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周是2025/11/04左右, 所以找看看有沒有適合出遊的旅行團, 簡單帶小孩出國有吃有玩有人幫忙安排行程, 以後長大在自由行
山富旅遊之前去東京迪士尼六天五夜覺得還不錯, 列入參考名單
11/07 (週五出發) $12900/人
11/09 (週一出發) $10900/人
期中考周是2025/11/04左右, 所以找看看有沒有適合出遊的旅行團, 簡單帶小孩出國有吃有玩有人幫忙安排行程, 以後長大在自由行
山富旅遊之前去東京迪士尼六天五夜覺得還不錯, 列入參考名單
11/07 (週五出發) $12900/人
11/09 (週一出發) $10900/人
昨天最重量級的新聞 重磅再一發!AMD拿10%股權換OpenAI訂單,對抗輝達出奇招-商周頭條|商周, 看到這則新聞不得不再次佩服蘇媽, 前幾天我們才知道Intel與Nvidia要合作共同開發CPU與資料中心, 打算來個強強聯手 X86龍頭+CUDA生態系龍頭, 沒想到AMD立刻跳出來表態資料中心AI Server才是AMD認為的未來!
當然對OpenAI來說, 這些半導體廠我都要! 準確的說是身為AI model創新的領頭羊, 它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來運作和訓練他們的AI模型!
這樣一說, 其實這些半導體公司還有其他AI model公司可以合作, 像Meta, Google, Mistral ..etc, 但OpenAI獨特的地方在於它是目前最大使用者樹的GPT系列開發者, 加上OpenAI急需獲利收入來證明自己與AI是能夠賺錢而不會泡沫化的
此外,這種合作還可以幫助OpenAI降低成本,因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他們可以以固定價格購買AMD的股票,以實現長期利益。這也增加了OpenAI在晶片市場上的影響力。
AMD, Nvidia, Intel 這些晶片公司與OpenAI這樣的領先AI公司合作, 可以提升在AI產業中的晶片使用, 透過成為供應商帶來更多業務生意, 也可能共同開發技術上下游合作, 只是這樣的閉鎖生態圈彼此的競爭合作變化很快, 也不是說結盟就一定穩贏的, 每個公司還是要回到自身競爭力啦, 不然這種聯盟也很快失去意義!
大地幼教股份有限公司
上櫃公司/ 資本額4.785億
主要業務為教育諮詢。幼教用品銷售。幼教軟體銷售。
2024/03/07 18:56
(8437)大地-KY-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
1. 董事會擬議日期:113/03/07
2. 股利所屬年(季)度:112年 年度
3. 股利所屬期間:112/01/01 至 112/12/31
4. 股東配發內容:
(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1.00000000
(2)法定盈餘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3)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4)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47,851,070
(5)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
(6)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7)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8)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
5.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10.0000元
撰文:外部來稿出版:2023-11-22 19:30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比上年減少177.66萬人,下降3.70%。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4144.05萬人,比上年減少74.16萬人,下降1.76%。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風聲》,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共有幼兒園28.92萬所,比上年減少5610所,下降1.90%。(微博)2026年不少小學將面臨生源危機
這一資料已經顯示出幼兒園數量與幼兒園在園幼兒下降。但還不是最嚴重的下滑。
中國2019年、2020年、2021年出生的幼兒比2016年、2017年、2018年出生的幼兒少1444萬。也就是說,到2024年,所有2019~2021年三年出生的幼兒100%進幼兒園,幼兒園在園幼兒也只有3727萬人。
相比2022年在園幼兒4627.55萬人,會再減少900萬幼兒。而幼兒園孩子的減少,會逐漸波及到小學、初中、高中以及大學。按照適齡學生的人數變化,今年將是中國的入學高峰,但到2026年,不少小學就將面臨生源危機。內地少子化等問題愈趨嚴重之際,「三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備受關注。(中新社)有關專家推測,到2035年,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將減少3000萬,這其實還是偏樂觀的估計。2035年中國將迎來大學入學高峰,而到2038年,中國大學的招生數,就會超過出生人口數。
人口變化必將帶來教育佈局結構的調整。當前社會輿論普遍關注以下問題:幼兒園和學校會不會出現關停潮?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會不會全部退出?
毫無疑問,如果幼兒園和小學,保持現在的班額與師幼比,必然很快就會出現大批幼兒園、小學關停。2022年已經減少5610所幼兒園,已顯現出這種關停趨勢。按減少的幼兒規模測算,中國將有三分之一幼兒園關閉,三分之一幼師需要再就業。是不是一定要「教師大裁員」?
中國現階段的師幼比是偏低的。根據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為324.42萬人,幼兒園師幼比為1:14左右。而發達國家的學前教育師幼比為1:10~1:7。按1:10的師幼比計算,就是幼兒數量下降到3000萬,中國需要的專任幼師將是300萬,目前的幼兒專任教師並不會多出來。而且這還是只考慮幼兒園只招收3~6歲幼兒的情形,如果允許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入園,那幼師還依舊短缺。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也是如此。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2年,我56人以上大班和超大班1.38萬個,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373個。據統計,中國普通小學平均班額38人,初中46人。日前一段內地小學生在課室內高聲合唱《孤勇者》的影片在網上瘋傳,更登上微博熱搜。
而發達國家小學和初中的班額在20人到25人之間。顯然,如果降低班額,提高師生比,中國的小學、初中也都無需大規模撤並。
是否讓幼兒園關停、義務教育學校撤並,取決於各地對教育的投入保障水平。到2022年,中國已經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但客觀而言,這並非高水平普及。隨著適齡學生減少,如果保持生均撥款標準不變,對教育的投入就將大幅減少,這可減輕政府的支出壓力。然而,這也錯失了實行小班化教學、提高教育質量的最好時機。
學生規模減少一半的背景下,如果保持對教育的投入水平不變,就可把生均經費提高一倍,這會有力改善中國學校的辦學條件,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緩解教育焦慮,建構生育友好型社會,也可應對未來人口出生增長產生的新的入學需求。為應對人口老化、生育率低迷,內地開放三孩政策。(視覺中國)提防「讓民辦學校退出」的呼聲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更為多元。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補充的功能會大為退化,但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的功能會進一步強化。
因為即便所有公辦學校都推進小班化教學,也難以滿足所有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依照我國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都要登記為非營利性學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從性質上講,也完全屬於公益性。甚至民辦不再是舉辦者屬性,而是一種辦學模式。
如政府向民辦學校購買學位,給予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一樣的生均經費撥款,其性質就是「公辦」,但採取「民辦」方式,就是為了探索多元辦學模式。
可以說,適齡學生數減少,是中國擴大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契機。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國是根據學生在公辦學校(這裡指的學校都是幼兒園,下同)、民辦學校(幼兒園),來給予生均撥款,非營利民辦學校(幼兒園)獲得一定的生均撥款,是近年來才出台的政策。2022年6月22日,揮旗的畢業生在湖北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參加畢業典禮。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076萬人。(Getty Images)
對於普惠性幼兒園,無論公辦、民辦,政府的生均補助標準是一樣的,家長繳納的學費是一樣的,實現了辦園標準統一、財政補助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教師待遇統一。如2019年1月,北京市財政局、市教委聯合發佈《北京市市級財政支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實施細則(修訂)》,首次明確對普惠幼兒園不再分一二三級園差別補助,而是均按每人每月1000元給予生均定額補助。
而從教育公平角度看,不論適齡學生在哪所學校、幼兒園,都應該享有一樣的生均撥款。這是實行教育券制度的理論基礎,即所有受教育者都享有相同的國家教育資源,可拿著教育券,選擇不同的學校(幼兒園),由學校(幼兒園)用教育券去兌換財政撥款。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更為多元。民辦教育作為公辦教育補充的功能會大為退化,但是,為受教育者提供差異化選擇的功能會進一步強化。(資料圖片)
這可充分保障每個受教育者的權利,也促進學校間的平等競爭。在適齡學生減少後,中國不妨推進教育券制度,來擴大受教育者的選擇權,提升教育質量。
尤其在發展普惠托育與學前教育方面,可探索教育券制度。中國存在托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學前資源「過剩」的矛盾
當前,中國還存在托育資源嚴重短缺與學前資源「過剩」的矛盾。解決這一問題,應探索推進托幼一體化,讓所有有條件的幼兒園都招收2~3歲幼兒。
據統計,中國目前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5.5%。《「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努力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即總托位數630萬個。為應對人口問題,內地推出三孩政策。(新華社)
近年來,中國各地還在出台政策,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機構。而解決托育學位不足這一問題,合適的辦法是,把幼兒園多出的學位作為托位,為2~3歲的幼兒提供托育服務,《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
當前,實施這一政策的阻力有二,一是托育與學前教育,分屬不同部門管理,這需要形成合力,二是幼兒園招2~3歲孩子的經費問題,這需要加以明確,納入財政預算。可以探索實施托幼券制度,每個適齡幼兒都可領取相同額度的托幼券,選擇幼兒園或托育機構。這就從根本上減輕家庭的養育、教育成本,也讓處在生源困境中的幼兒園,尤其是民辦幼兒園走出辦園困境,為適齡幼兒提供優質的托幼服務。
日期:2023年10月19日 14時
法說會地點:台開大樓19樓1901會議室(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2號)
法說會概述:公司營運概況說明
法說會講稿文件(中文):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843720231019M001.pdf
法說會講稿文件(英文):
https://mops.twse.com.tw/nas/STR/843720231019M001.pdf
MoneyDJ新聞 2023-01-17 09:52:08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中國幼教事業廠商大地-KY(8437)2022年幼兒園業務仍受到疫情的影響,展望今年度,大地-KY啟動新業務Dadi-Coach,大地可以招募、輔導以及培訓伴讀老師,透過大地-KY本來的英文學習APP「ABCmouse」平台,擴充輔導業務以及收入,且透過新的學習方式,即便在疫情之下也可維護學生的學習品質。
大地-KY主要的營業包括幼教諮詢、幼教用品以及幼教軟件研發與銷售,占比重分別約49.2%、42.8%以及8%
大地-KY 2022年營收為5.56億元,年衰退2.62%;截至2022年前三季,大地-KY幼兒園客戶約有417家。
大地-KY今年啟動新的業務操作方式,稱為Dadi-Coach,主要是輔導培訓以及指導伴讀老師,但主要的教學還是透過大地-KY的英文學習APP「ABCmouse」,學生在使用APP上遇到的任何問題,則可以有Coach可以聯絡輔導或伴讀,一個Coach可以伴讀很多學生,大地-KY透過推廣Dadi-Coach業務,創造輔導收入。
對於Coach來說,加入Dadi-Coach則可以作為自身創業,包括在職、退休或在學人士,對於有一定英文基礎的人,都可以來成為Dadi-Coach,大地則會給予充份輔導。
目前Dadi-Coach會先在中國以及台灣地區開始推廣,以台灣的部分,大概年後3月就會有一家教育機構加入Dadi-Coach的行列,今年期待擴大Dadi-Coach的陣容。
(8437)大地-KY公告本公司董事會通過111年第2季合併財務報告
1.提報董事會或經董事會決議日期:111年08月23日
2.審計委員會通過日期:111年08月23日
3.財務報告或年度自結財務資訊報導期間起訖日期(XXX/XX/XX~XXX/XX/XX):111/01/01~111/06/30
4.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收入(仟元):266,385
5.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毛利(毛損) (仟元):210,279
6.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利益(損失) (仟元):170,074
7.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稅前淨利(淨損) (仟元):137,828
8.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本期淨利(淨損) (仟元):108,429
9.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損) (仟元):108,429
10.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基本每股盈餘(損失) (元):2.27
11.期末總資產(仟元):3,654,664
12.期末總負債(仟元):1,079,847
13.期末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仟元):2,574,817
14.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2015/04/15 20:04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國內第一檔幼教股即將於5月上櫃,掛牌價暫定約90元。F-大地(8437)董事長程鈦坤最早在青商會認識象山集團創辦人江道生,繼而進入幼稚園市場,1987年在台北創立「大地幼稚園」後,2000年開始在中國切入幼教管理與諮詢顧問市場,他認為「選對市場、站對位置」是成功的關鍵,目前已與223家幼稚園簽約,今年還將增加30家幼稚園諮詢顧問契約,期待2017年在中國擁有300家幼稚園的合約,有信心今年營收挑戰兩位數成長,去年每股稅後盈餘(EPS)高達7.19元。
「我是正港台灣人啦!」程鈦坤笑著說,當年認識江道生後,就協助經營幼稚園業務,自己也很有興趣,於是在台北市成立「大地幼稚園」,只不過,1989年當上幼教協會總幹事時去中國考察,發現中國市場經營幼稚園的方式和台灣不同,每個小區都必須成立一所幼稚園,而小區里住著2000-3000位居民的小孩都會在這個幼稚園上課,因此,客源沒問題、師資也沒問題,仗著台灣的教育軟體水準高、也比較有資金,1993年就決定進攻中國市場。
而大地幼教在中國是以提供幼教管理諮詢服務領域,藉由豐富、領先的幼教資源與顧問經驗,能針對不同校園的需求,提出各式資源配置組合方案建議,就連校舍規劃設計、內外環境裝修裝飾,開辦初期的招生推廣、師資培訓、教材課程、幼教用品、後勤管理,幼兒園的持續營運和發展等各個方面,都具備一整套專業而精細的指導方案和執行團隊。
這支可以觀察
鏈條龍頭全球市佔第一
資本額不大
目前股價相對合理
心得記錄:
MoneyDJ新聞 2024-06-03 10:50:09 記者 周佩宇 報導
鍊條大廠桂盟(5306)表示,根據研調結果,自行車市場已準備迎來復甦向上,期待今年下半年開始,營運會逐漸恢復常態,預期最慢到2025年初,歐美新車市場也會陸續歸隊,迎來產業正向成長循環。
桂盟提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內銷市場維持強勁動能,自行車已成為該區域熱門的休閒運動與社交活動之一,短期間的需求仍在高峰。
非自行車方面,桂盟在摩托車鏈條事業部的發展,將增加印尼公司的生產佈置,來爭取與當地摩托車製造商的合作機會;汽車正時系統結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的發展契機,增加市占與產品項目;車庫門系統部門,也會擴大與客戶合作,繼續保有市場領先地位。
關於產能規畫,桂盟在25年前就到越南建廠,過去主要製造機車鏈條,也有少量自行車鏈條,營收則佔個位數百分比,不過,因面對客戶多地出貨供應需求,桂盟將會規劃增加越南廠區的生產品項來因應客戶的需求。
此外,桂盟董事會也通過蘇州子公司的搬遷補償協議,為配合當地政府整體開發佈局規劃,桂盟與當地政府將會簽訂搬遷補償協議,補償金額共計人民幣3.38億元。桂盟也將會在鄰近地點設置更高效生產線,以服務當地的市場需求。
鉅亨網記者張欽發 台北 2024-05-31 18:39
全球最大金屬條廠桂盟 (5306-TW) 在中國第二處設立的廠區蘇州太倉廠,配合當地政府整體開發布局規劃,桂盟與當地政府將會簽訂搬遷補償協議,補償金額共計人民幣 3.38 億元 (約 15.45 億元新台幣),將在今年起陸續動遷,桂盟表示,將在在鄰近地點覓地設置更高效生產線,供應原有客戶的需求。
桂盟中國大陸的蘇州太倉廠,爲桂盟前進中國大陸後,繼深圳廠的第二處生產基地,設立迄今已逾 20 年,爲進行搬遷,獲人民幣 3.38 億元補償,預計在今年陸續入帳。同時,桂盟在今 (31) 日順利完成股東常會也通過包含盈餘分配在內的所有議案。桂盟董事長吳盈進長特別感謝股東長期以來的支持,面對 2023 年自行車行業庫存修正的逆風以及多變的國際情勢,企業風險控管與產銷調節成為首要之務。桂盟去年營收 47.3 億元、稅後純益 7.4 億元,每股純益達 5.9 元。
桂盟總經理吳瑞章表示,自行車行業自 2022 年開始的歐美市場庫存修正逐漸進入尾聲,慢慢由谷底翻升恢復正常;而中國大陸內銷市場也接棒前進,自行車已成為熱門的休閒運動與社交活動之一,短期間的需求仍在高峰。展望未來,大陸內銷市場依舊強勁,最慢 2025 年初歐美新車市場也將陸續歸隊,未來幾年的自行車產業是值得期待的。
桂盟面對客戶多地出貨供應需求,桂盟在 25 年前已在越南建廠,也將會運用集團資源,增加在越南廠區的生產品項來因應客戶的需求。此外在摩托車鏈條事業部的發展,將增加印尼公司的生產佈置,來爭取與當地摩托車製造商的合作機會;汽車正時系統結合中國大陸新能源車的發展契機,增加市占與產品項目;車庫門系統部門,也會擴大與客戶合作,繼續保有市場領先地位。
吳盈進表示,桂盟在面對永續議題,有二個重要工作,一是致力於產品的減碳生產,二是鼓勵與促進自行車活動,藉此在永續發展的浪潮之下,可以維持高度競爭優勢。根據我們對的自行車行業的調查研究,市場已逐漸恢復正常,最困難的時刻已過,行業就要迎來復甦向上的趨勢;桂盟將以自行車鏈條為核心推出一系列一站式產品線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對於未來幾年的公司營運,應該是值得期待。
桂盟認為,2024 年下半的業績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2023/4/12 18:20(4/12 22:11 更新)
桂盟國際發言人陳泳仁(左)12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舉辦的「疫後復甦展望」主題式業績發表會表示,因自行車廠消化庫存,大減新車製造量,今年上半年將是鏈條廠產業谷底。中央社記者潘智義攝 112年4月12日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12日電)全球最大自行車鏈條廠桂盟國際發言人陳泳仁今天表示,因自行車廠消化庫存,大減新車製造量,今年上半年將是鏈條廠產業的谷底,關鍵是下半年自行車廠庫存能否有效消化。
陳泳仁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舉辦的「疫後復甦展望」主題式業績發表會指出,觀察自行車大廠的財報,可知庫存大約在60天,自行車大廠巨大、美利達最新公布3月營收大幅成長,主要仍是賣出庫存產品的營收,因缺乏新自行車銷量,無法有效支持鏈條廠的營運,所以上半年會比較辛苦。
他坦言,今年首季的表現恐怕將是全年的寫照,但今年鏈條廠業績不好,明年卻可在自行車廠庫存消化後,新製造自行車數量料將大增,帶動鏈條廠營運可望明顯拉升。
展望自行車市況,陳泳仁樂觀表示,即便自行車廠現在賣的是庫存,但代表終端市場有需求,因此只要庫存消化之後,新車製造銷售仍會為鏈條廠帶來大量商機。
他強調,目前仍可依賴毛利好的高階自行車種,如電動輔助自行車帶動業績。
對於投資人提問,自行車大廠因庫存嚴重,影響現金流,桂盟股利採每季配做法是否影響手中現金運用,陳泳仁直言,採季季配發放股利,並不影響手中現金,近期現金存量高達新台幣36億元,比2019年的現金存量26億元還高。(編輯:楊凱翔)
Intel的困局在於自己的製造能力無法真正在技術上超越台積電, 而TSMC CEO曾說過N3P領先intel至少三年,這樣的差距讓intel必須在這個困局內持續地掙扎著,為什麼說持續掙扎呢?首先必須知道intel是個IDM一條龍的半導體公司, 晶圓設計至晶圓製造都自己一手打理(雖然目前在晶圓設計方面開始全委託TSMC代工), 如此一來會有許多矛盾的地方:
1: 晶圓設計部門不能自在地選擇對自己產品最好的晶圓製造廠,必須遷就intel foundry 的製程來製造產品, 如此一來會逐漸在產品失去競爭力
2: 晶圓製造部門因為沒有被切出去成為獨立公司, 所以競爭者e.g Nvidia, AMD 不可能下單給intel製造, 這麼開誠佈公地把產品設計圖還有每個細節揭露給intel知道
3. 雖然說美國政府希望半導體自己生產, 目前看來的辦法只有美國強迫客戶公司下單給intel foundry, 但我想如果我是競爭者公司我至少會要求Intel要分拆成為兩個獨立公司, 製造與設計分開, 如此才能保障未來產品的內容隱密性
但...說到底, 還是要intel有能力為別人代工, 目前看來還都只是為intel自己內部intel產品製造代工
相關個股
易春木Blog: 美股筆記 - INTL 英特爾 x86 筆電龍頭, 在Data Center, GPU與晶圓代工被圍攻 落後對手
Intel的困局:技術差距與IDM模式的矛盾
Intel,作為一家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模式的半導體公司,在晶圓設計至製造的整個鏈條中均自掌管理。然而,面對著台積電在技術上日益擴大的領先差距,尤其是TSMC CEO所言的N3P工藝至少領先Intel三年的情況下,Intel正掙扎於如何突破困局並重新獲得競爭力。
技術與IDM模式的矛盾
1. 晶圓設計受限於過程:
Intel的IDM模式明顯地限制了其晶圓設計部門的選擇自由。即便某種製程技術可能適合於新產品開發,由於必須使用Intel自家foundry的過程,相較於市場上台積電等公司的技術,產品的競爭力逐漸削弱。這種內部的限製成了Intel無法很快突破現有技術瓶頸的一大原因。
2. 競爭者的信任問題:
Intel的晶圓製造部門未被切割為獨立公司,使得像Nvidia和AMD這樣的競爭者無法放心地將製造訂單交給Intel。製造與設計一體的結構下,開誠佈公地與Intel分享產品設計圖與細節,明顯使得競爭者心存顧慮,令Intel難以擴展其代工訂單。
外在壓力與可能的變革
美國政府希望在內部強化半導體生產能力,以滿足國家安全和供應鏈獨立的需求。然而,單憑政府強迫客戶公司下單給Intel foundry,可能難以從根本解決技術差距問題,並且有違市場公平和競爭的原則。
競爭者可要求Intel考慮分拆其設計與製造部門,以保障未來產品的內容隱性及促進合作可信。這種分拆不僅能迎合市場需求,還有希望讓英特爾在代工領域獲得一席之地。然而,前提需要Intel具備足夠的製造能力和競爭優勢,才能真正成為他人的代工選擇。
目前,Intel主要為其自身產品進行晶圓製造,如何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中獲得更多競爭者的青睞,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需要技術上的突破和模式的革新,才能真正讓Intel在代工領域具備競爭力。而在IDM模式下的這項變革,可能是確保Intel長遠發展、重返市場領先地位的關鍵步驟。
Intel的困局不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戰略模式的。一方面需要快速技術追趕,另一方面則需要在公司架構上做出彈性調整。無論如何,這些變化可能需要時間和決策上的勇氣,非常值得業內人士繼續關注和深入探討。