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1

理財存股筆記《中信金控 2891 具完整布局的金融銀行業龍頭股》之中國信託銀行 與台灣人壽獲利雙渦輪!

中信金係於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七日成立,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主體,同時併入中國信託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票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及台灣彩券公司。

旗下子公司包括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中國信託保險經紀、中國信託綜合證券、中國信託創投、中國信託資產管理、中信保全、台灣彩券、台灣人壽、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子公司獲利貢獻:中信銀行(含保經)74%、台灣人壽23%。

心得:

  • 2020/03/31: 股價17.9, 中信金(2891)公佈108年全年財報,EPS 2.16元較去年成長, 觀望
  • 2020/03/19: 股價16.3, 股災大跌, 睽違四年多終於回到便宜一點的價位, 觀望
  • 2020/02/14: 股價22.8, 中信金控表現亮眼,單月稅後大賺逾50億元,且較去年同期大增23.5%, 觀望
  • 2019/09/02: 股價20.3, 從2019/07/15除息參考價為20.6元, 觀望
  • 2019/07/05: 股價21.7, 金管會公布5家大到不能倒的系統性銀行, 中信金還是裡面滿足資本適足的優等生, 觀望!
  • 2019/06/26: 股價21.2, 通過每股現金股利1元,殖利率4.7%, 看起來中信已經不再是以前高配股配息的金融股, 偏向維持4~5%現金殖利率! 另外, 中信金去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達到12.09%,金控公司中排名第一。未來除了銀行端穩健發展,也將注重保險、數位、海外等三大發展方向。 觀望!
  • 2019/05/24: 股價20.85, 中信銀推商旅鈦金卡, 有積極經營慢慢衰退的信用卡業務,正面! 台灣人壽的「南港區經貿段15地號地上權案(南港C3)」開發案已在去年11月底取得建照, 預計2022年底完工, 未來將由日商三井不動產經營Lalaport商城, 正面! 台壽南港C3開發案 動土開工
  • 2019/04/01: 股價20.3, 國際會計準則 IRRS17 最慢 2024 年即將導入保險系統, 讓壽險業面臨增資與財務減損雙重壓力,金管會更呼籲業者少發現金股息厚實資本, 壽險類股恐將面臨市場壓力, 觀望!
  • 2019/03/21: 股價21.00, 股價相較於富邦金國泰金穩定, 另新一期「108年至110年築巢優利貸-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由台銀搶下,今年中信銀的房貸市占可能會受到影響, 加上信用卡業務有點衰退, 玉山銀挖中信銀聯名卡牆角,中信銀1月爆停16萬張卡。觀望!
  • 2019/01/24: 股價20.4, 股價漸漸偏弱, 中信金去年成績單總獲利年減3%為EPS 1.85元, 基本上升息提高金融股獲利, 目前看來是個不成立的, 觀望!
    • 本益比 (倍) 10.8 / 殖利率 (%) 5.29 / 股價淨值比 1.27 / 近4季EPS 1.89 / 近4季ROE% 12.22
  • 2018/11/21: 股價20.85, 注意! 中信銀行與台灣人壽的第三季獲利雙雙較第2季衰退, 觀望!
  • 2018/11/01: 股價20.35, 中信金前九月每股純益1.6元, 最近貿易戰偏空, 本益比 (倍) 10.16 / 殖利率 (%) 5.31, 觀望! 話說中信金怎麼常常有內部員工弊案, 中信金前老臣購地套利9億法院重判15年
  • 2018/08/21: 股價21.40, 中信金前七月累積EPS 1.38元
  • 2018/07/02: 股價21.7, 美國升息的話, 據說賺更多; 今年累計前5個月每股獲利0.98元,金控排名第四。下半年升息,對有銀行和壽險的中信金控是利多
  • 2018/05/07: 股價21.10, 去年EPS為1.91元, 分派現金股息1.08元, 現金殖利率 5.1%
  • 2018/04/24: 股價21.30, 今年首季EPS 0.63元, 較去年同期成長20%
  • 2018/03/26: 股價21.05, 留意本益比近兩年提高囉!
    • 本益比 (倍) 11.02 / 殖利率 (%) 4.75 / 股價淨值比 1.3 / 近4季EPS 1.91 / 近4季ROE% 12.34

    歷史股利:

  • 2018/03/09: 股價21.65, 股價持續走高, 前兩月EPS 0.44元, 現金股利估1.1-1.4元
  • 2018/02/09: 股價20.35, 獲利不錯, 一月EPS 0.33元
  • 2018/01/02: 股價20.55, 最近股價穩定不再上沖下洗
  • 2017/12/07: 股價20.15, 中信金控替「離職員工」辜仲諒墊付9000多萬元刑事案件保釋金, 基本上這是中信金控潛在的小危機, 一樣式家族是金控的國泰金與富邦金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值得觀察! 惠譽信評表示: 不會影響到獲利及營運,尤其中信銀無論是前端的銷售,中端的管理、後端的風險控管在業界中都屬於領先地位,不過潛在危機也在於中階幹部「士氣潰散」
  • 2017/11/28: 股價20.10, 子公司台灣人壽獲利擠入排行第四, 我最近研究台灣人壽保單內容, 相較與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而言, 台灣人壽端出的內容是很不錯, 加上中國信託品牌價值, 今年才能夠吸引許多新保戶投保, 滿正面的, 等股價回檔我會考慮布局~
  • 2017/11/22: 股價20.30, 連兩天大量突破四個月來的高點!
  • 2017/11/13: 股價19.35, 最近股價穩定不再上沖下洗
  • 2017/09/05: 股價19.50, 2017上半年稅後淨利193.93億元,EPS1元, 其中台灣人壽獲利為41.90億元,中國信托銀行獲利151.01億元, (可參考富邦金or國泰金存股筆記)
  • 2017/08/04: 股價19.3
  • 2017/07/17: 股價19.9, 今除息,配發1元現金股利,除息參考價為19.7元,早盤股價填息25%
  • 2017/07/04: 股價20.1 突破20元大關!!
  • 2017/06/02: 拿到2017年股東會紀念品-多功能螺絲起子手電筒, 好像比之前收到的中鋼還好用, 而且還可以當手電筒

  • 2017/05/18~06/12: 股價19.50 本益比12~13.64
  • 2017/05/10: 股價19.05 突破19元
  • 2017/04/03: 股價18.85 今年只發現金股利1元, 換算殖利率為5.3%, 的確有點縮水
  • 2017/01/16: 股價17.95 中信金股價漲上來了, 所以本益比提高, EPS與ROE略降
    • 本益比 (倍) 9.47 / 殖利率 (%) 4.58 / 股價淨值比 1.11 / 近4季EPS 1.87 / 近4季ROE% 12.81
  • 2016/11/20: 我拿到中信金臨時股東會贈品

    中信金將在12月8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有為股東準備精美紀念品,據說是市價750元的「鍋寶健康隨身壺」。新聞說中信金原本明年6月才要進行董監改選,今年是因為南山人壽尹衍樑與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有意爭奪中信金經營權,所以中信金面臨經營權保衛戰…小股東心得:”有禮物比沒禮物好多了”

  • 2016/04/01 中信金的本益比, 股價淨值比, ROE指數都很不錯
    • 本益比 (倍) 8.1 / 殖利率 (%) 4.76 / 股價淨值比 1.11 / 近4季EPS 2.1 / 近4季ROE% 13.96
  • 2016/04/01 基本體質分析:
    • 關於中信金是不是定存股 ?
    • 營收長線看來持續成長, 且股價位於低檔(2016/04/01)
      • 下圖看每月營收有增加的趨勢, 表示公司這幾年專業經理人作得很好, 順道一提辜濂松先生2012年辭世後, 接任者為表弟顏文隆接中信金董座, 朝專業經理人發展!
    • 多年來股利發放穩定

     

從1992年到2016年的歷史股價:

國內金融股近八年的ROE(股東權益報酬率比較:

目前看起來只有富邦金贏過中信金

以2009~2016的本益比與股價關係圖來說,

當中信金的本益比接近15的時候, 表示股價被高估, 很大機會股價會向下修正直到本益比回到9左右


2019-07-03 大到不能倒!金管會公布5家系統性銀行…讓銀行喊苦的新制上路

今周刊 文/林葉藍
「讓體質更好不是壞事。」6月27日,金管會公布了一項全新法則,那就是「系統性重要銀行」名單,總共有五家銀行上榜,包括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兆豐銀行和合作金庫。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系統性重要銀行必須符合額外的資本適足和監理要求,當市場發生動盪或風險急遽升高時,要扮演金融市場穩定的力量。

此法一出,反倒譁然,這5家領了「口頭獎勵」的銀行,好處沒有,卻因為要符合額外的資本適足,必須面臨增資的壓力,私底下怨聲載道,有苦說不出。

事實上,這次金管會公布這個史上頭一遭的規定與名單,主要是為了與國際標準接軌,顧立雄說,20國集團(G20)要求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讓各國辨識其國內系統性主要銀行,因此,研議出我國此次的篩選架構及強化監理措施。

「我們不想要,卻也不敢說。」5家銀行之一的發言人直白地說,這五家銀行等同是優等生代表,原本應該慶賀獎勵,但因為這次金管會公布的名單中,除了中國信託之外,其他四家都在資本適足上略有不足,因此如果要繼續留在「榜上」,都有即刻增資的壓力,即使是中國信託,也只是剛好掠過,只要再衝刺一下業務,可能馬上也要增資。 換句話說,這次金管會的口頭獎勵,紅蘿蔔沒有,卻因為對優等生提高標準,引發「表現好反被懲罰」的議論。

2019-06-15 經濟日報 中信金三路布局 衝營運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昨(14)日表示,中信金去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達到12.09%,金控公司中排名第一。未來除了銀行端會秉持穩健發展方針,也將注重保險、數位、海外等三大發展方向。

中信金昨日股東常會通過將配發每股現金股利1元,按昨收盤價計股息殖利率4.7%;會中也進行董事改選,公司派推舉的七席候選人全數上壘,隨後也選出顏文隆續任中信金董事長。

吳一揆致詞時指出,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下,金融市場將持續充滿挑戰與動盪,他揭示中信金的三大發展方向。首先在保險方面,為減少外部環境波動對保險盈餘的影響,及提早因應未來保險會計政策的改變,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除了提高經常性收益,進行適當的資產負債配置,也啟動新核心的系統計畫,要成為獲利與服務品質均優的公司。

數位方面,中信金將兼顧創新開發及既有業務轉型,掌握客戶需求,推動內部數位改善流程,精進資訊系統效能來支援業務前台的創新發展。海外方面,將聚焦目標客群,深化與客戶的關係,也會關注海外潛在的投資機會,適時拓展海外布局。

吳一揆說,中信金的策略布局也有相當的進展,大陸方面與國美控股、廈門金圓金控聯合成立的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已在去年10月開業,這是兩岸首家合資的消費金融公司,在開業的第一年就開始獲利,去年開業短短兩個多月,稅後純益人民幣30萬元,合約新台幣134萬元。

2019/04/15《金融股》中信金啟動南港C3開發案

時報記者任珮云 台北報導
中信金(2891)旗下台灣人壽加強不動產投資,加速開發提升投資報酬率。中信金下午公告,子公司台灣人壽的「南港區經貿段15地號地上權案(南港C3)」開發案,由榮工工程承包,初期工程契約總金額79.7億元,契約起迄日期暫定為108年4月15日~111年11月30日,預計第二季舉行動土典禮。

台灣人壽的「南港區經貿段15地號地上權案(南港C3)」開發案已在去年11月底取得建照,預計2022年底完工,未來將由日商三井不動產經營Lalaport商城。

中信金今天也公告旗下台壽保營運規劃整合處處長,改由浦中敏擔任,浦中敏原任復華保險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莊中慶原兼任營運規劃整合處處長,今董事會通過以「業務需要」作成新人事調整。浦中敏淡江大學Bachelor’s Degree數學系數理統計,並從政治大學Master’s Degree 經營管理-風險管理與保險組取得碩士學位;擁有美國精算學會副會員(ASA)、保險業簽證精算人員資格;曾任復華保代以及三商美邦人壽、美國安泰人壽、富邦產險(原國泰產險)等,具有金融保險業二十八年豐富專業資歷,擁有良好的策略營運經驗,以及熟稔保險商品、行銷、以及通路經營。

2019/04/11 《金融股》中信銀推商旅鈦金卡,「激省」搶市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中信金 (2891) 旗下中信銀將於明(12)日推出免年費、國內一般消費1%現金回饋、海外消費2.5%現金回饋的「中國信託商旅鈦金卡」,並加碼日常繳稅及繳費0.3%現金回饋,號稱是家庭採買、繳稅、繳費及海外旅遊必備的「激省卡」。

根據中信銀行內部資料顯示,近7成的客戶喜好現金回饋及LINE Points回饋,為提供客戶最佳支付體驗,及符合多元客群需求的支付工具,「中國信託商旅鈦金卡」特別針對綜所稅、房屋相關、車輛相關等稅額,提供刷卡繳稅0.3%回饋,包括4月牌照稅、5月綜所稅、房屋稅及11月的地價稅等均享回饋。此外,孩子的學雜費及家中的水費、電費、瓦斯費及汽機車燃料費等日常生活的費用,亦可享0.3%現金回饋,且無門檻限制、回饋無上限、不歸零。

針對卡友出國旅遊及海外消費的需求,「中國信託商旅鈦金卡」提供海外消費回饋,不分國家、回饋無門檻、無上限,一律2.5%現金回饋,搭配中信卡日本BicCamera、三井購物園區、0101丸井百貨再享最高18%折扣優惠。另外,卡友以「中國信託商旅鈦金卡」刷卡支付國外團費或全額機票,除可享1%現金回饋外,並附加新台幣2,000萬元旅行平安險,讓卡友出國輕鬆購物,再享高額保障。「中國信託商旅鈦金卡」除擁有高現金回饋權益及超優新卡禮,亦享mastercard萬事達卡商務鈦金卡的相關優惠。

為慶祝新卡上市,中國信託銀行提供超優新卡好禮,無論新舊戶,只要於核卡30天內以正卡成功完成首次iCash自動加值,即享特定區域機場接送服務2次,卡友不論生活消費、繳稅繳費、出國旅遊皆能享受現金回饋。

2019/04/16 中信金併台壽保 換股比例逾1.6不涉背信

公訴檢察官聽完還是堅持起訴論調,表示魏江霖所謂佔便宜說法並不存在,因為當初台壽保董事會希望台壽保能爭取1.45的換股比例,但實際議約只爭取到1.44。

中信金併購台壽保涉及利益輸送案,台北地方法院密集開庭,依檢方請傳喚前台銀行總經理魏江霖、前台灣人壽董事長朱炳昱作證,就中信金、台壽保兩家公司換股比例是否過低,藉以證明朱國榮及辜仲諒共同損及台灣人壽股東利益,進行交互詰問。魏江霖作證稱時表示,實質換股比例超過1.6,優於原條件1.44,直言「已經是佔便宜了」。

原最高檢特偵組指控,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與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談妥後,指示中信銀董事長室專門委員張明田,以高於市價的每坪200萬元價格,購買國寶集團位於台北火車站前亞洲廣場大廈2樓,並無償給朱7億多元。檢方認為,辜仲諒以借款、購買亞廣2樓等其他利益給朱國榮的方式順利完成併購案,讓台壽保股東無法取得更高的換股比例,辜跟朱共同傷害台壽保股東權益涉及背信。

為釐清中信金與台壽保合併過程有無涉及不法,檢察官上周聲請傳喚魏江霖,就中信金合併台灣人壽換股比例一事作證。詰問中檢方質疑,重啟併購時,台壽保董事會董事要求與中信金換股比例應該要到1.45,為何事後只換到1.44低於董事會的要求?魏江霖證稱,重啟併購為上一案的延續,1.44是上次併購時談的條件,身為台壽保大股東的台銀,當然是希望此次能爭取更優惠的條件,但1.45只是期待、1.44則是心目中的底線,檢方進一步追問為何談不到1.45 ? 魏江霖說,整體來說1.44的換股比例,再加上中信金後來承諾,將所配發的現金股利灌入換股,實質所得換股比例超過1.6,比原來的高甚至是「佔便宜了」,且就他記憶所及,宣布隔天台壽保股票還漲停,是不是對台壽有利可以看的出來。

公訴檢察官聽完還是堅持起訴論調,表示魏江霖所謂佔便宜說法並不存在,因為當初台壽保董事會希望台壽保能爭取1.45的換股比例,但實際議約只爭取到1.44。

為釐清事證,北院昨(15)日傳朱炳昱作證,朱表示,當初協商換股比例時確實已接受中信金提出換股比例1.44,但仍希望股利、股息能加入換股比例,雙方原本對此僵持不下,後獲中信金同意,也因此讓換股比例最後超過1.6。

朱炳昱表示,當年中信金與台壽保的合併絕對是正確的決定,也絕對對得起台壽保的股東。辜仲諒的辯護宋耀明律師對檢方起訴的換股背信說法,表示無法理解,因為朱國榮充其量只是單純股東,依法律規定,股東間並不互負忠實義務。檢方認為朱國榮同意合併及1.44換股比例,是對台壽保背信,但兩家公司合併沒有誰受損的問題。

宋明說,100萬的公司併進1000萬的公司,就是1100萬,只有換股比例低,台壽保的「股東」會少換到股票,如果龍邦因爲朱國榮的控制,支持低的換股比例,龍邦、台銀同時都會少換到股,台壽保沒有什麼損害問題,所以朱國榮沒有對台壽保背信。至於台銀是否受損,朱國榮對台銀沒有忠實義務,所以也沒有背信問題。

2019/03/31 鉅亨網 IFRS增資需求、股息恐縮水雙重壓力 壽險股價壓力大

記者郭幸宜 台北
國際會計準則 IRRS17 最慢 2024 年即將導入保險系統,讓壽險業面臨增資與財務減損雙重壓力,金管會更呼籲業者少發現金股息厚實資本,必要的話更要求大股東拿錢增資,希望能在 2020 年在把準備金提足,在增資壓力與現金股息縮水的情況下,壽險類股恐將面臨市場倒貨壓力。

觀察外資近 30 日買賣超,前十大賣超標的,有 5 檔就是壽險型金控,包括新光金、中信金、富邦金與國泰金,反映外資見苗頭不對,提前拋售持股因應。民營金控過去在壽險子公司加持下,不論是資產規模或獲利能力始終獨領風燒,15 家上市櫃金控中,富邦金與國泰金獲利更長年雄踞冠亞軍寶座,讓缺乏壽險版圖的公股行庫羨慕不已。

但去年第 4 季全球股災來勢洶洶,讓股債投資部位龐大的壽險公司面臨巨額金融資產未實現虧損,加上海外投資匯損壓力龐大,讓壽險業無法上繳獲利給金控母公司,衝擊壽險型金控配息能力。儘管壽險業強調,金控配息不光靠壽險公司,但實際上對壽險型金控而言,過去配息幾乎都靠壽險金雞母挹注,如今最賺錢的子公司無法上繳獲利,加上金管會已言明,希望業者能少發股息,市場人士說,壽險業今年股利縮水縮定了。

由於金融股股本龐大,股價漲跌幅不大,過去在獲利連年成長的情況下,金控也樂於回饋股東,願意多配股息、少發股利滿足股東期待,讓金融股成為股民心中「定存股」的不二選擇。但今年壽險型金控,在少了壽險子公司貢獻股息加上因應 IFRS17 厚實資本的需求,少了股息加持,恐將成為外資調節標的。

2019年03月19日 《金融》台銀奪108~110年「築巢優利貸」,中信銀房貸市占恐縮水

時報記者 任珮云台北報導
中信金(2891)旗下中信銀連續2次共4年取得公教人員「築巢優利貸」標案後,房貸市占大幅攀升,據央行統計,中信銀房貸市占近幾年都擠下台銀,僅次於土銀,成為國內第二大房貸銀行。不過,新一期「108年至110年築巢優利貸-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由台銀搶下,今年中信銀的房貸市占可能會受到影響。

央行統計,今年前2月前5大購屋房貸銀行分別為:土銀、中信銀、台銀、合庫及富邦銀。另外央行也引用信義房價指數,2月台北市房價指數年增3.64%,為連續第11個月正成長;而新台北市房價指數年增1.11%,連續17個月正成長。「108年至110年築巢優利貸-全國公教員工房屋貸款」確定由台銀得標,該貸款之徵選作業由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主辦,貸款之申辦期間自民國108年1月1日至110年12月31日。

2019/03/07 桃園大江聯名卡換人發 中信銀1月爆停16萬張卡

廖珮君/台北報導
玉山銀行在百貨聯名卡頻傳捷報,挖角中信銀牆角,讓中信銀1月爆發16萬張停卡潮;而玉山銀單月新發卡量則暴增10.6萬張,此消彼漲態勢明確。玉山銀日前才發行南山廣場聯名卡,旋即又成功從中國信託手中,搶下桃園大江購物中心發卡權,強化百貨聯名卡布局,從今年1月起核卡。

這也是繼南山廣場聯名卡後,玉山今年第2張「搶灘」成功的百貨類聯名卡。玉山銀一口氣發行兩張百貨類聯名卡,推升發卡量;據金管會今天公布1月信用卡業務,玉山銀1月單月新增發卡10.6萬張,僅次於台新銀新增發卡12.6萬張,位居新增發卡第二。官員說,玉山銀是因新增發大江聯名卡、南山廣場聯名卡及促銷發行PI錢包信用卡;台新銀也是促銷發行太陽卡、Fly-go卡等。
而單月停卡則屬中信銀居冠,元大銀單月也停卡14萬張,主因是停掉大眾銀舊卡所致。中信銀1月單月停卡16.1萬張,銀行局官員解釋,因大江聯名卡轉移合作對象所致。

2019/01/10 《金融股》中信金去年獲利年減3%,EPS 1.85元

任珮云台北報導
中信金(2891)2018年12月份自結盈餘,12月份單月稅前盈餘為1.95億元,稅後盈餘為0.71億元,2018年累計合併稅前盈餘423.89億元,合併稅後盈餘360.3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85元。

中國信託金控表示,12月各項業務維持穩健,其中保險業務受投資市場波動影響獲利。中信金控2018年稅後獲利較前一年同期減少3%,主因子公司台灣人壽因金融市場波動,加上避險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響獲利,但台灣人壽保險業務動能維持良好,總資產較去年同期成長14%,已突破1.7兆元。

在銀行業務方面,存放款餘額持續成長,淨利差擴大;財富管理業務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專業的財務規劃建議,持續業界領先地位;信用卡業務因深化客群經營及數位化創新服務,刷卡消費金額創歷年新高。

2018-11-12 中央社 股匯動盪 中信金旗下銀行壽險單季獲利雙減

記者田裕斌台北12日電
中信金控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受到新台幣匯率及資本市場動盪影響,主要子公司包括中國信託商銀、台灣人壽獲利雙雙較第2季衰退。中信銀第3季獲利68.34億元,季減0.1%;台灣人壽第3季獲利32.1億元,季減20.7%。中信金今年前3季稅後純益新台幣312.44億元、年增0.7%、每股稅後純益(EPS)1.6元。截至9月底止,資產報酬率(ROA)0.76%、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3.89%,金控資本適足率(CAR)123.4%、銀行資本適足率(BIS)14.2%、銀行第一類資本適足率12.9%、壽險風險資本適足率(RBC)310%,銀行逾放比0.4%、備抵呆帳覆蓋率314.8%。

中信金已公布自結10月稅後純益22.91億元,累計1至10月稅後純益335.35億元、EPS約1.72元,在15家上市櫃金控中排名第4。 中信金旗下兩大子公司中,中信銀前3季稅後純益228.1億元、年增2.1%,台灣人壽前3季稅後純益100.06億元、年增13.5%,銀行仍占金控獲利比重達73%,不過,台壽第3季因匯損7億元,單季獲利季減幅度達20.7%。 截至9月底,中信銀放款餘額2.29兆元、年增4.9%,銀行外幣放款及房貸成長力道較為明顯,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5.2%、10.9%,帶動淨利差(NIM)回到1.5個百分點,創近年新高。

台壽方面,今年前3季初年度保費(FYP)1069.11億元、年增4.2%,投資型保單比重自去年同期的12.4%提高至26.9%,初年度等價保費(FYPE)193.07億元、年減12.6%;截至9月底止,可投資資產約1.63兆元,整體投資報酬率3.94%,比去年同期的4.13%略降19個基本點(bp),但由於資金成本也自4.07%降至3.93%,因此仍維持在利差益的狀況。(編輯:張均懋)

2018年11月12日 ETtoday新聞雲 股匯雙殺 前5大壽險公司10月倒賠31億元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10月份股災,加上今年下半年匯率波動劇烈,壽險業者無不叫苦連天。依照前5大壽險公司公布的10月獲利情況,只剩下富邦人壽跟中國人壽勉強撐著,國泰人壽更是今年首見單月虧損,前5大壽險10月份倒賠高達31.2億元。

國泰人壽10月份首次出現單月虧損,10月稅後淨損6.5 億元,比起9月份稅後賺4億元大幅衰退。國壽表示,10月份股市變動激烈,美股下挫5%,但股債投資部位僅出現非實現獲利減少,還未見虧損,不過受到新台幣10月貶值影響,增提16億外匯準備金,避險成本也增加,且受所得稅影響,現金股利可扣抵的稅款無法扣抵,因此出現單月匯損。不過,國壽累積前10月稅後淨利仍有356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仍位居壽險業之冠。

至於從9月份就開始大幅虧損的新光人壽,到10月虧損狀況仍不見好轉,反而有持續擴大的狀況。9月份新光人壽就出現稅後虧損23.89億元,主要就是匯損加上避險成本過大,且沒有處分部分投資部位來挹注獲利,10月份又碰上股災,加上增提外匯準備金12億元,還有現金股利所得稅無法扣抵,10月再擴大虧損到29.5億元,是近2個月前5大壽險公司中虧損最嚴重的壽險業者。

台灣人壽也出現連續2個月稅後虧損,台壽表示,雖然10月份有股利收入成長,但匯率波動造成避險成本增加,因此產生稅後虧損,10月份稅後虧損5.27億元。 10月份前5大壽險業僅剩富邦人壽、中國人壽勉強撐住。富邦人壽雖10月稅後淨利5.87億元,但仍是連續3個月衰退,且比起9月份稅後淨利大幅衰退了超達6成。富邦人壽表示,主要是受到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加上股息認列的月份已過,才會連續出現單月獲利衰退的情況。


▲前5大壽險公司10月獲利狀況。(圖/記者戴瑞瑤製表)

2018.10.11 中信金前老臣購地套利9億 法院重判15年

中信金集團前老臣、中信金控前財務長張明田,因涉及中信金集團內湖安康段購地弊案,涉嫌瞞著中信金少主辜仲諒,透過人頭公司買進不動產,再高價轉賣給中信銀,套利8.9億元,台北地院今(11日)認定張明田等被告犯行明確,依《金控法》背信罪,重判張明田15年、併科罰金5億元,張的胞弟,慶瑞開發董事長張明人等共犯,各被判11年6月至14年不等徒刑,合議庭認為辜仲諒未參與此案,他在本案中是證人。

2013年間中信金集團有意在台北市內湖地區購地,看中的是潭美段及安康段二塊土地,其中辜仲諒參與的潭美段購地案,潭美段未涉有任何不法,張明田所涉的安康段購地案,則是涉及不法套利8.9億元,張明田等人因此遭台北地檢署依《銀行法》等罪起訴,張明田到案後曾遭羈押,後來獲法官裁定2.5億元交保。台北地院審理後,合議庭認定,本案被告犯行明確,已造成中信銀行損失,而中信銀行為中信金控百分之百持股的公司,關於中信銀的決策,均應經中信金董事會決議,因此認定中信金控是本案的被害人,依《金控法》背信罪論處張明田等被告。

檢調查出,此案的土地位在台北市內湖區潭美街與安康路22巷口,鄰近內湖焚化爐,原本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所佔大股東的香港商盛至公司所有,後來才轉賣給長虹建設蓋大樓,中信金集團後來公告指出,中信銀向長虹建設、永約開發有限公司購置內湖不動產,將做為中信銀資訊機房及行政大樓,土地面積約2,206坪,交易金額達51.39億元。檢調查出,盛至公司在2013年把1,103坪土地以10.36億元賣給長虹建設後,另外一半土地的2/3則賣給豐鑫公司,剩下的1/3再賣給溢朗公司,檢調發現,豐鑫公司董座是皇昌營造老闆江程金,溢朗公司負責人則是中信金董事長室專門委員畢浩丹,後來這兩家公司都把土地轉賣給畢浩丹掛名董事長的永約開發。

檢調發現,永約開發資本額100萬元,原始名義負責人是辜仲諒的親信畢浩丹,張明田涉將永約股權移轉給弟媳的開發公司,再利用不實鑑價、隱匿關係人交易,向中信銀套利,張明田也暗中透過親友,灌水浮報不動產價格轉賣中信銀,導致中信金集團損失近9億元。檢調認為,辜仲諒雖然知道有此買樓案,但根本不知道張明田等人是內鬼,更不知相關承辦人隱匿關係人交易,導至中信銀買貴了,因此,辜仲諒在全案仍維持證人身分。

2018-08-08 經濟日報 中信金前七月EPS 1.38元

記者楊筱筠、吳苡辰、陳怡慈╱台北報導
景氣回溫、現金股利挹助等因素帶動下,五家已公布7月自結獲利的金控公司,7月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都是二位數成長,目前以中信金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1.38元暫居第一。

15家上市櫃金控昨(7)日已有五家公布獲利,從7月單月獲利能力來看,中信金稅後純益49.55億元暫居第一,次為元大金24.11億元、永豐金17.34億元、玉山金16.45億元、台新金12.4億元。

7月單月成長力道,五金控由永豐金控以年增229.0%奪冠。永豐金表示,除銀行子公司財富管理與放款表現優異,處分轉投資也貢獻收益,去年處分美國子公司遠東國民銀行(FENB)遞延款項3,500萬美元分三年入帳,今年入帳50%、1,750萬美元,換算約新台幣5億多元,7月入帳。

五家金控當中,7月單月成長力道第二高是玉山金控,稅後純益年增23.2%。

中信金7月稅後純益年增21.7%,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現金股利入帳挹注,各核心業務維持穩健。元大金7月稅後年增20.1%,與中信金不相上下。

台新金7月稅後純益年增1.6%,相顯疲弱。台新金表示,因子公司台新銀行放款餘額大幅成長,依法令提列備抵費用增加,當月獲利較前月少1.07億元。

2018年06月16日 工商時報 中信攻陸消費金融 年底開業

孫彬訓/台北報導
中信金控昨(15)日召開股東常會,會議相當順利,9點54分即宣布散會。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停職半年後,在會中首度公開露面,面帶微笑,不過,吳一揆會後因另有行程,快步離開現場。吳一揆在會中營業報告時強調,去年中信金稅後獲利達372億元,為歷年次高,若排除2014年併購東京之星銀行的一次性獲利,締造金控成立以來新猷,足見中信金整合集團資源,發揮各子公司合作綜效的成果顯著。純網銀方面,邱雅玲指出,中信金一直不排除這個評估的可能,各種可能性都有。

吳一揆表示,中信金積極布局海外市場,去年多有斬獲,金管會於去年9月同意中信銀行申設大陸深圳分行,未來深圳分行將深耕珠三角地區。東南亞方面則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密切尋找具有客戶基盤、網點及業務具互補性之標的策略投資、參股甚至併購,中信銀行已於去年7月完成與泰國LH Financial Group Public Company Limited(LHFG)的股權投資,取得LHFG 35.6%股權及部分董事席次。未來中信金將持續完善東南亞網絡,拓展區域型金融業務。

另外,中信金控代理發言人邱雅玲指出,中信銀行與廈門金圓集團等聯合發起成立的廈門金美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已獲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籌建,成為首家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預計年底前開業。對於美國升息,邱雅玲指出,美國升息對中信金是好的,尤其中信金的外幣部位大,美國每升息1碼,NIM(淨利息收益率)就增加1個基本點(0.01個百分點),美國升息也將牽動資金流動,預計今年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度會變大,但全球經濟的基本面是持續變好的,中信金內部估計台灣在今年第四季有升息的可能。

2018-05-10 聯合報 中信金評估 年底前台灣央行不排除升息

記者孫中英╱即時報導
中信金控今天(10日)舉行2018年第1季法說會。中信金控財務長邱雅玲表示,中信金內部評估,今年下半年,中央銀行不排除升息,同時樂觀看待所有海外布局機會。

邱雅玲表示,今年美元升息3到4次,已是市場共識。台灣部分,央行總裁楊金龍近期雖對外透露,近期沒有升息必要,主因通膨仍溫和。但主計總處發布今年4月單月CPI(消物者物價指數)已達1.98%,雖然還是要看全年表示,但邱雅玲表示,最近新台幣貶值比較明顯,國外輸入比較貴,還會造成物價增長,內部評估,不排除央行下半年可能有升息可能。

另外,針對海外布局,邱雅玲表示,海外布局一直是中信金的方向,尤其馬來西亞還有一塊「沒有拚起來的地方(之前未成功收購RBS馬來西亞子行」,若有任何機會,都樂觀看待,會再啟動評估。但她也表示,若不看新的併購,中信金會以內部自我成長為主,今年應還會再開設大陸虹橋分行、深圳支行,洛杉磯會再增加一個分行。

邱雅玲還表示,中信金申請在大陸廈門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在今年4月27日,已拿到大陸銀、保監會核准,籌設在6個月內,今年底前可以開業。另針對最近熱門的獨董問題,邱雅玲表示,中信金有兩名獨董「李文智、張士傑」,是公立學校專任教師,但獨董設置及資格都符合相關規定。

中信金法說會還揭露,自發行LINEPay卡以來,累計消費金額已達1600億、每個消費金額約130億元,成長情況非常穩定。

中信金控也公告2018年4月自結盈餘,4月份單月稅前盈餘為40.70億元,稅後盈餘為33.65億元,累計前四月合併稅前盈餘172.94億元,合併稅後盈餘155.9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0元。

中信金控表示,4月各項業務表現良好,銀行存放款動能持續穩定成長,保險業務保單銷售動能維持穩健。中信金控2018年前四月稅後盈餘較去年同期成長33%,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稅後盈餘則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7%及155%。

2018-04-27 中信金擬配1.08元現金股息 現金殖利率為金控成立以來新高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
中信金(2891)董事會今日決議,每股將配發1.08元現金股息,略高於去年的1元。以今日中信金收盤股價21.3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為5%,是金控成立以來新高。中信金2017年稅前盈餘447.26億元,稅後盈餘372.22億元,稅後每股盈餘(EPS)為1.91元。中信金今日舉行董事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1.08元。中信金代理發言人邱雅玲指出,過去中信金的股利配發,是部分現金股息搭配部分股票股利,但歷史經驗顯示,只要現金股息的比重較高,就會激勵股價上揚。自去年開始,中信金僅配發現金股利,邱雅玲表示,目前中信金的股利策略,就是以現金為主,希望在資本適足率充分的前提下,能夠讓股本不要繼續膨脹。

2018年04月09日 工商 中信金首季獲利122億元 EPS0.63元!

魏喬怡
中信金控今(9)日公告2018年3月份自結盈餘,3月份單月稅前盈餘為43.84億元,稅後盈餘為35.88億元,累計前三月合併稅前盈餘132.24億元,合併稅後盈餘122.2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63元。

中國信託金控表示,3月各項業務動能表現良好。2018年第一季與去年同期相比,銀行業務因國內及海外放款動能持續成長及淨利差擴大,使淨利息收入成長,財富管理動能穩健帶動手續費收入增加,資產品質維持良好。中國信託商業銀行3月合併逾放比為0.41%,逾期放款覆蓋率達301.01%;而保險業務因費差損改善、優化產品組合及負債成本持續下降,獲利大幅成長。整體而言,中信金控2018年第一季稅後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20%,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及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稅後盈餘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9%及93%。

2018年03月26日 攻陸有成 中信分行資產年增46%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中信金海外布局加速、攻陸有成。根據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上海分行2017年下半年外資銀行並表經營情況匯總報告,近一年中國信託大陸地區分行資產成長46%,核心業務獲利穩定。中信金指出,目前中國信託在大陸地區已成立「三分行一支行」,分別已於上海、廣州及廈門設點,上海虹橋支行以及深圳分行也正進行申設。此外,也已獲准辦理全面人民幣業務及跨境人民幣業務,並逐步完善支付平台服務以及各類票據業務等基礎產品類別,2017年上海分行也開展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後續將規畫開辦結構性存款產品,持續推廣核心業務。

中信金指出,大陸目前金融科技發展火紅,也會是未來發展重點項目。中信金總行在台灣已投入相當多資源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科技,鎖定「創新支付」、「互聯網金融」、「數字生活」等三大領域,更領先業界於2016年引導區塊鏈發展計畫,並加入目前國際最大金融區塊鏈R3聯盟,成為台灣首家R3聯盟會員。中信金表示,未來待產品成熟且符合大陸監管機關規範下,可望將此創新技術應用帶到中國大陸市場,包含在產品流程服務的提升、支付平台的優化、風險管理分析等各方面。同時也會在當地尋找合適的合作盟友,希望有機會能透過策略合作的方式,也能將金融科技新型體驗提供給大陸地區客戶。

中信金攻陸兵分五路,包括銀行、保險、租賃、證券、消金公司等。中信金指出,未來三年目標,在銀行方面會先申請設立大陸地區第四家分行(深圳),待具備子行穩健的經營基礎,再進行下一階段升格子行改制計畫,並且擴大全球平台聯結發揮跨境優勢,建立專職合作平台,支持大陸境內企業走出去的需求。

保險方面,中信金表示,未來大陸地區既有的合資公司君龍人壽將透過金控資源挹注與複製台灣人壽成功的發展經驗,深耕現有經營區域,發展業務員通路,提升公司價值;拓展銀保通路,擴大資產規模;深植集團績效導向文化,提高經營效率。至於證券,中信金強調,會持續探索於大陸成立合資全牌照證券、基金管理公司機會,並尋找有利基的策略性投資人共同經營。

2018-03-08 中信金今年配息 上看1.1元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中信金控今年將全數配發現金股利,據了解,現金股利有機會走高至1.1元以上,創金控成立以來現金股利發放金額新高,股息殖利率以昨(7)日收盤價計,逾5.1%,為後續股價帶來支撐。中信金控已完成特別股增資200億元,金控、銀行與壽險子公司的資本適足率俱佳,加上金管會調降房貸風險係數權重,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今年有機會上繳盈餘,也讓中信金成為國內大型民營金控裡頭,率先揮別「借錢發股利」的模範生。

中國信託銀行2014年併購日本東京之星以後,為調整財務體質,自此銀行獲利均未上繳金控,加入其他大型民營金控「借錢發股利」一族,不過,今年開始,中信銀行稅後純益扣除法定公積之後,可望全數上繳金控,讓股東享受實實在在的投資成果,別具意義。中信金控昨日舉行2017年第4季法說會,由中信金資深副總邱雅玲主持。她表示,今年股利政策基本上會維持去年一樣的基調,全部配發現金股利;現金股利發放率方面,由於未配發股票股利,未來每股稅後純益估將走高,現金股利發放率連帶無法像過往維持在六成以上,但邱雅玲說,未來五年仍會維持在50%以上。

邱雅玲並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中信銀行的淨利息收入(NII)將增加新台幣6.5億元,考量聯準會今年可能升息三到四次、升息對NII的影響須折半計算,加上三個月後才慢慢浮現,因而估計美國今年升息,中信銀的淨利息收入,全年將增加5億元左右。中信金控去年獲利亮眼,稅後純益372.22億元、年增33.3%,為排除2014年認列東京之星銀行一次性廉價購買利益以來新高。

2018-02-08 中信金1月大賺64.68億元、創單月獲利新高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 中信金(2891)公告2018年1月份自結盈餘,由於旗下銀行、壽險雙引擎發酵,2子公司稅後盈餘雙創新高,帶動金控1月份稅前盈餘62.13億元,稅後盈餘64.6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 0.33元,是金控成立以來單月獲利新高。中信金表示,1月份獲利表現亮眼,主因為銀行財富管理產品銷售動能強勁,帶動手續費收入提升,較上月大增51%,海外獲利動也同步成長;保險業務方面,1月首年保費收入成長逾50%,投資獲利亦佳,所得稅費用則因所得稅法修正,產生遞延所得稅利益。中信金指出,旗下銀行及保險雙引擎動能發酵,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及台灣人壽1月份稅後盈餘分別為40.22億元及21.63億元,也雙雙創下單月獲利新高。資產品質方面,中國信託銀行1月合併逾放比為0.40%,逾期放款覆蓋率達303.92%。

2017/12/28 中信銀美元放款占比達25% 升息受惠 (投顧估計,中信金今年稅後純益352.6億元,年增26.2%,每股稅後純益EPS 1.8元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8日電
美國啟動升息循環,市場預期明年還有2次以上升息機會,法人表示,中信金控旗下中國信託商銀由於美元放款占整體放款比重達25%,美國升息直接受惠。國內投顧法人表示,截至9月底,中信銀總放款餘額達新台幣2.18兆元,其中,外幣存放利差達2.34個百分點,遠較新台幣存放利差1.6個百分點高出一截,一旦美國升息,外幣存放利差還有進一步擴張的空間,有助於淨利息收入增加。

在手續費收入方面,中信金今年前3季由於聯貸市場萎縮及財富管理業務下滑影響,淨手續費收入246億元,年減1.8%。法人認為,預期明年在銀行保險通路比較基期回復常態下,手續費收入年增5%至10%。投顧估計,中信金今年稅後純益352.6億元,年增26.2%,每股稅後純益(EPS)1.8元;明年受惠升息,稅後純益可達362.1億元,年增2.7%,每股盈餘(EPS)略增至1.82元。

2017/12/06 中信金幫辜仲諒付保釋金 遭重罰千萬總座停權半年 惠譽信評:中堅幹部很強 不影響

金管會昨日因中信金公司治理不佳,替「離職員工」前中信金副董事長辜仲諒墊付9000多萬元刑事案件保釋金,而重罰中信1000萬元並停職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6個月、法遵長金延華3個月,信評機構惠譽信評今日表示,「中信金中堅幹部很強,不至於影響整體營運」。

惠譽信評副總黃嬿如表示,數年前惠譽在發布報告時,就已經對於家族化的金融機構評分較為保守,也點出中信金、永豐金等家族化金控的大股東與管理階層存在著權責不分等模糊地帶,在評分的8個面向中,「公司治理」給予的分數也較低。不過中信金在「中堅幹部」區塊相當強,因此整體來看,評等仍相當不錯,以今年9月發布的最新評等來看,中信銀仍維持「A」,中信金「A-」。黃嬿如指出,目前看來,中信金遭到重罰,並不會影響到獲利及營運,尤其中信銀無論是前端的銷售,中端的管理、後端的風險控管在業界中都屬於領先地位,整體展望仍是穩定,不過潛在危機也在於中階幹部「士氣潰散」,因此穩定軍心也成了中信金當前的重要課題。(王立德/台北報導)

2017-11-13 經濟日報 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 將躋身獲利百億俱樂部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我國壽險獲利百億家族再添新成員,從F3變F4。台灣人壽併入中信金控不到兩年,今年前十月稅後純益95.77億元,大幅超越去年。法人預估今年全年稅後純益將挑戰110億元,成為富邦、國泰、南山之後的百億新秀。我國壽險業獲利百億公司,近年由富邦人壽、國泰人壽、南山人壽擔綱。富壽過去三年,每年稅後純益介於287億至410億元,國壽也有302億至384億元,南山則是213億至260億元。資產規模第四大的新光人壽,以及與台壽處於肉搏狀態的中國人壽,獲利均不到百億。台壽併入中信金之前,每年稅後純益約三、四十億元,中信金旗下中信壽未與台壽整併前,每年稅後純益約15億至20億元,兩家加總不過五、六十億元,然而合併第二年卻一舉超過百億。


壽險業向來注重新契約保費與新契約價值,台壽董事長黃思國要求更有效率的投入與產出,他把成本分成兩大塊:與業務相關的第一成本,如佣獎金、第一線人員費用;及維持保單運作的第二成本,對這兩塊成本的要求,差異很大。第一成本簡單講是「丟五毛、賺一塊」,業務非僅衝刺市占率與規模,必須精算到每一元的效益,第二成本意指,「人家花五個動作做完的,這邊只要三個動作」,儘量減少人工,透過數位實驗室與無紙化,增進客戶服務效能。

2017-11-09 經濟日報 中信金 前十月賺339億,累積每股稅後純益為1.74元

記者陳怡慈、吳苡辰╱台北報導
中信金控與日盛金控昨(8)日公布獲利,中信金自結10月稅後純益28.86億元、年增68.7%,前十月稅後純益339.05億元、年增35.4%,累積每股稅後純益為1.74元。日盛金前十月每股稅後純益 0 .57元。

中信金控資深副總邱雅玲表示,中信金10月獲利大增68.7%,主要為壽險子公司台灣人壽所貢獻,台壽去年10月因為股匯市波動,稅後淨損1.02億元;今年10月稅後純益7.61億元,獲利情況明顯改善。累計今年前十月,台壽稅後純益95.77億元、年增79.9%,獲利動能強勁。邱雅玲指出,台壽前十月債息與股息等經常性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將近六成;保險業務收入也因保費銷售強勁、費差損改善而有不錯表現。

另一家核心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方面,中信銀10月稅後純益22.45億元、年增16.9%,獲利動能平穩;累計前十月,中信銀稅後純益246.04億元、年增26.0%。邱雅玲表示,中信銀獲利維持雙位數成長,主因上半年資本市場部門的收益大幅成長,另外,整體銀行的放款餘額穩健成長,在存放利差持穩下,對淨利息收入也有一定貢獻。日盛金控10月稅後純益1.64億元,月增16.31%,累計今年1至10月稅後純益19.98億元,年增79.03%,每股稅後純益(EPS)為0.57元,高於去年同期的0.32元。旗下子公司日盛證券10月稅後純益0.61億元,月減16.44%,累計今年1至10月稅後純益10.68億元。

2017年10月11日 中信金前9月賺310億 EPS 1.59元

公告自結9月稅後純益為38.31億元,累計前9月合併稅後純益310.1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59元。累計前9月中信金控稅後盈餘較去年同期成長33%,旗下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保險公司稅後盈餘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27%及62%。

中信金表示,9月份金控獲利表現良好,各項業務持續穩健發展。中信金控第3季稅後純益較第2季成長27%,銀行及保險二大獲利引擎均有亮眼表現。銀行業務因台、外幣放款動能升溫,帶動生息資產提高及淨利差擴大,使本季淨利息收入較上季成長7%,而手續費收入於財富管理及法人放款表現強勁,較上季成長超過10%;保險業務則受惠於銷售動能提升,FYP較上季增加38%,加上投資獲利實現及現金股利入帳,本季獲利亦大幅成長。

2017年09月14日 六大壽險公司前8月新契約保費 / 六大壽險公司前8月利變保單占比 / 傳統保單銷售 靠利變型撐場

彭禎伶/台北報導
今年傳統保單只有利變型賣得動。據六大壽險公司統計,除了國泰人壽因主要銷售躉繳型投資型保單,其餘5家壽險公司包括南山人壽、富邦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及中國人壽,今年前8月新契約保費中有7~9成以上都是利變型保單。壽險業者表示,今年的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水準,只有利變型保單還能設計出客戶滿意的利率,且初年度虧損不至於過大,如南山人壽、新光人壽利變商品占新契約保費的占比都達9成以上,成為今年最主力保單。

另外如台壽及中壽今年新契約保費中,也各有8成以上是利變型保單,富邦人壽則是近月開始衝投資型保單,其利變型保單約占新契約的7成以上;國壽則是表示,其傳統保單幾乎全部都是賣利變型保單,只是都是分期繳,因此保費占比較低。壽險公司表示,利變保單可以依各公司實際投資報酬率,宣告較高的利率,提升保單競爭力,因此新台幣利變壽險很多都宣告2.6~2.9%,美元利變壽險也都宣告3.6~3.85%,由於美元利變壽險對壽險公司還有自然避險的功效,如富邦人壽、南山人壽及新壽美元利變壽險占新契約保費的占比都已逾30%,南山因還有美元利變年金,占比合計拉高43%左右。
利變型保單雖訴求保戶可以透過宣告利率與保單預定利率間的差額,之後以增值回饋金方式,分享升息的好處,但壽險業者也提醒保戶,宣告利率並不一定保證隨升息往上調高,主要還是必須看各公司實際投資報酬率,如銀行升息,但債券殖利率往下,保單宣告利率未必能跟著提高。也因此,部分壽險公司向保險局爭取,希望能給傳統不分紅保單「生存空間」,即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高,保戶還是能享有固定保證利率的保單,壽險公司也能鎖住資金成本,但保險局表示,現在若賣太多固定利率保單,未來若快速升息,即可能出現解約潮,造成資金流動性風險,且目前依公式並沒有調高責任準備金利率的空間。

2017-09-08 中信金 列入道瓊世界指數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根據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簡稱DJSI)昨(7)日最新揭曉的2017年道瓊永續指數(DJSI)評比結果,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中信金控」)在營運績效、公司治理、社會參與、員工照顧、環境保護等多重面向表現優異,首度入選為2017年道瓊永續指數(DJSI)「世界指數」(World Index)成分股,同時也獲選為「新興市場指數」(Emerging Markets Index)成分股。

這也是繼去年首次入選DJSI新興市場指數成分股之後,中信金在經濟、環境、社會三大構面上的績效,再度榮獲國際最高肯定。中信金控董事長顏文隆表示,中國信託尋求多元發展的經營策略,持續關注與利害關係人之溝通與回饋,隨著聯合國正式啟動17項以人為本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中國信託責無旁貸,從消除貧窮、消除飢餓、健康福祉、就業經濟成長等共16項符合SDGs目標。為了讓企業永續與營運核心更加緊密結合,中國信託將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簡稱ESG)融入營運模式,打造具有韌性組織的永續金融業者,逐步朝向責任投資與永續保險的領導企業邁進。

DJSI為美國道瓊公司與瑞士RobecoSAM集團於1999年共同推出,不僅是最具國際公信力的企業永續評比工具之一,亦是全球投資人投資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DJSI指數成分股是從道瓊全球指數中篩選逾3,500家公司作為評比對象,以經濟、環境、社會三個面向為準則,評選企業在策略、管理及不同產業特性等要素,篩選出永續性績效前10%的績優企業,競爭十分激烈。

另一方面,中信金控連續四年入選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ESG 領導者指數(MSCI ESG Leaders Indexes,前身為MSCI全球永續指數MSCI Global Sustainability Indexes),同時為2017年MSCI台灣ESG領導者指數(MSCI Taiwan ESG Leaders Index)成分股第五名,不僅在環境永續、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議題各項評比表現突出,亦為入榜成績最優異的金控業者。

2017/08/24 中信金法說會 手續費收入現雙減危機,上半年銀行獲利78% 台壽22%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7年8月24日電)
中信金控(2891)今天召開法人說明會,雖然金控獲利持續成長,但占獲利來源35%至40%的淨手續費收入卻出現季減、年減的「雙減」危機。中信金今年上半年淨手續費收入新台幣73.81億元,季減18.6%、年減4.4%;財務長邱雅玲表示,以淨手續費主要來源包括財富管理、信用卡、法人金融業務;財富管理受到今年銀行保險佣金設限,年初就預期手續費貢獻度會比去年衰退2成,信用卡手續費收入也因為回饋金增加,季減3%、年減2.5%,法金業務更因為企業聯貸市場衰退,拖累手續費收入年減10.3%。

中信金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193.93億元、年增35.6%、每股稅後純益(EPS)1元,資產報酬率(ROA)0.78%、股東權益報酬率(ROE)13.71%,金控資本適足率(CAR)124%,銀行資本適足率(BIS)14.1%、第一類資本適足率12.3%,台灣人壽在第2季發行次順位債券150億元後,風險資本適足率(RBC)提高至345%。中信金表示,今年上半年銀行獲利貢獻78%,台壽則貢獻22%,海外獲利比重則約46%,中信銀與台壽上半年獲利則分別年增30.8%、76.5%。

台壽今年上半年總保費收入1361.92億元、年增16.6%,市占率約8.1%,居業界第5,初年度保費收入(FYP) 685.45億元、年增12.5%,則是居業界第4,初年度保費收入主要來自於利變型保單,占比超過8成。台壽表示,截至6月底,可運用資金規模已達1.35兆元,整體投資報酬率3.84%,利差益的狀況持續拉大,自去年底的0.01個百分點拉大至0.12個百分點;台壽資深副總經理葉栢宏指出,新台幣波動趨緩,加上有約40億元現金股息入帳,下半年獲利可望比上半年佳。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解釋,合併台壽時台股指數約在8000點水位,其實已經是相對高檔,因此合併後並未積極加碼台股部位,導致今年的現金股息收入跟前2大壽險業者有相當差距;截至今年6月底,台壽投資股票部位僅約1040億元左右,占可運用資金部位7.7%。吳一揆指出,壽險占金控總資產比例約3成,自然期望對金控的獲利貢獻度也朝3成邁進,距離今年上半年貢獻22%相比,還有努力空間。

2017-08-08 中信金 前七月每股賺1.21元

經濟日報 記者郭幸宜╱即時報導
中信金控公布7月稅後純益40.71億元,累計前七月稅後純益234.6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21元。中信金表示,7月份各項業務表現良好,保險業務因投資型商品帶動新契約銷售動能成長及現金股利入帳,持續挹注金控獲利,今年前七月金控稅後純益年增35%。旗下子公司中信銀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成長28%,7月合併逾放比為0.47%,逾期放款覆蓋率達267.83%,整體資產品質無虞。另一子公司,台壽因銷售動能成長,投資規模持續擴大,積極布局股票部位帶動債息及股息收入增加等因素,保險及投資收入均有亮麗表現,台壽稅後純益比去年同期增加85%。

2017-08-03 中信入股泰同業 國銀首例

經濟日報 記者郭幸宜/台北報導
中信金控旗下子公司中信銀行順利完成泰國LH Financial Group Public Company Limited(LHFG金融集團)35.6%股權交割,創下台資銀行首宗參股泰國金融機構的紀錄,LHFG金融集團明(4)日將於泰國曼谷市舉辦慶祝活動,泰國當地政、商界人士及台商代表近500位貴賓將與會共同見證此重要時刻。中信金控表示,與泰國LHFG金融集團成為策略合作夥伴後,將借重中信銀行多年來於個人、法人金融之優異表現,及LHFG金融集團旗下LH Bank於泰國逾百個業務據點,提供當地個人客戶、台商及往來企業客戶創新且多元之金融服務,創造雙贏綜效。

中信銀行董事長童兆勤表示,併購與投資一直是中國信託成長的重要策略,中信銀行在菲律賓、印尼設有子行,新加坡、越南設有分行,並於緬甸及馬來西亞設有辦事處,海外分支據點已達108處,是台灣最國際化之金融機構,期待透過這項參股案,加速拓展各項跨國金融業務。中信金表示,泰國當地主管機關對於外資銀行執照控管嚴謹,此次參股LHFG金融集團機會難得,未來可望補足中信銀行於東南亞市場之業務範疇,發揮跨境金融強項,串聯中國信託現有之據點,打造更便利、完整的金融服務網絡。LHFG金融集團旗下核心子公司LH Bank,為經營穩健且營收獲利能力佳的銀行,在法金業務部分,LH Bank已與泰國100大公司建立業務往來關係,未來跨售其他法金服務機會高。個金業務則因中產富裕客層耕耘有成,深具財富管理業務潛力,近年致力發展數位通路包含網路銀行、App等,對於強化個金業務是一大助力,LH Bank在泰國共計有133家分行,多數位處曼谷市中心周邊,網點綿密。

中信金控與LHFG金融集團攜手,可善用中信銀行海外據點優勢、跨境業務專長及成功的財富管理經營模式,加上LHFG金融集團現有泰國當地網絡、廣大優質的客戶基盤及對當地市場的了解,加速推動LH Bank發展泰國法金、個金業務。另一方面,配合LH Bank現有業務據點,中信銀行則可提供泰國台商及其他亞洲跨境客群優質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同時發展泰國當地中型企業發展業務所需之金流。泰國中產階級成長快速,理財規劃需求量具發展潛能,中信銀行在各項金融業務表現及成功經驗,可積極協助LH Bank提升個金財管業務品質。

2017-07-27 中信金四黃金商辦擬招租 估每年貢獻獲利1億元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即時報導
中信金控27日公告,子公司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會決議,擬處分大台北地區不動產。據了解,中信銀行擬將名下四個產權,出售給兄弟公司中國信託資產管理,作為出租用途,預估每年可因此貢獻金控稅前盈餘約新台幣1億元。金管會規定,銀行持有不動產,須以自用為主,自用指銀行使用該不動產的面積,須達一半以上。銀行業不見得總能符合規定,前幾年向金管會爭取鬆綁,免得被迫出售有增值潛力的標的。

金管會2015年8月12日發布「金控公司(銀行)轉投資資產管理公司營運原則」,明訂金控旗下資產管理公司,得接受集團內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委託出租、出售或管理維護不動產,為銀行透過產權移轉來活化閒置資產,開啟新道路。上述規定下,同一家金控的銀行子公司,可把名下閒置的不動產,移轉給資產管理子公司,讓後者對外招租或出售。好處為,銀行不會因為自用二分之一無法達標而違反銀行法規定;資產管理公司方面,也因不是銀行業,不必受自用二分之一的規定所束縛。據了解,中信銀行周四董事會決議,移轉給中信資產管理的不動產,共有四個產權。

首先是位於台北市捷運市府站附近,統一國際大樓的四個樓層,包括第14、15、16、18樓。第二個是位於台北市公館商圈,台電大樓斜對面的舊公館分行,包括一樓黃金店面與地上二樓,這兩個樓層所在建築又稱基泰台大大樓。另外兩個分別是,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上,三連大樓的一個樓層;以及位於台北市敦化南路巷子內的一個大坪數的地下室。由於上述四個產權,地點都不錯,中信金在惜售想法下,擬全部透過中信資產管理進行招租。

據了解,產權移轉本身,因屬同一金控公司,從左口袋到右口袋,對金控的損益表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在後續活化資產方面,根據估算,滿租情況下,租金部分,預估一年可貢獻中信金稅前盈餘8,000~9,000萬元。由於四個產權每年有1,000~2,000萬元的大樓管理費需要支付,招租之後可由租戶給付管理費,8,000~9,000萬元年租金收入,加上一年省下的1,000~2,000萬元管理費支出,合計每年可貢獻中信金稅前盈餘約1億元。

2017-07-25 經濟日報 中信金除息行情走樣 自營商大賣2萬餘張

記者葉憶如╱即時報導
國內消費金融龍頭中信金今年除息行情「走樣」,自7月17日除息後,陷入嚴重貼息窘境,短短七個交易日跌約7%,創下今年6月以來的新低價,自營商大賣2萬餘張,成為最大賣壓來源。中信金今年配息1元,原本在除息前走勢亮眼,狹6月獲利本業創下史上新高的基本面利多,外資也大買,參與除息意願高,股價在除息前夕,來到盤中最高20.75元高價,創下2015年9月以來最高價紀錄表現,不料除息當天就豬羊變色,除息後陷入震盪,不僅無法成功邁入填息之路,而且一路走跌,七個交易日中僅一日小紅,其餘均下跌,波段下跌近7%,走勢比大盤與類股都還來得異常弱勢,呈現嚴重貼息情況。

相較於率先除息的國泰金除息後高點只差0.1元就填息,最近七天跌幅也僅1.3%、富邦金(2881)也只跌0.7%、京城銀(2809)與開發金(2883)更是都已完成填息來看,中信金除息後的異常弱勢表現引發市場揣測。觀察三大法人進出動態,外資並不是主要賣壓來源,反而是發現原本買賣超金額都不大的自營商,7月開始買賣動作加大,包括7月7日大賣1.8萬張、7月14日除息前夕回補1.75萬張參與除息後,隔一交易日即除息交易日當天就大賣1.3萬張,之後陸陸續續賣超。至昨天為止,短短六個交易日賣超逾2.1萬張。「只想賺股息不想存股票」的心態,是考量台股已居高點,逢高獲利了結入袋,還是不想抱股太久,先賺股息等到股價跌下來再回補,抑或是看壞今年金融股填息行情恐怕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先賣再說,或有其他考量,都引發投資人的注意。金融股近一周以來受到市場觀望美國聯準會利率會議結果影響,走勢普遍拉回整理,但跌幅也不大,以狹幅盤跌居多。

2017年07月17日《金融股》中信金穩步邁填息,續攻區塊鏈聯盟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中信金(2891)今除息,配發1元現金股利,除息參考價為19.7元,早盤股價填息25%。中信金控6月獲利再創史上單月新高,6月單月稅後盈餘來到48.47億元,獲利動能主要來自保險、銀行雙引擎,台壽整體收益比上月多了19億元,而銀行也受惠於資本市場的波動,股債匯都有所斬獲。

外資上周大舉買超中信金近6萬張,上周五收盤價攀高至20.7元,創下2015年8月11日收盤以來新高。近5個交易日,中信金也是位居外資買超第2名,僅次於聯電(2303)。中信金控對於區塊鏈技術發展非常重視,也積極參與國內外的相關重點組織,包括全球最大的金融區塊鏈聯盟R3,與超過80家國際金融機構一起研究開發相關專案;此外,中信日本子行東京之星也加入了SBI Ripple在日本的區塊鏈聯盟,與47家日本銀行合作建立下一代匯款平台;另外,在國內中信也是財金公司區塊鏈聯盟的成員之一。

2017-07-07 經濟日報中信金6月旺 本業歷來最賺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上市櫃金控6月獲利昨(6)日由中信金控率先發布佳音。受惠於銀行子公司在資本市場操作亮眼、金管會嚴管費差損等影響,中信金自結6月稅後純益48.47億元、創金控成立以來單月第三高,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元。中信金控資深副總邱雅玲表示,中信金稅後純益史上第一高為2014年6月,主因認列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廉價購買利益148億元;單月次高為2015年12月,因認列金控舊總部松壽大樓處分利益70億元。若排除這些一次性因素,單純就本業獲利動能來講,今年6月稅後純益48.47億元,為金控成立以來單月最高。

繼今年1月稅後純益48.41億元,創金控成立以來單月本業新高之後,中信金6月再繳出亮麗成績單,推升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193.93億元、年增35.6%。其中,銀行子公司貢獻稅後純益151.01億元,壽險子公司貢獻稅後純益41.90億元,為兩大獲利引擎。

中信金前六月獲利動能強勁,邱雅玲表示,主因核心子公司中信銀行的資本市場操作亮麗,光是這部分貢獻,就占金控稅後純益15%~20%。來自中信銀資本市場部門的財務操作,就占稅後純益30幾億元。另外,中信銀行今年揮別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陰霾,上半年僅提列TRF呆帳損失準備一、二千萬元,也對銀行子公司獲利表現帶來支撐。

中信金的另個獲利引擎為壽險子公司台灣人壽,受到金管會嚴管費差損,壽險公司給銀行通路佣金減少、費差益提升影響,壽險公司銷售初年保費不再是賣越多賠越多,反而是有利可圖。邱雅玲說,上述因素加上台壽6月有4億~5億元股息收入挹注,及新台幣對美元回貶、有匯兌利益,讓台壽上半年稅後純益較去年同期大增77%。

2017/06 中信金控(2891)入股泰國LH銀行

MoneyDJ新聞 08:08:04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中信金控(2891)入股泰國LH銀行終於拍板定案,中信金高層於3日證實,參股LH銀行案已經獲得泰國中央銀行核准,也在近日獲得泰國證管會同意,未來經股東會通過後即可完成交易,預計今年8月即可提供台商各項金融服務,並預估今年即可挹注金控獲利約3至4億台幣

中信銀於去(2016)年3月宣布旗下中信銀將以166億元泰銖(約154億台幣)參股投資泰國LH Financial(簡稱LHFG金融集團)之35.6%股權,交易完成後,中信銀與LHFG原始大股東Land & Houses Group持股比重相同,並列為最大股東,但後來一度卡關而延約,如今在各方努力下終於拍板定案。中信金指出,LHFG金融集團旗下業務包含商業銀行(LH Bank)、證券(LH Securities)和基金管理(LH Fund Management)等子公司,其中,LH Bank為主要核心業務,LH Bank是泰國第13大商業銀行,在泰國境內共有126家分行,其中有45家分行位於曼谷核心區域。LH銀行2015年的淨利潤成長率居泰國銀行業之冠,經營穩健且營收獲利能力,去年該行獲利約27億泰銖左右,依照股權、匯率和認列月份來估計,完成參股案後,今年中信金應可認列獲利約3至4億元台幣。

2017年05月27日 拚精簡 中信金裁5大事業執行長

(工商時報) 魏喬怡/台北報導
中信金精簡五大事業高階職務更明確權責、提升管理效率,中信金控昨(26)日董事會通過,裁撤「銀行事業總執行長」、「保險事業執行長」、「證券事業執行長」、「日本事業執行長」及「大陸事業執行長」等五大高階職位,中信金指出,之前設這些職務是有階段性任務,現在各業務都已上軌道,未來相關業務的營運管理將回歸各子公司總經理負責。各金控在近年精簡組織後,已極少在各子公司外,增設事業群執行長,中信金裁撤後,大部分金控都回歸各子公司總經理負責各項業務營運管理。

中信金2010年時積極向海外擴張,開啟事業群體系的制度,當時以業務專業分工,共設置了大陸、銀行、保險、投資及證券等五大事業體系,在大陸事業群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上海分行的申設作業與升格子行、銀行事業群則負責國際併購與督導整體銀行業務、保險事業群則負責統籌大都會人壽的整併。中信金高層表示,如今各事業群的整合、併購都已完成,因此決定精簡組織架構,讓各事業發展回歸各子公司總經理,未來各子公司總經理肩負業務經營責任,並向金控報告。本次調整後將可提升集團整體營運效率,有效發揮金控綜效。

中信金控表示,此次調整將原由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兼任之「保險事業執行長」、原由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兼任之「銀行事業總執行長」,以及原出缺之「證券事業執行長」,原中信金執行副總經理陳允進兼任的「日本事業執行長」、中信金資深副總陳進福兼任的「大陸事業執行長」也都裁撤,業務功能將回歸至中信銀行相關單位負責。中信金指出,為更符合業務職責,董事會亦通過將「投資事業執行長」更名為「投資長」由中信金執行副總謝載祥擔任、「跨國金融事業執行長」更名為「日本跨國金融策略長」,由中信金資深副總蕭仲謀擔任。

除各大金控忙舉辦董事會外,中國人壽昨日則舉辦了股東會,會中通過了3億股、約87億元的現金增資案,中壽指出,該現增除了因應業務成長,強化資本結構外,主要也是作為投資大陸建信人壽及擴展中壽規模之用,今年是先取得股東會授權,一次執行3億股現增,但何時募資則要視市場情況及需求。

2017-05-17 辜濂松賣股? 辜家套現逾18億元 (中信金前10大股東也出現不小變動)

中央社
早在2012年底過世的前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賣股?根據中信金去年年報,去年(2016)辜濂松名下出脫中信金持股10.88萬張,若以去年每股均價17元計算,套現新台幣18.5億元。截至2015年底,辜濂松名下的中信金股票還有38.68萬張,持股比例2.14%,居第4大股東;但根據年報,2016年底辜濂松名下持股已降至27.8萬張,持股比例1.43%,排名也掉到第10。近年來,辜濂松對中信金持股自過世後一直沒有過戶,主要由夫人辜林瑞慧掌管,4年來從未變動,外界也認為這塊持股是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保住中信金經營權的一道防火牆,這次賣股套現,可能是家族內有財務規劃,需要用錢。

除了辜濂松大降持股外,去年底成功守住經營權的中信金,前10大股東也出現不小變動,尹衍樑旗下南山人壽大幅出脫持股,從原先持股超過42.7萬張、占比2.37%一次退出10大股東之列,因中信金、台灣人壽合併換到中信金股票的龍邦,也大賣中信金持股。不過,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及同為辜家金融版圖的中國人壽則在去年大舉加碼中信金股票,其中,國泰人壽一舉將持股比例自1.9%提高至2.58%,成為第3大股東,中國人壽把對中信金的持股提高至2.2%,居第4大股東,儼然成為鞏固辜家經營權的另一道銅牆鐵壁。

2017-05-10 中信金三多 ROE可望回升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在TRF提存費用大減、外幣利差擴大、放款需求增溫等預期下,中信金今年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將終止連二跌,有望回升至10%以上,總經理吳一揆也力挺金融股,認為是合適的投資標的。ROE是股神巴菲特選股愛用指標,也是金控業獲利能力的重要觀察指標。金管會統計,國內16家金控過去三年來,除了台灣金控與國票金控,其餘14家的ROE均連續二年呈現衰退。以中信金為例,從2014年的19.05%降至2015年的14.1%,2016年進一步走低至9.87%。

中信金控昨(9)日法說會表示,ROE有望止跌回升,資深副總邱雅玲說,中信金今年ROE有望回升至10~12%,主要因素有三,首先是目標可贖回遠期外匯(TRF)的壞帳損失費用大幅減少,以中信銀行為例,2015年提了12億元、2016年提了16億元,今年預估無大額提列需求,至目前也僅提了一、兩千萬元。其次是美國升息,外幣利差估將擴大。中信銀今年第1季外幣存放利差為2.32%,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說,預期美國聯準會今年還會升息兩次,中信銀海外據點多,外幣放款占比達48%,外資認為中國信託將因美國升息而受惠。第三個因素是放款需求增溫。中信銀3月底總放款餘額約新台幣2兆元,邱雅玲表示,預估今年整體放款應該會有個位數的成長,有助淨利息收入的提升。吳一揆表示,國內金融股目前股價淨值比介於1.1至1.3倍,比其他產業要低,但多數同業今年配發的現金股息殖利率還不錯,以昨日收盤價計算,中信金的股息殖利率有5.26%。他說,金融股未來跌價風險有限,應該是合適的投資標的。

中信金獲利大暴衝,今年現金股利1元 殖利率在4%-5%之間

2017年04月03日 魏喬怡
中信金(2891)106年元月份獲利一掃陰霾大暴衝,創下單月史上新高,累計前2月合併稅前盈餘85.56億元、合併稅後盈餘72.99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37元,獲利亮眼。

中信金董事會也通過,今年每股現金股利發放1元。中信金近年股利政策都是維持在股票、現金股利各半,今年是7年來首度全配現金,公司方面則表示,未來會傾向全配現金,且殖利率將保持在4%-5%之間。在中信金宣布全部發放現金股息後,外資對中信股利政策轉向也表示正面。法說會後外資就大量買超,5日內就買超77,823張,3月17日還更大舉買超2.15萬張,成交量還爆出6.6萬張巨量。

今年在美國Fed預期會升息3次的前提下,法人普遍看好中信金,主要是中信銀在美元放款占比近25%,預期Fed升息將帶動淨利息收入穩健提升。此外,去年拖累中信獲利的TRF合約已接近尾聲,今年已不再需要提存,還有一些一次性因素(例如日本東京之星額外提存、樂陞案道義補償金)壓低基期,法人預期,2017年中信的獲利成長可期。

2017-01-12 中信銀 去年個金大豐收

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中信金控昨(11)日舉行一年一度的松柏會議,報告各部門獲利情況。據了解,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信用金融執行長劉奕成在會議中報告,中信銀行去年信用貸款業務稅前盈餘32億元、信用卡業務稅前盈餘17億元,兩大個人金融業務均大大賺贏同業,合計賺近50億元。

中信金核心子公司中信銀行去年不論信用貸款業務或信用卡業務,雙雙勇奪國內銀行業的獲利王,一舉粉碎外界對於中信消金業務走下坡、信用卡業務被國泰打趴的傳言。消息人士指出,根據劉奕成在會議中報告,中信銀行去年信用貸款業務表現亮眼,大賺32億元,比起國內信貸業務也很厲害的花旗銀行,賺贏19億元。花旗去年信貸業務稅前盈餘13億元,獲利情況居國內該項業務第二名。消息人士轉述,據劉奕成報告,去年國內信貸業務獲利第三與第四名,由國泰世華銀行與玉山銀行競逐。這兩家銀行該項業務稅前盈餘,各在六、七億元左右。

至於信用卡業務,據劉奕成觀點,主要銀行大砸銀兩搶攻市占率下,國內信用卡業務賺錢的銀行不多,全體銀行同業,信貸與信用卡業務合計稅前盈餘,沒人超過15億元。中信銀在艱困環境中,去年信用卡業務稅前盈餘17億元,遙遙領先同業,若與信貸業務合計,合計賺近50億元,更是稱霸群雄。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去年11月,信用卡四大指標:流通卡數、有效卡數、當月簽帳金額、循環信用餘額,除了流通卡數外,中信銀行全部被國泰世華銀行超越。流通卡數方面,中信與國泰差距縮小至10.4萬張。

2016/10/12 中信金除權行情旺 強勢填權4成

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2016年10月12日電
中信金控(2891)今天進行除權交易,每股配發股票股利0.8元,填權氣勢相當強,盤中高點17.35元,填權幅度已達4成。中信金今年每股配發股利1.61元,包括現金股息0.81元、股票股利0.8元。其中,已在7月29日進行除息交易,並在8月18日完成填息;今天除權後股價依舊意圖填權,投資人也相當關心何時能填權。

中信金今年獲利表現不錯,自結前3季稅後純益新台幣233.29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29元,在15家上市櫃金控中排名第4;且獲利數也僅次於富邦金控(2881)、國泰金控(2882),名列3家前3季稅後純益超過200億元的金控之一。

2016年10月21日辜仲諒抗尹衍樑 中信金提前改選 董事席次減至7席 獨董將過半 金融業的台積電

【陳瑩欣╱台北報導】中信金(2891)大股東辜仲諒官司纏身,樂陞案又被金管會盯上難以拓展業務,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更是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為了力抗強權入侵、強化公司治理,中信金昨宣布12月將提前改選董監事,將獨董席次增加過半,淡化家族色彩。高築城牆中信金昨日董事會決議推出2大措施:一是提前至今年12月8日舉行股東臨時會董監改選;二是調整董事會結構,將董事席次由現行9席縮減至7席,調整後獨立董事席次超越一般董事,淡化大股東辜家的家族色彩,創國內金融業首例。目前僅台積電(2330)的獨董過半。

1席門檻拉高至30%
中信金法務長金延華表示,董事會席次結構調整可沖淡家族色彩,大股東無法干預公司決策,增加公司獨立性。
中信金高層透露,先前內湖購地案、購併台灣人壽案、國寶購地案都是董事會通過的案子,但大股東仍遭特偵組和檢調追查,顯然外界不信任公司董事會,經營團隊因此提出董事結構調整構想,大股東、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希望公司更好,「同意並且尊重」這次董事席次調整。
辜仲諒友人說:「老先生(指中信金創辦人、辜仲諒父親辜松)過世以後,就沒有姓辜的人進董事會了,現在辜仲諒願意繼續淡化家族色彩,讓外部董事主導公司經營權。」
市場預期,中信金董事結構調整後,想取得1席中信金董事的股權門檻由20%拉升至30%,尹衍樑陣營12月前要搶下1席董事的機會相當渺茫。
據了解,除中信金外,中信銀銀行目前董事席次12席,至於銀行端4席獨立董事名單是否改變,也將一併評估。
目前全體上市公司中,僅台積電的獨立董事席次在董事會中過半,中信金此舉令金融同業震驚,有其他金控主管私下認為中信金頗有「以退為進」的味道。大股東辜仲諒可指派的一般董事席次雖由5席減為3席,但其他人要入主中信金的機率降低,還能淡化家族色彩,符合主管機關期望,相當高明。
外界聯想中信金此舉為了對抗尹衍樑與寶佳機構董事長林陳海所成立的鑒機,然而隨鑒機董事長蔡友才因兆豐紐約分行涉洗錢案被美國重罰,已被法院收押禁見,尹早改口表示不會選董事,但中信金仍不敢掉以輕心。據了解,雙方目前都沒有碰面,尹陣營昨日也未發表看法。

董事長顏文隆料續任
依照中信金規劃,這次董事改選,獨立董事席次維持4席,但一般董事席次由5席降為3席,中信金董事長顏文隆可望續任,其餘董事代表將做調整,預定在10月28日到11月9日間提出董事名單,11月10日董事會後將公告正式名單。
另外,中信金與子公司董事會昨通過,將向金管會提出樂陞案行政救濟,最快明天或下周正式提案。金管會認為擔任此案財務顧問的中信證券、及股代中國信託商銀均未落實「認識你的客戶」,10月起停止中信證和中信銀擔任財顧、及公開收購信託業務3個月,並處中信銀300萬罰鍰。

辜仲諒力抗尹衍樑2招
調整董監改選時間:由明年6月提前至今年12月8日
縮減董事席次:由現有9席減至7席
說明:
◎獨立董事4席,超越常務董事
◎大股東對中信金董事指派權降至3席
◎原取得20%股權可決定1席常董,估未來須取得30%股權
資料來源:記者採訪整理

2016/08/18- 尹衍樑突襲 搶中信金經營權 結盟抗辜仲諒 中信金總座批尹「沒誠信」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中信金經營權將風雲變色?鍾情中信金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再出招,趁大股東辜仲諒身陷弊案之際,與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地產推案王林陳海三方聯手擬吃下中信金;對此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昨罕見具名痛批尹「沒誠信、且恐有操弄中信股價之嫌」。市場預料,明年6月中信金董監改選將有激烈爭戰,而持有中信金37%的外資態度將成關鍵。尹衍樑對中信金情有獨鍾在金融界已不是新聞,從2011年起就曾利用南山人壽買進持股,成為中信金第1大股東,後因金管會修法讓壽險業不具投票權才解除危機,這次再度捲土重來,金融業戲稱「司馬昭之心」,尹搶當金融新霸主的野心昭然若揭。

《今周刊》報導,尹衍樑近來利用關係企業偷偷加碼中信金,目標是取得中信3成股權後,再合併自己投資的南山人壽,這樣一來總資產將超過8兆,超越國泰金(7.6兆)與富邦金(5.9兆),一舉奪下金控新龍頭。
報導指出,身家逾千億的尹衍樑找了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寶佳機構董事長林陳海,聯手出資成立鑒機資產管理公司,已默默吃下中信3%股權,這一招讓中信金大為緊張,吳一揆近期忙著拜訪各大券商,要券商「明年董監改選時,務必幫辜家徵求委託書」,不僅如此,日前沒出現在法說會上,傳出就是出國拜訪外資機構,為捍衛經營權奮戰。

尹衍樑出招,與兆豐金前董事長蔡友才、地產推案王林陳海聯手擬吃下中信金 – 尹陣營持股已達5%
《蘋果》調查,據中信金4月公布的年報,辜家陣營檯面上可掌握的股權約8%,加上外圍勢力估計可達12%、13%,雖然和尹派(鑒機3%+南山2%)持有中信金5%股權有段落差,但啟人疑竇的是,中信金在6月傳出遭特偵組搜查後,股價未見明顯下跌,且至今上漲逾1成。券商資料顯示,有特定買盤近2個月透過元大新盛分公司大買43萬多張,市場聯想背後神秘買主已開始默默加碼股票。
辜家的危機還不僅於此,除尹衍樑、蔡友才外,兩人還找來資金雄厚的建商大亨林陳海,金融圈形容林陳海「實力深不見底,看來這次中信辜家很麻煩!」
面對尹派大動作,吳一揆昨親上火線,指尹曾公開表示,南山人壽投資的標的,潤泰不會買,這次「大舉加碼中信金顯然有違自己說過的話,誠信有問題!」

2016-05-23 經濟日報 新南向概念股/國泰中信金 添利多

(記者吳靜君) 金融業因打亞洲盃政策,國泰金、中信金與元大金等已經在新總統蔡英文將推動「新南向政策」之前,就已經在東協國家先行布局卡位。法人表示,新政府的南向政策對金融業來說是如虎添翼。法人表示,過去金融業很早就在東協國家布局,所以對東協國家的當地民情與台商的需要,金融業早已瞭若指掌。這一兩年,政府推行金融業打亞洲盃政策,東協是一塊很重要的區域。

  • 以國泰金而言,不僅壽險、銀行早已經深耕,先是越南設置銀行子公司、壽險子公司,利用壽險資金參股印尼Mayapada銀行、菲律賓中華商業銀行RCBC,未來也準備有500億元的銀彈空間,瞄準東南亞國家準備併購。
  • 中信金不僅東向買下日本東京之星,近期更宣布,子公司中國信託商銀以總價166億泰銖(約新台幣154億元)參股泰國「LHFG金融集團」,是打亞洲盃以來首宗成功進軍泰國案例,也是南向的併購的一個典範。
  • 身為證券業龍頭的元大金也不惶多讓,近期也宣布收購泰國券商KK Trade,觸角將延伸到香港、韓國、柬埔寨、印尼、越南、泰國,這顯示在打亞洲盃上,已經有完整的布局。

法人表示,新政府所提出的新南向政策,目標鎖定東協、東南亞國家,對於已經布局甚深的金融業來說,是如虎添翼。但值得注意的是,東協國家對於金融業還是採取保護政策,因此還要看政府如何突破瓶頸,協助金融業再深化。

2016-05-12 鉅亨網-中信金排除Q4賣大樓獲利 淨利季成長99% 擬發股利1.61元

(記者陳慧菱) 中信金(2891-TW)今(12)日舉行法說會,第1季稅前盈餘85.58億元,稅後盈餘65.60億元,中信金表示,第1季因為TRF和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增提額外準備,但是若排除去年第4季大樓處分獲利,金控稅後淨利季成長仍達99.1%。中信金董事會已通過2015年股利發放案,每股總計發放1.61元,每股現金股利為0.81元,每股股票股利為0.80元

不利因素: TRF個案提存與東京之星強化遵法要求增提,加上景氣放緩及央行降息等
中信金自結今年第1季稅前盈餘85.58億元,稅後純益65.6億元,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9.31%,稅後資產報酬率(ROA)為0.57%,稅後每股盈餘(EPS)為0.36元。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表示,第1季受到TRF個案提存與東京之星強化遵法要求增提準備,加上景氣放緩及央行降息等不利因素影響,主要業務維持穩健。中信銀淨利息收益在利率下調的壓力下,更逆勢較去年同期增加3個基點至1.43%。

在海外布局部分: 馬來西亞,整體東南亞布局將趨完整
中信金今年4月宣布將由中國信託銀行與台灣人壽共同出資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簡稱「RBS」)馬來西亞子行100%股權,創下台灣金融業者首例;且由中國信託銀行取得RBS於馬來西亞納閩離岸金融中心(Labuan Offshore Banking Unit)資產,整體東南亞布局將趨完整,中國信託銀行海外營業據點已達106處。

在中國大陸布局部分: 私募方式引入大陸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3.23%股權
此外,中信金及中國信託銀行於4月29日召開董事會,通過展延私募方式引入大陸中信集團旗下中信銀行取得中國信託金控3.23%股權成為策略性投資人,及中國信託銀行旗下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兩大交易案,預計展延至明(2017)年5月25日前完成,兩岸中信將持續合作。

投資存股理財《大成 1210 台灣雞豬油蛋的產業霸主》強大護城河包含雞豬肉品, 飼料, 業務用沙拉桶油之龍頭企業

創立於民國四十九年,原名「大成油脂公司」,設廠於台南市裕農路,產製各類食用油、黃豆粉、豆餅等。「以更好的營養,維護大家的健康」,為營業宗旨。民國五十五年,更名為「大成農工企業公司」,增建永康一廠,生產各種完全配合飼料。民國五十八年,增建永康二廠,添置美國皇冠牌最新提油設備,生產深獲社會大眾讚譽與喜愛的「大成沙拉油」。民國六十二年與長城麵粉公司合併,正式更名為「大成長城企業公司」。

目前飼料產品佔大成的營收比重約55%左右,大宗油脂比重約5%內,肉品約佔20%-25%,調理食品/加工食品比重約12%-15%,另有少量其他產品業務。主要銷售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比重約30%-35%,台灣內銷比重約40%-45%,越南及其他外銷合計比重約近25%。

心得:

  • 2020/3/31: 股價 37.35元, 稅後淨利22.84億創歷史新高, EPS 2.93元高於2018年2.62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2.2元, 殖利率約5.8%, 觀望
  • 2020/3/19: 股價 32元, 股災大跌, 觀望
  • 2020/2/14: 股價 40.75元, 大成(1210)1月營收64.89億 年增-9.58%, 年增率下滑, 觀望
  • 2019/12/18: 股價 43.7元, 大成與日本昭和產業株式會社雙方將投資20億元,興建生食級的雞蛋廠,預計2021年完工投產,同時開發高纖維、低GI麵粉, 持續建立在食品界增加新領域! 觀望
  • 2019/8/27: 開盤參考價為36.25元, 緩緩填息, 觀望
  • 2019/8/13: 股價 41.25, 緩步上漲, 上半年稅後盈餘10億5203萬元,EPS 1.42元, 觀望
  • 2019/06/26: 股價 40.45, 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延燒, 供需失衡帶動國際肉價居高不下, 加上正值G20川習會前的不確定性干擾, 法人資金轉戰傳產股避險, 推動大成股價, 但提醒股價到41~42之前的高點, 需要留意一下, 觀望
  • 2019/03/21: 股價 34.95, 投資嘉義食品加工廠, 也擴大麵粉事業, 正面
  • 2019/01/08: 股價 34.75, 非洲豬瘟市場預期帶動雞鴨鵝肉品替代需求, 觀望
  • 2018/12/03: 股價 32.90, 大成與畜衛所簽署MOU要力拚動物用疫苗, 哇! 連疫苗都有涉略, 果然是一條龍生產
  • 2018/10/31: 股價 30.10, 持續疲弱, 果然回起漲點30元, 獲利能力大幅下降第二季EPS腰斬只有0.48, 觀望
    在美廉社可以買到大成的雞蛋囉, 表示蛋品事業持續擴展通路, 價格也滿據競爭力!
  • 2018/10/15: 股價 33.40, 續跌, 是否會回到起漲點31元呢?..觀望
  • 2018/10/05: 股價 36.30, 集團很積極地擴大事業版圖, 上游到蛋品, 下游到餐廳事業, 公司能否控制好不同領域的發展, 觀望
  • 2018/09/06: 股價 36.70, 除息後參考價36.8, 所以持平中…觀望
  • 2018/08/20: 股價 39.10, 股價最近約40上下, …觀望
  • 2018/06/22: 股價 41.35, 股價上漲! 破40之後, 有機會一路維持到除權息吧…觀望
  • 2018/06/07: 股價 39.5 , 股價平穩, 今年預計將投資逾億元在彰化興建旗艦級洗選蛋廠, 獲利很不錯
  • 2018/05/15: 股價 39.95, 持續上漲! 公布第1季合併獲利7.93億元,每股稅後1.16元,獲利動能強唷
  • 2018/05/07: 股價 37.80, 持續上漲! 可能繼續漲, 但追高要注意唷, 不要為了高殖利率追得太高價位
  • 2018/04/24: 股價 35.75, 現金股利2元,股票股利0.7元,合計2.7元! 超過原本預測值, 看來股價要向上走囉
  • 2018/03/26: 股價 34.4 , 又爬上去了, 估去年EPS約3.02, 股利應該有1.5左右吧! 如果2015年跌到20元附近有買的人, 在恐慌時期抱緊不賣的話, 現在獲利很不錯! 觀望
  • 2018/02/06: 股價 31.85 回檔整理,
    歷年股價與股利: 看來沒有賠錢的紀錄, 護城河很深唷!
  • 2017/10/26: 股價 34.5, 這個月股價爬升, 觀察是可以存股的標的, 獨佔性與產業難以取代性, 想等好價位再買進!
  • 2017/08/11: 股價 31.1, 相較與卜蜂的較高股價, 30元左右可考慮進場

2019/06/25 中央社 疫情隱憂資金轉戰傳產股 大成卜蜂大漲

記者韓婷婷
非洲豬瘟疫情持續延燒,供需失衡帶動國際肉價居高不下,加上正值G20川習會前的不確定性干擾,法人資金轉戰傳產股避險,推動肉品雙雄大成 (1210) 、卜蜂 (1215) 股價連袂爆量大漲。

非洲豬瘟疫情從中國擴大到越南、柬埔寨後,香港跟北韓也傳出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陸的非洲豬瘟疫情還未降溫,台灣近期又爆發彰化禽流感疫情,讓大成及卜蜂持續成為股市關注焦點。

卜蜂受惠營運走揚帶動,今年第2季以來股價走勢相當強勁,連續2天大漲,今天早盤最高來到71.9元,漲幅達6.52%,創下2017年7月以來近2年新高點。值得注意的是卜蜂今天截至10時30分止,成交量已放大到14129張,爆出歷史天量。

大成今天同樣開高走高,早盤股價一度來到41.35元,漲幅一度超過5%,創下2018年9月以來新高點,量能已來到8867張,預估將創下2018年3月5日來新高量。

非洲豬瘟拉警報,全台防疫作戰升溫,雞肉替代需求跟著升溫,加上旺季效益加持,市場看好大成及卜蜂成為防疫避險股。不過,由於兩家廠商也有一定比例的豬隻飼養及豬肉銷售,面臨非洲豬瘟疫情在大陸持續擴大,廠商也進入防疫大作戰,希望透過加強全台防疫系統,渡過此一危機,化危機為轉機。

大成指出,全世界有一半豬隻在大陸,受疫情影響、供需失衡,使得近期大陸豬價大漲4到5成,對進口雞肉需求增加,帶動國際雞價上揚,第2季在國際價格推動及端午節旺季需求帶動下,雞價維持在高檔區。

卜蜂董事長鄭武樾表示,第2季及第3季將逐季走高,今年整體看來飼料成本已獲得改善,獲利有機會較去年成長。因為非洲豬瘟的問題,採購主軸似乎偏重在雞肉部分,在雞肉替代需求拉升下,價格持續高漲,台灣肉雞市場未來不看淡,不過土雞預估到中秋節會比較好。

2019年02月27日 拓麵粉事業 大成砸16億獵地

工商時報 劉馥瑜/台北報導
大成集團為強化麵粉事業,26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斥資9.17億元,向國豐實業買下桃園楊梅8,955坪土地,同時,大成子公司國成麵粉也將斥資6.74億元,買下國豐位於楊梅另塊6,060坪土地及廠房設備,作為拓展麵粉製品事業之用。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大成集團繼今年1月宣布,將砸下24億在嘉義新建一座食品加工廠後,又一項重大投資!大成嘉義新廠占地8,800坪,預計2020年投產,屆時將推升大成消費食品年產值,從目前的20億倍增至40億。

大成集團發言人周叔恆指出,目前大成麵粉事業占整體營收比重僅不到5%,因看好麵粉事業未來發展,故集團及子公司合計斥資15.91億,聯手買下毗鄰的1.5萬坪土地及設備,期進一步擴大麵粉事業。他並指出,上述交易最快首季完成交割。國成麵粉是大成跟國豐的合資公司,大成持股55%、國豐持股45%,而國豐實業代表人陶傳正也是大成的獨立董事,此次是交易屬於關係人交易。

2019/01/15 投資台灣,大成砸24億蓋新廠

工商時報─記者劉馥瑜/嘉義報導
加碼投資台灣!大成集團 (1210) 董事長韓家宇14日宣布,將斥資24億台幣,在嘉義新建一座食品加工廠,占地8,800坪,預計2020年投產,屆時將推升大成消費食品年產值翻倍成長,從目前的20億增至40億元。而這也是該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投資案,全力搶攻國內消費食品市場!

該食品加工廠位於嘉義馬稠後產業園區,14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產官界重要人士皆與會,包括經濟部次長王美花、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縣副縣長吳容輝等,還有全家、統一超等大成合作廠商。之所以擴大投資食品加工廠,韓家宇說,大成集團成立61年,從農畜產品跨入消費食品,近年食品營收占比快速成長,原有食品加工廠產能早已滿載「供不應求」,看好消費食品潛力,此次以更高的標準、更好的設備蓋新廠,希望在追求食品安全、健康的同時,也讓美味升級。

 大成集團食品事業處副總經理黃進鏗表示,嘉義食品加工廠預計2020年1月完工,加上設備進駐時間,預計最快第2季或第3季投產,完工後月產能2,500噸、年產能3萬噸,是目前大成台南永康食品加工廠產能的2.5倍,預估投產後年產值將達40億元,未來將逐步取代原有的台南廠。

嘉義新廠預計生產三大類產品,以雞肉及豬肉加工製品為主,包括冷凍食品/冷凍調理食品、醬料/高湯類、肉鬆/肉乾;販售通路根據產品特性,橫跨便利商店、超市量販、速食餐廳、餐飲業者、早餐店、團膳、各大網購平台,以及大成自有實體通路「安心購」。

 黃進鏗說,大成自2014年投入消費食品至今,整體營收成長約2倍,除了著力產品研發年年推新品,加上網購帶動品牌知名度發酵,從外部市場面來看,也因近年家庭自煮比重降低、單身人口增加,對於簡單料理或覆熱可食的產品需求增加,加上食安事件頻傳,民眾對大廠知名品牌產品更為埋單,都是成長的主因。大成目前整體消費食品仍以代工ODM為大宗,但自有品牌成長快,目前代工品項占80%、自有品牌占20%,黃進鏗說,預計在新的食品加工廠投產後,占比可望達7比3。

2019-01-01 經濟日報 非洲豬瘟役情擴大 法人看好卜蜂、大成

記者黃淑惠╱即時報導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簡稱ASF)疫情有擴大的趨勢,國內的農委會防檢局全面防疫。業界認為,根據過往經驗,只要有疫情,農民在飼養就會更僅慎,肉品的供應量會較為吃緊,法人推估,隨著年節將近,肉品價格有可能揚升,國內的卜蜂(1215)、大成(1210)等第1季的業績看俏。

卜蜂累計1-11月營收194.44億元,年增7.14%;至於大成累計1-11月營收664億元,年減少4.23%。12月開始到農曆年前,都會是肉品需求旺季,隨著年節將近、天氣變冷,肉品需求量增加,法人也看好大成、卜蜂及相關油脂廠泰山、福壽等今年第一季的業績表現。另外,在成本面的部分,玉米、黃豆豐收,價格可望維持穩定,推估去年第4季營運及明年第1季的營運,會比去年同期好! 針對現在的非洲豬瘟,國內的業者也指出,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豬農飼養都會偏向保守,但民以食為天,豬肉的供應量如果不夠,價格自然就會上升。由於現在許多地區都有疫情傳出,政府下了很大功夫,這是好的方向,呼籲民眾一定要配合,也希望政府對於豬肉的進口檢疫上要嚴格把關,才不會衝擊到台灣的市場。

2018/11/27 時報資訊 《食品股》大成、畜衛所簽署MOU,力拚動物用疫苗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
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畜衛所)與大成 (1210) 今(27)日簽署「畜衛所與大成長城公司合作備忘錄(MOU)」,作為雙方合作進行動物用疫苗研發及技術移轉並加速技術商品化之依據。

畜衛所表示,動物用疫苗研發為其職責之一,目前該所部分有許可證之動物疫苗,已以非專屬授權方式供廠商技術移轉使用,且持續開發動物用疫苗,具有相當不錯之成果。為加速農業科技研發成果落實產業應用及因應產業發展需求,農委會鼓勵產業界參與,而大成長城公司致力於國內農畜食品的垂直整合,事業橫跨禽畜水產,並且積極投入食安管理及發展消費食品,近年亦欲成立動物用生物藥品廠,生產動物用疫苗,除提供國內畜牧產業,並放眼於全球市場,希冀將國內動物用疫苗外銷全球。故雙方達成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共識,共同為發展國內動物用疫苗產業努力。

畜衛所指出,此次與大成簽訂之合作備忘錄,合作項目包括評估具產業價值的動物用疫苗研發成果,共同研提產學合作計畫,以加速其商品化;以非專屬授權方式技術移轉有許可證之動物疫苗,以擴大國產疫苗之市佔率;以及依據產業需求,如有指定開發之標的,於先期共同合作開發等,以達成疫苗開發、技術交流及人才培育之雙贏目標。

2018年10月05日 時報資訊 《食品股》大成拓餐飲版圖,法式甜點新兵「巴黎十五」入伍

時報記者 郭鴻慧台北報導
大成(1210)集團餐飲版圖再添一名新成員,法式甜點專門店-巴黎十五今日正式開幕。大成餐飲品牌還包括勝博殿、度小月、杵屋丼丼亭、冰達人、檀島、岩島成等,大成近年逐步擴大餐飲事業版圖。大成表示,巴黎十五除了有法式風格的蛋糕、甜點及繽紛多元的飲品外,用餐時分,也會提供法式風格的輕食,輕食會使用大成培育的盤克夏桐德黑豬、印尼生態根島草蝦、皇金紅仿土雞等。大成布局台灣餐飲市場十分積極,以勝博殿而言,每年展店家數約7家,主要還是找到好的地點開店;至於檀島香港茶餐廳推出後反應熱烈,日前開出第3家店。

2018/09/05 時報資訊 《食品股》Q3業績向好,大成穩健填權息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
大成 (1210) 今除權息首日,股價開高後持穩盤上,穩健邁向填權息之路。大成今為除權息首日,配息2元、配股0.7元,開盤參考價36.8元,早盤以37.15元高檔開出,隨後持穩於37.05元處橫向狹幅整理,穩健朝填權息之路前進。

第3季除了有中元節外,還有中秋節,皆是肉品需求的高峰期,據統計資料顯示,每年中秋節有高達7成上班族表示有過節計畫,近8成的人選擇「烤肉」活動及「家人出門聚餐」,大成第3季業績表現受到法人看好。

大成是國內最大的飼料及白肉雞供應商,從大宗物資、飼料、種雞場、孵化場、契約農戶至電宰加工一條龍的生產模式,更擴大到豬肉、雞蛋、水產等,除了生產端,近年為強化「農場到餐桌」的目標,積極著力開發消費食品,進軍加工食品、熟食料理及通路、餐飲市場。

2018年08月17日《食品股》大成擴大餐飲布局 三峽將新增複合式餐飲商店納入4品牌 檀島第三家擬於9月開幕

【財訊快報/劉居全報導】
大成長城集團(1210)近幾年積極跨足餐飲事業,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今(17)日表示,看好三峽近年發展快速,預計下週試營運新的複合式商店,將大成旗下4個品牌包含勝博殿、中一排骨、安心購以及岩島成等納入同一個複合式商店內;此外,檀島香港茶餐廳第三家分店擬於9月在台北南西三越商圈開幕。

韓家寅指出,大成集團旗下餐飲事業群陸續與台灣、日本、香港等餐飲業者合作,大成旗下在台灣餐飲品牌商店,預計至8月底將有約71家分店,其中含勝博殿有35家、岩島成烘焙有9家、中一排骨6家、丼丼亭有2家、好食城有2家、安心巧廚有8家、檀島有2家、安心購有4家、弄堂巧廚有1家以及十五區甜點有2家等。

韓家寅指出,大成仍積極布局台灣餐飲市場,以勝博殿而言,每年展店家數約7家,但主要還是要尋覓好的地點開店;至於檀島香港茶餐廳推出後反應熱烈,看好台北南西商圈在誠品商場將進駐,結合原先的南西三越優勢,檀島預計將於9月在台北南西商圈開出第三家店。

2018-07-22 00:21經濟日報 大成蓋旗艦廠 產能倍增

文╱李至和
大成(1210)近十日股價上漲0.35元、漲幅達0.9%,20日收盤價39.4元、下跌0.1元。日KD50-70附近低檔黃金交叉,5日均價大於60日均價,技術面具有優勢。大成今年營運動能活潑,擴大蛋品一條龍布局,與日本昭和產業進行深度合作,並配合洗選蛋廠建廠時程,擴大蛋品市場布局,現有三個蛋廠合計產能約80萬顆,以品牌蛋為主要經營策略,主攻中高端市場。

大陸天津房地產投資今年第1季認列部分收益,住宅銷售完畢後認列入帳,對大成獲利貢獻約3億元,每股貢獻約在0.3至0.4元之間,推升大成首季獲利創同期新高,在第1季獲利打底,第2季肉品、飼料表現穩健,預期今年全年獲利可望創新高。天津房地產住宅銷售在第1季認列收益,對獲利貢獻不少,第2季雖然肉品價格有起有落,但豬肉價格回穩是件好事,飼料整體量能也有成長,在調控採購有成下,第2季看來也相當樂觀,對今年營運展望有信心。

為了讓蛋品事業能升級發展,大成將投資逾億元在彰化興建旗艦級洗選蛋廠,月產能約160萬至180萬顆洗選蛋,新廠明年底投產後,產能較目前倍增希望能拿下洗選蛋二成市占率。 不僅如此,大成也積極開拓加工食品與自營通路,在食品安全的要求之下,全程可溯源的雞肉產品,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大成在國內白肉雞市占率第一,今年研發出低溫烹調的全熟雞胸肉,不僅提供給7-ELEVEN鮮食使用,開發成即食產品,開拓消費市場的雞肉商機。

大成安心購門市是今年大成加碼對零售市場的新投資,目前已有兩家店營運中,主要販售大成旗下的相關農畜、進口冷凍海鮮、調理食品等,從農場到餐桌的概念,全程把關食安的高規格小型超市。大成安心購以垂直整合方式,從育種、飼料、電宰、加工到通路優勢,打造一條龍式供應模式,提供安心、多元、便利的冷藏生鮮、冷凍調理食品及熟食等一站購足,未來將持續擴展通路,提高通路能見度。

大成股價近三個月來股價上漲5元、漲幅達14.5%,短線股價也有一波攻勢,近十個交易日股價上漲0.35元、漲幅達0.9%。惟MACD與DIF值往下趨向零軸,多空交戰氣氛激烈,股價短線有翻轉跡象,宜留意市場偏多還是偏空訊號。從KD線來看,近期KD線由50轉下,且K線與D線均低於50,5日均線與10日均線出現死亡交叉,未來股價可能會強勢盤整,惟須留意未來若股價上漲後進入波段高點,宜留意追高風險。從籌碼面來看,外資連賣七個交易日,近一周主力動向為大賣,國內投信與外資陸續也以賣出居多,近一個月外資買超逾1,700張,短線股價偏空氣氛較多,目前股價仍有操作空間。散戶對大成看法則顯得相對冷靜,資券情況尚稱穩定。

2018/06/15 大成股東會〉愛台灣 大成加碼投資20億元在嘉義設食品深加工廠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15:27
看好台灣市場的食品市場消費潛力,大成 (1210-TW) 加碼 20 億元投資台灣食品深度加工業務,將在嘉義投資設立現代化食品深加工廠,廠內包含品管、烹調及自動化充填等製程,此投資案預計在下半年動工。大成董事長韓家宇在今 (15) 日股東會中,透露大成將加強台灣投資方案,主要是食品加工廠的大型投資案,大成在嘉義工業區以近 3 億元購入約 9000 坪建廠土地,另將投資 17 億元興建地上 3 層,樓地板面積達 1.8 萬坪現代化食品深加工廠。

除投資食品深度加工廠的投資計畫外,韓家宇也強調,大成長期以來專注於畜產及水產飼料、肉品相關產業及餐飲品牌發展。此外,大成近期積極投資蛋品,主要配合政府推動洗選蛋政策,從飼料營養全方位監控、雞場飼養管理、蛋雞固定檢疫、定期抽驗雞蛋品質及真成品檢驗並配合專業冷鏈物流,期許提供優質蛋品至末端客戶。

事實上,畜牧、食品業者多看好台灣市場前景加碼投資,包括卜蜂 (1215-TW) 雲林新廠投資案已動土,此新廠位於雲林縣科技工業區內,將興建一座新世代具人工智慧 (AI) 自動化飼料廠,包括取得土地及第一期工程的投資金額達 16 億元。大成 2017 年稅後純益 22.39 億元,年增 8.77%,每股純益為 3.28 元,今日股東會通過每股將配發 2.7 元股利,包括 2 元現金股利及 0.7 元股票股利。

2018-05-02 MoneyDJ新聞 大成續調整;預期Q2平穩/下半年再加溫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飼料暨肉雞大廠大成長城(1210)今年首季受到農曆春節旺季及白肉雞價格仍在高檔、調理加工食品業務成長支撐,但大陸事業持續調整,加上豬肉行情走跌,造成單季營收季減13.8%、年減8.4%。預期第二季表現平穩,下半年在傳統旺季推升下、可望逐步加溫,整體下半年業績亦將優於上半年。肉品行情方面,根據調查,國內毛豬價格近期來到6400元(每百公斤),較前波高點8700元(每百公斤)迄今已回檔25%以上。至於白肉雞目前價格約在30.8元/每台斤,雖然短期內也有修正,但基本上仍在相對高檔水位。

大成去年積極調整大陸事業結構、關閉較不具效益的工廠及據點,並且優化產品組合、加強發展肉品、加工/調理食品,全年營收約764.7億元、年增0.9%,是繼2015、2016連續兩年衰退之後首度止穩,全年EPS達到3.28元、為近4年新高。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0.7元股票股利、2元現金股利。

展望2018年,公司表示,今年將持續調整大陸事業結構,並擴大發展利潤較佳的肉品、加工/調理食品業務,以求獲利進一步好轉。至於營收表現可能還要持續觀察原物料行情對飼料產品、肉品價格走勢,以及大陸據點調整狀況。據統計,今年以來國際玉米期貨報價上漲約10%左右。原本大成在大連、天津、上海等地區都設有食品加工廠,安徽蚌埠食品加工新廠也在2017年第四季投產,預計2018年貢獻可望逐步提升。另外台灣嘉義也規劃增建一座食品加工新廠,預計將在2019年投產。

目前大成旗下事業分為六大事業群,分別為農糧事業群(農產品及麵粉、蛋雞等食品上游產品)、肉品事業群(白肉雞、土雞)、食品事業群(食品加工、調理食品)、餐飲商場服務事業群、東南亞事業群(水產飼料、水產加工)、東亞事業群(大成食品(亞洲),包括飼料、肉品、食品)。 其中,飼料產品佔大成的營收比重約55%左右,大宗油脂比重約5%內,肉品約佔20%-25%,調理食品/加工食品比重約12%-15%,另有少量其他產品業務。主要銷售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比重約30%-35%,台灣內銷比重約40%-45%,越南及其他外銷合計比重約近25%。

2018年4月23日 工商時報-大成去年獲利豐 配息2元創新高

劉馥瑜╱台北報導
大成(1210)董事會通過擬配發現金股利2元,股票股利0.7元,合計2.7元,為近4年新高。其中,配息2元更創下歷來新高,以20日股價34.4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達5.8%。法人表示,大成近年垂直整合效益漸顯,加上海內外擴廠計畫持續推進,可望成為新營運動能。

大成去年營收759.3億元,年增0.17%,稅後淨利22.4億元,年增8.79%,EPS為3.28元,年增0.27元,創4年新高,帶動股利分配亦創4年新高。大成董事會並通過旗下100%子公司「台灣優質蛋品公司」與母公司合併,整合集團資源、提高競爭力。大成蛋品事業目前有自有畜牧場11座、契約場逾30座,合計超過150萬羽產蛋雞隻,一天雞蛋處理量約70噸,約供應台灣5%的雞蛋需求量,在資源整合下,今年蛋品產銷量估增2∼3成。大成近年積極推動農場到餐桌垂直整合,從飼料、禽肉、蛋雞、肉豬、水產到通路,共區分為農糧、肉品、食品、餐飲商場及東南亞、東亞6大事業群,並持續在海內外積極擴廠。

其中,國內部分,斥資17億元在嘉義縣馬稠後產業園區,興建一座新的食品加工廠,預計2019年底、2020年初加入營運,並從生鮮走向熟食產品,進軍國內超市、賣場等通路;今年下半年也將在彰化興建1座洗選蛋旗艦場。對岸方面,新增的大陸安徽蚌埠食品加工廠於去年12月投產。先前已有大連、天津及上海松江4座食品加工廠。東南亞方面,大成與緬甸Myint Investment集團合資3,000萬美元,去年底首度進軍緬甸設立飼料廠、種雞場,預計2019年底完工。大成目前在越南有5座農畜飼料廠,新建的獨立水產飼料廠已啟用,月產能1.5∼2萬噸,今年起貢獻營收。馬來西亞也有1座飼料廠,後續也將前進柬埔寨興建1座農畜飼料廠。

2018-03-19 大成今年蛋品產量估增2成到3成

中央社 台北19日電
雞肉大廠積極搶進蛋品市場,大成長城目前已有3座蛋廠,今年將斥資新台幣數億元興建旗鑑廠,建購一條龍垂直整合蛋品廠,預計將推升今年整體蛋品產銷量增加20%到30%。政府明後年將全面推動洗選蛋,目前全台洗選蛋比例約30%到40%,蛋品食安事件讓消費者更重視高品質的雞蛋。包括大成及卜蜂兩大飼料及肉雞廠均積極搶進蛋品市場,建構一條龍產業鏈。

大成表示,大成的蛋雞飼料市場占有率超過3成,近幾年積極做垂直整合,是台灣第一家從飼料源頭進行控管的蛋品公司,從飼料營養全方位監控、雞場飼養管理、蛋雞固定檢疫、定期抽驗雞蛋品質及出貨成品檢驗,配合專業冷鏈物流,直至末端客戶驗收交貨一貫化作業的大型優質供應者。

目前大成旗下在嘉義有三座蛋廠,洗選場也有三座,規劃將在彰化購地自建旗艦級的洗選蛋廠,替換其中一個較小較舊的洗選蛋廠,預計下半年開始動工,工期預估2年。台灣一天雞蛋需求約11萬箱,約2000萬顆至2200顆雞蛋進入市場,洗選蛋占總市場規模5成,盒裝蛋約占3成左右,大成看好未來洗選蛋將成市場主流,目前大成盒裝蛋市占率不到5%,未來有不小成長空間。展望第1季,由於農曆春節旺季,大成對今年第1季營運表現審慎樂觀看待,未來隨著飼料原物料成本上揚,將逐步反映成本。

2018年01月06日 大成砸17億 嘉義建食品加工新廠

工商時報 方明/台北報導
大成集團(1210)海內外積極擴廠,並擴大兩岸食品加工投資,大陸蚌埠廠2017年12月初正式營運,另將斥資17億元在台灣嘉義興建一座新的食品加工廠,預計2020年初可望加入營運,預計擴廠效益將成為集團未來主要成長動力。大成集團去年成立60周年,董事長韓家宇即表示,集團將會加大投資力道,去年10月宣布投資3,000萬美元首度進軍緬甸設立飼料廠、種雞場後,集團因食品加工廠滿載、供不應求,將擴大兩岸食品加工投資。

大成目前台南永康有
一座食品加工廠,大成昨(5)日公告,將投資17億元在嘉義縣馬稠後產業園區興建一座新的食品加工廠,預計2019年底至2020年初可望加入營運。公司表示,未來新廠將從目前簡單的生鮮食品,走向熟食產品,並進軍國內超市、賣場等各大通路。

另外,大陸目前有
大連、天津及上海松江4座食品加工廠,安徽省蚌埠廠為第5座,該廠區一棟為大成自有(雞肉),另一棟與台畜合資(豬肉),已在去年12月初投產,未來大陸將從農畜走向食品加工。

在東南亞市場方面,
大成目前在越南有5座農畜飼料廠,先前投資4~5億元新蓋的一個獨立水產飼料廠,已正式啟用,規劃月產能1.5~2萬噸,2018年可開始貢獻營收。此外,大成在馬來西亞也有1座飼料廠,今年會在緬甸興建1座農畜飼料廠,預計2019年底完工,未來也會興建蛋雞場;後續也將前進柬埔寨興建1座農畜飼料廠。

大成2017年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15.34億元、EPS 2.24元,為歷史次高,集團在進行水平垂直整合發揮綜效後,去年第三季毛利率攀上最高14.13%,營益率也來到4%高檔,預估第四季也有不錯表現。大成深化垂直整合,並積極進行海內外擴廠計畫,預計擴廠效益將成為集團未來主要成長動力。

2017-10-03 走過一甲子 大成3~5年內營收挑戰千億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
以生產沙拉油起家的大成集團(1210)昨日歡度60週年慶,走過一甲子的大成,已躍為台灣第一大農畜食品集團,接下來較多的投資案會「南向」,預估3-5年內,集團營收可望挑戰千億大關。大成集團1957年由大成創辦人韓浩然創立,至今集團已建立禽畜水產從育種、養殖、飼料、電宰、食品加工等垂直整合系統,營運版圖並拓展至油脂、麵粉、餐飲及物業管理等事業。

大成在台灣、中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已擁有100多家子公司,去年合併營收達約758億元,其中台灣市場比重占約35%、中國比重占約45%、東南亞市場占約20%。去年大成集團總共生產320萬噸飼料、25萬噸麵粉、7萬噸熟食品,同時開了90家餐廳。在台灣,平均每2顆雞蛋,就有1顆是吃大成飼料的蛋雞產下的;平均每5隻肉雞,就有1隻是大成飼養、電宰、加工供應上市的。大成集團董事長韓家宇說,2008年中國祭出五險一金新的勞動基準法後,製造業負擔全面加重,且中國是不完全的自由經濟,稻米和小麥不准進口,將影響企業競爭力。

大成在2014年集團合併營收曾高達917億元,後來因為中國爆發禽流感,造成農畜產業非常辛苦,雞價不好,大成也減少白肉雞契養量。過去大成在中國販售的雞肉,有高達9成是賣新鮮的雞肉,只有1成賣雞肉加工品,未來將減少新鮮雞肉的銷售占比,約4成的雞肉會拿來做食品加工再販售。大成食品亞洲公司主席韓家寰則說,農畜食品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業,全球70多億人口每天三餐張開嘴都要大量的糧食,雞肉銷量在全球快速成長,已經超越牛肉消費量,並可望追過豬肉消費量,稱霸肉品市場。當鎂光燈大多集中在少數明星產業的時候,大成期許在農畜產業中,走出自己的路,成為全世界最具規模的農畜食品公司之一。

2017/08/21 鉅亨網 大成兩岸餐飲業績今年拚增66%

記者張欽發 台北 15:50
大成 (1210-TW) 兩岸餐飲事業邁大步,去年兩岸餐飲相關營收已達 30 億元,伴隨今年兩岸各品牌新店拓展,以及徐州、南京商場加入營運,今年兩岸餐飲事業營收有望挑戰 50 億元大關,年增逾 66%。大成集團餐飲事業群陸續與台灣、日本、香港等餐飲業者合作,旗下 12 年前引進日本勝博殿炸豬排,今 (21) 日在台北東區中外美食拚戰激烈的信義計畫區與新光三越 A8 館合作,推出新店型及菜單,也首度推出搭配餐酒特色的餐飲,提供信義金融圈的下班小酌或午茶會議的新選擇。

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指出,勝博殿在台首度推出搭配下午茶及適合小酌的菜單,且提供戶外的餐飲區,還可以欣賞信義計畫區景觀。大成集團餐飲事業包括岩島成烘焙、勝博殿豬排、度小月台式料理、香港檀島茶餐廳等,並在桃園機場及南港經貿園區的設有好食城的餐飲專區在,並於台灣、中國與香港均有布局,透過代理品牌或成立合資公司的模式拓展市場。今年勝博殿豬排在台灣市場將再增加一連鎖店,使連鎖店數量達到 34 家。同時,在今年開出第 1 家店的香港檀島茶餐廳,也將再開出另一家連鎖店。在中國市場布局方面,大成集團主管指出,除了目前在北京的商場型態之外,今年底也將再增加徐州及南京兩地區的經營。韓家寅過去在中國擔任大成食品 (亞洲) 公司執行長,去年 5 月由大陸回台,開始負責餐飲事業群,主要隨著大成在台灣與海外市場布局日深,未來需要有整合性的規畫,由在餐飲事業經驗豐富的韓家寅負起起重任,也接連引進日本、香港餐飲新品牌。大成集團去年在台灣及中國地區餐飲事業營收各約 15 億元,依照今年上半年的營收成長幅度推估,法人看好今年兩岸餐飲事業營收可望挑戰 50 億元。

家樂福的大成安心雞

家樂福的大成鹿野紅雞蛋

2017年08月10日(工商時報) 大陸虧損 大成前6月淨利年減13.8%

方明/台北報導
大成集團(1210)受轉投資大陸大成食品虧損影響,加上未分配盈餘遭加徵10%營所稅下,第2季稅後淨利3.8億元、季減24.5%、年減27.9%,單季EPS為0.55元;累計上半年稅後淨利8.84億元、年減13.8%、EPS為1.29元。大成昨(9)日公布季報及半年報,第2季合併營收179.6億元、季減4.4%、年減2.5%,毛利率12.91%,較上季下滑0.51個百分點,營益率3.15%,也較上季下滑1.13個百分點,單季稅後淨利3.8億元、季減24.5%、年減27.9%,單季EPS為0.55元。

累計上半年大成合併營收367.41億元、年增1.6%,毛利率13.17%、營益率3.73%,稅後淨利8.84億元、年減13.8%,EPS為1.29元。大成表示,國內營運表現仍佳,上半年獲利下滑主要受大陸大成食品虧損影響,且今年未分配盈餘增加,多支付約6,000萬~7,000萬元的營所稅。大陸大成食品今年上半年營收人民幣40.89億元、年增8.6%,毛利率8.9%,較去年同期下滑0.6個百分點,因提列人民幣1,770萬元匯損(去年同期匯兌收益人民幣202萬元),及東南亞飼料銷售費用增加,導致上半年稅後淨損人民幣1,580萬元,較去年同期獲利人民幣763萬元,出現由盈轉虧。

2017/07 比較大成(1210)、卜蜂(1215): EPS

2017/07 比較大成(1210)、卜蜂(1215): 股本

2017年07月10日 旺報 大成、卜蜂迎旺季 Q3營運同樂

方明/台北報導
國內豬肉價格一路看回不回,每公斤已突破80元大關,白肉雞每台斤也維持在27元價位,受惠豬肉價格上揚,加上中元節、中秋節旺季緊接而來,國內大成(1210)、卜蜂(1215)兩家養豬、養雞大廠,第三季業績可望穩步成長,新台幣匯率及飼料成本上揚將是觀察變數。

國內豬肉價格在端午節前即一直居高不下,原預期豬價端午過後可望回跌,但在豬隻市場一直處於供需失衡下,豬價不僅沒回跌還一路上漲,每公斤突破80元大關,截至7月7日止:

  • 全台毛豬每公斤平均價格來到81.59元。
  • 在雞肉價格方面,白肉雞價格持續保持穩定,6月初每台斤約27元,目前價格則維持在27.3元,
  • 但土雞價格出現明顯回檔,其中紅羽土雞由6月初的40元下跌至目前約32元,黑羽土雞則由42元下滑至38元,
  • 雞蛋價格則由22.5元略跌至20.5元。

大成

目前國內有4座種豬場,含契養戶合計飼養豬隻約數十萬頭,其中,桐德牧場飼養的桐德黑豬肉,更是走高價路線,豬肉價格維持高檔,可望挹注公司業績。此外,大成目前白肉雞電宰市占率約21%、活毛雞市占率約30%,2家白肉雞電宰廠合計每日電宰量約14~15萬隻,目前正興建1座白肉雞種雞場,養殖規模可達3.6萬隻,預計2018年可完工,可望成為未來營運成長動力來源。大成今年6月合併營收57.38億元、月減4.15%、年減8.5%,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365.34億元、年增1.36%。大成近期股價發動補漲走勢,上周五外資買超786張,累計近5個交易日買超1815張,推動股價創波段新高,上周五收盤小跌0.3元、以35.05元作收。

卜蜂

近年不斷提升技術設備,育種成功率明顯提高,讓去年及今年第一季繳出亮麗成績,公司今年積極跨入種鴨養殖及育種、豬肉分切及蛋雞一貫化經營布局,多元化經營業績將穩健成長。卜蜂第二季獲利仍可望較去年同期成長,董事長鄭武樾表示,近期新台幣貶值,加上黃豆、玉米價格上漲,帶動飼料成本增加,將是第三季變數,但中元、中秋旺季到來,可減緩衝擊,豬價雖上漲,但土雞價格下滑,所以各養殖事業均衡發展,才可維繫企業營運持續成長。卜蜂從去年來股價一直成為食品類股指標,近3個月股價漲幅高達38.5%,7月3日除息後,目前尚未填息,股價出現土洋對作,近5日外資買超866張、投信賣超1024張、自營商賣超430張,上周五股價小跌0.3元、以73.5元作收,股價仍維持高檔強勢整理。

2017年06月10日 大成集團 核心種豬場「大成桐德牧場」

(徐力剛)
核心淨化種豬場「大成桐德牧場」位於屏東縣新埤鄉,結合科技、環保與永續發展設計。(大成集團提供)
為提升台灣養豬產業競爭力,大成集團2008年於屏東新埤鄉籌畫設立種豬場,期間獲得養豬專家余如桐博士協助,由美國引進優良豬種建立自有種豬群,核心種豬場「大成桐德牧場」孕育而生。

牧場成立目的在藉由適應台灣風土、氣候與飲食習慣找出台灣人喜愛豬種,牧場總面積約8.6公頃,其中豬舍約占1/4,保留大量天然植披與樹木,透過3段式汙水處理,搭配高科技環保設施,創造科技、環保與永續發展3贏局面。桐德牧場強調由源頭育種,秉持分區飼養、統進統出與提早離乳,與不要氨毒、不要黴毒、不要病毒等步驟,提高豬隻育成率。所有進入牧場人、車皆須經2至3道程序消毒,避免病原體感染豬隻。大成桐德牧場「豬廁所」設施,劃分採食、休憩、大小便區域,配合自動豬糞運輸系統與增大空間,避免豬隻碰觸糞便降低汙染率,此外更設立密閉式負壓水濂豬舍,隔絕外界病原,並有調節溫度效果,維持室溫在攝氏26至28度。

大成桐德牧場種豬分為盤克夏、杜洛克、約克夏與藍瑞斯4種,其中「盤克夏」俗稱六白豬,與日本鹿兒島黑豚同種源,豬隻數量極為稀少且飼養不易,豬肉脂肪分布勻稱、肉質紅白分明,口感Q脆有嚼勁,為豬肉界神戶和牛等級肉品。大成集團自有品牌包括大成安心雞、大成沙拉油、安心巧廚、大成蛋品、中一排骨、鹿野土雞、根島生態蝦與桐德黑豚,其中「桐德黑豚」肉品僅使用盤克夏豬隻為原料,被老饕視為珍品。

2017年06月10日 從牧場到餐桌 大成拚食安

報導、攝影徐力剛、圖片提供大成集團
食品大廠大成集團以飼料起家,力行由源頭「飼料」把關,謹慎對待每個環節,更耗資上億元成立國家級「大成品檢中心」,引進「LCMSMS/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GCMSMS/氣相層析串聯質譜儀」等高科技儀器,檢驗60項藥物殘留與310項農藥殘留,由原料的源頭管控到產品溯源一次到位。此外,透過科學育種、種雞孵化、飼料加工、契約養殖、肉雞電宰、食品加工及餐飲通路,建立「白肉雞垂直整合一條龍」制度,確保所有肉品符合檢驗標準。「大成安心雞」通過66項嚴格品管,消費者可利用包裝上11位數溯源號碼追溯來源。

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表示,大成為國內速食業最大雞肉肉品供應商,其中毛雞市占率約3成、肉雞約2.5成,為提供消費者安心食品,藉由飼料檢驗及科技化方式養殖管控,確保原料品質。大成集團食糧事業資深副總經理曾添福分享,台灣人每天消費約2100萬顆蛋,全台灣的蛋雞約有1/3以大成飼料餵養,建議消費者購買蛋品時應選擇檢驗合格廠商之產品,才能吃得安心。

2017年06月03日 大成推動食安一條龍,砸上億打造品檢中心,溯源管控雞蛋、雞肉、豬肉、蝦等

蘋果日報
【林海╱台南報導】老牌食品廠大成(1210)今年創立60周年,副總裁韓家寅昨表示,大成推動食安一條龍效益顯現,下一個10年要努力推動品牌、擴大通路。他指出,食安已成為食品業者最關注的一件事,終端消費者要求越來越高,前端溯源就更為重要,因此將斥資上億元打造品檢中心把關品質。

白肉雞市佔逾25%

韓家寅表示,可溯源的食品安全才能真正為消費大眾健康把關,食安已是全民共識,為了實踐提供消費者安全、健康、美味的承諾,將秉持垂直整合策略,不管雞蛋、雞肉、桐德豬肉、根島生態蝦等,都是從源頭開始溯源管控,無論農漁場或餐桌皆嚴格控管。
作為國內飼料、白肉雞供應大廠,大成的市佔率分有20%及25%以上,今年第1季營收187.81億元,稅後純益5.03億元,每股純益0.74元。
對於今年營運,大成表示,已將白肉雞垂直整合模式,逐漸擴大到土雞、蛋雞、肉豬、水產等垂直整合營運,並把台灣經驗複製到中國與東南亞;今年預估飼料銷量約341萬噸,肉品(白肉雞、土雞)約34.8萬噸,大宗物資約41.1萬噸。

新宰雞廠7月投產

肉豬方面,大成主管透露,將提供養殖戶技術支援改善種豬群管理,並結合生技部門產品,改善整體飼養效率與降低造肉成本,提高飼養效率,保障農戶每頭肉豬的固定工資與合理利潤,創造雙贏的局面。
同時,大成主管表示,目前正啟動東協經濟共同體,在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地串起蝦類育苗、飼料、生態養殖、加工產銷等供應鏈,並與學術界合作強化實驗室,建立全球無藥殘通路。
韓家寅也表示,近幾年大成積極搶進年貨市場,建立「享點子」、元氣燉雞堂等年菜品牌。在大中華部分,與學術界合作強化水產實驗室,希望在台灣催生抗病毒的蝦種苗,建立全球「無藥殘」通路,為因應國人喜歡食用土雞的特性,新建土雞屠宰廠預計7月底投產,配合擴大土雞市佔率及年菜通路的策略。

大成小檔案

★成立時間:1957年
★董事長:韓家宇
★主營業務:飼料、肉品、大宗物資、消費食品生產與銷售
★2017年第1季營收:187.81億元
★2017年第1季純益:5.03億元
★2017年第1季EPS:0.74元

2017年06月03日 大成海內外積極擴廠 營運添柴火

方明/台南報導
大成集團(1210)海內外積極擴廠,越南水產飼料廠上周正式啟用,今明年還將在緬甸、柬埔寨興建畜產飼料廠;此外,國內投資4~5億元的土雞電宰廠預計9月投產,且今年又投資約1億興建白肉雞種雞場、預計2018年完工,大成深化垂直整合,擴廠效應將成為集團未來主要成長動力。大成為國內飼料、養雞、養豬、水產飼料大廠,今年成立60周年,在食品安全愈來愈受重視之際,大成近年不斷在做從源頭到餐桌一條龍可溯源的動作,並在海內外持續積極擴廠布局。

飼料事業部分

  • 東南亞方面,大成目前在越南有5座農畜飼料廠,先前投資4~5億新蓋的獨立水產飼料廠已於上周正式啟用,規畫月產能1.5~2萬噸,預計今年可開始貢獻營收。
  • 此外,大成在馬來西亞也有1座飼料廠,
  • 今年還會在緬甸興建1座農畜飼料廠,預計2019年底完工,未來也會興建蛋雞場;
  • 另明年將前進柬埔寨興建1座農畜飼料廠。

在國內雞肉事業部分

大成目前白肉雞電宰市占率約21%、活毛雞市占率約30%,其中,大成白肉雞與國內180多家契約戶簽約養殖,而大成在桃園大園、台南柳營各有1家雞肉電宰廠,2家電宰廠合計每日電宰量約14~15萬隻。大成指出,台南新蓋土雞電宰廠將在7月試車,預計9月正式投產,規畫產能一天最高可電宰4萬隻土雞;另投資約1億興建1座白肉雞種雞場,養殖規模可達3.6萬隻,預計明年完工。

在雞蛋方面

大成2年前跨足雞蛋垂直整合,進行分級、包裝、洗選,依不同價格推出自有品牌「大成履歷蛋」、「大成鮮蛋」及「白色巨蛋」,目前大成蛋雞養殖約50萬隻,契約養殖約100萬隻,每天雞蛋銷量約80萬~90萬顆。

養豬事業部分

大成目前有4座種豬場,目前養殖7,600頭豬隻,而引進美國盤克夏品種的桐德黑豬肉與日本鹿兒島黑豬同品種,號稱「豬肉界的神戶和牛」,預計下月推出桐德豬肉香腸及水餃。

大成去年稅後淨利20.58億元、EPS達3.01元,獲利創歷史次高;今年第1季稅後淨利5.03億元、EPS達0.74元。大成上周股價一度放量急攻至33.8元,短線壓回整理後,有機會再創波段新高價。

2016年獲利分析:

以下節錄自大成2016年報:

本公司油脂、飼料、鮮肉產品及其深加工品幾以內銷為主,銷售地區遍佈全省各地。現就各主要產品之市場概況分述:
(1) 油脂產品 (大宗產業)
黃豆油的銷售區域以北部及中南部地區各半,北部屬人口密集區,需求量較大,而中南部則具運輸成本的優勢,產品線包括業務用 18 公升、18 公斤的沙拉油、純炸油、耐炸棕櫚油以及家庭用 3 公升小包裝沙拉油。2016 年黃豆油處於供需平衡的狀態,多次的食安風暴,讓最單純100%的黃豆油更深得消費者信賴。2016 下半年因陸客來台委縮,台灣油品需求走弱,然適逢國際黃豆油價高漲,台灣油粉廠抓住機會,將部份黃豆油出口國際,有效穩定國內油粉間的平衡。對於大宗產業來講,油粉的平衡能力最為重要。本公司與全台最大的黃豆加工廠穩定合作,擁有第一名的業務用沙拉桶油和飼料銷量,足以迅速去化所產出的油粉,使本公司在油粉的平衡能力較同業更具優勢。

(2) 飼料產品
本公司105年度之飼料銷量118萬噸創下歷史新高,維持台灣飼料產業第一之領導品牌。公司持續朝研發創新、生技技術精進,並改善飼料的加工工藝與品質,致力食品供應鏈(從農場到餐桌)最前端的動物餐廳,提供安全、安心的產品與服務。從原料到生產,從生產到銷售與服務,整合出一群專業優秀的經營團隊,為廣大飼養戶提供全方位與最專業的飼養與動保服務,面對禽流感的衝擊,更發揮精實的團隊力量,協助供應鏈相關環節,以符合政府對疫情管控的要求。

(3) 土雞產品
源頭開始管理是近幾年來著手轉變的方向,不論是契約飼養、半代養還是現在的自有自養,都是為了保有源頭品質,除此之外,更能整合公司研發資源,力求產品表現再進步,再加上下半年度土雞自有電宰廠的完工,將全面控管電宰品質、擴大真空及分切市場,不僅契合時下的消費型態,更能拓展各種通路,包含實體與虛擬通路,真正落實一條龍的產銷模式。除了肉品市場的開發,在食品安全的意識下,更應致力給予消費者安心的生鮮肉品。透過強化產品產銷履歷制度,以及公開透明的追溯平台,讓消費者能直接藉由產品外包裝上的溯源碼,了解土雞的出處與流向,獲得最安心的食品享用。此外,更積極對外推廣大成鹿野土雞品牌,透過一系列的行銷活動、公益活動,讓廣大消費者瞭解我們的產品及品牌文化,成為消費者心中最值得信賴的品牌。

(4) 蛋品
目前現階段有五成的蛋經過洗選後銷售,另外五成銷售模式仍以原料蛋形式進行運送,因此農委會於2017年度開始推動於屏東、彰化兩個蛋雞養殖密集區規畫洗選設備增設補助等政策,完成所有養雞場出廠前,必須全面洗選,以保障食品安全。

(5) 鮮肉產品

  • 1. 本公司電宰生鮮雞肉採一條龍垂直整合經營策略,推出「大成安心雞」,從種雞場、孵化場、契約農戶、飼料廠、電宰廠、加工廠至市場通路,完全由公司自行掌控,故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確保原料品質、無藥物殘留及穩定毛雞來源。目前電宰廠產能達 15 萬羽/日,在肉雞產業界扮演重要之角色。
  • 2.肉品部主要產品為電宰生鮮白肉雞,包括全雞、光雞及棒腿、雞排……等雞肉分切品,皆以內銷為主,主要供應國內知名速食店(麥當勞、肯德基、21 世紀…等)、大型生鮮超市(好市多、愛買、家樂福、大潤發…等)、連鎖香雞排攤位及一般經銷商。依據電宰公會之統計資料,目前本公司電宰量排名第一位,市場佔有率約 25%,二個電宰廠均獲得財團法人中華 CAS 優良食品發展協會(CAS)及 ISO-9001 國際品保認證、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系統之認證,並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更領先同業持續推廣白肉雞溯源系統,產品品質衛生符合國家標準,確保消費者享用安全又衛生的生鮮雞肉。
  • 3.肉品部電宰廠配合加工廠生產品質優良之各種相關產品,包括:雞肉鬆、雞塊小不點…等,頗獲消費者好評。
  • 4.為因應環保之訴求,電宰廠斥資興建廢水處理設備,有效解決廢水排放問題。另羽毛廢棄物全部經過高溫高壓水解後再予以烘乾、粉碎成為羽毛粉,為飼料中蛋白質主要來源之一,並有效解決電宰業高污染問題。
  • 5.面對進口雞肉逐年增加之影響,電宰廠特投資擴建冷凍庫,並將電宰線更新,提昇生產效率,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公司產品之競爭力。另方面加速研發進口雞肉之開發應用。

(6) 雞肉深加工品
本公司雞肉深加工品,分為常溫、冷藏及冷凍類產品,分銷到全國各大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及全省常溫、冷藏、冷凍經銷通路。另外本公司以高品質的深加工品,以大包裝的型式,提供學校/盒飯工廠/便利商店鮮食廠,作為正餐主菜之主要供應商,銷售業績亦伴隨通路客戶之業績成長。

最近年度轉投資政策其獲利或虧損之主要原因、改善計畫及未來一年投資計畫

(一) 最近年度轉投資政策

公司秉持投資於我們熟悉的行業及產業政策,專注於大宗物資及農畜食物鏈,提供人類最優質之動物性蛋白質,朝向更全面之生物營養科技領域邁進,並以台灣做為運籌、營運中心-「投資台灣、佈局全球」,發展成為「生命營養科學公司」之目標努力。

(二) 轉投資獲利或虧損之主要原因與改善計劃

1. 獲利或虧損原因
(1) 東亞事業群:東亞事業群(含大陸及越南轉投資)合計為獲利。
(2) 麵粉事業群:國內轉投資麵粉廠呈現獲利,大陸部分:裹粉事業獲利;麵粉事業受小麥價格偏高及產品售價低迷之影響仍呈現虧損狀態。
(3) 餐飲事業群:在餐飲品牌如勝博殿、度小月、杵屋丼丼亭、冰達人及檀島等持續擴大發展下,餐飲事業(含台灣及大陸)整體為獲利。
(4) 前瞻事業群:本公司之反芻飼料、生技飼料及添加劑、東南亞水產事業等整體皆呈現獲利。

2. 改善計劃
大陸麵粉事業在市場價格逐漸回升的情況下,虧損已逐步改善,未來將藉由產品組合調整、積極鞏固現有重點客戶並增量開發新客戶及拓展經銷據點至內陸地區來提升其獲利能力。

(三) 未來一年投資計劃

1. 台灣蛋品事業及豬場擴增。
2. 東南亞飼料產能擴充。
3. 大陸食品加工產能擴充。

1984-2017歷年的股利與股價高低點:

2014/04 大成(1210)數十年功力整合成一個王國

第一財經周刊

競爭力第一步:垂直整合

1990 年大成就到中國發展,現在全大陸有40幾座工廠,大成設立瀋陽飼料廠與蛇口麵粉廠,期深耕京津地區,光該地的投資金額就逾3 億美元(約新台幣90.96 億元)。我認為這是「競爭者的跨入門檻」。以大成股本台幣56.64 億元來計算,這是了不起的操作,後進者可能要花上數十倍的投資才能有大成在中國各地的廠房佈建了。

大成從上游開始設廠,然後沿路往下發展。投資種雞場、孵化廠、電宰廠、熟食品加工廠等,目前年產銷飼料150 萬噸、年屠宰白肉雞2 億隻,已是大陸肯德基、麥當勞的主要雞肉原料供應商,整個集團在全大陸有40 幾座工廠。2013 一整年營收903 億元,是股本的16 倍,這是了不起的擴大倍數,代表著:股本的每一分錢被充分運用周轉著。

競爭力第二步:多品牌+ 商場管理+ 加工廠= 大成商業模式

我在挑股票基本上是很在意營運模式,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像儒鴻一般,一家公司相當於一個產業者。其實,大成在食品業的布局也是既深且廣。舉例來說,大成轉投資大統益(1232)就是台灣產能規模最大的黃豆加工廠,為自己保障貨源,這是當企業有能力時會去做的動作,而能攜手統一一起合資大統益,某種程度也彰顯了大成的食品江湖地位。(按:大統益很賺錢,每年EPS4元左右,獲利很穩定)

讓我覺得驚艷的商業模式還有「與台灣知名餐飲品牌合資到大陸開餐飲連鎖」,這種打群架的作戰模式還不錯,因為對台灣餐飲業者少掉了探路風險,而大成可以用最快的時間變成「餐飲平台」,並且在合資的比例上大成7 成,台灣餐飲品牌3 成。

商業模式最重要,因為這是長久永續的基礎。大成在飼料、肉品、大宗物資這3 大事業布局,請見後續封面故事。你會發現大成、卜蜂都是了不起,獲利穩定,用力甚廣的食品公司。(大成、卜蜂目前是台灣最大的白肉雞供應商,大成市占率約為25%、卜蜂17%)

2020/03/20

投資存股理財《正隆1904 台灣造紙大廠》毛利較高, 積極布局越南與台灣之工紙 與家紙兼具

天下雜誌 2000 大製造業排名第 85 名,兩岸三地第 9 大紙業集團。
2016 年全球前百大紙業公司排行榜,排名 58。

正隆集團各紙種分析如下:
※瓦楞紙箱:台灣內銷市占率 40%維持第一,並外銷至中國、日本及亞洲鄰近各國
※瓦楞紙器:台灣內銷市占率 30%維持第一;中國與越南子公司以服務國際性大客戶與當地企業為主。
※家庭用紙:台灣內銷市占率 20%,佈局海外市場
※文化用紙:台灣內銷市占率 1.5%


延伸閱讀: 紙類個股榮成

心得:

  • 2020/03/19: 股價 17.55, 股災大跌
  • 2020/02/14: 股價 23.65, 正隆受惠於中國高漲的廢紙原料價格,提升市佔;看好紙價還有調升空間;毛利的擴張除來自台灣廠的獲利上升還來自越南廠的產能利用率提升跟中國廠的體質改善;Moneydj理財網: 一是中國大陸造紙廠成本持續墊高,原料漲價可望轉嫁下游而帶動獲利;二是價格優勢和穩定供貨至中國,使台廠的紙類出口創下11年新高;三是正隆、榮成的台灣廠獲利續創高;四是中國廢紙續短缺,從台灣廠出口的工業用紙能拿下更多訂單、報價亦上漲;五是台廠連續幾年已見毛利率及營利率改善。
  • 2020/02/14: 股價 20.3, 武漢肺炎疫情遲至今天為開工首日,造紙廠的正隆指出,青島、成都與廣東工廠已取得復工許可,估計產能利用率逾五成, 股價沒受到太大影響持續走高, 觀望
  • 2019-11-22: 股價 18.8, 法說會累計前3季營收為年減近7%,毛利率從20.2%上升至22.0%,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38元, 觀望
    補充三大紙廠的毛利率, 正隆算是相對穩健的公司!
  • 2019/09/09: 股價 18.3, 正隆砸20億高雄建廠 擬進軍越南家用紙市場, 目前稼動率75%,今年底會達到90%,同時正隆著手建設第2期工程,預計年產35萬公噸工業用紙,廠區將於2021年第4季完工。越南的衛生紙這一塊感覺是有滿大的潛力, 如果越南生活條件持續進步, 人均衛生紙的用量也會跟著提升, 觀望
  • 2019/07/12: 股價 19.7, 越南占正隆總營收比重從去年的6.9%,到今年第1季已爬升到7.8%,目標今年底要達到「兩位數」
    經濟日報/提供
  • 2019/05/24: 股價 19.35, 疲弱股價, 微雀幸之2019年股東紀念品-春風衛生紙!
  • 2019/04/25: 股價 20.10, 今年配現金股利1.1元, 殖利率5.5%, 比預期少很多, 據說是公司要把上海賣廠的錢, 支付再越南建廠的費用, 優點是不用再舉債, 果然是穩定發展的公司, 缺點就是如果接下來營運收益沒有上升, 目前沒有利多狀況, 觀望
  • 2019/04/12: 股價 20.55, 去年EPS為3.38元, 持續投資高雄與北越, 觀望
    ==統計2018每股盈餘EPS== Q1: 1.77元, Q2: 0.63元, Q3: 0.66元, Q4: 0.32元 累積: 3.38元
  • 2018/12/27: 股價 19.00, 疲弱續跌, 至少17~18元之間應該有支撐! 另外,根據公司最新說法: (1)受國際工紙價格下跌及景氣影響, 4Q表現可能低於3Q; (2)越南平陽造紙廠第一期已在12/14開始試車生產,第二期申辦籌備中,目標 2021年投產,爾後視紙業及經濟景氣需求再逐期推辦。 越南平陽造紙廠生產初期先以當地廢紙與料源,目前正辦理申請使用進口廢紙之手續中,預期 2019年2Q起開始使用進口廢紙。(3)明年股利發放需待董事會決議後對外公告。
  • 2018/12/18: 股價 19.70, 波段低點, 假設年度EPS有3.5元的話, 本益比約5.6, 這比過去15年最低的6.25還低, 大家對造紙業還真的很沒有期待啊, 超冷門! 總之, 重點在於越南的發展將牽引正隆未來獲利走向, 是會像之前投資中國沒有成功嗎? 平陽造紙廠目前的新聞氣勢很像n年前要進軍大陸的上海中隆造紙廠, 越南平陽造紙廠規劃成五期建設, 時間拉長為10年, 期望完工能達到百萬產能, 一舉成為玖龍、理文、正隆三強鼎立! 但2018年6月越南的限制令讓正隆投產的新紙機因為沒有獲得外廢許可, 而只能使用越南本國廢紙來生產, 量少成本貴, 觀望
  • 2018/10/23: 股價 20.45, 還是滿疲弱的, 觀望
  • 2018/10/11: 股價 21.05, 跌停!
  • 2018/09/21: 股價 24.05, 觀望
    歷年EPS與股利:
  • 2018/08/24: 股價 21.75, 股價持續上漲, 觀望! 電訪發言人: 中國紙器廠的原料目前由台灣運過去, 若日後大陸當地價格較便宜, 會當地採買, 另外不考慮中國家紙市場; 越南家紙市場有考慮切入, 台灣家紙市場佈設點較少是因為上架費過高, 另外仍積極跟知名賣場談鋪貨與代工!
  • 2018/08/10: 股價 18.10 , 第二季營運暢旺, 每股盈餘EPS 0.63元
  • 2018/06/27: 股價 17.05 , 饒河街都更案預計今年9月完工,以9.44%獲利率估算獲利約1.2億元 EPS 0.1。杭州南路都更住宅大樓今年9月開工,2021年3月完工,估算獲利有約4.8~5億元 EPS 0.4
  • 2018/05/15: 股價 17.55 , 第一季每股盈餘EPS 1.77元
  • 2016/12/15: 股價 12.4 , 華銀、正隆60億聯貸案簽約
  • 2016/09/07: 股價 11.5 , 正隆籌建越南造紙園區,1.65億美元聯貸案簽約
  • 2015/10/23: 股價 11.55 , 這幾年積極加碼投資, 決定在越南平陽增設造紙廠(新台幣78億元), 后里工紙廠增設10號機及第3套汽電共生設備, 正隆也看好台灣家紙市場,在竹北廠增設年產量3.2萬噸的家紙產線
  • 2015/06/11: 股價 12.5 , 受到中國市場遭倒帳因素的影響,103年獲利衰退, 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5元
  • 2014/06/10: 股價 13, 現金股利0.6元 董事長鄭舒云為中國投資失利致歉
  • 歷年EPS與股利:

2020/02/26 造紙股逆勢強漲,榮成、寶隆亮燈漲停

MoneyDJ新聞中心 報導
中國大陸紙價上漲,加上武漢肺炎疫情帶動電商與紙箱等需求,以及紙廠陸續復工,激勵造紙股今(26)日不畏大盤下跌而逆勢強漲,造紙類股早盤狂飆逾5%,目前榮成(1909)、寶隆(1906)亮燈漲停、正隆(1904)勁揚逾5%,永豐餘(1907)也強漲逾4%。

榮成公告旗下江蘇榮成環保科技昨(25)日正式復工;公司指出,雖然榮成在湖北的3座工廠仍處在管制階段,另無錫廠與平湖廠亦尚未復工,但2月底開始工廠已陸續復工,目標為3月可全面復工。陸續復工消息激勵榮成今日股價亮燈漲停,同集團的寶隆也隨之攻上漲停。

造紙股亦獲外資青睞,亞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指出,正隆和榮成受惠產業五大利多題材,一是中國大陸造紙廠成本持續墊高,原料漲價可望轉嫁下游而帶動獲利;二是價格優勢和穩定供貨至中國,使台廠的紙類出口創下11年新高;三是正隆、榮成的台灣廠獲利續創高;四是中國廢紙續短缺,從台灣廠出口的工業用紙能拿下更多訂單、報價亦上漲;五是台廠連續幾年已見毛利率及營利率改善。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2019/03/26《業績-造紙》正隆去年獲利登峰,海內外擬砸23.88億元建廠

國內工紙大廠正隆(1904)董事會通過2018年財報,合併營收411.81億元,雖年減3.48%,但毛利率20.7%、營益率6.29%分創近19年、近8年新高。配合認列處分利益挹注,歸屬業主稅後淨利衝上37.41億元,年增逾1.6倍,每股盈餘3.38元,雙創歷史新高。

同時,正隆配合南部市場及經濟成長需求,以及加速國際化腳步、拓展國際市場,董事會決議未來4年斥資約20.8億元,在高雄燕巢興建新廠、增設生產設備,同時對東南亞控股子公司正隆北江增資1000萬美元,首赴北越投資設立紙器廠,合計共斥資約23.88億元。

受國際工紙價格下跌、景氣影響需求轉弱、成本上升影響,正隆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101.83億元,季減0.42%、年減25.88%。毛利率持穩22.15%高檔,營益率降至5.23%。歸屬業主稅後淨利3.51億元,季減51.69%、年減18.47%,為近5季低點,每股盈餘0.32元。

不過,由於去年整體原紙市場需求暢旺,且原料成本下降、產品售價提升,正隆去年代表本業獲利能力的毛利率、營益率雙創近年來高點,配合業外認列上海中隆處分投資利益24.62億元、對每股盈餘貢獻約1.6元,在「業內外皆美」下帶動獲利改寫新高。

對於規畫未來4年斥資20.8億元於高雄燕巢興建新紙器廠,正隆表示,主要由於既有燕巢紙器廠已有30年歷史,產能已無法因應訂單需求。此次決議向台糖承租僅隔一條路的約10公頃土地,規畫增設複瓦機、印製等生產設備,年產能1.8億平方公尺。

而正隆近期將海外生產重心移向越南,目前在南越已有平陽造紙廠及平陽、隆安、越隆3座紙器廠。正隆表示,此次規畫赴北越投資興建紙器廠,主要看好全球大型企業紛紛前往該地設廠,未來紙箱需求可期,將先買下距離河內機場約40公里的約10公頃工業區土地。

此外,規模達80公頃,規畫分5期、10年建設的平陽造紙廠,首期年產能30萬噸芯紙產線已完工投產。第二期建設則規畫建設年產能40萬噸的瓦楞面紙產線,預計2021年投產,屆時可透過一貫化生產提供穩定的品質、交期服務。

2018年11月05日 越南紙廠因廢紙原料短缺 不得不面臨停產的困境

紙業內參 生意社11月05日訊
據越南當地媒體的報導,在越南政府限制進口固體廢物之後,越南的包裝、造紙和塑料等諸多行業企業,因為缺少生產原料,不得不面臨停產的困境。越南製漿造紙協會秘書長Dang Van Son表示,限制進口已經對越南造紙行業造成了很大損害,現在越南的紙廠只能進口含0雜質的廢紙作為原料,才可以順利通關。此外,一些造紙和包裝企業的進口廢紙許可證已經過期3個多月,儘管企業多次向審批機關發送新的申請,但是審批機關暫停了新許可證的發放,對企業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

越南70%的紙張生產都需要廢紙作為原料,廢紙原料中40%由越南本國提供,剩下的全部為進口。 2018年,越南本國可回收廢紙140萬噸,進口約219萬噸。據預測,按目前的增長速度,到2025年,越南將需要進口約900萬噸的廢紙才能保證正常生產。造紙業佔越南GDP的1.5%,每年出口創收10億美元。預計未來10年越南紙張需求將增長10%以上,特別是,對包裝紙的需求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達到1000萬噸。

越南的限制令也對中資企業造成了影響。據了解,早前台灣正隆投產的新紙機因為沒有獲得外廢許可,而只能使用越南本國廢紙來生產;而玖龍紙業計劃在越南投建的新基地也因為環保原因而未能獲批。實際上,包括越南、馬來西亞、印度這些國家都在面臨與中國同樣的發展問題。一方面,政府希望限制固體廢物的進口,減少“洋垃圾”對本國的環境污染,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的最高領導人都已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堅決不會為了經濟增長而犧牲環境。另一方面,由於政策的突然實施,給企業帶來了很大影響,原料缺乏,成本大幅上漲,讓企業無法正常生產。完善進口標準,加大環保投入,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中國企業在做的事情,如今也成為越南紙廠擺脫困境的對策。

2018年10月23日 造紙業旺季擴廠增產 股價卻隨大盤走低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3日電)
造紙業正值第4季旺季,包括正隆、榮成和華紙等分別擴廠、推出標榜環保的新產品。台股今天開低走低,造紙類股普遍下滑,盤中最重下跌2.68%。造紙類股今早隨大盤開低走低,榮成開高後隨即翻黑,盤中最低16.9元,下跌2.87%,成交量1400餘張;華紙最低8.95元,跌幅0.78%,成交量200餘張;正隆20.45元,跌幅1.68%,成交量800餘張。

造紙業近來環保當頭,各大紙廠紛紛推出多款利用回收材質的新產品來體現對環境的友善。中華紙漿推出首張台灣製造的紙吸管原紙「益利吸」,由醫療滅菌包裝紙的機台生產,符合台灣與美國的食品容器標準,具備長時間遇水不剝離軟化的特性,市售茶飲、果汁與碳酸飲料皆適用,預計24日正式亮相。

正隆紙業則在2018台中花博打造回收紙裝置藝術「森隆活虎館」,特色是以回收瓦楞紙做成紙管為素材。另外,正隆也規劃推出「淨世代」環保衛生紙,並打算在竹北廠增加設備,使用製造便當盒和牛奶盒的切邊下腳料為原料,經過脫離塑膠膜後,打散成紙漿再製成環保衛生紙,充分利用資源。

在中國大陸江蘇、浙江、湖北布局紙廠生產工業用紙的榮成受中國政府「禁廢令」影響,國外廢紙進口量大幅縮減,必須採用大陸國內廢紙,造成價差極大,嚴重影響成本。榮成大陸公司旗下浙江平湖廠最新第4季獲得配額5.24萬公噸,江蘇無錫廠第4季還未獲配額,目前全年進口總量近30萬公噸,供給仍遠低於需求。

榮成強調,既有的中國大陸投資擴廠計畫不變,包括湖北荊州紙器廠今年7月已投產,年產能達9600萬平方公尺;武漢紙器廠預計明年上半年投產,年產能1.92億平方公尺;湖北榮成造紙廠2期預計明年7月初投產,年產能30萬公噸。

2018-10-11 12:20 經濟日報 正隆9月營收創今年次低 跌停鎖住

記者嚴雅芳╱即時報導
正隆(1904)9月營收表現不如預期,創下今年以來次低水準,加上遇上台股股災,使得今日一開盤股價即跳空重挫,開盤2分鐘打入跌停鎖死,跌停委賣高掛逾5,000張。對此,正隆表示,9月營收下滑主要反應工作天數以及衛生紙銷售下滑等因素,公司基本面無重大改變,包括訂單與價格皆表現穩定。正隆今年前三季累計營收達31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2.89%。

正隆公告9月合併營收31.7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5.62%,較上月下滑11.33%,創下僅次於今年2月的低點。正隆表示,9月工作天數僅19天,出貨天數少,因此營收較8月營收下滑。另外,今年3月發生衛生紙搶購熱潮,全台瘋狂的囤貨後,因民眾家中普遍有庫存,造成後續衛生紙銷量下滑,是今年9月營收不如去年同期的主因。

法人則表示,在第2季中國廢紙與國際價格價差跨大至每噸2000人民幣時,大幅提升海外工紙廠銷往中國利潤,但隨著第3季終端銷售疲弱以及工紙廠虧損降載之下,中國廢紙價格下滑,價差收斂後,利潤亦隨之減少,影響正隆第3季外銷利益。 展望第4季,正隆表示,中國在十一長假過後,廢紙報價又開始喊漲,9月下旬的回檔主要反應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市場庫存的消化,不過長假過後已開始醞釀漲勢。以過去軌跡來看,第3季台灣市場是旺季,第4季則是中國市場旺季,正隆今年第4季營收有機會與第3季持平,營運並不看淡,不過,原料成本上漲對第4季獲利的影響需持續觀察。

2018/09/27 時報資訊 《造紙股》正隆後市看旺,登近21年半新高價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
國內工紙大廠正隆 (1904) 受惠原紙外銷需求暢旺,看好下半年營運持穩高檔,且越南平陽造紙廠預計12月投產,可望進一步鞏固未來營運動能。正隆今早股價開平走揚,盤中上漲2.42%至25.4元,終場上漲2.02%、收於25.3元,創1997年4月中以來近21年半新高。正隆今年來股價震盪緩步墊高,8月以來上攻力道顯著轉強,2個月來波段漲幅達51.5%,以今年2月中低點15.25元起算,漲幅更達65.9%。三大法人近6日持續買超正隆達8592張,9月迄今買超達1萬6552張,若自8月起算,迄今合計買超正隆高達4萬6986張。

正隆2018年1~8月自結合併營收278.3億元,年減1.18%。但上半年毛利率18.37%、營益率5.43%,分創近9年、近8年同期新高,歸屬業主稅後淨利26.62億元,年增達2.81倍,每股盈餘2.4元,優於去年同期0.63元,亦雙創同期新高。正隆前8月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主因上海中隆造紙廠自去年9月起停產,致使中國大陸營收下滑。不過,受惠外銷市況暢旺,本業獲利率顯著提升,且在認列上海中隆處分投資利益、挹注每股盈餘約1.6元帶動下,使上半年獲利動能躍進。

展望後市,正隆總經理蔡東和日前法說時指出,今年國外原紙需求暢旺,帶動公司目前產能維持滿檔,幾乎全產能供應。目前第三季市況需求看來不錯,第四季雖有成本壓力、但預期需求亦可維持,下半年可望持穩第二季高檔水準。此外,正隆斥資2.4億美元打造越南平陽造紙廠,首期30萬噸產能預計12月投產,並同步擴建第4座紙器廠,預計明年首季完工投產。蔡東和表示,越南市場近期需求量顯著成長,客戶亦因中美貿易戰有外移東南亞狀況 ,正隆在越南的投資可望因此受惠。蔡東和指出,台灣正隆目前16.8萬噸工紙產能幾乎滿檔、甚至無法再接新訂單,未來隨著越南平陽造紙廠接單投產,可望增加集團接單量、創造營收成長動能,且對當地紙器廠發展亦有助益,可望提升服務優勢及競爭力。

2018-09-23 中央社 廢紙回收專題二 紙容器回收量偏低 循環經濟大漏洞

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23日電
上班族每天買便當、飲料,這些可回收的紙餐具數量龐大,但國內僅有一家業者能處理回收,其餘全進了焚化爐,是台灣環境和循環經濟的大漏洞。這些使用過的紙餐具(廢紙容器)通常與吸管、筷子、橡皮筋等一起丟進垃圾桶;但這些紙餐具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如果沒有正確分類,這些廢紙容器不是被當成一般垃圾進了焚化爐,就是混進其餘紙類回收進紙廠,增加紙類回收的困難,除了傷害環境並造成焚化爐負擔。

廢紙容器包括紙容器、鋁箔包、紙餐具等非紙板類,通常在容器內層與食物接觸面都有一層塑膠膜做為防水防漏用,經回收後,在專門的工廠內可以分離出塑膠膜和紙,製成塑膠粒和紙漿後再利用。國內唯一可處理廢紙容器的專門廠商-連泰紙業總經理連文泓表示,這些紙容器回收可分成製造後的裁邊料和民眾使用過後的廢紙容器。裁邊料非常乾淨,廢紙容器通常帶油帶水,且含有吸管、筷子和橡皮筋等雜質,不易處理。

連文泓粗估,國內每個月回收再利用裁邊料約3000公噸,推估最初製造量可達3萬公噸,有些小型衛生紙工廠會添加部分裁邊料為原料,而連泰負責處理帶油帶水的廢紙容器,但每個月最大處理量僅5000多公噸,推估其他未進回收管道的廢紙容器下場就是散落在環境中、進了焚化爐,或是混進雜紙送進紙廠。 連文泓指出,這些未進回收系統的廢紙容器散布在環境中永遠是垃圾和污染物;送進焚化爐不但造成設備負擔又得花錢焚化;對於一般紙廠來說更是頭痛的垃圾。

連文泓告訴中央社,過去連泰苦於收不到料源,但從今年初起,各紙廠強烈要求回收紙大盤供應商要分類乾淨,連泰從此收到不少廢紙容器,產能翻倍。目前經處理分離出的塑膠膜可做成塑膠粒,用於各類射出級塑膠粒的替代原料;紙張部分做成紙漿後再製成紙箱、考卷、筆記本、環保衛生紙等;製程所產生的污泥可再製成防火建材,「只要擺對地方,處處都是資源」。中華民國資源回收推廣協會秘書長邱碧雲表示,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向紙容器製造商收取每公斤新台幣7.25元的回收處理基金,其中由連泰代收轉付給資源回收商每公斤5.25元費用,用以支付民眾和清潔人員(拾荒人或一般清潔人員)所回收的廢紙容器。連文泓和邱碧雲均認為,廢紙容器的回收率應該再拉高,對環境比較好,也不應再焚燒這些資源,造成焚化爐設備耗損。消費者使用這些紙餐具後應該沖洗乾淨,堆疊整齊後送交資源回收商或環保局清潔隊,從每個人隨手做起,台灣的環境會更乾淨。

由於全台只有連泰一家公司可處理廢紙容器,商機其實很大,造紙大廠正隆也注意到這個商機,準備加入回收處理。正隆認為,台灣環保家庭用紙市占率約5%,相較歐美日50%以上的普及率,成長空間非常大。正隆指出,環保家用紙碳足跡較少,符合國際趨勢,加上國內原料價格較不易受國際漿價波動影響,是正隆近年來發展的重點。因此,正隆除了積極投入資源經營「蒲公英」不砍樹環保家庭用紙,今年推出第二個環保品牌-淨世代,提供更多元的產品線。

正隆說,竹北廠今年中增設淋膜漿設備生產線,使用便當盒、牛奶盒的「修邊材」來製成再生紙漿,提供原來辦公室用紙與書報雜誌的回收漿外更充分的料源選擇,更可協助紙容器製造廠去化修邊材廢棄物。正隆透露,正隆的脫膜設備月處理量達千噸,但目前僅止於試做,每個月收1、2百公噸的修邊材,這些回收修邊材的紙漿可添加於製造紙板、白卡紙等原料中,未來希望這些紙漿能添加於環保家用紙內。

至於廢紙容器回收再製部分,目前正隆還在研議。但正隆建議,要提升紙容器回收成效,應先要積極開源,尤對紙餐具、紙杯等製造商加強普查收取基金;再來要檢討或輔導回收廠商訂定「基礎清理自律公約」,輔導或補助回收廠商紙容器基礎清理作業自動化設備;同時擴增紙容器處理作業廠提升去化量,才能彌補這個台灣環境和循環經濟的大漏洞。

2018-09-21 22:22經濟日報 正隆產能滿檔 營運站高崗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工紙大廠正隆 (1904) 21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蔡東和表示,今年國外原紙需求暢旺,推波公司產能維持滿檔,本季需求看好,第4季稍有成本壓力,但需求仍高,下半年營運仍維持高檔。正隆2018年上半年合併營收207.71億元,年減近0.2%,毛利率18.3%、創近九年來新高,稅後純益約30.81億元,年增逾三倍,每股稅後純益(EPS)2.4元,優於去年同期0.63元,亦雙創同期新高。

正隆指出,台灣地區今年獲利顯著躍增,主因原料成本下降、產品售價提升,而美國回收紙去年第3季約300美元,今年首季降至約200美元、第2季再降至150美元。 外銷方面,隨著第2季工作天數恢復正常、市場需求強勁,外銷中國大陸的數量及價格均優於去年同期。展望原料價格後市,原料成本仍低於去年、甚至前年同期,但進口原料價格略見緩步回升。

蔡東和說明,正隆生產工紙使用回收紙及木漿,第2季迄今漿價續揚、回收紙價則下滑,今年國內紙箱報價相當安定,但第4季受成本上升影響可能略有壓力。 正隆8月自結合併營收35.83億元,月增3.1%,前八月合併營收278.3億元,年減1.1%。展望後市,在市況需求暢旺、以及上海造紙廠停產影響效益降低下,法人預估正隆下半年單月營收年成長動能轉強,全年營收仍可望恢復正成長。

蔡東和表示,正隆台灣工紙產量近46%為外銷,其中三分之一銷往中國大陸,另外,紙器廠目前台灣及外銷市場需求都不錯。目前整體生產仍以台灣為主,整體毛利率表現也好,中國大陸及越南營運狀況亦正向發展。

2018年09月21日 時報資訊 《造紙股》平陽造紙廠12月投產,正隆看好越南後市

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
國內工紙大廠正隆(1904)將海外生產重心自中國大陸轉向越南,斥資2.4億美元打造平陽造紙廠,首期30萬噸產能預計12月投產,並同步擴建第4座紙器廠,預計明年首季完工投產。公司看好當地市場需求,預期投資將可提升服務競爭力,貢獻集團營運成長動能。

正隆今(21)日召開法說會,總經理蔡東和指出,越南市場近期需求量有顯著成長,中國大陸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有觀察到客戶有外移東南亞狀況,正隆集團在越南的紙箱、造紙廠投資應可望在此狀況下受惠。正隆目前在越南有平陽造紙廠,以及平陽、隆安、越隆3座紙器廠。其中,平陽造紙廠規模達80公頃,分為5期建設,首期土地及設備投資約2.4億美元,30萬噸產線設備已完工,正在作設備調整、員工訓練等部分,最快年底投產對營收產生貢獻。

蔡東和指出,台灣正隆目前16.8萬噸工紙產能幾乎滿檔、甚至無法再接新訂單,未來隨著越南平陽造紙廠接單投產,可望增加集團接單量、創造營收成長動能,且對當地紙器廠發展亦有助益,可望提升服務優勢及競爭力。蔡東和表示,台灣正隆約4成產能為自用,可控制品質、調整產品交期,越南未來也會比照辦理,可能規畫25%自用、75%外銷。完整的一貫化生產,可提供穩定的品質、交期服務,有助在當地的永續經營。

蔡東和指出,目前正隆越南紙器廠用紙,70%由台灣正隆供應、30%於當地採購。當中4成為芯紙需求,未來將改由越南平陽造紙廠供應,至於瓦楞面紙則規畫在第二期建置,完工後才可轉由當地生產提供。至於越南紙器廠的內外銷比重,蔡東和表示約3分之2為當地客戶、3分之1為NIKE鞋盒。隨著外商近年陸續規畫前往越南布局,當地市場未來需求成長看俏,因此仍會持續增闢紙器廠,主要因應當地成長需求、少部分供應鄰近區域需求。

2018-08-07 越南正隆一號機8月份正式投產,實現與玖龍、理文三足鼎立!

東經易網
7月6日,在正隆紙廠業主牽頭,越南平陽省公安消防廳主持下,各方歷經一個月的悉心準備,正隆紙廠項目正式獲得消防驗收合格批覆,標誌著項目順利完成消防驗收,這也是正隆紙廠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工程節點,消防驗收是工廠生產前的最後一項由政府機關參與的驗收,關乎著項目能否按期投產,能否儘快產生經濟效益。同時有助於二期項目的開工建設及銀行貸款事項。

越南正隆平陽紙廠一期項目包含:
燃煤發電廠、製漿造紙聯合車間、污水處理設備、成品庫、機修車間、原料堆場等。紙機幅(網)寬6.25米,設計車速1000米/分,年產30萬噸定量在90-180克/平方米的瓦楞原紙。原料全部採用廢紙漿。該紙機已經於今年4月份試產成功,計劃在8月份正式投產。

玖龍、理文、正隆都已在越南布局,實現三足鼎立!
憑藉低廉勞動力成本,越南正吸引著全球製造業的轉移,特別是承接了大量來自中國的製造業產能,耐克、阿迪達斯、三星、LG乃至英特爾都紛紛在越南設立工廠。早在2010年,越南首次超過中國,成為耐克最大的鞋類製造基地。隨著越來越多的製造業轉移到越南,越南對紙包裝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此,中國造紙企業也正在越南投資項目。

2017年3月8日,越南理文年產40萬噸箱板紙生產線正式投產。目前工廠擁有近千名員工、一條生產線,每月收入1500萬美元(約為1.17億港元)。按照長遠發展規劃,公司將會持續擴大投資。

2017年8月8日,玖龍紙業控股的正陽紙廠(越南)責任有限公司2號機,年產35萬噸牛皮箱板紙項目試產成功。

隨著正隆紙業年產30萬噸項目的投產,在越南市場,玖龍、理文和正隆已經實現三足鼎立,理文和正隆也都明確提出了繼續投資的計劃,特別是越南對進口廢紙暫時沒有限制,三家企業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大量進口外廢,生產成本較中國國內有明顯的優勢。

中華紙業傳媒-RISI全球紙業100強發布,14家中國紙企上榜

發布日期:2017-11-01 作者:鍾華
全球林產品信息提供商RISI集團在最新的一期PPI雜誌上,發布了2016年全球製漿造紙行業100強企業名單,美國國際紙業以210.79億美元的銷售額繼續排名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依舊是美國寶潔公司,儘管排名不變,但是兩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同比分別減少了5.8%和9.7%。排名第三位的是美國WestRock公司,該公司自2015年年由岩石田納西州( RKT)和MWV公司(MWV)合併後,業績增長迅速2016年的營收同比增長26.8%。亞洲最大的造紙企業日本王子制紙排名第四位,歐洲最大的造紙企業芬蘭芬歐匯川排名第五位。

前十名企業排名相對穩定,個別企業位次略有變化,第10名斯道拉恩索的營收高於第11名近15億美元,近幾年,除非發生大的兼併重組,前十強的企業應該不會發生變化。

在100強名單中,共有14家中國企業入圍,數量與2016年的榜單相同,是僅次於美國(17家)的第二大國。其中大陸企業11家,中國台灣企業3家。玖龍紙業排名第17位,較2015年又上升一位,排在全部中國企業的第一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0強的中國企業。晨鳴紙業排名第22位,較2015年上升八位,排在中國企業第二位。

在所有100家上榜企業中,有52家的營收較上一年同比增長,約佔一半0.14家中國企業中,大陸11家企業,9家的營收同比增長;台灣的3家企業,有1家同比增長,比較可以看出,中國大陸的造紙企業與全球同行相比,在過去的一年裡表現更好,中國大陸造紙行業的景氣度明顯高於全球。

共有8家中國企業的名次較2015年有所上升,略多於一半,增長最快的是山東太陽紙業,營收同比增長46.1%,增速排名全球第三位,排名也從上一年的48名提高到39名,繼2016年跨進50強後,一年時間又跨進了40強。

2017年又有兩家紙企進入了全球紙業50強,分別是山鷹紙業(46位)和維達集團(50位),這樣全球50強中,中國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8家。除了營收排名外,RISI還同時發布了產量排名,玖龍紙業以1320萬噸的產量排名全球第二,理文,晨鳴,山鷹的產量也進入了全球前20強。

RISI每年根據銷售收入排名,發布全球製漿造紙企業100強,其選取的數據源,主要來自於全球的紙業上市公司發布的年度報告等公開資料,部分企業如印尼的APP,四月,美國的Georgia Pacific等企業因沒有對外發布的公開數據,故沒有列入名單中,當然也包括中國的部分未上市的造紙企業。

2018年08月10日《業績-造紙》正隆業內外皆美,Q2、H1獲利齊登同期新高

時報資訊 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
國內工紙大廠正隆(1904)2018年第二季營運暢旺,營益率創近7年半高點,帶動合併稅後淨利達6.71億元,年增95.68%,每股盈餘0.63元,雙創同期新高。加計首季處分利益挹注,上半年合併稅後淨利30.81億元,年增達3.21倍,每股盈餘2.4元,亦創同期新高。

受績優題材激勵,正隆今日股價開高穩揚,早盤勁揚4.62%至18.1元,盤中維持逾3.5%漲幅,領漲造紙類股,截至11點成交量已逾7314張,較昨日2226張暴增近2.29倍。三大法人近日調節互見,8月迄今合計仍買超達475張。

正隆上半年獲利登高,主要受惠首季認列上海中隆處分投資利益24.62億元,扣除稅費後貢獻每股盈餘約1.6元,致使第二季獲利相較首季衰退較多。不過,第二季代表本業獲利指標的毛利率、營益率顯著提升,創下近年高點,基本營運面續秀利多。

正隆2018年第二季合併營收106.93億元,季增6.11%、年增2.27%。毛利率20.64%、營益率7.42%,分創8年半、近7年半高點。合併稅後淨利6.71億元,雖季減72.13%、仍年增達95.68%。每股盈餘0.63元,低於首季1.77元、優於去年同期0.31元,雙創同期新高。

合計正隆上半年合併營收207.71億元,年減0.18%,但毛利率18.37%、營益率5.43%,分創近9年、近8年同期新高。合併稅後淨利30.81億元,年增達3.21倍,每股盈餘2.4元,優於去年同期0.63元,亦雙創同期新高。

正隆表示,中國大陸因實施禁廢令,導致廢紙原料及工紙產品價格飆漲,正隆因已將海外營運重心移轉越南,中國大陸僅剩紙器廠,未受此衝擊影響,反因趁勢擴大外銷量能,帶動台灣工紙稼動率突破95%,帶動第二季本業營運較首季續揚,獲利跟進成長。

展望後市,正隆董事長鄭舒云指出,越南將是帶動營運成長的擴產主力,在台灣則精實經營、強化綠色生產,尤其聚焦獲利成長達成目標。至於大陸則進行組織重整,讓經營決策效率更具彈性,並持續整頓處分不具生產效益的紙器廠,集中設備產能。

隨著時序進入工紙需求旺季,正隆對第三季外銷狀況仍樂觀看待。總經理蔡東和預期,中國大陸目前對正隆營收貢獻約20%、越南未來將擔當成長主動能,預估今年營收貢獻約6%,看好明年提升至15%,未來有機會與中國大陸並駕齊驅。

2018年06月27日 正隆6都更案 獲利大補丸

工商 邱莉玲
正隆(1904)昨(26)日董事會決議,通過「杭州南路都更住宅大樓新建工程」委託關係企業山發營造承造,預計投資額近35億元,今年9月開工,2021年3月完工,預估營收39億元,獲利率約12.18%,以此估算獲利有約4.8~5億元進帳。

正隆以起造人身分、委由山發營造,參與台北、新北多項都市更新開發整合案,目前在手都更案共有6案,銷售中的有南港、羅斯福路2件都更案,南港都更案最後一戶近期售出,6月可認列營收5,000萬元、獲利500萬元;在羅斯福路上的「正隆天第」住商大樓完工開賣中,為地上24層、地下5層,預計貢獻正隆營收約20億元,獲利約2億元,但實際入帳需視銷售狀況而定,目前洽詢看屋人潮不錯,預期下半年有望陸續成交。

興建的都更案也有2案,包括預計9月完工的饒河街都更案,以及9月開工的杭州南路都更案;還有規劃中的三重都更案、南昌路都更案等2案,準備申請建照。正隆發言人何台桹昨日於證交所發布重訊表示,杭州南路都更案為地上22層、地下5層的住商混和大樓,總銷售樓地板面積12,214坪,總戶數169戶,正隆分到40戶,地下室平面車位224個,正隆分得107個車位,獲利率約12.18%。 饒河街都更案投資額則為13.5億元,興建地上18層、地下4層住宅大樓,總樓地板面積約4,679坪,預計今年9月完工,以9.44%獲利率估算獲利約1.2億元。

2018-06-09 正隆越南擴產 營運補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正隆(1904)昨(7)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鄭舒云表示,目前工紙重心由大陸移往越南,越南平陽造紙廠目前已開始試車,第3季可望投產,今年資本支出20億元投入越南擴充案,未來越南工紙營收比重將可望大幅提升,明年將有機會與大陸工紙齊頭並進,越南貢獻度超越大陸指日可待。

今年股東會順利進行,承認去年財報,並通過配發現金股利每股0.7元。去年營收為426.64億元,年增6.43%;稅後純益14.35億元,年增10.69%,每股稅後純益1.29元,為近七年新高。正隆昨日收盤價為17.9元、下跌0.15元。

正隆目前營收比重仍以台灣居多,占比逾七成,大陸工紙占營收比重則持續下滑,目前僅占20%,規模最小的越南工紙占營收比重約6%,明年可望拉升至15%,將與大陸工紙並肩。

鄭舒云說,扣除今年第1季出售上海中隆的收益後,上半年本業獲利穩健成長,尤其越南工紙表現暢旺,5月出貨創新高,且大陸工紙持續整頓,集中產能後,效益也獲得改善,今年全年營運應可樂觀期待。

目前正隆已將海外工紙重心由大陸移往越南,今年主要資本支出就是投資2.4億美元興建年產能30萬公噸造紙廠,同時將隆安紙器廠由三級廠升為二級,月產能擴大至800萬平方公尺,加上每年固定的汰舊換新、設備維修等支出,估計今年資本支出約在20億元左右。

正隆總經理蔡東和分析,越南工紙市場蓬勃發展,外資工紙廠包括玖龍、理文都已進入,且都是年產能50萬公噸以上的造紙廠,正隆過去先以紙器廠試水溫,隨著市場發展投資興建造紙廠,向上游布局,未來將分五期擴廠,長期布局看到十年以後,將分階段規劃興建。

目前正隆在越南設有一個造紙廠,還有三個紙器廠,造紙廠年產能規劃30萬公噸,初期投產後產能利用率可達七成,除了供應越南紙器廠,未來也可透過外銷轉進其他東南亞市場。大陸市場部分,出售上海中隆之後,同時陸續結束營運體質較弱的紙器廠,目前還有八個紙器廠。鄭舒云表示,大陸市場很大,不會退出或放棄,只是調整策略。

2018年05月15日《業績-造紙》處分利益入帳,正隆Q1獲利飆新高

時報資訊 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
國內工紙大廠正隆(1904)受惠上海中隆廠及相關子公司股權處分利益約24.62億元入帳,2018年首季歸屬業主稅後淨利跳增至19.63億元,季增逾3.55倍、年增逾4.45倍,每股盈餘1.77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

正隆股價自4月26日以來穩步墊高,今日股價開高後於平盤上下微幅震盪,早盤最高小漲0.85%至17.7元,在造紙股中走勢穩健。三大法人近期積極加碼,上周合計買超正隆達1870張,昨日亦持續買超116張。

正隆2018年首季合併營收100.77億元,雖季減6.14%、仍年增6.82%。受工作天數較少、營業成本及費用增加影響,毛利率、營益率分別降至15.95%、3.31%,分創近3年、近2年低點。

不過,正隆首季業外收益達23.36億元,較去年第四季虧損1.9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45億元大幅轉盈,挹注歸屬業主稅後淨利飆升至19.63億元,季增逾3.55倍、年增逾4.45倍,每股盈餘1.77元,雙雙改寫歷史新高。

正隆首季獲利登峰,主要由於完成處分去年9月關廠的上海中隆造紙廠及子公司Ever Onward與香港中隆、上海中隆紙業股權,首季於業外認列處分投資利益24.62億元,扣除所得稅等相關費用後,貢獻每股盈餘約1.6元

據正隆財報揭露,首季台灣地區營收77.06億元,年增5.15%,獲利4.03億元,年增13.47%。大陸地區則改採精實發展策略,透過持續整合發揮營運最大效益,首季營收26.56億元,年增4.66%,受惠處分利益挹注,獲利達23.17億元,年增逾95.21倍。

正隆近年將投資發展重心移往越南,斥資2.4億美元投資平陽造紙廠,首期工程規畫的30萬噸工紙產能預計6月試車投產。正隆近6年盈餘配發率均維持5成上下水準,公司表示,越南廠區未來產能規畫朝達百萬噸目標,將保留部分現金作為設備購置用。

正隆東南亞區首季營收8.8億元,年增19.04%,惟因投入平陽造紙廠興建費用,虧損達0.51億元,幅度較去年同期0.05億元擴大。正隆表示,將在越南持續增加紙器廠投資、擴大包裝紙器市占,朝成為越南紙器廠龍頭目標邁進。

2018-03-09 經濟日報 蘋果供應商榜單有驚喜 傳產也入列

記者何秀玲/台北報導
蘋果最新公布的前200大供應商中,包括南亞、正隆和正美等傳產廠也名列其中,讓外界眼睛為之一亮。南亞是台塑四寶中唯一有電子材料事業部的公司,也是靠電子材料打進蘋果供應鏈。南亞從銅箔、銅箔基板、印刷電路板以及玻纖布等均有生產,受惠於手持裝置需求增溫,帶動電子材料營運動能強勁,此外,去年搭上銅價上漲題材,讓銅箔與銅箔基板供給吃緊,帶動部門營業利益率高達12.8%,僅次南亞化工部門。

工紙大廠正隆、標籤印刷廠正美則因本業產品具優異品質,加上能依據客戶需求提供產品,讓他們成功打入蘋果供應鏈。正隆在多年前就打入蘋果鏈,主要供應蘋果紙盒,去年正隆法說會時,即提到蘋果手機等相關產品的紙盒供應量占約兩成,提供蘋果產品iPhone與iPad等包裝。正美集團是大中華地區規模最大專業包材標籤印刷及印刷應用與加值服務的製造商,客戶涵蓋蘋果、聯合利華、嬌生等知名品牌。

2018-01-17 經濟日報 正隆今年EPS上看3元

記者李至和/台北報導
正隆(1904)昨(16)日公告出售上海中隆與香港中隆股權與上海中隆造紙廠,交易對象是大陸地產開發商萬科集團,總交易金額為人民幣13.1億元(約新台幣60.2億元),扣除成本與稅金等費用後,處分利益為人民幣5.2億元(約新台幣24億元),每股貢獻約1.6元,預計將在第2季入帳,法人預期今年每股稅後純益有望衝上3元,創歷史新高。

正隆表示,大陸地區紙器廠的原紙需求除持續由台灣正隆供應外,不足的原紙將在當地採購;越南平陽造紙規劃年產能30萬公噸工業用紙,將在今年中旬投產,屆時上海中隆減少的產能,可望逐步藉由越南造紙廠填補。正隆昨日收盤價16.55元、收平盤。

正隆去年宣布將結束上海中隆造紙廠生產,在9月底已經全面停工,昨日董事會通過旗下100%轉投資的香港中隆與上海中隆紙業股權予萬科企業,這項交易包括兩家公司股權、上海中隆土地與廠房等,這也象徵正隆降低在大陸工紙市場投資,未來將全力發展越南市場。

正隆表示,已與收購方萬科集團完成簽約,後續將展開交易相關作業後才能進行交割,估計交易將在第2季完成,處分利益應會在第2季認列入帳,收益將會發放股利與充實越南擴廠資金,同時也可改善財務結構。

正隆在大陸僅有一座原紙廠,就是上海中隆紙業,年產能約45萬公噸,占正隆總產能190萬公噸約兩成,年營收約39億元,占集團合併營收9.69%;除了供應自己的紙器廠外,八成產能均是對外銷售,因此上海中隆停止生產後,對現有紙器廠營運將不構成影響。

正隆指出,上海中隆紙業僅有兩成產能供給自用,其他在華南、華北等地的紙器廠多半都在當地採購原紙,華南有部分原紙則透過海運由台灣外銷過去,現有12個紙器廠中,除了天津與重慶因當地需求偏低暫時停工外,其餘各廠營運均正常。

去年正隆受惠工紙價格上漲,尤其大陸工紙漲幅最高,使得過去幾年大陸工紙虧損止步,去年有小幅獲利。

2017年03月03日 正隆工紙價 又喊漲

工商時報 邱莉玲/台北報導
工紙大廠正隆(1904)昨(2)日宣布今年以來第二波漲價行動,將自4月1日起全面調漲工紙價格每噸1,500元,下游的瓦楞紙箱、瓦楞平板也將同步調漲約10%,主要是反映原物料成本節節上揚,包含回收廢紙、紙漿、船運等。

今年元旦起,正隆為反映原物料、船運、環保成本上揚及人工費用增加,宣布第一波調漲,將工紙價格每噸調漲1,500元,漲幅約為12%~15%。法人估,正隆這波調漲標的工紙、紙器等,占正隆總體營收的8成以上,若以2016年第1季營收約95.26億元來看,工紙、紙器價格加上調漲12%~15%,今年第1季營收可望增加1成、近10億元。惟正隆表示,這波漲價主要是反映成本上漲,對獲利的影響有限,但是起碼可望維持去年的獲利水準。

2017年01月02日 工商時報 正隆工紙領漲 同業跟進

邱莉玲/台北報導
正隆日前宣布,為反應原物料、船運、環保成本上揚及人工費用增加,自今(2017)年元月起調漲工紙價格每噸新台幣1,500元,漲幅約為12~15%,業界認為,此舉能夠抒解業者營運壓力、改善獲利狀況,可望影響其他造紙業者跟進反應。

正隆表示,2016年初至今,美國、日本廢紙因供需關係已上漲到每噸225美元,約增加50美元,漲幅達30%;國內廢紙也持續攀高,漲幅約達16~20%;煤炭能源入廠價也由年初的每噸70美元漲升為115美元,長期未調整的工紙售價已經造成業界經營上的壓力。

正隆指出,國內工業用紙售價於2010年曾達每噸16,000元高點,爾後逐漸降價,紙價至少已經6年未曾調整,過去主要原物料和相關成本上漲,多為紙廠自行吸收。相較中國大陸業者2016年以來,數次調漲工業用紙售價,截至12月底漲幅已高達33%,美國本土工紙售價每噸也調漲50美元,正隆為反應日益攀高的各式成本增加,決定自今年元旦起調漲工紙價格,未來視原物料價格變動,不排除會再調漲。

此外,著眼於家紙市場尚有成長空間,正隆、永豐餘兩大家庭用紙業者也將加碼搶攻市占,衝刺營收與獲利。正隆春風家庭用紙即引進柔版水墨印刷設備,率先應用於春風抽取式衛生紙單包塑料包材印刷,並以「友善環境-安心綠色水性印墨」的標示陸續出現在春風衛生紙品牌包裝上,預期家紙營收可維持雙位數成長,挑戰40億元,旗下情人、蒲公英與雪柔品牌也將隨後跟進。

正隆表示,在歐美國家水性印墨廣泛用於食品、飲料、藥品等消費者接觸性高之產品包材,是食品級的安全油墨。為與國際印刷品質接軌,春風衛生紙是國內首度以柔版水性印墨進行單包塑料印刷的衛生紙品牌,可望成為營運成長動能

永豐餘也將擴大家紙市占,家庭用紙以五月花、柔情、得意3大品牌在台銷售,在台中清水廠增設九號衛生紙機去年順利商轉投產後,在國內家庭用紙總產能達10.8萬公噸,新紙機將主攻中高價家庭用紙市場,對獲利貢獻可望擴大。

2016年12月12日 華銀、正隆60億聯貸案 簽約

工商時報 張長根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為償還既有負債暨充實營運資金,委由華南銀行、土地銀行及凱基銀行統籌主辦新台幣60億元聯貸案,於9日由正隆公司董事長鄭舒云與華南銀行董事長吳當傑及各銀行簽約代表共同簽署聯貸合約。

正隆公司成立於民國48年,為台灣第一大工業用紙及紙器領導廠商,名列全球百大紙業公司,擁有穩定的市占率及廣大的國內外客戶群,是多家國際知名品牌的包裝策略合作夥伴。

正隆營運版圖相當完整,目前在台灣擁有4個造紙廠、7個紙器廠區以及一個紙品包材廠,產銷據點跨足中國、越南、日本、美國等地,集團紙類產品年產能212萬噸,紙器產品年產能達20億平方米,具經濟規模優勢。

紙業係屬政府所推動7大創新產業之一的「循環經濟」產業,可說是台灣製造業中,資源循環再利用歷史最悠久又能持續技術創新的產業。也是台灣第一家所有工廠均取得ISO 9000認證的紙業公司,率先引進汽電共生設備提升能源效率的紙廠,自民國87年來已獲頒8次企業環保獎,並獲得第一屆國家永續發展績優獎。

由於正隆公司經營穩健,該案自市場推出後即獲得銀行團熱烈參與,規畫籌募金額為新台幣60億元,不僅極短時間內即順利募集完成,且最終超額認購達190%,最後以新台幣60億元結案。

2016年09月08日 時報資訊《造紙股》正隆籌建越南造紙園區,1.65億美元聯貸案簽約

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
工紙大廠正隆(1904)規畫於越南籌設首座造紙園區,為支應第一期工程所需資金,委由兆豐商銀統籌主辦1.65億美元聯貸案,並於今(8)日於正隆總公司舉行簽約儀式,由正隆董事長鄭舒云、總經理蔡東和及兆豐商銀副總經理陳慶銘完成合約簽署。

正隆集團為完備工紙紙器一貫化布局,並考量越南日益增長的紙包裝需求,規畫於當地籌設首座造紙園區。此次聯貸案將支應集團旗下正隆平陽造紙,在越南取得土地、建廠及購置機器設備的所需資金,授信期間共5年。

此次聯貸案由兆豐、中信、台北富邦統籌主辦,參貸銀行包括新加坡星展、上海、玉山、國泰世華、第一、華南、新加坡大華銀行等7家國內外銀行,由兆豐擔任管理銀行。

由於正隆秉持「忠誠信實」經營理念,且穩健的經營績效,此次聯貸案推出後認參踴躍,銀行同業超額認參達美金4億元,為推案金額的2.4倍,最後以原案美金1.65億元籌組完成。

正隆市占率穩定、國內外客戶群廣大,為台灣第一大工業用紙及紙器領導廠商,並名列全球百大紙業公司,目前於海內外共有5座造紙廠、20多座紙器廠,營運版圖完整且具經濟規模,紙類產品、紙器年產能分別為225萬噸、19億平方米。

正隆表示,近年來以深耕國內市場、強化海外發展的雙軌發展策略締造經營佳績,此次5年期聯貸案為公司近年來最大宗的美金聯貸案,將對公司未來拓展有頗大助益。展望後市,正隆將持續深耕台灣、擴大海外發展,越南造紙投資項目亦將分階段陸續進行。

2015年10月24日 正隆近年財報正隆全球產能概況 正隆砸78億 越南增設造紙廠

工商時報 記者林祝菁/台北報導
看好東南亞工業用紙需求成長,加上主要客戶南移,並考量東協關稅問題,國內工業用紙大廠正隆(1904)決定在越南平陽增設造紙廠,粗估總投資金額高達2.4億美元(約合新台幣78億元) ,成為正隆海外最大的投資案。

正隆表示,該廠年產能規畫30萬噸,主要以自用為主,最快年底動工,2018年上半年投產。

據統計,越南每年工紙的進口量約有15%~20%的成長,顯見越南工紙需求龐大,因此正隆規畫設立的造紙廠初期會以越南內需市場為主。此外,正隆也示不排除前往印尼、泰國等地設紙器廠,全面擴大布局東南亞。

正隆目前在越南平陽、同奈各有一個紙器廠,由於看好越南投資環境,加上產能滿載,去年即規畫在平陽廠增設一個紙器產線,投資額約2億多元,月產能600萬平方米,今年5月初正式投產,3條產線的月產能達到2,500萬平方米。

由於紙器廠的規模愈來愈大,正隆在去年就決定往上游設立工業用紙造紙廠,在經過申請、評估後,董事會昨(23)日公告,決議透過增資子公司東南亞控股,轉投資正隆越南造紙投資公司,再赴越南投資設立造紙公司。正隆表示,該廠房占地75公頃,除了第一期工程外,也預留了未來的擴建空間。

正隆指出,買賣土地建設廠房,同時也會建置汽電共生,總投資額約2.4億美元(含公告8,000萬美元營運資金)。

據了解,正隆內部也正評估,若越南工紙廠敲定興建,也會考量鄰近國家是否籌設紙器廠,也就是以越南工紙廠為基礎點向外延伸,包括印尼、泰國都可能評估設紙器廠。對此,正隆表示,不排除。

正隆這幾年積極加碼投資,3年前在后里工紙廠增設10號機及第3套汽電共生設備,總投資額78億元,是近16年來台灣紙業最大造紙投資項目;此外,正隆也看好台灣家紙市場,在竹北廠增設年產量3.2萬噸的家紙產線,今年10月1日投產,是台灣及正隆近10年來最大的家紙新產能投資案,正隆家紙產能倍增。正隆表示,家紙新機還在做最適化的調整,期望未來市占可拉升至30%。

正隆第2季受到越南越隆紙業大火,損失3億元所致,EPS僅0.16元,第3季雖然景氣不若預期地好,但接單情形不差,法人推估,第3季獲利回溫,第4季持平,正隆全年EPS有機會重回1元之上。昨天正隆股價收11.55元,低於每股淨值17.47元。

2015-06-10 正隆股東常會達成決議 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5元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
工紙大廠正隆(1904)今日召開股東常會,受到中國市場遭倒帳因素的影響,103年獲利衰退,稅後盈餘2.48億元,年減78%,EPS0.7元,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35元。

 股東常會由正隆董事長鄭舒云主持,現場股東質疑,受到去年中國市場遭倒帳衝擊,正隆獲利衰退,近年股價更是表現疲弱,質疑正隆針對中國市場的因應措施。

 董事長鄭舒云表示,在中國市場遭倒帳後,正隆立即進行組織架構調整、調整授信額度,同時慎選客戶,提升財務與稽核管理。

 103年全集團營收448.7億元,較前一年度437.63億元略增,但營業成本376.86億元,較370.93億元為高;營業費用58.78億元,也較前一年度50.15億元增加。

 正隆總經理蔡東和指出,展望未來,由於美國經濟走強、中國成長減緩,但國際景氣復甦緩慢,正隆將積極開拓工紙、紙器市場並提升產能利用,文紙則將建立有利銷售模式;家用紙則強化產品組合、擴大市佔率;並針對海外企業提升管理、拓展市場、提高產能利用率,以確保合理利潤。

2014-06-12 正隆舉行103年度股東常會 現金股利0.6元 董事長鄭舒云為中國投資失利致歉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
國內工紙大廠正隆(1904)今日舉行103年度股東常會,會中通過102年度盈餘分派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6元。由於正隆子公司上海中隆紙業遭下游貿易商倒帳,總金額高達人民幣2.45億元,衝擊母公司獲利,董事長鄭舒云、總經理蔡東和特別在股東會中向股東們致歉,強調除了積極追債,也將調整組織架構、檢討內控,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

正隆102年度全集團營收437.63億元,較101年度略微下滑4.9%;支出方面,102年度營業成本370.93億元,較前一年度減少2.5%;102年度營業費用50.15億,較101年度減少2.5%;102年度稅後淨利11.16億元,較前一年度下跌24.46%。102年度稅後每股盈餘為1.12元,與前一年的1.05元略增。

或許是因為中國遭倒帳事件壓力過大,董事長鄭舒云主持股東會神情嚴肅,引發現場股東關切,發言希望董事長放鬆心情、多笑一點,但需加強高階主管的教育訓練﹔此外,針對正隆EPS1.12元,卻只發0.6元的現金股利,也有股東表示不滿,希望考慮多發一點,否則「有些老股東都快用不到了。」

2010-06-11 精實新聞 正隆世代交替,鄭舒云接下董座職務

記者 黃星善 報導
國內造紙大廠正隆(1904)於今(11)日上午召開股東會,會中除承認其去年度財報內容外,亦通過盈餘分派案,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0.7元,同時會中也修改公司章程,將董監席次從原先的11董3監縮減至9董2監,並完成新任董監改選。正隆在股東會後旋即召開董事會,並於會中選出新任董事長,由原副董事長鄭舒云升任,副董事長由原常務董事鄭人銘接任,至於原董事長鄭政隆則擔任集團總裁。

正隆新任董事長鄭舒云表示,家父(即鄭政隆)對於這次董事長人事的安排,其實早在2年多前即已有所規劃,惟因當時全球景氣隨即遭逢金融海嘯的衝擊,因此並未做出組織人事的調整,而在現階段市況回穩後,才在今年中正式做出這次象徵世代交替的人事調整,由於既有經營團隊成員其實未有變化,加上家父仍將擔任集團總裁必然會從旁協助督軍,因此整體營運也一切維持平穩。

鄭舒云係於2001年進入正隆公司服務,先後任職總管理處與董事長特助等要職,2003年出任公司常務董事,並於2005年專任副董事長一職迄今,目前仍同時身兼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

在本屆新任董事名單中,除裕力機械法人代表鄭文炫與文經開發法人代表楊曜銘,退出董事會運作外,其餘董事成員均未變,至於新任監事則分別為山富紙業法人代表張世陽、民豐塑膠黃念青。

正隆去年度營收約184.78億元年減21.1%,惟在內銷市占增加、銷貨結構改善下,平均毛利率揚升至15.1% 營業利益率2.8%,稅後淨利11.24億元、年成長逾10倍 每股稅後盈餘為1.09元。

就去年度整體產銷狀況而言,正隆統計其去年紙與紙板生產量約117噸、年成長約8.4%,達成預算目標的98.5%;紙器生產量近4.4億平方公尺、年減11%,達成預算目標的92.8%。單就大陸及東南亞等海外投資事業而言,正隆統計其去年海外紙器產銷量年增約1%,海外工紙產量年增約4%、銷量則成長約13%。

展望今年營運,正隆總經理蔡東和表示,目前已決議在台中后里廠區擴增年產能40萬噸的紙機,冀望藉此以有效擴充產能,而這部份新增產能也將針對大陸華南及東南亞市場積極進行業務佈局,同時該廠亦有新購汽電共生設備降低能源成本。

在大陸紙器廠擴產計劃部份,正隆指出,目前公司已陸續於青島與漳州等地完成當地紙器廠的收購計畫,未來將以原有產能為基礎並有效擴增產能,以利於進軍華北或擴張華南的市場發展策略;在海外市場部份,也已於越南平陽省新設紙器廠,預計第三季底前即可導入投產,未來該廠除將充分掌握當地市場客戶商機外,也將積極爭取國際新客戶的訂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