依正常程序付款,有利於巧新確保此帳款的收回。

    為因應GM聲請破產重整案,巧新昨也提出短期因應措施,包括97年第四季,即開始調節產能,包括降低GM的存貨,藉以減少公司損失。

    其次,巧新將密切注意GM聲請重整案的後續發展,以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的權益。

    通用破產,巧新估損失最高達7811萬元

    【時報-張嘉倚-台北電】98.06.02
    受到主客戶通用汽車宣佈破產重整,巧新科技(1563)估計存貨最大損失達7811萬元,其中3352萬元的產品將有可能繼續出售,若未順利出售,則最大可能損失7811萬元。

    未來巧新將調整營運策略,包括研發不同類型之產品、提高亞洲市場比重、開發新客戶分散客源,以將損失降到最低。

    巧新擬申請調降現增認股價格、延長募集期間

    【時報-李慧蘭-台北電】98.03.23
    巧新科技(1563)擬向金管會申請調整現金增資認股價格及延長現金增資募集期間。

    巧新表示,因整體經濟環境低迷,影響投資意願,使得資金籌措不易,原於98年2月10日董事會決議現金增資繳款期間為98年3月16日~98年4月16日,價格為每股8元折價發行,擬向主管機關申請調降現金增資認股價格為每股5元及延長現金增資募集期間至9個月,待主管機關同意後,再另行公告繳款期間。

    巧新接獲豐田、積架輪圈訂單

    工商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 97.03.19
    全球第三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巧新科技,最近開發新客戶與新市場有成。甫於日前由美國返台的巧新科技總經理石呈澤透露,過去過度集中在美系的福特、通用,及克萊斯勒等三大車廠身上,但最近改調整營運策略,為分散公司的產品與客戶,積極開發非美系車廠的訂單,包括北美豐田汽車的LEXUS跑車,及歐洲積架汽車限量頂級跑車所需的鍛造鋁合金輪圈,剛確定下單給巧新,其中,豐田首批輪圈訂單量約四千個。

    石呈澤強調,積架頂級限量跑車「XKF」車款,只推出兩百輛,每輛售價新台幣五百萬元,且積架過去的跑車輪圈,都採用鑄造或沖壓的輪圈,但基於外觀、重量及環保等特殊要求考量,積架決定前述車款改採用鍛造鋁合金輪圈,巧新預定四月開始交貨,這是巧新首度接獲積架的輪圈訂單,對公司而言,具有營運的指標意義。石呈澤說,積架今年七月新設計車款,巧新正與對方洽商持續合作的可能性。

    巧新高球頭訂單明年倍增

    【時報-記者劉朱松台中報導】96.12.04
    國內高爾夫球桿與球頭代工大廠,明年接單可望比今年好。國內高爾夫球頭大廠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昨(三)日指出,明年已接獲的高爾夫球頭訂單量高達一百六十萬個,比今年大幅成長一倍,為應付訂單需求,巧新砸下二千萬元擴產,旗下生產線將由原本三條,增加至五條,年產能可再增加四○%。

    李明和說,該公司生產的高爾夫球頭,包括鍛造鈦合金球頭,與鍛造不鏽鋼、軟鐵球頭。其中,該公司鍛造的鈦合金球頭,是交由木製球桿大廠復盛,進行後段的加工與整支組裝;鍛造的不鏽鋼、軟鐵球頭,則交給楠盛公司進行後段加工與整支組裝,而前列兩家高爾夫球桿組裝廠,再將代工的球桿,交給美、日等地的高爾夫知名品牌廠商。

    巧新科技 打鐵打成世界第三的輪圈廠

    文 / 高宜凡
    2007-04-19 「 本文出自 2007 / 04 月號 」
    傳統的打鐵業,如何創造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特殊競爭力產品,甚至躋身世界領導大廠?巧新科技過去幾年的變身,再造了一個台灣小鎮奇蹟。

    帶領這家傳統打鐵業翻身的,是上任才五年的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

    五年前,李明和還只是個從營建業跳進來救火的門外漢。他下了哪些猛藥,讓一度瀕臨破產的巧新,在最近三年營收飇漲四倍,甚至吸引「晶圓雙雄」之一的「聯電」入股,成為公司的第二大法人股東?

    一個轉型決定,接單到手軟

    位於雲林科技工業區的巧新舊廠房裡,兩層樓高的大型鍛造機,不斷發出刺耳的機器運轉聲,以高達6000噸的力量,將放在底下的鋁碇壓成另一種形狀。

    「這種機器,一台新的要價1.5億元,但我們從美國買舊的,再重新設計、組裝,兩台才花3200萬元,」李明和站在機器旁得意地說。對於一般人難以忍受的刺耳聲音,他似乎習以為常。

    說話時始終帶著微笑、語調和緩的李明和一走進工廠,眼神就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專注力。看到他前來巡視,生產線的現場幹部趕緊隨侍在側,不敢怠慢。

    成立12年的巧新,過去只是一家年營業額不到3億元的傳統鍛造廠,生產高爾夫球頭。直到投入汽車輪圈市場,才讓公司的經營出現轉機。

    如今,巧新不但是全台最大、全球排名第三的鍛造鋁合金輪圈廠,去年更拿下10%的全球市占率。預估2008年銷量可進一步倍增到240萬件,有望拿下另一項世界第一的頭銜。

    目前,來自全球各大車廠的訂單,讓巧新的生產排程排到2013年,必須分三班日夜趕工,才有辦法應付,趕上交貨期限。包括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北美三大車廠,都是巧新的客戶群。來自日系車廠的訂單,也在積極洽談中。

    一階供應商,由門外漢跳級

    「北美客戶都說我們是外星人,」李明和笑著說,國內很多供應商也不相信,巧新可以從門外漢,一下子跳過二階、三階,變成車廠的一階供應商,承接來自原廠的大規模訂單。

    來到剛啟用的巧新二廠,可看到整齊排列的400多台輪圈沖洗機,不少機台上還貼著大家熟悉的汽車品牌標誌,表示那排是某間車廠客戶的專屬生產線。

    透過這些國際車廠的訂單,2004年營收只有5億多的巧新才有一點點盈餘,2006年已衝上22億元。預估未來三年,還能維持每年50%的成長幅度。

    金屬工業研究中心分析師劉文海肯定地說,當傳統鑄造輪圈業苦於原料漲價,毛利不斷被侵蝕時,「大家都經營得很辛苦,」但巧新卻能利用鍛造輪圈維持高毛利,表現非常難得。

    一位救火員,救回垂死奇蹟

    如今這番榮景,很難讓人想像,五年多前,這家公司曾一度瀕臨破產。

    相較於傳統的鑄造輪圈,鍛造輪圈具有重量較輕、強度更高的優點,可讓汽車發揮省油環保、安全性高等優點,現階段多應用在休旅車、豪華車等高階車種,售價是一般產品的兩到三倍,未來如果商用卡車也跟進採用,整體市場還會繼續成長。

    而過去,全球只有美國的ACOA跟德國的Otto Fuch兩家廠商,能供應車廠這種特殊產品,整個市場形同寡占,毛利率也高達50%以上。

    看準這道市場空隙,原本專做高爾夫球頭的巧新,從1997年便開始投入鍛造輪圈的研發。

    不過,原有的經營團隊卻低估了進入汽車市場的難度,一直燒錢卻無法回收,公司陷入長期虧損。熬到2001年時,已經瀕臨破產,董事會也不願繼續出資,過去幾年的心血將付之一炬。

    「這個產業的門檻實在太高,」李明和分析,鍛造輪圈不但技術障礙高,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購買設備。加上汽車市場的封閉特性,要通過車廠認證起碼得花三年,之後還要經過試量產、測試等程序。他掐指一算,「等真正拿到訂單,大概是六年後的事了。」

    原本在高雄經營「固裕營造公司」的李明和,在廠房工程界已小有名氣。在一次例行性的客戶拜訪中,李明和才發覺巧新的經營瓶頸。不久,創辦巧新的魏氏家族請他充當調停人,設法擬出一份重建計畫,出面向董事會協調,爭取讓公司繼續經營下去。

    礙於人情壓力,李明和只好答應,沒想到,之後董事會反要求他暫代總經理一職。而這一做,就一直做到現在。被趕鴨子上架的第一天,李明和向全體員工表示,「只要我沒喊解散之前,大家就要全力以赴,如果薪水發不出來,固裕會負責!」而他自己也掏出上千萬元,成為股東。

    一套重組流程,效率增六倍

    事在人為,李明和的入主,的確強化了巧新的體質及效率。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摸透整個生產運作流程,剛開始,李明和幾乎整天都在工廠現場學習、監督,甚至自己下去操作機器,「那時候,常常一天在工廠裡站18個小時,」他回想。

    再來,李明和開始要求提升生產效率。「不能因為我們還沒什麼訂單,所以大家就一直慢慢做!」他強調,如果生產效率提高,就能縮短大家的工作時間,降低不必要的工資成本,等於幫公司減少虧損。而且產能提升後,才有能力應付大訂單。

    過去的生產線多是各自分工設計,大家習慣負責份內事,過程中常會發生等待的空窗期,員工彼此也沒有互補支援、加快速度的觀念,最後每個班次的輪圈產量頂多只有500件。

    不久,李明和仔細研究每個工作環節的動作,並加以重新拆解、安排,讓流程銜接更加順暢、減少閒置狀態。在他的嚴格督促下,每班產量在短短半年內,就提高將近六倍,最高曾有一班產出3200件的紀錄,讓許多老員工大感不可思議。

    在「不斷改善、務求提升效率」的大前提下,2003年擴建的巧新二廠,更全面打造自動化生產線。過去需要100人負責搬運、加料、過磅、校正的鋁錠壓製流程,現在只要八個人掌控。

    如今,每個輪圈的生產所需時間,也由過去的兩個鐘頭,縮短為一分半。速度加快80倍。

    面對未來,巧新這幾年鍛鍊出來的持續改善能力,就是他們最大的競爭本錢。

    一股改善堅持,是最大競爭力

    接手五年來,李明和只有放過一次農曆年假,其餘時間幾乎都在工廠度過。他也從當初的門外漢,變成十足的生產線專家,「現在要有我不懂的東西,很難啦!」謙虛的他難得露出自信表情。

    雖然目前訂單滿載,但李明和也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國際級的對手,所以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金屬中心分析師劉文海也提醒,像是大陸最大的鋁合金輪圈廠——秦皇島「中信戴卡輪轂公司」,就是巧新必須注意的對手,因為這家公司同樣被福特汽車選為大中華區的一階供應商。

    所以,持續提升製程效率、員工素質,成為巧新刻不容緩的任務。這兩年,巧新開始安排為期八週的幹部訓練班課程,讓每個人都具備發掘問題、擬定改善方案的能力,一有特殊貢獻,當月就會立即獎勵。目前,已有30%的員工受過這套訓練。

    李明和認為,「如果說巧新有什麼地方能做為別人的標竿,就是我們要求持續改善的精神!」或許是嚐過虧損滋味,所以在還沒登上世界第一之前,巧新這種持續改善精神,都不會改變。

    瀕臨破產?總經理的籌資祕訣

    一家還在虧損的公司,該怎麼向法人募資、向銀行開口借錢?面對這種窘境,李明和有一套。

    2001年底,巧新好不容易通過車廠認證,可開始進行試量產,卻苦無資金建廠、買設備。

    李明和苦笑,當時年營業額還不到5億元的巧新,建廠所需資金高達30幾億,而且公司還在虧損,實在很難向銀行借到錢,「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李明和很清楚,當時手上沒有訂單,無法提升生產的經濟規模、降低外部採購成本,因此只能以提升內部效率的方式,來減少營運成本,「本來是大虧,我們可以先變成小虧。」

    這招果然奏效,內部生產效率提升之後,果然讓公司的虧損幅度縮小,逐步止血。2004年時,甚至還有少量盈餘出現,讓公司脫離虧損狀態。

    李明和解釋,「你要先有個proposal(提案)在手上,讓人家知道現況與未來的規劃,讓人看到你的進步。」

    幾年下來,終於讓巧新募得足夠的建廠資金。公司資本額也一路從3億多,快速增加到14億元以上。2006年9月,聯電旗下的「弘鼎創投」投資近4億元,成為公司的第二大法人股東。

    李明和估計,「這幾年招募到的法人股東,都是平均觀察兩年以上,才決定提供資金的。」唯有加強股東信心,看到改善成績,外界才會認同巧新的經營價值。(高宜凡)

    巧新科技小檔案

    成立時間:1994年

    董事長:楊潮鈺,總經理:李明和

    員工人數:900人

    產品:鍛造鋁合金輪圈(占營收95%)、高爾夫球頭、重電零件

    2006年營收:新台幣22.24億元

    巧新最快年底前上市

    經濟日報 2007/7/11
    巧新科技工業今年營收可望首度突破30億元,較去年成長約五成。巧新董事長楊潮鈺說,由於營收成長、獲利好轉,預訂今年8月申請上市,今年底前可望從興櫃轉到集中市場掛牌交易。

    巧新昨(10)日與華南等多家銀行完成30億元聯貸案,將償還部分舊債及積極擴建鍛造鋁輪圈生產線、切入3C鍛造產業。台灣廠和大陸廠擴建產能後,兩岸生產線最高年產能240萬個,在全球鍛造鋁輪圈產業坐二望一。

    巧新總部設於雲林科技工業區內,產品以鍛造輪圈及鍛造高爾夫球頭為主,去年營業額22.23億元,比前年成長 47.2%;去年毛利率30.39%,每股稅後純益1.58元,較前年成長27.4%。

    楊潮鈺說,去年每股稅後純益成長幅度不如營收增幅,主要是原材料上漲及增加研究開發經費。不過,隨著鍛造輪圈成為潮流,兩、三年後的訂單能見度很高,營收、獲利成長性都頗樂觀。

    巧新去年利息費用7,000多萬元,為前年的2.73倍,利息負擔明顯上升,昨天取得30億元聯貸後,可還償原先利率較高的17億元負債,節省利息支出,剩餘13億元資金則將用於擴建鍛造輪圈、高爾夫球頭等生產線,及跨入3C鍛造產業。

    楊潮鈺表示,巧新擁有良好的鍛造設備及技術能力,有利跨足3C鍛造產業領域。加上董事陣容中有聯電家族成員(宏誠創技)、精業公司等著名電子科技企業,是巧新發展新事業的利基。

    巧新副總經理黃聰榮說,目前全球從事鍛造鋁輪圈大廠商只有個位數,巧新年產能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鋁業及匈牙利公司,全球年需求量約1,000萬個,巧新去年市占率約5%,預估今年可上升至8%。

    巧新台灣廠擴建完成後,年產能可由目前的90萬個提升至160萬到180萬個;轉投資的大陸常熟廠,初期的鍛造鋁輪圈年產能為60萬個,若兩廠全能生產,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可望上升至兩成以上,若能衝破三成,就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大廠。
    福特38萬個卡車鋁圈 下單巧新 巧新 2007/5/31
    由聯電旗下宏誠創投等公司轉投資的巧新科技,最近剛接獲福特汽車的輕卡車鍛造鋁圈大單,年數量可達三十八萬個,總金額高達十多億元,使巧新今年出貨的福特鍛造鋁圈的產能占比,由去年的三成,大幅提升到近五成,順利擠下通用汽車,成為巧新最大的買主客戶。為擴大布局,巧新計畫將核心鍛造技術與合金產品,再延伸到3C的消費電子產品,目前計畫投資二百九十八萬美元,在大陸常熟市設廠。

    巧新副總經理黃聰榮表示,該公司營運主力是以鍛造鋁圈與高爾夫球頭為主,去年接獲通用汽車的輕卡車及大型房車所需鍛造鋁圈的數量為三十一萬個,今年接獲通用的鍛造鋁圈數量僅微幅成長至三十二萬個。

    相較於通用今年接單量僅微幅成長,巧新今年接獲福特汽車的鍛造鋁圈數量,則呈現大幅成長。黃聰榮說,巧新剛接獲福特今年度輕卡車的鍛造鋁圈訂單,將由去年的十五萬個,暴增至三十八萬個,且巧新是福特該款式的鍛造鋁圈唯一供應商,讓巧新今年出貨的福特鍛造鋁圈的產能占比,可由去年的三成,提高至近五成;相對地,巧新今年出貨的通用鍛造鋁圈的產能占比,則由去年的六成,降為四成。

    此外,巧新今年也小量出貨給克萊斯勒的一款跑車鍛造鋁圈,每年訂單量僅六千個,而克萊斯勒後續的二至三款鍛造鋁圈,該公司還在設計、測試中。巧新預估後年的克萊斯勒的接單,可望有爆發力。至於包括豐田、三菱等日系汽車,巧新目前均正在爭取產品訂單中。

    精業、聯電入股 巧新營運加分

    巧新 2006/11/10
    國內鍛造鋁輪圈大廠巧新科技,剛完成額度二億元的現金增資案及董 、監事改選。包括精業董事長黃宗仁掌管的「英屬蓋曼群島商台灣特 別機會基金有限公司」,及聯電旗下宏誠創業等兩家公司,各取得一 席巧新的董事席次,進入巧新的經營決策圈。在新的董事會成立之後 ,巧新表示,目前是公司第三大往來客戶的福特汽車,明年採購巧新 的輪圈數量,將從今年約占巧新的二成,再提高至五成,使福特將成 為巧新的最大往來客戶。
    巧新目前已完成現金增資案,並完成董、監事改選,而增資後的巧新 股本,將由目前的十四億二千五百萬元,增至十六億二千五百萬元。 聯電旗下弘鼎創業與宏誠創投等多家公司,均分別入股巧新科技。其 中,弘鼎創投及宏誠創投持有巧新的股權比率,分別為六.五五%及 三.○八%。
    聯電以宏誠創投法人代表賴欣儀名義,取得巧新一席董事席次,讓聯 電旗下子公司入股巧新案,正式拍板定案。此外,精業董事長黃宗仁 掌管的「英屬蓋曼群島商台灣特別機會基金有限公司」,持有巧新股 權約為一九.二四%,成為巧新最大的單一法人股東,取得巧新一席 董事,實際參與巧新董事會的決策。
    巧新副總經理黃聰榮說,巧新今年每月鍛造鋁輪圈最大產能為八萬個 ,但實際銷售量近六萬個,今年預估總銷售量在五十萬至六十萬個。 目前與巧新往來的汽車廠客戶,包括通用、鈴木及福特等業者。其中 ,通用每月採購量為二萬至三萬個,已躍居巧新往來客戶之首。黃聰 榮透露,巧新明年鍛造鋁輪圈的出貨量,將有大幅的成長,預估明年 至少可挑戰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三十萬個以上,目前巧新剛敲定新增的 客戶,包括克萊斯勒汽車,及接獲福特汽車的加碼訂單。其中,克萊 斯勒明年向巧新下單的鍛造鋁輪圈數量約有數萬個,巧新預定明年可 正式出貨。
    值得一提是,福特明年加碼採購巧新三款的鍛造鋁輪圈,讓福特明年 採購量,約占巧新的產品比重,可由今年約二成,再提高至五成。為 此,巧新目前正持續進行第二廠擴產工程,預定今年底完成之後,巧 新明年鍛造輪圈產量,可由今年的八十萬至九十萬個,再提升至一百 二十萬至一百三十萬個以上;後年的產能,將再提高至二百萬個以上。 【摘錄工商A15版

    巧新26日興櫃掛牌 聯電入股 市場矚目

    巧新 2006/10/24
    全球第三大鍛造輪圈廠巧新科技二十六日將正式掛牌興櫃交易,推薦 券商包括了兆豐、大華、建華、富邦、元大京華。雖然該公司今年上 半年每股稅後盈餘僅○.六元,但先前聯電集團卻以每股四十五元的 價格盈得巧新三八○萬股股權,使得巧新備受矚目。
    巧新去年營收一五.一二億元,每股稅後盈餘一.一四元,今年上半 年營收則為九.四八億元,每股稅後盈餘○.六元,今年前九月營收 一五.九四億元,較去年同期的九.○八億元成長了七五.四七%。
    就上半年的獲利情況,巧新在國內汽車零組件廠商中,表現並不特別 突出,不過,先前聯電集團旗下的弘鼎創投卻以每股四十五元的價格 ,向巧新原始股東英屬蓋曼群島商台灣特別基金購買三八○萬股後再 參與五百萬股現金增資,總投資金額三.九六億元。
    聯電集團這兩年來積極切入汽車市場,去年二月分先入主公信電子, 跨入汽車電腦市場,之後又透過ECB參與億聲電子的募資,投入車 用液晶螢幕領域,而先前聯電入股巧新科技,為聯電團積極投資「非 本業」的投資案中,最令外界訝異的個案。 【摘錄財訊7版

    聯電子公司可望進入巧新董事會

    巧新 2006/9/21
    將由聯華電子旗下弘鼎創投公司取得六.一八%股權的巧新科技,預 計十月間送件申請興櫃掛牌,並將召開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事, 預料聯電可望以另一家宏誠創投公司名義,取得巧新一席的法人董事。
    為讓聯電旗下創投公司,能順利進入巧新董事會,巧新內部董事近日 內已協調董監事的布局。據了解,現任的巧新董事鄭文鋒傳出有意讓 位,未來聯電將以宏誠創投名義,可望被安排進入巧新的董事會。 【摘錄工商A15版

    聯電高價買下巧新 每股四五元

    巧新 2006/9/20
    聯電以每股四十五元高價買巧新,在這一輪電子業轉向汽車零組件業 佈局機會當中,國內的汽車零組件業誰還有機會勝出?以目前聯電跟 鴻海選擇的標的來看,未來以外銷國外成車廠為主的零組件廠,及在 中國佈局已深的零組件廠較有勝出機會。
    隨著中國車市的興起,讓汽車零組件成為許多創投眼中的可以中、長 線佈局的標的,其中,跟巧新同時以生產輪圈為主源恒,之前就受到 昆仲投資青睞,而以AM市場為主的耿鼎也受到昆仲投資以每股二十 元的價格來認購,在在都顯示,市場的資金已經開始移往汽車零組件 業。
    尤其,聯電集團十八日公告以每股四十五元的價格,參與巧新的募資 案,由於該公司去年每股獲利為一.二四元,今年上半年的每股獲利 為○.六元,聯電願意用四十五元的價格認購,顯現對巧新佈局及未 來營運的看好;也足見汽車零組件業,不僅只是創投眼中的明日之星 ,也已經成為許多電子業進入汽車電子的敲門磚,繼創投基金加持買 進東陽、和大、帝寶、耿鼎和源恒外,未來電子龍頭是否加碼進軍汽 車零組件業,成為未來重要觀察指標。
    由於汽車和相關的零組件產業,要進入OEM的體系 是要求絕對的 安全性,進入障礙門檻高,需要累積大量的模具和設備,配合技術、 品質原,不是有錢就可以介入的產業,所以汽車電子要進軍這個領域 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郛,不排除電子廠轉向與已經打進國際競技零組件 廠合作,用延伸戰線方式,來進軍汽車電子領域。
    就目前情況來看,皇田、至興、和大及大億都以供應國外的汽車廠為 主,全球競爭實力相當好,和國際車廠都有長遠的合作關係,而東陽 則是國內在大陸零組件廠佈局最深的業者,與當地的業者合作關係密 切,繼巧新被聯電集團選為投資標的後,國內這些實力不錯的上市、 櫃公司正待價而沽。 【摘錄財訊10版

    聯電入股巧新 擴大進軍汽車業

    巧新 2006/9/19
    聯電集團擴大布局汽車市場領域,繼憶聲電子與公信電子後,昨 (18)日宣布由持股99.99%的弘鼎創投,入股台灣最大鍛造輪圈廠 巧新科技,持股比率6.28%。
    巧新科技成立於1994年6月,目前是台灣第一大鍛造鋁合金輪圈大廠 ,也是美國通用汽車(GM)的三大鍛造輪圈供應商;在福特汽車全 球百大技術研發的合作夥伴中,巧新是第一批入選的13家企業之一。
    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轉投資巧新是看好汽車產業發展,透過巧 新在產業的優勢,為聯電帶來轉投資效益。
    近一年來,聯電布局汽車市場的動作不斷加大,2005年2月先入主公 信電子,跨入汽車電腦市場,之後又透過ECB參與億聲電子的募資, 投入車用液晶螢幕領域;昨天再由弘鼎創投入股巧新。
    此次透過弘鼎創投入股巧新,雖然持股只有6.28%,但巧新擁有福特 、通用等大廠客戶,未來能否為聯電其他汽車相關轉投資帶來潛在 訂單,以利切入歐美客戶,值得觀察。
    巧新科技目前資本額14.25億元,總員工人數900人,根據公司網站資 訊顯示,去年營收15.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1.14元;今年上半年營收 9.48億元,每股純益0.6元。 【摘錄聯合理財網

    每股45元 聯電天價買鋁圈王

    巧新 2006/9/19
    在轉投資事業一向相當靈活的聯華電子(2303)昨(十八)日代 旗下子公司弘鼎創投公告取得巧新科技(1563)六.一八%股權 。雖然巧新科技僅是公開發行、且股本僅一四.二五億元的公司,不 過聯電表示,相當看好巧新的前景。法人表示,巧新的主要業務是當 紅炸子雞「汽車」、「鋁合金」產業,這一點應該是吸引弘鼎創投這 一次用高價認購巧新現金增資的最關鍵因素。
    巧新成立於一九九四年,主要營業項目為鋁合金汽車車輪鋼圈以及高 爾夫球球頭等,主要客戶為美國通用汽車(占營收七到八成)以及福 特汽車,法人表示,由於要進入歐美汽車大廠的供應鏈相當不容易, 安檢的過程也相當繁複,而巧新可以獲得美國兩大汽車廠的青睞,顯 示巧新科技在鋁合金的應用技術相當不錯。
    為了充實營運資金,巧新在今年股東會中通過辦理二億元的現金增資 ,每股四十五元、預計募集九億元的資金。而聯電旗下弘鼎創投就是 透過巧新這一次的現增,取得巧新科技八千八百張、每股取得成本四 十五元、總金額為三.九六億元、透過這一次認股弘鼎創投共持有巧 新科技六.一八%的股權,成為巧新的第二大股東。
    巧新目前最大股東為英屬開曼群島商台灣特別機會基金持股二五.四 五%、佑華營造二.六五%、台灣工銀一.七八%、上櫃公司金洲海 洋科技一.四一%,董事長為楊潮鈺(佑華營造法人代表)、總經理 為李明和,雖然從上半年財報來看每股稅後盈餘才0.六元,不過未 上市盤價卻高達四二元,而這一次的現增高達四十五元更是高於目前 的未上市盤價。
    對於獲利與高價現增不成比例,法人表示,「汽車」、「鋁合金」是 當紅產業,看好巧新在這個兩個領域已經具有領先技術,應該是聯電 投資的重要原因。
    從巧新去年財報來看,去年上半年營收三.九一億元、稅前盈餘九百 萬元,每股稅後盈餘才0.一五元,在未上市股價屬於雞蛋水餃股; 不過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巧新的業績突飛猛進,去年全年營收衝高到 一五.一二億元、稅前盈餘一.五四億元、九四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 達一.二四元,下半年業績衝得很快,巧新在未上市盤的價格也就衝 到目前的四十多元。 【摘錄工商A3版

    四年後巧新要當輪圈一哥

    巧新 2006/9/19
    全球第三大鍛造輪圈廠的巧新科技,目前正辦理二億元的現金增資案 ,將由國內半導體大廠聯華電子認購多數的增資股。對此,巧新副總 經理黃聰榮昨晚表示,巧新今年六月已正式成為福特汽車重新遴選長 期供應商之一,且公司在持續進行二廠擴產,及覓地規劃三廠之後, 巧新於西元二○一○年可望擠下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的美國ACO A及德國Otto Fuch ,成為全球鍛造輪圈廠的一哥。
    聯電除了認購巧新此次的現金增資案外,也開始收購巧新已發行的既 有股份,因此,聯電未來持有巧新的股權,預估可達一成以上。
    對此,巧新科技副總經理黃聰榮表示,巧新的主要產品,是以鍛造輪 圈與高爾夫球頭等產品為主。其中,鍛造輪圈比重約占九五%,巧新 上半年營收為九億七千萬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一.四八倍,若依 下半年接單來看,今年營收可望遠高於去年營收十五億元的水準。
    為求躋身於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巧新目前正持續進行占地面積一 萬八千坪的第二廠擴產工程,預定今年底完成之後,巧新明年鍛造輪 圈產量,可由今年的八十萬至九十萬個,再提升至一百三十萬至一百 四十萬個以上;後年的產能,將再提高至二百萬個以上。
    直至二○一○年,巧新第三廠的產能加入之後,其鍛造輪圈年產能可 達三百五十萬個以上,屆時,巧新可望擠下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的 美國ACOA及德國Otto Fuch的市場排 【摘錄工商A3版

    巧新擠進福特前13供應商

    巧新 2005/12/29
    全球第三大鍛造輪圈廠的巧新科技,昨(二十八)日與銀行團簽訂五 年期、金額十七億元的聯合授信案,將作為興建新廠與購置設備之用 。與會的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表示,福特汽車最近公布重新遴選的 全球前十三家供應商之中,巧新是台灣唯一上榜的福特供應商。巧新 預計明年六月會與福特先簽訂獨家長期供應合約,未來可望取代福特 現有供應商,位居全球鋁輪圈業一哥地位的美國鋁業(ACOA)的 地位。
    李明和透露,福特汽車的全球供應商共有五萬家,但為執行「精實」 方案,福特預計淘汰一半的供應商,並於最近公布首波重新遴選的前 十三家供應商,巧新是台灣唯一列入供應商名單者。

    李明和說,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分別為美國ACOA及德國Ot to Fuch。其中,ACOA的鋁輪圈年產量為四百五十萬個; 另Otto Fuch 約為三百萬個。不過,巧新位於雲林科技工 業區得新廠於明年五月投產,以及另行覓地興建新廠之後,巧新於二 ○○八年的鍛造輪圈產量,將由明年預估的一百三十萬個,逐年提高 至三百五十萬至三百七十萬個之間。尤其,巧新明年六月與福特先簽 訂獨家長期供應合約,加上全球前三大輪圈廠的市場版圖互有消長之 下,巧新有信心在二○○八年能一舉拿下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的寶 座。
    對於此一聯貸案,李明和指出,可讓巧新的發展之路走得更穩健,該 公司今年營收目標約十五億元,是去年營收的二倍,預估明、後年的 產值,每年均可再成長一倍。 【摘錄工商A15版

    巧新 搶當全球輪圈一哥 靠價格優勢及貼近市場

    巧新 2005/12/29
    搶當全球鋁輪圈一哥的撇步,巧新科技總經理李明和昨(二十八)日 接受專訪時強調,該公司靠著是以價格優勢,擴增日系、韓系及歐系 車廠的客戶群,以及前進大陸與泰國設廠,以爭取東南亞及中國大陸 的市場商機。
    記者問:巧新如何在二○○八年前,躋身成為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
    李明和答:目前全球前兩大鍛造輪圈廠,分別為美國鋁業(ACOA )及德國Otto Fuch,與這兩家公司相較,巧新在品質與價 格上,都有其競爭優勢,尤其產品價格,比前述兩家業者便宜一成以 上,這是巧新爭取市場的最大利基。
    問:巧新要爭取全球第一大鍛造輪圈廠,在全球的投資布局為何? 答:全球主要的汽車市場,包括美國、墨西哥、巴西、中國、泰國、 澳洲與德國等地,巧新未來會以就近供應組車廠為主,因此,在台灣 預計將砸下近五十億元,設立兩家新廠後,還準備在大陸華東地區以 及泰國等地設廠,以就近供應當地的往來客戶。
    問:巧新原有高爾夫球桿頭與鍛造輪圈,為了爭取全球鍛造輪圈廠龍 頭,未來產品比重是否會調整?
    答:巧新目前主力市場,以美國為主,但未來將逐步跨足歐洲市場。 為擴大鍛造輪圈的供應量,巧新明年會將鍛造輪圈的產品比重,由去 年的七成,提高至九五%;反之,高爾夫球桿頭,明年產品比重,則 由去年的三成,逐步降低至五%,以全力搶進全球鍛造輪圈商機。 【摘錄工商A15版

    美三大車廠搶購鍛造鋁圈

    巧新 2005/10/31
    休旅車日益吞食轎車市場版圖,所需配備的高級鍛造鋁圈需求量節節 攀升,在市場供應吃緊下,美國通用、福特與克萊斯勒等三大汽車廠 為取得有限貨源,其採購代表密集近期抵台緊迫盯人,要求台灣唯一 OEM供應商─巧新科技加強供應,甚至赴現場督導生產進度,形成 汽車母廠壓低姿態請求零組件廠高抬貴手配合的罕見現象,巧新已積 極趕在明年第二季前,完成年產能規模達二百萬個鋁圈的第二期新廠 興建工程,藉以紓解龐大訂單壓力。
    無獨有偶,國內另一家擁有鍛造鋁圈生產技術但專攻售後服務(AF )市場的富辰科技,現正積極申請TS 16949汽車體系品保認 證,預計在明年第三季通過,也已引起美國三大汽車廠的「覬覦」, 為多方取得供應源,其中一家業者已率先要求富辰為其打樣設計新款 休旅車用的鍛造鋁圈,如果測試無虞,訂單一下就是兩年二十五萬個 ,非富辰現有竹山廠區產能能負荷,公司已積極評估在現地或北部尋 找適當土地擴廠,新廠年產能規模至少在三十萬個以上。 【摘錄工商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